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Ttoday| 蔡阿嘎9歲時相繼失去至親 對父母的回憶只剩一張照片 訂閱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蔡阿嘎Instagram:http://instagr...
「個人特質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Mr.elk Facebook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丁寧 Ding Ning Facebook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蔡阿嘎 Youtube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Ashlee xiu Youtube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人格特質舉例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描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描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人格特質敘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人格特質敘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個人特質例子 在 Mr.elk Facebook 八卦
《不靠 ”熱鬧” 養大孩子》
現代父母忙碌,平時下班後,大多是在催促孩子寫作業和上床睡覺的過程裡,匆匆結束親子關係。又因為愛,所以怕虧欠,於是一到了週末或假期,總是竭盡所能地替小孩安排各樣活動。有些家庭週週露營,有些家庭總是旅行,也有些家庭忙著跑攤,星期六早上爬山、下午去遊戲堡、晚上跟親戚吃飯;星期天一早出門看展覽、上體驗課、看電影,晚上在外用餐直到八、九點才到家….。生活總要熱鬧滾滾才算對得起孩子。
還有父母選擇以補習班和才藝班填充整個週末,他們最怕孩子無所事事。
許多小孩平時放學後還上安親班,連晚餐也在安親班解決,家,只剩下寫作業和睡覺的功能。到了假日也因著滿檔的行程鮮少在家停頓,漸漸的,老木發現這些孩子成年後容易出現一種明顯的特質,就是他們無法忍受不夠熱鬧的環境,心靈上容易空虛、無聊,甚至產生 ”居家不耐症” 的問題,他們的整個人生都必須不停地在外奔走,回到家裡,坐不住,待不久,即便有了自己的家庭後,也難以控制離家向外的慾望。
“家” 是人生絕對的核心價值,如果待不住,影響至深。
童年當然需要玩耍也需要精進,但是那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是全部,它必須達成某一種平衡配比,若是待在家裡的時間不夠多或是品質不夠好,對於人格養成上是會造成失衡的。
假設整個童年都是在過度的移動與過量的感官刺激中渡過,未來相對會失去享受寧靜或面對平淡的能力。
除了一定比例的玩耍,一定比例的旅行,一定比例的補習或才藝班,也要記得為孩子保留一定比例的 ”發呆時光” 與 ”屋簷歲月”。
我見識過身邊的一些孩子在家如坐針氈,每回遇到下雨無法出門的日子就狂喊 “無聊、無聊、我好無聊!” 除非爸媽立即拿出平板,除非趕快打開電視,否則簡直無法擺平它們吵鬧不休的狀況,這一類的孩子,絕對不僅是在家時不耐乏味,舉凡出門用餐,在車上或捷運上,診所看病時...一樣是片刻不能忍受無聊,非得要爸媽交出手機不可。
所以,養成孩子耐無聊的性格是很重要的課題,與其說耐無聊,不如說養成他們懂得如何把日子過得精采才是件大事。
由於我們家的孩子不補習也沒上甚麼才藝班,3C又受到控管,久而久之,他們逐漸發展出自己找樂子的能耐。
舉個例子,今天是星期天,DD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葛哥獨自在家,他一早醒來先閱讀,午餐後找些零碎的家事來做,接著,他把午餐時ㄆㄛ\\/婆用剩的蔥根拿去陽台種入花盆,種著種著又發現角落裡有個荒廢了不知道多久的玻璃花器,花器內的植物泡在水裡發爛,還長出許多嚇人的孑孓,瓶身內外都是汙泥,整個視覺上狼狽不堪。
葛哥思考著「這麼噁心,丟掉好了」。但是下一秒又覺得不環保,「它明明沒有壞掉,為甚麼要丟呢?」 於是決定處理眼前的這個問題。
他怕髒,先找來手套,瞇著眼把惡臭又黏稠汙水倒掉,再將爛掉的植物ㄧ點ㄧ點掏出來扔了,然後,他很盡力的把瓶子洗洗刷刷成一個嶄新好物(著實覺得這對ㄧ個12歲的孩子來說是大挑戰)。
葛哥再一想,「既然都花了那麼多精神把瓶子弄乾淨了,就這麼空擺著多不划算?」 所以他帶著零用錢,愉悅的散步到附近水族館,精心挑了一些砂、水草與一條鬥魚,笑瞇瞇地把花器佈置成小魚缸。
佈置完畢後,他想與貓咪們一同欣賞自己的小小傑作,於是奔走廚房替自己煮了一碗紹子麵當下午茶,最後,他花了半晌靜靜地坐在桌前,一邊看小魚,一邊聽音樂,一邊揉貓咪,一邊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還寫下小詩一首。他獨自一人玩著一點也不熱鬧但是很飽滿的小遊戲。
整個星期天,葛哥就這麼愉快的生活著,自己找事做,找樂子,發現各種因為 ”動手” 而滿足心靈的小確幸。
提供孩子熱鬧又緊湊的生活節奏容易,但簡簡單單的 ”過生活” 反而不簡單,那是一種需要靠著父母支持來建構的能力,重大性足以影響一生。而孩子在獲得此份能力之前,爸媽必先練就不怕孩子無所事事的金功夫,更無須因為活動安排得不夠琳瑯滿目就覺得虧欠。
當孩子們懂得把平淡的日子過出味道,那他們的一生就精彩了。
在寧靜,停留,以及拿掉3C之後,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快樂,那才是真快樂。
#能獨自快樂是一種能力
#能享受在家時光是一種幸福
#能這樣花用零用錢真好
個人特質例子 在 丁寧 Ding Ning Facebook 八卦
【我們你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你意外的受害者】――給反同的父母的一篇文
我想我相當有資格寫這樣的議題。
我有兩個孩子,我年紀47,不老也不年輕,人生的歷練算可以,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我喜歡看佛書、身心靈成長書籍,運動,自己也教授瑜珈,有時轉到Good TV聽到有意思的佈道也會停下來看,我喜歡接觸一切可以讓生命更自在,更啟發我的人事物。
當然除了上述條件,我每年都會上身心靈療癒課程,之前也接受過心理諮商療癒我與父母的關係,所以我相當清楚父母是如何無意識的傷害孩子,我曾是受害者,也知道與父母關係的修復與緊密是如何支持孩子在生命的道路上走的安全安穩心中有愛。
我也知道大家沒時間或不想聽我廢話,但是你們可以抱著”我看你要說出個什麼屁來”的態度來姑且一看,反正你們也沒損失。
我支持同志團體、婚姻平權,與學校教育「兩性平等教育法」、「多元性別意識形態」有三大原因:
1. 為了我的同志朋友們的權利。
我身邊一直有同志朋友,他們實在太有趣聰明,對生命態度也有獨特的見解,我也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愛與對愛的學習,在沒看到反同人士的反對時,同志的存在對我說來很自然,幾個人裡沒有同志我反而覺得奇怪與無趣。
2.我哪知道我孩子長大後是不是同志?
這點很重要!台灣的同志比例,經過調查,100個孩子裡有4.5個孩子會是同志,這比例很高,我不希望等我老了我孩子跟我說他是同志時我才來為他拼命,我怕晚了。
如果我孩子是同志而他知道他的父母曾經在他這麼小時就先為他努力,無論我們多早離開他們(畢竟我們也有年紀才生的),他一輩子都會記得我們有多愛他。
如果他不是同志,當他知道他的父母為了別人的權利奮戰,他會很驕傲,也許會承接我們的精神繼續幫助別人,不過這是他的事了。
3.反校園霸凌。
這點更重要!!!我必須要提一個令父母傷痛萬分的例子,「玫瑰少年葉永誌事件」。
2000年4月就讀屏東高樹國中的葉同學被發現倒在學校廁所,送醫不治,校方沒有報案,逕自將廁所的血跡清洗破壞現場,自今死因仍是謎。
他氣質特殊,多次被同學圍住要他脫下褲子驗明正身(我相信很多男同志都經歷過這段的不堪),他在學校不敢上廁所,母親多次跟學校反應後,學校不是對霸凌他的同學加強輔導,而是訂定一個他上廁所的選項:1.下課前提前上。2.找要好的男同學陪(不過我不相信有男同學敢陪他,應該也會被連累。)3.上課後去女廁上廁所(真的是太污辱人了!)4.上教職員廁所。
學校的對策竟然是如此!
說真的如果是你的小孩遇到這樣的待遇我不知道愛他的你們會如何,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姑息施暴者的舉動,一般學校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來面對學生的不一樣,甚至有些反同的老師將自己的好惡用言語或教材變相引導孩子們"可以"歧視性向不同的孩子,可以壓迫霸凌他們,誰叫你要跟別人不一樣!
我們一直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我們很多學校的教育卻在壓迫這些獨特,強迫他們要長的一樣易於管理。
無論你孩子是不是不一樣,身為家長的你願意學校如此看待你的孩子嗎?壓成一樣的罐頭嗎?
如果同志在學校能被"授權"欺負,每個不同都有可能遭受如此對待,原住民、新住民、比較高比較矮、比較聰明比較笨、比較美的比較不美的………學校反而成為教孩子拳頭比大小的地方,就更別提教育了。
「兩性平等教育法」、「多元性別意識形態」,一來是要教育小孩人人平等,消彌歧視,杜絕霸凌,讓孩子學會同理心與正義感,並且接受自己獨特的一面。二來是要規範學校”必需”尊重與保護不同性向的孩子,讓他們安全的在學校學習,讓學校能真正發揮教育的功能。
接下來你一定要問有關性教育的問題!是的,這是我的另一個”大重點”。
性教育。
我們學校的性教育真是糟透了,我想父母大多也不知該如何教,總是逃避的多,但我們都曾經是那個青少年過,我們都非常知道如何找到管道去滿足我們對性的好奇與探索,雖然大部分都是很不恰當的”教材”,但是我們也沒其他方式,因為家庭與學校都不跟我們討論,我們只好胡搞瞎搞搞得自己對性觀念一團糟。
因為東方人總是很難面對性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性生活不良位居世界前幾名,如果父母都沒有真正了解性對我們的重要與影響,如何跟孩子們說。
當你一直說怕性解放,有壓抑才需要要解放,請問,我們為何要壓抑?我們還不夠壓抑嗎?台灣乳癌的比例是世界第一,對女性而言所有壓抑下來的情緒都會成為負面能量累積在她的性器官裡,子宮與乳房,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會轉成病症,我沒亂說,可以上網搜查資訊。
為什麼不選擇教育孩子了解性!?
我今年上了一個女性性能量的課程,自以為對性有某些程度了解了的我,上完課才發現我對性一無所知。
班上有一位女孩年近30依然是處女,她分享因為父母對性總是抱著不說不談不潔的態度,她交往的男性只要想親近她她就會嚇到僵掉無法接受,因為她被教育成性是不好的,所以她也整個人很僵硬,很容易緊張,當然也沒什麼女性特質。
性平衡的人能很有自信的展現他自己,性也影響你的創造力與活力、個人魅力,也攸關你是否能接受自己的缺點與黑暗面,是否能勇敢地說出NO!來保護自己。
性沒有錯,錯的是你如何對待它。
性就像食物,壓抑性就像減肥,長期減肥的人就知道,如果只靠不吃或吃很少來減肥,最後只會有兩種可能:1.當意志力薄弱時,就狂吃,然後變得更胖,然後此生再也不減肥了。2.變厭食症,對食物毫無興趣。
為何不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認識各種食物,什麼樣的食物適合什麼時期的你?你可以是肉食者,要吃素也沒人反對,去學會選擇食物帶給你身體與生命的不一樣,去賦予食物本身最高的意義,不是只有餵飽你,而是讓你活得更好。
最後囉嗦,「多元性別意識形態」教育是要教育孩子平等與尊重,而不是靠近同志就會變成同志,如果是我應該現在不會嫁個男人並且有兩個小屁孩。
當然無論你做任何選擇都希望你是清楚的知道你所選擇的原因是為了什麼,而不是因為被恐嚇了而做出傷害了別人的舉動,別忘了,每一個同志都是異性戀生下來活生生的生命,當然我們你們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成為你意外的受害者。
對我而言,身為父母最高的價值不是要孩子照我們的意識而活,而是接受、支持孩子們的不同,並且在裏頭學習成為更高規格的父母。
謝謝你的耐心。
個人特質例子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評價
|ETtoday| 蔡阿嘎9歲時相繼失去至親 對父母的回憶只剩一張照片
訂閱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蔡阿嘎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yga0721
[公視新聞] (2014.09.26)
以搞笑愛國影片打響知名度的部落客蔡阿嘎,日前上公視「誰來晚餐6」,到愛露營的粉絲家庭共進晚餐,透露想當周星馳第二進軍大銀幕拍電影,更欽羨九把刀從素人、網路作家轉型成電影導演,這兩位都是他的偶像、學習的對象。該集節目將於9月26日週五晚上九點公視播出。
玩心很重的蔡阿嘎,躲在分身大頭佛身後,意外現身粉絲林華江家門口,他那人來瘋的誇張演出,化解了林家迎接晚餐佳賓的緊張氣氛,很快就與林家玩成一片。
蔡阿嘎拍攝的第一支影片是中華棒球隊加油!因中華棒球隊在奧運輸球,中華隊輸給加拿大,於是燒了寫上Roots(加拿大品牌)的衣服洩憤,被網友po在ptt分享,而打開知名度。後續又製作力挺跆拳道選手楊淑君、抵制韓貨的那支片子,而聲名大噪。除了批判時事,他也拍攝『食尚玩嘎』、『台語教學』,以逗趣的方式傳達濃厚的人情味,凸顯台灣正面的特質,與主流媒體系列相抗衡。
擁有百萬粉絲的他謙虛地說:「因為那時候網路拍影片的比較少,我算第一批,也是有堅持下來到現在的,才小有成績這樣。」
林華江稱讚蔡阿嘎的影片:「每次看吃東西的影片都很過癮,感覺都很好吃。」也問蔡阿嘎拍攝影片要達成什麼願望?蔡阿嘎說:「一開始拍其實沒有什麼願望;到前幾年就想如何把影片越拍越好,質感越來越好;現在就想拍電影,躍上大銀幕發表自己的作品。」林華江的露營好友問:「像周星馳第二?」蔡阿嘎點點頭說:「嗯。他是我的偶像耶!」
現在蔡阿嘎努力提昇影片的製作品質,一步步朝實現電影夢邁進。他說:「我希望像周星馳做喜劇,畢竟,要讓人哭比較容易,要讓人笑比較難,希望把歡樂帶給大家。」
他也十分欽羨九把刀從素人、網路作家轉型成電影導演、編劇,創作出叫好又叫座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一個人咖啡」等。他更以九把刀為榜樣,累積靈感及題材,加強影片製作的專業能力,培植專業製作團隊、充實專業設備,他說:「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聽到林華江一家愛露營,他也十分羨慕。九歲前,蔡阿嘎相繼失去父母,對父母的回憶只剩下一張照片,親子出遊成了他最嚮往、卻永遠做不到的事。
他也以自己親身的例子開導不再喜歡與家人一起露營的林家女兒:「要好好珍惜每天可以在家裡吃飯,出去自己生活過就會覺得生活不簡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ijjBf5NGGA/hqdefault.jpg)
個人特質例子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評價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體態改造挑戰賽🏆
一起見證不一樣的自己💪
獎金
🥇冠軍:$1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亞軍:$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季軍:$3,000台幣+TAIGER翹臀圈
🎖榮譽獎:MYPROTEIN乳清一包+TAIGER翹臀圈
📌公告
報名日期:7/17前
參賽資格:『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用戶
挑戰期間:2019/7/17-2019/9/11
-------------------------------
圖片來源 http://bit.ly/32oWUuX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我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免運】台灣滿3200免運,各地區都有滿額免運費唷!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更多#健身觀念 影片
✨月經來怎麼練?https://youtu.be/cG22aai3PVk
✨肌肉酸痛才有練到?https://youtu.be/pXJc9GWIvqY
✨瘦小腿妳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pb0fNccgC4E
✨小腿會練粗嗎? https://youtu.be/ggF5H9qxlr0
✨給新手的妳 https://youtu.be/rJltAwvLzGY
✨女生健身疑問 https://youtu.be/tQjvdMAsCcY
✨這樣讓腰變細 https://youtu.be/cafUCOojRPI
✨女孩重訓會變金剛芭比嗎? https://youtu.be/Fs9OAuI3Qcc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嗨大家好 我是Ashlee
歡迎來到我的頻道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為什麼要重視訓練強度呢
不同的訓練強度
可以帶來不同的訓練效果以外
了解並記錄你自己的強度
可以持續的突破自己
並讓你知道
什麼時候重量可以往上加了
我們來聊聊常見的強度計算方式
RM
最大重複次數
單一重量你可以重複的最高次數
舉例來說
你深蹲可以做50公斤10下
那你做到60公斤的時候
那只能做3下
那在66公斤的時候
你只能做1下
就不能再做了
那這就代表
66是你的1RM
你能做1下的最大重量
就是66公斤
那還有一種方式
是用1RM的百分比去做表示
以剛剛的例子為例
你的深蹲1RM是66公斤
那你的85 %的1RM
就會是66×85 %
等於56公斤
那RM這種方式
會常用在大重量的訓練上面
像是深蹲 硬舉
確保你在漸進式超負荷
但是人的身體狀態會波動
可能你昨晚睡不好
早餐吃不好
心情不好 等等
都會影響你的訓練
但我們又不可能
在每一次訓練以前
先去測一下
喔我今天的RM是多少
所以呢
以下我分享一個
我自己常用的相對強度的計算方式
RPE
運動自覺強度
RPE是透過你主觀的感受
去衡量你努力程度的一個標準
正確的使用RPE
可以對你長期進步有很大的幫助
RPE可以除了你訓練上的頻率
訓練上的重量
它更可以包含你的疲勞
身體狀況等等變因進去
RPE怎麼算呢
RPE的判斷範圍
是1到10
RPE代表你做這個重量
完成這個動作之後
你還可以再做9下
代表不太輕鬆
RPE10的話呢
代表
這個動作你做完之後
就不能再做了
代表你力竭
我舉個例來說好了
假如說你今天要完成一個
一組10下的啞鈴肩推好了
當你推完第10下之後
你覺得 咦
我好像還可以再做8下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2
這個重量對你來說
太輕鬆
沒有在那邊跟你辦家家酒
那如果呢
今天你是推完這10下
覺得 呃
我怎麼連1下
都不能再上去了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10
你已力竭
雖然說RPE是主觀的感受
但是我們還是希望
可以盡可能的客觀
如何客觀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
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要盡可能地排除感性
盡可能地排除你覺得你自己好辛苦
要上班 要上課
還要訓練的那種情緒
誠實客觀地問你自己
記得槍口在旁邊
你還可以做幾下
每當我們誠實的紀錄下來
我們自己的RPE
就可以方便下次訓練的時候
增減重量
找到一個最適合你成長的重量
但有一點要注意
新手
因為缺乏經驗
所以他們常常比較難
去感受一下自己RPE的狀態
RPE呢
就像是你學習任何技能一樣
你需要時間去練習
但是不得不說
RPE是管理訓練
很有效的方法
像我的神力女超人裡面
就有建議的RPE數字
那我們來看一下
在神力女超人的
第一週第一天
的下肢訓練來說
槓鈴深蹲這邊寫70%的1RM
就是前面講到的RM計算方式
那槓鈴臀推呢
看到後面有寫一個8RPE
那就代表
你在做這個槓鈴臀推一組10下
做完10下之後
你感覺自己還可以再多做2下
這就會是你
神力女超人
第一週第一天
槓鈴臀推
最適合你的重量
在這裡我想要補充一下
我剛剛說的RPE
跟我們常常聽到的REP
REP
是不一樣的
REP是重複次數
你們應該都有聽過
REP1到6下的重複次數
主要會是訓練
你的力量
以及爆發力
6到12
或是6到15下
是肌肥大的範圍
12下或15下以上
是訓練你的耐力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那我在這邊想要補充一下
大家說6到12
或是6到15下
這個肌肥大的範圍
它的原理是
在6到12
或6到15下的這個範圍
它可以最有效的
累積你的總訓練量
達到肌肥大的效果
並不是什麼魔幻數字
那今天介紹訓練強度的影片
就到這邊
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
歡迎你在下面留言
如果想要參加神力女超人計劃
我一樣會把網址放在下方
然後歡迎你留言
讓我知道你訓練的時候
會不會紀錄強度呢
謝謝你看到現在
我們下次見
Peace
#訓練強度#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fKamvyHaNg/hqdefault.jpg)
個人特質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d-P7QETP7s/hqdefault.jpg)
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提供個人特質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人格特質mbti、人格特質工作、人格特質理論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描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八卦
提供個人特質描述範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人格特質有哪些、人格特質有哪些、人格特質意思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 ... ... <看更多>
個人特質例子 在 個人特質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提供個人特質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人格特質mbti、人格特質工作、人格特質理論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