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亮御用餐具開團啦還有義大利麵跟零食補貨:https://lihi1.com/TOBqg #順便聊用餐規矩
昨天我滑到一則三歲女童邊吃飯邊拿著筷子在餐桌附近亂跑,不慎跌倒後筷子插入顱內十公分的新聞!
嚇死我了,要求餐桌規矩絕不是為了大人輕鬆而已,想要孩子認真吃飯,餐桌態度是必備的。
許多人會因為孩子不認真吃而拉長餵飯時間,搞得最後孩子哭鬧大人生氣得不償失。
為什麼這樣做對長期來說無效呢?
因為小小孩的專注時間只有20分鐘!養成習慣讓他這20分鐘認真吃飯,省去你跟他互相傷害40分鐘,結果也沒有吃進去太多啊⋯
🔸影片的好好先吃過300ml食物泥又繼續吃飯,吃完還要再吃肉肉跟水果,會被吃垮啊~
▶️接下來來推坑我家的愛碗
#藏污納垢掰掰 #316醫療級不鏽鋼 #自主進食
餐碗我已經寫到膩了,要不是好幾位V友跟我許願 美國 little.b-Asia高質感餐具系列/316雙層不鏽鋼吸盤碗 實在興致缺缺。 #這篇容我用普通媽媽眼光隨意寫
用了一週就決定跟愛用不鏽鋼的你推薦(目前用兩個月囉)
先前我用塑膠吸盤碗,本來想說吸盤碗滿過渡期的塑膠堪用,後來才知道其實到大都可以使用耶。 
#可以使用而非必須使用
📍這部分大家衡量一下,認為有耐心陪孩子走過過渡期的不用買不鏽鋼版本啦~畢竟蠻貴的嘛😂
亮亮已經不會翻碗我還是會使用吸盤碗,原因沒什麼,就是買了要用啊!自從減塑後對於丟碗蠻內疚,但礙於孩子用餐安全,還是得忍痛丟掉有刮痕會藏污納垢的塑膠碗。
現在有醫療級316不鏽鋼吸盤碗提供媽咪另一種選擇,讓你跟刮傷藏污納垢的塑膠碗說掰掰,無論是紫外線或是蒸氣消毒都ok,低月齡的寶寶好安心。
#我大概八個月後就沒在消毒囉
📍我愛吸盤碗 #碗緣凹槽弧形好挖設計,每一口都紮實挖好挖滿吃飽飽。
有吸盤亮亮可以一手拿雞腿一手拿湯匙速度吃飯,#沒吸盤得一手扶著碗 以免移位或是施力過大打翻。
中空設計不保溫燙手,另 #附上蓋方便收納,底部與上蓋是最 #安全的矽膠材質可拆卸清洗!
最後附上注意事項給大家,我覺得一個寶寶大概買2個就蠻夠用了,習慣一天洗一次建議買三個媽咪比較輕鬆啊~
這次廠商也有我愛用的 #Doddl及OXO叉匙 讓大家一次購足!
有在做便當的可以帶寶寶海苔(尺寸剛好)醬油來做調味~
然後我有幫好好補些無趣的米餅給他啊(亮亮居然吃的津津有味耶!)
大V生活Xlittle.b 316不鏽鋼吸盤碗X寶寶餅乾xlittle psata義大利麵
網址 >> https://gbf.tw/4ok1f
🔸little .B 316雙層不鏽鋼吸盤碗注意事項:
1.可用於洗碗機、紫外線消毒。
📍上下矽膠請取下手洗延長使用壽命,放洗碗機被壓到難免會變形喔(我是都洗碗機洗但是有擺平放)
2.初次使用前請先以中性清潔劑清洗
3.不可放入加熱器加熱(ex.電鍋、烤箱、微波爐..等)
4.請使用海綿清洗碗體,勿用鋼刷
▍客服資訊 ▍
若有任何產品相關問題歡迎詢問 :
官方LINE@:http://line.me/ti/p/%40tbj6540h 或是ID輸入@hibebe
電話:07-3853805
客服時間:周一~周五 早上10:00~晚上18:30(國定假日暫停客服)
客服並非24小時服務,有時無法立即回訊息,請耐心等候,請見諒
▶️延伸閱讀【餐桌規矩】
任何的規矩建立都是源自於愛,絕非大人輕鬆,堅持規矩有多難試過的你都知道。
今天來聊聊用餐態度,為什麼要要求用餐態度?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安全」
第一餐椅很高掉下來很危險,第二桌上有熱湯/易碎品亂揮打翻很嚴重,第三餐桌是家裡感情維繫的地方。
我家用餐時沒有玩具/影片/零食,不準玩餐具/浪費食物/站起來~
🔸規矩是「孩子可以決定吃多少,就算一口都不吃就要下餐桌我也尊重他,到下一餐之前只有水」
🌟但是我不允許下餐桌再上來,要尊重大人也有吃飯的權利不能要求別人不吃飯陪玩。
💡有人會問我:孩子下餐桌後再來討食怎麼辦?
如果你給了,不就等於他可以在餐桌搗蛋,被請下餐桌後還能一邊玩玩具沒事過來吃幾口?
#搗蛋的孩子有糖吃合理嗎
💡有人會再問我:外出用餐時寶寶不配合怎麼辦?
如果在家習慣有養成,在外不會太壞。
假如孩子表示不想吃或是搗蛋收餐卻不能下來走走時,我的說法是:
🌟平常媽咪都有陪你玩玩具看書,現在你要陪媽咪在外面吃飯,在外面的時候不可以「自己下來走走走」你可以看書或是玩玩具等我。
🔸在家可以練習吃飯完繼續待餐椅上等大人吃完,先從多待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慢慢增加時間。
💡又會有人說:這樣不是勉強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嗎?
這是我家的規矩(家規就是合理且必要遵守的)
🌟再來,媽咪平常也不想陪玩積木,不想唸一百次同一本繪本,我不是也配合了🤷♀️
#做人就要互相就算你是嬰兒也一樣
💡為什麼不給孩子一邊配喜歡的零食/水果就會多吃一點?
這是利誘!
你可以在餐後「可能」給他,也不要每一餐都給,不然就會養成不吃不可的習慣。
亮亮會說吃完飯要吃香蕉,我會說也許噢~如果你有吃完我會去看看有沒有香蕉能夠給你。
🌟不一定有的優點是,假如在外沒辦法提供他也不會跟你發脾氣!而如果有他拿到會很開心(總是有的東西容易不珍惜)加強了好好吃飯的正回饋!
💡要怎麼判斷是否收餐呢?
這就依照每個家裡的規矩而定,你可以嚴格也可以寬鬆,重要的是一致性(罰寫一百次)
💡我的孩子不怕收餐怎麼辦?
你要想想他是不是奶喝太多?用餐頻率太頻繁?亮亮10m就親餵自然離乳了,不吃飯是真的會餓(一日三餐)
🔸如果不餓也是尊重他啊,你喜歡人家一直勉強你吃飯嗎?每個人食量不一樣何必跟別人比。小時候瘦巴巴長大還得辛苦減肥的大有人在(指Z先生)
💡要給孩子多少時間才有成效?
我建議至少要給孩子「兩週」的時間,態度反覆是孩子不安全感來源的重點!
🌟準備好再開始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輕易放棄。
捨不得孩子餓ㄧ兩餐的我就沒辦法了,因為我提倡用「自然後果」(以用餐來說就是肚子餓)讓孩子學會代價對自己行為負責!
#3趴以上我都覺得讓孩子自己決定食量就好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八卦
#複習餐桌規矩 久違的好好吃播~太愛吃媽咪也很苦惱,只能說還好我是做魚的😂
📍好亮愛用的餐具下單:https://pse.is/RM8WR
有一位媽友跟我說過,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明明只是單純的平述句,聽起來就很乖!
難道這是取名的力量? #希望你一直都好好
好好剛學會剝荔枝,很愛剝給我吃(自己吃很少)荔枝是破喉嚨媽咪家裡種的❤️❤️❤️
吸盤盤是吸盤碗的新品喔,6/2餐具們跟新品一起開團!
⬇️複習餐桌規矩⬇️
昨天我滑到一則三歲女童邊吃飯邊拿著筷子在餐桌附近亂跑,不慎跌倒後筷子插入顱內十公分的新聞!
嚇死我了,要求餐桌規矩絕不是為了大人輕鬆而已,想要孩子認真吃飯,餐桌態度是必備的。
許多人會因為孩子不認真吃而拉長餵飯時間,搞得最後孩子哭鬧大人生氣得不償失。
為什麼這樣做對長期來說無效呢?
因為小小孩的專注時間只有20分鐘!養成習慣讓他這20分鐘認真吃飯,省去你跟他互相傷害40分鐘,結果也沒有吃進去太多啊⋯
🔸影片的好好先吃過300ml食物泥又繼續吃飯,吃完還要再吃肉肉跟水果,會被吃垮啊~
▶️延伸閱讀【餐桌規矩】
任何的規矩建立都是源自於愛,絕非大人輕鬆,堅持規矩有多難試過的你都知道。
今天來聊聊用餐態度,為什麼要要求用餐態度?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安全」
第一餐椅很高掉下來很危險,第二桌上有熱湯/易碎品亂揮打翻很嚴重,第三餐桌是家裡感情維繫的地方。
我家用餐時沒有玩具/影片/零食,不準玩餐具/浪費食物/站起來~
🔸規矩是「孩子可以決定吃多少,就算一口都不吃就要下餐桌我也尊重他,到下一餐之前只有水」
🌟但是我不允許下餐桌再上來,要尊重大人也有吃飯的權利不能要求別人不吃飯陪玩。
💡有人會問我:孩子下餐桌後再來討食怎麼辦?
如果你給了,不就等於他可以在餐桌搗蛋,被請下餐桌後還能一邊玩玩具沒事過來吃幾口?
#搗蛋的孩子有糖吃合理嗎
💡有人會再問我:外出用餐時寶寶不配合怎麼辦?
如果在家習慣有養成,在外不會太壞。
假如孩子表示不想吃或是搗蛋收餐卻不能下來走走時,我的說法是:
🌟平常媽咪都有陪你玩玩具看書,現在你要陪媽咪在外面吃飯,在外面的時候不可以「自己下來走走走」你可以看書或是玩玩具等我。
🔸在家可以練習吃飯完繼續待餐椅上等大人吃完,先從多待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慢慢增加時間。
💡又會有人說:這樣不是勉強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嗎?
這是我家的規矩(家規就是合理且必要遵守的)
🌟再來,媽咪平常也不想陪玩積木,不想唸一百次同一本繪本,我不是也配合了🤷♀️
#做人就要互相就算你是嬰兒也一樣
💡為什麼不給孩子一邊配喜歡的零食/水果就會多吃一點?
這是利誘!
你可以在餐後「可能」給他,也不要每一餐都給,不然就會養成不吃不可的習慣。
亮亮會說吃完飯要吃香蕉,我會說也許噢~如果你有吃完我會去看看有沒有香蕉能夠給你。
🌟不一定有的優點是,假如在外沒辦法提供他也不會跟你發脾氣!而如果有他拿到會很開心(總是有的東西容易不珍惜)加強了好好吃飯的正回饋!
💡要怎麼判斷是否收餐呢?
這就依照每個家裡的規矩而定,你可以嚴格也可以寬鬆,重要的是一致性(罰寫一百次)
💡我的孩子不怕收餐怎麼辦?
你要想想他是不是奶喝太多?用餐頻率太頻繁?亮亮10m就親餵自然離乳了,不吃飯是真的會餓(一日三餐)
🔸如果不餓也是尊重他啊,你喜歡人家一直勉強你吃飯嗎?每個人食量不一樣何必跟別人比。小時候瘦巴巴長大還得辛苦減肥的大有人在(指Z先生)
💡要給孩子多少時間才有成效?
我建議至少要給孩子「兩週」的時間,態度反覆是孩子不安全感來源的重點!
🌟準備好再開始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輕易放棄。
捨不得孩子餓ㄧ兩餐的我就沒辦法了,因為我提倡用「自然後果」(以用餐來說就是肚子餓)讓孩子學會代價對自己行為負責!
#3趴以上我都覺得讓孩子自己決定食量就好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好亮育兒日誌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八卦
【當你不斷的批評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會停止愛妳,他們只會停止愛自己】昨天看到這句話很有感觸,我就是打罵教育之下的產物。
曾經我也以為孩子某些狀況一定得「打」他,但在陪伴好亮的成長過程中,讓我堅定「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的理念,很高興能因爲大V生活認識你們~有這麼厚的同溫層在不寂寞。
#不打 是目前許多家庭的常態,但是 #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就比較難,來聊聊言語的力量吧。
我不是擅長考試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分數挨棍子、被言語羞辱都是常見的事。
小時候的我成績很好,大人總是誇獎我很聰明怎麼這麼棒,讓我每次都很期待考試,努力往滿分邁進。
後來家裡發生一些事我不專心學習,那段時間自然一落千丈~大人從一開始的不可置信,到後來的小時了了,尖酸苛薄的言語沒有少過。
我越來越不想學習,心想著對啊我就是這麼笨,這麼粗心,考不好也是很正常的(攤手)
我想當時的大人並不是真心要貶低我,而是希望用激進的言語激勵我。
但是這些大人可能沒有想過自己在說出尖銳甚至羞辱的言語時,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貶低批評孩子,更不用說去設身處地的想孩子聽到會多麼難過。
對於低幼的孩子而言,他的價值感來自於父母的回應,你的表情語氣內容都在建構孩子的自我價值啊。
切記,在孩子那還小的世界~父母親的想法就是真理!說出口之前先想三秒鐘吧。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在 【預告】這樣我怎麼教小孩|另一種注目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在傳統觀念中,存在著孩子不打不成器的迷思,但打罵教育真的有效嗎?有一群家長,他們練習對孩子「 不打 、 不罵 、 不威脅 、 不利誘 、 不恐嚇 」, ... ... <看更多>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在 Re: [心得] 慢慢無技可施的教養問題-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從很小開始,我們就是決定遵行溫柔堅定,不打不罵,不利誘不恐嚇的教養方式。 幾乎不太逼迫他做不想做的事,希望他在獲得安全感後,能自動自發成為懂事的 ... ... <看更多>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在 [寶寶] 我朋友生了四個男生的不打罵教育生活-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看了這篇文章
覺得po的文章是自己想學習的目標
希望能做到
不打、不罵、不利誘、不威脅、不恐嚇
因為是新手媽媽
所以樂意參與課程學習如何當父母
並希望能了解並引導孩子
和另一半都很努力學習並討論如何教養孩子
也希望有人能交流類似想法
互相討論育兒及生活
有沒有媽媽有類似po文章想法
並努力學習做到
也希望有人能一起陪伴一起努力?
引述《allen771115 (王小傑)》之銘言:
: 很久以前就想幫我朋友分享她「精彩」的育兒生活了,每個朋友對於她養育四個男生還
能
: 昨天的新聞關於一個媽媽帶三個孩子出門因為其中一個不乖所以有不適切的舉動,底下
的
: 先上圖
:
: 我朋友帶著小六、小一、2歲雙胞胎,一個人帶四個一起去駁二玩,她說走在路上非常
顯?
: 那我朋友很輕鬆嗎?才不!
: 出門前準備一堆東西玩具、奶粉、水、尿布,光準備就費了一番功夫(這個各位父母應
該
: 就這樣完成了一打四的旅程。
: 臉書的留言充滿讚美
: 「真的難以想像你怎麼熬過來的?」
: 「除了強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 「其實想創造很多這樣的回憶!還蠻樂在其中,只是體力上會累一點囉 XD」
: 可能有人會說,你朋友的孩子是不是都很天使很乖?才不!
: 老大老二我都見過,老大非常好動活潑停不下來,老二非常害羞高敏感小時候超黏媽媽
,
: 我問她說為什麼妳堅持不打罵小孩?很多人覺得這樣是放縱。
: 我朋友覺得非常值得,她在孩子小的時候的確會為了管教很辛苦,但講不聽就再想怎麼
講
: 聽她講我真心覺得一切值得。
: 並且也佐證我接觸不少家長的經驗,只要家長堅持用好的方式對待孩子(並非不管放任
呀
: 那我朋友是怎麼辦到的?她天生愛小孩有耐心?很會教小孩?
: 不是,我跟朋友就是在親職課程認識的,她在六年前只有兩隻的時候就在上父母班了,
然
: 我認為親職教養是一種「能力」,就像英文不好去補習去看書一樣自然,有些人很快上
手
: 有上課真的有收穫,理解孩子的發展、怎麼聆聽、怎麼講孩子才聽的懂、什麼是你自己
的
: 最後我簡單一下講一下那個新聞以及哪裡有資源可以上課
: 從父母效能訓練PET(有書有工作坊)的觀點,衝突可以簡單分成需求衝突和價值觀衝
突?
: 資源︰
: 各縣市親子教育中心(但有些講師是雷XD)
: 張老師基金會(多數是專業課程但有些也歡迎家長)
: 人本基金會(有各種父母班,近期甚至有針對過動好動的講座)
: 呂旭立基金會(屬於自我探索覺察的類型,也有心理諮商服務)
: 各國中小的課後講座(我自己曾經去聽過幾次,真的要挑老師,有些只是應付找人來講
)
: 感謝看到這邊。
: 再附上一張我朋友家的塗鴉牆
: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4584680.A.D54.html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
我也有在發摟
希望能找到機會去參與看看
只是希望看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媽媽朋友
能夠分享彼此生活或經驗或育兒想法之類等
或是能互相分享上課資訊之類的
只能想說自己要儘量做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