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這個英文: schadenfreude。其實是英文借德文的,意思是幸災樂禍。
這個字我是在華爾街日報上看來的,這文是在講,外國對中國的疫情以前是schadenfreude。現在當然就不是了,讚揚都來不及。
有看外國媒體習慣的朋友們,在最近一兩個星期,一定可以發現很多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已經變了。我們Oscar花了十分鐘就找了很多條:
1. 紐約時報:China Hits a Coronavirus Milestone: No New Local Infections
中國達成冠狀病毒里程碑:沒有新增本土病例。
2. 洛杉磯時報:Xi Jinping visits Wuhan as China declares success in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習近平訪問武漢,時值中國宣告抗擊冠狀病毒「勝利」。
3. NBC: China reports no new coronavirus cases, offers medical aid overseas
中國報導沒有新冠狀病毒案例,並提供海外醫療援助。
4. NHK: China stresses success of coronavirus strategy
中國強調冠狀病毒防治策略的「成功」。
5. 科學雜誌:China’s aggressive measures have slowed the coronavirus. They may not work in other countries
中國的激進措施延緩病毒傳播。這可能不會在其他國家起功效。
我看中國大外宣看很多,但這一次還是忍不住要驚嘆一下,其強度及廣度真是世界奇觀。
今天的第二條線,我覺得更是重要。我們今天的 #TODAY看世界 講的是中國在國際上洗白的手法及動機。動機就是一直當老二的中國,想把美國幹掉當老大。但第二條線講到一個更關鍵的,就是中國民眾在心理層面上的改變。
以前我看中國網民在說我的國如何如何偉大,我總覺得沒什麼說服力。因為我在美國看到的是大批中國留學生去美國取經,大批中國民眾想盡辦法移民美國,大批中國民眾到美國置產,太多中國民眾無所不用其極的要拿美國身分。
當說的跟做的不一樣的時候,我通常認為「做」的部分比「說」的部分接近事實。
但這一次的肺炎疫情,很多中國民眾把在美國的孩子叫回來,這次是真的很多人認為「美國不及中國」了。
大外宣,很厲害呀!怎麼能不研究呢?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新冠疫情簡報:紐約疫情急劇惡化;梅克爾自我隔離
https://cn.nytimes.com/morning-brief/20200323/coronavirus-china-briefing/zh-hant/
👉劃重點:WHO專家稱僅憑封鎖無法阻止疫情暴發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冠狀病毒的累計病例數已達到335972例,死亡人數上升到14632人。世界衛生組織的首席緊急狀況專家週日表示,各國不能簡單地封鎖社會,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戰勝冠狀病毒,必須要採取公共衛生措施,以避免病毒在未來捲土重來。
「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找到那些患者,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隔離他們,找到他們的接觸者,對他們也進行隔離,」世衛組織專家Mike Ryan在接受BBC採訪時說。「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他說,「當這些行動限制和封鎖被解除時,疾病就有捲土重來的危險。」
這場全球大流行是如何開始的?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先是武漢,然後是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再到亞洲,現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均已淪陷。這場疫情何以發展至此?時報分析了數億人的遷徙軌跡,試圖解讀背後的原因。
這份交互式報導參考公開數據,直觀呈現了確診病例在不同城市的發展規模以及同一時期人口的流動性:病毒攜帶者從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個小點,發展到一簇,再到整座城市,並在封城前經由旅行者四散傳播開來,最終遍及整個世界。
▪️亞洲:世界曾害怕中國帶來病毒,現在情況發生了逆轉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0320/coronavirus-china-united-states/zh-hant/
👉劃重點:隨著義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疫情快速擴散,亞洲許多最先受到疫情影響、通過奮力應對看來已遏制了傳播的國家,正在努力防止來自外部的新一波感染。在亞洲各地,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旅客被禁止入境或被強制隔離。香港的健身房、私人診所和餐館警告這些人不得入內。就連那些曾自豪地把子女送到紐約或倫敦留學的中國家長,現在也開始給他們郵寄口罩和洗手液,或讓他們儘快坐飛機回家,有的機票高達18萬人民幣。
「我們回來是因為我們覺得回國比待在紐約更安全,」24歲的呂斐然說,她前不久剛從大學畢業,本月與室友一起飛回了位於中國東部的家。
命運的這種逆轉在幾週前是不可想像的。那時,美國的官員們一點也不驚慌,中國是疫情的全球中心,每天死亡數百人。強硬的應對措施——封鎖城市、關閉工廠、進行成千上萬的檢測——才將病毒在中國的蔓延控制住。
週四,中國自疫情暴發以來,首現新增本土病例零增長。
但這場起源於中國的全球大流行病只不過轉移了地方,並開始再次返回。雖然亞洲的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等地與中國一道,已及早對新冠病毒採取措施,並取得了成功,但這裡人們的恐懼感和沮喪感卻在增長。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看到西方正在發生的情況不禁要問:我們做到了,你們為什麼不能?
▪️台灣:國內新增16例確診 13例境外、3例本土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1430
👉劃重點:國內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快速攀升,指揮中心再宣布新增16例,其中13人是境外移入、3人是本土病例。在本土案例當中,有一人是養護機構的護理師,目前機構的住民已經移到其他三個地方安置。至於中研院則出現了4人群聚感染,原本找不到感染源的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經指揮中心調查,確認就是指導老師傳染給他的。包含這位老師,和其他曾一起開會的兩名研究生,都在今天的新增確診名單當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再新增16名確診病例,其中13位是境外移入、3位是本土病例,值得關注的是案156,是一名在養護機構服務的護理師,3月12日自覺有發燒未就醫,16號就醫後返家,20號再度就醫後採檢,22號確診,衛生單位也在第一時間到養護機構針對53位住民,28位工作人員採檢,目前檢驗都是陰性。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中研院健身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零確診,累計14日無本土病例;敦睦艦隊抗體檢測已完成,3實驗室結果落差大,有待討論;WHO呼籲:康復者不保證免疫】
自磐石艦4月18日第一波確診,今天首度沒有新增病例,累計已14天沒有本土病例,確診數維持在429例。敦睦艦隊744名官兵抗體檢驗報告都已出爐,不過3個實驗室的結果有落差,例如部分個案只有1個實驗室驗出,或者只有2個實驗室驗出,指揮中心認為「差異性滿多的」,預計今天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判讀結果。
■3實驗室抗體檢測結果「交集不夠」,指揮中心今開會討論
磐石艦是國防部「敦睦艦隊」3艘軍艦其中之一,累計確診31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案例,為釐清病毒來源和傳染時序,指揮中心全面採檢敦睦艦隊3艘軍艦共744名官兵,交由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台大醫院、中研院檢測抗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個實驗室檢驗報告都已出爐,但有落差,「交集不夠大、聯集多」。舉例來說,案例A可能只有在一個實驗室驗出抗體陽性,另兩個實驗室沒有驗出;或者同一案例兩個實驗室有驗出來,一個實驗室沒驗出來。
雖然都是驗抗體,不過陳時中解釋,這3個實驗室檢驗方法都不同,「因為現在沒有標準檢驗方式,所以才多單位檢驗。」
他表示,報告需要一點專家智慧解讀,搭配PCR核酸檢測、病史來判斷,不是只有看陽性、陰性,要看症狀前後,看免疫球蛋白如IgG、IgM(編按:抗體中的IgG陽性可能是早期就感染、IgM陽性代表近期感染),因為滿複雜的,需要一點時間,不過也滿有探討價值,可以作為未來政策擬定的參考。
由於3個實驗室都驗出陽性的交集不夠大,可能產生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今天將和3個實驗室開會,討論如何判讀,例如是2個單位驗出陽性就歸類為陽性,或者有其他可能。
至於目前3個實驗室都驗出抗體陽性的個案有多少?陳時中則表示,結果還沒對完,兩個(實驗室)已對過,一個沒有對。
這次敦睦艦隊的檢驗讓指揮中心更確定武漢肺炎用抗體篩檢有其侷限和複雜度,陳時中認為,先前有人呼籲用抗體來篩檢,與台灣確診病患僅千分之一相比,「抗體檢驗的誤差值比這還要大」,除非將來疫情流行規模擴大,抗體檢驗可用來探討流行病學,目前抗體檢驗精確度還沒到這情況。
■ WHO呼籲:康復者免疫不再被感染,目前無證據支持
針對部分國家開始思考針對體內有抗體的武漢肺炎康復者核發「免疫護照」作法,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布一份科學簡報指出,目前並無證據顯示體內有抗體的康復者就不會再被感染。
部分歐美國家開始出現鼓吹自願感染以取得免疫,藉此形成群體免疫狀態的想法,此外包括義大利、德國與英國政府都在思考核發「免疫護照」的做法,好讓體內具有武漢肺炎抗體的康復者能更快返工。WHO認為,在全球大流行的這個時間點,目前並無足夠證據顯示抗體免疫這件事能夠保證「免疫護照」或「無風險執照」的正確性。
假設自己不會再被感染的人們,可能會因此忽略公共衛生的建議,使用這樣的證照可能會提高持續傳染的風險。
《衛報》報導,也有專家擔憂核發這樣的護照,有可能會加重經濟的不平等,甚至會促使急著想要返工的人們刻意尋求被感染的機會,從而提高了感染風險。
今天記者會上陳時中也被詢問對這份報告的看法,他回應,「WHO的公告,讓大家有點失望」,但也相信WHO是根基於科學證據。台灣沒有把抗體篩檢當成防治策略,所以目前沒有影響,但對於未來可能有影響,要跟專家學者不斷思考抗體檢驗精確度、有效性、能否訂量等。
目前全球唯一開始實施免疫護照制度的國家是智利。
■磐石艦9天來首度沒確診,陳時中:第一波最緊張已經過去
陳時中表示,目前磐石艦上還有一人在住院檢查,17人在檢疫所裡有症狀,持續觀察。現在最緊張的第一波已經過去,在社區沒有確診案例,「只能說初步比較放心,到第14天才能比較鬆口氣,」無症狀發展較慢,持續注意是必要的,後續也會請他們自主健康管理7到14天。
先前傳出跟磐石艦官兵同一健身房的台鐵車長,出現發燒、肺浸潤症狀,繼昨天(25)二採陰性,莊人祥表示,目前第3採也是陰性。
台灣疫情趨緩,先前制定的酒店停業、出入境管理等政策是否重新研議,陳時中表示,會研議適度放寬,「不管是超前部署,或適度開放,都是要做的,」但必須保持住既定成果。
自1月21日出現第一例,台灣疫情將滿百日,陳時中也有感而發說,每天都很緊張,有時疫情好像比較緩和,突然又有一兩件事情出來,不敢放鬆。量能要準備好,萬一有什麼突發事件或者社區群聚,疫情才不至於失控。
■印度撤僑專機已有143人登記
印度疫情升高鎖國,外交部預計5月4日派華航專機到新德里撤僑,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之前跟外交部登記要搭乘撤僑專機的有295人,目前實際登記搭機143人,最後人數要等班機敲定,執行細節還在商討中。
他表示,會事先要求在印度台人做好健康回報,專機上也會安排適度防護,調整適當的座位距離,返國後到集中檢疫所隔離。
4月20日及21日搭乘「類包機」的460名湖北返台民眾,截至目前有4人就醫治療、1人陪同就醫,其餘持續在集中檢疫所監測健康。(文/林慧貞;攝影/余志偉、陳曉威、吳逸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抗疫時間軸【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https://bit.ly/3b2JvfN
【台灣研究登國際期刊──防疫措施有沒有做?Google最知道】https://bit.ly/3cN1Rls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中研院健身房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八卦
【疫情說分曦】奠定台灣防疫基礎!獨家開箱副總統陳建仁著作
高畫質直播看這裡 >> https://bit.ly/39YddBu
我國副總統陳建仁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系博士,1982年回國任教,1989年當選中研院院士,1999年出版《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這本書秘密可多了,陳建仁露自己寫了10年才出版!
而他,2003年SRAS期間接下衛生署署長,更沒有缺席武漢肺炎防疫,代表我國與國際溝通,還曾協助陳時中一同建構檢疫機制,大仁哥可說是奠定台灣防疫基礎的關鍵人物。
《疫情說分曦》取得陳建仁21年前著作,書中曝光陳建仁20年前的青澀模樣,而父親陳新安,在他37歲時就過世,陳建仁出書仍不忘父愛,收錄爸爸的題詞;如何用這本書,來思考2020年武漢肺炎?趕快加入直播,一起分享、討論
當然,疫情期間,宅在家也要運動,《疫言難盡》小編,教你多人一起跳有氧,讓你在家彷彿到了健身房!
少女凱倫
#疫情說分曦 #陳建仁 #流行病學 #花芸曦
中研院健身房 在 【KG知識健身房】分子細胞生物學- 中研院唐堂院士 - YouTube 的八卦

這個月的KG大來賓,我們迎來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督徒—— 中研院 生醫所新科院士唐堂老師。科學精神講求證據,證據來自於不斷重複、驗證、建立公式 ... ... <看更多>
中研院健身房 在 [問題] 中研院附近的健身房-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已經搜尋過板上只有一篇短期的文章
但如果時間沒限制的話有什麼建議的點嗎?
小至小型工作室,大至連鎖健身房都沒問題,因為這邊選擇真的很少...
考慮的幾個點:
1. 距離:人都有惰性 大概騎車超過某個距離就不行了,覺得15-20分鐘就是極限
時間一定越短越好
2. 器材:之前在某家工作室都是自由重量,所以課表多為free weight基礎
因此器材希望可以還不錯,院內的器材都是複合式,沒自由槓跟深蹲架
3. 費用:基本上合理就好,但是綁教練課的希望可以避免。
4. 人數:可以接受稍微排個隊等,但是像大安或者永和運動中心那樣就免了XDD
目前看到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就
南軟三期的My Club
南湖高中健身房
汐止萵苣
三個裡面第一個砍的應該就萵苣(?) 不知道還有沒有推薦的店可以去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73.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88435313.A.8AB.html
※ 編輯: rn940111 (140.109.73.199), 03/02/2017 14:39: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