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非常之長 #反正宅在家希望您多少看一些
這段時間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我的粉絲團也發表了很多貼文,完全無意引起任何的爭戰,純粹以長期觀察其它國家疫情的心得,希望透過文字告訴大家:「只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無論外面險惡的環境,內心都可以有平安」。
阿中部長哽咽流眼淚那天,我發表了一篇貼文,獲得了上千個讚數,有許多粉絲正面鼓勵留言,但相對的也有少數幾則想要攻擊挑釁我的留言,我動刀刪除了兩則講話非常不客氣的人,同時我也有截圖記錄起來。經營這個粉絲團五六年的時間,我幾乎沒在刪甚麼留言,只有少數不到五次吧~就一些非善意的留言或者廣告我才會按下刪除鍵。我沒興趣做什麼討論度很高的網紅,因此不需要利用煽動粉絲內心的行動來吸引關注,我是在很保護家人的隱私之下,為自己的人生也做個紀錄,而來分享日本旅遊資訊的。
那天我的心情其實非常差,但並不是因為被少數網友留言攻擊,而是在FB關於疫情指揮中心新聞貼文下方,竟然有超過80%的留言都是在抱怨指責,台灣疫情的失控,也讓大多數的民眾失去了理智線,大家都變成滿懷不滿情緒的酸民。先前台灣疫情控制得好,在野黨應該悶太久了,這次終於撿到超級大槍,於是火力全開,全部的政客跟名嘴紛紛跳出來製造對立、製造讓人民陷入對疫情跟疫苗恐慌的陷阱當中,讓台灣人民自亂了起來,彷彿又回到2020年總統大選前那種人民相當不團結、大家都只為了自身利益而起鬨而憤怒,甚至父母還要跟子女決裂,我實在很討厭這樣的台灣。
我在上篇貼文也有提到,印度的總理為了選舉,迎合全國82%信奉印度教的人民,不顧疫情,推動當地宗教盛事大壺節,而讓印度現今每天三四十萬人確診、每天都在燒屍體、甚至把不明屍體丟到恆河當中這樣的人間悲劇仍在真實上演著。真的是好在,去年的疫情是在總統大選之後才爆發,現在爆發的時機點也剛好沒有縣市長的這些選舉,不然疫情恐怕更難以控制。大家都只會把責任全部推向政府,那過去一年多的保護難道都是理所當然的嗎?難道好幾個宮廟這樣群聚,從空拍畫面看到擠得水洩不通、且是不戴口罩的人潮,人民過度鬆懈、難道都沒有責任嗎?
奇怪,我們現在共同的敵人不就是病毒嗎?怎麼會自己人亂成這樣呢,我在每一篇貼文都在告訴大家說,台灣不管是政府或者是人民,都做得比其它國家好了,我們一定可以守下來的,一定要有信心!這樣還是會被酸民攻擊,有時候其實我不知道住在這同一塊土地的人到底是愛台灣,還是想害台灣了?日本已經有兩三位高官都站出來說,感謝當年311大地震台灣對日本的幫助,看起來是很有機會拿出AZ疫苗來幫助身處困境的台灣,反正日本已取得足夠數量的疫苗、他們有優勢可選擇要打哪種,就把暫時不需要的疫苗幫助友好關係的鄰國,況且我們也確實是需要更多的疫苗,怎麼看這個善意跟結果都會是相當美好的!偏偏就還是有魔鬼要出來跳腳,您看這社會有多亂?嚴峻的疫情已經讓很多醫護人員都沒辦法休息或者不太敢回家接觸家人了,但仍有相當多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政客跟名嘴隨意起鬨,被煽動的人民自以為是救台灣,事實上是對疫情一點幫助都沒有。當我們在笑歐美國家人民還不戴口罩、當我們在笑日本人民完全不甩政府紛紛外出時,我們又再次面臨了台灣人民內鬥這個最大的問題。
聽到「校正回歸」這個名詞的第一天,我發文解釋說這300~500的數字其實都是一樣的狀況,如果您看過其他國家的疫情曲線,肯定會知道疫情變差或變好都不會只是差這幾十幾百的數字而已,甚至是會有peak的出現。但是那幾天,網友們跟在野黨就火力全開地砲轟,好在有蠻多專業的醫事人員跳出來解釋,我也提供了日本過去在疫情快速上升階段也發生過類似的新聞。當下我的內心很清楚知道,這些都只是為了爭吵而爭吵,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的問題。如果能透過校正回歸得到每天最真實的數據,當然就可以用更加科學的角度去判斷未來疫情的走勢,但很多人真的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目的好像就是要讓台灣更亂。
關掉那些垃圾新聞台吧!關掉電視吧!別再看那些會讓您內心混亂的新聞跟節目了,對您的生命成長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病毒最愛攻擊的就是這種長期處在負面情緒下、抵抗力不好的人了!
一個禮拜過後,沒有人要吵這個校正回歸的議題了,因為又有新的疫苗話題出現,校正回歸的案件數字也越來越少,唐鳳都出手相救系統了,相信這些backlog的問題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被改善。所以呢?上個禮拜針對此議題而吵的那些人呢?話題更能激怒煽動您內心的情緒,引起的討論度越高,這些媒體人的曝光度就越高,就能受到更多節目的邀約。而您自己呢?就只是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混亂,更加長期地處在憤世忌俗的情緒當中,對身旁很多的人事物很會輕易地就動怒,好像對身邊所有事都很不開心,於是家庭很容易就出現分裂,老闆交代您什麼事就是先抱怨再說,我們都忘了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台灣雜亂的媒體素質真的害慘了很多人。我在日本看到很多關於各家疫苗研究的新聞,覺得這種比較有意義有正面性質的新聞怎麼都很少在台灣那麼多新聞台出現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去思考到底這個病毒帶給人類的意義是什麼呢?逼迫大家「在家工作」的啟示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反覆抱怨這疫情所帶來的各項不便,但我想給大家一個訊息,我覺得這段時間在家工作的話,不妨試著給您的家人更多的微笑吧!以前我們可能很忙碌,小孩子白天都在上課,很常都只有晚上才能跟孩子短暫相處,現在沒有藉口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看著孩子。以前為什麼我這麼常帶小孩出國旅遊?因為我一直有個想法,我不知道我兒子什麼時候就不想黏我了,因此就想說趁他還小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很好的童年回憶,也讓我的腦海中可以有這段跟小孩的美好記憶。現在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跟他玩玩小遊戲,即使打打switch,或者組組樂高積木都好,對小孩的成長過程都是有幫助的,別讓小孩這樣孤單地成長。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地方,如果讓親子關係遠離了,那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喔!
其次呢,最困難的我想可能還是在於夫妻間的關係吧!平常可能各自忙碌著彼此的工作,因而無法相互諒解,也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大家的個性本來就會不同,老夫老妻久了,就很容易產生一些爭執,彼此都會覺得怎麼對方就是不能體諒一下,再加上現今社會上有蠻多比較不好的示範,讓大家覺得好像分開也無所謂。但我覺得,無論怎樣,最無辜的真的就是孩子們了。我也曾經過度忙碌於工作,讓老婆無法體諒,她說那段時間真的好像單親媽媽一樣。因為那時候我平常要忙著上班加班值班,放假還要因為合作的邀約飛到日本去工作,我都覺得我是在為家庭的未來而努力,我是想要賺更多的錢、讓家裡生活過更好,但無意之間就忽略了老婆跟小孩的感受。現在無法出國的日子,我不用那麼忙碌了,把更多的時間可以陪陪家人,之前有空就帶他們去東部的旅館玩個幾天,一有連假就是開車回南部老家,我跟老婆竟然可以在開車的路途中,每次都暢聊三個多小時在信仰上的交流,讓孩子也可以在耳濡目染的環境當中,聽進我們想傳達給他的價值觀。我的夫妻關係都可以改善了,我覺得您們也可以的,或許大家都有一些爭執與放不下,但可以回想一下當初您們為何相愛的那份原始感動。生孩子也不是交差了事的吧!而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上的吧!我們可以學習放下自己覺得一定就是要那樣的那些成見,思考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或許都是因為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造就自己這樣的的個性,很容易在無意之間、不小心就傷害了自己的另一半。試著放下這些成見,一定可以重新「和好」的。遇到問題不是一直去看問題,去抱怨問題,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更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另外,我想分享昨天一位住在美國紐約的朋友突然丟我,很開心聽到他們過得平安健康,也接種了疫苗。那時候美國疫情慘重時,其實很替每位在美國生活的朋友擔心,包括前年我飛去加州參加婚禮的大學摯友,知道他們可能因為工作關係都無法回到台灣,相信他們在台灣的家人也比我們更擔心。而美國疫情高峰算是過去了,很多地區率續解封,也有著疫苗的優勢,反正接下來就是提升整體接種率就是了。
這位朋友主要是想跟我打氣:
「請保重! 只要小心,沒事! 人生的一個經歷。」
「台灣防疫真的做得很好,疫情很快會過的。希望我們能有機會再同遊!」
這兩句話我一字不漏地複製貼上。他想傳遞給我的,我也想傳遞給全部的台灣人!雖然現在這段時間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很苦,但真的可以把它看成一段「人生的經歷」。
當年我是在小金門當兵的,那時候剛畢業的我,也很怨嘆說怎麼抽到金馬獎。大金門就算了...竟然還遙遠的小金門。部隊生活當中,很常需要到坑道搬彈藥、還在船上睡過、還被長官逼迫打著那快爛掉的四零榴彈,我內心真的很害怕有個萬一,最後還要忙著移防下基地,一點都沒有當爽兵的感覺!那時候我也有很多的抱怨,覺得這種數饅頭的日子很討厭。但現在回想起來,要不是那時候抽到這麼"賽"的籤,我這輩子應該也沒有機會到這個地方吧!現在跟有些同梯的朋友都還很好,每次討論當兵的事情都是滿滿的回憶,甚至我這種義務役士官竟然在下基地有機會打到真槍實彈的四五手槍,現在想起來真的是賺到了吧!從困難當中成長,才會獲得更多人生的經歷。
人生不可能永遠都沒有風浪的,我也曾經想說我可以好好地把日本旅遊當副業,或許未來可以提早退休吧!誰知道疫情之下,我的部落格收益少了95%吧,即使我身陷在很長的一段苦難當中,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新回到日本,但仍是不時提起精神來,想要給讀者正面的努力。即使有時候講話不合某些人的心意,掉粉都沒關係,但以前日本旅遊興盛時,很多粉絲相當支持我,現在就算沒賺錢,我還是希望把我生命經歷的一些正面的事情分享給大家。雖然能力沒有各大網紅那麼強勢,但就是盡己之力多少貢獻點社會責任。之前一直努力分析日本的疫情,也是希望台灣人民在疫情當中隨時還要有所警戒,不要過度鬆懈,日本防疫不好的地方已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
所以呢!這段疫情將會是我們島上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或許好幾年之後,我們就有滿滿的回憶跟子孫訴說那段抗疫期間的精采故事。重點是,我們必須先學會保護好自己。疫情嚴重成如此,多出門就是多增加自己被感染的機率而已,盡量就是配合防疫、少與他人接觸,等數字逐漸降下來再說!縱使目前台灣重症率是偏高的,但很多都是本身有慢性疾病的高齡者,如果這些人是因為去茶藝館、去酒店、去小吃部而染疫了,那也只能怪自己了吧!說實在的,即使健康恢復了,但後續面對家人、面對子女,關係可能也很難回去了。所以,病毒帶給人類的警訊,不就是要引人為善嗎?那些不該有不適合的"連結"就不要做,甚至最近有很多患者是在疫情爆發之後、自以為小聰明地跑到外地違規營業的特種店家而感染,這些人多半是已經成癮而無法控制自己了。如果您可以讓保守著自己的內心,對病毒有一定的認知與恐懼,乖乖遵守防疫規定,那多半是不會替自己惹來這些麻煩的,所以我一直在說,疫情期間應該是讓自己的內心學習處於平安,而不是讓那些夾雜撒旦魔鬼的媒體混亂您的內心。
再者,先前台灣防疫做得很成功,但國際評比的表現並沒有排名很前面,主要是學者們可能也看到台灣並沒有實際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經驗與疫苗接種率偏低的這兩個問題。就我自己所觀察海外的疫情,以及我美國朋友所提及的,台灣政府的防疫真的很用心了,重點是人民竟然能這樣自主性的封城,全世界真的只有極少數國家可以做到這個樣子!不要總是怪罪自己人有多不好,等您身處到別的國家就知道。
就以本粉絲團最熟悉的日本來說,您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反覆地在那邊聽取專家意見、請求、發令緊急事態宣言、道歉,對飲食店的控制也僅要求營業時間縮短以及禁止提供酒類商品。不要以為日本政府丟了一堆補助給飲食店那就多好,小間飲食店可以直接關門、老闆拿著幾百萬的日幣補助去旅遊,員工數多以及店租貴的飲食店當然就受到疫情越拖越長而哀鴻遍野,嗯.....這些補助都是來自人民的稅收,別忘了日本消費稅這幾年一直被拉高,如果您有朋友在日本生活居住,可以了解一下他們每個月有多少稅要繳......真的是要少埋怨,珍惜您現在所擁有的,別都只是去看別人的表面而已,當您站在那個位置、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不見得會做得那麼好,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100%讓所有人都滿意。會抱怨的人,永遠都還是在抱怨。當您看到日本執政黨只會這樣官僚式的出來作秀,到現在還會讓入境隔離的人失聯、不小心讓一堆疫苗置放在常溫環境而壞掉,但做得再差,這樣繼續躺著爛、可能都還是會由自民黨執政。人民的聲音聽不進去,難怪現在人民根本就不理政府的防疫而紛紛走向戶外、防疫大疲乏。更別忘了,日本在疫情過後,接下來還有經濟大幅衰退的大麻煩要解呢!
事實上您又有看到哪個國家的CDC每天出來這樣開會,讓媒體質詢,每天都有新的政策在變動呢?我覺得陳時中部長的氣度真的很不一樣,過去幾年我們看過多少位那種標準官僚、只會甩鍋、推卸責任、容易暴走失控的政治人物呢?雖然公衛非阿中部長的專業,但我真心覺得台灣人真的很有福分,在全球深受新冠病毒肆虐的這兩年,剛好是遇到這位內心寬廣又願意負起責任的部長。
很多網友、甚至我自己身邊都朋友都在抱怨每天記者會又臭又長、都是一堆負面的,但我則是覺得透過每天的記者會可以讓我知道未來台灣疫情的走勢到底會如何?讓自己在生活與未來上都有更多的準備。況且,透過張上淳教授可以了解一些衛教知識,這個團隊還有羅一鈞這種跳級學霸資優生在撐場,很幸運國家又有天才IT數位大臣唐鳳神來一筆,我怎麼看都覺得台灣這次真的很幸運,集結了這些優秀的人才在幫助抗疫上面!新冠病毒本來就不好對抗,不然就不會讓全世界死了這麼多人,這些意見很多的酸民們,難道您們有比羅一鈞跟唐鳳兩位天才還優秀嗎?拜託請給台灣多點正面力量,而不是製造更多負面情緒、永遠跟隨著政治操作在作亂。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人民願意自主封城、不外出之下,還好本土疫情並沒有往上惡化的趨勢。而每日確診數字趨於平緩的原因,也代表著這個病毒真的沒想像中那麼好搞,政府應該要更加努力找到感染源,找到為何數字都一直壓不下來的主因!或許是還有更多無症狀感染者,或許是還有很多特種行業以及身分未明的外籍人士還隱匿在社區當中。行事鬼靈精怪、有醫學背景專業、雖然偶爾講話會失控的柯文哲市長,執行力相當高、拚盡鬥志相當夠、極具責任感的侯友宜市長,我認為都是很優秀的人才,也真的是還好雙北市現在是由這兩位有各自特色的市長,所提供的一些好建議,也希望執政黨政府能夠聽得下去,共同為抗疫作努力,敵人真的還是病毒,目標真的還是讓數字逐漸減少、讓醫護人員可以早點回家休息。如果您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每個官員您都要罵,那乾脆您來當市長當部長好了?
第一次機師害本土出現確診案例時,就應該注意了!因為3+11的缺失造成這次國內疫情的大麻煩出現,但要讓機師飛一趟就關14天,對航空公司可能也會有所抗議,或許怎樣做都無法讓彼此滿意。台灣這次也因此吃了大虧,但問題既然已經發生,指責的時間也過了,就想辦法快點守起來再說了!
在過去一年全球受疫情影響慘重的情況下,台灣人民被政府保護得太好,很多人直到現在都還不太了解新冠病毒的特性跟症狀,也不知道萬一感染了新冠病毒到底要怎樣對待?現在台灣境內有越來越多確診者站出來分享感染狀況經歷,也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全世界都還在大流行的病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台灣終究都是要走到這一天的,那不如極早讓人民知道這個病毒的可怕,當然一定會失去好幾條生命,也謝謝所有醫護人員善盡職責的付出,但如果我們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反敗為勝,讓疫情獲得控制,也快速取得更多的疫苗,對台灣來說並不是壞事,相對的是很有可能靠著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寫下很精彩的一頁抗疫歷史。
既然國際間有專家質疑台灣真實對抗疫情的能力與疫苗接種率不足的問題,那台灣人民剛好可以在這段期間證明一切!只要大家團結,盡量少出門、少與人接觸,我看到台灣的便利超商要這樣實名制、人潮少成這樣,醫院診所還可以視訊看診,各地餐廳馬上禁止內用、甚至有店家願意主動休業,我們這邊還有每天營收慘澹的咖啡店主動提供醫院免費幾百杯的飲料、為醫護人員打氣。這樣很正面的訊息不是很好嗎?您有看到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做到這樣嗎?我覺得大多數人都很努力要幫助台灣的疫情,所以請千萬不要當那種扯後腿或只會放馬後炮的王八蛋好嗎?台灣一定可以的!
對不起,我想說的話真的很多,每次貼文都打很多字,幾萬人的觸擊率也好,希望能把較為正面的訊息傳遞給更多人。就如那兩天各大媒體都在吵"校正回歸"這件事,但當下我就深知這樣的炒作對疫情是沒有幫助的,肯定下個禮拜就不吵了....後來也確實是如此,如果您是當下跟隨起鬨的這些人,或許是可以檢討自己是否很常把生命浪費在這些無意義的媒體炒作上面了呢?
又從我美國朋友的角度來看台灣,他們走過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可能比台灣目前還更嚴重數十倍、數百倍,失去更多生命的恐懼加上有許多洋人很悖逆地不戴口罩、以及當時川普總統為了選舉一些不好的行為,從境外朋友的角度看台灣防疫,政府跟人民都比其它國家表現更棒的了。況且,台灣比其它國家更拖了一年多可以認識這個病毒,更加了解其相關的治療方式,甚至在一年後已經有疫苗問世,而各家疫苗打了又有哪些狀況、在人體又有哪些反應,我們因而可以選擇最安全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國人。
如果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必須走上被感染的相同命運,那當然是希望疫情越晚開始越好,台灣很幸運地就這樣拖了一年多,各國國家的醫學對新冠病毒有更多的認識,在台灣的面前有這麼多sample可以參考,換個角度思考,台灣一定可以將傷害減到最低的!
放上這張合歡山石門山步道的美景照片,希望我們在人生當中都可以適時地隨著環境「轉換自己的眼光」。在我們面對很多困難時,不要僅僅是拘泥於眼前所看見的、不要看到眼前什麼事就恣意地抱怨發怒,雜亂的心情並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或許可以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去看,或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對待這件事情。
https://ksk.tw/blog/post/353738026
或許在幾個月之後,台灣的疫情已經獲得控制,您再回頭看這段時間,會覺得或許一度讓醫療接近崩潰,但相對地也能幫助台灣醫界更加了解病毒的特性與治療方式,更知道台灣在邊境管制與醫療設施哪邊還不足的問題,進而加以改善成長,我們都正在為台灣抗疫的歷史寫下精彩的一頁,請不要當那種只會在網路上亂喧囂發洩情緒的害群之馬。
要對自己人有信心,前提是我們都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台灣一定可以逐漸讓數字往下降的,大家都努力成這樣了,都比其它國家做得更好了,讓世界再次看見台灣對抗疫情的好表現吧!疫苗就先讓給第一線最危險的人員施打,我們想辦法先保護好自己,內心不要恐懼。想一想,上天讓我們這段時間在家工作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如果您真的很煩很困惑很累,那我建議您先暫時放下一切的煩惱,這段時間,請多多把微笑帶給家人!以前我們可能抱怨時間不夠用,那現在宅在家,正是可以把更多時間用在陪伴家人,或者改變與家人關係的好時機。
--
✅ 無酬勞幫助防疫!希望大家能對紫外光除菌產品有更多認識
https://bit.ly/3uySxKI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七天到貨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假使有天早上,地球上所有人來醒,全體停止從事狗屁工作,決定去創造一點別的東西,那資本主義就不存在了。」 "Every morning we wake up and re-create capitalism. If one morning we woke up and all decided to ...
「人類 工作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吳冠宏 Ryan Wu Facebook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心靈偵探洪仲清 Youtube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基督教會歌曲《神經營人類工作的意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人類真的需要工作這麼久嗎? - Dcard 的評價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吳冠宏 Ryan Wu Facebook 八卦
從去年7月在關西醒覺後,一步步走到這兒了。
2020是充滿驚奇的一年。
- 年初去沖繩待10天,剛好在疫情爆發的前一刻回台。
- 終於跟認識16年的 @michelletutu 結婚。
- 養了一隻很棒的貓:馬斯克
- 股票遇到人類史上前幾大好買點,買到手軟。
- 事業與收入不受疫情影響,從三月開始就不斷逆勢走高。
- 台灣Podcast元年大爆發,去年錄的東西突然好多人來聽。
- 吃全素快一年,完全不想回頭。
- 對金錢與工作的意義又有新一層的認識。
- 對生命與時間的深層意義的領悟正持續進化中。
- 住了這麼多地方後,終於買了人生第一間房。
- 想像中更平靜更富足的生活,一步步實現中。
還有太多
到年底差不多剩100天,這次的百日大挑戰要做什麼,想好了嗎?
一起來個強而有力的收尾吧!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八卦
「一九三○年,凱因斯預測二十世紀尾聲時,科技將有長足的進步,所以像英國或美國這樣的國家,一週只要工作十五小時就夠了。單就科技面來說綽綽有餘,誰都相信預言會成真,然而預言就是沒有成真。科技反而被整飭來讓我們每個人都要做更多事。」
「儘管工時大幅減少,這世界上的人還是不能自由致力於自己的計畫、尋歡、追逐願景和點子;反之,我們經歷的是『服務』部門膨脹,行政部門甚至更腫大,還沒算上憑空創造出來的全新產業,像是金融服務或電話銷售,或企業法務、學院和醫療行政、人力資源,還有公共關係等行業前所未見的擴張。而為上述產業提供行政、技術或安全支援的人,乃至於整批附隨產業(幫狗洗澡的人、大夜送披薩的人),這些工作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每個人都忙著做其他同類型的工作,而這些工作甚至還沒呈現在上述的數字裡。」
「我提議把這些工作叫『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英國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對當代人的工作情境有這樣的診斷,根據他的說法,40%的工作可以被歸類他所謂的「狗屁工作」,可有可無、對世界沒有什麼意義,卻莫名存在這個世界上。
2013 年他以此為題,在網路上寫了一篇文章,結果一推出轟動全球,兩周內轉發超過百萬次。他後來將自己的論點寫成 Bullshit Jobs 一書。書中,他這樣分析:
「簡直像是為了讓我們每個人乖乖上班,有一隻幕後黑手造出不知所謂的工作來。妙就妙在這裡。資本主義底下恰恰就不該發生這種事情。」
「我當然知道像蘇聯那樣過時、效率不彰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就業既是權利也是神聖的責任,該體系不得不編造出諸多工作來迎合就業(所以蘇聯的百貨公司要三個店員來賣一塊肉)。」
「可是,市場競爭不是理當修正這種問題嗎?至少經濟理論告訴我們,謀求利潤的廠商萬萬不會把錢浪擲在無需僱用的工人身上。奇怪的是,事情還是這樣發生了。」
「越來越多員工發現自己越來越像蘇聯時期的工人,帳面工時每週四十甚至五十小時,但實際上如凱因斯所預言,只做了十五個小時,因為剩下的時間都花在籌備或參加激勵士氣的研討會、更新 Facebook 個人檔案,或下載全套影集上。」
「過去二十五年來逾百份研究指出,工作者習慣將自己的工作描述為操勞身心、無聊、心理耗弱,或是羞辱、貶低人格。〔與此同時〕他們想要工作,因為他們察覺到,在某個層面上,工作對於人類品格的塑造,就心理而言具有重大份量,份量或許還無與倫比。工作不只是討生活的一段過程,更是對內在生命貢獻最卓著的一個因子。」
「減輕工作繁重程度、讓工作更有樂趣,就連獲悉你的工作造福他人而產生的滿足,這一切對社會而言,其實都在降低這份工作的價值,到頭來還被這個社會拿來為較低的薪資水準背書。」
「工作者在職務上被當成機器人使喚,又該怎麼找到意義和目的?在職務上,工作者真的被告知他們沒比機器人強到哪去,同時還被軟土深掘,要他們以工作為重,來安排他們的生活。」
「〈讚頌怠惰〉(In Praise of Idleness)裡講得很好:『工作是什麼?工作有兩種:第一種,改變物質的位置,讓它更靠近同類物質,而該物質位於或鄰近地表;第二種,叫別人去做這件事。第一種令人不悅,薪酬又糟;第二種讓人愉快,薪酬又高。』」
「屎缺藍領居多,領時薪;反觀狗屁工作白領居多,領固定薪資。做屎缺的人常被輕蔑對待,他們工作勤奮,但工作勤奮正是他們的自尊屢屢被壓低的原因。」
「我們迎來一個建立在工作之上的文明,為工作而工作,工作本身就有意義,甚至不求成果豐碩。我們逐漸相信,對職務淡漠、心存僥倖、不勤奮工作的男女是壞胚子,不值得獲得社群的關愛或協助。我們彷彿心照不宣地向我們自身遭受的奴役倒戈。」
「明知有一半的時間投身毫無意義的工作,甚至從事有礙績效的活動(號令往往來自某個我們厭惡的人),但我們的政治反應不外乎放任怨恨化膿;這股怨恨來自於一個事實,亦即這個社會總有些人未曾陷入同樣的困境中。結果,憎惡、怨恨和猜疑成了串起社會的黏著劑。災情慘重,但願這一切能終止。」
「倘若能為狗屁工作的終止略盡綿薄之力,寫作這本書就值得了。」
*大衛.格雷伯,李屹譯,《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商周出版,2019。
*下班談工作,系列講座熱賣中:
|HI Five X 工作|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然後呢?──文字工作者談工作的意義
▎時間:7/24 (三) 19:30-21:30 (就是明天!)
▎地點: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漢口街一段82號2樓)
▎票價:200 元
▎報名:尚餘少數名額,有興趣的朋友明天請直接現場報名
☞週末重磅對談:
|Hi Five X 工作|崩/後崩世代的社會實驗場:新世代工作者的處境與挑戰
▎時間:7/27 (六) 15:00-17:00
▎地點:Homeholic只想在家共享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漢口街一段82號2樓)
▎票價:200 元
▎報名連結:https://lihi1.cc/PriCl
#說書 #閱讀日常 #工作 #狗屁工作 #大衛格雷伯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假使有天早上,地球上所有人來醒,全體停止從事狗屁工作,決定去創造一點別的東西,那資本主義就不存在了。」
"Every morning we wake up and re-create capitalism. If one morning we woke up and all decided to create something else, then there wouldn’t be capitalism anymore. There would be something else." —David Graeber, Bullshit Jobs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962483753905283
就有機會抽《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5.15 - 2021.5.22
👍 感謝 商周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工作觀 | 工作價值 | 薪水小偷 | 凱因斯協議 | 喬治歐威爾 | 金融資本主義 | 管理封建制 | 收入不平等 | 工作倫理 | 勞動價值理論 | 消費主義 | 全民基本收入
-
本集推薦書目:
David Graeber《規則的烏托邦》
Josh Cohen《不工作:為什麼我們該停手》
Philippe Van Parijs, Yannick Vanderborght《基本收入》
【訂閱超級歪YouTube頻道,加入會員】
https://reurl.cc/R62Ly9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評價
【上一支影片】
安撫他人常被回:「你不懂我」嗎?其實你根本沒注意到這一點|南方哲學X人際溝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gfJ3SJ4ys&t=3s
【相關影片】
如何簡單運用人性,達成談判目的|人際溝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g6uI0H5pI&t=96s
為何專業未必是萬能的?X南方哲學|價值思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q7eBsLckg&t=2s
・追蹤IG,學習「印度哲學」生活化:
https://goo.gl/3VR6mo
・更多快樂大學影片:
https://goo.gl/opSgVA
・加入官方LINE,鎖定最新消息:@happinessuni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心靈偵探洪仲清 Youtube 的評價
向阿德勒學習:為活得更好而工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2818
你是為工作而活,
還是為了活著而工作?
你的「價值」不應由工作決定。
遠比成功更重要的事──
工作是維生的重大前提,但⋯⋯
總以產值衡量自己的價值,
是否與你所追求的美好人生背道而馳了呢?
人類的確須要透過工作才能獲得收穫,否則便無法維生,
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因為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不工作也能繼續生活的道理。
既然在人生辭典裡,沒有「不工作」的選項,
那無可否認,工作就是維生的重大前提。
但當永無止盡的瑣碎庶務一點點侵蝕最初的雄心壯志時,
你是否曾經懷疑付出的疲憊與勞碌,為的究竟是什麼?
.為何生活除了工作與通勤,再無其他?
.為何須必須茫然地承受客戶與主管的刁難?
.為何講述自己的工作時,有難以擺脫的自卑?
.為何面對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卻無法斷然離開?
.為何似乎所有的價值,都要由工作與金錢來決定?
工作的意義並不只是單純侷限在職場上的勞動,
你必須將它與更好的生活視為因果思量。
★找不到賺錢的目的.....因為你將工作意義侷限在職場上的勞動;
★找不到工作的價值.....因為你選擇用金錢衡量自己;
★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因為你否定了自己的付出;
★找不到人生的幸福.....因為你沒有自信參與人際關係。
「當我們透過工作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有勇氣融入人際關係。」
經濟能力不等於人際關係的優劣,事業的成功也不應是人生的首要目標。
工作並不單純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
從現在起,放下對工作的執念,擺脫對認同的追索,
跟隨心理大師阿德勒學習重建工作與貢獻的關係,
停下腳步,重新衡量你的人生。
版權為楓書坊所有,已請求授權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人類真的需要工作這麼久嗎? - Dcard 的八卦
就算工作四天也還是一個禮拜的一半以上耶。我目前早830晚530,中間休息1小時,平時沒什麼加班,就算有加也是2 - 工作,上班,人類. ... <看更多>
人類 工作的意義 在 基督教會歌曲《神經營人類工作的意義》 - YouTube 的八卦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想尋求,請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