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想要特別推薦給
#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 的人。
.
介紹憂鬱症的書很多,憂鬱症患者的自白書也很多,但憂鬱症患者利用心理學來協助自己輾過好難好難的人生,這是第一本。
.
從冒牌者症候群、低自尊、閱讀障礙、霸凌到人際關係,滿滿的心理學理論, 張閔筑 試圖在裡面找到答案,希望可以讓自己不要那麼負面一點,期許自己可以有一天「病好」——可是,在飽讀理論之後,才發現⋯⋯
.
沒有用。
.
這裡的沒有用,並不是真的沒有幫助,而是就算知道了這些,這些憂鬱症狀仍然還是有可能會持續的出現。「第1次康復後,有5成的患者會復發,復發第2次的機率為7成,第3次復發率則飆高至9成以上。」*
.
那麼該怎麼辦呢?幾年前我的腳車禍受傷,在每次天氣轉換膝蓋會有點不舒服,我曾經四處求醫,後來有一個復健科醫師跟我說:「如果你能做的都做了,那麼不妨試著和它一起共存吧。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
****
多年前我在學社會心理學的時候,發現改變人不外乎兩個路徑——
(1)改變想法認知
(2)改變行為
.
但這幾年開始讀諮商,我發現其實還有另外兩個很重要的路徑:
(3)練習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
(4)有朋友家人社會支持
.
是啊,人生很難,如果雨就會這樣一直下下去,大概這輩子都永遠不會停了,那你願不願意為自己打一把傘,或者是躲到騎樓底下,或者是在雨中跳舞(拉拉錬風格XD),和大雨一起共處,繼續活出人生的意義?
.
面對憂鬱症,我想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認我們的無知。
但症狀並不是你,如果症狀會持續下去,你會如何選擇,把人生活得有意義?閔筑選擇旅行、寫作,那麼你呢,你的選擇是什麼?
.
是啊,你可能永遠也不會好了,可是你仍然是有所選擇的,選擇過你想要的人生,打傘、跳舞、或是躲在騎樓。
.
縱使永遠都不會好,你也已經夠好了。
#書籍傳送門
https://goo.gl/TwfoCg
—
* https://m.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3090
低自尊 憂鬱症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這本書我想要特別推薦給
#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 的人。
.
介紹憂鬱症的書很多,憂鬱症患者的自白書也很多,但憂鬱症患者利用心理學來協助自己輾過好難好難的人生,這是第一本。
.
從冒牌者症候群、低自尊、閱讀障礙、霸凌到人際關係,滿滿的心理學理論, 張閔筑 試圖在裡面找到答案,希望可以讓自己不要那麼負面一點,期許自己可以有一天「病好」——可是,在飽讀理論之後,才發現⋯⋯
.
沒有用。
.
這裡的沒有用,並不是真的沒有幫助,而是就算知道了這些,這些憂鬱症狀仍然還是有可能會持續的出現。「第1次康復後,有5成的患者會復發,復發第2次的機率為7成,第3次復發率則飆高至9成以上。」*
.
那麼該怎麼辦呢?幾年前我的腳車禍受傷,在每次天氣轉換膝蓋會有點不舒服,我曾經四處求醫,後來有一個復健科醫師跟我說:「如果你能做的都做了,那麼不妨試著和它一起共存吧。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
****
多年前我在學社會心理學的時候,發現改變人不外乎兩個路徑——
(1)改變想法認知
(2)改變行為
.
但這幾年開始讀諮商,我發現其實還有另外兩個很重要的路徑:
(3)練習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
(4)有朋友家人社會支持
.
是啊,人生很難,如果雨就會這樣一直下下去,大概這輩子都永遠不會停了,那你願不願意為自己打一把傘,或者是躲到騎樓底下,或者是在雨中跳舞(拉拉錬風格XD),和大雨一起共處,繼續活出人生的意義?
.
面對憂鬱症,我想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認我們的無知。
但症狀並不是你,如果症狀會持續下去,你會如何選擇,把人生活得有意義?閔筑選擇旅行、寫作,那麼你呢,你的選擇是什麼?
.
是啊,你可能永遠也不會好了,可是你仍然是有所選擇的,選擇過你想要的人生,打傘、跳舞、或是躲在騎樓。
.
縱使永遠都不會好,你也已經夠好了。
#書籍傳送門
https://goo.gl/TwfoCg
#報名厭世心理學
http://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18031801/
—
* https://m.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3090
低自尊 憂鬱症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這本書我想要特別推薦給
#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 的人。
.
介紹憂鬱症的書很多,憂鬱症患者的自白書也很多,但憂鬱症患者利用心理學來協助自己輾過好難好難的人生,這是第一本。
.
從冒牌者症候群、低自尊、閱讀障礙、霸凌到人際關係,滿滿的心理學理論, 張閔筑 試圖在裡面找到答案,希望可以讓自己不要那麼負面一點,期許自己可以有一天「病好」——可是,在飽讀理論之後,才發現⋯⋯
.
沒有用。
.
這裡的沒有用,並不是真的沒有幫助,而是就算知道了這些,這些憂鬱症狀仍然還是有可能會持續的出現。「第1次康復後,有5成的患者會復發,復發第2次的機率為7成,第3次復發率則飆高至9成以上。」*
.
那麼該怎麼辦呢?幾年前我的腳車禍受傷,在每次天氣轉換膝蓋會有點不舒服,我曾經四處求醫,後來有一個復健科醫師跟我說:「如果你能做的都做了,那麼不妨試著和它一起共存吧。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
****
多年前我在學社會心理學的時候,發現改變人不外乎兩個路徑——
(1)改變想法認知
(2)改變行為
.
但這幾年開始讀諮商,我發現其實還有另外兩個很重要的路徑:
(3)練習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
(4)有朋友家人社會支持
.
是啊,人生很難,如果雨就會這樣一直下下去,大概這輩子都永遠不會停了,那你願不願意為自己打一把傘,或者是躲到騎樓底下,或者是在雨中跳舞(拉拉錬風格XD),和大雨一起共處,繼續活出人生的意義?
.
面對憂鬱症,我想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認我們的無知。
但症狀並不是你,如果症狀會持續下去,你會如何選擇,把人生活得有意義?閔筑選擇旅行、寫作,那麼你呢,你的選擇是什麼?
.
是啊,你可能永遠也不會好了,可是你仍然是有所選擇的,選擇過你想要的人生,打傘、跳舞、或是躲在騎樓。
.
縱使永遠都不會好,你也已經夠好了。
#書籍傳送門
https://goo.gl/TwfoCg
#報名厭世心理學
http://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18031801/
—
* https://m.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