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猜想〕
反修例運動橫越逾半年,每周末皆有大型示威,被捕千計人士,究竟個體在運動中的角色如何?有力量不斷塑造大論述,希望把有利於自己一方的觀點滲入社會輿論裡。
然而,法庭卻用放大鏡,審視微觀的處境。事實的碎片組合起來,讓我們瞥見至少在個別場境,所謂「責任」是不是要完全由被捕的人士肩負起來。
「赴湯杜火」夫妻及少女暴動案,審議了18天,庭上披露了兩個簡單的事實,和主旋律關於「最衰係啲黑暴搞亂社會」有所出入。
***
第一.暴動發生的一刻,和警方行動有關。
庭上控方不斷以「暴徒」「激進示威者」「破壞社會安寧」等字眼形容728於上環集結的人士。
然而,今次案情特別,是因為被捕者的地理位置和時間。728晚上於上環雖然發生激烈衝突,但三名被告一早於黃昏(晚上7時許)於一條後巷被捕,那時警方才剛發射第一次催淚彈不久,天還未黑。
警察拍攝的片段,黃昏時,有示威者築起路障、毃東西、搬鐵枝,控方繪形繪聲表示很威脅社會秩序。但吊詭是,重複播放的警方自家拍攝的片段裡,更同時證明相反的事實,其實當時氣氛仍然「平和」與「靜止」(法庭用語)。
大量普通市民圍觀,表情輕鬆,赤裸上身的肥叔叔危坐天台睇熱鬧。法官在判詞裡形容:「客觀的事實是直至晚上七時左右,德輔道西近西邊街交界依然有量市民在圍觀,足以反映…..沒有讓市民感到害怕。」
作證的警司亦承認,「示威者實質上沒有作出任何暴力或襲擊警方的行為,反而是在警方推進後,示威者向警方投擲雜物。」
警方拍攝的片段可見,發射催淚彈之前幾分鐘,警員之間談笑甚歡,未戴防毒面具。片段亦可見,當警員戴上gas mask,示威者情緒才變得激昂,叫囂聲才加劇,是庭上不爭議的事實。
那警方為何決定要行動和驅散,導致後來三名被告被捕?原來警方策略上做了一個決定,刺激了示威者反應。
庭上披露,警方決定在內街推進,是因為外街的示威者扔物,這是一個策略,「希望把內街的示威者推埋出外街」。原來,一條街的示威者沒有扔物,卻因為另一條街的示威者行為受牽連。
而吊詭是,至少在案中涉及的那條街,因為警方先推進,示威者才扔物,法庭認為此刻才是「暴動的開始」。
判詞寫道:「本席正式裁定真正暴動開始的時間始於晚上7時02分當警方防線向前推進,示威者向警方投擲雜物的那一刻。」
雞先定蛋先?這宗案件至少讓我們瞥見,警方的行動決定,的確與「暴動」甚麼時候出現,有密切關聯。
而另一個inconvenient truth就是,在一些示威場境裡,特別是反修例運動較早期的日子,市民即使站在示威者旁邊,並不會害怕亦不擔心自身安危。直至警方行動,市民才需要走避。這個「誰才真正值得害怕」的命題,相信才是當權者最關心的一環。
***
第二,清白的人也不一定想接近警察
坊間經常有個說法,「你清白怕乜嘢畀警察查?」
審訊顯露了一些邏輯,讓人明白一旦墮入法網,怎樣令人水洗都唔清。
控方說,被告拿着傘,為何警察拘捕時失去了傘?會不會是被告心虛,知道傘會令他們入罪所以把傘扔掉?法官反駁道:如果傘放了在傘陣,又如何拆出來?夫婦因協助十六歲少女,一度把她抱起,又如何拿着傘?身為救護員的拿傘去現場平常不過,始終那天天文台預告會下雨。
無論怎樣都會被指犯罪的說法,令人不禁想起無數示威現場,被截查人士被搜袋,平凡的雨傘,黑色的衣物,被擺在地上拍攝搜証,都會成為「自招嫌疑」的罪証。
三名被告,沒有實際證據證明他們出現過在暴動現場,或做過任何動作。於是控方就憑三人出現的時空,「點解要逃走」這一點希望入罪。
現在社會經常有一說法,鼓勵大家「配合警方」,被截查被搜身被拘留,都要樂意配合,否則證明「你身有屎」。
法庭卻提出另一個看法,連作供的速龍警員也在庭上承認:「正常人也不想向警察方向走。」連作供的警員也同意,逃避警方,不能證明當事人有罪。
今次審訊就是一次例証。法官在判詞寫道,不想被拘捕,不一定是犯了法,「可能是因為沒有參加過非法行為,卻為了救人,卻仍然要被警察追捕甚至可能起訴嚴重的罪行如暴動罪」。
逃走不逃走,後果可能也一樣,法官在判詞指出:「有人可能認為他們二人如決定在示威現場當急救員早應明白要承受風險,包括被捕…..事後看來,即使他們決定束手就擒,又保證警方一定在調查後不會對他們進行拘捕甚至檢控嗎?」
***
暴動案最高刑期十年,區域法院也可判監七年,之前有案例說明不認罪判監六年。這宗案件,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三個人出現過在暴動現場並有暴力行為,其中一名被告更只有16歲,只憑衣着、時空、逃走的姿態,就被糾纏折磨了長達一年,分分鐘被投進牢獄十年八載,誰還會敢走近警察?
***
法官引援《陪審團指引樣本》指出:「你們必須小心區分,甚麼是根據可靠的環境證據,甚麼是揣測而達致的結論。對案件作出揣測,與猜想沒有分別,也等同於沒有充份的證據而憑空捏造一些理論;這是…….不應該做的事。」
穿黑衣,在某一個時間路過某一個公眾地方,不想走向警察,有人認為拿着這些所謂的證據,就可以讓人失去十年人身自由。
這宗案件,讓人見識整個大機器,如何動用無限的資源,把「犯法」的圈劃到有咁闊得咁闊,輾壓了三條生命,也希望把網羅散開,讓你我也畏懼起來。
(圖為728當天德輔道中和西邊界於晚上6時40分的圍觀人群,有人帶了寵物狗來湊熱鬧,案中披露,這裡警方推進,是因另一條街的示威者扔物,和該處示威者的表現沒有關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很多business school 都有教授 Prisoner's Dilemma,關於兩個被捕的囚犯認罪或不認罪。單方的行動會影響另一方的後果。 囚犯的心態和日常員工及管理層一樣,你有否想過如何把「囚犯心態」應用在現實生活? 剛上...
不認罪 後果 在 Facebook 八卦
新聞稿 第二十一屆青年中國人權獎公告
經過“青年中國人權獎”評委會初選,再經過推特網友海選投票,今年的第二十一屆青年中國人權獎,決定頒發給張展女士。
張展,1983年9月2日生於陜西鹹陽,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2010年作為金融人才引進上海,在浦東新區任職金融公司高管。張展近年來積極關註社會議題,辭去高薪工作,專心投身捍衛人權的事業。她先是通過司考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卻因參與抵制修訂律所管理辦法的簽名活動,令其律師職業生涯開始不久便告終結。但是,張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專長幫助維權的同胞,曾每周三都去上海某公園參加固定的維權人士聚會,為他們寫狀紙,直到她被上海警方盯上,阻攔她參與維權群體的聚會。
張展因在網絡平台積極發聲,被上海警方多次拘留。自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她更是大量轉發港人抗爭視頻及資料,並撰文發聲,利用行為藝術等聲援香港,因而受到當局更大的打壓。2019年9月8日,張展在上海街頭舉傘要求結束社會主義制度,要求共產黨下台,被上海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刑拘兩個多月。被羈押期間,她被關禁閉7天,遭受虐待,手腳銬在地上,身體受到很大傷害;還被要求做精神病鑒定,她兩次絕食抗議。警方還對房東施壓,將她所租的房屋強行清退,目的是要逼她離開上海。張展獲釋後,警方威脅她如果繼續捍衛人權的活動,會再抓她,將她判刑。但張展勇敢地接受外媒采訪,表示要堅持捍衛自己言論自由的權利,繼續為公義發聲。她說:“這個國家的問題是制度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勇敢下去,應該堅持下去,自由從來都不是免費的,我希望這個國家改變。”
2020年1月23日,千萬人口的城市武漢突然封城,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開始。而對中國人來說,當局一以貫之的封鎖信息、掩蓋真相讓任何一場天災都成為更可怕的人禍。看到網絡上武漢同胞的無助哭喊,虔誠的基督徒張展於2月1日毅然前往疫區,去親身記錄這場世紀瘟疫首發地發生的事情,與武漢人一起經歷苦難。她看到武漢同胞處在恐慌、失聲的狀態,既因為瘟疫,也因為對一個對疫區民眾施行軍管的政府的恐懼。她的第一個YouTube視頻就是紀念被訓誡、不幸死於病毒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呼籲中國人不要止於悲傷,而以實際行動捍衛言論自由。張展在武漢期間在境外平台發布文章、視頻,不僅為被失蹤的其他公民記者呼籲,實地采訪記錄封城期間武漢的各種人道災難,直至封鎖結束後民生艱難,也追問病毒來源,質疑官方公布的死難者人數,揭露死難者家屬受到的當局的打壓。這些,張展都是在不
停地被跟蹤、騷擾、威脅的狀態下完成的。毫無疑問,張展的記錄為世人了解這場世紀瘟疫留下了可貴的資料,對中共鼓吹的所謂抗疫勝利敘事構成威脅。5月14日,在發布題為“威權防疫後果在持續顯現”的視頻之後的第二天,張展被上海警方跨境抓捕。
在上海浦東看守所,張展絕食半年多,抗爭慘烈,遭到長達數月的強制插管灌食、戴腳鐐、24小時綁縛雙手等酷刑折磨,身體虛弱到甚至無法走到放風的地方。12月28日,張展拒絕配合非法審判,坐在輪椅上被強行推到法庭。在庭審中,張展義正詞嚴地對公訴人說:“這個國家之所以衰敗,正是因為你有這些荒謬的問題。”她當庭重申公訴人指控她在武漢制造謠言的舉動,正是中國政府控制言論,使中國社會不安全的一個範例。張展在被重判四年後,仍然拒絕正
常進食,僅為避免灌食之苦,吃少許食物、喝水。她對律師表示自己是用絕食來表達“最強烈的不配合罪惡迫害的態度”。
“中國青年人權獎”評獎委員會認為, 身為八零後世代的張展是在近年來中國當局的打壓加劇、輿論環境更加惡化的情況下挺身而出的有志青年中的傑出代表。張展不顧感染與被捕的雙重風險,為了尋求真相,只身前往疫區做公民記者,報道第一手信息;她懷著對同胞深沈的愛和悲憫,為無聲者發聲,陪死難者家屬維權;她重視行動,到大街小巷與各階層同胞接觸,鼓勵他們,傳播
普世價值、公民權利理念;面對暴力恐嚇、維穩監控,她不僅戰勝自己的恐懼,批判暴力,也呼籲同胞戰勝恐懼,爭取自己的權利,為公義發聲;她決意拒絕接受謊言與欺騙,願意為尋求真理付出生命;被捕後,她拒不認罪,零口供,長期絕食抗爭。張展曾說: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無法後退,因為這個國家不能夠後退。”她非凡的勇氣與決絕的抗爭不僅鼓舞了海內外無數中國人,也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註。中共當局對張展的殘酷迫害暴露出其掩蓋真相、言論審查的罪惡,引起各國強烈譴責。張展身上展示了中國人反抗暴政之精神,以及專制極權趁瘟疫加重社會管控的“威權防疫”模式之罪孽。
張展人在獄中,她曾發出的聲音在繼續對我們說話,啟迪更多中國人思考中國制度問題,探索在高壓下繼續爭取自由、人權、尊嚴的路徑。
最後,我們也要提請外界繼續關註張展在獄中的境遇,她的家人至今未能探監,不能與她通信。張展絕食已久,健康狀況堪憂。尤其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下,拒不接受獄方改造的張展再遭虐待的風險極大。
青年中國人權獎是一些八九流亡學生自發建立的獎項,獎金來自成員的捐款,至今已經堅持二十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持這項工作,盡我們的能力,去支持和表彰那些為了進步社會而奮鬥的國內的勇士們。
發佈人:“青年中國人權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 王丹
2021.6.2.
不認罪 後果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八卦
<不是每次DIY都有這樣的好運氣的!>
今天有一個新聞,
自打官司10年終得清白!
新北張姓婦人10年前被控騎機車撞傷路人逃逸,
她堅稱當時人在市場擺攤不在車禍現場,
但法院採信3名目擊者看到的車號,
認定張婦肇事,依過失傷害與肇逃兩罪判她有罪定讞。
張婦不甘心,10年來獨自聲請再審7次,
去年終獲高院裁准再審,
法院赫然查出,警方原始報案紀錄上,
警員首次回報的車號是「DMX-○○○」,
和張婦車號「DNX-○○○」僅一個英文字母之差,
逆轉改判張婦無罪,檢方放棄上訴定讞。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小案件,因此沒請律師,
沒請律師,不能閱卷,看不到卷證資料,
檢察官法官不鳥被告辯詞,被告也不知道要調甚麼資料,
判決有罪,因為被告從頭到尾都不認罪,重判六個月確定
聲請再審七次,第七次終於獲准,
法官主動調閱報案紀錄,發現車牌弄錯,改判無罪!
看了之後覺得很難過,10年就這樣過去了,
就跟我之前寫的"司法系統就是洗衣機"提到的一樣,
即使最後判決無罪,心裡也是傷痕累累!
可是有些事情該講的還是要講,
我認為這個案件會搞這麼久,
很大一部分問題出在DIY上!
這種通常是易科罰金的小案子,
往往因為是小案子,大部分人都不會請律師,
加上張女又堅持無辜,大聲喊冤,
這就導致三個後果~
第一個,
刑事案件被告本人不得閱卷,只有律師可以閱卷,
頂多只能看筆錄~
我覺得這個規定很奇怪,
民事案件當事人可以閱卷,刑事卻不行?
案件當事人應該有權利了解國家為甚麼要起訴我,
總該給我一個機會看卷內資料吧?
對於這個問題,司法院的解釋是,
因審判結果與被告有切身利害關係,
如讓被告直接接觸全部卷宗,恐有趁機毀壞證物的風險。
曾有民眾因民事訴訟自行前往法院閱卷,
卻趁機破壞附在卷宗內的錄音帶證物,
甚至當場撕掉對自己不利的筆錄吞下肚的離譜前例,
司法院因此認為
對刑事訴訟卷內的證物有必要採取折衷保護措施,
才予以適度限制。
法律面應如何規定見仁見智,
可是無法閱卷的結果,就是無法拿到卷內資料,
無法充分防禦,
如果張女10年前就看到報案紀錄,
也不用白白花十年在這個官司上~
第二個後果是,
檢察官法官都很忙,
有些事情或證據,沒有人提醒他,他就是會漏掉,
這個"人",通常是律師,
畢竟都是法律人,有共同語言,
比較知道怎麼切入或陳述,檢察官法官比較聽得進去
至於當事人(告訴人或被告),
有時候講一堆沒重點,或只是一直重複,
搞半天抓不到重點,搔不到癢處,
久了,檢察官法官就懶得理你,
不過為了體現溫暖有人性的司法,
他們還是會給你一個微笑,耐性的聽你講的,
但是就是不鳥你!
第三個後果是,被重判!
像張女這個案件,
修法以前,大部分肇事逃逸,
只要認罪,法官也不會為難你,都是判兩個月易科罰金了事,
只是張女堅持打無罪,
法官審理後認為還是有罪,認為你犯後態度不好,重判六個月,
有時候就是這樣,
被告就是覺得沒有的事情,覺得委屈,所以堅持打無罪,
可是老是被法院認為態度不好,
(如果是法官大人你被人家冤枉,你態度好得起來嗎?)
大聲喊冤的結果,反倒變成一個重判的理由~
另外要說的是,
張女運氣真的很好!遇到願意幫忙的法官!
還主動調查證據還她清白~
重點是張女DIY了10年,
最後還是法律專業人士幫她查到有利證據的!
最後要提醒的是,再審程序是很難開啟的,
千萬不要把張女這個案件當成通例!
一個生還的張女的下面,
其實是千百個死翹翹的屍體(案例)啊!
結語:
一般民眾遇到官司,都會問K要不要找律師,
K的回答往往是,如果金額低於20萬,就自己處理吧!
這是比較實際的經濟考量,
但是要強調的是,上面這個原則是針對民事!
如果是刑事案件,那就不一定了,
如果是重大案件,殺人販賣毒品之類的,
不管認不認罪,都要請律師,
至少調閱卷宗資料,強化辯護力道,
即使你要認罪,請一個律師幫你爭取少關幾年,
也是很有幫助的!
萬一是小案件,
如果你要認罪,那就自己弄吧!
反正法院也不會為難你~
但是如果你堅持無罪(像張女這樣),那還是找律師幫忙比較好,
不然DIY老半天,其實大部分過程都在嘗試錯誤,很辛苦的!
不認罪 後果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很多business school 都有教授 Prisoner's Dilemma,關於兩個被捕的囚犯認罪或不認罪。單方的行動會影響另一方的後果。
囚犯的心態和日常員工及管理層一樣,你有否想過如何把「囚犯心態」應用在現實生活?
剛上了一堂關於以上話題的管理課程,結論非常有趣,分別是:
(1)互相溝通很重要
(2)Tit-for-Tat 策略 (「善意」的隨波逐流)長遠最双贏
(3)把「善人」集中、強化影響力
為什麼有以上結論?請觀看以下video (3m:25s)
你日後又打算如何對待他人(包括員工、上司、顧客、競爭對手)呢?

不認罪 後果 在 不辯護也不認罪的答辯,nolo contendere,元照英美法詞典 的相關結果
〈拉〉〈美〉該詞的本意為「我不爭辯」。 ... 不辯護也不認罪的答辯 ... 在法律後果上,它等同於作有罪答辯〔plea of guilty〕,區別僅在於這種答辯在以後基於同一行為 ... ... <看更多>
不認罪 後果 在 刑事案件,只要不認罪就無法定罪嗎? - 劇多 的相關結果
只要證據確鑿,你不認罪不影響最終確定你的服刑期。唯一影響的是你自身:拒不認罪的後果是加重處罰,不予減刑,有緩刑、假釋的機會都與拒不認罪者擦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