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wuofficial
其實第一千五百篇發文我想了好多天,這到底有什麼好糾結的呢?我也不知道,應該就是一種儀式感的虛無讓我忍不住多方斟酌,結果就這樣...好多天的連續忙碌和猶豫躊躇,現在才真的有點話想說。
我記得第一千篇的時候我正在金門錄綜藝玩很大(笑)幾年也就過去了,一年也才三百六十五天,我又不是每天都有發文,想當然爾這五百篇的差距也就跟著時間繞啊晃啊一起過去了。我當時說,很多人抱怨我每次文章總是落落長寫成長恨歌,我用幽默的「千篇一律」來譬喻這些支撐我思想的骨骼文字。我沒有要改,也沒打算要寫成眾人比較喜歡的樣子。
所以,五百篇之後,我還是會按照習慣寫成一座瀑布。
進入演藝圈的日常是幸運地忙碌和步步驚喜,在今年再度確認自己是個台風穩健的緊張大師,也因為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華文創作而深刻體會到文字可以挑旺人心的扎實作用力,然而...每一件事到我手上都絕對是戰戰競競又刻骨銘心。
這幾天在默默安靜思考的時間中想到一部伊朗電影「天堂的孩子」。劇情的細節記不得了,只記得一個貧困男孩為了獎品而參加五公里賽跑比賽,經過各種波折努力後獲得了冠軍的榮耀,他拿到獎盃卻放聲大哭。他想拿第三名...他原本只是想拿第三名的,卻不小心衝向終點線成了冠軍。人人都想拿第一,為何他卻只想得季軍?原來,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鞋,而他從頭到尾奔波忙碌焦急緊張...一切的一切...只是想贏得一雙鞋送給意外失去鞋子的妹妹。我不知道為何這個劇情會突然跳到我的腦海中...那是一部1997年的電影,而我看這部電影時年紀可能也只有十歲左右,但這莫名的記憶讓我彷彿突然想通了什麼。
我想到了世界定義的「成功」有多麼空泛而廣義。
我並非歌頌「別去追求成功」,而是想再次確認我們在奔跑時,是否真的有看清楚成功的模樣?我們在模糊中摸索衝撞,有個朦朦朧朧想像中的目標和成就,路途中艱辛,路途後空虛,因為我們好像常常在完成別人的目標。「第一名」聽起來好棒喔,「冠軍」感覺好厲害喔,「成就」應該好享受的吧...但是當我們明明心裡想要的是其他目標,卻總是為普世價值定義的成功而努力,會不會一步步走向「空有榮耀卻無心慶賀」的時刻呢?當那個時刻來臨,是不是又會「更加沒資格哀嘆」這不是我們要的呢?
你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不快樂?
擁有很好啊,如果擁有的是自己想要的,不是會...更好嗎?
小明星大跟班今天播了辯論大賽,其中有一題恰恰落在「含著金湯匙出生真的好嗎?」的正反雙方激辯,身為主持人的我突然就變成了大家的「研究個案」(笑)有人說在演藝圈贏在起跑點這樣這樣好,有人說輿論壓力加倍放大那樣那樣不好。說真的,這偏偏不是我這個當事人有能力、有權利、甚至有本事去研討議論的,我是聽眾、觀眾、也是受眾,在這種討論上,我願意非常非常非常被動,所以我永遠都只選擇珍惜與感謝就好。
而「感謝」沒有分名次,真好。
有句話我最近常常掛在嘴邊,連我的工作人員們都會背了,
「生命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在我用盡心思反覆思量論證並且找尋答案和可能性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生命的迎頭痛擊與它的溫柔輕撫。生命是我們的開始、是過程、也是結果,而我們背負生命賦予的最基本的責任義務就是「活下去」。我們該好好地珍視生命如何在各種條件下找到出路,也好好地感受我們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每一分一毫。永遠不要只是淺淺地活著,甚至把別人的目標當目標,還允許自己被世界吃掉...畢竟,只有你可以做到的事情,你不完成就真的太可惜了。
我們都不要淺淺地活著。
今天要聽:張懸的親愛的
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
長長的路要揮霍的走
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
會痛的傷口 要輕輕的揉
被抱緊的時候
去勇敢的祝福
不被了解的時候
相信自己 值得
永遠心疼做過的夢
在乎的人要傻傻地愛
經歷的事 就慢慢地來
想法很多的時候
要細膩地用
擁有一切之後
就讓他走
在某個角落放一首歌
別忘了 要溫柔
別忘了 要快樂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T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 👉🏽 http://bit.ly/sub_tao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10週科學減肥 系列:https://goo.gl/V23AdL 💻#有問有答 系列:https://...
「個案研究法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吳姍儒 Sandy Wu Facebook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吳崢 Facebook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Tao Youtube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比較方法和個案研究/蔡榮祥老師【鼎茂統計諮詢中心】 的評價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吳崢 Facebook 八卦
【時代力量的問題】
我知道,和時代力量的諸多委員、黨公職比起來,我對於社會以及這個黨的貢獻是遠遠所不及,但,黨裡一直有些問題,也一直都存在,很久了,既然沒有人要撕破臉攤開來講,那就我來吧。
這些話,是我從2015年加入時代力量參與選戰,歡欣鼓舞進入國會到現在,一路以來目睹的黨內矛盾,寫出來,一來是我對黨還有最後的感情,二來是希望黨內所有人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要處理,現在吃力不討好,或許還會掉票,但我認為如果這個黨還自詡理念型政黨的話,這是必須承擔的重量、必須跨越的關卡。
本文總共9632個字,總共分五個段落,覺得太長我下面會附上連結,可以直接選子題閱讀。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https://reurl.cc/7go91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https://reurl.cc/AQ818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https://reurl.cc/bLR6l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https://reurl.cc/Mad7W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https://reurl.cc/kR05K
-------------
以下全文
前言:
許多朋友曾在私下聊天時,半調侃半認真的問,「時代力量」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一般政黨都會以所要表彰的價值融入黨名,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建國黨,都可以很清晰地在自我取名中看見該黨的意識形態,那麼時代力量呢?時代力量四個字本身沒有與任何價值連結,你們的自我定錨究竟是?
殊不知,「時代力量」恰恰精準反映了這個黨的內涵,名實相副。
時代力量,就是在這個「時代(當下)」,有「力量(聲量)」的人,合起來組了一個黨,就叫做時代力量,這正是時代力量的生辰八字,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近來時代力量的路線問題再次受到外界激烈的質疑與批判,過去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日前我就已對黨公開呼籲過,時代力量過去四年動輒面臨是不是「小綠」、「與柯文哲合作」等質疑,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沒有路線,即便有,本身也從未被明確定義與說明過,不要說外界,包含時代力量內部都常有人對路線提出疑問,但從未被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與組織問題。
過去時代力量屢次流出內部分歧的消息,媒體常以「分裂」、「派系鬥爭」下標解讀,事實上並不正確,因為時力內部從未有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鬥爭,頂多「不和」,這代表黨本身沒有堅硬的外部框架,主要成員間缺乏明確的共同利益約束,致使各方都不願花費撕破臉翻桌的成本在內部收攏意見。黨內部無法透過衝突解決問題,導致當核心政治判斷出現分歧時,往往流於議而不決,甚至不議讓問題擱置,或索性各幹各的,多頭馬車。
外人或許覺得殊難想像,但這確實是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問題,或至少在勞基法二修,時代力量至凱道前抗議後,路線問題就成為黨內房間中的大象,無人觸碰,或是被認定無法解決,不知從何解決起,只能讓問題靜靜地躺在空氣中擱置,等待時間自然淘洗出結果。
這並不是黨中央同仁或黨主席個人問題,而是整個時代力量要面對的結構困境,時代力量黨中央從未有過凌駕幾位立法委員,特別是三位區域立委的權力,因此無法以中央決策強力主導黨的方向,就算真的想這樣做,恐怕也要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權力結構,國民黨是早年接受俄羅斯共產國際扶植的政黨,黨組織完全繼承共產黨,也就是所謂權力集中的「列寧式政黨」,民進黨在成立時高度參考國民黨的組織架構,而時代力量的黨組織架構再同樣高度參考民進黨黨組織架構,三者殊途同歸。列寧式政黨或許聽來陌生,其實台灣人非常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所認知的政黨樣貌,就是列寧式政黨,它的特色是類似政府或軍隊的科層化組織,由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一條鞭領導 ( Chain of command ),我們以為政黨就是長這樣,其實列寧式政黨是一種特殊模式,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時代力量雖然引進若干網路參與的機制,但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封閉式政黨,在黨內部產生決策後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傳達,這在包括提名程序等各項黨務運作方面都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對缺乏經驗的後進者而言,模仿既有制度是最快速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國民黨的全代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黨的全代會、中執會、中常會;時代力量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基本上是同一套運作邏輯,當指揮中心無法有效決策時,黨就會陷入癱瘓。
要能夠揮動軍旗、號令部隊,背後當然要有權力支撐,國民黨過去有槍桿子和黨產,無須多說。民進黨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給予即是支配」,這分兩個層面,一是民進黨自黨外至今的多年發展中累積了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地方公職選舉中,被黨提名即有相當高機率能夠當選,「民主進步黨」這個招牌就是黨紀約束力的來源;另一部分是能夠匯集社會公信與資源的頭人,透過自己的分配管道建立系統,頭人在系統內部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後來也發展出民進黨獨特的派系文化。
回到時代力量,時力黨中央的權力基礎呢?時力財務本身相當吃緊,候選人基本上都要自己想辦法募款打仗,而在社會支持方面,時代力量的政黨認同度大約都在10%上下,對於當選門檻和這個數字差不多的縣市議員來說,黨的招牌的確有相當的價值,因此必須尊重黨的決策,但對於當選門檻是過半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來說,狀況就不盡然相同,更何況是對2016年時力首戰告捷的三巨頭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號稱理念型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小黨,例如社民黨與綠黨合作的綠社盟。時力與綠社盟在意識形態、政策方向上均差別不大,為何最後時代力量贏下三席區域立委,外加政黨票74萬票,斬獲兩席不分區立委,突破政黨補助款門檻,而綠社盟鎩羽而歸?除了社會的期待,當然也和洪林黃三人當年的社會光環與背景資源脫不了關係。
權力只向它的來源負責,對時代力量這樣原本沒有基礎的政黨來說,是因為有了黨,才有這三名立委;還是有了這三個人,才有後來的時代力量?這是一個很難釐清的問題,但也因此注定了黨組織無法凌駕開國功臣的命運。試想,如果今天黨強制要求區域立委某事而得不到配合,那麼黨有什麼後續手段嗎?黨能夠承擔得起損失這三位立法委員其中一位嗎?有任何一位黨主席擔得起這個政治責任嗎?
這舉例雖然極端,但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黨的癥結何在,決策參與機制可以擴大,但至今仍未突破這個權力結構的硬傷。與其說黨中央向外下達命令,不如說從進入國會開始,諸侯共治才是它的真實樣貌,顯智主席雖貴為黨主席,但在幾位委員之間權力不會超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
時力雖有剛性政黨的制度設計,但從未備齊運作這套機制所需的權力集中,也不曾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來凝聚黨的路線以及釐清政治責任歸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更高的權力作為桶箍,一旦這三人無法互相退讓合作,也不試圖以強制手段逼迫對方妥協,那就注定黨陷入失能的分歧狀態,大家各走各的路,美其名為柔性政黨,其實黨不像黨,這幾年時力各種狀似精神分裂的內部邏輯矛盾,其根本源於此。
------------------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本文目的不在聚焦個人,而是釐清時力作為一個新生政黨,過去四年運作有哪些弊病,然而黃國昌這個名字之於時代力量,連結實在太強,談時代力量如果完全繞過國昌,也就失缺了一部分,因此這個段落必須談黃國昌和時代力量的關係。
*
國昌最近因私菸案,引爆台灣社會對時力定位的強烈質疑,我不認為這是他的刻意操作,今天換作藍營執政他依然會是戰神,廉能和行政墮落間的二元抗戰,本就是他一直來的主軸,但私菸案不是本文重點,這裡就不多談,國昌的路線後面會再提到。
國昌作為政治明星,一言一行最終仍會回到社會如何看待,但對時力來說,目前受到的強烈批判並不是國昌的問題,而是這個黨的問題。
國昌在非常早的時候,幾乎是甫進入國會不久就跟民進黨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關係很早就已經決裂,他也持續在言談中釋放對與「綠」合作的高度排斥,以一個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在執行層面我非常尊敬黃國昌,他是工作狂,對公共事務懷抱高昂鬥志,他的專業知識與揭弊能力不要說在時代力量,在整個立法院都是數一數二。
從黨的角度來說,國昌這幾年的工作成果更是時代力量聲量得以維持不墜的關鍵,他雖然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既然黨未曾明確定義黨的方向,那麼自然也沒有衝突問題,在工作上,他將他的工作發揮到淋漓盡致,何錯之有?
對黨內來說國昌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他鮮少談及他對政治的遠程想像,使人無從捕捉他的藍圖,也無從跟隨或討論利弊,這或許是他的謹慎性格使然,然而綜觀他這幾年的路徑,國昌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實證主義者,他不常直接談論純政治的觀點,特別是卸下黨主席的職務毋需代表黨後更是如此,他只在持續的行動中實踐自己的路線,但我們仍可從他累積的行為中,包括他偶而使用的隻字片語,例如「藍綠不過半」等,描繪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個路線我在第五段會另外專門討論。
國昌的實證主義性格,也反映在他與黨內的溝通上,國昌不太和黨內同仁爭辯政治路線與對錯層次的問題,除了第一段提及的時代黨內衝突沒有檯面化之外,背後隱含的態度是「說那麼多沒有用,打出個成績再說」。時代力量的民選公職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無不戰戰競競、戮力奉公,但對「新政治」「素人參政」「各行各業來從政」來說,本就鮮有人能與中研院研究員出身、早在社會運動征戰多年的國昌的戰力旗鼓相當。
所以,時代力量的問題不在於國昌路線凌駕黨,而是黨在這幾年間並沒有在國昌路線之外另立出黨自己的路線,也沒有透過路線之爭來處理黨內蘊含的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致使國昌個人完全代表也詮釋了這個黨。
年輕的面孔、良好的形象可以得到選民一時的喜愛,但一個黨若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路線來爭取選民長期的信任。試問,如果今天國昌離開了時代力量,那麼這個黨的招牌是什麼?還剩什麼?時力還能夠吸引、抓住諸多對新政治高度期待的中間選民嗎?
請各位同仁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時代力量的內部分歧,最大程度體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上,我在第一段中已經說明過這是因為時力內部從未統合的緣故,政治上同陣營不同勢力各執己見時,就都去打,看結果誰的群眾多,這是簡單又實際的方法。但僅限於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政治框架內時,如果連基本的大方向都各搞各的,那麼黨就會呈現高度精神分裂的詭異狀態,當前的2020大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時代力量在選舉中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不論是以時間軸橫切或縱切,都呈現高度的不一致,以橫切來說,目前時代力量在區域立委的提名,有選區明顯需要和民進黨合作,卻又有選區直接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和民進黨究竟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
以縱向時間來看,更是無比矛盾,各位還記得2015年時代力量中和立委候選人胡博硯老師為何退黨退選嗎?不就是因為在專訪中說了「如果民進黨不協調,不排除不支持蔡英文」,引起輿論譁然後迅速被黨部切割,翌日自己退黨退選為時代力量切割止血?
當時是2015年5月底,如今已是2019年8月,時代力量至今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曖昧不明,在當年蔡英文對國民黨有壓倒性優勢時,時力早早就內部定調支持蔡英文,2019面對韓國瑜與蔡英文,時力這樣高舉理念的政黨,竟遲遲無法在兩人間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怕被扣上小綠的帽子,但不論如何對外說明,恐怕都很難不給人2016害怕得罪泛綠選民,2020害怕被執政包袱拖累的觀感。
再以新北市第一選區為例,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呂孫綾、同樣的時代力量,兩次卻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上次面對國民黨的資深立委吳育昇,代表時代力量出戰的馮光遠最後和呂孫綾整合,退出選舉。當時黨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勸馮老師,甚至因此被他怨懟,埋下日後退黨種子?難道不是因為怕選到底馮呂分票讓國民黨撿了便宜嗎?現在卻又主動再次走回這條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小綠」這兩個字的陰影是如此壟罩在眾多時力黨人心頭,但究竟什麼是小綠?怎樣才算是小綠?這樣的定義卻從沒有被談清楚過,似乎小綠是一個外界與媒體貼上的標籤,只要一但貼上就要使勁把它甩掉,這個黨是不是小綠竟處於被動狀態,小綠成了故事中的惡龍,人人都知道山谷的背後有條惡龍,卻從沒有人真正看過。
這樣的焦慮,來自於時代力量本身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渾沌不明。時代力量成立之初的政黨定位非常單純,就是時代力量吸引中間、理念派選民,整合傳統綠營群眾的支持,來扳倒國民黨連霸選區。在國會裡民進黨加上時代力量區域與不分區的少數關鍵席次突破半數,促成立法院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是2016的主軸。
但這樣的想像迅速在時力成功進入國會後破滅了,因為民進黨單獨取得了過半席次,時力戰略想定中的關鍵少數高地不存在,自此後黨內再無成功凝聚共識去定義時代力量的政黨定位,將詮釋權拱手交出,也就注定了在第九屆國會剩下的時間不斷面臨大綠小綠的困擾。
時代力量在這四年與民進黨關係惡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台灣的選制本身就對小黨極為不利,在時代力量成長為第二大黨之前,永遠在單一選區:總統、縣市首長、立委都必須面對是否支持民進黨和合作與否的問題,也就產生小綠陰影;而堅硬的執政邊界也使時力無法參與治理過程,無從分享執政紅利,白話講就是雖然時力本身也喊要和民進黨一起打倒國民黨,但民進黨做得好那選民自然集中支持民進黨,時力反而必須在民進黨的缺陷中證成自己的價值,制度本身的框架註定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
在國會內,當黨的戰略定位消失,就變成必須單純在戰術層次取勝來鞏固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定位上的不同,只有誰比較優秀,「更左更獨」是為代表。因此除了國昌個人強力的揭弊表現之外,時力黨團自然走向激進化的道路,在各個重大議題上必須踩得比民進黨更前緣,使民進黨人抨擊時力不務實、加蔥等指控。兩黨難以合作,因為給民進黨比讚就是在掏空自己地基,這都是黨沒有處理路線問題的後遺症。
坦白說,在我的觀點,所謂大綠小綠事實上是史觀的問題,一個黨要建立長期穩固基礎,必須要在歷史中刻劃國家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中鑲嵌自己的價值,這樣黨才有核心,才有穩定的方向;對外而言,黨的核心論述必須要能夠回答選民三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2. 我們該往哪去
3.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這樣的論述給予了人在共同體中、以及台灣在世界地景中的定錨,才有渲染力跟說服力。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和民進黨的台灣史觀便是兩黨的群眾來源,即便是黨內最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也無法違背這個框架。對時力來說,如果順著國民黨228屠殺台灣人、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民主制度成熟這條歷史軸線走,那最終必然導向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終點;也就必然面對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共抗國民黨的道德結論。
這是大綠小綠之爭真正的源頭,也是我認為時代力量目前應該和民進黨採取的戰略位置,但倘若時力真正想走出一條長久、穩固、與台灣土地相連的第三條路,那麼應該回頭在既有史料中重新爬梳,尋找並建立一條全新的歷史切入面,在這個軌跡之上闡釋台灣的發展。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時力真正應該去發掘的路線,最近也跟一些黨內朋友討論了想來著手進行這個論述工作,可惜不論時間與我的能力皆太不足,未能在時力遭逢當前危機前將這個工作產出一點初步成果,力有未逮,非常、非常遺憾。
-----------------------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時代力量作為一個高舉價值和理念的政黨,且批判性如此之強,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台獨政黨,理論上理當對柯文哲市長的種種親中言行作出反應,但很奇怪,時代力量遇到柯文哲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馬避而不談,要馬雙重標準輕聲細語,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舉例:今年三月韓國瑜市長訪香港中聯辦,時力在官方粉專以「主權零分」嚴詞批判,到了七月柯文哲訪問上海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力粉專的措辭就變成了「我們支持柯市長所謂的對等公開透明,更希望一旦對等公開透明不被中國接受時,柯市長能夠堅守立場,拿出態度。」一來一往之間,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事實上也不用答案,路人皆知當然是因為柯市長的支持者,所謂柯粉,與時代力量支持者高度重疊的關係,一旦抨擊柯文哲,便會引來柯粉憤怒的回擊,流失選票。
一個政黨,面對有風險的政治後果不可能完全迴避,就算如此久了也會被人看破手腳,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要決策時就有個問題跑出來:誰來負政治責任?
我在第一段說過,時力內部本質上更接近諸侯共治的狀態,因此在2018的選舉採取分區負責的做法,也就是台北主委操盤台北選舉,新北主委操盤新北選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說是時力裡的西伐利亞原則。
在去年的選舉中,時代力量在台北市提名了包括我在內五位市議員候選人。當時在內部大家對於支持柯文哲與否各有判斷,林昶佐做為台北市主委因不欲強勢主導方向影響大家各自最後選舉結果,於是發表了兩篇文章談論柯文哲,希望從中拉開空間,後果並不成功,而候選人也於選舉末段各自表態,台北在柯文哲這一題於是沒有統一的立場。選舉過後,對黨來說,柯文哲問題就變成誰要來扛政治責任的問題。
許多人批評為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國昌鮮少談及台北市政或柯文哲?一來是基於對上述原則的尊重,二來,站在國昌的角度,為何他要來為黨扛這個擔子?比起時粉跟柯粉,昌粉與柯粉更是高度重疊,這在各個政治網路社群都能明顯觀察出來這個趨勢。以去年來說,如果說時代力量支持者中有七成支持柯文哲,那麼至少八成支持黃國昌,而在支持者外,兩人的政治路線除了主權方面以外,也有許多重疊之處,例如柯的「藍綠一樣爛」與國昌的「藍綠不過半」。既然台北沒有處理這一題,那麼他何須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來接這個燙手山芋?這是人之常情。
既然時代力量檯面上的政治明星都沒有為黨承擔這個站在理念上理當批判柯文哲的責任,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時代力量這個招牌的集體責任,所有人共同承擔。既然共同承擔,那麼似乎又好像沒有人需要承擔,且黨內凝聚共識成本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就被持續拖延到現在。
許多時代力量的成員對民進黨抱持高度敵意,認為時力與民進黨有選票競爭壓力,泛民進黨支持者又常在網路上嘲諷、攻擊時代力量,因此民進黨是時力的最主要競爭者,這一部分來自於上屆政黨票被民進黨招喚流失的陰影,一部分也是前線戰士在戰壕中的視野。
但我認為,柯文哲才是在政治上,時代力量當前的最大競爭者。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才會互相搶業績,而舒跑與可口可樂則否。這是經濟學替代品的概念,時力與柯就是互為替代品,所以柯文哲一直以來也對時力相當客氣,甚至將時力黨主席與時力切割,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現階段雙方駁火對彼此的政治發展都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台灣社會來看,藍綠各自有其政治軌跡與社會基礎,國民黨以黨國意識形態、侍從分配體系和軍公教打造自己的群眾板塊,民進黨則以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社群、和農、勞工階級為基礎出發,但隨著時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雙方都面臨越來越多群眾傳統網路接不住,例如被經濟成長遺落的小生意、大公司裡的社畜,一但你照顧不到這些人,也無法為他們發聲,人民自然會尋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這是第三勢力的群眾來源,這個群體我認為還在持續擴大中。
廣義上來看、時代力量、柯文哲、黃國昌、館長等人都是這個社群中的聲量品牌,彼此間擁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支持者。第三勢力群眾還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邊界,最大的共通點大概就是素樸的正義感與對傳統體制的不信任、被背棄感。
如同去年我在選舉中對柯的批判,我認為柯文哲市長利用他廉能、親民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對新政治有期待的第三勢力支持者,卻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屢屢用民粹的手段發起鬥爭,破壞民眾對社會體制的信任,甚至弱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邊界,倘若有朝一日柯徹底掌握了第三勢力群眾,勢必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不只是時代力量自身的存續,這個黨能否成為第三勢力裡的中流砥柱,建構出理性、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第三勢力道路,這是我對時代力量現下最深的期待,也是我之所以還留在這個黨的原因,可惜目前為止看來,選舉太近、理想太遠。
-----------------------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時代力量在2016標榜的口號,也是這個黨最原始的目標:打倒國民黨。然而,在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三人分別拉下楊瓊瓔、林郁方、李慶華後,四年過去,這個目標是失敗的,因為顯然國民黨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絕地大反攻。而究竟在進入國會後,具體要怎麼實踐打倒國民黨這個目標,政治上的進程如何規劃,黨也沒有藍圖來執行。
這是所有時代力量成員要捫心自問的問題:「到底『打倒國民黨』還是不是我們政治上第一優先的目標?」
是的話,怎麼做?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目前,黨內明顯蘊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性格,根本的差別就是時代力量與藍綠兩黨間的距離。一種,是認為時力應該與民進黨合作,共同對抗國民黨復辟;第二種,則是在藍綠兩黨間保持等距,就個案與政策監督批判。
這是時代力量真正的路線問題,長久以來被埋在檯面下、隱而不鬥的衝突。
不論是柯文哲的「藍綠一樣爛」,或是國昌在立法院拉出的「清廉 vs 弊端」都是一種在藍綠兩黨之間中立的形式。「藍綠一樣爛」,任何對台灣民主歷史以及政治現實稍有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句去脈絡帶風向,與事實違背的話。即便站在最嚴格檢視的立場,馬英九執政與蔡英文執政,何者實現比較多時代力量支持的價值與政策方向,難道我們分不出來?
而以監督對抗權貴結構,創造一個新的政治分野,這樣的路線,或許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的藍綠板塊,讓時力繼續穩定成長,但這個路線本身是由不斷不斷的戰鬥串連起來的,無法預測事件,政治上也沒有明確的遠程方向。我認為,政黨的功能,終究還是要給支持者指引一個方向,告訴大家,我們究竟希望把這個國家開往什麼方向?更何況,以時代力量如此重視台灣獨立這四個字的政黨,主權議題、中國威脅,我們怎麼能夠不視為優先問題?
如果將視角拉出立法院、拉出台灣政府部門之外,拉出台北市、拉出台灣,我們會看到,中國正在殘忍的壓迫周邊民族的生存空間,上個禮拜,香港23個公部門發表聯合聲明,嚴詞批判港府,港人已經幾乎要走到了武裝抗暴的前線。我們能獨善其身嗎?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反紅媒,多少人在雨中走上街頭,不就是因為真切感受到這是正在發生的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勢力結合,加上韓國瑜捲起的民粹風暴,眼看就要對台灣民主構成最強烈的威脅,時代力量這時候難道還要猶豫嗎?還能不採取行動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說:「我們必須選邊,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從非受害人。」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中立,就是選擇站在威權,在藍綠間中立,我認為同樣亦相去不遠。
赤裸地講,我至今仍打從心底相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以我所學習的台灣的歷史發展,以我這幾年在政治圈工作的所見所聞,我依然認為國民黨是阻礙台灣進步,邁向下一階段的最大障礙。
過去國民黨阻擋台灣民主化,民主化後阻擋轉型正義,阻擋各項社會改革,現在要阻擋台灣在美國幫助下真正脫離中國勢力影響,阻擋台灣建構成一個更成熟更穩固的自決共同體,國民黨永遠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危害台灣的那一端,這就是這個1949年來到台灣的殖民政權和台灣本土社會間永恆的衝突。
這樣的政黨,如果時代力量如果不能夠讓時力的支持者們明白:台灣必須先面對這些歷史的沉痾,花費更多時間解決檯面下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後,才有可能向真正公平、效率的社會更邁向一步,那麼這個黨,我認為有愧於諸多對時代力量推動台灣寄予厚望的人,也辜負了當年時代力量創黨的精神。
如果時代力量怯於小綠的心魔,怯於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差異說出來,怯於指出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那麼即便時代力量本身成長了,但國民黨執政完換民進黨,民進黨執政完再換國民黨讓它復活,這樣台灣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容我提醒大家,台灣打從有總統和國會直選以來,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政黨輪替就是2016年,這是一個多麼艱難不容易才走到的下一階段,難道我們要讓它倒退,所有努力都變成白費嗎?
這不是什麼用大局綁架、或是某些人口中嘲諷的芒果乾吃太多,真實處境就是如此,大家知道台灣在世界上其實是相對富裕、安全、穩定的地方,那麼也應該要了解,這樣的狀態有多麼不容易,它需要這個社會付出力氣、付出汗水維護,即便過程發生一些問題,也不該因此中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生活在相對安定的環境裡,就是因為有國家的壁壘幫我們擋下中國的入侵,如果讓國民黨重新上台自毀長城,那麼不知道會有多少勢力因此滲透進台灣。用積木堆起城堡要很久,推倒它只要一瞬間,時代力量在這個關頭還有模糊的空間嗎?
這不是時代力量哪個人,或是黨主席要獨自處理的問題,而是時代力量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此向所有時代力量的夥伴沉重的提問:
時代力量到底有沒有勇氣說出:「對,我認為現階段民進黨繼續執政,時代力量作在野黨監督,這才是對台灣有幫助的。」?
時代力量能不能夠和民進黨合作,讓台灣歷史開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自2015年入黨至今,儘管一路上諸多質疑,基於政黨倫理,此前從未公開批判,今天到了這一步,實非我所願。如果時代力量還是無法面對自身的矛盾,還在困於選票計算,迴避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對這個黨的期待、在這個黨的路,或許也走到了盡頭。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八卦
(以下是我今年6/17發在渣誌的內參檔案,是只有付費訂戶才看得到的,但事情發展到此,我就摘出來給大眾參考。我想付費訂戶應該也能接受吧?)
問:輔大心理系的事件,你到底是怎麼看呢?
夏林清就是在搞個人崇拜。
我相信有點學養的人文社會領域老師都看出這一點,但就是沒幾個人敢跳出來直說上面這一句。為什麼?因為認識夏林清,因為擔心被她反咬,因為根本不關心受害者的人權。但這些老師並非重點,就先扔下來吧。
從輔大心理系的性侵事件上,可以看得出夏林清在搞個人內聚小團體,或者講得白話點,搞「教派」。就其封閉的組織運作,特有的溝通語言,獨立的價值觀點,以對抗的態度面對主流制度,有點社會學門概念的人,都會想起「新興宗教」。
我不是說整個輔大心理系都是「新興宗教」。就我所知,許多輔大心理的學生或系友對夏林清及其團隊早就充滿批判,這個系不只一種聲音。但反對者人際資源微薄,多是私下唸唸罷了。
夏林清和他的團隊形成一種失控的內陷循環。如果覺得引號的「新興宗教」不好聽,以下就將「夏林清和他的團隊」簡稱「夏教」好了。反正「夏教」可以指「夏林清和他的信徒們」,也可以指「夏林清和他的教學研究工作團隊們」。
「夏教」在這次碰到了危機,因為有學生出來指控說,他們內部的處理性侵流程存在言行不當與效果不彰的問題。不管夏林清自己到底「站上什麼位子」,這「夏教」在此事件上,就是個沒產能的存在。沒產能還好,怕就怕只有負作用。
我沒資格為夏林清的理論代言,不過參考心理學界十方大德的說法,夏派理論原則上就是對現代性的龐大公共制度不滿,改採小團體引導的方式,認為這對當事人有能更多的幫助。
我們或許可以將之視為「團康派」,雖然這樣講可能會讓夏教人馬很不爽,但難道他們不是透過小團體活動想要讓大家心靈更健康嗎?這不就團康?
可惜的是,這團康的效果不好。可能比迎新晚會的效果還不好。這就出大包了,因為它要處理的不是迎接新人,而是性侵案。
回來看我比較熟的倫理議題。這個輔大心理系性侵案,就倫理學的角度來說,要分為兩個事件來看。
第一,是性侵案發生一直到2015年5月底的處理過程,第二,是夏林清在2016年6月回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在第一階段,輔大心理系的處理有倫理問題,但問題還不是非常致命。
心理系以夏為主體的老師(就夏教大老)自認其工作團體能對此事產生一些功能。不過最終看來,案主、當事人顯然不太滿意,這就代表其團隊不效率,就結果論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個倫理缺陷。
其次,系上發生性侵案件,基本上應該以行政角度處理,但他們卻混合教學過程,這兩種角色其實存在衝突,因為很難解釋為什麼兩個過程混在一起會有正面的道德意義。
結果更好嗎?前一點就提到效果不好了。所以他們是在「實驗」看能否將兩者合一嗎?那道德問題更大了。
我強烈懷疑夏教的老師打算將此個案轉變成為自身的研究材料。田野調查研究必須取得什麼樣程度的參與者同意,我想這應不用我特別說明,正常實驗與研究都要簽一堆同意書的,你去教學醫院掛號也應該有這種經驗。
但夏教真有以符合研究倫理的方式取得同意嗎?還是利用教師或團體權威誘騙或壓迫,或「被自願」?
如果工作小組還包括了研究的部份,那就是行政混教學又混研究,權責一團混亂。教學是教學,行政是行政,研究是研究,雙方的權利義務有合約或法規的規範與保障,不是你說想加就可以自己隨便增加。
當然,夏教可以認為這是他們的風格,但就學術界的普遍標準來講,這就是不合倫理規範。
但我認為到此的倫理責任仍小。為什麼?因為第二階段的包更大。
第二階段,除了夏林清開記者會放砲,他們也把指控的學生都找來,自己在心理系,利用系上資源「開會」。不是公聽會,算是「內聽會」,只有他們系上的人和系友擁有完整發言權。
這問題就大了。學生為什麼要來?因為你是心理系的行政方,可以發公告,利用系上資源?現場想幫性侵受害者講話的,會不會因為台上老師掌握成績評定權而不敢講?
如果你要保持自己「夏教」風格,就不要引進外部的「制度力」,像是開記者會、以系制度來發內部會議要求。這就是一邊批判外面的制度,等到自己出包了,又想引進外面的制度來救自己。
夏教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這。他們認為自己能解決問題,但發現自己不能解決時,就引進原來自己批判的那些外在力量,然後強迫所有人回歸其設定的位置,接受其內部價值的審判。
這只有「自打臉」三字可以形容。
今天你夏林清開了記者會,就代表你已經和朱生離開小圈圈,來到大世界裡對幹了,但你又把他抓回來自己地盤,用權力逼他照你們訂定的規則玩。像話嗎?你是教師,你會不清楚自己的權威嗎?
這些老師就算在那「內聽會」裡全程跪在地上發言,其權威還是比學生大。
接下來看到一些「話術」的部份。我很驚訝的一點是,我所認知的人文社會學術專業,是要盡量減少華美的辭藻,力求用語準確的。至少哲學學門是如此。但夏教的用語非常花俏,以下我就談幾個我實在看不下去的詞。
「夏教」很喜歡強調他們是一個團隊,夏林清等老師就像「父母」,這個團隊像是個大家庭。有社會哲學課本的,翻一翻就知道採用這種說詞的通常會是什麼團體。
夏林清等大教授怎麼會是父母?他們是老師,是領錢的人,學生交學費,是花錢的人,真正的父母是給子女錢的好唄!夏教會一個月發一萬給新入門的小朋友嗎?
「物質的流動」決定人的根本關係,不是你「親情的流動」。還是「物欲的流動」、「親欲的流動」,夏教徒會聽得懂一點?要人拿錢供養自己,卻又說自己像父母,阿不就新興宗教教主?
還有人說,受害者男友朱生「殺了」夏林清和心理系,「判了死刑」。拜託,看你們頭好壯壯中氣十足還可以開會六七個小時到深夜三點,到底是誰死了?受害者可是被人具體侵害和放倒在地上。
何況心理系根本不是人,不會死,心理系也不是只有你們,換一批人就好。我看最衰的,「被害死」的,搞不好是輔大「臨心系」,因為輔大有兩個心理系,醫學院的那個臨床心理系才比較倒楣吧,搞不好連招生都受到影響。
另外,夏教徒很愛強調「脈絡」,不可以剪他們的片段言論出來分析。這也是老頭子玩專有名詞騙小朋友,一堆小朋友還真到處去要大家別從片段用語判斷夏教老大們,要看「脈絡」。到底什麼叫脈絡?
夏教有自己的價值脈絡,但台灣社會也有一個更大的價值脈絡。一被攻擊,就說我們有自己的脈絡,但要攻擊別人或防禦時,就不用考量別人的脈絡。夏教脈絡這麼神威無敵,是從真主從天上創生的嗎?覺得見到夏林清之前的價值脈絡都是虛無的嗎?
這不就新興宗教?新興宗教總是宣稱其信徒進來前的價值脈絡有問題,然後本教有自身的脈絡,所以外界對我們的行為常會有一堆誤解,所以我們可以幹一堆怪事,但你們外人不可以罵我們呦。
是這樣嗎?
現在大家都處在台灣人的脈絡中,倫理、美學價值都是在這脈絡中。從這更大的、可能有一萬年文化積累的台灣人脈絡來看來看,夏教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還真的蠻接近這古老脈絡所定義的邪惡。
這就是邪惡,用大量花俏專有名詞包裝的邪惡。
唬小朋友就算了,要拿來晃點世界,還是免了吧。我看文字記錄,夏教似乎很在意被罵是白色恐怖,那我也發明一個「周教」的詞彙來替換,就以事件發生地稱之為「聖言樓恐怖」好了。
不只是壓制受害者的恐怖,而是什麼年代了,還在搞這種水準的個人崇拜,這想法真是單純到好恐怖。
(後記: 雖然是三個月前的文章,不過仍然很有實體感。而且經過三個月,某些人還是同個調調,就更有實體感了。)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Tao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 👉🏽 http://bit.ly/sub_tao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10週科學減肥 系列:https://goo.gl/V23AdL
💻#有問有答 系列:https://goo.gl/7X7PdS
💻#人生攻略 系列:https://goo.gl/utjNgQ
⌚️SWOLE 👉🏽 https://www.swoleoclock.com [ 9折折扣碼 tao ]
💊Myprotein 👉🏽 http://tidd.ly/8b59ba2e [ 75折扣碼 tao25 ]
㊙️台蓄雞胸肉 👉🏽 https://goo.gl/fpciPC [ NT$250折扣碼 CFTTAO ]
✍🏾工商 ONLY 👉🏽 business@ricegvng.com
📤來問我問題 ✍🏾
♛ WEIBO: Tao-Taiger负责人
♛ Instagram/IG: ricegvng
♛ Facebook : ricegvng
連續382天斷食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95396/pdf/postmedj00315-0056.pdf
郭漢聰醫師講解斷食和注意事項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Fasting.htm
胃潰瘍可能導致胃癌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657240
長時間斷食可能導致心肌萎縮
https://www.springer.com/cda/content/document/cda_downloaddocument/9783642290558-c2.pdf?SGWID=0-0-45-1331359-p174310858
長時間斷食可能可以感善免疫系統
https://news.usc.edu/63669/fasting-triggers-stem-cell-regeneration-of-damaged-old-immune-system/
▬▬▬▬▬▬▬▬▬▬▬▬▬▬▬▬▬▬▬▬▬▬▬▬▬▬▬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
斷食對於身體的潛在危害
其實放眼望去
大家討論斷食的好處很多
但不多人分享斷食
可能對於身體的一些危險
同時我們也會
有蚊子
同時我們也會破除一些
鄉民對於斷食的迷思
在影片開始以前呢
請記得訂閱
因為接下來我會繼續分享
這些有關斷食
或是訓練飲食等等的影片內容
如果你剛步入健身啊
或是你已經在健身一段時間的話呢
你絕對不想要錯過接下來這些內容
所以趕快按下訂閱後
我們就可以開始今天影片內容
首先你需要知道
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斷食
如果你是這邊以下的人的話
那基本上你和斷食
是沒有任何的緣分的
如果你患有以下這些條件的話
那做長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可能會造成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危險
那斷食的定義其實是
一段時間不讓身體攝取
任何有帶熱量的物質
通常我們要進入到斷食的階段
會是至少四到十六小時
這段窗口是沒有任何的熱量來源
假設你早餐吃了
中餐沒有吃
晚餐再吃
那這樣的時間內呢
其實不太算是斷食
因為在這段時間
你的身體還是習慣
去從你吃的食物中換取能量
而不是從你自己身上的脂肪
或是酮體得到能量
這是很大的差異的
很多人認為
早餐吃完後
中餐忘記吃
晚餐再吃
那肚子很餓
這樣是因為斷食所造成的
其實並不是
普遍的斷食的方式會在
晚餐吃完後呢
一直到隔天早餐不吃
中餐才吃
那你隔天沒吃早餐
到中餐這段時間
其實是不太會造成肚子飢餓的
所以這是我們在對斷食
要先建立一個共識
我們討論斷食呢
是空腹後早餐不吃
或是一個長時間
從四到十六小時的斷食窗口
當然斷食最恐怖的一個地方就是
如果你長時間不進食的話
會不會有機會把自己給餓死
簡單來說
是絕對有餓死的可能的
而過去呢也有一些案例
是長時間沒有進食
最後的下場呢
就是餓死
在1981年的時候
蘇格蘭的一個監獄
曾經有十位政治犯
那個時候為了要表示對於當時
英國政府不滿
他們決定用斷食的方式呢
表示抗議
這些斷食者的下場
其實都是非常淒慘的
最長的人斷食達到七十幾天
最後這十位政治犯的下場呢
都是被餓死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一件事是
在同樣的區域
早在十年前
有一位二十七歲過度肥胖的蘇格蘭男性
他曾經為了要減脂
所以嘗試了斷食
而且他這個斷食是
長達一年又十八天的斷食
這全程的斷食
都有被醫生嚴密的記錄下來
也有醫生的監督
而在三百八十二天的斷食
這位過度肥胖的男性
他只攝取水
每天該攝取的
維生素和礦物質
以及電解質
在這段時間他總共
原本的體重兩百零七公斤
一路瘦到八十二公斤
而且在斷時後的五年
都沒有復胖
這位蘇格蘭男性
他至今還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成功斷食了一年又十八天
這位蘇格蘭的男性
和後面十位斷食死亡的政治犯
他們的差異在於
這些政治犯可能因為環境
因為他們當時在監獄
沒有辦法攝取每天所需要
維持身體機能的維生素
礦物質和電解質
甚至他們可能連
乾淨的水份都沒辦法取得
我認為這應該是
導致他們這些人斷食換來死亡的原因
那在過去七零年代呢
也有實驗發現
長時間的斷食
可能會造成心臟的肌肉萎縮
最後導致死亡
那這些實驗的對象呢
他們都是肥胖
而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
那這些患者至少都斷食
長達八到六十天
反觀比較普及的短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一般都是十六小時斷食
八小時進食窗口
如果你今天是從事間歇性斷食的話
其實是不需要擔心肌肉會流失的
肌肉並不會流失
你身體在這段斷食的期間
其實是充滿了大量的生長激素
這些生長激素會保護你的肌肉
不被消耗而變成能量
你身體會尋找不同的管道來得到能量
一開始會先從你肝臟中的肝醣
還有細胞中的肝醣中去轉換成葡萄糖
當肝醣被耗盡後
身體就會進入這個
糖值新生的生物化學作用
去轉換脂肪成為葡萄糖
供給身體的細胞
這是我們最想要達到的目標
燃燒身體體脂肪
讓我們的體脂肪減少
雖然接下來兩點
並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但是有些女性發覺
長時間的斷食
會擾亂她們的經期週期
那也有些人因為胃酸分泌過多
在長時間斷食的情況下
沒有食物吸收胃裡面的胃酸
導致胃酸逆流造成身體不適
如果妳是女生發覺
斷食擾亂你的經期的話
第一個
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斷食的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可以縮短這個斷食的窗口
第二個就是
當妳復食後
妳是不是攝取
少於妳每天的基礎代謝
再來是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是不是睡眠有充足
可能沒有睡到六到八小時
或是妳運動量是不是太高
同時妳也可以尋求相關門診
詢問醫師的意見
該怎麼樣去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胃酸逆流的問題的話
應該要停止斷食
吃一點食物
讓胃酸被食物吸收
而你在復食這段期間
你攝取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酒精
油炸物啊或是巧克力這種東西
再來呢
我們就要戳破一些普遍的迷思
我們剛在影片上半段的時候
有稍微帶到
斷食這個階段
是不會造成肌肉的流失的
尤其是如果
你沒有嘗試長時間斷食
像是超過一個禮拜
整整都不吃東西的話
如果你去做這種間些性斷食的話
你是完全不用去擔心肌肉的流失
很多人認為斷食
好像會傷害自己的消化系統
其實是完全相反
一般沒有嘗試斷食的人
每天三餐的情況下
甚至加一個宵夜
你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時間
讓你的腸胃消化系統
有任何休息的時間
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的話
才會導致很多消化系統的問題
反觀從事間歇性斷食的人
在這個斷食階段呢
反而是一個機會
讓我們消化系統
有足後的時間修復排毒
也是腸胃細胞汰舊換新的階段
能夠改善腸胃吸收養分的效率
還蠻多人蠻肯定認為
斷食會造成胃癌
其實癌症他是一個非常
難被理解的一種疾病
造成癌症的原因
沒有那麼好的被斷定
一般人當然沒有辦法說
斷食就是造成胃癌的原因
但如果以目前的病例
還有這些數據統計下來的話
得過胃潰瘍的患者
會大幅度地提高得為癌的機率
而會得胃潰瘍的患者
是因為感染了幽門桿菌造成的
跟斷食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研究
家庭衛生
教育程度
個人衛生程度較低的人呢
比較會容易得幽門桿菌
如果你會擔心斷食造成胃癌的話
其實我覺得你應該要更注意這三點
也有人質疑斷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其實正好是相反
在2014年的時後
美國大學USC做了一個研究發現
在斷食兩到三天後
我們身體的白血球細胞會漸漸地變少
這樣子的結果
會告訴我們身體的幹細胞去
叫他生產更多的白血球
而當我們產生這些新的白血球後呢
我們的抵抗力相對的也會改善
然而也有另外一個個案在1970年的時候
有一位美國男性因為當時他得了結腸癌
進入到這個減肥的診所
即使有醫生的監督之下
後來長時間斷食候還得了肺癌
而因為後來得了肺癌而過世
那至於說是不是因為
長時間斷食而造成肺癌的產生呢
這個結果其實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是我們可以成功學到的就是
如果你的身體原本就有一些疾病的話
那麼斷食這種飲食方式
可能就不適合你
最後一個可能是比較具有爭議的就是
斷食這段期間會讓我的體力下降
或是讓我沒有力氣做重訓
其實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
如果是以生物學角度來說的話
其實我們在做運動或是重訓
這種強度訓練
前面十秒鐘肌肉發力的能量來源
並不是從食物中而來
也不是從血糖中而來
而是從你身體ATP能量系統而來
但是如果你今天是像做長跑
或是你要長時間付出勞力的話
那麼可能也會需要身體
有足夠的食物或是能量來源
去供給你每一天所付出的勞力
或是所做的長時間的訓練
但是以我個人來說
我每天的工作
雖然是長時間
但是我大部分呢
都是坐在電腦桌前
那我在重訓呢
我也不覺得受到任何的影響
除了在重訓階段
我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
組間休息
那我可能在訓練的時候
充血感並不會像我
今天肚子中有食物這麼的好
但是他並不至於影響到我的訓練表現
有不致於影響到我的力量突破
我覺得這是
真的是因人而異
沒有辦法因為一個人自己認為怎麼樣
就像是我
我也沒辦法告訴你
你今天斷食
是不會造成力量減少
我只能告訴你
我 是不會有任何力量的減少
很多人斷食
也不會有力量沒辦法輸出
或是力量減少的問題
所以這真的是要看個人
最後補充
影片裡面講的所有這些資訊呢
都是供你參考而已
並不應該要取代醫生給你的建議或是指示
凡事必須要自己先求證
即使斷食適合很多人
但不見得適合你
如果你要嘗試斷食的話
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讓我看到還有人白目問我說
如果我今天出事的話
你要負責嗎
科學是一直會不斷進步的
就像是我們人
也要一直不斷去更新自己的知識
這些知識其實不需要醫生的執照
或是營養師執照去解讀
我們只需要一個正常智商的頭腦
一個開放學習的心胸就可以了
希望這集影片內容對你有幫助
接下來我也希望做一個影片內容
有關於斷食後該怎麼樣去復食
才不會傷害到身體
如果你對這個影片內容有興趣的話
底下讓我知道
或是你有一些其他想要知道的內容
你也可以在影片底下提出來
也許將來是我會把他納入
變成是我影片的題材
那這集內容就先到這邊
希望你喜歡
我們下次見
Peac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ChjCpwtgc/hqdefault.jpg)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第六感的真實事件
更多影片:
每個人都有第六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lsjdcWIgk&t=5s
每個人都有念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ARrYnmkpw
用念力改變骰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ZCYKMFN7c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有聽過第六感吧~其實第六感真實名稱為超感官知覺,英文簡稱為ESP,所謂的五官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但這些人可以通過五官以外的感應去預知未來會發生的事,或者是用感官以外的管道去接收訊息。其實到現在為止,超感應的定義還很模糊,我可以大概講幾個給你們聽,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奇異世界的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
超感應的大概可以分成幾種,我大概列其中幾種,例如說是:預知能力,通靈,心靈感應,讀心術,可以感應物品殘留的影像等等。我們有常聽過在天災發生前,動物已經可以預知這些天災的發生,雖然沒有什麼科學的實例去100%證實它是存在的,但是以下我說的全部案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1. 預知未來與預知夢
你有沒有發過預知夢?然後那件事情不偏不差的發生了,真的準確得有點恐怖。在1979年,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David Booth,他在1979年5月26號空難事件的前十天,連續夢到相同的夢,他夢見一架飛機起火,然後墜入滿是建築物的區域。由於夢境實在是太過清晰和真實,讓他極度不安,他就在5月22號打電話給聯邦飛行局,也打給在夢境看到的美國航空,但是沒有人理會他,或叫他去看心理醫生。David沒有懷疑過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在他堅持下,聯邦航空局也根據David在夢境所描述的情景,去推斷最有可能性的航班和機場,不過他們不可能因為David的預知而去停掉所以的航班。
在5月26號,同樣的夢最後一次發生,美國航空191班機在芝加哥機場起飛,其中一架引擎脫離,而使得飛機向左旋轉,好像一團大火般,墜毀在機場附近的建築物區域,機上273人全部罹難。David在電視機前說不出話,他知道這些事件會發生,但是卻無法阻止事件的發生。在事故發生後,民航局負責人證實事件的很多細節和David的夢境所形容的幾乎是一模一樣,而David經過這件事後,雖然不清楚他為何可以預知這件事情的發生,但是他很清楚,嘗試去改變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只會是徒勞無功。
2. 透視/感應能力
我們曾經看過連續劇警方在尋找失踪少女毫無頭緒之下,請來一些靈媒去感應那個失踪少女究竟在哪裡,然而在靈媒的指點下真的找到她,這些橋段不是假的。一名叫克罗其尔德·纳基琳夫人常協助警方去尋找失踪的人,她的右手猶如感應器,可以讓她‘看到’失踪人的位置,有一次有一名聾啞少年失踪,警方在她的指點下,找到被岩石壓着的聾啞少年。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牌?這個叫ZENER的牌在1930年發明,在冷戰時期,由於傳聞俄羅斯開始著手訓練超能力的士兵,美國方面也開始研究究竟超感應是否是真實的?心理學家和科學家就常ZENER牌來測試一下人們的ESP,那我們也來玩一下吧?裡面的卡片一共有五種,分別是圓圈,四方格,星星,河流,還有十字架。大家來猜猜看我下一張卡會是什麼吧?我給大家猜十張,倒數5,4,3,2,1. 大家猜中多少個呢?留言告訴我啊
3. 意念力
所謂的意念力,就是不需通過自己的手或身體的部位,可以憑空拿起或是彎曲物件,大家有看過彎曲湯匙的訓練吧?在Matrix電影裡面的對白說道:Do not try and bend the spoon. That's impossible. Instead, only realize the truth... THERE IS NO SPOON. Then you will see that it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yourself. 這句對白讓人耐人尋味,現實中有人可以做到嗎?有!這是真實個案來的,在英國巴克貝大學物理教授約翰,漢斯丁頓對一名15歲名叫朱莉。諾爾芝進行了運用意念力的實驗,他把細銅棒封在玻璃管內,朱莉只需要摸一下玻璃管就可以彎曲它,或者是把金屬鉤鏈接上電力儀器上面,只要她一運用念力,儀器上的針就會跳個不停。同樣在丹麥哈根大學也有做個類似的實驗,17歲的列納夫斯也進行了嚴格的ESP測試,她用手摸一摸螺絲釘就可將其彎曲45度,或是可以把封在玻璃瓶裡面的釘子彎曲。
看念力測試請看下一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d0InyP7jMY/hqdefault.jpg)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U8iHoy5vBI/hqdefault.jpg)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八卦
個案研究法 /參與觀察法Case Stud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分別就個案研究的定義、分析單位的使用差異、抽樣策略與目的、個案研究與文獻分析的異同、各式 . ... <看更多>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八卦
個案研究法 /參與觀察法Case Stud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分別就個案研究的定義、分析單位的使用差異、抽樣策略與目的、個案研究與文獻分析的異同、各式 . ... <看更多>
個案研究法定義 在 網路上關於個案研究的八大流程-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八卦
個案研究法 /參與觀察法Case Stud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分別就個案研究的定義、分析單位的使用差異、抽樣策略與目的、個案研究與文獻分析的異同、各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