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非常有幸出席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慶典的正誕活動。楊公侯王古廟是大澳歷史悠久的廟宇之一,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古廟或早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或以前建做。所以,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的酬神活動也有非常長久的歷史。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大澳區內水陸善信均會大事慶祝侯王誕,而每年侯王誕均會上演粵劇神功戲,侯王誕慶典及神功戲演出就在這個時候團結一眾大澳鄉民、善信,大家滙聚一堂,大鑼大鼓,酬謝侯王神恩。大澳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酬神活動以及神功戲演出的規模之大,一直是香港具代表性的酬神演戲活動之一。
去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疫情反覆不定,本來在值理會及鴻運粵劇團的堅持下,計劃將神功戲移師西九戲曲中心演出。但是,最終因受疫情影響而停辦。今年2月,疫情開始回穩,劇場於2月19日重開,粵劇演出慢慢復甦。神功戲除了是粵劇重要的演出傳統,也維繫了村落的氏族文化,有延續鄉土文化的正面意義。神功戲期間,不單是鄉民,不少移居海外的親人,也會專誠回鄉參與酬神活動,認祖歸宗,共聚鄉誼。為遊說政府允許演出神功戲,挽救神功戲消失的危機,八和在3月18日發出公開信予特首林鄭月娥,要求:食環署即時恢復接受及處理「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申請,及康文署即時恢復借出場地供搭建戲棚之用。公開信引發了傳媒對挽救神功戲的廣泛討論,最後政府在4月15日正式回覆上述部門會如常處理神功戲的申請。八和立即將政府的回覆,通知主辦神功戲的主會。
相信在侯王爺的保佑下,經過大澳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值理會,向政府相關部門的極力爭取,以及在鴻運粵劇團的積極籌備,今年的侯王誕神功戲演出終於可以順利進行。這次侯王寶誕慶典活動的盛大舉行,一來顯示香港在政府帶領、市民自律的情況下得到了顯著的抗疫成果,同時也為粵劇神功戲演出打下了一支強心針。我們知道在過去一年粵劇界在疫情之下遭遇困境,不少演出,包括神功戲演出也取消或延期了,而今次大澳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的盛大演出,必定會振奮人心。在此祝願稍後以及接下來幾天的慶典活動及神功戲演出都順利進行,為大澳鄉民以及觀眾們送上最好的祝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迄今以戲曲文化為主題,卓翔拍攝了《乾旦路》、《一個武生》,與及入圍今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戲棚》。起初會注意到傳統戲曲,是因為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他莫名地非常受崑曲的聲音的吸引,而後就開始接觸戲曲文化。 《乾旦路》聚焦在王侯偉、譚穎倫如何想要並成為粵劇演員的過程,並深入探索兩人的困境...
傳統戲曲困境 在 林姿妙 Facebook 八卦
#2周年施政願景之一
#幸福蘭圖_宜居蘭陽
#交通 #教育 #文化
在就職即將滿2週年的前夕,我要和各位鄉親夥伴分享「幸福蘭圖,宜居蘭陽」的主張;這兩年來,因為勇敢做夢、努力行動,我們化許多不可能為可能、讓質疑轉為肯定和讚美,秉持著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推動縣政,用積極有效的行動與耐力,證明宜蘭人的不凡,我們期許這樣的榮耀與驕傲,能夠讓宜蘭人感到幸福與希望。
-------------------------------------------
●交通_宜蘭的希望工程。
雪山隧道與「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蘇花改)陸續開通以來,宜蘭聯外交通變得快速且便捷;然而,大量湧入的車潮與壅塞,卻成為宜蘭人與外地遊客的夢魘。我們幾經研議,終於找到北向濱海聯外快速道路的方案,透過建設一條新的聯外快速道路,紓解國道5號的塞車困境。這條快速道路,從頭城向北至貢寮,採快速道路方向規劃,可再銜接其他公路系統回到都市;而蘭陽博物館以南,則會啟動濱海沿線社區再造。
我們希望營造一條「濱海希望公路」,透過聯外替代快速道路的規劃與建設,串連縣內濱海社區的希望工程,達到改善濱海養殖漁業、推動社區地方創生、提振深度慢活旅遊等措施,藉此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與經濟收入,打開人們對於未來美好憧憬之窗,期待有一天,在宜蘭也能享受徜徉在日本奧之細道、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的幸福。
另外,兩項攸關宜蘭發展的重大建設─「北宜高鐵」和「鐵路高架化」,目前都已經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國道5號冬山交流道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預計明(110)年3月完成送請中央審查;而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新闢道路之可行性,也由中央單位評估中。
不僅如此,交通建設的推進,同時體現在剛完成的宜蘭橋改建、建構臺2庚延伸線與二結連絡道、完善5大轉運站、推動大巴士和中巴士與幸福小(計程車)運能互補,以及興建礁溪地下停車場等施政作為。這些為改善宜蘭塞車困境的希望工程,或完成或加緊腳步、或提高搭乘率或解決停車空間。除了感謝中央對於地方的支持,縣府團隊也努力不輟,希望以最好的規劃方案,落實及創造縣民有感的幸福生活。
●教育_播種扶苗,孩子是寶。
推動優質教育是我們首要的目標,尤其是減輕父母在教育經費上的負擔。未來除持續落實營養午餐與教科書免費政策外,也配合中央政策推動校園「班班有冷氣」,積極建置友善托育環境與一鄉鎮一親子館、成立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並建置全國首座縣市級考古親子博物館展廳;今年更開展雙語教育,建構情境教室,讓學子能夠在沉浸式情境中培養雙語能力。而宜蘭縣的實驗教育長年以來辦學優異,頗受全國肯定,縣府團隊將全力給予支持,讓特色教育持續在宜蘭扎根茁壯。
宜蘭多雨,解決縣民雨天運動的需求刻不容緩,縣府團隊將努力爭取,在溪南地區興建一座室內多功能運動場館,也會持續爭取在溪北地區增設雨天運動設施,滿足縣民雨天運動的需求。我們將規劃在溪南及溪北設置共融式特色遊戲場,讓大小朋友玩得開心、家長安心。
●文化_是宜蘭的心跳。
宜蘭,匯聚了閩南、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多元群體,為地方文化能量注入豐富元素,不論是古蹟建築、宗教儀典、民間習俗等,都是宜蘭人世代傳承的重要資產。
我們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諸如:以「歷史場域修復活化」理念,修復歷史建築化龍一村眷舍群日式眷舍;立基「歷史主題多元應用」,修復至少2處二戰歷史遺構群,同時新增指定或登錄2處文化資產;延續「文物保存與國際交流鏈結」目標,每年辦理至少2場文物交流展出,以及在「傳統文化保存及活化推廣」的綱領下,每年辦理至少3場與考古遺址及文化資產防護管理有關的推廣。在多元族群建設方面,原住民族多功能會館預計於明(110)年底完工,期待為原住民族提供文化、產業、手工藝、健康照顧等多功能服務。文化平權部分,我們藉由節慶活動的創新策略,將對媽祖的虔誠信仰,發展為蘭陽媽祖文化節,在展現廟埕文化之際,為社會帶來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此外,「蘭陽戲劇團」是全臺灣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團,是傳統戲曲得以保存、轉化和新生的重要寶庫,是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讓宜蘭成為文化傳承及創新兼容並蓄的城市。
傳統戲曲困境 在 江俊翰Ricky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時,我腦海中不斷的快速閃過所有我跟「唐老師」有關的所有記憶......
小時候,看著「唐老師」的歌仔戲,這是我認識閩南語的開始....
進入民視的第一部八點檔,是我認識「唐老師」的開始....
拍攝「孟婆客棧」,是我真正認識歌仔戲和「唐老師」的開始....
所有接下來這幾天,你妳們大家看到有許許多多自發性,有關不捨「唐老師」為傳統戲曲文化付出的心力面臨困境而聲援的發文,所形容的「唐老師」,就是這位在我工作不順利,主動對我伸出援手,給我機會、給我角色的「唐美雲,美雲姐」........
一直以來的美雲姐,不管是自己的表演、劇團的演出,甚至第一次當製作人所製作的戲「孟婆客棧」,總是秉持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態度,因為,這不僅是為自己負責,更是為所有願意花錢花時間看表演的觀眾負責,這樣的態度本身是值得尊敬與欽佩的...........,因為,在這麼多年不景氣的大環境中,已經幾乎沒有人,願意用「藝術家」的角色來製作一部戲.......甚至到最後,連抵押變賣房產都還無法成就一部令人期待與驚艷的作品,多的只是,用「製作人的身分」,拿了有限的製作預算後,心裡唯一想的是,能夠靠這個作品賺多少錢的「商人」......。所以當聽到「孟婆客棧」因為後期製作面臨資金問題而必須暫停,心中除了對美雲姐不捨之外,還是不捨.....
身為「孟婆客棧」裡小小的一份子,除了幫美雲姐po出這篇文章加油打氣之外,更希望大家如果看過這篇文章,能夠幫忙多多的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影視文化產業,近幾年來一直面臨到的困難.........,我們不是拍不出好戲,而是常常面臨找不到願意拍出好戲的資金...
美雲姐加油💪,台灣的影視文化產業加油💪💪💪
傳統戲曲困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迄今以戲曲文化為主題,卓翔拍攝了《乾旦路》、《一個武生》,與及入圍今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戲棚》。起初會注意到傳統戲曲,是因為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他莫名地非常受崑曲的聲音的吸引,而後就開始接觸戲曲文化。
《乾旦路》聚焦在王侯偉、譚穎倫如何想要並成為粵劇演員的過程,並深入探索兩人的困境。乾旦意指扮演花旦的男性。在粵劇裡,無論是生(男性)旦(女性)角色,大多由女性擔任,罕有男性成為旦角。
崑曲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主流,武生也就被邊緣化,每年演出機會愈發銳減。《一個武生》便是敘述在中國走武生之路的楊陽,如何被困在體制裡,又是如何尋找自身的出路,走向實驗崑曲的創作。
卓翔聚焦在人物上,見證年輕戲曲表演者的故事,試圖擴大他們的聲音,讓更多人理解並看見。而這群青年仍舊堅守自己的領域與專業,面對宿命,不願屈服,爆發強烈的能量,在看似死路一條的人生裡,創造出自身的活路。
卓翔明白地指出,每個人都想當主角,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配角,所以往往失落、無所適從。唯主角、配角都是標籤,若能看清事實,不被制式價值觀規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位置,人生就有活路,而在那條有限的活路上,自己也就是自己的主角。
在第三部戲曲紀錄片《戲棚》,卓翔用更全景觀、廣闊的視角去凝望戲曲場所與組織、製作人員乃及於觀眾的複雜關係。他不再以單一視角張望,而是紀錄更多人的樣貌。他自承,想要為空間畫畫,讓空間與畫面自身想說的話語自然地流露。於是,影片的觀點從更大的空間,逐漸縮小到一群人的演出與互動,最後定焦於幾名人物在戲棚的日常生活,暗合卓翔誰都可以是自己人生主角的思維。
整部影片沒有訪談,只有少數對話與粵劇表演段落,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現場的直視,並還原當時的各種聲音,卓翔費盡心思收音與混音,想要帶領觀眾深入每一個角落,聆聽那些角落的多樣性聲音。《戲棚》並以大提琴為主的西式音樂為配樂。對聲音很敏感的卓翔坦言,他企圖用音樂貫穿影片的結構,藉由抽象的音符傳遞他面對戲棚所感受到的精神性。
小檔案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2009年參與首屆金馬電影學院。2012年聯合創立「映像先驗」。 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波爾多及東京等地作公開放映;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新導演提名。新作《戲棚》(2019) 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17 年獲邀到 Tokyo Arts and Space 作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He and I》。2018 年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崑劇、能劇及歌劇) 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卓翔
場地提供:DOTEL Coffice Ximen西門町手沖咖啡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PWcNllLAQw/hqdefault.jpg)
傳統戲曲困境 在 傳統藝術面臨傳承困境如何讓傳統文化潤物無聲?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論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得不承認,戲曲有著極高的高度。在中國的戲曲版圖上,無論是大氣磅礴的京劇,亦或是高亢原始的秦腔,無一不傳承了千年中國 ... ... <看更多>
傳統戲曲困境 在 行業分析:傳統戲曲困境中的突破與突圍 的相關結果
高溫八月,省錫劇團“烤”出了一部新戲《草命天子》。戲還沒排完,就接到了來自保利院線等劇場的30多場訂單。團長周東亮指著演出日程表告訴記者,“新 ... ... <看更多>
傳統戲曲困境 在 台灣傳統戲曲發展的困境 的相關結果
傳統戲曲 面臨的困境是演員、樂師的斷層,且缺乏導演和舞台技術人員。不論南管戲、北管戲、歌仔戲、客家戲、歌舞小戲、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演員年齡層都已普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