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告] Volkswagen Tiguan 400 TDI R-Line
4K UHD: https://youtu.be/CkCe_TbwLqY
在我們記憶中,Tiguan是一輛帶著德製工藝,各方面表現皆均衡、適合許多家庭的SUV,不過,卻也不算一輛富含個性的車。
然而,見到了全新的Tiguan 400 TDI R-Line,還真令我們眼睛一亮! 沒錯! 只要一眼,我們幾乎就可確定,這輛就是我們會愛上、等不及想跳上車的Tiguan!
帥氣雪人
仔細觀察全新Tiguan,就算撇除本車所配備的帥氣套件,其實也不難發覺整輛車所散發的氣勢與舊款大相逕庭,這是因為大改款後的Tiguan在車長、車寬和軸距皆分別有60mm、30mm與77mm的增長,不過,車高卻有著33mm的降幅,正因如此,全新Tiguan才會有著異於前代車款的濃濃低趴跑格!
另外,Volkswagen新車也與同集團的Audi不謀而合,都將前世代較為圓潤的車體設計融入了更多直線條,不論是車側明顯凹入的高腰身、下方的細黑飾條,都為車輛創造了更為剛直、率性的視覺造型,且這帥氣的外觀不只賞心悅目,甚至還較舊款減低了40%的風阻值,在長期的駕駛下,應可減少為數不少的油料開銷!
若再加上晶瑩剔透的LED頭燈、日行燈組、綴有短橫條的鍍鉻水箱護罩,以及霸氣的R-Line前保桿、空力套件與19吋輪圈,說實話,原廠狀態就這麼好看的休旅車,實在罕見!
貼心空間
如同它的車色,這輛Tiguan的車內也是採用白色作為主體,不過,在中控台、儀錶板、方向盤、前座椅背、座椅頭枕則皆為黑色,可帶來更為活潑的車艙氛圍。
另外,除了中控台上擁有便利的8吋觸控螢幕,Tiguan還可選配精美的可伸縮HUD抬頭顯示器,能將車速投射於駕駛視線下方,進而減少駕駛分心的機會。而本車選配的400瓦Dynaudio音響系統當然也是另一高檔,且令人讚賞的配備!
雖然本車並無選配全景天窗,但卻也讓我們見到Volkswagen在未配備天窗的車頂裝設了兩個小型置物盒,不僅如此,在前座椅背上,甚至還有兩張小餐桌,其實不難感受這輛車的貼心之處!
車內空間部分,縱使新車的車高略微降低,但乘客的頭部空間仍相當充足,並未因造型而犧牲乘坐品質,不過,反因受惠於加長的車長與軸距,New Tiguan的後座膝部空間還增加了29mm!
此外,本車的後行李廂不僅可採用電動啟閉,就連尾廂門檻也經降低,卸、載物品時將更為輕鬆,最更特別的是,Tiguan的後座不僅也能手動調整椅背角度,並支援6/4分離傾倒,可使後廂容積由615公升提升至1655公升,當後座乘坐兒童或未載人的情況下,後座椅還能向前滑移18mm,能讓車尾空間擁有更靈活且多變的應用方法!
實用科技
誕生於這個車廠紛紛以車載科技較勁的年代,Tiguan當然也擁有各式豐富的配備,剛坐上車,立刻就可以發現Tiguan的儀錶也與先前試駕的A4相同,採用12.3吋的數位儀錶,且同樣可以將導航地圖顯示於儀錶中央,並提供語音操作功能,但較可惜的是地圖與時、轉速錶的縮放幅度並沒有如同Audi車款上那麼大。
不過,為了應付越野需求,Tiguan除了可由排檔桿後方旋鈕切換行車模式,儀錶也特別的支援前輪轉向角度顯示,能輕易由顯示的圖表瞭解目前轉向輪的姿態,當遇上泥地或涉水時,就算難以手感判斷車輛轉向,也可藉著該圖表確認車輛的行進路線!
加上EDL 電子防滑差速器、車前碰撞預警系統、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CC 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XDS 主動式電子防滑系統、六安全氣囊與MC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Tiguan更可為乘客帶來全面的防護!
優異跑格
New Tiguan產品定位為都會型休旅,自然著重於On Road的行路表現,因此有著優異的性能表現及操控潛質!
VW集團進來以MQB平台,打造了不少優質車款,其中New Tiguan是運用該平台技術,打造的第一輛運動型休旅車。
我們試駕的400TDI R Line版本,不僅有著動感的造型,有著鮮明的跑車風情,其動力配置,搭載2.0升四缸柴油渦輪引擎,擁有190hp/3500~4000rpm的最大馬力及40.8kgm/1900~3300rpm的最大扭力,原廠0~100km/h加速成績為7.9秒,極速達212km/h。
如此的加速數據,其實已能夠彰顯性能特質,實際操駕除了感受到油門輕快的反應外,搭配DSG雙離合器七速手自排,不僅升、降檔反應俐落,中段再加速的貼背感仍十分紮實。
值得說明的是,Tiguan 400TDI所搭載的DSG變速箱採濕式離合器,因此具有較佳的潤滑效果,除了換檔速度快,也有更好的耐久度。
在底盤設定上,上一代Tiguan其實已經具備優異的操控表現,新車款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配置,加上車體剛性達2800Nm/degree,再結合255/45R19的跑胎,更能凸顯操控優勢。
尤其,試駕車款配置Haldex 5四驅系統,前輪驅動的扭力分配比例較大,一般狀態下,前後輪驅動比例為前90%、後10%,但在前驅動輪打滑等極現狀態,動力又可100%的傳遞至後輪,如果在摩擦係數較低的碎石路面或泥濘路面,只要將循跡系統關閉,仍可享受輕度滑移,車尾甩擺的駕馭樂趣。
此外,全時四驅的設計,面對惡劣氣候時,可以提供相對穩定的駕馭感受,搭配XDS電子主動防滑差速器、EDL電子限滑差速器等裝置,高速通過積水路面也不會產生水滑,在山道上激烈操駕,搭配硬派的阻尼設定,不僅側傾抑制效果優異,透過方向盤清晰的路感回饋,能夠藉由四驅特性,在前輪出彎後立即加速補油出彎。通過小夾角彎道時,重心移轉至前輪,增加前軸荷重,理論上會影響轉向特性,然而在電子防滑差速器的輔助下,系統會自動調節內側輪轉速,進而提升轉向性,反而提升這輛SUV過彎時的指向性,彷若駕馭鋼砲般,俐落得驚訝且愉悅!
TCar試車短評
對於喜愛開車的朋友而言,New Tiguan帥氣的造型加上優異的動力組合,絕對能滿足玩家級的需求,然而過於硬派的懸吊阻尼,雖然在彎道中可以發揮優異的支撐性,相對行駛市區或通過顛簸路面時,也犧牲的部分舒適性,算是這款配上R Line空力套件SUV的小缺點。
Volkswagen Tiguan 400 TDI R-Line
引擎型式 1968c.c. L4 DOHC 16V+Turbo
最大馬力 190hp/4000rpm
最大扭力 40.8kgm/1900~3300rpm
長寬高 4606x1839x1673mm
軸距 2677mm
車重 1723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55/45 R19
國內售價 156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 遠近光頭燈
LED 極線日間行車燈
R-Line 專屬19 吋"Sebring"鋁合金輪圈 (255/45/R19)
R-Line 專屬外觀空力套件
"Dark Grid"內飾版
Active Info Display 全邏輯數位化儀表
三幅式真皮多功能動力方向盤 (附換檔撥片)
真皮排檔桿
環艙氛圍燈
Vienna運動型真皮座椅 (鎢鈦黑 BG/風雪灰 FY/藏花橘 NY)
駕駛座12向電動調整 (含腰靠調整、3組記憶功能)
三區全自動電子恆溫空調系統 (Pure Air Climatronic)
抗過敏源車內空氣過濾器
後座冷氣出風口
Easy Open/Close 電動尾門 (感應式自動開啟/延遲關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EBD 電子式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BAS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DL 電子防滑差速器
ASR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ESP 電子行車動態穩定系統
MC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
Front Assist 車前碰撞預警/AEB 前行自動緊急煞車/ACC 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
XDS 主動式電子防滑系統
4MOTION 主動式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 (雪地、道路、越野、個人化模式)
駕控模式選擇 (節能、一般、運動、個人化模式)
陡坡緩降系統/昇坡輔助系統
疲勞駕駛警示
Start/Stop 引擎自動啟閉系統
BER 煞車動能回復系統
EPB 按鍵式電子手煞車 (含Auto Hold 車輛靜止功能裝置)
TPMS 胎壓偵測系統
PDC 前後停車導引系統
Rear Assist 顯影式停車導引系統
全尺寸雙前座 SRS 氣囊
車廂全防護 SRS 側邊氣簾
雙前座 SRS 側氣囊
Volkswagen
#vw #tiguan #400tdi #rline #tcar #試車報告
光動能錶缺點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Honda New NSX 躍入次世代
4K UHD: https://youtu.be/avRe1sTVE8E
初秋,依然有著夏天濃郁的陰影,高溫、懊熱,但…不重要!
與New NSX約會的日子,只期盼有個晴朗的天氣,能在直線路段狂奔至200km/h,享受V6 Twinturbo引擎結合三具電動馬達的爆發力!
在山道上,享受隨心所欲的操控,放縱地在彎道上撒野,讓時空,彷彿進入次世代。
性能憧憬
還記得2013年底,我前往西班牙試駕Porsche 918 Spyder時,曾和日本同業清水和夫先生討論尚為發表的NSX,這款新世代日本超跑,同樣採用Hybrid動力,曾經參與協力開發的清水和夫先生曾告訴我,這輛日系跑車的科技動等級與918 Spyder等終極超跑相同,光是引擎動力就超過500hp,加上三具電動馬達輔助,他認為表現並不亞於其他頂尖跑車!
清水和夫的一席話,讓我充滿了想像空間,雖然,New NSX量產後的動力表現未及800hp,仍無法與Porsche 918 Spyder、McLaren P1及Ferrari LaFerrari等Hyper Car互別苗頭,但相近的科技等級,仍讓我充滿遐想!
好不容易盼到了2015年北美車展,New NSX總算發表量產版車型,3.5升V6 Twinturbo引擎的最大馬力果然有503hp,而前輪各兩具37hp輪內馬達,加上連結引擎那具48hp的電動馬達,讓馬達的整體馬力擁有122hp的水準。以其0~100km/h加速2.9秒,極速307km/h的極速表現,也絕非易與之輩。
時光回到1989年,當時第一代NSX在芝加哥車展發表時,可說是驚艷車壇,而NSX其實就是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新世代跑車實驗車的縮寫,除了絕美的造型,加上全鋁合金打造的車體,科技等級凌駕同儕,此外,NSX的座艙陳設以F16戰機為參考基準設計,因此擁有鮮明的戰鬥特質及優異的駕駛視野。
初代NSX在2005年停產後,面對對手不斷推陳出新,Honda也開始思考要採用哪種動力配置,作為下一代NSX的動力組合。於是在2007年展開名為ASCC(Advanced Sports Car)的新計畫,並在2009年推出新世代Super GT廠車HSV。這輛廠車搭載V10 NA引擎,並採中置引擎配置,因此一度被認為是New NSX研發雛形。然而,2009 F1賽事改採Hybrid的KERS動能回收系統後,又再度牽動全球超跑的設計方針,Honda於是思考,如何在Downsizing的情況下,打造出媲美V10引擎的動力,於是創造出以V6 Twinturbo引擎,搭配三具電動馬達的Hybrid機種。
不同於初代車款圓潤的線條,新車款的造型有稜有角,顯得前衛,也具有次世代的風格。LED頭燈營造鮮明的科技感,前下擾流、側裙乃至於車側的進氣孔,都有其功效,尤其B柱後方刻意鏤空,高速行進時,還具有提升下壓力的功效。
超跑為了提升高速馳騁時的穩定性,底盤與路面的吸附力也同樣重要,因此New NSX採用平整的底盤設計,為了避免車尾產生亂流,原廠特地加上了後分流器,以減緩亂流造成的抬升。
戰鬥內裝
初代NSX的內裝陳設以F16戰機為概念,因此擁有相當好的駕駛視野,New NSX延續過往的特點,在超跑中的駕駛視野可圈可點,利用簡單的跑車化介面,勾勒鮮明的戰鬥感,搶眼的虛擬儀錶,轉速錶採居中設計,可以隨著不同行車模式,微調配置。控制面板中央的液晶顯示幕,操控功能普通,不過下方的行車模式控制鈕則具有優勢的操作便利性,只要向右旋轉,分別可以有Quiet、Sport、Sport+,如要進行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則在Sport+模式下,向右持續旋轉三秒,此時系統會發出嗶嗶聲,接著循跡控制關閉,進入Track模式,其中除了Quiet為EV模式,其餘皆為油、電動力釋放狀態。
雖然座椅造型設計不算突出,但低陷的駕駛坐姿,擁有優異的包覆性,入座後與方向盤、踏板的對應位置標準,感受得到出原廠在規劃上的用心。
強力彈射
這次試駕的時間不算長,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測試及拍攝,在適切的場地就定位後,將行車模式切至Track,踩住煞車及油門,引擎轉速控制在2500rpm,接著放煞車、全油門彈射而出!
503hp的汽油動力,加上122hp的馬達性能,加速過程又快又穩,尤其原廠雙離合器序列式九速自手排的設計超棒,換上幾無頓挫,且過程超快,只看轉速錶指針快速朝紅線區閃動,聽著引擎聲浪快速起伏須臾間已完成0~200km/h測試,0~100km/h最佳成績3.4秒,0~200km/h 11.6秒,100~200km/h可於8.2秒達成!
當然,就性能表現上,New NSX絕對不是最快的車款,但強勁的直線加速力卻讓人大呼過癮,更何況在高性能之餘,它還有著12.4km/L優異油耗。
儘管有著出色的加速性能,相較之下,操控性能更讓我感到驚艷!我是台灣試過最多超跑的編輯,New NSX的操控好得讓我感到意外,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加上VGR可變齒比電動輔助方向盤,轉向反應好到讓人有種『這麼準』的驚訝,而這除了得歸功於前42%、後58%的完美配重外,前輪以馬達驅動的設計,可以藉由先進的SH-AWD四驅系統,調配前輪的轉速,不僅可以精準入彎,還可藉由前輪產生的牽引力,提早加速出彎,流暢的彎道表現讓人感到過癮,即使激烈操駕,你能夠在駕駛座上藉由身體感受到車體重心變化。
此外,底盤離地高僅有110mm,能營造鮮明的速度感,再加上絕佳出色懸吊配置,不僅劇烈過彎時能夠保有絕佳的支撐力,在短行程的設定下,不會因為側傾給予駕駛者不安定感,相反地有著精準的轉向特質,搭配超貼地的底盤設定,在彎道可以享受100%人車互動的酣暢,尤其3DQ超高張力鋼板,營造的車體剛性強硬,也能夠讓懸吊發揮應有的操控力。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定位為超跑,想必底盤肯定是硬梆梆,然而,New NSX的舒適性,卻好得不像話!印象裡,避震器調校得如此舒適的車款,只有McLaren MP4/650S,然而面對連續彎道時,McLaren跑車會出現主動支撐性調節不夠迅速,但NSX不會,加上適時四驅的優勢,時速200km/h以上將切斷前輪驅動輔助,成為MR設定,時速突破290km/h後,更將取消後軸電動馬達輔助,憑藉V6 Twinturbo引擎的動力,拼至308km/h極速,直到減速至180km/h,才會恢復四驅狀態。
卓越的科技性,讓人能夠放心地釋放581hp的大馬力,並在過程中,咀嚼、享受貼地的過彎樂趣!
TCar短評
New NSX很棒!無論性能或操控,都讓人找不到破綻,原本以為V6 Twinturbo引擎的聲浪,可能不若V8對手那麼震撼,結果連聲浪都讓人覺得悅耳,舉手投足都具備超跑特質。1280萬元的售價,對於本田迷而言,可能覺得物有所值,然而崇尚歐系品牌的守舊派玩家而言,這輛超跑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掛著Honda的Logo吧!
Honda New NSX
引擎型式 3493c.c. V6 DOHC 24V
綜效最大馬力 581ps
(引擎:507ps/6500~7000rpm、雙前軸馬達:36ps/4000rpm、後電動機:47ps/3000rpm)
最大扭力 引擎:56.1kgm/2000~6000rpm、雙前軸馬達:7.4kgm/0~2000rpm、後電動機:15kgm/500~2000rpm
長寬高 4485x1940x1215mm
軸距 2630mm
車重 178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19 後305/30 R20
國內售價 1280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定位燈
碳纖維前擾流
碳纖維車頂蓋
碳纖維側裙
碳纖維尾翼
碳纖維氣流擴散器
陶瓷碳纖維碟盤
Y型輻條鋁合金輪圈
真皮碳纖維多功能方向盤
複合真皮座椅
IDS整合行車動態系統(Quiet寧靜、Sport運動、Sport+運動+、Track賽道)
VSA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HAS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TPMS胎壓異常警示系統
雙前座i- SRS氣囊、SRS側氣囊
簾式SRS氣囊
駕駛座膝部SRS氣囊
自動預縮式安全帶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NSX #Hybrid #葉明德
光動能錶缺點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我的第一支登山錶:Fēnix 5X Plus 》
大年初一,加碼心得文一篇~
如果大家有印象,去年11月時我帶著受Garmin邀請的 Joeman,與胡子Huzi三個人一起去了一趟奇萊南峰,讓Joeman第一次感受到百岳之美外,也體驗了Garmin最新的旗艦錶「Fēnix 5X Plus」。
影片:https://youtu.be/id3xxfgQvjI
但是看標題就知道… 熱情的Garmin聽Joeman說他請我帶他去爬山,就主動邀請了我體驗這隻錶。其實我當初本來很猶豫,主要是我用不慣電子錶、不喜歡橡膠錶帶、覺得要一直充電很麻煩之類的。但至今,它卻已經取代我原本的Citizen光動能錶,成為我的腕上常客。
到底它有什麼魅力,能讓本來對登山錶敬謝不敏的我願意配戴呢?拿來登山真的實用嗎?以下是我配戴2個月後的小小心得,在這邊分享給大家囉!本文不介紹規格型號功能之類,那些Joeman影片裡都有,請點連結參閱,謝謝~
---
優點:
1. 超強續航力:這也是我決定接受Garmin邀請的點,因為本來覺得電子錶要一直充電超麻煩,但這隻不用。它標榜智慧錶模式續航力18天,我實測配戴2週不充電,不連手機不亂玩功能的話完全ok!等於一個月充2次電就好,真節能減碳…
如果開啟GPS記錄模式連續紀錄航跡的話,在山上2天充一次電即可;第一天滿電出發,紮營後暫停隔天出發再開始,到第二天晚上紮營時,大概會剩二十幾%電。
2. 堅固又輕量:我十分不喜歡橡膠錶帶,但Fēnix 5X Plus鈦版是搭配鈦錶帶,且重量意外的輕,甚至比我原本的Citizen光動能錶還輕,因此無痛轉換。再來,藍寶石錶面與鈦合金真的堅固,我亂操2個月後幾乎沒有傷痕,頗滿意!對了,鈦款的除了鈦錶帶,還有附一個橡膠錶帶供替換使用,滿大方的,只是我直接讓它塵封就是…(可以注意Joeman影片,他跟我相反,喜歡橡膠錶帶比較輕)
3. GPS夠準,內建等高線地圖:其實我更早之前受邀試戴過它牌登山錶,由於非旗艦錶,高度計不準續航力又很差還是橡膠錶帶,所以三天我就束之高閣,沒多久就還廠商了。但這支的準度我非常滿意,高度校正有「輸入目前高度、氣壓計、GPS」可選很方便,而且每次校完數字都跟iPhone8 Plus的GPS差不多,搭配手錶中還滿清楚的等高線地圖,已經足以在探勘路線上幫助我迅速定位,紀錄的軌跡也很精準,很是方便。
4. 友善又漂亮的介面與超多功能:這隻錶的全彩界面挺美,而且功能有夠多,數據控一定很愛。我最常用的功能是:高度計指北針、時間、心跳、血氧、日出日落時間、手機訊息提示、行事曆等。原本功能更多,但可以自己留需要的,刪掉不用的更簡潔。另外Garmin網路商店有非常多錶面可以選,可以挑最喜歡的用,自訂彈性很大,操作起來也挺直覺的。
5. 很讚的支付功能:這我真的超愛,很潮很方便,但很歪樓哈哈!Fēnix 5X Plus的支付系統為「一卡通」,你可以直接把它看作是一張不用押金的一卡通,開箱後直接拿去便利商店儲值就可以開始用了。功能和一卡通完全一樣,拿去搭捷運也是悠遊卡的8折費率,轉公車一樣有半價優惠,還能扣到負數、更詳細記錄你的嗶卡紀錄,用手錶嗶捷運閘門超級爽!我覺得在台灣有一卡通功能,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與附加價值,是我會推薦他們家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搭車以外還可以買東西,全聯迷客夏都可以用喔~除了一卡通,這隻錶也可以綁定包含國泰世華在內7家合作銀行的信用卡,有「Garmin Pay」的功能,直接把手錶當你的信用卡刷,不錯方便。只可惜目前就是剛好還未支援我最常用的國泰Costco聯名卡(明明有國泰啊啊啊),就讓我不太提的起勁拿去嗶嗶了,乖乖從錢包裡掏卡片集多利金,還是一卡通功能比較深得我心,超愛。
另外,一卡通和Garmin Pay功能並非旗艦錶才有,有些基本款就有了,大家想找一隻也支援電子支付又能搭捷運搭公車的運動錶的話,可以參考Garmin看看。
6. 後台支援不錯:Garmin的手機APP「Garmin Connect」和電腦軟體「Garmin Express」等都能幫助使用者自動整理檔案與紀錄,並且把你的運動數據圖像化的秀出來幫助你了解訓練狀況,我覺得挺不賴的,也挺有成就感。
以上優點,列出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接下來缺點:
1. 貴:恩,畢竟是Garmin家旗艦錶,一隻三萬多。
2. GPS軌跡依然會亂飄:GPS是準的沒錯,但在連續紀錄模式下,如果走太慢(如探勘被地形卡住時)或者休息的時候,GPS還是會亂飄,這時記錄出來的圖形就會很可怕… 解決辦法是休息的時候按下暫停紀錄,就可以改善很多。當然,一般速率下行進間的軌跡記錄依然頗為精準。
3. 溫度部分不夠準:這支手錶有溫度計功能,但因為手溫溫的,所以測出來的溫度都會比室溫高些。解決辦法是脫下來放在旁邊一陣子…
4. 心跳血氧不夠準:雖然心跳的準度已經達到我覺得很優的水準了,但偶而還是會發生心跳明明很快,但測起來還沒破百的情況;而血氧功能如果沒有開起連續紀錄的話,則是要等很久而且不能動,它才會測好,個人覺得不是很實用。不過,心跳在記錄身體變化方面,對我而言我覺得這樣的準度已經挺夠了;另外像是溫度、汗水等等都會影響測量,似乎是各家運動錶皆在努力克服的一個障礙。
5. 活動記錄模式的地圖等高線間隔為20m: 雖然位置很精準,但20m間格的等高線看了真的是有點給它模糊,這點我滿不解的,10m等高線清楚多了呀!!
6. 害我很擔心我的舊手錶放到沒電:如題,誰一次會戴兩支錶出門,太鬧了吧… 因為覺得它好看加上實用,所以我現在都戴它出門,舊手錶在哭QQ
7. 和手機連線的時候,有來電他會提示,有「接聽/拒絕」的選項。但有趣的是...選「接聽」的話,要自己把手機拿出來講電話,而不像某些智慧錶可以直接用手錶擴音講,這個功能也太讓人吐槽了吧XDD
但後來發現這功能看起來是配合藍牙耳機設計的,據悉一部分原因是省電考量,應該是我平常不用耳機,所以才覺得很無用,常用藍牙耳機的人應該會覺得這功能不錯吧...
---
總歸來說,這是我第一支登山錶,也是我很滿意的一隻電子錶,各方面表現都符合期待,除了血氧落漆以外。它是一隻夠質感、夠實用又好看,我會願意天天戴的手錶,這方面我和Joeman看法是一致的。假如你有訂閱Joeman,你會發現他最近每一部都戴著這隻錶(但他喜歡橡膠錶帶,跟我相反);假如你最近有看到我,眼尖的話也會發現我也戴著這隻錶,因為我們都對它頗滿意的。
總歸來說,我覺得Fēnix 5X Plus是一支如果你預算夠又喜歡它的外型,很對得起它的價錢,可以成為日常與運動好夥伴,卻沒辦法計算CP值的錶。因為你會知道你的每一塊錢都沒有白花,紮紮實實地反映在它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GARMIN
#FENIX
#感謝胡子
官網介紹在這邊:https://bit.ly/2MOva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