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抱歉 滿滿的感動 無數的感謝
2021年台灣燈會,原本要在2月盛大的在新竹市展開,這是民國71年縣、市分家之後,新竹市最大型的活動,我們做足了準備,要歡迎全台灣、全世界的朋友,來到這座年輕古城,看見它的魅力,重新認識它。感謝今晚線上超過15萬名網友,共同收看這次的演出,透過網路的傳遞,刻劃在你我記憶裡,也讓這場演出更加完美。
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籌劃2021台灣燈會,市府團隊和藝術家們,透過超過百場的會議、透過國外的參訪、透過腦力的激盪,集結了全世界在光影、藝術及科技互動、多媒體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在2021年2月26日,到3月7日,要將精采的創作呈現在大家面前。
過程當中我們遇到很多很多的挑戰,最讓市府團隊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希望藉由步行的方式,讓大家走到城區裡,藉由我們的規劃、光影的引導,不只看到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也進到城區裡面的每一個角落,並藉由劇場的演出,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光影、藝術、音樂、美食及歡樂的魔幻空間。
不過,在交通上就必須用更強烈的方法來做管制,也因為我們說明的不夠仔細、清楚,讓市民不夠瞭解,當時民眾有很大的反彈,當然,我和市府團隊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交通處的同仁,更是站在第一線辛苦、努力的溝通、解決。
但,因為我知道,這些創作無比的精彩,錯過這一次,這一座城市可能要在10年,或20年後,才能再有這樣的機會,看到這樣精采的城市型燈會,因此,無論多麼的困難,我帶領著同仁咬緊牙關,繼續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當民眾看到美好的成果,就會知道,我們的堅持是對的。
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好大、好大的考驗,2020年covid-19突然爆發,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安與混亂,台灣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的人,自律、配合防疫工作,因此,2020我們渡過了難關,成為防疫上受到國際肯定的國家。
但,2021年疫情還是發生了變化,病毒到了家門口,1月我們一邊緊鑼密鼓的為2月的燈會準備,一邊關注著疫情的發展,那一段時間,我的壓力真的非常非常的大,我捨不得這座城市,透過藝術、文化被重新看見的機會,但我更擔心疫情影響市民的健康、衝擊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新竹科學園區),不過,隨著本土確診案例陸續增加,我和同仁都知道,這一個難題終究還是來了,我們必須透過科學且果決的來決定是否停辦。
那一周我和幾個重要的幕僚,身心靈真的是受盡了煎熬,因為,那就好像是,即將臨盆的孩子,出了狀況,我們到底要用甚麼方法留住這個孩子,但,最後在我們多方詢問公衛專家的意見,我知道這個決定,我必須承擔起來。
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蘇貞昌院長,以及一路和我們一起在燈會上做了許多努力的林佳龍前部長,我們決定停辦2021年台灣燈會,這是台灣燈會30幾年來,從未面臨過的狀況,但是我們在會議當中,都有一個共識,我們相信,疫情總會有趨緩的那一刻,我們要在防疫和展演當中找的一個平衡點,要讓辛苦努力的藝術家的創作可以展現出來。
因此,新竹光臨藝術節就這麼發展出來,光來了,黑暗就散去,並且光臨就是敬稱賓客來訪,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意涵,讓大家面臨疫情帶來的衝擊之下,總還留著那一盞燈、總留著那一份期待和希望。
原以為疫情控制住了,7月應該能夠如期的來舉辦新竹光臨藝術節,終究老天爺的考驗還沒結束,5月19日全國進入了三級警戒,5月到7月更是疫情最為緊張的時間,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聚餐、三五好友下班後的餐會,特別節日的家庭團聚,還有最簡單不過的握手、寒暄、擁抱,突然之間也都變得好奢侈。
我們都多了一個口罩,大家見面也多了一份距離,但,我們知道,我們還是要努力撐下去,所以在疫情趨緩之後,我們在7月30日,到8月14日舉行隆恩圳燈區的展演,今天更是透過直播的方式,將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超過15萬人在臉書上觀看直播。
我們用最佳的鏡頭將優人神鼓的表演,搭配著新竹的地標-東門城,還有一個用竹架構完成180度的環形劇場,新舊融合、科技藝術、力與美的舞台演出,創造出了今晚的美好。
這是過去40年來,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景象,但,也是近幾年來,新竹市政府舉辦的各項活動,唯一一次不讓民眾入場的戶外展出。
世界在轉變,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大自然在考驗我們,我們不僅要堅韌不拔,並且要找出一條路,一條重新看見那一道光、迎向未來的路。
謝謝這一年多來,相信市政府團隊的藝術家及創作者們,因為你們讓我的故鄉、讓我的家鄉再度榮耀,因為你們,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堅持在一起,我們總會找到一條路。
一代宗師電影中所說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留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台灣燈會雖然停辦,但是藝術家和創作者心中的那一盞燈,永遠沒有熄滅,未來我們會用更多、更多的方式,持續呈現在大家面前。
再一次深深的向無法來到現場觀賞的朋友,表示抱歉,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只能透過直播的方式來呈現,這也是疫情時代下新型態的展演方式;站在自己家鄉的地標-東門城前,看見了這一年多來,市府團隊還有參與這個計畫的每一位年輕朋友,在結束之後,我都好想給大家一個大大的擁抱,真的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相信新竹市政府,謝謝你們支持新竹市政府,真的讓我無比感動。
再一次的感謝,王俊雄老師、吳漢中老師、林長叡創辦人、王騰崇創意長、甘銘源建築師、左腦創意程詩郁執行長、BITO劉耕名創意總監,還有辛苦的市府團隊,尤其是沈慧虹副市長、陳章賢秘書長,還有雖然離開這個團隊,但去年一整年都在籌備協調台灣燈會的文化局前局長黃竫蕙以及承接光臨藝術節的現任局長張馨之,以及主責東門城燈區由張力可處長帶領的產發處同仁,還有總是忙進忙出的黃任瑋處長,請大家見諒,我無法一一點名,但,你們都是我由衷感謝的對象。
今夜的東門城真的好燦爛,我想這也是用另類的方式,向這座守護我們190多年歷史的東門城(迎曦門),獻上我們的感謝,我也期待,未來新竹光臨藝術節後續的展演活動,都能夠持續順利的演出,讓藝術家的創作被看見。
今晚的演出,不只是向全球展現台灣人的韌性,更向國人展現新竹人的勇敢。各位夥伴我們再次證明,無論眼前的挑戰多麼的巨大,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好像留下的那一盞燈,只要用我們的熱情,就能點燃璀璨的光芒。
《祭天》、《新竹能量》
總製作 安益國際 Interplan International Corp.
總導演 王騰崇
演出指導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誌群
演出 優人神鼓
影像設計 當若科技藝術 iF+ 、 Muzixiii Studio
《光之島》環形多媒體劇場
策劃統籌 程詩郁執行長 左腦創意
總導演 劉耕名 Bito
監製 王威人 赤兔影像
空間場域美學設計
甘銘源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朱文英 YI.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ant 一隱照明設計顧問
轉播攝影工程
導播 林家偉 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同時也有9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負能量宅肥窮魯蛇 Zackexplo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樣的人,一樣的車身,一樣的速度,一樣的的路段,其中一個違法,因為很危險,其中一個合法,因為很安全.......? 蛤? 是在開玩笑嗎XD 您猜的出來嗎?到底是傍晚的車違法,還是白天的車違法呢? 希望各位花點時間仔細看看這兩個片段差在哪 如果沒什麼差異的話為什麼其中一個會『違規』呢?一樣的...
交通處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公路總局!你的區間測速儀器完全沒有檢驗,還不收起來嗎】
維持交通執法測速器材之可信度與準確性,是執法機關據此開罰的大前提。但是,「區間測速」從2018年上路以來,因為沒有訂定相關標準檢驗規範,屢屢造成執法爭議。
民眾不服,拿出行車紀錄器佐證,你們竟然說行車紀錄器沒有檢驗,不算數。但是,你的區間測速儀器完全沒有檢驗,憑什麼證明你的開罰是正確的。
最近更發生彰化區間測速儀器出包,造成員警錯誤舉發,事後撤銷1,379張罰單的鳥事。身為《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的主管機關公路總局,竟然置身事外,躲在地方警局的後面。出事前作新聞自我吹捧,出事後一問三不知。今天,就要公路總局出來講清楚。
結果公路總局一直跳針。
第一個問題,發生這種問題,公路總局做了什麼?不用負責嗎?
公路總局局長:這是當地執法機關的權責。
第二個問題,區間測速儀器有沒有納進國家檢驗範圍?有沒有定期檢查機制?逐一檢驗?誰來檢驗?檢驗單位有公信力嗎?有沒有公布相關檢驗結果?
局長:......
第三個問題,彰化出包了先行撤下,那其他日期、路段的區間測速儀器呢?沒有檢驗前不必立即停用?
局長:相關的設備是執法單位在設置的。
很好,講得好像都沒有公路總局的事。事情當然不是這樣就算了。
今天我已提出臨時提案(提案本人詳見留言處),要求身為道路交通處罰條例主管機關的公路總局,針對以下2點,在1個月內向交通委員會提出書面檢討報告:
1⃣全面清查現今區間測速儀器之檢驗報告、維護紀錄、舉發紀錄,以釐清有無類似錯誤舉發情事
2⃣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協調,將區間測速儀器納入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之「應經檢定之法定度量衡器」
臨時提案已經通過了,公路總局還要繼續裝死嗎?還要繼續推給地方警局的交通大隊嗎?還要繼續製造更多的申訴跟訴訟嗎?
交通處 在 Facebook 八卦
大學畢業的要件,是什麼?
是歸還宿舍鑰匙?繳清校內交通罰鍰?還是辦完離校手續?
因為去年的 #東華大學扣留畢業證書案,讓我的團隊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詳情見 https://reurl.cc/qmx01g
《大學法》第27條規定,學生修畢應修學分,經考核成績及格者,應授予學位;
《學位授予法》第5條則除了學分、成績外,再加一項授予學位的要求:#符合畢業條件。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曾發函提醒各大學:各級學位的畢業條件,除了法條中明定學分、成績應達標之外,若有其他畢業條件。
#應有多重管道及替代方案供選擇!
而教育部所謂的其他畢業條件,指的也主要是如實習規定、語言能力門檻、體育能力門檻等等。
那麼 #完成離校手續,到底算不算是一個畢業要件?
#肯定教育部主動發函
#要求各校檢視畢業條件
我很高興看到教育部在今年3月19日, #主動通知 各大專校院,說明教育部對 #離校程序綁定畢業條件 的立場,並要求各校檢討改正。
教育部在函文中說明,以下這些常見的離校程序事項種類,其實 #都不涉及畢業條件:
▶️欠費或物品未還(例如交通處理費、宿舍清潔費、實驗室器材歸還等)
→ 應以輔導改正或替代措施優先處理,或循校內學生獎懲規範處理。
▶️若涉及學生品格或學習意涵之事項
→ 應循學生獎懲規定規範處理。
▶️若純屬學校與學生債權關係之事項(例如停車證換證手續費、學位服租借、圖書館滯納金)
→ 不得與畢業證書連結!應回歸法律途徑追繳欠款。
依據 臺灣學生聯合會 在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結果,至少有64%的大專院校,都有用離校手續綁定學位證書的情形。
現在,教育部已要求各大專校院檢視校內相關規定,應符合《大學法》及《學位授予法》對於畢業要件的精神。
如果有不符者,應調整修正。
我進一步呼籲教育部,應該督促各大專校院,在 #今年畢業季前 就檢視、修正離校程序。
讓離校手續與畢業證書 #真正脫鉤,不再勾勾纏。
這是「很多大學」行之多年的「習慣」。這次透過學生在體制內爭取、申訴,終於能有整體通案性的正向改變,正是實踐校園民主的可貴。
我會持續追蹤修正狀況,保障學生權益,不要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學校的不當規定,而被扣留畢業證書。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交通處 在 負能量宅肥窮魯蛇 Zackexplosion Youtube 的評價
一樣的人,一樣的車身,一樣的速度,一樣的的路段,其中一個違法,因為很危險,其中一個合法,因為很安全.......?
蛤? 是在開玩笑嗎XD
您猜的出來嗎?到底是傍晚的車違法,還是白天的車違法呢?
希望各位花點時間仔細看看這兩個片段差在哪
如果沒什麼差異的話為什麼其中一個會『違規』呢?一樣的人。一樣的速度,一樣的車身大小,一樣的騎乘方♂ 式
為什麼其中一個會被迫去行駛『狗洞』呢?如果您不知道什麼是『狗洞』的話
可以參考右上角資訊卡的影片(華中橋)
https://youtu.be/oPTxjxldTEs接著我們把畫面對調來談談『機慢車專用道』這個東西
從名詞上來解釋,顧名思義就是讓『機車與慢車行駛』的專用道路但....各位應該很常看到『機車競速』『飆車』之類的新聞吧
由此可得知『機車』本身根本就不是『慢車』這點,在交通處罰條例裡面也是這樣寫喔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12根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六十九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腳踏自行車
電動輔助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
二、三輪以上慢車:
人力行駛車輛
獸力行駛車輛以上可得知,在法規裡面的
慢車根本就不包含機車
應此,所謂的機慢車根本就是把快車與慢車塞在一起做管理當把這兩種速度差異過大的車輛放在一起時
一定會發生車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在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二條第一項則寫到
汽車:指在道路上不依軌道或電力架線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包括 機車)。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13更可以知道,機車根本不是慢車,而是『汽車』
那麼,我們都知道問題在哪了,該怎麼解決呢?很簡單,就讓所有摩托車行駛正常的快車道就好啦要注意喔,在以上兩條法規裡面,你根本找不到『汽車道』這種東西
而更實際直接可以做又不會讓廠商少油水的方法則是將『禁行機車』四個大字改為『禁行慢車』
沒辦法跟上車流的人一樣可以去『慢車道』慢慢騎,現有的硬體設備一點也都不用改
這不是很簡單嗎?請把慢車道,還給真正的慢車(腳踏車)好嗎?
也許你會有疑慮會擔心『如果有人亂騎怎麼辦』其實前面的影片說過了
肯定會有人亂騎,就像會有人亂開車一樣該做的處置,應該是處罰那個人,而不是讓所有的車都不能上,對吧?
而碾人的問題呢?很多人在意這點我真的不理解
你們是小時候沒去兒童樂園玩過碰碰車嗎?
怎麼整天擔心會撞到人,碾到人?保持好適合自己反應時間的安全距離
多抓兩秒的時間應付突發狀況
你要怎麼碾到人?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覺得這是非常反智的思想與交通政策那麼,很悲慘的告訴您,這就是現況各位可以稱現在準備選舉時多多去拜訪您的議員,立委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用,覺得選舉完他們就忘了是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身為公民的工作不只是在選舉時投票而已
選後的監督也是公民的權利及義務這些都是政治的一環
從你每天刷牙洗臉用的自來水到你上班上課會需要的交通運輸
以及你四年後還能不能繼續自由的投票
生活中的一切全部都受政治所影響
當你放棄政治的同時
你也放棄了在台灣社會化的生活
那麼,當你自己的權益受損時
也沒什麼好哭么的了
最後,留言告訴我吧
你猜出來哪台車違法,哪台車沒違法了嗎?是傍晚的車?還是白天的車呢?我是阿倫,感謝您的收看
讓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掰
喜歡嗎?快來訂♂閱『負能量』的頻道吧!
► https://goo.gl/mJ2Ezn
抖內肥宅
►https://goo.gl/Qe3ZgR (綠界)
►https://www.paypal.me/zackexplosion ( Paypal )
想要貼紙嗎?點這裡喔
►https://goo.gl/NoEsSL
DISCORD聊天群組
►https://discord.gg/62TBSdj
FB
► https://goo.gl/SmyDfH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ackexplosion/
常用BGM
►https://youtu.be/KbUJH8RFCms
爆菊花同意書
► https://goo.gl/cPwBwE
請___簽署這份文件,因為您認為高速/快速公路太危險,而且在不合法的情況下騎上去就沒有素質。
倘若將來,高速公路開放紅黃牌摩托車行駛,與快速道路開放白牌摩托車行駛,本人___同意絕對不在上敘道路上使用摩托車(如:紅黃牌行駛高速公路,白牌行駛快速公路),若違反的話,願意上傳一支自爆菊花影片到社群網站上,表示個人素質與爆菊花決心。
__
近來有許多媒體盜錄影片,拿去當做新聞營利使用。要做新聞報導絕對沒問題,不用聯絡我,但,請寫清楚出處(內文包含影片原始連結或頻道連結),重新上傳之內容不要刻意蓋住片中浮水印即可,請盜錄者自重。
Cameras
► Garmin Virb XE, Samsung Gear 360 ( 2017 )
剪接軟體
► Apple Final Cut Pro X ( Mac 專用 )
#小阿魯 #取消禁行機車 #還我高速公路 #不要低能藍藍路 #三讀已過 #認同請分享 #魯蛇 #肥宅 #宅肥 #負能量

交通處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評價
第三次定期會單位質詢-交通處-左右轉專用道設計問題
搞什麼道路設計⁉ 害八成的市民都違規 😱
定期會我針對新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不良的問題質詢交通處長。之所以會專注這個議題,是有次助理載著我在南大路直走就突然變成左轉道,我嚇了一大跳(當民代都很怕被說違法)。
過沒多久,就收到有人陳情相同的路段,覺得案情並不單純,一查下去發現不得了,問題可大了。
🚥 #轉彎專用道傻傻分不清楚
質詢一開始,我列舉了好幾個路口畫有「左轉指向線」的車道,讓交通處長猜看看是不是「左轉專用道」。
這些例子大多沒有「專用道」的標字,有些有雙白實線,有些沒有;有些有箭頭綠燈,有些沒有。
處長可能太緊張,回答每個例子都是專用道(我還再三確認),後來問統一規範的時候,才又改口其中幾個只是左轉道,不是左轉專用道。
🚥 #究竟專用道有沒有統一規範
處長表示:嚴格來說,左轉專用車道是要搭配左轉專用號誌和獨立時向;如果沒有左轉燈,那只能叫作左轉車道。
規劃上有一個原則,直行車輛總數的百分之十五如果是屬於左轉車輛的話,那就要設一個左轉車道。
而專用車道是讓你左轉的時候可以停留的車道,但是呢,是不是有配合號誌,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呢,只要是劃有「左/右轉指向線」的車道,不論是屬於專用道或是轉彎道,都不可以直行,只要駕駛人直行都算違規。
(經查,處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你以為的直行不是直行
新竹市的道路設計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路口都是直行走一走就突然變成左/右轉(專用)道。
像是上面說的南大路x公竹路,還有光復路二段x金城一路、建中路,以及公道五路三段x舊社大橋、食品路x西大路等等,不勝枚舉。
走一走變轉彎道問題可大了呢!
如果沒有提前在轉彎道提醒駕駛人的話,很容易到路口才發現,緊張怕違規占用才急著變換車道。
幸運的話,後方沒車可以來得及換,來不及就會違規跨越雙白實線(禁止變換車道線),可罰 600~1800,最慘是如果不幸擦撞到後方車輛,造成交通事故,通常要負全責。
🚥 #這不是陷阱什麼是陷阱
其中我認為問題最大的是西大路地下道出來和南大路的交叉口,我在現場看的時候,幾乎有八成的人都在該左轉專用道直行,所以我很好奇警察局裁罰的標準。
警察局長表示,只要在左轉專用道或是左轉道直行就是違規,要罰 600-1200(正確其實是 600-1800)。
我特別追問: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南大西大路口,只要有人檢舉 八成的人都要受罰,是不是這個意思?
警察局長:沒有錯。
我的天呀!交通處長和警察局長在議場上毫不猶豫都認為八成的人都違規。他們都不覺得這樣的道路設有問題嗎?根本是意圖使人違規、掉入陷阱!
(經查,警察局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偏心式轉彎車道才是根本解方
路口如果沒有設置轉彎車道,往往遇到有車輛要轉彎,就會擋住後方的直行車輛;被擋住的車輛想往外切,結果又卡住隔壁車道的車,造成兩線道的行車效率,有時候剩不到一線道。
即使有設置轉彎車道,但如果沒有偏移或是提早告知,就很容易發生上面說的,直走開一開變轉彎道,影響行車動線和交通安全。
為了改善上述的狀況,有愈來愈多的縣市開始在推動所謂的偏心式轉彎車道,通常都是在有分隔島的主幹道上,像是新竹市的光復路二段。
但其實沒有分隔島,也可以利用標線劃出偏心式的左轉道。像是台中市的民權路和市府路口,只要將分向限制線(雙黃線)畫成有彎度的,就可以讓路段的頭尾都有偏心式的左轉道。
🚥 #市府應全面改善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
在質詢的最後,我向交通處長提出下列三點訴求:
1⃣ 制定一致的行車方向專用道設置標準
2⃣ 提前告知駕駛人前方為左/右轉(專用)道
3⃣ 廣泛運用偏心式左/右轉車道,並以北大路和南大路為先行試辦路段。
感謝處長承諾會全面來檢討改善,也提到目前北大路和東大路都有在辦理偏心式的左轉道。至於南大路的部分,因為有國道客運在行駛,轉彎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所以還需要再評估。
未來我會持續來追蹤改善的情況,也歡迎大家留言反應新竹市還有那些左/右轉道應該要改善。
#第三次定期會質詢
#路口改善 #交通安全
#偏心式轉彎道
===
📂「行車方向專用道」相關規範: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 第 62 條:
車道遵行方向標誌,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使用車道應行駛之方向。懸掛於該指定車道將近處之正前上方。
本標誌應以一標誌面管制一車道,同方向車輛能同時看到管制各車道之所有標誌面為原則。
本標誌得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及「指向線」使用。
📍 第 164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左彎專用」、「右彎專用」、「直行專用」。
📍 第 176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設於接近交岔路口之行車方向專用車道上,得視需要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使用。用以指示該車道車輛行至交岔路口時,應遵照指定之方向左彎、右彎或直行。
本標字為白色變體字,自該專用車道之起點開始標寫,標字之前方應標繪指向線,每隔三十公尺標繪一組,連續至交岔路口。
📍 第 188 條:
指向線,用以指示車輛行駛方向。以白色箭頭劃設於車道上。本標線設於交岔路口方向專用車道上與禁止變換車道線配合使用時,車輛須循序前進,並於進入交岔路口後遵照所指方向行駛。
📍 第 213 條:
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之應用原則如左:
一、與單行道相交之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指示車輛遵行方向,避免轉入單行道逆向行駛。
二、道路某些方向受到管制,或實際上不能行駛時,其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遵循方向行駛。
三、交岔路口進行早開、遲閉等號誌運轉時,可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使在早開、遲閉時段中,僅有部分方向車輛可以行駛。
四、交岔路口准許紅燈右轉,或進行多時相號誌管制時,可增設箭頭綠燈,或以多向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行進方向。
#專用道應該怎麼判斷
綜合上面幾條,完整的左轉專用道應該要有:
1⃣ 左轉專用道字樣
2⃣ 左轉指向線
3⃣ 禁止變換車道線
交通處長說的「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反而不是必要的條件。
📂 違規裁罰標準: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第 48 條:
汽車駕駛人轉彎或變換車道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
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注意來、往行人,或轉彎前未減速慢行。
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
三、行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彎。
四、在多車道右轉彎,不先駛入外側車道,或多車道左轉彎,不先駛入內側車道。
五、道路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在慢車道上左轉彎或在快車道右轉彎。但另設有標誌、標線或號誌管制者,應依其指示行駛。
六、轉彎車不讓直行車先行。
七、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佔用最內側或最外側或專用車道。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行近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時,不暫停讓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以上七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真的八成的人都會被罰嗎
按第七項,就法規的解釋,應該在「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直行才會被罰,究竟在交通處長說的(非專用)左轉道直行,警察能不能罰,恐怕有所爭議。
⚠ 溫馨提醒:
按第二項,在有左轉專用燈的路口,只有左轉專用燈亮了才能左轉,燈未亮就左轉會被罰。
按第四項,在設有左/右轉(專用)道的路口,如果不在該車道左/右轉,會被罰。

交通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交通處 在 20191101 推廣綠色運輸!北市交通局首推遊戲宣導 - YouTube 的八卦
為了鼓勵更多年輕人能夠多搭乘公共運輸,台北市政府近期,以網路遊戲和文宣宣導,綠色運輸觀念和知識,期盼能將年輕人發生 交通 死亡事故的機率降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