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反同的政大助理教授提出了 #陰道無菌論,當下團隊的醫療人員們都崩潰到不知道如何是好,但隨即又感到深深的悲哀。這不就是 #失敗的性教育,還有失敗的健康教育,才會讓一個在大學任教的成年人講出這種話。
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不只是打臉,也趁機會介紹一下人體各處的 #共生菌,以及這些細菌到底會不會致病的知識。
這個世界沒有神聖無菌的陰道,也沒有神聖無菌的陰莖,更沒有什麼神聖標準的性交方式。
任何人要因為任何理由反同,都是可以辯論的。但真心希望在全國性的辯論前,所有辯論人都可以花一點時間思考,就可以不用在電視機前面 #反智,浪費全國人民時間,還要讓其他專家出來努力澄清了...
#陰道裡到底有多少細菌?
首先昨天這位先生提出了陰道無菌,或者是僅有乳酸桿菌的說法,這真的是嚴重錯誤的。陰道是有菌的,而且不只一種。在生育年齡,陰道內的細菌,大約每毫升有1億隻,數量會隨生理週期波動,大概是每毫升 10 萬到 10 億的差距。其中有各種嗜氧菌、微嗜氧菌和厭氧菌。最常見的幾種是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消化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和類桿菌屬 (Bacteroides)。其中可能成為致病菌的 Bacteroides fragilis 也有,但數量不多,大概佔 2-10% 左右。
甚至隨著各種狀況,例如月經來潮、停經、使用抗生素、懷孕... 都會讓陰道共生菌的組成種類與比例產生變化。
在人體沒有疾病或不適的狀況下,這些共生菌的組成跟比例的變化,都是正常的。
#共生菌在正常狀況下是人體無害的朋友
每個人身上都有正常菌叢(Normal Flora),平常你覺得不在意,但是卻有許多功能。例如皮膚表面的共生菌叢,就是表皮弱酸性皮脂膜要維持穩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常人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能被培養鑑別出來的,共超過 500 種,但科學家認為實際數量一定更多,因為不是每種細菌都能被成功採集並培養。而身上帶著這些細菌並不代表感染疾病。
不只是陰道,在人體的上呼吸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皮膚,都可以找到各種共生菌。
而一個地方髒不髒,重點不是看細菌有多少種、也不一定是看細菌有多少量。
舉個例子,嘴巴細菌這麼多、量這麼大,這位政大的老師怎麼不想要每天消毒後再進食呢?照你的邏輯,吃進去一大堆細菌這樣可以嗎?事實上,在消化系統中,其實某些細菌還在消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呢!例如乳糖不耐症的朋友,如果吃下了乳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著大腸內的細菌在幫忙消化的喔!
要導致真正的感染,必須要有病原菌、足夠的病原菌量、不完整的屏障、不夠強大的免疫系統、以及容易染病的宿主(個體),而不是整天想著要「無菌」。
如果該有菌的地方變成無菌了,對人體絕對是一場災難。
#不要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性傳染病的發生,表示有致病的病原體,突破人體的層層防禦關卡,造成感染,這件事不分同性戀與異性戀都是一樣的。
其實這位政大助理教授表現出來的,背後可能是基於某種教派的價值觀,要求夫妻一定要是一男一女、性交一定要是一男一女,甚至是性交一定要用特定的方式,才能達到他所信仰的教派期待。但這種特定的教派價值,他又想要用科學來包裝,才會變得左支右絀。
就算人的陰道真的被弄到無菌了,正常的陰莖也是有菌的,如果要達到無菌的神聖性交,你可能必須在性交前先拿優碘跟生理食鹽水先消毒三輪。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擔心真的是「得病」,那手淫可以嗎?手的角質層超厚喔!比起陰道粘膜還更不容易受損不是嗎?
這辯論突顯出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性知識:如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和早期治療… 等。
但絕對不是用錯誤的觀念捍衛陰道性交。
底下有一篇有關人體正常共生菌的文獻整理,如果政大的這位老師有興趣,可以再進一步好好閱讀。本篇版權沒有隨意分享,能多救一個是一個...大人的教育不能等啊
#陰道就是有菌
#人類身體得到的第一群共生菌就是來自媽媽的陰道
#我有菌我全家都有菌
#我有菌我驕傲
#共生菌
--
□ Reference:Anaerobic bacteria: History and role in normal human flora, UpToDate
□ 陰道共生菌與正確保養 https://youtu.be/s9i4VSmOpAs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個體化例子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八卦
本!季!最!變!態!
《媽、我可以不當妳女兒嗎?》毫無疑問會是本季日劇最可怕的驚悚片,整部戲的所有角色和故事節奏都很溫和,但卻產生了強大的壓迫感,足以壟罩大部分的觀眾。
這部戲談的是親情綁架。一個愛家愛女的媽媽,把女兒當作自己的期望與分身在豢養,她所給予的關懷與目光,在某一天開始,突然崩毀成災難。
我覺得這樣的題材很適合台灣觀眾收看,因為我們的民族性就是極度喜歡把親子關係與各式各樣的情緒、生命枷鎖綁在一起,然後造成孩子長大後的疏離,並帶著這樣的殘破體驗,去灌溉自己的下一代。
《媽、我可以不當妳女兒嗎?》的故事當然是用了許多戲劇化的轉折,誇張地放大了這樣驚悚的養育法,但事實上在這個社會上,的確持續充斥著許多抱持這種觀念在養小孩的家庭。對我而言這部戲最終該怎麼把故事收尾並賦予意義,會是評分最重要的關鍵。
最近台灣也出了一本討論類似主題的書,叫做《情緒勒索》。討論的就是這種用各種人際關係,來箝制個體生命經歷的例子,我覺得很適合和這部日劇一起搭配收看。
個體化例子 在 Facebook 八卦
#謝謝大家的建議文章內容修改如下(編修時間 2021/04/26,據說今天打這個日期好像會有什麼奇怪的事情🤔️)
.
昨天有一個教練將一位七歲的男童摔至腦死的新聞,我邊看著手機一邊好難過不忍心,可是看了一些討論之後,我發現在這個事件以外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議題是:我們是否真的尊重過孩子口中的那個「不要」?
舉例來說,你小的時候聽過這樣的話嗎:
.
1.我這是為了你好!
2.這麼小就不能吃苦,長大當兵怎麼辦(以後嫁人怎麼辦)
3.你們這一代真是草莓族耶,當年我⋯⋯
4.你沒聽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5.連這一點小事都受不了,養你不如養豬!
.
作為一個以「吃苦」當作核心價值的華人文化,我們擁有許多其他文化沒有的美德,但同時,我們也經常會因為這個價值,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忍受的極限」這件事情。尤其是大人管教小孩、教練帶領學員,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再多忍耐一點一點、要再多撐一點、撐下去就是你的⋯⋯」,為了大人口中那個「更好的未來、更有用的人」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這並不是要跟大家說,小小年紀就要「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有沒有可能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聆聽自己、聆聽孩子?
.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到 Shu Ting Chen與Eva Shi 2位專家(4/24 PM 5:02)**在網路上討論,受到很大的啟發,文章裡面提到:「台灣每天平均有34個兒童虐待的通報案。」,於是有人建議說要教育小孩說「不要」, 像是新聞當中七歲的那個小男孩在過程中明明一直強烈的表示不要了,但大人仍然不顧孩子的意願,沒有停止動作。
.
文章當中也提到一個更重要的觀點是:就算小孩學會說「不要」又有什麼用?大人真的會重視小孩的不要嗎?還是仍然會忽視小孩的不要、把小孩當成大人的延長?然後或許就因為這個忽視,像新聞當中,因為大人忽視孩童的疼痛,在90分鐘的訓練當中摔了27次,最後腦死。
.
這個令人難過的新聞,揭發了兩個重要的現象:
1.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論如何的抵抗,都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就會放棄抵抗了,因為再大聲地說不要,也只是浪費力氣。你可以想像那個孩子有多麼的無助。
2.大人是否把孩子當成「所有物」?前幾天我聽到 哇賽心理學 談到一個重要的現象,許多大人會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當成是「所有物」,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會在公共場合羞辱小孩、違反小孩的意願把他拉走、甚至是動手處罰。
.
可是我們能不能夠,多一點溫柔,尊重孩子口中的「不要就是不要」。當我們不斷地在倡導身體自主權的時候,卻忘記了那個「不習慣尊重自主」的我們是「怎麼」被養成的?會不會在過往的日子裡面,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沒有被尊重?(就像前面那些大人逼你吃苦而不尊重你的感受的例子)。
.
記得黃致豪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讓我覺得很感動的話:「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報恩,也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離開。」(謝謝大家的提醒,我的確疏忽了性別的部分,在這邊把成為改成「爸爸」)
.
對呀,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許多家長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子,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長,還沒有適應孩子逐漸在長大、逐漸在和我們分離,可是當你從小就沒有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會面臨:
1.不尊重自己的需求,不會練習感覺自己的痛
2.不尊重別人的需求,無法同理別人
.
當然,教養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練習時時刻刻覺察親子關係當中的情緒以及權力,想一想每一次的衝突互動裡,是不是是不是拿自己的權利去「輾壓」孩子那些沒有被看見的、受傷的情緒。
.
如果你小的時候就是那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那麼從現在開始,至少你可以練習尊重你心裡面的那個痛,在不要的時候開口說、在難過的時候允許自己留下眼淚,自己當自己心裡那一個溫柔的大人,練習拒絕、練習說不,練習把自己的需求當作一回事。
.
如果你現在也有小孩,在他們發脾氣、在他們說不要的時候,可以先試著蹲下來用他們的身高,去感受他們的感受,不要急著用你過往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你會發現,從孩子眼睛裡面看出來的世界,跟我們並不相同,但也因為看到這個不同,你更可以對自己,也對孩子溫柔。
.
一起練習尊重,選擇溫柔。
#分享給你的新手爸媽朋友
#也分享給童年有逼迫經驗的朋友 #柔道 #腦死
*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b9458hf7mu0821a22nlcdd
**感謝提醒,是我疏忽沒附上出處,在這裏加上貼文原文,這篇文章寫得相當好大家可以點進來看!  https://reurl.cc/dV3aRg
——
#後記
也謝謝大家的留言和指教,對於這次用詞沒有注意、文章內容也沒有看清楚事件的始末,就引用,這是我的錯,身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更不該犯這樣的錯誤,我真的感覺到很抱歉。
.
除此之外,我也覺得是我太過疏忽,就算自己修過性別相關的課,還是很容易掉入性別刻板印象的陷阱,忽略了那日常生活當中,更會因為一些用詞而沒有注意到性別的平等。前陣子唸批判主義念到「語言即權力」,那時候還沒什麼感覺,現在才發現原來權力、不平等就藏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用詞。
.
我針對文章做了一些修正,如果還有可以調整的部分,請不吝告訴我。
.
但比起這個我更開心的是,能夠有這些討論,所以我傾向把留言留著。我覺得大家都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除了及時認錯和修正之外,但更重要的是犯錯之後的溝通,謝謝幾位朋友願意在這裡開啟一個包容和溝通的空間,不只是讓兒童虐待這個議題本身,也讓性別議題能夠被看見。再次跟我沒有注意到的部分說聲抱歉,如果有我能夠做得更好的地方,我會再更加努力。
個體化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都知道在上一個世紀,由於經濟發展和更多的市場開放,世界上產業多以研發跟製造業為主,很多世界的原物料產地、加工廠房,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甚至於是24小時不間斷的生產線,才能夠支撐全世界訂單的需求,這也衍生出從工業革命之後,一直到20世紀的結束,人們始終會相信一件事,叫做「工作時間越長,就賺得越多」這樣的職場觀念。
但是到了21世紀,關於工作時間跟效率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喔,如果你每個禮拜,已經工作超過50個小時以上;要是再把工作的時間拉長,這不旦會讓你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於可能連你平常的水準都達不到。
再加上喔,科技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AI機器人、大數據的應用,都能夠取代重複性、機械化的工作,單純的勞動力已經越來越沒有價值了!
還有很多外商公司的政策它更明顯,它直接的把某一些低效能的行政人員,去外包給人力派遣公司。
這樣子它就能夠省下勞健保、年假、退休金…,這些原本要給正職員工的福利;因此喔在未來,容易被取代的人力只有死路一條。
當你聽到這裡,假如你很擔心自己即將要失去工作,我很強烈的建議你,好好的把我今天的視頻看完,因為我會提供解方。
如果現在的你,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職場上,即將要被淘汰的人力;那麼我要先恭禧你,這代表你有一個起碼的自覺。那就先別太緊張,我很確定你還是有救的!
接下來呢,你只要學會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叫做「重新思考工作流程」,那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職場價值。
那到底什麼是「重新思考工作流程」呢?它主要的關鍵有二個。
第一個,請你先學會觀察,好好找出同事、老闆他們的痛點,也就喔讓他們最感覺到「痛苦」的事情。
在行銷的領域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賣阿斯匹林,會比賣維他命來得更容易!」。
這其實就在說明,當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時候,你給他維他命,幫他補充營養;可是他沒有立即的迫切感,所以不一定會接受你的好意。
但是當他的身體有疼痛的時候,你給他阿斯匹林,馬上的幫他止痛,他在感受上就會有立即的感知跟需要,他就會馬上接受,而且還會很感謝你。
所以打個比方來說,有很多公司它為了討好客戶、拉攏客戶的關係,逢年過節都會送禮;花很多錢去買禮物,讓客戶記得他們自己的存在。
但是事實上,客戶在收到禮物的時候,當然很高興,覺得多一份免錢的粽子,或柚子可以吃,那也很好啊!
可是吃完之後,回到最本質的合作關係,你覺得客戶當他不滿意的時候,他就會因為這樣不挑剔嗎?他還是一樣桃剔!下一次簽約的砍價,還是一樣不手軟,他不會因為吃了你的柚子跟粽子之後,毛邊就變少了啊!
所以那麼請你想想看喔,你錢花了、腿也跑斷了,客戶的抱怨有變少嗎?這樣的結果,你真的有把錢花在刀口上嗎?
倒不如啊,你把送禮的錢跟資源省下來,拿來改善內部的工作品質,增加人力或購買設備;讓客戶的產品或體驗變好,解決他們真正在乎的問題,而不是花力氣在搞關係這種抽象,又不容易兌現的事情上。
對於「搞關係」這件事情,你永遠要先把「真正的問題」處理好,送禮它才會加分。
更何況喔,如果你的客戶只吃送禮這一套,那麼隨便一個送更大禮物的人,就可以取代掉你,那你到底在瞎忙什麼?你確定要這個客戶嗎?
再來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會問自己「笨問題」。
相信大家喔行走江湖這麼久,一定都懂得到了一個新公司,或新單位任職的時候,先順從新的組識的規矩,這是基本的禮貌,這樣子也才能夠幫助你,更快的融入組識。
只是人啊~也是一種受制於先前的經驗,就很容易陷入「功能固著」的動物。
因此呢,當你對組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後,如果沒有適時的思考一些本質面的問題;你就會很容易的把很多不合理、或者是沒有幫助的做事方法,照單全收的成為你的工作習慣。
然而所謂的「笨問題」,其實就是「回到本質」的問題。
打個比方喔,假設每個星期一你們都有早會,老闆通常有很多話要說。但如果早會開不完,中午放大家吃過飯之後,就要延長加賽,常常會阻礙到下午的工作。
然而像這種沒有效率,又會製造更多問題的事,它很明顯的就是需要改善的,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問自己:「中午一定要放飯,大家才能夠回來開會嗎?」;或者是:「大家一定要坐著,才能開會嗎?」
到這裡你或許聽出來了,當你開始會問自己「笨問題」的時候,有些解決方案,比如說:「中午可以叫外送,儘快的把會議開完」;或者是:「我們站著開會,藉此提高效率」這些類似的解決方案,就會自然而然的跑出來。
說到這裡啊,我必須要提醒一件事喔,每個人在職場的角色、位子、關係都不一樣。這些例子我只是舉例而已,幫助你理解;並不是要你一比一的,去搬回你的職場應用。
我想強調的是喔,要是你能有意識的問自己:「一定要怎樣,才能夠怎麼樣嗎?」這樣的「笨問題」,那麼就能夠幫助你,去看到改善工作流程的機會點。
那以上這兩個思考「工作流程」的關鍵,第一個「找出痛點」、第二個「問自己笨問題」。
其實呼應了阿基米德的名言,他說啊:「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夠長的槓桿,我就能夠撐起地球」。
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在平常的工作流程裡,搬一塊大石頭需要五個大男人;但是因為你懂得「重新思考工作流程」,於是找到適當的槓桿跟支點。
結果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事半功倍的搬起大石頭,那同事跟老闆會不會自然的更重視你?
當你善用這兩個實用的技巧,重新思考了工作流程,找到你的槓桿跟支點之後;回到你的實務工作裡,再利用四個檢核點,就能夠更具體的確認新的工作流程,是否值得執行。
這四個檢核點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減少沒價值、不必要的步驟」、第二個「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
第三個「任何新流程,必須要能夠增進結果的『品質』」、第四個「任何新流程,要能夠創造『迅速、省錢』的效應」。
只要你想出來的新工作流程,能夠符合這上面說的「四個檢核點」;哪怕只有符合其中的一項,就能展現出令人驚艷的工作表現。
更簡單的說,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就是以下三點的結合;分別是「為他人帶來助益」、「品質」還有「效率」,這三個的全面提升。
假如你要問我,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什麼樣的人是最搶手的人才,永遠不怕被職場淘汰?
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那就是能夠「重新設計工作流程」這樣的人!
因為能夠重新設計工作的人,他們最被職場需要的核心價值,就是他們懂得做對的事,並且精準的把事情做對!
同時呢,也意味著這樣的人,擁有更廣、更高的格局,才能夠看見表面事物下,那個更大的脈絡。
聽到這裡喔,如果你心裡產生一種,覺得喔自己都已經3、40歲,很多事情都已經習慣、固定了,都已經定型了;那到底要怎麼樣保持思考、與時俱進,又能夠專注在工作上,把事情做好?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跟問題的話,那我會很建議你,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來參與。
在【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程裡,你會學會怎麼樣在不同的生涯階段裡,去創造出必要、而且能夠為下個階段加分的「結果」。
直指核心的把你的精力,集中在最能夠兌現價值的事務上,我會讓你在這一門課裡,學到的不只是聚焦,而且是更精準的「再聚焦」;讓你的努力換來豐收,而不是失望與挫折。
相信你的人生走到目前這個階段,一定會有一個體會,那就是在人生,或者是工作裡,你光有「更努力」的自我要求,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假如你還不意識自己,處在一個叫做「多勞者未必多得」的時代裡,那你最後得到的,可能只有「過勞」啊!
而且就算你賺到錢,還不見得有命花,這會是你要的嗎?
因此啊,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如果你能夠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用更少的時間,完成一樣的工作;甚至還幫助你的同事、老闆,解決長久以來困擾工作流程,的這方面的問題。
那麼這樣子一來,不止凸顯你的效率,更能夠彰顯你的思考能力,這才是貨真價實,無人可取代的價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這一段內容,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線上課程,集合了我過去所有這麼多年來,累積的個案教練的經驗;因為所有到我面前的人,不管他剛開始會來找我協助的原因是什麼,幾乎到最後都會談到一個核心的議題,叫做「生涯」。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一個更好的人生,所以不管你幾歲、你現在在哪個階段、你要的是世俗的成就,還是內在的平靜。
我相信【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凱宇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個體化例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港女的問題,我是故意拿來講的。其實我正正是要反映蝗蟲的問題。我們思考的時候,很容易會產生一個印象。港女是租霸,但這是個別現像,因為佔的比例是非常少。每一個國民民族都是有壞人,但不能夠指出一些微小地方,然後無限量放大,話人全部都是這樣。一個很顯明的例子,就是在地鐵大小便。我任你怎麼捉,一年也應該不超過100宗,那麼就全都捉他們。但來香港旅遊的旅客達四千萬人次。四千萬人次有100宗,然後把這100宗賴給四千萬人次。這即是把港女的惡劣行為推賴給全部香港人,這完全是沒有意思的。另外有些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缺點,好像話大陸人比較不守規矩,這是一個整體的現象。這是超過六七成人都有,但這些是不同文明程度的問題。又香港人講話大聲又佔了六七成。中國人有個鐵一般的耳膜,又有一把鑼鼓般大的聲音。你不會相信以前的戲棚是怎樣。
台上在唱戲,台下可以在喊飛機欖,白糖糕,又在走來走去。只有中國人可以這樣做,還在一路看戲。中國人飲酒,覺得不嘈怎麼是熱鬧﹐那便沒有氣氛。於是中國人便產生這樣的現像。
這些是可以拿出來講和警剔,但是不應妖魔化。我們會想身為中國人,有時是不是說話大聲了,也要教教子女說話可以輕聲音。中國人要守一下規矩,排隊。其實現在多數中國人都會排隊。如果全部中國人在香港都不派隊,每處有隊的話,你也不會去到隊頭。他們來到香港也不敢全部「打尖」。到最後,每個人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不能把它擴大並妖魔化﹐然後去責備完全不相關人的身上。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個體化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候,天琴座人逃亡到了宇宙各地,
亚特兰蒂斯逃亡到了昴宿星团,
而后又被弹劾到了地球。
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是天使一樣美麗的外觀
(沒有翅膀,沒有一個人是長得醜陋的),
白皮膚,金髮藍眼,高鼻樑,瓜子臉;少部分人是棕紅發,綠眼睛;
手指的指數為六根,腳趾趾數也是六根。
目前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外星人創造的人種中,
只有白色人種中的雅利安人與斯拉夫人
在外觀最能保留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但是手指腳趾數量上是5根
因為蜥蜴人的手是5根爪子,
人類是基於以蜥蜴人為主體,所以有5根,
但是輔以大量的天琴座類人族的基因,
所以不以爪子的形態呈現,以5根手指的形態呈現。
那麼究竟黑暗勢力的外星人,有哪一些呢?大家知道嗎?
以下的幾個都屬於黑暗勢力外星人:
第一,獵戶星人:來自獵戶星團,屬於6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的大本營、主要基地就是獵戶星團。
第二,天龍星人:來自天龍星團,屬於5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也居住在此。
第三,澤塔星人:來自澤塔雙星,屬於4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類機器族外星人。
小灰人與灰人,主要就是來自澤塔雙星。
為何說是類機器族外星人呢?
小灰人與灰人有一個大特點,就是完全沒有情感。
而且已經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前二十年新聞曾報導過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就是牠們做的事;因為牠們捕捉人類,
以便用基因工程造出牠們的後代。
但最近的7年裡面,這類事情已被光明勢力銀河聯邦阻止。
還有接下來就是火星人:
上一集提到有一群4次元的類人族光明勢力外星人居住在火星。
其實火星也有少許4次元蜥蜴人居住著。
接下來是金星人:同樣的,金星也有少數4次元的蜥蜴人居住。
還有就是月球人:月球又被傳說稱為「阿努納奇」,
實際上月球背面被一群來自4到6次元的爬蟲族外星人,
也就是蜥蜴人佔據著。
牠們透過月球,作為基地,以便更容易的操控一些人類。
本次我們就來講解,什麼是爬蟲族外星人?
什麼是蜥蜴人?牠們跟類人族外星人差別在哪?
爬蟲族外星人簡稱蜥蜴人,無論是爬蟲或蜥蜴,
都是用來描述牠們的身體特徵。
牠們就像是能長期站立的爬蟲類動物或者蜥蜴;
你可以簡單一點,想像成牠們是一半恐龍一般人類。
因為牠們的原型確實是這種模樣。
但牠們可以使用上一集所提到的「體態偽裝能力」,
偽裝成人類的外表,默默在背後控制著人類的社會。
本系列就先介紹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麼就沒有光明勢力外星人,直接把這些蜥蜴人給全部消滅?
這樣人類就能和平了不是嗎?
我們將以這個議題,銜接到6次元天狼星人以及仙女星人,
帶出靈魂轉世前的協議。
首先,仙女星人是7到9次元的,
就是光明勢力類人族外星人。
而仙女星人主要就是作為銀河聯邦的重要幹部,在拯救著整個銀河系。
然而仙女星人有一個特性,牠們對於蜥蜴人傷害地球人的這件事,
本身是持著「不干預的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人類就被蜥蜴人殘害,為什麼不伸出援手呢?
原因就是,無論是類人族外星人、地球人、蜥蜴人轉世到地球,
每個靈魂個體都要進行「轉世前的協議」,
而這些靈魂在轉世前,都會有一群來自7到9次元的仙女星人,
為這個靈魂個體進行靈魂契約、靈魂協議,
祂們會把這個靈魂前世,甚至前前世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做一個總回顧,然後分析其中能夠進行改進的部份,
做為轉世到地球後,這個靈魂主要必須學習的「靈魂課題」。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被蜥蜴人殘害,
但這一切都是在「宇宙業力法則」允許之下存在的。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如果有些靈魂本來就在很久以前,跟蜥蜴人互相戰鬥,
然後殺死了一個蜥蜴人;在「宇宙的業力法則」的推動下,
這個靈魂之後就轉世成了現代的地球人,
於是這些地球人就這樣別無選擇的被蜥蜴人殘害;
只看這一世的話,地球人看起來很無辜,對嗎?
但在「上帝視角」之下,地球人本來就欠這些蜥蜴人一些「業力」,
所以地球人才會怎麼樣都逃不過蜥蜴人的控制!
這裡我們帶到6次元天狼星人的部份,因為這與我們現代文明較為接近。
在5千年前,有一群亞特蘭提斯人的後代
在古埃及地區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有很多人都對古埃及的法老王、金字塔有濃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講講,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文明狀況?
其實,當時的古埃及,有一些歷代的法老王,
都被當時的6次元天狼星人注意到了,
這些天狼星人透過2種方式將「靈性進化法則」教導給法老王。
第一種方式,將法老王作為「通靈器皿」,
類似道教神明透過「乩童」進行通靈,一樣的方式,只是稱呼不同。
這樣做,法老王底下的宰相、官屬們,
就能聽到法老王把天狼星人想要教導的「靈性進化法則」一點一滴的講出來。
第二種方式,是令次元較高的法老王,直接進入「通靈狀態」,
然後法老王本身自己也聽到,
也一邊對著宰相、官屬們講述天狼星人的「靈性進化法則」。
這裡就來簡單介紹,什麼是「靈性進化法則」?
當時天狼星人告訴古埃及人:
『按照我的方式,將我們建造的金字塔好好運用,
你們將能獲得「冥想能力」、「心電感應力」,
並且可以將「靈魂的振動頻率」提升到4~5次元。』
於是天狼星人就在10天內,就建造起了金字塔。
然後古埃及人就聽從天狼星人的指示,
把金字塔朝向的「天空中的方位」,
作為他們「靈魂修煉」的定位點。
其實金字塔通通都是朝著天狼星的「天空方位」建造成的。
而古埃及人只是進入金字塔中的「冥想室」,
就能在裡面「打坐」、「冥想」,
吸收金字塔頂端來自天狼星的光明力量。
就這樣,古埃及人一個一個的「覺醒」了,
所謂覺醒就是成為4~5次元的靈魂個體。
然後你可能會有疑惑著,為何古埃及文明突然在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告訴你,答案就是他們有超過7成的人,都已提升到4~5次元,
然後轉世到4次元的金星、火星;5次元的太陽、大角星、昴宿星去,
進行更進一步的「靈魂修煉」。
這邊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你跟古埃及人一樣提升到了4~5次元,
難道你還會繼續停留在3次元的地球?不去更高次元的星團生存嗎?
這就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得離奇的真正原因。
好,那麼我們這一集就講到這裡。
第三集我們將講到: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訪問錄2、
蜥蜴人以及透明人的介紹、光明與黑暗的相連性。
個體化例子 在 樂讀|故事裡的心理學:陰影與個體化 - 方格子 的相關結果
接納陰影之後,我們便會走向個體化的整合,這邊以電影《哈比人》來敘述男性的個體化之旅,以童話故事《綠野仙蹤》來說明女性的個體化之旅,實際上,並不是 ... ... <看更多>
個體化例子 在 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 - 心理学空间 的相關結果
個體只是一個人的某種獨特性…..這就是榮格所稱的「個體化」。他可能變得愈來愈來愈像個個體,但不見得會愈來愈像人(human)。我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 ... ... <看更多>
個體化例子 在 《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 - 心靈工坊 的相關結果
個體只是一個人的某種獨特性…..這就是榮格所稱的「個體化」。他可能變得愈來愈來愈像個個體,但不見得會愈來愈像人(human)。我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這些人已經變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