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父母
隨著成長,我們忘卻了關於小孩的祕密,其實,他原本就是個完整個體;也忘卻了他可以不因反思、評判和譴責而被麻痺在自己內心,活出整個世界,如同活在一個萬物都和平共處的天堂花園裡。
~榮格
第一個該結盟的大人,就是你自己。
對於內在小孩而言,時間的概念並不存在。過往的一切經驗都能夠隨時隨地在內在小孩的生命裡即時地被喚起。而成人若想要填補自我成長中的空白,就必須先成為自己的家長。當往事再度被喚起時,不管是愉悅的還是苦痛的,其實都是內心小孩正在呼喊等著大人來幫忙或鼓勵,好繼續成長。也就是,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包紮自己心裡的傷口,負起自我療癒的責任。在我們先前的文章裡,提出了許多可以自我成長的方法,尤其是:
• 加油打氣的訊息是內在小孩經常需要的,像是:「我很開心你是一個小男/女孩」「你真討人喜歡」「你可以自在地表達你的情緒與需求」等等。過去我們有一本著作便是在探討如何在不同的年齡修復自己的童年經驗;
• 方便和內在小孩溝通的象徵性物件,像是絨毛娃娃、玩偶、洋娃娃或是以圖畫代替。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也可以當作是跟自己童年經歷做連結很好的切入點。
• 儀式的力量可以恢復那些被遺忘的潛力,「根據儀式暗喻以及象徵性的力量,效果是比較直接的,因為它不阻礙心理或是心中產生的疑惑。儀式完成後,新的可能就會在意識裡出現,並產生一個全新的和自己、他人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界限。」
• 成人與內在小孩話語交流的力量:這種和自己內心小孩的交流是釐清自己內在世界以及更認識自我意識的極佳方式。
• 現今許多現象都不證自明。那些努力當上自己家長的人較容易控管自己的情緒,並且擴展自己感受的幅度。他們會發展出較深層的親密感並且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這些人比較自主,也和自己的前家長有所差別。成為自己的家長其實就是一種分別的儀式。這樣的自我超越會讓前小孩與前家長間的溝通更直接也更健康。也因此這些人,放下戰戰兢兢的生存與自保策略,懂得把握當下、享受人生。
然而,成為自己的家長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個人主義、自我為中心或是自私的展現,相反的,成為自己的家長很多時候反而能促進與親人的關係,並更有能力對他人敞開雙臂擁抱。
成為自己的家長的經驗,有時候是在心理治療的互動中展開。五十三歲的穆瑞爾(Muriel)跟我們透露:
「我在第一次做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晤談時,真正讓我敞開心胸的契機,是當我看到心理師在聽我陳述小時候的事時,他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他是第一個為我內心的小穆瑞爾而哭的人,這樣的舉動,鼓勵我更積極地同理內心渺小、脆弱的我,也進而改變了一切:我的生活、我跟我自己的關係還有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我內在的小女孩的感受終於被聽到、被理解、也被認可了。」
很多人就跟穆瑞爾一樣,在成為自己家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和善的他者協助。在療程裡,讓自己感到有責任去照顧受傷的內在小孩,也允許自己去釋放那些曾經被譏笑、被否認的才能。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在脆弱、不完美的人性中找回一席之地。
在我們過去的著作裡曾經提到:「你的內在小孩想像中的家長是一個可靠的、持續給予關愛、安全感、照護、善解人意、認可以及鼓勵的來源。這些想像都是非常正當的,因為孩子對媽媽或爸爸的基本需求是人類的天性。然而,我們必須要跟自己的內在小孩解釋,家長並不絕對是好的。我們生來就不完美,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做到持續進步、精益求精。所以,用行動證明給內在小孩看,讓他知道你會是一個更好的家長。在你短暫離開時,安撫他;也可以預先告訴他,你有可能偶爾會疏忽了他的呼喊;甚至是背叛他或是傷害他,但是最終,你一定會帶著關愛回到他身邊,並意識到那些讓他痛苦的事。」
成為自己的父母,對於為人父母的人,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小孩會因為家長堅定的關愛而找到強大的力量,去消化那些在親子關係裡傷害他的部分。家長若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不會有損顏面,相反的,會因為展露出更真實的人性,也幫助了小孩在面對真實世界的過程中,能夠好好地成長。小孩是父母最佳的盟友,他總是能夠辨認出哪些是傷人的,哪些又是鼓舞人心的。因此,他也會更獨立自主,學習如何去區分哪些情況可以自己處理,哪些情況需要外界援助,對他人產生信任感,作為真實的支持。能夠意識到這些的家長,便有能力做小孩的榜樣,給予孩子共感與和善的回應。
成為自己的家長,如同一種家長與小孩手牽著手的強大連結,足以灌溉自己乾涸的心靈。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篇摘文裡的概念,我反覆且多次提過,不管是在文章或直播。
我們學習適當的親子教養方式,最終是要圓滿我們跟自己的關係。所以沒有孩子的人,也可以看教養書,因為那會對照自己的成長歷程,並且從中學到對待自己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多看心靈成長類的內容,因為跟他人深刻連結的基礎,是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我們得要在心理上轉大人,成人的成熟自律慈愛勇敢,能慢慢在我們身上展現,我們才能回頭照顧,我們心裡那不斷呼喊著要被注意、被關愛的內在小孩。
祝願您,能跟自己結盟,給予內在小孩理解與和善的回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40的網紅健美人生K教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的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https://linkby.tw/k_baby666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 K教練想帶大家到蔦屋書店,開箱我個人2021年的書單 👉手刀加入開箱書讀書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8823847460779/ 1. ...
儀式的力量 在 Facebook 八卦
🙈有時候會覺得 怎麼這麼雖 怎麼會遇到這種人事物 又或者 就是覺得人很啊雜 思緒混亂 心不太靜 整個不太順 的感覺⋯這時你都怎麼做?有些人會借助宗教信仰,祈禱拜拜,有些人會大吃瘋狂購物⋯有些人會靜坐冥想⋯等等⋯
其實我覺得只要這個*儀式*是能夠讓你感覺到舒服/舒服點那都很好🙂 就跟我之前說過用海鹽洗澡是一樣的😉

第一次拿到鼠尾草是可麗姐 苗可麗 給我的,我都很省著用😂 只要覺得能量低落心思不穩或煩躁(反正自己覺得需要時)我就會拿它出來淨化一下空間淨化一下自己😌
我沒有辦法說它到底有沒有用~但是也許是每次我都是以 *不好的都被淨化了*的心/意志去看待,就,好像真的會那樣了😆
我覺得這小小儀式的力量也許會大過>去怪水逆呀或怪日子不對呀運氣不好呀什麼的然後繼續攤在那一直哀怨好🤣
#鼠尾草 #淨化 #維日常
儀式的力量 在 思逸 SEER 荒人巫思手抄 Facebook 八卦
【夏至之後,故事依然繼續】
各位好,我是Seer,謝謝大家支持荒人巫思手抄以及青月巫作。
夏至對於女巫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很多生命重大的抉擇都會在這時候進行,包含結婚或進行點化儀式。對我而言,也是如此。在我表達對各位的感謝之前,我想先說一些往事,那些我很少提起但是從來也無法忘記的人事物。
1999年,我正在慘綠的高中時代,那時家裡買了一台電腦好讓我們找資料,從此開啟了我的神聖之旅。國中的我已經非常熟悉塔羅牌,而高中的我對於歐洲所有神秘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更遊走在不同宗教之間,希望能了解生命的真義與未來的方向。
在ICQ上我認識了一位來自澳洲的英國女士──F. K,那一年她65歲。我沒有想到在巫術與魔法的交友訊息中,竟然會碰到如此年長的外國女士,而我們開始交談。F是一個英國人但是嫁到澳洲,她是一名女巫,母親也是。她來自里茲(Leeds),據說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鎮,而在那裡她也曾經學習不同的自然療法。到了澳洲之後,她全心照顧家人,以為自己再也不會為人施展魔法了,因為她的家人並不知道她是一名女巫。
在ICQ上我們一見如故,在我心裡,F就像是一位導師,後來我們也常常在視訊上聊天,用我很彆腳的英文以及每日抓緊時間狂啃的英文魔法資料。F曾經跟我說,她認為我非常有天份成為一名巫師,但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只是興趣,我深深了解這在台灣是無法當飯吃的。不過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會自己進行各種大小儀式,然後抓緊時差跟F聊天請教。我總想著,等我年紀大一點之後,我應該會直接飛去澳洲。
上了大學之後,F仍然持續跟我聊天,雖然我們的頻率變少也變短了,後來因為課業很繁重,我曾經一度放棄練習任何儀式或者內在的修行,因為我拼命說服自己這一切根本無法養活未來的我,這是沒有意義的,這是無法生存的;我對於自己以及生活的信任跌到谷底,甚至刪掉ICQ,因為這樣的我根本無法面對F。然後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當我整理好自己,再次面對我的天賦與才能,將過去的資料與筆記拿出來重新閱讀時,我再一次在電腦上裝上ICQ,嘗試著丟了幾次訊息給F,但是等了好幾天都沒有回應。後來我每天都發一封訊息,直到有一天,對方回應我了;不過不是F,而是她的孫子。原來F都是借用她孫子的電腦上網,而這一天,這位男士正巧因好奇奶奶都在和哪些人聊天而開啟了帳號,他如此思念奶奶,是因為F已經過世一段時間。
我的震驚與悲痛持續了幾天,然後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開始寫部落格。
於是荒人巫思手抄誕生了,它說的是像我們這種師出無名的野巫,向荒野學習巫師的思維與感受,然後我將這些智慧記錄下來,單純地只是想要分享這些秘密而已。那一年是2004年,這12年來,F是我的秘密,從不提起。我謹守女巫的教誨,在亡者回歸後不提導師的名諱,因為女巫一旦離世,一切都回歸塵土,一切都應該回歸異界。未來如果我回歸塵土,也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憶起我的存在,一切回歸於無形。(畢竟相較於在森林中遇見女巫導師,我在網路上遇見感覺好像比較遜)
因此,在我兢兢業業講課多年,嘗試將我了解的古老智慧轉化成更簡潔且白話的語言,直到協助青月巫作團隊完成太陽之旅的半途,我衷心感謝F給我的心靈力量,讓我得以將一些古老的女巫聚會重現在遠東地區,讓我能夠帶領女巫團隊用儀式的力量祝福每一個作品;這過程充滿金色日光的神性,也充滿銀色月光的力量。
每次檔期,從接單的那一刻起,我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直到備齊材料、讓女巫團隊建立神聖空間,到祝聖所有作品的古老儀式結束為止。將三重月相──新月/滿月/黑月、處女神/母親神/老婦神、新生/豐盛/智慧編織在整個儀式之中,這是我結合F的教導,以及自己多年來的探索,當然還有女神在夢中的指引。當我寫完整個祝聖儀式,我知道這一切是我無法獨自完成的,也感謝整個女巫團隊的出現,讓我見識到儀式的威力。
謝謝整個青月巫作團隊的出現,接受我任性的所有條件,總是能夠完成各種挑戰;就算是挑戰每個人的能力與極限,也都願意全力以赴。雖然許多地方仍不盡完美,數學不好的我也常常算帳算錯,或者低估成本造成驚險的數字問題。謝謝團隊夥伴的包容與努力,依照女神的訊息,我們還有旅程的最後一里路。看起來我們目前通過了夏至的考驗,願女神祝福我們能繼續為人們服務,而我們也時刻警醒自己走在自然之道上。
更謝謝願意相信青月巫作團隊的所有人,謝謝各位一直以來的指教與包涵,讓初出茅廬的我們可以堅持下去。我們感受到各位送出預購訊息時的信任與期待,感受到各位內在對於自然力量的支持與喜愛,希望我們每一次都將最誠摯的祝福以及古老的智慧送給大家,在你的生命之中點燃希望之火,讓原本無趣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讓你重新相信自己的內在力量;當你唸誦咒語並且想像力量出現時,其實你內在靈魂的力量火焰也點燃了,這一個星星之火將燒出希望的道路。這也是我們的初衷,希望提供各位信任自己的力量,並且讓神聖的魔法充滿在生活裡。
希望,是我在魔法物品裡感受到最直接的品質,同時也是F的名字。在她離開好多年後,我終於在困頓的生活裡啟動第一瓶魔法油,然後恍然大悟這就是F要給我的禮物。
魔法,源自於人們對於生命的期待,它是希望的火焰。魔法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你真心希望,而宇宙也希望著。
再次謝謝所有在這裡的人,也謝謝青月巫作團隊,謝謝如此美好的一切發生。
願女神與我們同在
Seer
#圖片是老師本人在英國海邊做儀式時拍的喔
#年中感謝祭(?) #熱烈開催中
#奔狼小編感謝您
儀式的力量 在 健美人生K教練 Youtube 的評價
新的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https://linkby.tw/k_baby666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 K教練想帶大家到蔦屋書店,開箱我個人2021年的書單
👉手刀加入開箱書讀書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8823847460779/
1. 《減肥我要飽飽的瘦下去》/仰望尾跡雲:一句口訣讓你記住食物的熱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460
2. 《生活需要儀式感》/李思圓:生命需要儀式感,它提示著我們轉變已發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6460?sloc=main
3. 《儀式的力量》/Theresa Cheung: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7867?sloc=main
4. 《康普茶聖經》/Hannah Crum、Alex LaGory:如果你對康普茶有任何問題,這本書都有解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782?sloc=main
5. 《筋膜修復重塑徒手按摩全書》/Nancy J Johns:不僅傳授按摩「手法」,更提點常被忽略的「心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7744?sloc=main
6. 《全身激痛點地圖》/侯鐘堡:你真的知道疼痛的根源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568?sloc=main
7. 《疼痛、復健與肌力訓練全書》/Mitchell Yass:一次只鍛鍊一塊肌肉,才是真正零代償、零風險的肌力訓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575?sloc=main
8. 《走路的科學》/Shane O’mara:走路背後不可不知的大腦機制,讓都會人更有創意、更會社交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2311?sloc=main
9. 《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田安石:寫給因為生酮、減醣、瘦身而心累的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813?sloc=main
10. 《脂肪的療癒力》/Dr. Anne Fleck:從預防到治療,全面對抗疾病、老化、情緒的革命性營養新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978?sloc=main
11. 《擁有好膝力,逆轉退化性膝關節炎》/磐田振一郎:最強膝蓋診治保健法,告別疼痛、找回蹲坐行走自如的雙腿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927?sloc=main
12. 《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徐國峰、羅譽寅:所有跑者都想問:如何才能跑好馬拉松?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2564?sloc=main
如果有其他想要詢問我的問題,或是對其影片有任何意見的朋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如果有資訊錯誤的部分,拜託放上連結給我,可以一起討論!謝謝大家支持!
—
📢記得訂閱我▻▻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tF_TlJcNl7q8vGL4Hic_w
關於我|More About M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kbaby6666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k_baby666
E-mail ▻▻ kathy@kcheckgp.com
我的愛喵 ▻▻ https://www.instagram.com/oppa_710/
—
☑不可錯過的其它精彩影片推薦®
聖誕特別企劃下集|交換禮物大公開!
https://youtu.be/dvasVfgw5-A
聖誕特別企劃上集|正妹閨蜜們來交換禮物啦!
https://youtu.be/1XJ51V_8M2U
聖誕派對穿搭推薦|健身完跑聖誕趴免煩惱
https://youtu.be/COHBRSJ0UuE
徒手保健|整脊、整骨看過來
https://youtu.be/44C5eBN6oPc
開箱書Ep5 教練脊力推薦
https://youtu.be/caGIS-qQoMg
台日健身產業大公開
https://youtu.be/jmZyHMIbLzU
拍攝幕後秘辛 Ft.亞里沙 Alisa
https://youtu.be/9Fc0FYQZGMo
疫情期間教你在家也不會變胖的小技巧
https://youtu.be/dWZFJysCgDA
四大連鎖咖啡品牌燕麥奶拿鐵大評比
https://youtu.be/_BtJVs7Jb5w
早起快速出門減肥餐|超水嫩雞胸肉沙拉|挑戰完妝+備餐
https://youtu.be/ql66Cp699V8
開箱書EP4|健腦時間|中軸穩定的關鍵,脊力推薦!
https://youtu.be/jNOx8-YF9P0
開箱書EP3|健腦時間|和身體的鏈愛時間!
https://youtu.be/W-Bl75sCL0g
開箱書EP2|健腦時間|你的身體在抗議了嗎?
https://youtu.be/fruFMupe9GQ
開箱書EP1|健腦時間|在開始健身之前的人身大事!
https://youtu.be/AWE0rzapc34
2020健身必看,讀這一本就夠了
https://youtu.be/V-81wxP3ctk
—
📷 使用相機| Camera Canon G7X
✂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 音樂|Music| by FB creatorstudio
⚠ 聲明|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謝謝你的收看💕
別忘記按下訂閱和喜歡💕! 並開啟小鈴鐺
歡迎留言來跟分享
#K教練 #蔦屋書店 #2021 #讀書計畫 #書單
#Thinker #Fitness #Health
儀式的力量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評價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儀式的力量 在 儀式的力量|不要自律!不要自律!不要自律!|心靈書房#335 的八卦
閱讀筆記在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soulroom# 儀式的力量 #儀式#習慣#自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