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美台簽署衛生合作備忘錄:加強快篩試劑、疫苗研發,未來將邀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安全倡議】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Ⅱ)率團訪台,今(10日)早不僅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更於下午3時來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一同出席記者會。並由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代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台美雙方首度拉高行政層級,透過部長與部長之間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
■美國退出WHO後,將邀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安全倡議
阿札爾此次訪台,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成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除了簽署備忘錄以外,阿札爾與陳時中也簽署「意向書」,重申美台防疫上的長期合作關係,並持續在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調查、控制傳染病、慢性病研究等面向持續深化台美關係。
而後《公視》提問阿扎爾時,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可能成立新的國際公衛組織,而台灣有機會參與嗎?阿札爾則回答:「美國目前仍是WHO成員,因WHO有其多邊機制,退出需要一點時間,待往後正式離開後,將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方式合作,繼續透過全球衛生安全倡議等議程,為全球公衛努力,也會與台灣討論參與意願。」
阿札爾今在記者會上則表示,台美在衛生領域長期有密切合作,4年多前,世界衛生組織與衛生大會移除台灣觀察員的資格,讓世界無法與台灣的公衛專才接觸,美國每年都支持、疾呼,希望台灣能恢復觀察資格,「這次訪台,是要凸顯台灣對於全球公衛社群的重要地位,也要特別強調,美國跟台灣之間強勁及密切的夥伴關係與友誼。」
■簽署備忘錄,AIT處長酈英傑:美台關係是真朋友、真進展
陳時中表示,去年在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他與阿札爾當面提出希望簽署醫衛備忘錄的想法,經過一年多的推動,終於在今天完成簽署。
陳時中表示,今日簽署的備忘錄,是首次由衛福部與美國衛福部代表執行,合作範圍包含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促進、公衛實驗室,藥物濫用領域,建立人員交流訓練、聯繫窗口研討會等方式,來執行相關實質合作,增進台美人民健康福祉。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也感謝阿札爾過去3年,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公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會議,如今更以具體行動來台,強化台美防疫。「簽署醫衛備忘錄,彰顯台美醫療衛生範疇,相互信賴與專業合作,凸顯台美夥伴關係在廣泛領域持續深化彼此的連結。」
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則表示,台灣有許多防疫經驗跟世界分享,不僅如此,台灣也不吝於伸出援手,提供拯救性命的裝備,如數百萬個口罩給美國、歐盟等國家。他表示,「台灣一再展現自己是可靠的夥伴及良善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真朋友、真進展形容美台關係。」
■阿札爾:美嘗試快速取得疫苗跟藥品,優先滿足美國需求後將提供國際社會
而大眾最關心的,是今天簽署備忘錄之後,台美將如何共同抗疫?媒體亦向阿札爾提問,透過備忘錄,未來將展開哪些實質防疫合作?台灣將如何透過雙方合作突破國際上取得疫苗及藥物的劣勢?
阿札爾表示,目前在對抗COVID-19的疫苗藥品進度,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台美現針對下一代快篩試劑進行共同合作,目前已投入20億美元資金來研發;此外,兩週前,美國也宣布有另外7筆資金投入相關研發,包括將進行新的病毒核酸PCR實驗室測試。不僅如此,美台也持續互相分享疫苗、藥品相關資訊。
阿札爾說,美國正嘗試快速取得疫苗跟藥品,並著重研發、製造安全有效並符合、獲得食藥署FDA批准的藥品及疫苗,在優先滿足美國國內需求後,會將產品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社會。
阿札爾則說,台美過去20年多來,在公衛領域有強大且廣泛的合作,從SARS、癌症藥品研發、疫苗研發、區域資訊分享。「大家使用的不只是最佳的科學與公衛方式防疫,也運用開放以及民主台灣精神進行這次防疫工作。」
楊珍妮表示,台美在今年3月18日,雙方已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攜手防疫,並建立雙方在快篩試劑研發、疫苗、藥品生產,以及醫療技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機制。
■台美之間奠定全球公衛合作架構,詹長權:有助公共衛生事務國際連結
訪台時機敏感,《NHK》提問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提到與過去都低調訪台的美國官員有別,這次為何挑在這時間點訪台,並以這樣的形式拜訪?阿扎爾表示:「美國肯定與台灣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夥伴關係,包括民主開放透明等等價值」,他說,四年多前,台灣遭移除WHA觀察員地位,在美國總統川普指示下,他和國務卿每年都在支持疾呼,要恢復台灣觀察員的地位卻遭到中國與WHO阻止,也因感到對WHO挫折。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系教授詹長權則表示,此次是官方對官方、部會對部會的備忘錄,比起過去的相關簽署,這次是最正式的一次。長期來說,此次奠定了兩國之間公共衛生與全球衛生合作的互動架構。「如果這個架構也可以影響美國邦交國,也跟著美國這樣做,對台灣衛生事務的國際連結也會比較順暢。」
詹長權說,簽署備忘錄的短期意義,在於針對COVID-19,未來一兩年該如何合作,首當其衝就是疫苗跟檢驗試劑。「現在美國這部分是領先的,未來可以看看要如何讓台灣的研究單位、業者、學術單位,在這個架構內去加入美國主導的體系、開發與生產,這也符合備忘錄的合作精神。」(文/陳潔;攝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疫苗新布局:爭取牛津授權、台廠代工有望,國家隊產能為何恐受影響?】https://bit.ly/2XMJKXY
【抗疫+1:沒被看見的國家隊】https://bit.ly/31CN9tp
【陳嘉新/WHO失能、反全球化趨勢下,全球衛生治理的重大挑戰】https://bit.ly/31Iua0O
#報導者 #美國衛生部長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 #快篩 #衛生合作備忘錄
健康促進包含哪些領域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如果這份合約在大中華清朝時期,後來的中國人一定會說,這是不平等條約,事實上,這是一份平等的商業條約,可以規範中國長期在全球貿易與商業佔便宜的行為,中國人民也可以獲得更多降價舶來品與品質更好的生活物資,中國或將成為最大贏家。」
美中貿易戰紛擾長達18個月以上,風雨交織已過636天,兩國歷經多次談判磋商,終於在白宮由美國總統Trump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美中貿易團隊、企業高管和行政官員見證下,共同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文本。
Trump表示,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中美兩國正在糾正過去的錯誤,為美國工人、農民和家庭創造經濟正義和安全的未來,我想感謝正在看我們致辭的習主席,我不久的將來會到中國去,劉鶴宣讀習近平信件稱,中國將朝向更大的方向開放,呼籲中美保持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利益,強調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美中相向而行,習願意與Trump保持密切的聯繫。
美中協議共分7大項目,包括智慧財產權、技術轉移、農業、金融服務、匯率、擴大貿易與爭端解決。這項協議將在30天後生效,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隨後公布協議文本。這份96頁的文本,包括智慧財產權、技術轉移、農業、金融服務、匯率與貨幣等項目,中國並承諾將大量增購美國商品與服務。協議也確立爭端解決機制,以確保協議即時且有效的實施與執行。
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涉及包括商業領域、醫藥相關智慧財產權、產品產地標誌、商標,以及針對盜版與仿冒品等長期存在問題的解決。
技術轉移方面,中方同意結束長期以來強迫或迫使外商企業將技術移轉中國企業,將技術轉移作為獲得市場准入、行政批准或從政府獲得優勢的條件。此外,中國也承諾避免指導或支持旨在獲得外國技術的境外投資工業計畫。
農業項目方面,主要探討貿易結構性障礙,以及中方同意大量增購美國食品、農產品與海產以促進美國農漁業收入,提供更多農業經濟活動並增加就業機會。這其中包括肉類、家禽、海鮮、大米、乳製品、嬰兒配方奶粉、園藝產品、動物飼料與飼料添加劑、寵物食品與農業生物技術等項目。
金融服務部分則涵蓋中國對美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與信用評等金融服務提供商的貿易與投資壁壘的長期問題,包括外資股權限制和歧視性監管要求,希望透過消除這些障礙使美國金融服務提供商能更具競爭力、獲得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並在中國市場擴展服務。
在宏觀經濟政策與匯率項目部分,包括與貨幣議題有關的政策與透明度承諾,要求透過高標準承諾避免不公平的貨幣措施、競爭性貶值和匯率目標,同時提高透明度,建立問責制與執法機制,加強宏觀經濟與匯率穩定,確保中國不會使用貨幣措施,使美國出口商面臨不公平競爭。
擴大貿易方面,中方承諾以2017年度為基準,在未來2年增加對美國商品與服務的進口,總額為2000億美元。購買項目包括美國製成品、食品、農產品、海鮮、能源與服務,以促進美中貿易關係。
爭端解決方面,則是制定為確保有效執行協議並允許各方以公平、迅速的方式解決爭端的機制,透過雙邊定期雙邊磋商,處理解決與協議有關爭端。
第一階段協議文本內容包含了中國購買美國商品數額、杜絕智慧財產權盜竊與強迫技術轉讓等條款 (如下)。
農產品採購
作為第一階段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同意未來 2 年內額外購買 20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釋出的文本中,未顯示承諾採購特定農產品的確切數額,包括美大豆或豬肉。
工業品:2020年採購額為329億美元;2021年為448億美元
農產品:2020年採購額為125億美元;2021年為195億美元
能源產品:2020年採購額為185億美元;2021年為339億美元
服務業:2020年採購額為128億美元;2021年為251億美元
關稅方面
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表示,儘管該協議將美國對約12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關稅削減至7.5%,但仍對約38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第一階段協議生效後30天內,美方將決定是否12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從15%降到7.5%。
美國將保留剩餘的關稅,以待第二階段談判取得進展。Trump稱:「我們將繼續徵收關稅,但如果我們能夠進行第二階段,我將同意取消這些關稅。」
Trump表示,第一階段協議具有全部和完全的可執行性。庫德洛警告,如果中國未履行其承諾,美國將採取相對應的行動。
智慧財產權與技術轉讓
在協議生效後30天內,中方須提交一份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行動計畫,包括透過哪些措施來履行其義務和每項措施的生效日。
該文本中提到,企業應該能夠在沒有任何來自另一方的壓力之下,將其技術轉讓給另一方的人員,技術轉讓必須基於自願的市場條件,並反映在雙方的協議中。
其他
第一階段協議文本中,還包括中國開放金融服務業市場的條款,但中國企業補貼、數位貿易障礙,以及其它經濟政策改革等議題尚未納入。
第二階段協議
Trump政府目標是在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開始就貿易協議的下一階段進行談判。中國的《環球時報》早前報導,美中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並不一定會促使談判快速進入下一個階段。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34701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1160013.aspx?fbclid=IwAR0xUjyo-C8_xvOBJTDJvQyqDJUmXV4r1pPs7i99jVkk-WL59fBSW6HZA7o
健康促進包含哪些領域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生命早期的創傷或慢性壓力會阻斷神經發展。
其後果是至成年時,我們有時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例如飲食選擇、同居對象、是否吸菸等,而這些行為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各種疾病的機率。我們通常把這類疾病稱為生活型態病,因為其病因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壓力和創傷可能改變DNA,使身體更容易患病,而這種基因甚至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我們已經知道,有害的壓力可能改變身體的化學與生物狀態,影響直達細胞。
摘錄自《#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沒提到疾病與「自我認同」的關係,我感覺很可惜,今天下午特別請出版社授權相關文章,想做文字上的補充。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466001611099283
下面有兩篇摘文,這兩篇摘文從大腦神經的角度,來談「自我」。要花一點時間看,透過閱讀這篇還有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我們平常在版面上所談到的,看似很抽象飄渺的說法,可以找到甚麼樣的依據。
我先從我們所熟悉的童年嫌惡經驗來複習,童年經驗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甚巨,這是我們都清楚的。而童年經驗到底如何導致疾病,從下面文章的分析,我們就能有個具體的邏輯。
祝願您,有空能在心理上回到童年,看見我們對自己的信念與認同,如何形塑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 ... ... ... ... ... ... ... ... ... ... ... ... ... ...
【文/ 傑佛瑞.雷迪格】
人生故事的重要性
我形容自癒現象是醫學界還沒有打開的黑盒子。商用飛機上的黑盒子會記錄飛行途中的資料並儲存下來,假如飛機失事墜毀,調查人員可以從黑盒子中汲取重要資訊,釐清事故原因。
我們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黑盒子,記錄一生中所發生的大小事。我指的特別是記憶、過去的情緒、銘刻在心靈與細胞上的古老創傷與失落、根深蒂固的壓力與焦慮,這無法透過幾分鐘的靜坐或改變生活環境而消除,像安全毯一樣被我們緊緊握住的悲傷與嫌隙;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身分、能力、應得或不應得的事物,在人格形成期逐漸確立。就像醫學界不願開啟自癒的黑盒子,我們多數人也對自己心中的黑盒子避而不談,不曾檢視這些關於自己、他人、世界的潛意識信念。
我這裡所談的黑盒子不只是譬喻,而是真有這種東西,比較科學的名稱是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基本上,DMN包含大腦幾個鬆散相關的部位,包括大腦深處較古老的結構以及大腦皮層較新的部分,當你進行特定類型的思考時,這些部位會啟動,或是亮起來。之所以說「亮起來」,因為這就是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所看到的模樣,大腦原本呈現銀灰色,而啟動的部位會像營火中餘燄未盡的木塊一樣閃現火光。
什麼事情會點亮DMN呢?做白日夢、想著自己和他人、在社群媒體上被點「讚」、想起過去所發生的事、想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自省、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基本上,當你沒有想著外在世界的事物,而是關注內心,進入較為自省的狀態時,DMN最為活躍。DMN渴望敘述,透過連結過去、現在以及我們認知中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來協助我們譜寫關於自己的故事。
我們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解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並根據自己的認知來「記錄」這些事件。我們常一再想起重要的事(尤其是負面或感受強烈的經驗),當我們腦中回想起這些事件時,我們就以同樣的模式一再啟動DMN,生成神經路徑,其上的「溝槽」會隨時間加深。你小時候在學校是否曾在書桌上寫字?我記得書桌原本是平滑的米色木頭,我在上面寫字時,鉛筆滑過光滑的桌面。不過一次又一次描著同樣的字跡之後,書桌上的凹痕愈變愈深、難以移除。不用多久,我就只能沿著原本的凹痕寫字,描著不斷加深加黑的線條。當你一再回想創傷、壓力、記憶、悲傷等各種關於自己的信念時,大腦的DMN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DMN是神經科學領域中相對新穎的概念,因此醫界對於這個虛無縹緲又極為重要的腦部系統到底包括哪些部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不過醫界一般認為DMN應該包含前額葉皮質(負責計畫、決策、調節行為的中心)、扣帶皮質(屬於大腦邊緣系統,負責情緒與記憶的形成)以及下部頂葉皮質(負責解讀成形的情緒並處理語言與感官資訊),這些部位共同造就了旁觀者眼中的「你的個性」,或是你自己眼中的「我」。神經科學家為DMN取了個暱稱:我網絡(me network),這是自我在神經生物學方面的根基;這些部位造就你的本性。
這裡我得暫停一下,我要說明的是,你的本性不全來自DMN,構成身分認同的因素不只有DMN,單一神經網絡無法表現一個人的全部。特別是在徹底療癒方面,身分認同遠不僅止於此,但DMN仍是很重要的一個起點,這是「你之所以成為你」的建築藍圖,你的生命、身分認同、自我意識、處事方法都是根據這份藍圖所建造。
那如果你的自我意識(也就是你的身分認同藍圖)是構築在負面、有害、受限的想法之上,那會是什麼情況?自己加諸己身的負面或限制信念會對大腦化學、對體內的壓力循環或戰或逃狀態、對生物系統、對細胞、對你的患病機率、治療能力造成什麼影響?你的黑盒子中是否有東西阻礙你治療,甚至提高你的患病機率?
……
你的黑盒子裡有什麼?
一九八五年,一位研究人員的口誤開啟一項研究,後來進而改變了現代醫學的景貌。文森.費利帝(Vincent Felitti)是加州聖地牙哥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預防醫學部門的主任,他想知道為什麼患者一直退出他的減重門診。減重門診是預防醫學部門很成功的一項舉措,不過奇怪的是,這裡的中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參與者一開始的減重過程都很順利,穩定朝預設的減重目標邁進,不過之後卻經常突然退出,再也不來門診。到底為什麼患者總在即將實現目標時紛紛退出?
減重門診曾有一位模範患者,她在一年內減去三百磅(約一百三十六公斤),之後卻突然退出減重計畫,費利帝醫師看著預先寫下的訪談問題訪問她,卻出現口誤。費利帝醫師問(或以為自己是這麼問):「你幾歲開始有性行為?」患者回答:「四十磅(約十八公斤)的時候。」費利帝醫師對回答感到疑惑,於是又問了一遍,患者還是給出同樣的答案,然後突然放聲大哭。
費利帝醫師突然明白,他把兩個問題合併成一個句子了,他原本是要問患者開始有性行為的年紀,卻問成「體重多重的時候開始有性行為?」而患者脫口而出的答案,則透露出在別的情況中可能永遠無法說出口的真相:她小時候遭到性侵,第一次性經驗是在四歲的時候和家庭成員發生的。
這是一個真相大白的時刻。之後費利帝醫師調整訪談問題,擴大訪問範圍,很快就發現患者成功減重,正是他們退出減重門診的原因。有一位女性在短短三週內復胖近四十磅,因為有一位同事稱讚她的外表,邀她出去約會,她說:「過胖讓我受到忽視,而我需要的就是被視而不見。」因為她也曾有受虐的經歷。
由於口誤,費利帝醫師意外發現治療患者的祕訣。童年遭受性侵與肥胖之間的關聯相當深遠,而且後來發現其實也相當普遍。由於小時候經歷過創傷,這些人可說是把增胖當成生存策略。因此,醫師為患者擬定減重策略時不能只著眼於現在;這些患者必須回到自己的童年,治療當時的創傷,這樣才能減掉體重並維持不復胖,真正獲得健康。費利帝醫師與傑出流行病學家理察.安達(Richard Anda)合作規劃一項大型的縱貫研究,擴大調查童年創傷與現在健康狀況的關聯,他們發現問題遠超過性侵與肥胖,遠遠超過。
費利帝和安達醫師區分出十種童年壓力與創傷類形,他們稱之為童年不良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他們在兩年期間內檢視一萬七千名研究受試者,研究方法包括身體檢查與訪問受試者的過去與童年經驗。他們發現童年創傷經歷與眾多疾病類型間都存在顯著關聯。虐待及忽視、喪親、目睹家暴、與精神病患者或藥物依賴者同住,或即便只是情緒忽視所帶來的持續、少量慢性壓力,這些種種經驗都是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臟病等各類疾病的重要預測指標。或者,從端粒研究者布雷克本和艾波的角度來看,這會縮短你的健康年限。
那這些過去經驗到底是如何轉化為成年的疾病?
乍看之下,ACE研究結果顯示的是,童年早期的創傷與壓力容易培養出致病的行為。比方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說明,ACE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是:生命早期的創傷或慢性壓力會阻斷神經發展。其後果是至成年時,我們有時無法做出最好的決定,例如飲食選擇、同居對象、是否吸菸等,而這些行為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各種疾病的機率。我們通常把這類疾病稱為生活型態病,因為其病因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我們許多選擇與習慣的根源可能來自童年時期的經驗,這是一項大發現,而現在醫界終於開始據此改變檢查與治療疾病的方式。我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這些變化早該出現了。
費利帝和安達醫師於一九九八年首次發表研究結果,而國內所有醫師早在當時就該正視這項結果,重新評估自己行醫的方式,但多數人根本不屑一顧、置之不理。他們說: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他們認為童年創傷與成人時期患病只是巧合,因此不願接受研究結果。不過ACE研究的設計相當精良、一絲不苟,而且發布之後陸續獲得其他研究的印證,因此我懷疑醫界起初不願採納的真正原因是:這個問題太過龐大,假如我們認同ACE研究的結果,就必須徹底改變醫療方式,思考如何改造整個醫療業的基礎體系,這項工作規模龐大,令人不知該從何著手。
文森.費利帝描述這項開創性研究所受到的負面反應時說:「沒有人想要知道這件事,可是這是確實存在的。」
你看到CDC所闡釋的關聯途徑(童年經驗、神經發展受阻、危害健康的行為)後,很容易想說:喔,我沒有ACE的問題,因為我沒有那些不良行為。也許你做過ACE測驗,發現自己符合一或兩項描述,但你現在的習慣很健康。這樣很棒,不論是完全靠自己或生命中有他人的協助,這代表你成功培養適應力或應對策略,但不幸的是,這不代表ACE對你毫無影響。不健康的行為只能解釋半數與ACE相關的疾病,那另外一半的原因是什麼?壓力和創傷可能改變DNA,使身體更容易患病,而這種基因甚至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我們已經知道,有害的壓力可能改變身體的化學與生物狀態,影響直達細胞。ACE不僅會培養出致病行為,甚至會直接帶來疾病。
那如果你做了ACE測驗後發現自己不符合任一項描述?這也是一大好消息,但仍然不代表過去壓力、創傷、悲傷等經驗並沒有刻入DMN中,不代表你目前的健康狀態或治療能力完全未受影響。ACE研究證實有十種創傷會影響健康,導致疾病,但不代表其他類型的創傷不會造成影響,只能說我們還沒加以研究。
我研究自癒到這個階段,我知道我不能只看已獲得科學充分證實的證據。ACE研究著重於童年經驗,並證明這些經驗會影響健康。不過就某方面來看,ACE研究只是初步的工具,只是起點,無法完全囊括過去經驗對目前身分認同與健康狀態影響的全部面向。我不禁想知道,那其他從未有人研究過的經驗呢?ACE研究沒有含括的經驗呢?像是生命早期我們所接收到關於自己的概念、關於自己值得(或不值得)擁有什麼、關於自己有哪些不是或過錯?關於悲傷和心碎、關於心中對曾傷害自己的人所放不下的怨恨?這些經驗又會如何影響我們?我們對這些經驗的感知和解讀埋藏在體內,長達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這會如何形塑我們的DMN,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與定義?
我第一次讀到ACE研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黯淡。如果你的黑盒子中裝了一些晦暗的過去,後來得知防止這些經驗內化,扭轉神經發展與生理發展的最好方式是早期療癒,那你大概感到毫無希望。我知道我自己就是這樣。我在心中回想自己的童年與青少年時光,想起這些很可能使我罹患各種疾病的經驗以及多年累積的有害壓力。我做ACE測驗的時候,我發現我符合其中七項描述。
七項。
看到這樣的結果,很難不覺得自己注定疾病纏身。我那時才發現,我的父母都會對小孩的身心施虐,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像是戰場,我和弟弟都會被打。父母以宗教之名逼我們過著匱乏的生活,母親要求我吃下腐壞的食物、發酸的牛奶,製造各種極端情境,藉此展現她能全面掌控我的身、心、靈。我認為她也承受著未曾妥善處理的失落經驗,也許因為如此,她和我(她最大的兒子)的關係特別惡劣。她曾說我們之間的問題始於我兩歲的時候,她週末出門返家後呼喚我時,我沒有回應她。她放不下這件事,因此我們的關係從未獲得修復。隨著我逐漸長大,她試圖灌輸我,我內心有某種劣根性。她差點成功了。很久以後,在我脫離原生家庭後才知道,如果當時有人了解我們家是什麼情況,社會機構一定會把我和弟弟妹妹帶走安置。
回想起來,我發現我是手足中受害最深的一個,不過他們現在也都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研究本書中提到的這些顯著康復者,是改變我自己生命軌跡的一大重要因素,尋求治癒心靈的正道一直是非常貼近我內心的一趟旅程。對我來說,放下童年創傷,確保自己的身體沒有陷於慢性戰或逃的循環中,同時也能脫離原來的DMN。
新的經驗是塑造新DMN的一種方式,當你脫離每日例行公事,創造新的經驗,大腦就能脫離DMN,跳出預設的行為模式,這對改變思考模式並促進健康來說都是一大良機。脫離DMN後,你就有機會創造新的神經路徑,隨著時間一再強化,之後就能覆蓋掉現存的路徑。
DMN全名預設模式網絡,聽起來雖然很機械化,不過比起我們過去常說的自我(ego),其實是更為精準的說法。自我在大眾文化中的定義很不明確,不過基本上指的就是個人的身分認同或自我意識:我們如何整合無意識與有意識的自我、協調高等與低等衝動、判斷生命中真相的方法。不過我們提到自我時,常認為這是固定或永久的,但其實身分認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預設模式網絡這個詞的優點在於能準確表現出,身分認同其實可說是神經突觸與路徑的一種功能,可以加以編輯或重新設定,就像地圖也可以隨著地貌的改變修改或重新畫定。
.
《#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為什麼有些人的病自己會好,其他人卻不行?哈佛醫院權威逾15年研究,解開啟動人體自癒力的4大關鍵,癌症、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都可以不「藥」而癒!
博客來|https://reurl.cc/v1YQAe
金石堂|https://reurl.cc/4mKLOv
誠品|https://reurl.cc/Xk1Ab0
讀冊|https://reurl.cc/VXAYvY
皇冠文化集團
https://www.facebook.com/crownbook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健康促進包含哪些領域 在 健康促進維護及預防治療 的相關結果
積極導入「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觀念,不僅. 可以降低醫療成本及國家經濟負擔,並可 ... 態,因此必須以整體的觀點去定義人們的健康,包含 ... 等研究領域中。 ... <看更多>
健康促進包含哪些領域 在 健康促進學校之定義、三大領域、六大範疇 的相關結果
(3)學校物質環境(school physical environment ; (4)學校社會心理環境(school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 ; (5)社區關係(community relations ; (6)健康服務等(health ... ... <看更多>
健康促進包含哪些領域 在 健康促進簡介 - 東勢農民醫院 的相關結果
社區健康促進. 什麼是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1984年通過的Ottawa渥太華憲章將健康促進定義為(廣義):「使人們能夠強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