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所有關心台灣的朋友們
花個五分鐘把這篇文章看完
台灣的天然獨世代正在流失
這不是年輕人的危機,而是整個台灣的危機
認真盡責的好立委林淑芬被踢出衛環委員會,而趙天鱗的市長政見卻是大方的對中國遞出橄欖枝,民進黨內反而沒有批判的聲浪
台灣的統獨板塊正在移動
以往號稱獨派的政黨也在調整方向
台灣人真的不能繼續掉以輕心
這兩年觀察下來,台灣正陷入緩慢而巨大的危機。本土派勢力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日漸萎縮。
中國昨日公布了一連串促進中台經濟文化合作的措施,細項看去,極為驚人。
這些措施包括了:大幅度的開放台資企業參與新技術產業、可以參與中國政府採購、特許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金融土地的優惠、53項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並陸續開放在中國執業)、參與中國廣播、電視、電影、電視劇製作不受數量限制、民間交流可申請基金、鼓勵醫師教師到中國就業......
中國的統戰策略相當明顯:對蔡英文來硬的,對台灣民眾來軟的。給予台灣人更多到中國賺錢的機會,塑造本土派政黨與台灣民眾的對立。
中國共產黨的對台措施一直在進化。他們慢慢領悟到,台灣的權力結構是分散的,不是拉攏幾個達官顯要就能成事,過往靠仲介/買辦的做法不再有用。打個比方就是,中國發現了中盤商是一堆廢物,全力來做產地直銷了。
而我們還渾然不覺。
許多人天真的相信,這是個最好的時代。史上第一次,本土政黨全面執政了,還有甚麼好擔憂的呢?很抱歉,就是這種想法的存在,各種價值的推動停滯了。
鄭文燦不敢回應慈湖轉型爭議。這位擅於精算、滿意度居高不下的市長,顯然很了解改變民眾的想法很困難,改變自己則容易得多。
要把黨國藍從人們心中洗掉很難。要在藍色外頭披上一件綠色遮罩,則容易得多。這樣的思維,不能說是民進黨的全部,但也絕非少數。
軌道計畫、勞基修惡、同婚拖延,有些選舉支票跳票了,有些沒開過的支票向財團兌現。
高雄台南市長初選,看板文宣數量遠超經費限制,明著把政治獻金規範不當一回事。如今怎麼付出去的,未來都會被討回來。
本土派民眾毫無知覺,只抱持著一個破爛不堪的思路:「只要民進黨支持、國民黨反對的,一定是對的。」
一連串的清除威權遺緒活動,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咒罵的保守派一個個浮上來,這並不令人意外。但反駁的聲音卻日漸稀微。
你覺得這是最好的時代,不需要再多爭甚麼。
你錯了,這是個正在倒帶的時代。
你以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那些與你相似的人。你錯了,跟你相反的人,正在大敗中日益團結、日益茁壯。
你以為本土市場很大,只要在裡頭搶到一塊位置就好。這種想法,來自於樂觀的相信:「天然獨的時代來了」。這是極其致命的錯誤理解。
台灣未來的青年,不是甚麼天然獨,而是後天的漸統。
你了解現在的國高中生嗎?你覺得他們會在乎甚麼本土甚麼中國嗎?你抱持著樂觀的想像,覺得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必然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你沒有想到,他們看著中國節目長大,聽著哥哥姊姊叔叔阿姨留著的過得多苦,到中國的過得多爽。他們打開政治新聞,都是對民進黨的批評……最要命的是,有些批評還真不是無的放矢。
幾年前,挺國民黨的青年人,把想法放在心裡,不好意思說出口。如今,跟馬英九合照,在同儕間也不再是甚麼丟臉的事。
我們就想一個很具體的:你去辦一個本土議題的寒暑期「高中職」營隊,沒有單位贊助,參與者自行負擔費用,這樣一個沒有附加利益、純粹是基於喜好與熱情的活動,能不能找到100人來參加?80人行不行?50人有機會嗎?
前陣子,我在願景工作坊裡遇到一個高中老師,她任教於知名高中,說想要找人來討論本土性的各項議題。她的言談中滿懷著熱情,卻有種不自然的壓抑,因為那是個不在校方名單的社團,經費有限,困難重重……
很多的學術、體育、藝文社團,有自己的「圈子」,一代接一代在中學扎根。人數比例不高,力量看似很小,統合起來,卻還能自給,還能延續。
你要討論何謂「台灣價值」,有這個向下紮根的圈子嗎?如果沒有,我們哪裡來的信心,覺得「天然獨的時代來了?」
更何況,在各式各樣的國家認同調查中,基本上只會區隔「台灣人」跟「中國人」兩個軸線。有個問題我問了心痛:如果加入「中華民國人」這個軸線,排列組合之下,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華民國人」的比例有多少?
如果這調查加入15-20歲這個年齡層,你覺得比例又是多少?
你說,美國快要通過「台灣旅遊法」了,台美官員可以互訪,可以有檯面上下的高度軍事戰略合作了。是的,這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抵擋不了青年漸統的趨勢。
在中國大舉放送台灣民眾就業利多的時候,「新南向政策」的腳步跟上了嗎?
趙天麟可以高呼向中國遞出橄欖枝,林淑芬卻被踢出衛環委員會。這個號稱包容多元的政黨,對親中者寬容,對勞權者嚴厲。而你不能批評它……
因為你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我們應該放寬心享受。
只要你用心去看,局勢放在眼前。2018民進黨轉為小勝,2020民進黨險勝,2022開始小敗,直到2024的大敗……
台灣沒有甚麼天然獨,民進黨也沒那麼進步,國民黨正在重整、捲土重來。
我很不想這麼說,但這個態勢會日益明顯的關鍵,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深信,這是個最好的時代。而我確實感到很深的悲哀。
「中盤商好賺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Re: [閒聊] 踏入中盤商,讓我壓力好大-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盤商存在的目的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中盤商好賺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中盤商好賺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新聞] 開水果攤賺翻!最高日收入竟有6位數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問卦] 做中盤商是不是很好賺?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爆卦] 看到一個香蕉盤商在算成本..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問卦] 有沒有檳榔批發商賺很大的八卦? bboyadie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4萬5找「賣菜員」! 霸氣老闆:媽寶不要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討論] 進貨價- cvs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請教!想轉換跑道去賣菜! (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問卦] 朋友家開豬肉攤開Porsche算正常?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閒聊] 淺談反叛聯盟-竄逃之彼經濟鏈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新聞] 6年賺5億!大尾菜販逃稅1.39億喊窮被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Re: [問題] 該接下水果批發中盤商嗎?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問卦] 農民都不交給盤商自己賣有可能嗎?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 在 [心得] 大公司不一定比較好~冷凍食品批發業- Salary - My PTT 的評價
中盤商好賺嗎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八卦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去逛實體百貨店面時的感覺嗎
教士有時候想買一些小東西(例如洗車精),還是喜歡去實體的汽車百貨買,順便逛逛,因為實體店面的好處就是除了能看到你想買的東西外,還能順便看一些別的東西,因為都在架上看的到。這就是實體店面的好處。
-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汽車百貨還是各個量販店(如美華泰、四季之類的)人潮都很多,不過在現在這個景象隨著網路通路的發達,慢慢的開始消失。
-
現在每次經過那些以前人潮很多的量販店或汽車百貨,看著空蕩蕩的門市,心中就是百感交集,因為現在的台灣人看的只有眼前的價格,一定要便宜才能買,買到貴的都盤子,去實體店面買一定比網路貴,白痴才去那邊買。但他們沒看到的是,實體店面那比較貴的價錢背後帶來的經濟效益。
-
-
過去的行銷通路,大致上就分成上游製造商、代理商→各區域大盤商→各縣市中盤商→各地零售商。也就是說在到店面之前一個產品至少就會先增加2個通路的獲利,到了最終零售商時再讓零售商賺那最後一筆。
-
盤商獲利是是靠著一次進大量的貨來壓低進貨成本,零售商則是靠著進貨價與零售價的價差來獲利。以現代的台灣人習性就一定會說:啊你一個商品在大盤商成本才100塊,為什麼賣到我手上要賣500塊,黑店啊。
#可是你們看不到的是每個通路之間背後產生的工作需求效益
-
不管是什麼盤商或零售商,每個通路都會有其員工與工作需求,每一個職缺都代表著一個工作機會。如果你單純只看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可能會覺得很黑心,但你如果看到這些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帶來的工作機會、養活多少人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個價格很黑心嗎?
-
-
除了人事支出,每個通路商要負擔的還有庫存成本壓力的問題,這個也是終端消費者看不到的東西,因為那種一次幾百萬、幾十萬甚至幾萬的貨的壓力不是壓在你們身上,這就叫做生意的「風險」。
-
除了庫存成本壓力,背後人事成本壓力也是其中之一,實體店面能帶來的除了販售商品這件事外,還有就是提供服務、提供實物讓你參觀選購,這是網路通路所無法辦到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實體店面的價格一定比網路高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多了店租、人事支出、水電有的沒有的(當然庫存壓力也有)。
-
-
-
現在台灣生病的點就在於,大家只想要便宜,所以許多商人為了東西能賣出去就開始削價競爭,東西弄的越便宜越好。商品成本減不了,就從人事成本或服務費開始砍。因為這2個是最重要但也最好砍的東西。店家為了面對競爭大砍人力,甚至只能老闆一個人顧店死撐。
-
而盤商發現市面上的消費者只想撿便宜,所以除了繼續批貨給下游廠商外,乾脆直接自己用中盤價來網路賣東西,因為它的價格優勢很明顯,底下的通路自然很難與其抗衡。
-
-
最後,底下的實體通路一間一間的關,消費者花的錢雖然比以前省,但能賺錢的方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錢也通通都流向擁有市場資源的那一方。最終變成財團越來越有錢,民眾越來越窮。因為每一個銷售通路的關閉,就代表著失去相對量的工作機會。
-
最後就是大家沒有什麼工作能做,大部份的中小企業賺不了錢所以只能壓低員工薪資。消費者只想要便宜,所以除了死硬的產品成本砍不了外,其他專業、服務、技術通通都是屁,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只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
-
久了,大家也不再重視技術、專業與服務,因為那些在台灣賺不了錢,而整個大環境的人力素質也就跟著下降。功課好的人想辦法考試當公務員或靠著文憑進大公司上班,功課不好的人沒文憑就去中小企業繼續被壓榨。
-
一直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整體競爭力就和廢物一樣。整天只能看電視看著那些領著我們納稅錢的狗在吠,然後自己在電視前、FB上罵個幾句,婊一下時事後睡覺,早上醒來繼續上班,領著微薄的薪水,然後繼續想買便宜的東西,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
-
所以呢?這個大環境要怎麼改變?教士個人認為是無解。因為我還是會看到大家去機車行修車,然後靠北老闆工錢收好貴,拆個螺絲要收幾百好靠北。跑去部品店試穿裝備後,上網和水貨商或便宜的店家訂東西來用。
-
人力、服務與專業這2個在國外受到極度尊重的東西,在台灣最終只淪為一個被利用、被捨棄、被犧牲的東西,你說我們的競爭力會強嗎?我覺得不會。
唉
中盤商好賺嗎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八卦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去逛實體百貨店面時的感覺嗎
教士有時候想買一些小東西(例如洗車精),還是喜歡去實體的汽車百貨買,順便逛逛,因為實體店面的好處就是除了能看到你想買的東西外,還能順便看一些別的東西,因為都在架上看的到。這就是實體店面的好處。
-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汽車百貨還是各個量販店(如美華泰、四季之類的)人潮都很多,不過在現在這個景象隨著網路通路的發達,慢慢的開始消失。
-
現在每次經過那些以前人潮很多的量販店或汽車百貨,看著空蕩蕩的門市,心中就是百感交集,因為現在的台灣人看的只有眼前的價格,一定要便宜才能買,買到貴的都盤子,去實體店面買一定比網路貴,白痴才去那邊買。但他們沒看到的是,實體店面那比較貴的價錢背後帶來的經濟效益。
-
-
過去的行銷通路,大致上就分成上游製造商、代理商→各區域大盤商→各縣市中盤商→各地零售商。也就是說在到店面之前一個產品至少就會先增加2個通路的獲利,到了最終零售商時再讓零售商賺那最後一筆。
-
盤商獲利是是靠著一次進大量的貨來壓低進貨成本,零售商則是靠著進貨價與零售價的價差來獲利。以現代的台灣人習性就一定會說:啊你一個商品在大盤商成本才100塊,為什麼賣到我手上要賣500塊,黑店啊。
#可是你們看不到的是每個通路之間背後產生的工作需求效益
-
不管是什麼盤商或零售商,每個通路都會有其員工與工作需求,每一個職缺都代表著一個工作機會。如果你單純只看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可能會覺得很黑心,但你如果看到這些被堆加上去的售價帶來的工作機會、養活多少人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個價格很黑心嗎?
-
-
除了人事支出,每個通路商要負擔的還有庫存成本壓力的問題,這個也是終端消費者看不到的東西,因為那種一次幾百萬、幾十萬甚至幾萬的貨的壓力不是壓在你們身上,這就叫做生意的「風險」。
-
除了庫存成本壓力,背後人事成本壓力也是其中之一,實體店面能帶來的除了販售商品這件事外,還有就是提供服務、提供實物讓你參觀選購,這是網路通路所無法辦到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實體店面的價格一定比網路高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多了店租、人事支出、水電有的沒有的(當然庫存壓力也有)。
-
-
-
現在台灣生病的點就在於,大家只想要便宜,所以許多商人為了東西能賣出去就開始削價競爭,東西弄的越便宜越好。商品成本減不了,就從人事成本或服務費開始砍。因為這2個是最重要但也最好砍的東西。店家為了面對競爭大砍人力,甚至只能老闆一個人顧店死撐。
-
而盤商發現市面上的消費者只想撿便宜,所以除了繼續批貨給下游廠商外,乾脆直接自己用中盤價來網路賣東西,因為它的價格優勢很明顯,底下的通路自然很難與其抗衡。
-
-
最後,底下的實體通路一間一間的關,消費者花的錢雖然比以前省,但能賺錢的方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錢也通通都流向擁有市場資源的那一方。最終變成財團越來越有錢,民眾越來越窮。因為每一個銷售通路的關閉,就代表著失去相對量的工作機會。
-
最後就是大家沒有什麼工作能做,大部份的中小企業賺不了錢所以只能壓低員工薪資。消費者只想要便宜,所以除了死硬的產品成本砍不了外,其他專業、服務、技術通通都是屁,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只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
-
久了,大家也不再重視技術、專業與服務,因為那些在台灣賺不了錢,而整個大環境的人力素質也就跟著下降。功課好的人想辦法考試當公務員或靠著文憑進大公司上班,功課不好的人沒文憑就去中小企業繼續被壓榨。
-
一直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整體競爭力就和廢物一樣。整天只能看電視看著那些領著我們納稅錢的狗在吠,然後自己在電視前、FB上罵個幾句,婊一下時事後睡覺,早上醒來繼續上班,領著微薄的薪水,然後繼續想買便宜的東西,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
-
所以呢?這個大環境要怎麼改變?教士個人認為是無解。因為我還是會看到大家去機車行修車,然後靠北老闆工錢收好貴,拆個螺絲要收幾百好靠北。跑去部品店試穿裝備後,上網和水貨商或便宜的店家訂東西來用。
-
人力、服務與專業這2個在國外受到極度尊重的東西,在台灣最終只淪為一個被利用、被捨棄、被犧牲的東西,你說我們的競爭力會強嗎?我覺得不會。
唉
中盤商好賺嗎 在 盤商存在的目的 -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看完這篇文章很好奇,那為什麼需要有盤商的存在呢. ... 回家,這些辛苦都沒人看見,或許很多人覺得盤商好賺,但我覺得可以親自去深入了解再說這些話。 ... <看更多>
中盤商好賺嗎 在 中盤商好賺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關於「中盤商好賺嗎」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好賺?女大生炫耀「賣菜4天賺2萬」 真相曝光秒打臉| 新聞- Yahoo ...2018年1月17日· 好賺? ... <看更多>
中盤商好賺嗎 在 Re: [閒聊] 踏入中盤商,讓我壓力好大- 看板toberich 的八卦
※ 引述《meter8 (八厘米)》之銘言:
: 親戚是韓版服飾的大盤商
: 這一年來都在幫他們跑菜市場和夜市
: 由於抽成高又沒有屯貨壓力,過的還算滿輕鬆
: 一直到上個月,突然不想再過擺攤的生活
: 人總想往高處爬
: 於是我開始往中盤商方向走
: 跟他們批了一袋又一袋的衣服回來,算一算
: 將近15萬
: 15萬耶!我的人生中出現最高的金額就屬這次了
: 當然親戚知道我沒創業資本,答應讓我延後兩個月還
: 沒想到這也是壓力最大的原因之一...人情壓力
: 在兩個禮拜內,我已經找好寄賣的店家,並且把衣服送過去
: 其實我沒有抱著多大的理想,只是想從小開始做
: 於是我衣服的價格硬是降了100塊,人家賣39 我賣29 ,人家賣29 我賣19
: 並且給店家高額的抽成(聽同業講,我給的太誇張)
: 扣除成本下來,賣掉一件,店家賺的都比我賺的還要多
: 拿賺30塊來講好了,如果一家店幫一天幫我賣5件,十家店的話就有50件
: 這樣一個月下來我還可以淨賺4萬5,光是用想的我就覺得未來很明朗
: 一直到這幾天,我壓力開始大到失眠(有沒有解決失眠的方法?)
: 我發現有些店家一個禮拜甚至賣不到5件,我很懷疑他們房租怎麼付的
: 不過這可以理解,畢竟是交換季,秋裝難賣也理所當然
: 不過當然也有業績很好的店家,不過卻是壞心店家...
: 因為壓低價格,有店家會搞小動作,把我賣的價錢偷偷加上100賣給客人
: 這樣一來我的衣服完全就沒有噱頭性,而且店家額外又賺了100元
: 給他賺還無所謂,不過他卻是把我原本的價錢用立可帶蓋過,又蓋上新的價格
: 整個讓我覺得不受尊重
: 這就算了,區區3千5的貨款,店老闆娘竟然開一個月的票給我
: 當下才驚覺,因為我菜嘛...
: 所以店家以為你好講話、好欺負
: 唉...創業嘛
針對你的文章回答如下:
一、改訂價很正常,就像你後面文章發的給客人殺價空間,畢竟有的店家是在夜市裡!
夜市的客人不殺價就沒fu,一定要殺個幾下.....
老實說,寄賣只要衣服能賣出去,店家不拖貨款就好了,其它人家要怎賣真的不是
重點,畢竟那是人家的店面,有自己的經營方式。
文章中的開票太誇張了,那種店家不要合作也罷!
二、十五萬真的不算多= ="
另外照你的算法你會賠死,賠到血本無歸.....
你算一件賺多少有用嗎?我簡單假設好了,你進十五萬假如是八百件,你有可能八百
件都賣得完嗎?不可能的!
我做這行十多年,我到現在一次出國進貨五、六十款,也一定會有最少二、三款是不
好賣的。你一件才賺幾十塊,你要死了你(別生氣)!
你一來衝不了量,沒辦法用量來賺,沒量一件賺幾十塊,你賺的全變庫存你怎轉?
你這叫找死= ="
三、我想問件事,為何要給五分埔與天津街賺?
生意好的店家,一個月進貨三、四十萬的,現在直航連轉機也不用= ="
我直飛大陸、不然我要韓貨去東大門也不難,我幹麻在台灣給人賺一手?
生意好的直接出國,生意不好或剛開始資金不夠的才找寄賣或到五分埔or天津,你
希望生意能有多好?
四、老實說,沒資金最好不要搞寄賣,那只會搞死自己!
不如跟你的管道拿貨去擺地攤,肯定賺的比你現在多= ="
你玩寄賣真的不適合,真的!
另外,你真的不算中盤.......中盤至少要是自己出國拿貨,一個月四十萬以上才算!
有一定的貨量,去分掉機票與運費,才能一件至少賣一件賺一件,就算不到也至少要
賺八成以上,不然光費用與庫存你就轉不動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1.192.90
※ 編輯: chuck0000 來自: 210.201.192.90 (10/14 02:10)
※ 編輯: chuck0000 來自: 210.201.192.90 (10/14 02:12)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