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你怎麼知道?」
【更新:東森新聞沒有更改錯誤,反而已刪除該貼文,非常不負責任。】【感謝讀者 Hung Tze 提供截圖】
台灣 東森新聞 轉載了一段影片,片段中是一個風扇加兩塊磁石,風扇在動。有讀者指出,兩塊磁石這樣放根本不可能發電,然後東森新聞專頁編輯就回:「你怎麼知道?」
我暫且不談台灣的新聞媒體的科學素養(香港也不遑多讓)、不談記者的報導質素(我甚至不清楚到底臉書編輯算不算記者)、也不多談(下面還是會說一說)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能。我要討論的是,那句:「你怎麼知道?」
先來物理知識。風扇其實就是摩打,如果拆開來看就會發現是個繞著磁石的金屬線圈。電流通過,線圈就會轉動,再在前面加裝幾塊扇葉,就成了風扇。提供電流予風扇的,可以是電池(俗稱乾電,即直流電),也可以是來自牆身的那種電(俗稱濕電,即交流電)。使用直流電和交流電的風扇,線圈構造必須有分別,要不然就必須加裝轉換器把交流電轉成直流電,不過這樣做會浪費掉一部分能源。
依據影片,拍攝者聲稱是那兩條電線加上兩塊磁石就令風扇轉動。這令人聯想起電磁感生定律。電磁感生是法拉第發現的效應,因此也稱為法拉第定律。簡單地說,可以用(出自香港高登討論區)那句潮句總結:磁通量改變。換句話說,如果電線上的磁場有所改變,電線裡就會產生電流。而要令磁場有所改變,要不是移動電線,就是移動磁石(第三種方法:也可改變磁場強度)。
問題是這種移動必須是持續的。影片中,當電線移動至磁石中間,就沒有再移動了。根據法拉第定律,磁通量維持不變,電流歸零。這就說明如果那電線和磁石是風扇電力的唯一來源,風扇理應停止轉動,故此影片造假。另一個可能性是,那電線和磁石並非風扇電力的唯一來源,不過這就等於說影片根本就是假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讀者指出影片不可能是真的。這在香港、歐美等地都是高中程度的物理學,我不清楚台灣的教育,不過也應相差不遠。東森新聞專頁編輯的物理程度,我也不去猜想,畢竟我自己也有在經營專頁。問題是,東森編輯回應的那句:「你怎麼知道?」
我相信,如果其他讀者問:「你怎麼知道?」,反應會完全不同。沒有讀過法拉第定律的人問這問題,證明他有心學習,勤奮上進,我相信其他人也會很樂意回答這個物理問題。
可是,東森編輯本人正是貼出影片的人。除非他是以發問方式請求協助(他不是),他有責任在貼出影片前了解其內容。如果他沒有相關物理背景,他應該首先諮詢物理學家或物理老師,理解背後牽涉的物理原理後,才貼出報導。不過,如果他有理解過上述物理原理,他就應該知道影片是造假的,作為新聞從業員他就不應該貼出來。可是,他最終選擇了不知不解地貼出來,再嗆指出錯誤的讀者:「你怎麼知道?」
自古希臘時代,科學家用理性邏輯去理解世界,已經兩千五百年了。只是法拉第定律也有兩百年歷史了,即使沒有相關背景知識,隨手抓個理科學生問一問,亦應該相當可能得到解答。況且這是個知識垂手可得的年代,即使維基百科不能當做資料來源,其上面寫的簡單科學質素還是可以的。可惜的是,東森偏偏選擇了不求甚解,為求呃like,再嗆讀者:「你怎麼知道?」
對於東森這個「你怎麼知道?」,以上就是作為簡淺程度的回答。至於比較深刻的回答就是熱力學第一、二定律的應用。根據這兩條定律,任何機械運作時皆會生熱,「熱」是物理學裡專有名詞,指不可被完全重用的能量。使用簡單數學就可以證明,熱力學定律告訴我們,即使在沒有摩擦力或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任何機器的效率都有個小於100%的上限。換句話說,永動機永遠不可能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再簡單一點說,像影片中那樣,完全自給自足的風扇系統,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懂,就要發問,無論我們身份是什麼。即是如我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身為大學講師,我在物理學、科學上也有非常多不懂的地方。而當我在專頁上發言時,我不會討論一些我自己不明白的東西;有時候,我不小心寫錯東西,有讀者指出問題,我也會立刻修改。這是作為學者的責任。在某些我不在行的領域,我的讀者可能才是專家。
令我百思不解的是,東森作為新聞從業員,為什麼會認為他們的讀者都跟自己一樣是理科盲?我假設新聞界的入行條件並非理科,而是傳播學系之類文科專科吧?東森這次嗆人「你怎麼知道?」就有如我這個文學盲亂貼詩詞,說《靜夜思》是周杰倫寫的,然後有讀者指出「這不可能」之後嗆他們「你怎麼知道?」
不知道,從來不是問題。發問是進步的來源。我敢保證,學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知道」。東森新聞,你怎麼知道,你的讀者不比你有知識?
不可數名詞單數 在 AMC 空中美語 Facebook 八卦
Laura要與大家分享禽流感相關的時事英文唷~
1. avian influenza (正式) = bird flu (口語) = 禽流感
2. chicken 雞,雞肉
3. duck 鴨,鴨肉
4. goose (單數) 鵝,鵝肉。
geese (複數) 鵝
以上的chicken, duck, goose當作動物時,可用複數型,當作肉類時,則當作不可數名詞,因此只能用單數唷。
例句: Have you tried goose (meat) before? 你吃過鵝肉嗎?
5. mayonnaise 美乃滋
歡迎大家可以與我們分享要如何吃,才可以吃更健康和安心唷~
0260
不可數名詞單數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八卦
#編答你唷
#編輯名詞小教室
本單元用來說明編輯過程中常會遇到的一些「專有名詞」,是編編在編輯生涯中常用、碰過或聽過的為主,每篇約說明5-10個詞彙。其他印刷、裝幀相關專業用語或許不會講得太清楚,請大家愛用估狗大神喔❤️
第一篇就從最基本的「書」的構造談起。
附圖比較類似「有包書衣的平裝書」,大家可以參照。
從書的最外層談起:
⭕書腰⭕
▎釋義:書的腰部。
▎用途:書封外面額外包裹的一張紙,通常印有推薦人、推薦詞、得獎紀錄、廣告語(或文案)、活動訊息(因為有期限,一般不會印在書封上)、折扣(如電影優惠券)、跨領域合作(例如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等無法放在書封上面的文字說明或圖片。
▎造句:過去書腰一直被我當成書籤一類的雞肋之物,如今成了為寫書腰文案而痛不欲生的人。
⭕️書封⭕️
▎釋義:書的封面。
▎用途:包住書的內頁。一般平裝書有兩種形式——「一式書封」或「書衣+內封」。前者書封跟內頁裝在一起,兩者不可分,可以想一下小時候的教科書,多半都是一式書封;後者所謂「書衣」,可以想成另外幫書穿一件衣服,是可以脫下來的,拿下書衣後的封面稱為「內封」,有些書會精心設計內封,與書衣相映成趣,大家不妨多留意內封設計。
▎造句:作者堅持書封上要印上他的玉照,我該如何勸退他?
⭕️書背⭕️
▎釋義:書的背脊。
▎用途:連結書籍封面及封底。通常印有書名、作者譯者編者、出版社Logo及叢書名稱。有些出版社會替叢書系列製作制式的書背格式,但編編比較喜歡延伸書背(書背設計延續封面及封底設計)。書的厚度叫做「書背寬」,計算公式是「(條數x頁數/2)x0.01+0.5」,單位是mm。(條數之後說,有些算法會➕1)。
▎造句:算錯書背寬,裝訂壞光光。
⭕️封面/封底⭕️
▎釋義:書封的正面/書封的底面。
▎用途:封面是一本書的門面,通常會透過圖文設計呈現書籍主題;封底通常延續封面設計風格,加上文案,簡要說明書籍內容大要,或放推薦詞、推薦人等資訊,吸引讀者閱讀,增加購買意願。封底也需印有ISBN及售價條碼。
▎造句:老闆常言:封面書名字要大,封底文案要言簡意賅。
⭕️折口⭕️
▎釋義:封面、封底向內折進去的部分,封面連結前折口,封底連結後折口。
▎用途:放作者奇蹟美照(誤)。通常印有作者簡介或出版社資訊、廣告或部分文案。有人說折口可以當成閱讀記號,編編也喜歡那樣(但放久了書會變形請謹慎使用)。沒折口的平裝書書封四角會翹翹的,或許可以當成折口的用途之一。精裝書無折口(要做也是可以,但編編覺得不好看),書衣、書腰一定有折口。
▎造句:每次用手機打ㄓㄜㄎㄡ,智慧造詞都只有折扣沒有折口。
⭕️蝴蝶頁⭕️
▎釋義:長得像蝴蝶的頁面。
▎用途:用來題字、寫名字、撰心得(誤)。精裝書的蝴蝶頁用來黏合內頁及書封,繪本或童書尤其精心設計;平裝書的蝴蝶頁用以過渡書封到內文(不然我實在不知道它有什麼功能)。有些出版社會印有制式的蝴蝶頁,有些則為了使內頁合台數直接將前後內頁當成蝴蝶頁。
▎造句: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蝴蝶頁沒有蝴蝶?(阮月嬌口氣)(不懂的粉絲可以看 阿翰po影片「皮卡丘的p」這部。)
#圖中的蝴蝶頁位置有點像內封大家就當它蝴蝶頁好不好
⭕️左頁/右頁⭕️
▎釋義:左邊的頁面/右邊的頁面。
▎用途:混亂左右不分的編編(誤)。中式直書的左頁是單數頁,右頁是雙數頁;西式橫書的左頁是雙數頁,右頁是單數頁。不保證大家都這樣,但這是編編用來訓練自己分辨左右的方法(到底有多左右不分)。
▎造句:左頁在左邊,右頁在右邊。
▎原圖片來源:https://goo.gl/dgMbjd
(經編編改圖製成)
#寫這篇寫到晚上酷酷掃
#夏秋之交粉絲請多保重身體
不可數名詞單數 在 英文名詞單複數,到底有哪些必懂關鍵?|Yiling Chang以琳老師 的八卦
英文名詞單複數,到底有哪些必懂關鍵? ... 15K views 4 years ago #名詞 ... 國一下第四課英文文法: 可數及 不可數名詞 怎麼分/ Countable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