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國家陷入困難,我願以具體行動幫助她」
基於這樣的信念,雖然上午媒體大幅報導施打高端疫苗後的負面新聞,我下午還是如期赴約,接種疫苗。
我出生於1987年,今年34歲,沒有任何特殊身份,正好屬於近日媒體不斷報導「排不到疫苗的年輕人」。
但我深知,讓年長者先打疫苗,是為防範大量重症及死亡案例讓醫療崩潰,世界各國都如此排序,有堅實的公衛理由。
為了讓有限的疫苗發揮對社會最大的效益,讓高危險群先打疫苗,我沒有怨言。
早在很多人還在嫌棄AZ爛的時候,我就公開提倡「輪到你,就去打」。
並不是盲目相信政府,而是相信臺灣的醫藥專業社群百年來累積的實力。
後來事實證明,三月、四月願意率先施打AZ的人,確實取得早打疫苗的好處。
近百年來,臺灣的醫藥、公衛水準,是亞洲名列前茅。
個別專家或許會犯錯,但絕大多數的專家,會本於專業與良心,做出對大眾最好的集體決定。
因此我願意信任通過政府審查的疫苗,有基本的安全性、有效性保障。
上週三指揮中心開放35-20歲預約疫苗,是我首次有資格預約。
我第一時間就落實自己的主張,上網預約打到疫苗。
我知道,許多人對國產疫苗有濃厚的懷疑、不信任。
我先講一個故事:
在我出生的1980年代,臺灣正在進行一次大膽的實驗。
當時因外購戰機受阻,為了取得國防自主,政府決定發展IDF(自製防禦戰機)計畫。
從1980年代研發,到1990年代量產,發展IDF的路途充滿險阻,甚至有飛行員為此犧牲寶貴生命。
後來,IDF計畫產出的經國號戰機,和外購的美國F-16、法國幻象,成為臺灣空軍三大主力,讓臺灣的國防不再全然受制於外國軍售。
即使世界局勢改變,外國人都不賣我們,臺灣還有自己一搏的機會。這就是國安產業自主的重要性。
國安關鍵產業發展,向來是冒險、充滿不確定性。在IDF拍板當下與量產早期,沒人能保證是否成功、能不能飛、能不能戰。
但現在我們知道,自製戰機的研發與量產,絕對是有前瞻性的正確決定。
疾病對人類的威脅不亞於戰爭,臺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豈能全然交付在外國政府、外國大藥廠手上?
在我看來,國產COVID-19疫苗的研發與量產,就是這個年代的IDF計畫。
臺灣的重大建設,都經歷一段不被祝福、受到質疑的時光。
許多人曾懷疑IDF能不能戰;許多人曾說台北捷運是拼裝車、會火燒車;許多人曾說高鐵是廢鐵。
經歷了許多飛行員的冒險嘗試,經歷許多乘客搭乘,逐漸證明這些建設是有用、安全的,才逐漸消除大眾的質疑。
我無法試飛經國號,來不及成為捷運和高鐵的首批旅客,但我可以成為國產疫苗量產的早期接種者。
所有已被證實安全有效的疫苗,在早期,都需要有人願意率先施打。
若大家有顧慮、不願意打,我願意成為早期接種者之一。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公共服務。
現在的臺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度。任何人都可以懷疑、質疑、指控國產疫苗,這是個人權利與自由。
但任何的質疑、指控,應該基於具體的客觀數據、事實資料,理性討論。
尤其公眾人物更不該以缺乏證據,煽情空泛的陰謀論,製造莫須有的社會分裂與恐慌。
在我閱讀所有公開資料後,我認為高端疫苗的研發、量產、緊急授權,並未脫離醫藥生技的常規。
國產疫苗是國家關鍵戰略產業。當我的國家遇到困難,我願意貢獻微薄力量支持我的國家。
這是我的選擇。
當然我也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權利在瞭解各種疫苗的利弊得失後,選擇是否接種/接種哪一種疫苗。
要儘早打國產,還是要等外國疫苗,都是個人選擇。
大家應該互相尊重,不應強迫別人打疫苗,也不該阻止別人打疫苗。
防疫是每個人的責任,不論是否接種疫苗,都務必遵循防疫措施。
如果您對打疫苗仍有健康顧慮,請諮詢平常在看的醫師,千萬不要自行依照網路傳言決定。
祝福大家都平安健康!
同時也有8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萬的網紅五件小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更多五件小事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fiveknow →社交網址:https://FiveKnow.com 晚起的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早起的好處,儘管我們都明...
做實驗的好處 在 宋逸民和陳維齡的幸福生活 Facebook 八卦
公: 老婆你真的很愛吃醋耶!
我: 對啊!我就是愛吃醋啊!你沒看到我天天都在喝醋嗎?哼!你呢?還不是很愛講冷笑話…
公: 對啊!我就是愛講冷笑話啊!沒看到我天天都在喝酵(笑)素嗎?…
**************************************
(呃>.<……好冷喔!)
喂!好啦!正經一點啦( ̄∇ ̄)大家也都知道嘛!我們家的不老小生,每天光看他吃的喝的用的就知道真的沒有醜男人,只有懶男人(好繞舌>.<) 大家都知道不老小生不只是臉部的保養,身材的保養他更是注重… 因為他說人只要健康就不容易老,而且絕對不能胖,胖就又顯老了,所以絕不能有小腹…因此每天飯後30cc的牛樟酵素+30cc的牛樟醋是我們每一天必喝的…
大家都知道喝酵素及醋對健康養身好處多多… 但是你真的要喝了才知道有多好… 像這瓶牛樟酵素裡面擁有很多獨特的天然胺基酸,長期喝下來你會發現皮膚阿整個身體的代謝阿甚至體力精神阿都好很多喔!尤其它最厲害的就是可以"促進代謝"保持消化道健康(網址內有影片實驗)… 飯後天天喝,讓你對吃不再那麼有罪惡感了…
而我天天喝的牛樟醋,可是用牛樟枝葉精釀了6年才製成的,不老小生都唸我把它當飲料在喝,因為我常常一天都馬喝兩杯以上( 不是嘛!因為真的太好喝了嘛!30cc加水稀釋一下再配上冰塊,喔!天, 真是人間美味啊!)
推薦給大家這瓶牛樟酵素以及牛樟醋,是因為他們是和工研院合作研發全台灣獨家唯一用100%天然牛樟芝釀製而成的喔! 完全沒有添加其他的人工化合物,而且還有SGS的認證,所以非常的珍貴而且很稀少…每天30+30趕快跟我們一起體內天天做環保吧!我都是在這裡買的👉https://goo.gl/SsulXc
現在超便宜喔❤
做實驗的好處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
昨(26)天上午,我在總統府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針對近期臺灣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對於國際防疫措施等表達我的看法,以下是完整的問答內容:
問:2003年SARS流行時,副總統是擔任衛生署長,採取果斷的措施,處理得非常好。請問您任衛生署長任期中經歷了哪些挑戰?那時臺灣還沒有加入WHO,請問有哪些困難?
副總統:2003年的時候,臺灣爆發了SARS疫情。當時SARS有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這個病的病因是甚麼不知道,也不曉得怎麼診斷,更不曉得它的死亡率是多少,怎麼樣治療也都不知道。所以當時確實是全世界都處在一個不確定(uncertain)、未知(unknown)的情況下。對事證的無知,就是恐慌最大的來源。
在那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所有研究這個疾病的人,或者是在做防疫的人,都應該能夠很密切地來交流他們的資訊、他們的生物檢體等等。SARS一開始發生的時候,是從廣東開始,然後傳到了香港,再從香港傳到了多倫多、河內跟新加坡,臺灣在第一波散播的時候,還沒有感染的病例,後來有一個勤姓商人從中國得到感染回到臺灣,臺灣才有感染病例。
剛開始的時候,臺灣的醫學中心在防疫和病人照護做得都不錯,都沒有發生任何的問題。可是沒有想到,後來在臺北市立和平醫院發生了院內感染。院內感染爆發以後,臺北市政府做了一個大規模的封院,封院的過程比較沒能思考規劃得很好,馬上就訂在某日中午12點封院,只要在醫院裡面的人,通通被關在那個地方。有些計程車司機,停車在醫院去上個廁所,就被關住了;有些到醫院去買醫藥用品,也被關住了;有些幫爸爸、媽媽去拿藥的人,也被關住了。醫院裡面關了很多跟SARS沒有關係的人,既不是醫護人員,也不是病人或密切接觸者。而且,當時跟民眾的溝通沒有做得很好,所以一宣布關院就把很多人關在裡面,第一,立刻就引起了恐慌,第二,醫護人員也就抗議,第三,所有的病人也就開始擔心會被感染。
在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之前,我們就希望WHO能夠幫我們,給我們SARS的病毒株,讓我們可以做快速診斷工具,也讓我們能夠跟各國來交換疫情的資訊、防疫的知識。但是WHO都沒有理我們,一直到了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以後,他們才派代表來。在這之前,我們都很認真的把我們SARS的病例資料報告給WHO,但是我們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照顧。所以他們派代表來到臺灣的時候,很不幸的,已經有很多人過世了。
當時是一個很困難的狀況,在那個時候,我記得有很多日本醫界的朋友也來到臺灣,跟我們交換SARS防控的意見。SARS結束以後,APEC在曼谷召開衛生部長會議的時候,我還跟日本厚生省大臣見面,NHK還廣播出來。我們交換了很多的意見,他也謝謝我說,日本前後派了500多個醫生來到臺灣,看我們是怎樣做好SARS的院內感染管控,怎樣做好病人的照顧,還有怎樣做好民眾風險的溝通,他們都有來詢問我們。
那一段時間,我們跟日本維持很好的國際防疫交流,那算是一種雙邊的合作關係(bilateral),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經過WHO的管道來做多邊的合作交流。中國的疫情資訊當然不用講,我們都拿不到,我們曾經跟香港的大學要他們分離出來的病毒株,他們答應要幫我們送過來,可是說要先得到最後的批准(get final approval),但他們從未得到最後的批准,所以我們就沒有拿到它們的病毒株。
我們的病毒株是從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拿到的,美國前前後後派了一群人來幫我們忙,我們跟美國CDC實際上就是手牽手、肩並肩、心連心,從早到晚一起做,努力來控制疫情。我們那時候最大的幫助者是美國CDC,不是WHO。所以我們沒有參與WHO,對我們來說,失去了在第一個時點即刻控制疫情的機會。在SARS以後,大家才覺得,確實是不應該讓臺灣不在全球防疫網裡面,全球防疫是一個網絡(network),這個網絡不容許有任何的破洞,臺灣就是一個破洞,臺灣是國際防疫的孤兒。但是,病毒從來不尊重國界,病毒是會到處跑,這樣除了對臺灣造成危害以外,對全世界都是一個威脅!幸好我們跟美國有這樣好的合作,才讓臺灣能夠在SARS的控制,得到比較好的成果。
我們後來分析SARS的發生率,臺灣是比較低的,WHO宣布的旅遊警示期間,還有社區感染期間,臺灣也是比較短的。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學習新加坡、香港、多倫多的例子,知道怎麼樣才能讓臺灣將疫情控制得很好!所以在傳染病防治上,一定是你幫我、我幫你,互相合作、彼此交流,彼此互換資訊,才能夠共同把防疫做得很好,WHO就是要扮演這個角色,但是WHO竟然把有2,300萬人的臺灣當作孤兒,把臺灣放棄掉。
這個造成臺灣和全世界很大的威脅,所以在那段期間,我們確確實實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在跟美國CDC合作的時候,第一個就是邊境檢疫(border quarantine),從境外要進入臺灣的人,我們就一定做發燒的檢查,如果發燒檢查是有問題的,我們就會進一步做病毒檢測。我們也要密切接觸者居家檢疫 (home quarantine)。從邊境檢疫加居家檢疫,如果有感染,就立即住進醫院,住在醫院的負壓病房。還有許多其他人會發燒,我們也有在醫院外面設置發燒篩檢站,在醫院裡面就規劃發燒病人的動線,發燒的病人都是搭乘特定電梯到發燒病房,其他人都不可以搭乘這個電梯,或是去發燒病房。我們努力把院內感染管控做好,對於醫護人員的保護,包括N95口罩、護目鏡、防護衣都準備得很好,然後再來照顧病人!前前後後,我們也花了我們很長的時間才控制住疫情。
如果當時在第一時點上WHO 就讓我們拿到病毒株,讓我們能夠參加各式各樣緊急專家會議的話,應該不會有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這樣不幸的事件,因為在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之前,在香港、新加坡都已經有這樣的案例,所以怎麼樣讓臺灣跟他們學習、交換意見,就變得很重要,這應該就是WHO應該扮演的角色。
問:請問當時跟日本交流的過程中,有得到什麼樣的收穫?
副總統:我覺得日本在醫院的院內感染管控上確實做得很好,雖然當時沒有SARS的案例,但是對於醫院環境的清潔消毒,譬如說病房裡的桌椅,還有醫院環境的清潔都是很認真,消毒得很好。我們互相交換經驗的時候,他們也說我們日本都有這樣做。所以,日本在醫院內的感染管控是做得相當不錯。日本的醫師在病人的照顧上,專業性也很高,對基本感染病的防治知識相當充足,他們看了我們怎麼做,他們立刻學得很快,他們很棒。
問:臺灣在SARS的疫情當中,學到甚麼經驗?例如《傳染病防治法》的修改?與其他的國家有沒有不同的情況?
副總統:在SARS剛剛開始的時候,臺灣的《傳染病防治法》確實是很舊的法律,所以對於防治這些新興傳染病沒有很好的規範。比如說,要讓病人在家裡做居家隔離,他會說法律上沒有規定,你怎麼能強迫我居家隔離;我們要求入境旅客要填表格、要量體溫、體溫高的就要去檢查等等,他不要這樣做,我們也沒法可管;中央政府規定不要戴口罩,地方政府卻要戴口罩,中央和地方防疫工作就不協調,也無法處理。在SARS流行的時候,我們為了要讓感染症醫院獨立出來,會徵收某些醫院,可是醫院不願意,也無法規範。
我們發現當時的《傳染病防治法》確實規定的不夠嚴謹。我們就把《傳染病防治法》中,防疫上應該要有的法規都訂得很完整,裡面還包括了假消息的罰則。當時SARS流行的時候,許多媒體不經查證,隨便報導某社區有一個病人,立刻引起民眾恐慌,他根本只是有發燒而已,並沒有SARS,這種假新聞讓整個情況就變得很令人憂慮。疫情的訊息不可以隨便散播,為了不准這樣做,我們就有設有罰則。《傳染病防治法》全部修完了以後,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我們就開始了所有全國傳染病防治體系的重新再建立。
除了《傳染病防治法》以外,也需要修改《疾病管制局組織法》,以前疾病管制局沒有感染症醫生,只有一個兼任的。後來就有20幾個感染症專科的防疫醫師,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疾病管制局的同仁,不是只有高普考及格的公務員可以進來工作,還可以用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還有技術人員,讓同仁的專業多樣性更好、更周全。疾病管制局可以充實實驗室,加強實驗室的研發內容,而且也可以跟全國各個醫院的實驗室合作,連結在一起,這就是很重要的組織再造。
衛生署也要再造,那時候發現很多老人院容易得到群聚的感染,而國際衛生的交流也要加強,所以當時也重新修了《衛生署組織法》,設置長期照護處來照顧染病風險比較高的老人,把老人院或者養護院管理得很好。我們也有國際合作處,讓我們可以加強跟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其他國家有更多的國際交流。透過這樣的合作平台,我們也跟「美國在台協會」(AIT)開始有「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在這個架構下合辦了很多跟全球公共衛生和全球防疫有關的訓練,像是登革熱(Dengue Fever)、茲卡病毒(Zika virus)、病媒蚊、還有急性傳染病防治,我們都開了工作坊。每一次的工作坊大概有25個到30個亞太國家的官員來,除了上課,還可以到實驗室去操作。
因為我們有國際合作的努力,跟國際上的連結就會比較好,雖然我們不是WHO的成員國,但是我們比一些WHO成員國,還更努力去推動全球衛生。所以我們把衛生署組織改造,把疾管局組織改造,修了《傳染病防治法》,設立了傳染病醫療體系,從2003年以後到現在都還有派上用場,它們叫做應變醫院,就是這些醫院到有必要的時候,通通變成感染症醫院,只有看感染病的病人,所有其他病人就不進來,我們把傳染病醫療體系也建立起來。建立傳染病醫療體系還不夠,地方衛生局的同仁也要加強防疫的知識和才能,CDC也開始訓練地方衛生局的同仁,人才的訓練也是強化防疫很重要的部分。
再來就是防疫物資,我們那時候就開始儲備口罩,也曉得流感很重要,而有儲備克流感和快篩的工具,儲備這些防疫物資也是在《傳染病防治法》中就有很好的規範。所以包括了人員、物資、機構、醫療體系,還有傳遞疫情消息,我們都有很好的規範。因為有了這個基礎,到了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還有這一次武漢肺炎流行,我們就準備得比較好。SARS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公共衛生上很大的教訓,但是我們從教訓中學到了怎樣來好好的準備,好好來因應新的挑戰。
這次臺灣也是在一月初,一聽到有傳言說,在武漢出現了很奇怪的不明肺炎病,就已經召開了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對整個疫情就已經開始有警覺。臺灣算是很早就注意到這件疫情,我們也注意到武漢明明有醫護人員感染,如果一個醫師或者護士得到感染,絕對不太可能會是去野味市場得到感染的。但是,他們說沒有人對人的傳染(person to person transmission),我心裡想不太可能,除非這些醫生護士常常都跑去野味市場,要不怎麼會從野味市場被感染,後來的報告,發現最早期的病人,根本都沒到過市場,是後來有些病人到了市場,把病毒帶到市場裡去。「可以人對人傳染」,對傳染病防疫是很重要的,可是中國一直到一月下旬才承認,WHO也是跟著中國後面才承認這個事實,這對於全世界的防疫就造成很大的困難。
在《傳染病防治法》裡面,我們強調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疫情一定要透明(transparency)、不可隱匿,而且疫情一定要跟全世界各國來公開分享(sharing)。別的國家要派人來來臺灣看,我們也都歡迎他們來;疫情要透明,疫情要分享,更重要的,我們也強調防疫的工作要大家一起合作(cooperation),防治法也規定臺灣的病毒檢體,可以送到日本或送到其他國家。這次我們臺灣算是有比較好的防疫準備,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在中國的國人及臺商很多。
問:現在臺灣(武漢肺炎)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副總統的看法為何?
副總統:臺灣目前控制的情況是相當不錯,我們這31個確診個案裡面,實際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就是來臺灣觀光的大陸客;另一部分就是在中國感染的臺商,回來以後傳給他的太太或是她的先生、或傳給他的家人,大部分都是家庭傳染的零星家族聚集病例;第三部分就是去中、港、澳旅遊的人。有一個例子是爸爸、媽媽兩個人跟兩個兒子到義大利米蘭去,搭飛機的時候得到感染,因為飛機機艙空間很狹窄,飛行時間很長,很容易彼此感染。他們在香港轉機,而在香港機場裡面,一定也有很多大陸旅客,可能有廣州來的、浙江來的、或武漢來的,他們一起坐飛機,坐了12、13個小時,就感染了。
現在臺灣的這些個案,絕大部分都能夠追溯到感染來源,目前的狀況看起來,都還是家族內的感染。我們沒有像韓國的新天地教會,或是新加坡的神召會,因為宗教聚會而得到傳染,就是沒有所謂的聚集感染。臺灣到目前為止,從在國外得到感染的人數,比在國內感染的人數要來得多,而且沒有「感染以後又一直傳下去的傳染鏈」,沒有從這個家庭傳到那個家庭,我們沒有持續性感染鏈。相對來講,我們的感染情況算是有限的,但是卻讓我們的醫護和防疫人員投入很大的心力去做。
我們這次會做得比較好,其實是從SARS的時候就有經驗。例如旅客在海關的時候,就需要填報是去哪裡旅遊;如果是從大陸來的,就要在家裡14天不可以出去;如果有症狀,或者有發燒,就馬上送去做檢查,如果檢查出來有病毒,那就要在醫院的負壓病房接受照顧,直到病毒消失為止。我們整個照顧體系是參考SARS來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CDC實際上有經驗,更好的是,它也有學者專家團隊,這些學者專家就是負責北、中、南、東不同地區的感染症醫療體系的負責指揮官,所以我們是把臺灣整個指揮體系建立起來。我們體會到臺灣永遠會面臨來自一個比較大的國家的新興傳染病的挑戰,像是SARS及這次的武漢肺炎,因為我們的臺商很多,所以入境的感染者就很多,還有遊客也很多,所以我們永遠是繃緊神經,準備在防疫,我們的防疫單位其實沒有一分鐘是放輕鬆的。
我很多朋友每次來臺灣都說:臺灣怎麼那麼緊張?怎麼每次經過機場入境時,還是要接受紅外線體溫感測等。我回答說,我們有登革熱,這對臺灣來說是很大的影響,而且從東南亞來的旅客也很多,我們一定要照顧他們。他們健康,我們大家都健康。大家來這裡經商或旅遊也都會很愉快。所以我們CDC一直是很緊張、很努力在維持。
問:想請問副總統看到現在日本對於(武漢肺炎)疫情的作法,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
副總統:基本上,日本在感染症的防疫上,以往都做得很棒,這不是我自己說的,因為我本身主攻流行病學,所以我有很多朋友是在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九州等,他們的感染症基礎研究,或是病人的照顧,或是公共衛生防疫,日本也有一套很好的防禦設備。這一次的情形,對日本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於中國疫情爆發得太快,而日本又是大家都很喜歡去觀光的國家,所以大陸客就很多。我看了日本所有傳染的人,開始的就是巴士司機,載了一大堆陸客而得到感染,計程車司機也受感染,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是因為接觸到陸客而得到感染的情形很多,一旦感染以後,從這個司機傳給他的家人的時候,日本的掌控其實是滿好的,包括在醫院裡面的照顧,還有院內感染的掌控,我覺得是蠻得體的。
但是日本面臨一個最大的挑戰,不是日本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鑽石公主號郵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3,700人在一條船上,有人有感染該怎麼去處理。如果要講源頭的話,鑽石公主號其實當時要讓旅客上船的時候,就應該要宣布,如果你來自疫區,拜託請不要上來;或是你有咳嗽、發燒的症狀,也請你不要上來;特別是來自疫區的人,一旦把病人邀請到郵輪上,那就很危險了。鑽石公主號一開始在香港或在其他地方的時候,船公司應該就要有警覺,不應該讓這些來自疫區的人,或者是有症狀的人上船,一旦上了船,到處旅遊,那就很不容易(掌控)了。
我沒有坐過遊輪,我是聽朋友講的,坐遊輪很好玩、都是自助餐、大家都好開心;一面拿自助餐時,就一面聊天,真的很危險,在那樣的遊輪環境,很容易有人對人的接觸,而且在走道都距離很近,雖然沒有住在同一個房間,可是進進出出,都很容易感染到。
飛機跟輪船內的傳染,是這一次的武漢肺炎最獨特的感染場所。鑽石公主號載了3,700人在裡面,所以日本就把它放在港口,用特別的檢疫方式,有病的人帶下來治療。這樣的處理情形,當然有一些小地方可以再檢討,像最後有幾個人沒有檢驗第二次就下船,就是疏忽。但是我也可以體會,3,700人很多,帶給日本整個防疫一個挑戰,雖然有些日本國民覺得做得不夠好,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可是我覺得整體來說,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3,700個人的檢疫照護,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這些人下來以後,得到很好的治療。
我現在講到武漢肺炎的臨床特性等,都參考日本的資料,因為中國的資料有些時候有選擇性,剛開始的時候說致死率15%,因為住院的人都是肺炎(pneumonia),嚴重的人才住院,當中又有很多老人、有慢性病的人或雙重感染的人才會得到肺炎,當然這些人就死亡率高。所以一開始說,死亡率15%,我們就說沒有那麼高,我個人就認為沒有那麼高。現在是2%至3%,但是我相信,如果醫療照顧再好一點,搞不好會低於1%,就像日本一樣。
日本過世或是往生的個案,都是年紀大的,有病的人,您問到日本的情形,我覺得SARS跟武漢肺炎很不同的地方,在於SARS是不發燒就不感染,而且SARS一旦得到了症狀就很嚴重,所以病名叫做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而武漢肺炎實際上感染的人就好像是一座冰山,發病的人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底下是輕症的人跟沒有症狀的人,但是他們也會傳染給別人,這是最困難的地方。
我們很遺憾,早期的論文裡從來沒有人跟我們說輕症的人是怎麼樣,中國大陸在12月的時候,醫院都看重症的人,把輕症的人通通放回家,也沒有教他們居家隔離,也沒有教他們避免感染,所以這些人就散布病毒(spread up)。同樣的,在鑽石公主號上面,開始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比較重視有肺炎的人,因為很危急,要好好照顧他,要不然可能會對生命有危險。可是輕症的人往往被忽略掉,所以我從鑽石公主號上面的資料看,有三成的人是無症狀的,我看了以後,真的是很害怕。所以我當時就在想說,冠狀病毒已經從SARS,慢慢變成流感化(influenza like)。我現在還在追蹤鑽石公主號上面的人的健康狀況,看起來大部分的人都是輕症。所以我們也從鑽石公主號學了很多很好的有關於武漢肺炎的知識。
我要謝謝你們(日本)讓我們能夠用橫濱模式,把我們臺灣的旅客都能夠好好的帶回來。所有隔離、照顧的方法,都是按照最高規格來做,這真的是只有日本這樣的好朋友,才能夠跟臺灣配合的這麼好,讓我們派專機去,我們的醫護人員去做很好的照顧,送他們回來。所以我們常常講”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這就是患難見真情,在患難當中,當我需要的時候,就見到了真正的朋友。
我們後來也發現,實際上,臺灣因為沒有參加WHO,有很多像緊急應變會議,邀請了日本,還有一些國家去參加,臺灣居然沒有參加。臺灣是受到威脅最厲害的地方,我們竟然沒有被邀請參加。所以在WHO諮詢委員會議的時候,他們就替臺灣發聲,一定要讓臺灣參加,我們實在很謝謝日本政府幫我們發聲,特別是安倍首相。讓我們在最艱難的疫情挑戰的環境之下,就能夠感受到,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在最艱難的時候可以跟你一起去防治疫情,能夠有機會幫你得到更好的資訊、更好的參與,也對全世界會有貢獻,所以我們真的是很謝謝安倍首相還有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給我們的支持,我們覺得受益良多。
問:假設臺灣一開始就加入WHO,臺灣是否對國際會更有貢獻?
副總統:那當然。我舉個例子,我們臺灣不是沒有加入過WHO,中華民國是主張要設立WHO的國家。聯合國要設立WHO,中華民國是一個倡議者,所以我們在很早以前,就是聯合國成立WHO的時候是倡議國之一,所以我們進入WHO以後,實際上跟WHO有很好的合作,臺灣也有WHO的分支機構,在臺大醫學院,也是我的母校,我的老師陳拱北教授,就是臺灣跟WHO聯絡的一個關鍵人。當時WHO幫臺灣,給臺灣經費,幫我們送人到日本、美國、澳洲去做很多的訓練,我們也提供很多的幫忙,像我的姐夫他是做瘧疾控制(malaria control),臺灣的瘧疾控制做完了以後,WHO就請他去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幫忙做瘧疾控制。當時我們還在WHO的時候,我們得到WHO很多的幫忙,在資源、人才訓練,知識傳播、與國際交流上,我們得到了很多的好處,但是,我們也做了很多的貢獻。當時WHO在臺灣開的國際會議相當的多,但是後來因為我們退出聯合國以後就沒有了。
臺灣一直願意扮演一個很好的世界衛生公民的角色,對全世界有所幫助,就像我們以前在聯合國的WHO裡面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當時我們在臺灣還幫忙訓練很多東南亞來的醫師、護士,還有公共衛生防疫人員。我在臺大念碩士班的時候,有很多的朋友,他們都會想念當時我們在WHO的時候,他們獲益很多。後來,我們沒有在WHO裡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SARS來的時候,我們連中國的資料都沒有,雖然中國說,他們一直在照顧臺灣,都跟臺灣分享資料,說老實話,他跟我們分享資料就是報紙上可以看到的資料,那是沒有用的。你沒有很細節的臨床知識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做很好的疫情控制。
我們的人員到WHO去訓練的機會也減少很多。而且WHO也不是只有傳染病控制(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還有包括非傳染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像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環境疾病、甚至醫護人員的訓練,這些東西都是WHO可以做得好,臺灣也可以來幫忙做,以前我們很多的老師就是這樣去幫忙。其實我們不在WHO裡面,尤其是傳染病,我們沒有辦法拿到第一手的資料,SARS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得到的消息,都是很片面、不完整的,所以,讓我們在防疫工作的設計上,沒有那麼好。所以,我剛才才講,幸好當時有透過美國CDC來幫忙,病毒也是他們給我們,我們當時也沒有病毒。怎麼這麼殘忍,不給我們病毒,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做確診診斷,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問:面對此次武漢肺炎,假設臺灣有加入WHO,臺灣可能可以提供怎麼樣的幫助?
副總統:假如臺灣有加入WHO,我相信一定會邀請我們的專家,像張上淳、林奏延、蘇益仁等人,去看看武漢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能夠得到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很有可能在1月初的時候,就會給WHO一個很好的建議,提醒大家應該要更注意武漢的情形。因為臺灣跟中國很接近,有很多臺商在那邊,也有很多以前一起合作研究的醫師、護士在武漢,所以我們可能也可以提醒他們要更小心。又譬如說,如果還不知道是否有人傳人的情形,臺灣的醫師或流行病學家就會告訴他們,都有醫事人員感染了,怎麼會沒有人傳人?提醒他們應該要更認真一點去調查,以得到更完整的資料。我們可以提供這些專家協助的角色,以做為一個會員國的身分,向WHO提供更多防疫的建議。
我覺得,如果我們是會員國,一定責無旁貸,也一定會好好去做,但我們不是,所以會有困難。例如許多專業的知識,臺灣目前是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 IHR)的平台報告我們的資料。我們除了報告(疫情)資料外,還報告了我們如何做邊境管控、居家隔離與執行院內病人的治療等,我們把所做的防疫細節通通傳送給WHO,可是從未被登載。因為我們不是會員!所以我們防疫的知識、經驗,以及我們可能面臨的壓力,還有要跟大家討論的難題,通通都沒有機會跟WHO交換。所以我想說,「假如」我們是在WHO中,我們的專家學者一定可以給WHO很多的幫忙。我們的學者也一定會坐在緊急應變的會議中提供我們的意見。但是我們沒有、我們不能。
問:中國目前有做「封城」這樣的行動,WHO給他們的評價是認為很好,有助於控制(疫情),您怎麼看這樣的(行動)?
副總統:「封城」是全世界第一次有這樣做的防疫措施。臺灣沒有封城的經驗,我們只有封和平醫院的經驗。但是我剛才講過,和平醫院的封院,實際上,這個構想是不錯的,就是說把可能感染的人,或者是被感染的人,以及醫護人員在一個比較隔離的地方,不要感染到其他人。然後讓這些人能夠得到很好的醫療照顧,讓外面的人也可以去支援,這是很好的。但是,不好的,就是我講過,因為關得太倉促了,讓民眾沒有準備好,所以(就變成)就很複雜。
這次所謂的「封城」,老實說,我們得到的資料也相當少。不曉得封城前跟封城後的狀況是如何?也不曉得是不是封城本身帶來病例的減少?如果一個地區被感染後,它的感染病例通常都會一直上升,可是當達到很多人感染後,病例數就開始下降,這是否因為封城導致的效果,我沒有經驗,全世界也都沒有人有這樣經驗。對於WHO說這是封城才達到的效果,我自己站在科學家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目前還需要蒐集更多的證據,才能證明封城是否確實有效果。
但是封城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些經濟上、人民生活平安、安全的代價等,都需要考慮,所以我覺得,與其要等到疫情很嚴重、要封城,還不如剛開始在醫院裡面知道有群聚感染 (clustered cases)的時候就去做防疫。所以我是覺得,以這個例子來看,任何一個好的流行病學家,或者是防疫的專家,他都要去看「first sign」--第一個跡象,也就是第一個可能爆發流行的跡象,就要掌控住。那就好像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當那個火種一出來,就要趕快把它熄滅掉。當然,封城是後面的事情,但是前面那一段,我覺得從整個事件來學習,WHO到現在為止,都一直沒有強調,未來碰到同樣的情形,如何去掌握「first sign」,怎麼樣在很有限傳染的情況下就去控制它,我覺得WHO應該更著眼在未來類似疫情的早期發現和適切預防上。
這個全球警戒(global alert)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事情。舉例來說,例如伊波拉疫情在剛出來的時候,全世界就有警覺,就開始執行防治的準備了。而不是像這次,一開始都說沒有,等到了後來爆發嚴重疫情時,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這一次,我覺得,整個全球防疫動員的情況是有一點晚了!如果早一點給中國一些幫忙、早一點給他們一些專業上或者是物資上的援助,讓他們能夠控制武漢的疫情,那全世界應該就不會受到這麼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WHO的專家比較看後面來收拾殘局、沒看前面來遏阻蔓延,但是防疫一定要看前面,不能看後面。
做實驗的好處 在 五件小事 Youtube 的評價
★ 更多五件小事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fiveknow
→社交網址:https://FiveKnow.com
晚起的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早起的好處,儘管我們都明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道理國外一名素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項他做的實驗,他效仿世界各國成功人士的起床時間,每天都在早上5:30起床。堅持超過1年的時間,持之以恆的他在生活上出現大幅度的改變今天五件小事為你帶來:5個五點半起床的驚人好處.
★五大排名:
5: 創意時間
4: 時間提升
3: 規律性健身
2: ???
1: ???
-----------------------------------------------------------------------------------------
★關鍵字:
#勵志 #好業 #熬夜 #早起 #好處 #自控力
-----------------------------------------------------------------------------------------
★參考資料:
【好葉】3招擺脫拖延症:意志力的迷思 | 自控力
https://youtu.be/LLQMB2PpK_A
如果持續熬夜會怎麼樣?|閱知識|閱部客
https://youtu.be/71yPwHkeQGc
5個你必要在早上做的事情
https://youtu.be/SUY-nifwWt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5BL5eqtAwQ/hqdefault.jpg)
做實驗的好處 在 Beanpanda Cooking Diary Youtube 的評價
#ASMR #Jiuniang #甜酒釀
「新鮮」是甜酒釀好吃的首要條件,所以超巿出售的品質永遠稍遜一籌 ,原因就在「時間」。。。
桂花幽香,丸子軟糯,自己做的甜酒釀,沒有酸味,酒香亦恰到好處
自製酒麴 https://youtu.be/RgfTMKVW6NM
甜酒釀材料表/文字食譜 Printable Recipe http://www.beanpanda.com/10665
桂花酒釀丸子 http://www.beanpanda.com/10697
糖桂花 http://www.beanpanda.com/10738
長柏小型研磨機 https://s.click.taobao.com/EwKV2su
https://s.click.taobao.com/u6HU2su
?If you need English translation, please turn on captions setting, tap "CC"
?如何關閉英文字幕
點開播放器的中「字幕」「關閉」就可以看到中文字幕
__
? 更多無添加健康食譜 Check out 600+ healthy recipes at http://www.beanpanda.com
? 商務合作 business@beanpanda.com 請洽 Mr Gary Tong
【YouTube】 https://goo.gl/rBq3rJ
【IG】 https://goo.gl/b4TXil
【Pinterest】 https://goo.gl/uPMvaK
【微博】 http://www.weibo.com/2274779280
【微信公眾號】肥丁手工坊
肥丁料理書
《100%幸福無添加!肥丁手作點心:9大基本點心×63種網友最想學的獨家配方 超人氣零食輕鬆在家做》
✅ 博客來 https://goo.gl/58VK1y
✅ 誠品 https://goo.gl/VkVGxh
✅ 金石堂 https://goo.gl/izsFbq
✅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goo.gl/sD7Gqt
《當令好食》繁體 ~博客來 https://goo.gl/v7m6g8
《当令好食》简體 ~ 京东 https://goo.gl/83VbxG
用攝影寫的廚房日記 ﹗ 溫暖幸福家常菜,心靈治癒甜品,麵包烘培DIY。廚房味覺實驗室,餐桌迷你攝影棚,味蕾和視覺的雙重盛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PQ7bp5Hhjc/hqdefault.jpg)
做實驗的好處 在 Carl Ho卡爾 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 領養代替購買 ✮
✮ Adopt a pet, save a life. ✮
✩ 新手請單獨飼養一隻 ✩
✩ To have one hamster only if you're a novice.✩
▷ 倉鼠基本飼養知識 (新手必看) ◁
https://goo.gl/Lce2LS
合養詳細 (搬自:https://youtu.be/oKU3ZtgBB7A)
網絡上有太多人一直勸我不要合養
首先感謝你們的勸告
我也怕有人看過我影片 隨便的就搞個合養
所以藉此再詳細的說一次:
:3 合養事項 (建議新手勿試):
To see if they're suitable to live together:
合養6大條件: [[[ 品種 + 性別 + 性格 + 空間 +食物 + 環境 ]]]
6 conditions:
I.品種: 侏儒倉鼠 (一線/三線/老公公/老婆婆鼠 等)
不同品種不建議合養 最好就是從小就一起長大的
Phodopus is the only possible species.
II.性別: 同性 (異性的最大問題是會一直生...一胎又一胎...)
Same gender.
III.性格: 這要看他們的互動
一般來說放了大半天 兩隻還經常保持距離的話就不能合養
If their nature can fit.
IV.空間: 建議用整理箱(貯物箱), 不建議用籠子
每1隻要大約1平方公呎(30公分*30公分)的面積
我家這個整理箱(影片中)是 35公分*55公分
Cage size: at least 30cm*30cm for each.
V.食物: 經常保持充足...鼠鼠也會偏食
所以更準確的說是:保持"牠們想吃的食物"充足
才不會為了食物而起爭議
Give abundant food for them so they won't fight for (desired) foods.
VI.環境: 主人不能偷懶, 夏天/潮濕天每隔1~2天要把箱子+所有用品洗乾淨, 冬天則最多3天.
Always keep their living place clean.
另外要預備至少一個籠子作分隔用
Also, prepare a spare cage for separation if some of it/them get hurt/illness/dominating others etc.
//
1. 如果鼠鼠只是用手打來打去而沒有叫:
可以在觀察中讓牠們進行 不用分開 一般都是在玩而已
我家這鼠鼠常常用手打來打去的
If they are "fighting" without screaming.
Don't need to separate but further observation is needed.
2. 鼠鼠一直叫不停 甚至用咬的攻擊對方:
把比較強的拿到籠子裡 幾個小時再放回去看看
如果不久後再發生 檢查一下鼠鼠會不會是生病或什麼的(眼睛腫了? 之類) 沒有異常的話就不建議合養了.
Separate them if the fight with screaming.
合養好處: 1.免疫力提高
2.互相整理毛髮
3.在寒天,鼠鼠互相依靠取暖(不能合養的 同樣不能在冬天這樣做)
4. 保持良好情緒
Pros to live together:
1. Immunity increased
2. Hygiene increased
3. Stay together to keep their body warm.
4. Better
合養壞處: 1.比較偏向把食物藏著 會有更大的機會出現頰囊發炎
2. 生病會互相感染 (如有任何病徵請隔離)
3. 會因同伴離去而傷心(不適應) 影響健康
Cons:
1. May tend to store food by mouth, have a higher risk to get oral problem.
2. if one of them have any illness, all of them should be separate until it is recovered.
3. they we feel bad if anyone was gone.
但請不能隨便合養!
最後想說 養什麼寵物也好 也要有照顧牠們的責任心
寵物不是禮物, 不要當作禮物的送給別人!!
Pets are not toys.
by Carl Ho
這是我的倉鼠 :D
喜歡看更多關於牠的影片 可以到我的倉鼠頻道觀看喔!
They are my Hamster~
Come to my hamster channel if you like them!
▷ 我的倉鼠頻道 My Hamster Channel 私のハムスターチャンネル ◁
https://goo.gl/8sNzHy
---------------------------------------------------------------------
BGM1: "If I Had a Chicken" by Kevin MacLeod
BGM2: 「Twin Musicom」創作的「Old Bossa」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www.twinmusicom.org/
BGM3: "Dog and Pony Show" by Silent Partner
~~~~~~~~~~~~~~~~~~~~~~~~~~
(゚∀゚) ノシ
更多關於我的More about me
▷ DIY教學 DIYs Guide ◁ https://goo.gl/u4ENC7
▷ 趣味系列 Funny Video ◁ https://goo.gl/SrmBPm
▷ 挑戰系列 Challenges◁ https://goo.gl/IGt6Kg
▷ 實驗系列 Experiments ◁ https://goo.gl/MzwL7f
▷ 我的倉鼠系列 My Hamsters ◁ https://goo.gl/8sNzHy
▷ Unboxing Pokemon 開箱系列 ◁ https://goo.gl/CE6Mp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g7qHPLHOuI/hqdefault.jpg)
做實驗的好處 在 拿自己做實驗_被小黑蚊咬的第四天 - YouTube 的八卦
拿自己 做實驗 _被小黑蚊咬的第四天,沒想到會有也有 好處 _章新轉念,正向思考. 671 views · 3 hours ago ...more. 天天都有新鮮事. 15K.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