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黨再度認證
#換了位子可以換了腦袋
昨天中午我在Yahoo鄉民衝康直播時,提到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在公開助選場合呼籲『票不要投小黨,是浪費選票!』對比林飛帆副秘曾說『票投小黨不是浪費,是政黨茁壯的根基』,黨內沒共識,要不要先場外打一架決定再對外發言?不然打到自己人臉!
這個時候,媒體傳出即將排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徐佳青前副秘居然大辣辣地說,林飛帆副秘書長那時在時代力量,現在在民進黨,當然換了政黨,立場不同,說話也不同,這很正常!
#認錯有那麼難嗎
另外,我也想問未來的民進黨籍不分區徐佳青委員,除了林飛帆副秘書長認為投小黨不是浪費以外,還有蔡英文總統桃園競選辦公室副總幹事王浩宇議員更生氣指責『民進黨呼籲票不要投小黨根本是傲慢,會玩死自己』,陳水扁前總統更跳出來,怒斥民進黨呼籲沒過5%是浪費,『根本是嚴重失言,更是得意忘形,傲慢囂張到極點,蔡總統和民進黨是嫌票太多嗎?』哪一位支持民進黨講出『票投小黨是浪費』這種傲慢的話?
難道,這些支持民進黨,挺民進黨入骨的人,對民進黨的惇惇教誨,都可以拋到腦後嗎?更何況是對人民的承諾,果真連未來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都不演了,選民都該睜大眼睛看清楚,莫忘世上騙子多!
#莫忘世上騙子多
#恭喜徐佳青委員提名不分區名單
#你的雙標終於獲得回報
#希望下次您對小黨有議見請衝著我來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影片來源:Yahootv
https://youtu.be/rOQXCtvt2zM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在 陳思宇 Facebook 八卦
#雙標黨再度認證
#換了位子可以換了腦袋
昨天中午我在Yahoo鄉民衝康直播時,提到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在公開助選場合呼籲『票不要投小黨,是浪費選票!』對比林飛帆副秘曾說『票投小黨不是浪費,是政黨茁壯的根基』,黨內沒共識,要不要先場外打一架決定再對外發言?不然打到自己人臉!
這個時候,媒體傳出即將排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徐佳青前副秘居然大辣辣地說,林飛帆副秘書長那時在時代力量,現在在民進黨,當然換了政黨,立場不同,說話也不同,這很正常!
#認錯有那麼難嗎
另外,我也想問未來的民進黨籍不分區徐佳青委員,除了林飛帆副秘書長認為投小黨不是浪費以外,還有蔡英文總統桃園競選辦公室副總幹事王浩宇議員更生氣指責『民進黨呼籲票不要投小黨根本是傲慢,會玩死自己』,陳水扁前總統更跳出來,怒斥民進黨呼籲沒過5%是浪費,『根本是嚴重失言,更是得意忘形,傲慢囂張到極點,蔡總統和民進黨是嫌票太多嗎?』哪一位支持民進黨講出『票投小黨是浪費』這種傲慢的話?
難道,這些支持民進黨,挺民進黨入骨的人,對民進黨的惇惇教誨,都可以拋到腦後嗎?更何況是對人民的承諾,果真連未來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都不演了,選民都該睜大眼睛看清楚,莫忘世上騙子多!
#莫忘世上騙子多
#恭喜徐佳青委員提名不分區名單
#你的雙標終於獲得回報
#希望下次您對小黨有議見請衝著我來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影片來源:Yahootv
https://youtu.be/rOQXCtvt2zM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7uN8n6hAN4/hqdefault.jpg)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三位;而這第三位呢,想要呼應的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一個人,人生是否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人生的每一個抉擇的關鍵、每一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怎麼樣做出「適當的決定」?
而我要挑選的這一位歷史人物是誰呢?他是「司馬懿」。
司馬懿這三個字你可能不陌生,但是多數人對於他的印象,不是停留在《三國演義》,那個老奸巨猾的形象;然後呢,後來陰謀篡位的形象。
再不然就是呢,你可能把司馬懿的印象,投射在「軍師聯盟」這一部戲劇裡面,那一個聰明、心地善良,然後隨機應變的正面形象。
然而不管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奸詐,還是「軍師聯盟」裡面的那個正派、那個胸有大志的樣子;它都是戲劇的呈現。這些戲劇的呈現,難免是因為編劇想要去說一個更好聽的故事、去包裝出來的。
然而我們盡可能的回歸到歷史的真實,司馬懿到底在他的生涯當中,他怎麼樣透過一個一個作出的適當決定,來幫助自己活出想要的樣子?
或者是在那個動蕩的亂世裡面,他怎麼樣透過做決定的轉變,來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前進?
其實司馬懿的出身並不差,在他的年代裡面「司馬家」算是世家大族;尤其是他自己的八個兄弟,在當年被稱作是「司馬八達」。
特別是他的哥哥「司馬朗」做官做到一州的刺史,然而司馬朗跟當年的一位大學者叫崔琰,被稱為是當時朝廷的清流。
曹操本人呢,非常看重崔琰這個人,然而崔琰曾經在司馬朗面前說到司馬懿,他特別跟司馬朗說:「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行事決斷,都遠遠的在你之上」。
然而這樣的一個風聲,也被曹操聽到了,於是曹操就特別派人召司馬懿來當官。而當年的司馬懿在第一次曹操找他當官的時候,他稱病不去。
曹操他也不相信這種事,派人連夜的去刺探消息,結果就發現司馬懿躺在那邊一動也不動,還真的像生病一樣。
然而過了幾年,在公元的208年,曹操他成為丞相之後,他就再次要找司馬懿來當官。
這一次他就明擺著說,司馬懿如果不來就把他宰了!所以司馬懿也迫於無奈,他就只好去當官;去當一個叫做文學掾的小官。
可是從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喔,司馬懿為什麼第一次,在曹操找他做官的時候不來,而第二次來?
可能表面上的歸因,你會覺得是因為形勢比人強,因為被逼。那有沒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讓他在這兩次的過程當中,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這裡面呢,有幾個說法喔,第一個說法是,第一次曹操找司馬懿當官的時候,是在建安6年,而後來曹操在官渡大戰之後當上了丞相,是在建安13年。
所以在建安6年的時候,對於司馬懿來說,他會覺得喔,他不太確定曹操是否能夠跟袁紹征戰的時候能夠勝出。
所以對司馬懿來說,那個時候如果到曹操那邊去當官,第一個自己可能也沒有相對應的位置;而第二個他可能會把自己的未來,押寶在一個不確定的人身上。
而第二個可能的考量,是司馬懿跟曹操他們彼此之間身份地位的衝突。其實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正是世家大族興起的時候,所以在官場裡面,也非常講究門第跟出身。
那司馬懿呢,他的家族都是世代的豪門望族,他的爺爺司馬俊坐過潁川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做過京兆尹的洛陽令,出生是相對比較高貴的。
而曹操的出生我們都知道,他的祖父曹騰是宦官;其實曹操的出身是很低微的。所以呢,一個是官宦人家出生,但另外一個是宦官人家出身。
尤其是還不確定曹操的行事風格,和他是否能夠勝出的前提底下,他就對於是否要投靠曹操這件事,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在司馬懿歸順曹操當官之後,司馬懿的表現卻是相對的積極,而做人卻是相對的低調。
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到的「得隴望蜀」,跟「屯田」的建議,包含他勸阻曹操「遷都」這件事情,都有司馬懿提出建言的影子。
然而司馬懿不管他做人有多麼的低調,事實上呢,他真正押寶的並不在曹操身上,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身上。
而事實證明曹操過世之後,在曹丕當政的時期,司馬懿也的確受到了重用;甚至於在曹丕駕崩的時候,司馬懿更成為了托孤大臣。
然而如果回到司馬懿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我們知道喔,在他的一生當中,四個最重要的軍事行動。
分別是第一個,他用計除掉了孟達;而第二個,他跟諸葛亮的對抗;而第三個,他遠征遼東;當然還不能忽略的是最後一個,叫做高平陵的政變。
那當我們提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先看司馬懿,在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這個決策;你可以從他在「官渡大戰」之前,他不出來當官的這件事情,感覺到他是一個很理性的計算者。
可是你也可以從他因為自己是官宦子弟,而不願意為宦官子弟服務的這件事情,覺得他很感性。
然而事實上呢,如果你呼應到他人生當中,四件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的決策者。
我們說到喔,他用計除掉孟;在過程當中,它是一個最有名的閃電戰。因為當時孟達私底下跟諸葛亮互通有無,而決定要反叛曹魏。
可是呢,司馬懿一聞到這樣的一個訊息之後,他人在宛城,他距離洛陽800里,而距離宛城1200里。
所以呢,就算司馬懿知道孟達要造反,算一下時間哦,司馬懿要先發函請示皇帝,這需要10天的時間;而魏明帝下旨送達,大概需要10天;司馬懿在調兵遣將又需要10天。
等到這三個10天都完成了之後,整個孟達他早就整軍完畢,能夠固守上庸這個地方,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結果孟達這個念頭才剛放下,想不到在短短的8天之後,就看到了司馬懿整個大軍兵臨城下。所以你看司馬懿面對決斷的時候,他是非常果決的。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因為孟達的這個事件,就覺得司馬懿的決策風格,他就是以「快」為著稱;那你再回頭去看,他在對抗諸葛亮。
他在對抗諸葛亮的過程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用熬的、他用拖的,把諸葛亮整個熬死、拖死啊!所以呢,你說司馬懿他的風格,到底是快還是慢呢?
然而在拖死諸葛亮之後,他後來的遠徵遼東,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閃電戰。可是呢,最後的高平陵政變,他跟曹爽之間,可是熬了超過10年,才發動高平陵的政變。
所以綜觀來看,如果你要去評斷司馬懿的決策,是理性還是感性?是快還是慢?你都沒有辦法去拿出一個真正的定論。
但如果你把高度往上拉高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司馬懿做的每一個決策,在他心中都有所謂的「期望值」的思考,而不是「絕對值」得思考。
在當年啊,有很多讀書人就很容易陷入「絕對值」的思考;所以呢,他們可能沒有聞到、他們沒有感受到整個大環境的改變。
於是堅守在比如說「漢室正統」這樣的概念底下,他就沒有辦法為曹操,或者是後來的曹丕服務。
可是呢,司馬懿本身他的出生,雖然也是世家大族、也是以漢室為最主要的宗旨。可是他很清楚的聞到時代的變化、趨勢是不可擋的。所以呢,你說他是理性,還是感性?
與其用這樣子區分,不如說他在為他的生命做決定的過程當中,他很清楚他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每一個選項的期望值,而不是用絕對值的思考,讓自己喔進退不能、動彈不得。
可是另外我們來看看,他在軍事上面,面對孟達的「快」、面對諸葛亮的「慢」;再面對遼東的「快」,然後最後高平陵之變的「慢」。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用快、慢的這樣的區分,你也沒辦法定義他。
然而如果你拉高到一個更高的格局來看,你會發現他做這些軍事上的行動,他都沒有讓自己停留在「最差的感覺是什麼?」,而是不斷的去評估「最差的結果會是什麼?」
就以對抗孟達的角度,他的閃電戰就算沒有辦法一舉拿下孟達,最差最差,其實諸葛亮也會因為司馬懿的閃電的動作,讓諸葛亮不敢躁進。
可是呢,在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很清楚知道一件事情,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他們要速戰速決。而司馬懿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有整個曹魏的家底,我可以跟你熬、我可以跟你拖。
可是這種事情,只要一熬、一拖,他在自己內部的名聲,或者大家對他的指責,可能就會相對比較多,會覺得他怯戰。
甚至於,我們知道喔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面,也有說到諸葛亮還送他女人的衣服來羞辱他;雖然呢,這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橋段,不知道真假。
但是呢,我們回到歷史相對的真實,你就可以感覺得到,他在當年如果掉入到自己的感受的話;那當然啦,就痛痛快快的跟諸葛亮打一仗,整個姿態不是比較優雅嗎?
但是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他很清楚如果我跟諸葛亮拖著、熬下去,最差的結果,就是諸葛亮他怎麼樣都沒有辦法進犯;而對我來說我用這樣的戰略,最起碼可以確保不輸。
所以呢,如果你要問我:「在人生裡面,面對這麼多選項要怎麼做決定?」;我會覺得「司馬懿」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因為如果你停留在「做決定的方法」,你會發現你很難歸納他、你很難定義他。但是呢,你把格局拉高到「做決定的思考」。
不管是他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期望值」思維;還是他後來的軍事行動當中,他去評估「最差的結果」,而不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
甚至於在每一個決定的細節當中,他都很清楚的去做出「正確的歸因」。然而最後你會發現,他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曹操幾度想要殺掉他,結果曹操先死了;而曹丕雖然信任他、雖然重用他,但也一直放心不下他,最後曹丕也死了。後來曹睿也幾度要害死他,結果最後曹睿也死了。
然而從曹爽的角度,這老傢伙跟我一起同朝輔政,老的都掉渣了,結果到最後高平陵之變,曹爽倒下來,而司馬懿好好的活著;甚至於,為他們後來司馬家的天下,立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當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究竟你有沒有具備有「期望值」的思維?究竟是你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還是鎖定在「最差會有什麼結果」?以作為務實的評估。
然而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你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歸因,並且讓你每一個選擇的選項,讓時間都有機會站在你的同一邊。
我想喔,所謂的「做決定」的智慧,並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只要選擇A就一定能夠正確、就一定能夠成功;天底下沒有這種事,因為環境不斷的在變化。
然而也因為如此,如果你要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做決定的思維」怎麼樣因著變化,去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是絕對必要的。
司馬懿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啓發,也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然而如果你想要學習,在人生當中「做決定」的智慧,那麼我很鼓勵你,千萬不要錯【過好人生學】。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都有連結。
我很期待你能夠加入,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8ElnTbIyEc/hqdefault.jpg)
不要一直在我面前提我父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最近畢業季又到了,所以很多關於求職或轉職,這樣的思考,會迴盪在很多朋友心中。
每年大概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想要跟我約時間,想找我聊一聊,聊什麼呢?聊關於自己的生涯規劃,聊關於自己是不是要離開現在的工作,然後去投入一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事實上呢,我在猜啦!很多人會想要找我聊一聊,可能某個層面來說,從大家的角度來看,我可以把我的興趣,把我真的喜歡做的事跟我的謀生結合在一起。
要做這樣的結合,我必需說它有很多的天時、地利、人和,我也不覺得我的經驗,能夠完整的一比一的複製到任何人身上,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是呢,每一次我碰到這樣的,一張張殷殷切切的臉孔在我面前,好像希望我能幫他指出一條明路,或者給他一個答案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會有很複雜的感覺。
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種事情是沒有任何那種,所謂一刀斃命的回答,就是沒有那種喔你只要怎樣,就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不可能!
那我到底要怎樣讓大家懂,並且讓大家能夠回到,關鍵不在於你是否做了什麼,能夠去讓你真的熱愛的事情,能夠成為你謀生的工具;而是在於這一切的起始點。
你有沒有掌握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的心態,或者是關鍵的起始點,所以呢,透過這樣的一個機會,試著跟你分享一些,我當年對我的生命的角度來看,有一個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透過這個事件,或許我想可能對於你在看這一段影片的時候,能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這個在我生命當中標誌性的事件是什麼呢?
我還記得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父親癌末,那癌末 我陪他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我還記得我父親是早上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呢,那個時候他確認死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就在病房外面打電話去聯絡事情、去安排他的身後事。
那在我安排聯絡的過程當中,我就發現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看我,然後這一個人,我稍微瞄了他一眼之後,我覺得這一張臉孔好熟悉啊!那種熟悉並不是說他是我的朋友,而是他是一個藝人、他是一個公眾人物。
所以呢,當我話電掛完之後,想不到他不僅還繼續看著我,然後他還主動的走上前來跟我攀談,那他就問我怎麼了?因為他那個時候要做一些公益的節目,是關於安寧療護的,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自己個人的一些狀態。
於是他知道我父親剛走,他就在我的同意的狀況底下,他到我父親的病房,朝著我父親去做一個致意的動作。那因為這樣子我們就認識了,那認識之後呢,彼此當成是朋友一樣,那我也把他當成是一個我很尊敬的長輩,去做一個一般的互動。
可是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認識跟緣分,我開始跟他做毛遂自薦,因為那個時候,我開始做有聲書評一段時間了,然後跟他說,我想要學習怎麼做廣播。
在那之前我全部都是土法煉鋼,所以呢,我就有機會在他的廣播電台的節目裡面,中間有一段大概十幾分鐘,跟他做一個互動跟對談。然後那一段十幾分鐘的內容、企劃…等等的,都是我自己做的。
那你說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做內容企劃嗎?我當然但不知道,我都是土法煉鋼,然後他也願意接受我的土法煉鋼,於是我就有機會真正的踏入哦,原來所謂的廣播製作,該怎麼製作?
然後從前製到錄製、到後製,到底它的一個流程是怎麼樣,我就等於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有一個完整的參與。所以,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我父親當年他離開這個世界,好像為我帶來一個很重要的禮物!
因為他安排了這一個人,走進我的生命裡面,好,那真正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剛才有說,我主動跟他提案嘛,那提案的第一年,我就每個禮拜跟他做一段大概十幾分鐘的節目。
可是到了第二年,他覺得他整個節目的質感、各方面,好像還不錯,然後得到市場還不錯的口碑,那於是他就有一個念頭,他就想說今年我們是不是去報名「廣播金鐘獎」。
那我聽到的時候當然很興奮啊!開什麼玩笑我一個小菜鳥,一點經驗都沒有,有機會來參與金鐘獎節目的製作,而且更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他已經在這之前,拿過了好幾座金鐘獎。
所以呢,我就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呢,我就更認真的努力,然後去做內容,然後跟他一起錄製。然後尤其在那一段時間,我們在製作要參賽的節目,的我還記得足足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吧。
我幾乎每天哦都到三更半夜,我都還在廣播電台參與剪輯跟後製等等的工作。那印象很深刻喔,其中我們在錄製參賽節目的其中有一集的時候。
想不到一打開了麥克風,一開始錄製,我還記得前面的互動不到幾句話,突然這一位長輩,他丟了一個問題給我。但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事前的排演,他並沒有排演到。
也就是說他臨時問的,然後他表達他自己的方式,又會在那個當下,讓我覺得他好像不是在問問題,他單純的只是在說他自己的感覺。
結果因為我這樣的認知,所以當他那個話落地之後,我在那邊頓了兩三秒,沒有做任何反應,結果說時遲、那時快,他的手啊,就往我臉上招呼,他就往我臉上這樣子拍了一下。
在我那個時候的自尊心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被他賞了一巴掌,然後他拍了一下,然後說:「你傻啦!你怎麼不接話?」
因為我們還會後製嘛,所以那一段其實是可以剪掉的,但儘管如此,當他的手往我臉上招呼的那一刻,雖然其實不管從當時和現在角度,他這個部分應該也沒什麼羞辱的成分。
可是我感受非常強烈,是當下我覺得我全身是熱的,然後我的臉是漲紅的,我覺得當時我的自尊心,跟我急速的心跳,都好像要從嘴巴噴出來一樣。
那當然那一刻我忍下了這口氣,其實說到底,我真的也不覺得,他就是要羞辱我,只是以我那個時候的生命狀態,以我那個時候的修養,這一下子真的是讓我覺得我被羞辱到了。
所以其實在那種情緒底下,就會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拍桌子,老子不幹了!我幹嘛來接受這種羞辱?我又沒得到什麼好處,而第二種選擇就是,我把「那一下」吞下去。
我當下選擇的是「吞下去」,可是多年之後,我回想我當下吞下去的到底是什麼?是吞下那年輕氣盛的衝動呢?還是我吞下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我還記得那一天我被賞了一巴掌之後,然後還是乖乖的去錄完整個節目,然後把整個後製製作完,那個時候大概是午夜12點多吧,然後呢,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在騎摩車的過程當中,我就告訴我自己。
我下了兩個決心,第一個決心就是,我不容許從今往後,還有任何人可以這樣對我,因為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在那之後我對於我自己製作的所有的內容更嚴謹、更用心。
第二個決心就是,在我當天睡一覺起床之後,我馬上去找所有我能找得到的資料,去學習關於剪接跟後製的所有的功夫,雖然在那之前,我有參與導播的剪接跟後製。
但是我也只是參與,我沒有真的去操作,到底剪接的邏輯、剪接點,還有剪接的概念是如何?但是呢在那一次之後,我對於這件事情有了真正的開始。
我去找資料,然後呢我也去找我可以找到軟體,然後開始自我進行實習跟修煉。那為什麼我要跟你分享這個經驗呢?其實到了今天,很多人在問我關於他生涯選擇的問題,他有好多他想做的事,但是他似乎一直沒有真正的決心去跨出那第一步。
其實回到我當年的經驗當中,我那真正的第一步是來自於「那一巴掌」,而到了今天,我發現很多人找我聊生涯的議題,他的流程通常就是,跟我約時間想要聊一聊,然後跟我約時間的過程當中也很妙。
彷彿是他可以Book我的時間,而不是先問我何時有空,好!那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他總是在跟我聊聊之後,然後回家想一想,然後到最後的結論都是「再看看」。
那這樣的一個流程跟這樣的一個狀況,你想如果你是我,你還會有心想要繼續跟他聊下去嗎?又或者是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我跟你聊這麼多有用嗎?
所謂的有用、沒用,並不是在於你跟我聊完之後,你一定要馬上什麼樣的改變,而是你在跟我聊完之後,就像當初我吞下的那一巴掌。不是我吞下去之後,我就開始人生大翻轉,沒有啊!
我這中間也沈寂了N年了,但是我在那一巴掌之後,我真正做了一個決心,而我的決心展現在什麼上面?第一個展現在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我有沒有把我的內容,安排到最嚴謹的程度。
而第二個也是我可以控制的,我沒有要我自己,因為那一巴掌之後,馬上從前製、製作到後製,我都可以一把抓,沒有,我只是給自己一個決心,叫做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功課,去學習關於剪接後製,一直到實習。
你知道嗎?在那一巴掌之後,我從那一段時間錄制,每天是晚上大概12點離開廣播電台,一直到後來我已經連續好幾天,是3、4點才離開廣播電台,為什麼?
因為導播在製作的時候,在後製的時候我要全程看,他看完之後我還中間抓空檔,自己實機操作一下,你說沒有搞到3、4點,我哪裡有辦法離開廣播電台?
所以我談到這裡,我還希望你不要忘記這一段經驗,其實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經驗,我不是在十幾年前的那個決心完了之後,馬上就鏡頭轉到今天。
這中間別忘了隔了十幾年,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才稍微的能夠做到,讓很多人覺得我可以做我愛做的事情,並且以此為生。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路。
但這漫長的路關鍵不在於這十幾年怎麼過的?關鍵在於那個「起始點」,起始點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決心」啊!然而你的決心要展現在什麼?你的決心不是要展現在那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是在於當任何人能幫你,能給你一些建議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要求自己,在離開他的視線之後,起碼做一點小小的開始。如同我當年那一點小小的開始,就是查自己能查的資料啊,去學習任何自己能學到的軟體呀。
真正的決心不是在於下了之後,你隔天就會成功,而是在於你願意不願意從那最小,你最能夠掌控的,一點一滴開始去做前進,所以我自己常常會有一個感慨!
就是決心,從來就不是一大步的跨越,而是持續的每一小步來展現自己的決心。所以我今天跟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希望你能得到的從來就不是那翻天地覆的改變,而是在於其實你心中早就知道,那可以往前的那一小小步。
真正的決心是展現在那一小小步的前進,而不是展現在嘴皮子上,去跟別人說你一定要怎樣,這是沒有用的。然而跟你聊到這邊,我也常常在想,最近這麼多人要跟我約時間,找我聊一聊,那我是不是要給出「那一巴掌」呢?
就像當年這位長輩給我的「那一巴掌」一樣,其實我還在想這個問題,因為我糾結在於,當我給出那一巴掌之後,對方的反應會跟我當年一樣嗎?還是對方,他會給我一拳呢?
再來,我糾結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一個真的有決心的人,其實有沒有「那一巴掌」,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重要。生命一定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這個人,「你可以開始了!」。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然而我也很希望透過你,如果有耐心看到這裡的話,我要很認真的告訴你:「你可以開始了!」。真正的決心,從來就不是你的宣稱,而是你的行為。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誠摯的邀請你,我們最近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我想如果你要改變生命,學習是一個重要起始點。
然而學習它也是需要決心的,我遇過太多人,他總是告訴我,總有一天要進我的教室,然而「那一天」我始終沒有等到。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我很期待8月30號的教室能夠見到你,希望讓你的決心展現在,你對自己學習跟成長的承諾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pG4p_wwI5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