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謝謝網友 Alex Chang 分享他於2016年1月24日拍攝的陽明山中山樓雪景。
現址為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二段15號,坐落在陽明山(位於日治時期「草山林間學校」所在地)的中山樓由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設計,於1965年10月動工、1966年11月竣工,並於1966年11月12日啟用,以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因為對岸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是一處多功能會議設施,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中山樓佔地約18,000平方公尺,外型為中國式宮殿,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搭配紅簷、白牆,主體屋頂採單檐歇山頂;其樓高三層,內部設有可容納1,800人的會議廳(名為中華文化堂)、和可容納2,000人的餐廳,目前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轄下的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管理。
中華民國總統於1996年改由公民直選前,乃由國民大會代表選出,而中山樓即為國民大會遷臺後的主要開會場所,因此中山樓除了曾歷經多次的總統選舉,也是昔日召開增修中華民國憲法會議的所在地。
目前流通的民國89年版(2001年7月2日發行)新臺幣壹佰元紙鈔的背面圖像就是中山樓,正面則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肖像,兩面圖像相互呼應。
1999年12月31日,臺北市政府公告陽明山中山樓為臺北市紀念性建築物,因其全樓係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在使用上定位為國家開會、接待國賓的場所,故外觀宏偉,內部裝飾如門窗、傢俱、燈具、天花、彩畫等皆極為精緻、講究。中山樓現況保存良好,且與周邊的國建館、圓講堂、松柏村、青屯幹部訓練班等建物形成一處完整的基地,未來再利用的價值極高。
2005年6月14日,陽明山中山樓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成為直轄市定古蹟。
後來,陽明山國家公園處為配合行政院國有土地活化政策之需,於2012年10月11日申請辦理中山樓周邊區域內相關建築物文化資產價值鑑定事宜。
2013年11月20日,中山樓周邊區域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名為「中山樓周邊園區文化景觀」,其登錄理由如下:
1、園區空間演變見證臺灣憲政發展歷程。
2、本園區範圍內,在日治時期曾為草山林間學校之所在,在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此地區先後作為革命實踐研究院、國防研究院及國防部總作戰部青邨幹訓班等單位辦理相關幹部或學員之受訓使用。其場所使用之更迭,反映出本園區歷史意義。
3、園區範圍內相關建築物如中山樓、國建館及圓講堂,係以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在臺灣建築界極具代表性。
4、市定古蹟陽明山中山樓係於民國54年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而興建,亦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所興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並為當時政府舉辦國宴、召開重要會議及接待國內外貴賓之重要場所,樓內的「中華文化堂」為國民大會的專屬開會場所,見證我國憲政發展歷程,深具歷史意義。另中山樓興建於硫磺區內,其工程艱難,使得中山樓成為全世界罕見之硫磺坑上之建築物。
5、目前本園區內以陽明山中山樓為首,遠眺紗帽山,形塑成為中山樓視覺景觀軸線,並與周邊國建館、圓講堂、介壽堂、梨洲樓、舜水樓、八卦升旗台及松柏村等建物同為陽明山莊重要建築群落,並與鄰近山形地貌形成一和諧文化景觀,極具地域性特色。
6、歷史建築青邨國建館及青邨圓講堂位處中山樓視覺景觀軸線上,其中青邨國建館及青邨圓講堂曾作為國防部陽明山莊圖書館及視聽教室使用,並為總政戰部青邨幹部訓練班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之重要建築群之一,皆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與中山樓同為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之代表性建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墟道(Flower Market Road)是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以沿道路的多間鮮花盆栽店鋪組成的旺角花墟而聞名。道路位於太子一帶,為東西走向,與太子道西並排,西端到達洗衣街,東端則連接園圃街(雀仔街)。全長300米。1889年以前界限街為中英邊界關卡,邊界關卡規定早上六時開關,日落之...
「中國式建築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老屋顏 Facebook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國傳統建築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式建築、中國建築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式建築、中國建築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瀛寰東西遊通識篇~中國傳統建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古建築中的吉祥元素,都用在哪些地方? | PTT新聞 的評價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八卦
《美感教育》
前陣子見到一美國媒體評論歐美國家的美感教育,同一天我見到台灣政府也想推廣美感教育,然後說出了「一年去一次國家級博物館」之類的話。
我一直都覺得,美感這玩意,不是政府能教育出來的。而且美感不是靠「教育」,而是要「培養」(教育是單向,培養是雙向)。一個小孩自出娘胎之後,接下來的整個人生都是培養美感的過程。家庭環境是第一要素。
為何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的孩子特別有美感?不是他們比較聰明(雖然很多人會說是遺傳基因好),我更願意相信他們是受父母影響的成份居多。
時常見到人們批評台灣、中國的設計師。殊不知,這與整個國家的民眾美感 taste 有關。如果每一個國民都很注重 typography;如果每一個國民都知道版面不需要滿滿滿,適當留白才是美;那麼,不夠好的設計師與作品自然會被淘汰。
政府要做的不是美感教育,而是減少「硬式教育」(這詞是我自己想的)。每次見到華人家庭的孩子,覺得個個都好硬邦邦,根本是機器人來著。被規定要乖、要安靜、要坐好;興趣愛好都差不多,理想也雷同。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可我們卻不允許他們太有「個人特色」,不能違反華人社會賦予他們的文化、規範等等。
早前我出席某活動,遇到一個很有趣的人。他問我「What inspires you?」,我回「Nature, and you?」,他說「Communications.」
完全認同。Communications 才能讓我們受到啟發,獨自躲在小角落難成大器。
我教課時,很少要求學生不能走來走去,也不會不允許他們講話。但是其他老師卻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乖乖坐好,閉上嘴巴。校長也念了我無數遍,請我管好學生。
奇怪了,是誰規定畫畫必須安靜地畫?
上課是枯燥的,但是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能使得課程更有趣。我很鼓勵孩子們站起來,去看看隔壁同學在畫什麼,加入討論。
我上週教課時,教了兩個孩子畫「Plants vs. Zombies」遊戲中的人物,過程很歡樂(這是編制外的教學內容)。我們一邊畫一邊討論遊戲戰略。我知道,其他老師並不喜歡我這樣。
可是我深知,要想讓孩子有創意、有思考能力,必須擺脫我們的中國式教育。我想給予孩子們的是啟發,而不是單方面的「教育」。
美感不是逛博物館就能擁有。需要父母的耐心栽培、老師們願意打破現有教育模式的勇氣、還有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中國式教育一直在做扼殺好奇心的蠢事)。
我由衷地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突破加諸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枷鎖。美感來自生活、來自交流,我希望他們能記得。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老屋顏 Facebook 八卦
鹽水天主堂
這座位於台南市鹽水區的天主教堂,創建於1986年,
前身為1955年,德籍胡神父在鹽水建立的臨時天主堂。
該建築其特色為中國宮廷式風格,稱之為「祭天殿」,
且內部採用中式風格繪製聖經事蹟以及聖人畫像。
上方拱頂繪製的「天主十誡」、「信望愛德」等畫作,
均採用中國式畫風勾勒處理。
更特別的是圓拱壁龕上中國風的最後的晚餐圖像,
以華人面孔替代原先的西洋人物,
著漢服、手持筷子吃包子饅頭,並用爵飲酒,
充分展現出西畫東繪的特殊風格。
公視新聞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bAzkTCvMU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花墟道(Flower Market Road)是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以沿道路的多間鮮花盆栽店鋪組成的旺角花墟而聞名。道路位於太子一帶,為東西走向,與太子道西並排,西端到達洗衣街,東端則連接園圃街(雀仔街)。全長300米。1889年以前界限街為中英邊界關卡,邊界關卡規定早上六時開關,日落之後閉關。由於1900年代香港有大量鮮花供應,每天花農集中於現今的花墟道一帶擺賣。他們稱此處為花墟,原因是廣東人把聚集成市、關閉之後即空置的市場稱為墟市,花墟因而得名。其後政府開闢此處為街道,便將街道命名為花墟道。旺角大球場前身為陸軍球場,1961年移交前市政局。旺角大球場初時名為市政球場,市政局於1973年6月16日開放啟用時名為旺角大球場。
大坑東蓄洪計劃的設計,旨在防止旺角一帶因大量雨水從獅子山向南湧下而發生水浸。該區在1997年和1998年先後有嚴重水浸事故,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九龍塘和又一村一帶近年不斷發展,使下游的地面徑流量增加,即使現時已有三條雨水幹渠排放雨水,但仍不勝負荷。在大坑東興建蓄洪池最為理想,原因是位處排水樽頸的上游,是截取大量雨水的最有利位置。按照計劃,在欖球場和足球場底下建造一個長136米、闊130米和深9.5米的蓄洪池,在暴雨期間貯存雨水,目標截流量是每秒70立方米。為增加這個系統的靈活性,堰的頂部有鋼製裝置,使堰的高度可由5.4米調整至5.7米。蓄洪池的容量為10萬立方米,是香港首個大型地下蓄洪池。這個設計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即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降雨量,遠高於香港天文臺界定為「黑色暴雨」的每小時70毫米。我們已根據本港和海外的設計標準,以八個歷史性或人造暴雨情景測試蓄洪池的穩固性。這項工程計劃已在2004年9月竣工,並分別在2002年及2012年奪得 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創意大獎及高空綠化大獎2012-優異獎。
園圃街雀鳥花園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屬中式庭園建築的主題公園,鄰近旺角大球場及花墟道,佔地約3,000平方米。正門設於界限街,另一入口則設於園圃街。雀鳥花園由土地發展公司(現時的香港市區重建局)耗資2,900萬港元興建,建築工程由1996年3月開始,並在1997年12月13日落成開幕。雀鳥花園地點適中,設計優美,又是售賣雀鳥、雀籠、雀鳥飼料等檔位的集中地,深受愛雀人士歡迎,同時也是一個市民及遊客的好去處。雀鳥花園的興建,主要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土地發展公司「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計劃」,這項重建計劃的目的是改善該區的環境,原址清拆後興建綜合發展區「朗豪坊」。位於重建範圍內的康樂街,俗稱「雀仔街」,向以售賣鳥類寵物聞名,吸引大批本地愛雀人士及遊客,為了保留「雀仔街」的特色和風貌,故在園圃街興建這個雀鳥花園。花園內除休憩設施外,並設有70個雀鳥檔位給「雀仔街」的販商繼續經營。雀鳥花園是中國式主題花園,其設計強調中國「牌樓」的特色。花園地形狹長,園內「洞門」將花園劃分成不同的庭園,五十多株生長茂盛的老樹,與雀檔分列兩旁,是雀鳥販商及愛雀人士交流心得的好地方。雀鳥花園的建築特色,包括花崗石地板、在日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的竹形琉璃瓦屋頂,以及花園旁雕刻了不同雀鳥形態的二百多塊青白玉石等。而最特別的要算是近界限街一邊的入口處,裝嵌了一幅雕工精細的百鳥圖。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園雀街雀鳥花園是一個中國式的主題花園,其設計強調中國「牌樓」的特色。 花園地形狹長,園內「洞門」將花園劃分成不同的庭園,五十多株生長茂盛的老樹,與雀檔分列兩旁,是雀鳥販商及愛雀人士交流心得的好地方。
雀鳥花園的建築特色,包括花崗石地板、在日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的竹形琉璃瓦屋頂,以及花園旁雕刻了不同雀鳥形態的二百多塊青白玉石等。 而最特別的要算是近界限街一邊的入口處,裝嵌了一幅雕工精細的百鳥圖。
由於園圃街雀鳥花園地點適中,設計優美,又是售賣雀鳥、雀籠、雀鳥飼料等檔位的集中地,所以成為愛雀人士樂於使用的康樂設施,同時也是一個受其他市民及遊客歡迎的好去處。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式建築、中國建築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 ... 的八卦
在中國式建築特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ug也提到全球首座「中本聰島」在萬那杜啟動!土地、公民身份將變成NFT,5萬人申請島上居住於澳洲與斐濟之間的 ... ... <看更多>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式建築、中國建築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 ... 的八卦
在中國式建築特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ug也提到全球首座「中本聰島」在萬那杜啟動!土地、公民身份將變成NFT,5萬人申請島上居住於澳洲與斐濟之間的 ... ... <看更多>
中國式建築特色 在 中國傳統建築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由於幅員遼闊,各處的氣候,人文,地質等條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國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尤其民居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闌式建築、西北的窯洞建築、遊牧民族的氈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