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本身的個性其實本來就偏向內斂、沉穩,再加上她應該受過談判、協調的專業訓練,她大部分時間的喜怒其實不太形於色;你不會看到她有很誇張的表情或是肢體動作演出,甚至是比較強烈的情緒波動。
這並不是說她沒有這些情緒,而是她大部分時間隱藏得非常深刻。
這在溝通、協調跟談判學上,能夠讓對方難以判斷己方的狀況跟情緒,以免自己被對方追打而陷入劣勢;反之,取得優勢時也不容易被對方發現。蔡英文的反面其實就像柯CF跟韓導這種人,他們基本上完全不能忍,喜怒形於色,所以你很容易發現他們的弱點,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就會知道他們在談判上的底牌,甚至你用話試探幾句他就會忍不住脾氣,開始劈哩趴啦狂講,這種就是談判的大忌。
打個比方,韓導看起來就像是那種拿到好牌爛牌都是打算一把梭哈的個性,反正輸也是小輸,贏也是小贏,無所謂,否放就好;柯CF也沒辦法忍,任何他看不順眼的人、事、物他根本留不下去,總之就是要打到你待不下去,不管你有甚麼價值。
嚴格來說,這兩個人用劉仲敬的話來形容,大概就是所謂負組織度的人。
回過頭來說,蔡英文不只不是傳統的綠營政治人物,她其實以前根本就不是綠營的人,甚至根本也不是政治人物,她是早期國民黨體系下培養的菁英官僚出身,屬於那種在1990年代的國民黨當官也不奇怪的人;蔡英文後來會加入民進黨的原因我不清楚,但她在2008年DPP大敗後接下黨主席的這件事情,當初其實根本沒人認真看待。
她當年接的是個沒有人敢承接的爛缺,謝、蘇在2008年大敗後除了除了自己的政治名望受到重挫之外,黨內因為初選所造成的裂痕也是大到沒人敢看。當時根本沒有人期望這個黨主席能有甚麼作為,沒有人指望一個光棍黨主席可以修補扁政府貪汙、腐敗所造成的民心傷害,沒有人指望一個毫無自己的人馬、派系,甚至毫無街頭運動、毫無群眾魅力,更沒有半點選舉經驗的蔡英文可以弭平黨內幾個大老跟下面的派系因為選舉、分配而造成的內部撕裂。
她從頭到尾就是個菁英官僚,而不是個具有群眾魅力與草根性的政治人物,光看她2010年選舉之前,你看她面對群眾有多尷尬、講話多冷場,聽她在選舉造勢場合的演說根本尷尬癌發作,我這輩子沒聽過哪個選市長的在台上用閩南語問大家好不好的時候場面那麼尷尬,連她自己都很尷尬,看起來就像是完全沒接受過面對大規模群眾的場合洗禮。而且蔡英文雖然是屏東出身,可是她閩南語實際上講得並不好,這種破閩南語面對到中南部的傳統選民時根本是笑掉那些阿伯的大牙,當時人群沒跑光,大概是因為愛或是便當吧 (誤。
這樣說起來,你大概就可以知道變成政治人物的這件事,可能根本沒有在她2008年以前的生涯規劃裡面出現過;提到接黨主席這件事,講白一點,蔡英文當年根本就是個祭品,一個被抓來臨時上陣的替死鬼。
不是因為民進黨需要蔡英文,而只是因為他們需要黨主席,這個人是誰都可以。
剛好蔡英文本身也沒有任何派系色彩,DPP黨內的人也就覺得好吧,這樣至少公平吧,反正就是個神主牌,不偏袒誰也就好了吧,反正這看起來只是個過渡期,過渡完之後大家還是要回來廝殺的,只是現在情勢不對,不能出去消耗政治資本,就讓一個完全沒政治資本可以消耗的蔡英文來當吧。
推文有人提到當時黨內有獨派大老想爭DPP黨主席,這件事我記得當初DPP黨內多數的聲音是反對的;因為當時有政治實力的幾個天王都是重創,但他們也不是很想讓黨主席大位落到其他競爭派系手上,差不多就是一種我拿不動,但也不能給你拿走的心態。
在這種背景下,當上黨主席之後,蔡英文花了多少一般人看不到的時間、心力,去拉攏黨內的大老、地方派系,有實力的政治頭人,讓他們能夠互相合作,三不五時還要被罵、被白眼,她論資排輩比起DPP的每個大老都淺,三不五時被呂游蘇謝四大天王洗臉、暗酸,這些東西如果你一路關注她從2008年以來的軌跡,看新聞看內幕其實多少都有跡可循。講白一點,黨主席雖然是主席,名面上最大,但你還未必真叫得動那些有錢、有糧,但是沒種的地方派系或是黨內大老,就跟你軍營裏面的上尉雖然官階比較高,但也未必能把老士官長叫來立正站好一樣。
蘇貞昌以前很明顯不服蔡英文,畢竟在DPP內論資排輩、論實力,2010的蔡英文是入黨幾年了?幫DPP打過幾次生死仗了?蘇貞昌不服一個光棍黨主席,擺老擺臉色,不是很合理嗎?
但蔡英文很清楚,她如果希望讓DPP重回執政,一定得要忍耐。
不能讓黨內分裂、不能趕走未來可能能幫助黨的人才、不能減少可用的資源,很多時候甚至得把暫時不能成局的事情扣著,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做嘗試;因為你一旦為了一時的爽或是出口氣,跟黨內大老惡言相向或是撕破臉,未來要整合就只有更困難,而不可能會更簡單。搞得不好,甚至你的盟友投靠了對方,因為被你氣走了,這在歷史上多得是這種現實,而想做大事、達成遠大目標的人最忌諱這種問題。
又好比民調低可能是現狀,但要堅持做很多事情,不要出錯,慢慢的可以拉回民調;而有些人不是,他把民調當成關鍵,看到民調低都不能忍,就開始想盡辦法要拉聲勢,結果越拉到最後民調越低...嗯,我沒有在指誰。
到了這幾年,我想民進黨的幾大天王,像游、蘇之類的自己也清楚,形勢比人強,他們已經錯過了那個能夠改變歷史的節點,他已經不可能站到比蔡英文更高的風口浪尖,所以他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或者說,為了政黨的未來,可能也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信念、耐心、遠見,不亢不卑,姿態正確,這些是蔡英文最驚人的地方。
之前中國有個叫李毅的學者曾經寫文章評論過蔡英文。
https://buzzorange.com/…/…/you-have-no-idea-of-tasi-ing-wen/
也稱讚她的原則性、靈活性,堅定的個性,甚至明講蔡英文是個很高明的戰略家。
雖然我知道在淺碟仔的眼裡,這篇文章可能沒甚麼意義,但實際上中國的評論者不會無意義的吹捧臺灣的領導者,而應該將之視為一篇站在敵對立場的觀察,能夠正確的觀察並且評價對手,這才是有意義的作為;至少這篇文章比你看甚麼環球時報,在那邊無意義的說蔡英文撕裂兩岸和平、用暗黑手段選舉之類的更有價值一些。
所以不要在那邊哭邀甚麼這只是運氣好,光是她能忍人所不能忍,忍住被罵、被嘲諷的現實,好好蹲低,一邊安排細節,等到情勢轉到對自己有利的那天,最後取得成果,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你以為唾面自乾很簡單,實際上你被吐一次就跳起來了。
要不,換成柯CF碰到2010年的蘇貞昌,你看看會發生甚麼事?
真要說的話,除了專業的訓練之外,其實關鍵就是她的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閒聊] 個性是否決定命運-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句理力增10】如果性格決定命運的話,就要. . . . (箴言4:23) 的評價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快新聞/完整翻譯!CNN專訪蔡英文台灣若遭威脅將全力捍衛 ... 的評價
- 關於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改变性格改变命运的3个决定因素/ 读书/ 心理学 - YouTube 的評價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那些歷史英雄人物:野心與才華、自卑與超越:奠定法國歷史精神最重要的人物》 | 拿破侖:一講/—-陳文茜
* 這是一個法國人,自出生以後人人都會知道的名字——拿破侖。
這樣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活了多久?事實上他只活了 51 歲,卻永久改變了法國,改變了歐洲。
他人生最著名戰役就是最後戰敗的戰爭:滑鐵盧戰役,他徹底的失敗了,當時的他年僅 46 歲:或許在他心中,歷史那麼戲劇化,未來仍然有可能。
令人驚訝的是:而他之所以失敗,與他被迫麾軍莫斯科,進入俄羅斯有絕對關係。
這和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希特勒何其相似。
拿破崙是後法國大革命時代出現的英雄人物:沒有大革命,拿破崙可能不會是拿破崙。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民推翻了國王路易十六,宣佈成立共和政體。
巴黎到處是屍體,共和政體有太多的事情有待解決,社會亂成一團,到處都是搶奪。這和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偉大神聖意象,差別非常大。
歷史會美化一些事,也會醜化一些事。歷史,是後來者定位的事件:它不是全部的真相。
路易十六在 1793 年 1 月法國大革命之後近三年半才被處決,大革命時先被處決砍頭的是瑪麗王后。
革命向來如此。找一個女人當簡單答案,因為形成革命的事實本來太複雜,利益也太龐雜,真的依道理處理,恐怕凡爾塞宮也得燒了。
大革命者高喊自由、平等、博愛。當時的愛很少,怨恨很多。革命軍明白象徵性砍了瑪麗皇后的頭,伯爵們、貴族的頭,沒收他們的財產,也就夠了。再鬧下去,會不可收拾。
但是事情發展至後期,自由的旗幟飄揚滿地,皇帝必須死。於是羅伯斯比等不得不處決一個流著法蘭西皇室血統的路易十六,而當他們將之被處決時,果然革命後的混亂,更複雜了。
凡是曾經所有和皇室成員有關的親信、追隨者都非常恐懼,此時法國誕生了一個新政治勢力——保皇黨;另外一個勢力稱之為共和組織,目的是保護法國大革命所建立的共和體制。
拿破侖以他的中產階級出身,當然選擇加入共和體制。
我們現在熟悉的一個詞,英文叫 restaurant,最早是從法國大革命後演變過來的。在法國大革命之前,人類沒有什麼餐館這個概念,法國大革命最大的意義就是好多貴族都被殺了,而家中的大主廚沒有了工作,只好在巴黎街上開了餐館。
於是中產階級也可以享受美食了,這是餐館緣由很重要的一段歷史。
那個時候兩邊勢力鬥爭非常嚴重,在一條街上,他們都不會去同一家餐館吃飯,保皇黨去這家餐館,共和體制的人就會去另外一家餐館,但吃的其實也沒什麼差別。
法國大革命的兇猛,憾動歐洲其他的君主,他們當然深感恐慌。那個時候在歐洲權力最大的皇室一個是奧地利,一個英國,這些皇室均組成聯盟,利用法國因為大革命的分崩離析,乘虛而入,支持保皇黨,並密謀推翻共和體制。
在土倫港那些支持路易十六的保皇黨分子,當路易十六被砍頭時,立即向英國求援,要求英國幫助他們把現在的共和政府推翻。
英國真的派了精銳部隊,包圍了在法國南方的土倫港,而且攻下這座城市。
法國那個時候剛經過大革命,實際上非常混亂,如果研究法國大革命,你就知道我們以前念書,其實沒有告訴你真的歷史,說它是啓蒙思想誘發的運動,這只是一部分。很大的直接原因是那個時候的聖嬰現象,導致了糧食短缺,民不聊生。
再來就是財政窘困,不斷增稅。之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建造者,為了撐場面、建立法蘭西是一個大國的概念,把法國財政幾乎搞到國庫空虛。一切就是宣揚,建一個凡爾賽宮,代表法蘭西的崛起。但當時的法國其實並沒有那麼富裕,所以幾十年後,一場聖嬰現象,亁旱造成糧食短缺,飢荒來了,通貨膨脹來了,大革命來了。
而這些都不是由路易十四付出代價,是由路易十六來付代價!
瑪麗王后又以奢侈為名,所以大家先殺了她,過了快四年再殺了路易十六。
真正法國大革命之後的狀況,很多人並不瞭解。哈佛大學有一位著名歷史學女教授Theda Skocpol,曾經談到大革命之後巴黎及法國無政府的狀態。
當時法國面對英國攻入土倫港時,只有幾尊大炮防禦。這樣的一個防禦工事,已到了什麼地步?法國士兵只能用泥土草草地搭建起防缐。
當時法國根本就不堪一擊。
更荒唐的是,大多數的士兵因為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亂殺人幾乎是家常便飯,士兵多半沒有受過真正的炮兵訓練,補給也不足。
這個時候當上上尉24 歲的拿破侖,本來與革命關係不大,被派往義大利,當他要前往義大利前線擔任一個小崗哨的負責人時,經過土倫的時候,臨時起意,待了下來。
這根本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他只是順著路要在土倫,看一個老朋友。所以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後來所發生的狀況,就是驗証這句台詞,也是拿破崙浮出歷史枱面非常重要的形式。
當時負責指揮的法國炮兵軍官受了重傷,他的上司也沒有指揮官可以用,就向拿破侖說,拜託你不要去義大利了,也先不要看你的朋友,趕快來幫我接掌指揮。
於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總之拿破侖接管了炮兵部隊,改變了他的命運,開啓了他的聲望,也成為他權勢上升最快的個人時機。
之所以找到他做指揮官,因為在此之前就有幾次人們覺得他是個很厲害的上尉。他接管炮兵部隊後,立即研究各方形勢。
我們待會會看到為什麼拿破侖會變成一代歷史人物,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
拿破崙對許多事情的每個細節都喜歡自己掌握,一定自己上前線觀察。他接管了炮兵部隊以後,明白法國攻勢的部署差勁透了,所以他的方法絕對不是靠吹牛,就是想最壞的狀況;除非做出非常重大的突破,否則大炮會一無用處。
這個人很聰明,拿破崙向上級要求,給他全權的權力來改革。一般來說作為上尉,不會有這個權利,可是他的上司已經要被逼的發瘋了,立即獲准。於是,24 歲的拿破侖將大炮移到了另外一個位置。這個位置是一個天然的比較好的地理屏蔽,不是用泥土草草遮掩起來的。然後再設法用假的訊息,引進食物、馬匹、彈藥和槍械。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還訓練了部隊,重建了炮台。接著集中全部火力,攻上敵軍防禦工事的一處弱點。
所以他不跟你打全面戰,因為打全面戰,法國已經注定輸了,所以先打對方弱點——英軍只好被迫撤離他們最強固的一個位置。拿破崙的部隊在佔領堡壘以後,再以大炮向土倫港的港口猛烈轟襲了五天;同一個時間,他的部隊也攻佔了好幾個要塞,把英國的船艦跟軍械庫全部都燒光了,而且乘勝向土倫城發動了激烈進攻。
沒有幾天,拿破侖就升為了少校;再對英軍一次攻擊行動之後,他就變成了副司令官;12 月,他變成了准將。就在這麼短的時間,從 20 歲在軍隊裡名聲開始響亮後,24 歲上尉的拿破侖,扭轉了大家都覺得法國差點被英國攻打下來的情勢。
沒有一個人升官升這麼快,短短四個月,從上尉升到了將軍,這實在是過去從來沒有的例子。而當時的軍事規章規定將軍至少要 25 歲以上。
法國當時革命後勾心鬥角,各站一方。打仗時別人拿不到補給,但拿破崙卻可以拿到。
拿破侖不是曉以大義,革命搶資源,那有什麼大義?在那個時候他很聰明的向各個地方要糧食馬匹彈藥槍械補給的時候,他都謊報了英軍的數量。他說「我方所擁有的不到對方的 1/20」,其實英軍來的軍艦可能是 5 艘,但他報 50 艘。因為他很瞭解,如果沒有讓他們知道這次不只是土倫港會不見,還可能會直攻到巴黎,資源是不會到的。
拿破崙一生幹了很多次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講沒有什麼叫欺騙,因為他覺得政治上你如果不這麼做,你就不會得到戰爭的勝利。如果你不讓這些醉臥巴黎的人醒過來,害怕他們自己被殺,他們就會不管你這場戰爭。拿破崙很瞭解,「自私」是在很多政治或是軍事裡,人之所以敗仗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剛剛提到他 24 歲按照規定是不可以當將軍的,但這對他來講太簡單了,在填寫表格的時候他就動手腳,寫 25 歲。
於是他得到了將軍的委任狀。
可是嬴得勝利,只是羸得了第一關。他馬上就要面臨巴黎人的自私,這些大人物人開始覺得我們保住了一條命,沒有讓英軍直接打上來,國家沒有亡,是因為這個人叫拿破崙的傢伙很厲害,所以,我們得小心他。不是感謝他。
拿破侖個子很小,膚色病黃,黑頭髮經常都是亂七八糟地丟在臉頰四周;他的軍制服尺寸太大,鬆垮垮地掛在他只有五尺三寸的軀乾上;他的鞋子後跟磨斜了,歪歪扭扭地套在他瘦小的小腿上。
人們覺得他的靴子、衣服都好像是穿的別人的;加上他來自科西嘉,說起法文還帶著口音。所以在那個時刻,巴黎人雖然依靠他,但也不會認為他將來會成為全法國的第一號人物。
因為他實在是太不起眼。
雖然其貌不揚,但是他才賦洋溢,野心十足。在這個情況下,巴黎的人雖然和他合縱聯合,可接下來你就會聽到很多屬於他的故事,他們故意把他發配到義大利當最高指揮官,後來發現他還是太厲害,又把他發配到更遠的埃及。
所以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時勢造英雄,當然英雄也要有本事。
我剛才特別提到,拿破侖可以變成法國英雄的最重要的背景就是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件,而且影響深遠。革命的主因主要是整個財政破產,法國的農民就厭倦國王對他們的剝削,相當多的中產階級也覺得我們都賺了錢,為什麼你們這些貴族這麼了不起,所以跟我們現在很熟悉的仇富、仇貴很像。
就在土倫圍城的前幾年,人民決定他們的命運要由他們自己的雙手來掌握,於是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但是大革命本來應該帶著大家成為一個更強大的、更有組織更有效率的國家,而事實上,革命的結果變成一塌糊塗。
法國大革命某個程度把舊時代的紳士畫下了句點,把貴族也畫下了句點,而革命軍是有一些愛國情操的民眾軍隊。某個程度來說,拿破侖在歷史上出現的契機,正好是這個國家全力想要發展新未來,卻也是最混亂的時刻。
所以對他來說,他要站在哪一邊?是保皇黨,還是要保護革命的成果?
他很清楚知道,他在貴族眼中就是個草包,貴族是看不起他的,所以他很清楚的站到了革命派這一邊。
童年及入仕
拿破侖出生在科西嘉的首府阿雅克肖城。科西嘉是地中海裡的一個大島,長久以來被義大利城邦所統治,所以當地的人使用的是發源於義大利的一種方言。
到了 1768 年,也就是拿破侖出生的前一年,科西嘉才從義大利割讓給法國,所以它的法語口音很奇怪,巴黎的人一直不是很能夠接受。
拿破侖出生那一年,剛好是全島被迫慶祝法國接管的第一個週年紀念日。他的爸爸卡洛.波拿巴是一名律師,和妻子雖然是當地一個小小的貴族,但一點都不富有,也不是巴黎那種了不起的公爵伯爵位子上的貴族人物。
拿破侖在兄弟姐妹中排名第二,小時候有一個名稱叫「拿不溜」,意思是瘦弱不堪,有一個大腦袋瓜,看起來是像一個怪物一樣不平衡的人,所以他從小身材各方面都被嘲笑;他脾氣也不好,從小就喜歡和其他男孩子打架。
我喜歡看這些歷史人物的童年,我們常說童年決定他的命運。拿破侖的童年看起來也並沒有得到太多快樂,因此是個自信的童年,可能反而他的星座是獅子座,比較有道理。他天生聰穎,出生後幾年,他的爸爸卡洛就被任命成為首都的市長顧問,他就利用這個職位拉攏關係,設法幫他的兒子們,包括拿破侖都得到免費入學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十歲的時候,拿破侖就得到在法國北部一個軍事學校的入學許可,而這個小軍校生要從科西嘉到法國的北部離鄉背井。
所以從小拿破崙就是一個寂寞,但某個程度養成了非常獨立的個性,也很堅強。
小軍校裡其他的學生都是來自於法國上流社會或是王親貴族,而拿破侖只是來自科西嘉小貴族,爸爸剛好搭上市長的關係來到這裡,其實很窮。所以他努力想要討好其他的同學,也曾經想要學好字正腔圓的法文,為了不被同學嘲笑(用我們現在的字眼來講,他小時候是被霸凌的)。但是在這方面他並不是那麼成功,甚至他們說他拼字從來沒有拼得很好。
這點從他後來當上皇帝之後,字跡潦草難認,很少人可以辨讀,甚至他自己寫完都看不太懂可以看出大概是事實。
不過他在數學方面十分出色,這也說明他後來在打仗的時候對數字計算、後勤補給、規劃方針很突出,他的邏輯思考非常好。基本上在以貴族為主的學校中,他沒有太多朋友,想起來很悲哀寂寞,會思鄉想媽媽;但他從不哭泣。他利用寂寞的時間用功讀書,徹夜苦讀,所以拿破侖在軍校期末考的時候,成績非常好,這也讓他考進了巴黎的正式軍官學校。
這所學校是由法國皇帝路易十五所設立的皇家軍事學校,那時拿破侖剛滿 15 歲。他知道進這個學校,就是進入了真正的法國軍事中心。他的爸爸也沒有想到拿破侖會擁有這樣的一個成績。因為從小,沒有人覺得他是一個令人看得起的小孩。
不幸的是,拿破侖在他的新同學中還是遇到相同的問題,同學更貴族了,也更不喜歡他、更排斥他,覺得他是來自一個落後地區的野蠻人——他被許多朋友同學侮辱刺傷。
他的個性孤僻一直到後來變成一個缺點——聽不下別人的意見。如果說這個事情對他有影響的話,那就是他到了我們講的青少年叛逆個性的時代,他批評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跟老師也處不好。可是在科學研究方面他仍然十分出色,時時刻刻都在苦讀。
我發現我們講過丘吉爾,講過戴高樂,講過好幾位重要的政治人物,都和拿破崙一樣,最有興趣的就是歷史,接著是地理,拿破崙對歷史跟地理的知識,讓很多人都吃驚;另外,他在數學跟科學方面的學識,也有傑出驚人的表現。
在這個情況下,他本人本來要加入海軍,但是當他要考海軍的時候,海軍突然宣佈今年不錄取海軍。
但拿破侖不願意在學校中再跟那些他也討厭的同學們再混一年,於是退而求其次加入了炮兵部隊。
回看後來的發展,如果他當時加入海軍,歷史就要改寫了,因為後來的仗都是炮兵打的。
就在同年的 9 月,16 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少尉。而他在路易十六授予官銜的 56 名學生中排名 42,所以算是被重點栽培的。
當他進入炮兵軍團時,他的父親已經往生了。但他是很孝順的,把微薄的薪資都寄回給了科西嘉的母親;他請了一個長假,回到科西嘉幫忙家裡的事情,22 個月之後才重返軍團。
他被指派到一個叫加農炮射程的研究委員會,在委員會是所有成員最年輕的,但他完全發揮在數學跟科學方面的強項,詳細的評估專業的知識,做出完美的計劃,長官都覺得這個小孩實在是令人驚訝,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 20 歲,法國大革命已經開始開展了,動蕩不安。
1789 年 7 月 14 日,一群巴黎的暴民衝進了象徵的虐政,巴士底獄。
革命分子很快地接管了政府,國王雖然沒有立刻被推上斷頭台,但權力已經被限制了。
拿破侖那個時候在旁邊觀察,他並未直接參與這些事件。請注意他的思想,那個時候他可以加入法皇路易十五的皇家軍事學校,他是充滿了驕傲的,雖然他在學校備受各種貴族的排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要參與這場革命,所以他聽到了法國大革命以後,自己覺得也不錯,但是沒有想加入革命,他想到這是讓他未來可以憑本事在軍中晉升到期望位置的機會,所以並不反對革命。
起初革命雖然對拿破侖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事情,但是他慢慢的瞭解到,這個國家正被一些凶狠的黨派弄得支離破碎。他當時到達土倫港的時候正好是國王被送上斷頭台之時,他覺得太過頭了,革命四年之後還在殺人。
他說如果去瞭解所有不同黨派目前的狀況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後來人們寫他的傳記找到了他這段筆記,他說:
*我無法預料事情將來會怎麼演變,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只知道這個國家將面臨一個革命性的轉變。
我們剛提到他最吃驚的是他所期待的革命,看起來好像是偉大的理想,但他很冷靜的觀望,他看到了破綻。
他看到這是唯一對他個人盤算,他可以憑本事往上爬的機會。
後來等殺掉了法國皇帝路易十六時,拿破崙還是覺得有點過頭,但他基於個人角色,還是繼續站在共和體制這邊,沒有加入保皇黨;而他最重要的靠山就是羅伯斯庇,這位法國大革命最重要的領導者。
因為這段過程當中,國家的混亂、權力的傾軋,整個大革命中殺死了 5 萬多個異議份子,還並不包括皇帝這些貴族。
結果在 1794 年法國大革命五年以後,羅伯斯庇爾不止被迫下台,也被推上了斷頭台。
他自己所發起的大規模社會革命,一開始得到民眾的歡迎,後來卻招致了國民公會以及一般老百姓對他的憎恨,全體起而對付他,認為他像一個暴君的獨裁者。這個時刻拿破侖發現他的政治地位並不穩定了,他最大的靠山羅伯斯庇上斷頭時,他也被波及,一度被調查,而且被逮捕。
他被逮捕的時候是剛好升上將軍沒有多久。
一個人升太快,人們覺得一定是跟當權派關係很好。有時候人不要對自己的運氣太好,感到高興。那個時刻,拿破崙心想,就算保住了小命,事業也會全部結束。
不過他本身還有一個很好的能力,就是口若懸河地說服能力。
還有他科西嘉的口音,讓很多人覺得土蛋畢竟成不了大事。所以他的其貌不揚、怪異的法語,外加口若懸河、必要時的謙卑,使他獲得了釋放。
當然先被冷凍在一個位置。
羅伯斯庇垮台以後,整個法國的麻煩仍然持續當中,不斷地與外國交戰。逃亡到國外的保皇黨,也就是流亡貴族,一心一意的要恢復君主政權,而且結合歐洲所有的皇室;各國皇室也都樂於如此,因為他們覺得法國大革命一旦成功,他們的位置也不保,所以在全法國到處都是像我一剛開始告訴各位的,像土倫港一樣的內部叛亂事件,而且希望外國軍團可以進來。
在較大的城市像里昂,是公開造反,完全反對政府;離巴黎比較遠的有些地區,就直接宣稱要重新擁護保皇黨,尤其在一些比較肥沃農業的地區老百姓,比如溫蒂。
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向與皇室的關係良好,而當時的法國大革命在所謂的啓蒙思想中,自由平等博愛同時也對抗了羅馬天主教廷,所以這些天主教很虔誠的信徒們很自然的就加入了保皇黨。
大家為了要冷凍拿破侖,故意把他派到了保皇黨區域,他不想去,可不能不去。
某個程度來說,他必須和那些還在支持保皇黨的民兵們——那些藏身在荒野籬笆樹籬之中,不幸的人民組成的雜亂的軍隊作戰。他認為這很荒謬,拿炮兵來殺自己的老百姓很奇怪,和他夢想中的輝煌聲望不同,跟他當年在土倫港打英國人也完全不一樣。
所以拿破侖選擇抗命,他不肯去,決定立刻前往巴黎向戰爭部部長親自解釋說明他的不愉快。
這個方法以前很奏效,但這一次卻不成功。戰爭部長說你的法文太糟,外表其貌不揚,邋里邋遢,但最後同意他不去溫蒂,說他這樣子去當地更沒有說服力。
所以拿破侖就在參謀本部裡得到了一個半薪的鬼混工作,雖然這個工作做得不長,但是使他在混亂的法國局勢中保住了將軍職位,保住了他一條命,也不用去那個地方殺自己的老百姓。
這就是人生,一體兩面。
我要說的故事就是,很多人覺得自己其貌不揚,很自卑,但記得!其貌不揚可能可以救你的命。
這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拿破侖第一講。
陳文茜音頻:https://m.qingting.fm/sh…/vchannels/287003/programs/13804566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柯文哲的政治話術是什麼?」
相對於韓國瑜講話天花亂墜、偏離事實,處處都是吐嘈點;柯文哲的政治話術,看似直白,其實經過很深的計算,並不容易找到批判的切入點。
但是,仔細推敲柯文哲的政治語言,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其話術的幾個特徵。
1️⃣ 第一,是以「#務實」為口號,來包裝 #恐懼、#怯懦 與 #消極。我們不只一次聽到柯文哲,在台灣應該挺身而出、勇敢表達立場的時候,大唱反調。「不要去理他就好了,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實力不夠不要跟人家大小聲」言猶在耳,最近的「藏人自焚造成中共很大的困擾」也是這種話術。
柯文哲很高明地用「務實」的形象,來包裝這一類的語言,也得到很多支持者的衷心追捧。然而,仔細往下看,就不難發現,這類的語言背後的潛台詞,是恐懼、怯懦與消極。全盤否定勇氣、反抗與獻身,認為這些素質都只會帶來麻煩與困擾,我們只要乖乖蜷縮在殖民統治者安排好的一方小天地裡就舒舒服服了。
2️⃣ 第二,對於重要的議題 #模稜兩可、不明確表態。柯文哲平常常常「失言」,給自己打造敢講真話、直白不諱的形象。然而,仔細往下看,就不難發現,在真正需要做價值抉擇的時候,柯文哲都是模稜兩可、不明確表態,就算表態也隨時準備反悔的。
例如說,美中對抗的世界大格局下,留給台灣的游移空間已經愈來愈少。蔡英文政府很明智地選擇了聯合美國來抵抗中國的壓迫,而韓國瑜也很配合其選票市場走向了親中路線。柯文哲則中途半端地丟出了「親美友中」的口號。
在同婚議題上面,1124大選後,柯模稜兩可地表示「我投票反對你,但是我允許你們上街」;而當民進黨押上整黨的命運通過同婚專法時,柯文哲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表功,說釋憲案是北市府推動的結果。柯在重要人權議題上,從來就不打算明確表態,麻煩都不沾,功勞卻都要享,充份顯示其投機倒把的個性。
3️⃣ 第三,對會做事的人 #貼標籤、#吹毛求疵、#人身攻擊 與 #全盤否定。身為高雄人,陳菊是我最欽佩的市長之一。並不是我認為陳菊的施政無懈可擊、盡善盡美;陳菊團隊十二年的高雄市政,也有未竟全功之處,和若干腐敗的插曲。但整體而言,正如我們過去不厭其煩地討論的,高雄是一個處境艱難的城市,而陳菊在艱難的處境中,幫高雄找到了發展的新方向,並運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地執行它。
然而,在柯文哲的政治語言中,陳菊被全盤否定。有時是去脈絡化的貼標籤,例如「陳菊負債三千億」的標籤就被韓粉樂此不疲地拿去用,但姑且不論三千億的數字正不正確,舉債是為了充實基礎建設,讓高雄能夠逐漸跟上台北與全球化競爭的腳步,卻被柯文哲斷章取義,當做自己「很會還債」論述的墊腳石。
當論述不足以影響他人的時候,柯文哲就訴諸人身攻擊。之前針對陳菊的「比較肥的韓國瑜」就是一例。這樣粗鄙不文的人身攻擊,固然並不高明,但是在新聞操作上就能把對象有效地拖入「豬在泥巴中打架」的話題泥淖,而讓神經比較敏感的選民退避三舍。
柯文哲「批評別人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言猶在耳,但是自己的所做所為,卻是最反面的例子。有人說「最大的柯黑就是柯文哲本人」,大哉斯言也!
✩ ✩ ✩
我非常反對柯文哲,但是我同溫層裡面有很多高學歷柯粉。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柯文哲的政治話術會吸引到一大票粉絲。
因為柯文哲的政治話術,是針對著一些人性弱點而來的。是哪些人性弱點?是怠惰、是怯懦、是愛投機而畏於做選擇、是只享成果不愛付出、是對優秀者的嫉妒與偏見。
👎 該挺身而出表達意見卻說「不要去理他就好了嘛」,這是怠惰。
👎 認為「實力不夠不要跟人大小聲」,這是怯懦。
👎 講話模稜兩可,既討好反同,又邀同婚的功,這是愛投機而畏於做還擇。
👎 在美中對決的大局之下,高唱親美友中、兩邊好處都要拿、兩邊的盟友責任都不負,這是只享成果而不愛付出。
👎 對陳菊的貼標籤、全盤否定、人身攻擊,這是對優秀者的嫉妒與偏見。
遇問題不做決定、遇事不投入本錢、遇困難不挺身而出、遇賢者不虛心學習…但是這些人性弱點疊加起來,用媒體的力量粉飾、包裝,就會給人一種「優越」的錯覺。
我個人學歷也不低,雖然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但能夠理解高學歷者那種喜歡站在一旁睥睨全局,眼高手低卻害怕失敗、害怕挨批評而失去道德優越性的阿Q心態。
沒有什麼比站在高處指揮人家做事,自己卻不下場,看起來更身段優雅的了。沒有什麼比遇事模稜兩可、講話老是給自己留餘地,看起來更睿智聰明的了。沒有什麼比嘴別人、酸別人、嫌別人不做事、罵別人為非作歹,看起來更高人一等的了。
也無怪乎知識份子喜歡柯文哲,因為他的粉飾、他的包裝,總是可以讓自己看起來仙氣十足。
問題是,這樣的身段優雅、這樣的睿智聰明、這樣的自命清高,成不了任何事業。做事就是要弄髒手,做大事就是要在泥淖裡連滾帶爬。
真正做改革的,是像蔡英文和陳菊這樣不怕熱、不怕進廚房、不怕打泥巴戰、不怕被人明槍暗箭、不怕在關鍵時刻做出決定的人。柯文哲的政治語言,只不過是滿足柯粉的精神勝利而已,治國處事,百無一用。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又到了畢業季,也就意味著求職季也來臨了。所以呢很多人喔,就會想要學一些求職的撇步,可是呢,在現代這個時代,大家強調個性化、個人化的時代裡,有時候一些撇步喔,聽起來有一點點老生常談喔。
所以呢,對於一些新生代的朋友,就會覺得很八股,或者是很過時,特別像是老一輩的人,可能都會提醒年輕朋友說「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樣的說法可能聽在那些嘻哈世代的耳朵裡面,就會覺得這是什麼鬼啊!
那當然從我的角度來說,其實我也要先跟你說,我也是贊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可是如果我還是用老一輩的那個方式,跟你叨唸的話,那我就覺得你可以關上這一段錄音了,因為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就不是那些叨唸,而是一些有憑有據的心理學實驗,在卡羅萊那海岸大學的心理學家,他們做過一項「肢體語言,是怎麼樣影響一個人領導認知」的研究。
在研究裡面呢,受試者被指派以開放端正的坐姿坐著,或者是另外一組人鬆鬆垮垮的坐著。那保持端正跟保持鬆垮的坐姿,只維持一分鐘就夠了,然後接下研究者就問這兩組人,問他們是否想要加入一項團隊任務,並且觀察他們在加入團隊的時候,選擇的座位會坐哪一邊。
這時候結果發生了,那些坐好、端坐的人,他們總是會選擇去做到那個比較接近桌首的位置,也就是說比較靠近領導人的位置;而坐的鬆鬆垮垮的人,則會避免去接近桌首的位置。
研究者發現了這個部分之後,他的結論就是,在重要的面試、會議、任務,或者決定之前,其實維持直端正的姿勢,會加強個人領導力的自我感知,甚至於呢,後續的研究更細微的發現,像日本的研究者,他們就發現坐姿良好的血統,在寫作方面的能力上面,他們的表現比其他的同學更有效率,良好的坐姿會增進我們提振精神的感受。
整體來說會讓我們做起事來更輕鬆,所以你聽到這裡,當有人在告訴你「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的時候,你還覺得是老生常談嗎?或許你有絕對的權力可以選擇,你的生命可以怎麼展現,包含你的肢體。
但是當你要面臨到別人給你機會,或者是別人要跟你合作的時候,那這一份「任性」是不是可以先把它放在一邊呢?因為可能在這樣的場合底下,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讓人覺得值得信任、可靠,這也會影響你的生命,是否能夠透過跟他人協作得到圓滿。
如同我經常跟我的學生分享的一樣,其實改變人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或許可以先從「改變自己的姿勢」開始。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我想這一門課會在你怎麼跟他人連結、互動上,有很大的幫助,期待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句理力增10】如果性格決定命運的話,就要. . . . (箴言4:23) 的八卦

【句理力增10】如果性格 決定命運 的話,就要. . . . (箴言4:23) ... 【每天一遍】每天聽一次,迅速加強 英文 聽力English Conversation Practice. ... <看更多>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快新聞/完整翻譯!CNN專訪蔡英文台灣若遭威脅將全力捍衛 ... 的八卦

民視快新聞】總統蔡 英文 2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根據今天播出的專訪內容,她首度證實美軍在台協助訓練國軍。總統府下午公布蔡 英文 受 ... ... <看更多>
個性決定命運英文 在 [閒聊] 個性是否決定命運-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同樣都是窮孩子,爸媽都是社會底層,進入同一間弱勢兒童幫助機構同一個老師的指導
A女,性格開朗大方,父母不管她,小六才開始學英文,透過交流英文突飛猛進,最後獲
得全額獎學金去國外讀書,進入加拿大ubc
B女,性格內向文靜,父母期盼很高,是老師同學眼中的第一名,會讀書的模範生,乖乖
聽父母的話努力備考,結果考大學滑鐵盧
這種例子是不是很多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207.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27915873.A.61D.html
※ 編輯: justbefriend (118.160.207.85 臺灣), 08/02/2021 22:56: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