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家親子餐廳,職業病犯了,又觀察到了某些新手父母的現象。
有一位媽媽帶著墨鏡,穿著時尚。孩子由保母餵食,大概快兩歲年紀。媽媽從頭到尾,盯著自己平板電腦的時間,遠多過把眼光放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僅次於平板的第二順位,是保母,因為媽媽拿著平板跟保母聊天。
邊吃邊看還邊滑,就是一般大人很不喜歡的孩子吃飯的樣子,很不專心。
好不容易,媽媽停下手上不斷滑動的手指,帶著孩子去遊戲區玩。一進遊戲區,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摸,大概是嫌髒,又粗魯地搶走孩子手上的玩具,丟回籃子裡。沒幾分鐘,大概保母看不下去了,趕快來換手,媽媽就又坐回餐桌,平板重新上手。
當然,短暫的抽樣,沒辦法推論整體的狀況。不過,假設這樣的現象是常態,那麼,孩子在心裡依附的對象,恐怕是保母的機會也遠遠多過是媽媽。我衷心祈禱,保母能穩定地帶著孩子長大,因為我猜親子關係大概很難緊密而正向,而孩子要能健康長大,需要一個穩定的關係,需要一位能溫和對待,時常看顧著孩子的照顧者。
又一對夫妻,帶著約兩歲半的孩子。媽媽也可能是位名人,帽子戴得低,吃飯也不拿下來,臉遮住大半,只看得到媽媽的鼻子嘴巴。爸爸坐在孩子對面,看起來很不耐煩。
一會兒瞪孩子,又罵孩子,也是粗魯地從孩子手上把吃飯的圍兜搶過來。也不過就是坐下點餐,到等待餐點送來的短短時間,爸爸不知道講了幾句:「不要理他!」,然後孩子的情緒也越來越大。
坦白說,孩子剛開始的行為,也只不過就是無聊,想要玩身上的圍兜而已,孩子的情緒也在中等到溫和的範圍,並沒有特別難帶。這個年紀的孩子,會覺得無聊很正常,就陪孩子玩玩遊戲,跟他講講話,摸摸他、做做鬼臉,時間也就這樣愉愉快快地過去了。可是,這對年輕父母似乎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玩,就是要求與發脾氣。
等到餐點上桌,當然還帶著剛才已經弄僵的氣氛,連媽媽都加入發脾氣的行列,開始威脅孩子不帶他出去玩。只是,孩子有得吃,情緒就慢慢穩下來了。當我聽到爸爸第一聲對孩子的讚美,似乎是針對孩子好好吃飯的行為,我真有感謝上天的感覺—至少,爸爸懂得鼓勵,親子關係不會這麼難熬。
以這個例子來說,經驗老到的父母,在只帶一個孩子,而且不難帶的情況下,大致上,那些生氣都是不太會發生的,說實在話,也沒必要。藉機培養感情,引導孩子的目光去看看餐廳的擺設,其他小哥哥小姊姊的動作,歲月可以甜美靜好,不難做到。
特別是吃飯時間,帶著這麼多刀槍棍棒,大人小孩都沒人得到好處。不僅關係的品質受影響,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將來這些種種,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又會延續到孫子輩。
對我來說,這反映了親子教養需要被教導、示範的重要性,為人父母者的心態與情緒管理,也該調整。我也多次看到,3C商品對親子關係的負面影響,其實是從父母開始。
這跟社經地位似乎關係不大,也不完全可以用父母的年紀來說。或許,是這個時代台灣的整體現象。孩子越生越少,那麼品質就越來越重要,從我的角度來說,政府與社會應當注意到這樣的現象與需求,積極強化親職教育。
各位朋友,從我的經驗來說,關係不到,角色不對,不能隨意教他人或提醒他人要如何做父母。有些負面經驗,輕則被忽略,重則大吵一架,連朋友都做不成。不過,我們可以選擇帶好我們自己的孩子,等到對方準備好,開口詢問,或只是透過觀察模仿,也會有不少收穫。
讓社會更和諧,親子關係,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
文/墨綠
在台北搭捷運已多年,我觀察到不論是尖峰或離峰時間,依序排隊是絕大多數人都會主動遵守的基本禮儀,偶爾會看到有少數人不排隊直接上車,若遇到的是老人家不排隊,因考量其體能和敬老傳統,大部分的人都能持體諒包容的態度。
倘若是健全的成人大剌剌地插隊或不排隊,尤其是在尖峰的上下班時間,大部分人對於這樣行為都會先側目相向,甚至有人會出聲制止,有些是禮貌的規勸,有些則會不齒地直接怒罵。
最特別的現象是這些插隊的人,採取的回應態度通常都是「裝做沒聽到」繼續向前衝,如果是上班時間,他們絕大部分是固定的插隊族,會在同樣的時間內出現,當捷運車廂門一開立即鑽入,完全不會因為之前他人的規勸或怒罵,就停止了慣例的插隊行為,頂多是換個鄰近車廂做同樣的事。
我遇過最歎為觀止的插隊案例不是成人,而是小學男童。我曾在上班的時段遇過這位年紀大約小學五、六年級的男童兩次,第一次他沒有排隊,在捷運車廂門開的那一剎那,急速地快跑進車內搶靠窗空位,坐穩後立即旁若無人的倚窗入睡,彷若剛才的插隊只是我們這些旁人的幻覺。
第二次再遇見他,也是在同樣的車廂前,排在第一位的中年男子,顯然對於這個熟面孔已有警覺,所以車門開的那一剎那,他挺身擋在車門口,不讓小男童有插隊的機會,眼看中年男子進入車廂後,小男童也快跑跟進,然後眼明手快地使出投籃絕技,將手上書包拋到僅存的一個靠窗空位,成功卡位後,立即如常地安然入睡。
對於這樣神乎其技的搶位置行為,不禁讓我想深究這位學童背後的家庭和學校教育,雖然我沒有教養孩子的經驗,也不是親子專家,但我深信這樣的行為背後絕對有其特殊淵源。
<一舉一動之間>孩子是父母的縮影
很有趣的巧合是,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另一位插隊的先生上找到了合理的解答。
有天上班和友人搭捷運,當時我們排隊在最前方,後面是一位提著公事包的年約四十幾歲男子,我注意到他的服飾和配件都十分講究,算是個外型很體面的中年上班族。
當捷運抵達,車廂門一開,我才起步要進入車廂,他立即從後方用手臂推開我,直接跑步進車廂搶空位,一入座立即雙手抱胸,沉穩地閉目休息。上了車後,我忍不住和同行的友人抱怨他表裡不一的誇張行徑,友人鄙視地看了他一眼說:「他是插隊常客,我之前也被他用力推擠過。」
看著他與外表極不相襯的幼稚作為,我腦海裡閃過了那位小學男童的畫面。何謂因果?何者是因?何者又是果?我想像著這位中年上班族小時候是不是就如同小學男童般神乎其技,或者小學男童長大後仍擁有中年上班族的絕佳身手。
小孩是父母的縮影,具有這類插隊、搶位置性格的父母,縱使言談中未教導小孩同樣的行為,但其偏差行為,已深深烙印於孩童的心中,在無形中引導孩童學習其錯誤的價值觀,並嚴重的影響其性格。
插隊、搶位置看似小問題,但顯現的卻是個人處世的價值觀,亦即將其潛在的劣根性暴露於外,這樣的人格特質不論是於公於私,亦即以「自我為中心」,但縱使他曾短暫的贏了表面,卻永遠的失去人心。
關於教育這件事,我相信最簡單的教導方式,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做了什麼,因為「身教永遠是最好的啟蒙老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n…/nov/18/today-family1.htm
「何謂依附關係」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你的戀愛是哪種模式?什麼是依附理論?【心理學】 | 維思維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混亂的依附關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混亂的依附關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依附關係影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依附關係影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心得] 翻譯分享: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bowlby依附階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bowlby依附階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何謂依附關係 在 老人依附傾向、依附對象、生命意義和憂鬱之關係研究 的評價
何謂依附關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都是為你好」是勒索,對誰都不好
…你必須「放下自我中心」去愛人。真正的愛是不會給對方造成困擾與負擔的。不管是為了得到愛而愛,或是為了一己之利去愛對方,這都是一種傲慢。
「愛」不能全靠他人的施捨,我們都該具備接納、包容,並使其成長茁壯的能力,無論那份愛原本多麼渺小。總有一天,你也能夠為某個人灌溉這份愛,並且讓自己跟著豐收。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從依附理論談愛,作者寫出來的文字實在美好。
基本上作者討論的,接近「無條件的愛」。就這種「精神」體驗來說,我猜不少家長都體驗過。雖然落實到「行為」上,有時候千難萬難。
藉著強大的愛人的動力,把注意轉過來愛自己。如此,雙管齊下,效果常常相對明顯。
我今天跟一些年輕父母談孩子,進到幼兒園裡面,孩子們稚嫩溫暖的聲音,讓我實在很想把他們抱起來親。只可惜,我這行為會被認為是怪叔叔,我只好把這種能量,拿來跟家長好好討論。
如果想要被愛,先試著愛人,也是一種途徑。
然而,愛人的過程,不能放下覺察。就像有位媽媽提到,享受me time,暫別媽媽角色的時候,會有罪惡感。我鼓勵這位朋友持續針對「罪惡感」進行對話,重點不在答案,而是透過對話覺察,那我們就能走過一段又一段,彼此都在變化的、其實每時每刻皆不同的關係。
在自我對話的片刻間隙,不知道還可以問什麼,不知道還可以怎麼回答的時候,會有片刻寧靜。請享受這樣的寧靜,默默地跟自己在一起。
或許,所謂愛人、愛自己,是不再為了對方「好」,而努力要求、催促。我們跟本來的自己連結了,我們也給了對方做自己的空間。
於是,如花朵綻放,只為自己精彩!
祝福您,能體驗到作者所描述的愛,並且豐收滿懷!
*****************************
「都是為你好」是勒索,對誰都不好
【文/ 中野日出美】
在上一章中有提到,「尋找能成為自己安全堡壘的對象」也是修復依戀有效的方法之一。
雖然現實並不見得能如我們所願,但若能換個方向,下定決心讓自己成為某人的安全堡壘,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不過你要知道的是,成為別人的安全堡壘也將伴隨有一定的責任。一個好的安全堡壘,並不光是有愛就能成立。
◎必要的認同
首先,你必須不求回報地包容、認同、保護對方。
你同時也必須做好可能失落或受傷的心理準備,好好地正視對方的需要,並決意為對方承擔所有可能的風險。
成為一個良好的安全堡壘,除了能讓自己有所成長、了解愛的本質,還能更加明白人生的意義。
也許你會擔心自己的依戀既然已經有所殘缺,又憑什麼成為讓別人依靠的避風港呢?但就我所見,在藉由「依戀重生療法」成功克服依戀障礙的人當中,也不乏將「愛人」的力量化為自我蛻變之養分,從而改變自我的例子。
而且不諱言,我也是其中一人。
如果沒有我那一雙兒女與六隻愛犬,現在的我可能還是對別人充滿不信任、渴求著不切實際的愛,然後終日苦不堪言、悶悶不樂吧。
不、也許我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愛」不能全靠他人的施捨,我們都該具備接納、包容,並使其成長茁壯的能力,無論那份愛原本多麼渺小。總有一天,你也能夠為某個人灌溉這份愛,並且讓自己跟著豐收。
我希望你能了解這點。
◎何謂「真正的愛」?
若你也想成為某個人的安全堡壘,就必須知道如何正確發揮安全堡壘的功用,知道如何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庇護與安全感。
而在此有個重點是——你必須「放下自我中心」去愛人。真正的愛是不會給對方造成困擾與負擔的。不管是為了得到愛而愛,或是為了一己之利去愛對方,這都是一種傲慢。
像「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或「因為愛你,我才會這麼做」等句子,都是感情關係或親子間常見的對話。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這些說詞,充其量都只是為了消除自身的不安與恐懼,或想利用別人幫自己達成未完的夢想、從中獲得滿足感罷了,難道不是嗎?
愛的本質,就是很純粹的「去愛」。即便有所失去也不會怨恨對方、遷怒對方,只是很單純地去愛眼前的這個人。所以,愛人的能力,其實遠比被愛來得強大。
「不求回報的愛」禁得起所有考驗,且讓人不畏失去。
以前的我,表面上總是仗著「我是愛你們、為你們著想」的理由,處心積慮希望孩子們擠進排名前段的好學校、去大公司工作。但自從走過生死大關、了解了自身的盲點後,我對孩子們的態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現在只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活下去。
你猜後來怎麼樣了?
我不敢說我們的親子關係從此變得完美無缺,但自此之後,我不再心煩意亂,內心總是安穩且平靜。
我想,這對我而言就是最棒的回饋了。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何謂依附關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都是為你好」是勒索,對誰都不好
…你必須「放下自我中心」去愛人。真正的愛是不會給對方造成困擾與負擔的。不管是為了得到愛而愛,或是為了一己之利去愛對方,這都是一種傲慢。
「愛」不能全靠他人的施捨,我們都該具備接納、包容,並使其成長茁壯的能力,無論那份愛原本多麼渺小。總有一天,你也能夠為某個人灌溉這份愛,並且讓自己跟著豐收。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從依附理論談愛,作者寫出來的文字實在美好。
基本上作者討論的,接近「無條件的愛」。就這種「精神」體驗來說,我猜不少家長都體驗過。雖然落實到「行為」上,有時候千難萬難。
藉著強大的愛人的動力,把注意轉過來愛自己。如此,雙管齊下,效果常常相對明顯。
我今天跟一些年輕父母談孩子,進到幼兒園裡面,孩子們稚嫩溫暖的聲音,讓我實在很想把他們抱起來親。只可惜,我這行為會被認為是怪叔叔,我只好把這種能量,拿來跟家長好好討論。
如果想要被愛,先試著愛人,也是一種途徑。
然而,愛人的過程,不能放下覺察。就像有位媽媽提到,享受me time,暫別媽媽角色的時候,會有罪惡感。我鼓勵這位朋友持續針對「罪惡感」進行對話,重點不在答案,而是透過對話覺察,那我們就能走過一段又一段,彼此都在變化的、其實每時每刻皆不同的關係。
在自我對話的片刻間隙,不知道還可以問什麼,不知道還可以怎麼回答的時候,會有片刻寧靜。請享受這樣的寧靜,默默地跟自己在一起。
或許,所謂愛人、愛自己,是不再為了對方「好」,而努力要求、催促。我們跟本來的自己連結了,我們也給了對方做自己的空間。
於是,如花朵綻放,只為自己精彩!
祝福您,能體驗到作者所描述的愛,並且豐收滿懷!
*****************************
「都是為你好」是勒索,對誰都不好
【文/ 中野日出美】
在上一章中有提到,「尋找能成為自己安全堡壘的對象」也是修復依戀有效的方法之一。
雖然現實並不見得能如我們所願,但若能換個方向,下定決心讓自己成為某人的安全堡壘,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不過你要知道的是,成為別人的安全堡壘也將伴隨有一定的責任。一個好的安全堡壘,並不光是有愛就能成立。
◎必要的認同
首先,你必須不求回報地包容、認同、保護對方。
你同時也必須做好可能失落或受傷的心理準備,好好地正視對方的需要,並決意為對方承擔所有可能的風險。
成為一個良好的安全堡壘,除了能讓自己有所成長、了解愛的本質,還能更加明白人生的意義。
也許你會擔心自己的依戀既然已經有所殘缺,又憑什麼成為讓別人依靠的避風港呢?但就我所見,在藉由「依戀重生療法」成功克服依戀障礙的人當中,也不乏將「愛人」的力量化為自我蛻變之養分,從而改變自我的例子。
而且不諱言,我也是其中一人。
如果沒有我那一雙兒女與六隻愛犬,現在的我可能還是對別人充滿不信任、渴求著不切實際的愛,然後終日苦不堪言、悶悶不樂吧。
不、也許我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愛」不能全靠他人的施捨,我們都該具備接納、包容,並使其成長茁壯的能力,無論那份愛原本多麼渺小。總有一天,你也能夠為某個人灌溉這份愛,並且讓自己跟著豐收。
我希望你能了解這點。
◎何謂「真正的愛」?
若你也想成為某個人的安全堡壘,就必須知道如何正確發揮安全堡壘的功用,知道如何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庇護與安全感。
而在此有個重點是——你必須「放下自我中心」去愛人。真正的愛是不會給對方造成困擾與負擔的。不管是為了得到愛而愛,或是為了一己之利去愛對方,這都是一種傲慢。
像「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或「因為愛你,我才會這麼做」等句子,都是感情關係或親子間常見的對話。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這些說詞,充其量都只是為了消除自身的不安與恐懼,或想利用別人幫自己達成未完的夢想、從中獲得滿足感罷了,難道不是嗎?
愛的本質,就是很純粹的「去愛」。即便有所失去也不會怨恨對方、遷怒對方,只是很單純地去愛眼前的這個人。所以,愛人的能力,其實遠比被愛來得強大。
「不求回報的愛」禁得起所有考驗,且讓人不畏失去。
以前的我,表面上總是仗著「我是愛你們、為你們著想」的理由,處心積慮希望孩子們擠進排名前段的好學校、去大公司工作。但自從走過生死大關、了解了自身的盲點後,我對孩子們的態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現在只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活下去。
你猜後來怎麼樣了?
我不敢說我們的親子關係從此變得完美無缺,但自此之後,我不再心煩意亂,內心總是安穩且平靜。
我想,這對我而言就是最棒的回饋了。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何謂依附關係 在 混亂的依附關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2022年5月10日 — 也可能會缺少人際關係。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编辑].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EL:(02)7734-1411. 162 ... ... <看更多>
何謂依附關係 在 混亂的依附關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2022年5月10日 — 也可能會缺少人際關係。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编辑].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EL:(02)7734-1411. 162 ... ... <看更多>
何謂依附關係 在 你的戀愛是哪種模式?什麼是依附理論?【心理學】 | 維思維 的八卦
在探索愛情 關係 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理論叫 依附 理論。所謂「 依附 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最早是由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