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二階公聽會民意壓倒性挺輕軌
#反輕軌方揚言蓋到哪裡爆破到哪裡
今天非常感謝各位夥伴參與「好過日挺輕軌活動」,雖然沒有預料中數百人響應的氣勢,但是我們相信大家一定還是在台下、在直播前面默默的支持輕軌建設回歸專業、如期完工!
今天登記發言的40位民眾中,約8成均支持輕軌「#原案續建」,且有許多居住於鼓山、三民輕軌沿線民眾也都發聲力挺。剩下民眾以支持輕軌改為高架或地下方案為多,僅有1-2位表示連公車都沒人搭,不需要輕軌。
遺憾的是,雖然大部分民眾均能理性陳述,但有一位自稱海軍爆破隊退伍的老伯,看到前面17位幾乎都支持輕軌,惱羞成怒,上台表示「反對輕軌到底」,揚言「蓋到哪爆破到哪」,而且還辱罵大多數支持的民意都是「收錢」(難道是收韓導的錢嗎XD),又用國罵怒嗆台下民眾,一度還要衝到台下,如此言語暴力、出言威脅恐嚇的脫序行為,實在是最差勁的示範。
--
雖然正方居於壓倒性多數,但好過日仍整理正反兩方論點供參考:
【支持輕軌原案續建民眾意見】
1. 所謂「輕軌停建民意」從何而來?為何只是市長一句話,未經任何調查程序,就推翻過去十多年經長期討論與修正的計畫?
2.輕軌停建或變更方案,恐付出高額違約金,亦面臨訴訟問題,數十億成本全民共同買單!過去捷運建設被中國國民黨執政拖延多時,好不容易有了環狀輕軌建設案,卻又要被中國國民黨推翻嗎?
3. 反對政治語言干預,過去中國國民黨議員反前瞻建設黃線,認為應該改成十條輕軌,區區有輕軌,如今換黨執政卻大聲反對輕軌要停建,根本是純粹為反而反,毫無專業。
4.輕軌高架,可能需要120億成本,耗時6~8年,且高架橋墩、出入口面積,其實和平面輕軌相仿,未來一樣會少兩個車道,根本不會有更多空間。
6.輕軌地下化,可能需要300億成本,耗時8~10年,且車站出口、通風口、緊急逃生口都需要佈設於兩邊人行道,一樣會少掉兩線道。大順路今年起交通就會塞爆,捷運局還要再拖幾年?
7.捷運局提出的輕軌方案,從地下化到不蓋跑公車,不同形式間,運量差距可達數十倍,大順路潛在需求有這麼大的落差嗎?捷運局未經運量評估、自償率評估等過程,就草率推出「包山包海」的方案來亂槍打鳥,這應該是二十年前該評估的事。
8. 若機電不升級,車輛未增購,地下化或高架化運量一樣無法提升太多,如果花了正規捷運的錢卻不能提升到一樣的服務標準,根本只是過度投資於土建,浪費成本。
9. 大順路減少車道,並不會更塞,在吸引到足夠使用者改用輕軌下(至少8%以上),大順路車流反而可能更順暢,道路容量更足夠。捷運局應該想的是怎樣提供配套措施和誘因,而不是拋棄專業,整天辦公聽會。
10.搭乘輕軌和大眾運輸民眾,根據倫敦、多倫多等研究顯示,會更多在當地消費,可以讓高雄市、三民區發大財。
11.駁二段輕軌通車後,帶入大量觀光客,且現在要進入哈瑪星多了選擇,可以減少過去哈瑪星塞滿汽機車的問題。如果說輕軌是為了觀光,未來三民區也能發展觀光為什麼不要?
12. 高雄進入老人社會,未來老人與小孩超過一半以上,要讓他們繼續騎車開車嗎?我們需要完全無障礙化、不需到高架地下就能搭乘的便利輕軌。
13.嬰兒車在高雄寸步難行,輕軌這樣的載具,讓親子都便於搭乘,當然也是觀光客最好的移動載具。我們的觀光發展需要結合生活,適合觀光的地方,也是生活環境優美怡人的地方、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難道高雄不配有這樣的發展?
14. 不同運具要密切配合,不是鐵路地下化就不能有輕軌,而是發揮所長,密切結合。難道家裡有機車就不能買汽車,有一台房車就不能買休旅車嗎?
15. 我們要給下一代怎樣的高雄? 繼續堅持維持現狀,大家都騎機車,點到點隨意亂停,空污嚴重的高雄?還是改變現狀,改用大眾運輸,透過輕軌和周邊工程建立更友善更人本的高雄?
【反對輕軌原案續建民眾意見】
1. 道路變小一定會塞車...反正我就是不要輕軌。
2. 地下是一流城市、高架是二流城市、平面是三流城市,要蓋就一定要蓋地下捷運。
3. 連公車都「沒人搭」,我要求輕軌不要蓋,頂多用公車就好。
4. 你們這些年輕人,公車不算大眾運輸嗎,用一線電動公車就好。
5. 國外的輕軌都是觀光用的,是悠閒的人在搭的,三民區不需要。
6. 摩托車可以騎50km/h,輕軌只有20km/h。
7. 你們都講高雄整體發展,怎麼可以犧牲輕軌沿線居民來發展高雄呢?就好像蘭嶼也不想要核廢料一樣。
8. 一階輕軌工程沒有做好,例如沿海新路佔用太多車道,輕軌警示噪音太大,可能造成居民困擾,號誌問題也未改善。如果一階輕軌能馬上改善,也可以支持輕軌。
--
總結而言,本次公聽會雙方意見陳述均相當清楚,反對輕軌方,完全缺乏完整論述,邏輯非常分歧,更有許多說法完全是錯誤資訊。
當然,有一位民眾指出一階輕軌的問題確實存在,除了噪音外,我們之前還曾提到運輸效率、班距、轉乘介面等諸多問題,這些確實是應該要儘速改善的技術問題。然而,若是捷運局不思改善輕軌問題,只把精力放在辦公聽會,重新畫圖,不敢正面解決問題,那麼,高雄的大眾運輸也不會進步。
會後,小編聽到,由於反對方輸得實在難看,有民眾就想陳情,希望日後「限制支持輕軌者的發言」。
而捷運局長官聽到這麼多人支持輕軌,臉色也顯得鐵青,更表示「公民團體很多意見都說過了我們都知道,希望少說一點留給當地居民說」。但當後來更多在地居民也紛紛發言支持輕軌時,捷運局更是話都說不出來了。
我們認為,既然辦公聽會是要聽取市民意見,那捷運局想透過操作,聽「特定反對聲音」,不知是做何居心? 難道公聽會只是做做樣子,要討好韓市長的樣板活動嗎?
未來,我們希望更多市民,包含更多輕軌沿線的民眾站出來,讓韓市長,讓捷運局知道,有許多沈默的聲音,許多希望提供長輩和下一代優質生活環境的市民,是力挺輕軌,希望輕軌早日完工的!
---
【後續場次公聽說明會時間地點】
(一) 第2場次:108年3月9日(星期六)上午9時訂於高雄市立七賢國中龍美校區1樓穿堂舉辦。
(二) 第3場次:108年3月10日(星期日)上午9時訂於高雄市立正興國小5樓活動中心舉辦。
(三) 第4場次:108年3月17日(星期日)上午9時訂於高雄市立龍華國中2樓活動中心會議室舉辦。
(四) 第5場次:108年3月24日(星期日)上午9時訂於高雄市立七賢國中龍美校區1樓穿堂舉辦
交維佈設圖 在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acebook 八卦
來寫一下這個噪音柯基執法....不對是科技執法的問題,昨天教士跟小老婆的部分分別對科技執法有不同看法,那我也來表達一下第三個迴異於兩位的意見
原文連結:
https://forum.jorsindo.com/thread-2553763-1-1.html
首先,先把話講在前面,火花羅家處偏鄉,有睡過我房間的妹子都知道我家晚上是非常安靜的,因此我人生有限在都市生活的經驗裡,噪音的問題一直都很困擾我,因此我一直以來都對炸街管非常反感,同時因為區間測速的問題,也讓我對現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柯基執法一直都有所戒心,要我來說我還是認為科技執法是有相當大的疑慮
好,前文先講完,來回到正題,先討論一下為什麼要做這個科技執法而不用以往的攔查,或者是既然有新車審驗噪音了,難道這個科技執法就不該存在嗎?
#有新車噪音審驗就不該有這套系統嗎?
這麼粗略的說法,自然是忽略了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即使你的車都合法,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依然可以用低檔高轉、按喇叭的方式製造噪音,另一個問題就是噪音攔查往往比違規取締更加麻煩,往往要警、監理、環保局三個單位聯合攔查,並且時不時就發生拉爆水箱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台三線部分市區路段的居民對於車輛噪音的忍受早已到達極限,聯合稽查對於這些現有的狀況並無改善的可能,因此新車審驗跟行進間噪音不應該混為一談
如果這套系統能夠用在交通寧靜區,喝止拉轉的白目的話,我當然舉雙手贊成!
#噪音開罰依據是不是挖洞給人跳?
再來呢,那小老婆對法規上的論述其實並沒有錯,125新車『原地噪音』標準是最大馬力轉速下的1/2轉速去測量,87分貝、重機則是92分貝。
很多人看到柯基執法使用86分貝就開砲說原廠車都超標,那是對法規的錯誤理解,因為86分貝是行進間噪音開罰上限,行進間噪音則比較複雜可以看『圖三』,一般來說如果是原廠車以標準狀況受測是不會超過81分貝的,且科技執法的麥克風矩陣是能夠辨識出不同的車輛聲音來源
==============我是分隔線=========
講到這邊,噪音科技執法聽起來真是好棒棒,既不會誤罰,又可以節省人力,怎麼不趕快推動呢?問題就是以下幾點:
☑️
1.#麥克風矩陣真有這麼強?
現況來說即使噪音科技執法環保署花了很多起間去建立,但是仍似乎有很大的問題,圖一就是一位外送員騎著『看似原廠車』的小車在時速23時締造了105分貝的創舉,前鎮子也有一台TMAX在時速70(好像吧)的情況下被拍到噪音超標,這就跟區間測速桃園那台jimmny被拍的跑到185一樣,才啟用沒多久就被質疑威信
☑️
2.#被罰者的行政救濟機制在哪?
時速我還可以用行車記錄器來當作被開罰後的佐證,請問噪音我要怎麼佐證是你機器的問題?如果變成完全行政機關說了算,那麼這個開罰的法源是有問題的,完全屏除了民眾自我救濟的機制
☑️
3.#該機器的監管單位是誰?
這就是跟區間測速一樣的問題,你行政機關不要老是跟我說你的機器有多屌有多少除錯機制或是排除環境噪音的能力,我只想問你一句話:
#你的除錯機制是誰說了算?
雷達測速照相是每年都要回去標檢局審驗,並且有一套完整的審驗程序,但是這套系統你的除錯機制在哪?從一些車媒報導的內容來看,這傳說中的超屌的麥克風矩陣最後面對同時有兩台車的情況,還是要用人工審驗啊.....『圖四』
☑️
4.#要佈建噪音科技法的路段篩選標準是什麼?
從區間測速的經驗讓我們知道,沒有專業能力的地方政府往往看到東西就歡天喜地的到處佈設,撞死石虎用區間測速、有人闖紅燈用區間測速、你阿罵不會生也要用區間測速,濫設的結果就是全民買單,花了大把鈔票然後依然無法改善市區大車右轉撞死人的問題
當時我們就提案區間測速要佈設之前,必須先對該路段做自由車流速率量測,不然未來遲早變成你一出門就持續受到監控,這種監控對人權已經是一種侵害,必須明訂縮限他的侵害範圍
因此噪音科技執法自然也得規範使用區域,不然你在機場鬧區附近弄一個噪音執法說要維護居民安寧不就是他媽的自打嘴巴嗎?在國外常常可見前方進入市區的標誌『圖五』,因此能夠明確的把這套系統用在相關的交通寧靜區,而且歐洲對於交通寧靜區有一套非常龐大的工程系統去做輔助,不是只有『噪音執法』這麼粗略的概念
但是在台灣,『交通寧靜區』都還只是一個概念,連行政單位都沒辦法從法規定義出『這裡是交通寧靜區』,你又如何把這套系統放到現行的體制中開罰?
==============我是分隔線=========
因此在這樣整體行政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我希望環保署不要重蹈區間測速的覆轍,因為核心的問題不是裁罰標準訂多少,而是你們扣除執法本身,到底有沒有意識到台灣的法規多簡陋貧乏的事實啊....
交維佈設圖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八卦
✅➡️中共網攻加劇 外交部資安警訊增近40倍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39849
請大家小心,中國新一輪對台資訊戰攻勢再起!目前台灣全面展開反制,外交部去年初開始將刺探、掃描及違反規則可疑網路行為均列入資安警訊以『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積極做法防堵中國網軍、去年疫情期間試圖直接網攻的次數也大幅增加;媒體報導外交部資安警訊2020年全年達77萬次以上、較2018年全年2萬次大增近四十倍,資安監控中心形容『情勢嚴峻』。
摘錄:『外交部在送達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中直言,外交業務屬性敏感特殊,長期以來是中共網軍等組織型惡意駭客攻擊的主要目標,資安防護至關重要。關於今年度「資訊處理」預算編列兩億九七五九萬元,將用在資訊系統更新維護、網路線路重整佈設、跨國骨幹網路專線租用、資安監控中心委外服務、資安管理系統及資訊軟硬體設備汰購等計畫。』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交維佈設圖 在 107年交維佈設演練- YouTube 的八卦
107年 交維佈設 演練.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