▍家長群組,人類進步的階梯
--每天群組裡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偉大的人間真善美。--
朋友,你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嗎?你害怕自己落後於時代嗎?你擔心自己見識淺薄嗎?你想學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嗎?你想瞭解中醫、西醫嗎?你想掌握社會民生最完整的資訊嗎?你想知道方針政策最新動態嗎?你想治好選擇恐懼症嗎?你怕錯過折扣優惠嗎?你希望隨時隨地有人給你網購的連結網址嗎?你想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人生知己、事業夥伴、投資方向嗎?你想在孤獨的時候,有人陪你八卦嗎?你想在煩惱的時候,有人比你更慘,讓你開心開心嗎?
那你必須加入一個家長群組。
這是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扁平化組織。和其他群組不同,它起點就高。不管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大家屬於「以娃會友」,同呼吸共命運,從一開始就自帶戰友情、自來熟。
在這種以愛之名的大前提下,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別管是拉票、按讚的,還是殺價、湊人數團購的,以及花式彩虹互誇的,都散發著同僚間才有的默契,讓人欲罷不能,退群組不得。用不了多久,你就逐漸領略到家長群組的另一種魅力了。
我自問精通天文地理哲學心理,熟讀唐詩宋詞和勵志文學,情商智商同時在線,身材勻稱,體重沒破百,在公司裡幫老闆搭過橋、在家裡為配偶填過坑。應付一個家長群組,我覺得沒有問題。於是我把自己放在網路上的大頭貼重新液化濾鏡了一下,信心十足。
一進去才發現,大家的大頭貼都透露著一股成功人士的味道。連他們給孩子取的名字,我都讀不對……我突然沒自信了。
更沒自信的還在後面。
也許你剛當上家長的時候,覺得「我家小孩真好啊,聰明健康好看,像我」。當孩子走進校園時,你又滿懷信心:人生漫長道路的第一步,快樂地去成長吧,孩子。感覺自己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先進,理性又科學,我應該是這個世上最典範的父母了吧。
後來才發現,孩子邁進學校那一步,不是人生的轉折點,我邁進家長群組的那一步才是。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我們變成了更優秀的我們。
家長群組才是一個大千世界,顛覆之前所有育兒的優秀理論與實踐,泯滅一切曾有過的「我帶孩子帶得最好」的信念。只需要○‧○一秒。當看到別人家爸爸媽媽給孩子做的「每天十六小時每週計劃工作表」時……我輸了。在那一刻我就知道:家長群組,將是我學習做人的第一步,也是學當爸媽的啟蒙平台。
用不了三天,你就會發現,它不僅是學習上的伴侶,還是一個包含了家政服務、社區通知、難題解析、醫療諮詢、致富祕笈、烹飪養生、脫坑指南、升學攻略、試聽課QR Code分享、買一送一秒殺等綜合性高密度多管道的福利平台。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不知道。不進家長群組,我還以為自己是教育能手、育兒標兵、百科全書、人間指南;進了家長群組,才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廢物。
你家修補陽台,缺點防水塗料?家長群組裡吼一聲。梓瑄/紫萱/子軒媽媽上次參加學校文化節時做兵馬俑,可能正好剩了一小桶防水漆,立馬快遞到你家,還附贈了使用說明書──以及她家堆不下的三十六套兒童小說。
家裡抽油煙機的止回閥老化了?隨口在家長群組裡問了一句,子明/梓鳴/子銘媽媽會給你發來止回閥的高檔圖片和原理詳解,以及離你家最近的五金店老闆的通訊ID,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放假日,哪家醫院有兒科門診?群組裡吼一句,四五十個標準答案同時出現,包括專家特別門診的價格、排隊的平均時長、專家門診特色評比、網上諮詢平台QR Code……一應俱全。最後在標準答案中得分最高的紫涵/梓涵/子寒媽媽,會給出這家醫院的路線導航、從哪條路的哪個門可以開進去、幾號停車場的哪個方位車位最多,並附贈一張精緻的手繪地圖。
我非常感動,我加入了一個好人好事求助群組,它的打開使用率最高,成了手機裡眾多生活教育類APP的唯一競爭對手。在家長群組,你曾經靠撐竿跳都搆不著的大老闆、大主管、大咖們,和你平起平坐,有事沒事問你:在嗎?能拍一下今天的作業嗎?……
在家長群組裡,沒有身分地位之分,只有互相請教:在嗎?能把你家孩子的英語考卷拍一張給我嗎?……每天群組裡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偉大的人間真善美。
家長群組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眼界,拔高你的格局,磨平你的稜角。曾經學校和老師沒教會你的,家長群組一一幫你灌輸得明明白白。在群組裡,我沒什麼存在感,感覺我一身的天文地理人文哲學造詣,在這個群組裡毫無用武之地。
我努力地想要創造點話題,來一展我的超能力,摩拳擦掌時刻準備。
一個媽媽求教一道數學題,我開心極了,剛拿起筆,只見已經有四五個解析完整、步驟清晰的答案PO了出來,貼心點的還附上語音版講解。
有人在群組裡請教暑假旅行路線。我剛陷入美好回憶,準備向他介紹目的地,突然看到有人已經推送了詳細的目的地旅行攻略,附帶著打折門票的領取方法和坑人景點項目列表,還貼出了優秀當地導遊的聯絡QR Code……
不進家長群組,還以為我們家相當文藝,能寫文、會彈琴,讀得懂《快樂王子》王爾德,唱得了周杰倫。進了家長群組,發現原來我仍是一個粗人。
冷不防地,家長群組裡,秀才藝說來就來。提琴、長笛、管風琴、豎琴、爵士鼓、烏克麗麗、電吉他玩得走火入魔,一人玩兩種樂器的比比皆是,個個爐火純青。
後來談起文藝這方面,我都不好意思開口。書法、繪畫、雕刻,群組裡唯妙唯肖,技藝超群。我在一個孩子的畫中,同時看到了西方繪畫線條和東方美感筆觸。孩子寫作文我就不提了。別人家的孩子動情的散文和小說,經常使我感到望塵莫及。
只有進了家長群組,你才知道,「承認自己普通」和「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這兩件事勢在必行。
成年後,最大機率結交到人生摯友、後半生知音的場合,應該就是家長群組了。如果一起經歷人生最艱難的義務教育完整階段,你們的友誼將金剛不壞,至死不渝,化成灰都緊緊抱在一起。
家長群組終於讓中年老母們返老還童,重新體會小學生鬥嘴的快感。你兒子揪我女兒裙子,把釦子拉掉了──小事情小事情。你女兒把我兒子的橡皮扔到窗戶外面去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哦,聽說是你兒子先把我女兒的鉛筆藏了起來──不懂事,我教育她。哈哈,大概是因為你女兒上課老是拿鉛筆戳我兒子──沒事了沒事了。
我也不太理解當代老母鬥嘴的邏輯,那是又怕她不吵,又怕她亂吵。不看效果,只講禮儀,真好。
家長群組是知識的海洋。聊天嗎?為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吵架兩小時的那種……
這就是家長群組的奧妙之處,它讓你永遠都不會給自己打一百分,讓你永遠進步,拋棄原來那個混沌的自我,向著更高、更深的遠方拓展。如果人人都進入家長群組,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那麼人間將會更美好。
家長群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羨慕了嗎?
首先,你得有個孩子。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本來想要再介紹跟憂鬱症有關的書,後來覺得先介紹這本也不錯,可以幫助紓壓解鬱。
作者的上一本大作,在版面上也曾經介紹過。作者試著以幽默的筆調,描寫「媽媽」這個角色所見的視野。
這種作品不多,特別值得珍惜!
祝願您,能體會到歡樂也可以是一種心態!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Kearen P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曲/編/監:黃艾倫 詞:林日曦 唱:彭秀慧 MV 製作 : Cuper Chu@Manoamano Production * 謝謝所有提供照片及故事的觀眾朋友 「再見」是告別還是開始, 是想念還是遺忘, 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從「再見」這兩個字出發, 在一張紙上,親手寫一些文字,貼一幅相,或畫一...
兒童小說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Day 72/100:
感謝我太太最近晚上講故事給孩子聽。千川已經從繪本轉到能聽比較長的兒童小說了。這陣子念的正是我小時候最愛的故事之一: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台灣翻譯為《飛天巨桃歷險記》)看到老婆賣力演繹每個角色,孩子們迫不期待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但對不起要明天再繼續喔),突然感覺到幸福感在繼承輪迴。一本好書,真的可以串起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的共同美夢😊#100daysofgratitude #一百天感恩日記 #一百天感恩計畫 #千川二寶
兒童小說 在 厭世動物園 Facebook 八卦
啊都不要看小熊維尼啊
沒穿褲子耶
聯合晚報報導台北市龍安國小因某位家長認為《穿裙子的男孩》一書有鼓勵孩子變裝之嫌,要求將書從圖書館下架一事,聯經出版對此深感遺憾。
2015年由聯經出版的《穿裙子的男孩》(The Boy in the Dress),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大衛‧威廉斯 (David Walliams) 為孩子寫的第一本兒童小說,一個家庭生活不美滿的十二歲小孩,最喜歡踢足球和時裝設計,他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將,有一天又穿上了裙子上學,結果受到排斥,被逐出足球隊。本書內容強調彼此尊重,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學習培養瞭解與同理心,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自信、自在地健康成長。
我們相信,如果讀者看完《穿裙子的男孩》一書,必能領會作者的用心,正是引領讀者,跳脫刻板印象所帶來的誤解,學習尊重他人。聯經出版本書的精神,亦在於此。
學校圖書館是學生閱覽群書、獲取資訊與知識最便捷的場所。一所小學的圖書館,只要創造孩子與「好書」的相遇,就能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們始終相信,好書沒有局限,各種內容、知識,都能與需要它的讀者相遇。好書從不寂寞,孩子也將從好書中獲得力量。
我們覺得這本書被下架就如同這個小孩被逐出足球隊一樣讓人心疼。
當一本好書,從一所小學的圖書館下架,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
兒童小說 在 Kearen Pang Youtube 的評價
曲/編/監:黃艾倫
詞:林日曦
唱:彭秀慧
MV 製作 : Cuper Chu@Manoamano Production
* 謝謝所有提供照片及故事的觀眾朋友
「再見」是告別還是開始,
是想念還是遺忘,
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從「再見」這兩個字出發,
在一張紙上,親手寫一些文字,貼一幅相,或畫一幅畫......
這會是一句沒說出口的話,一封沒寄出的信,要許的一個願,
還是要紀念的一個回憶?
Goodbme - God Be With Me.
《再見不再見》,彭秀慧的第二個個人劇場作品。
陸詠端,是一個從來不和別人說再見的怪人。她沒有朋友,永遠獨來獨往;孤僻的她卻是個兒童小說的作者。藉著文字,她把回憶留住,把回憶改寫,再把回憶刷掉。一天,她偶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忽然想起了一段曾經莫失莫忘的關係,那個和她一起成長的好朋友,她們共同經歷的快樂時光。才發現,這段關係一直影響著自己的每一步。
2007年首演,兩次演出於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後,
2009年移師演藝學院歌劇院歌劇院作三度公演。
此劇場作品並同時出版創作集《再見不再見 看見‧故事》及劇場原聲大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VnDYaoT6dw/hqdefault.jpg)
兒童小說 在 沖繩 Oki-Family Youtube 的評價
Mia 進入圖書館好像爸爸去了超級市場.... 我們推着手推車買餸, Mia 推着手推車揀書。
近來才發現,我家女兒一星期可以看30多本書。有歷史漫畫,也有兒童小說。
Mia 自己說, 她喜歡書本多過iPad。我兩老懷安慰。
日本的圖書館還有消毒設備,自助為書本消毒。
還有一些為兒童而設的貼心技術,方便他們搜索書本。
看見香港新的 【公民社會發展教科書】,嚇了一大跳。聖誕節,復活節,可能不久將來便會在香港消失, 到時候經濟損失應該不少。(我們只是向經濟角度看~)
至於香港新的教科書圖片有多震撼,請到我們網站:https://www.oki-family.com/移民為了什麼/
我們的離開,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影片中後期有敘述我們離開的原因。
更沖繩去玩信息: www.oki-family.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kiokifamily/
MeWe: https://mewe.com/p/沖繩oki-fami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4BCI_ONCKc/hqdefault.jpg)
兒童小說 在 達人開講:王淑芬老師教你,少年小說這樣讀!|親子天下 的八卦
... 小說 需要導讀嗎? 2、現代少年,還需要多讀經典或古典少年 小說 嗎? 3、如何激發讀者閱讀少年 小說 的興趣? 4、如何帶領 兒童 少年練習寫自己的 小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