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代受苦難的菩薩 法鼓山於花蓮辦超薦法會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轉述,「在我前往災區探視的時候,許多受災受難的民眾都在問:『我沒有做壞事,我的親人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為什麼我們受到這麼大的災難呢?』」。
4/3下午1點至3點,法鼓山僧團應邀前往花蓮殯儀館,帶領大眾於「0402太魯閣408車次火車事故罹難者靈堂」,以誦讀《佛說阿彌陀經》、持咒念佛等方式,舉辦佛化奠祭,為往生者超薦離苦。法會進行時,包括義工及事故罹難者親屬代表均有到場,會場內外約有上百位民眾參與。
超薦法會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任主法,並開示大眾,聖嚴法師說:「所有罹難的菩薩,都是代替我們臺灣民眾受苦受難的大菩薩」,也是生命的老師,引導社會認知公眾安全觀念還要再加強,令我們感到慚愧、懺悔;因此要感恩他們的示現,但希望不要再發生同樣的意外,讓他們的生命做無謂的犧牲。
方丈和尚也勸請罹難者家屬,務必保重身體,理解生命是無限的,功德智慧也是永恆的,人人都是同學道友,未來還將一起繼續學習的旅程;盼願家屬們化悲傷為力量,以自身的信仰做祈禱,或者藉由念佛、誦經,幫助罹難的親人得以安息,迴向他們都能早日往生天國、淨土。
同時,方丈和尚也代表全體信眾,感恩參與救難、醫護等人員,以及來自各地的宗教、社福及慈善團體,共同配合政府的救援行動。對於花蓮、宜蘭及臺東的法師與義工,在災害發生後不眠不休的學習奉獻,方丈和尚也表達由衷的敬意與感佩,在在感謝他們展現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
協助宜蘭、花蓮等地關懷行程後,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於3日深夜持續前往臺東慰訪,秘書長常順法師表示,罹難者以青年居多,家人目前幾乎都無法接受這般無常變化,該會隨同方丈和尚轉達社會各界關懷,已陸續提供部分罹難者家庭慰問金,並與護法總會及各地分寺院持續合作,藉由「安心家庭」、「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年節關懷等方式,將事故傷難者及其眷屬,納入長期關懷的對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對佛教而言,死亡,不是令人畏懼的黑夜,而是充滿無限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因此,面對摯愛親人的往生,我們可以選擇以清淨、祥和而又莊嚴的佛化儀式,來取代民間各式繁瑣、甚至喧囂的喪葬過程,給予往生者最美好而安心的祝福。 讓我們透...
「佛化奠祭」的推薦目錄:
佛化奠祭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如何善終」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把握當下,善生才能有善終,學習並預作安排,當生命終點來臨,才能夠正向、無憾地放下。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與3位長期致力於安寧緩和醫學的陳秀丹、洪宗杰和陳慰信醫師,透過網路分享、探討如何建立正向的生死觀,在生命無常中,以慈悲和智慧,尊嚴地告別。
====================================
📰 人生有尊嚴地走好 1.7萬次點閱安和分院講座
法鼓山安和分院9月5日舉辦社會與生命關懷講座,以「如何有尊嚴走完最後人生」為題,邀請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與3位長期致力於安寧緩和醫學的陳秀丹、洪宗杰和陳慰信醫師,透過網路分享、探討如何建立正向的生死觀,在生命無常中,以慈悲和智慧,尊嚴地告別。
推動「生命末期不要受苦」、催生病人自主權利法,陳秀丹醫師認為,生命是有賞味期的,最好能遵從身體的退場機制;無止盡延伸的醫療,造成病人痛苦、家人心痛、醫療人員無奈、國家財政淒慘的「四輸」,是殘酷的仁慈。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醫師以30年的臨床經驗分享,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洪宗杰醫師則引佛法「如實觀察、如理思惟」,幫助大家了解,安寧照顧團隊提供身、心、靈的照顧,希望減輕疼痛並讓末期病人擁有生命的尊嚴,有精神、有機會完成最後心願,安詳往生。洪醫師表示,每位病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安寧照顧要解決的是心理上的不安,不是解決「死」,期許能用善心、善法,協助每位末期病人面對死亡,真誠的活在當下。
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以「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藉此提醒大眾,身體是修行的道器,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現象,生病時應當學習因果觀、業報觀,透過觀照病苦的機會,可以體會人生苦、空、無常、無我,從而超越對身體、自我的執著,心無罣礙地自在生活。
「在途中不離家舍,離家舍不在途中」,法師並表示,無盡的生命皆在旅途與家中延續著,以正念活在當下,以平常心過生活,如此就能少些負擔,多一些自在。對於重病或臨終的人,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念佛或親友助念,要相信有佛國淨土,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虔誠恭敬,人有誠心,佛有感通。
在陳慰信醫師主持的座談中,則針對直播過程中「長輩避諱談生死,晚輩如何幫助?」「如何和臨終的長輩溝通?」「民間禮儀殯葬和佛化奠祭差別?」「遺族如何面對失落」,種種線上提問,以佛法和醫學的面向,逐一為網友們解惑。
法鼓山安和分院表示,「如何善終」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把握當下,善生才能有善終,學習並預作安排,當生命終點來臨,才能夠正向、無憾地放下。本場次講座直播當日即已累計1.7萬次觀看次數,為方便大眾閱覽,將剪輯分段重新上架,影片相關連結請詳閱(https://pse.is/3nvw4n)。
#生命
#安寧
#法鼓新聞
佛化奠祭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 如何善生好死?安和分院展開「有備無懼迎面生死」智慧對談
善生好死是每個人對生命的基本期待,然而,在變化莫測的現實世界與醫療科技進展交織的現代生活裡,人們當以什麼樣的態度及適當的準備,面對隨時可能來襲的災難與疾病?如何在死亡的逼近中,從容善生?17日下午,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有備無懼迎面生死──傳統智慧的生死關懷」座談會,邀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員榮醫院副總院長吳怡昌、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張寶方對談分享, 共有300多位民眾到場聆聽,現場感動、笑聲交織,掌聲不斷。
每個人都有面對生死的經驗,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提到俗家妹妹於國一時,因病早逝,種下他思索死亡、出家度眾、關懷他人的種子。投入臨終關懷20多年的張寶方,她的父母在短短三個多月間,相繼往生,讓她做關懷時,總是特別能同理孩子們面對親人死亡的心情。就讀醫學院二年級時,吳怡昌面對大體老師學習解剖,是他與死亡最貼近的第一次接觸。
對於生死關懷,曾長期投入法鼓山大事關懷的退居方丈表示,法鼓山的關懷不是著重儀式,而是理念與內涵,而「活在當下」最為重要,「活著時候盡責的活,走時才能灑脫的道別。」從這裡也體現了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所開展出來的大事關懷理念,包括佛化奠祭、植存等,都有著漢傳佛教包容圓融的智慧。
曾任軍醫局局長的吳怡昌,談到醫學是講求實證的科學,學佛後的他,了解醫學只能救治當下的身體,而佛法的生命觀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他深刻體驗到以佛法的因果觀來看待生命,生命就會踏實,因為「對於前世,滿懷感恩及懺悔;今生則是努力當下;面對未來,則是充滿希望。」他說,因為有了三世因果觀,「所以今生會不斷努力,累積資糧,才能無懼於生死。」他體會醫生無法全然掌握生死,只能盡己所能,學習更謙卑地面對生命。
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最放不下的是什麼?張寶方觀察到,許多當事人在面對死亡時,錢財、情感等都是放不下的要素,因此她建議大眾在生前做好交代及和解,才能幫助自己心無罣礙。
這場對談的主題,來自《聖嚴法師年譜》作者林其賢的新書《迎向現實人間──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最後一章〈全面開展的生死關懷〉,也因此座談會前,邀請林其賢進行一場主題演說。除了介紹《迎向現實人間》將 聖嚴法師一生的學思歷程整理出九個中心思想脈絡,林其賢也提點與會大眾,成佛是巨大遙遠的事業,需要生生世世、盡未來際的努力。「如果我們是一滴水,如何不乾涸?勢必要『入流』才能回到大海。如何回到大海?就要讓我們自己時時刻刻的努力,都與世界趨向更美好有所連結。」
#有備無懼迎面生死
#智慧對談
#法鼓山安和分院
#聖嚴法師年譜
#生死關懷
#醫療科技
#倫理
佛化奠祭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評價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對佛教而言,死亡,不是令人畏懼的黑夜,而是充滿無限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因此,面對摯愛親人的往生,我們可以選擇以清淨、祥和而又莊嚴的佛化儀式,來取代民間各式繁瑣、甚至喧囂的喪葬過程,給予往生者最美好而安心的祝福。
讓我們透過影片,一起了解法鼓山所倡導的佛化奠祭,感受在告別式「追思祝福」儀程中,所傳達的「冥、陽兩利」安定作用,為往生親人送上最珍貴、平靜而又溫馨的臨別禮物!
#佛事
#生命教育
#大事關懷
佛化奠祭 在 佛化中壢、佛化費用、告別式祝福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2020年12月15日— 一、如何為臨命終及剛往生者做佛事? · 二、助念後,四十九天內佛事的做法· 三、佛化奠祭禮儀(俗稱告別式)的做法. ... <看更多>
佛化奠祭 在 佛化喪禮、福智佛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2020年12月15日— 一、如何為臨命終及剛往生者做佛事? · 二、助念後,四十九天內佛事的做法· 三、佛化奠祭禮儀(俗稱告別式)的做法. ... <看更多>
佛化奠祭 在 佛化中壢、佛化費用、告別式祝福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2020年12月15日— 一、如何為臨命終及剛往生者做佛事? · 二、助念後,四十九天內佛事的做法· 三、佛化奠祭禮儀(俗稱告別式)的做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