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威宇,台中人。今年高三剛考完學測,便隻身前來台北找朋友。搭乘捷運時,他的病,卻忽然無預警發作——開始在車廂裡止不住地發出怪聲。
一旁的乘客當著他的面說:『你這人有病啊!幹嘛一直出怪聲?』他強忍著眼淚,回覆對方:『對不起...我無法控制自己,因為...我有妥瑞症。』
講完後,威宇便馬上下車,逃離這一切。
#在嘲笑中度過的陰鬱童年
威宇從三歲時,便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發出怪聲、或是做出別人眼中「怪異的舉止」。
就學期間,來自同學與師長的模仿與嘲笑,從未停過。
親姐姐則是覺得他的怪聲怪鬧,是故意的——因此姊弟關係小時候也不太和睦。
他當年還小,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只是隱約知道,自己似乎和別人「不太一樣」。
直到小學五、六年級,一次偶然滑臉書時,看到妥瑞症的介紹影片,發現自己和內容描述的症狀幾乎一樣,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得了「妥瑞症」。
#妥瑞症 #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疾病
妥瑞症,在症狀發作時,通常分為兩種表現形態。
一種是聲音型: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嚴重者會一直罵髒話;另一種,是動作型:會無法控制肢體或臉部動作,像是眨眼、走到一半跳起來——甚至會合併強迫症,用身體部位去摩擦牆壁。
威宇曾在一次國三自然科考試中發作,無意識地頻頻轉頭,向左向右張望,讓監考老師誤以為他是在作弊。
儘管他也嘗試克制自己,
不要發出聲音或做出容易讓人誤會的動作,
但面對妥瑞症,意志力終究也只是徒勞。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勇敢為了自己站出來發聲
既然都控制不了,那不如勇敢面對吧。
在受到了一部妥瑞症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的鼓舞後,威宇決定正面迎擊他的病,不再躲藏。
有一天,威宇和班導在課堂上借了幾分鐘的時間。
他鼓起勇氣站上講台,和同學「出櫃」自己是一名妥瑞症病患,並簡單介紹這個疾病會有哪些症狀,是無法控制的。
漸漸地,理解的同學們,不會再用模仿的行爲來嘲笑他;有時候在課堂上,威宇病情發作,新來的老師不知情時,同學也會幫忙解圍或是解釋。
威宇開始走入人群裡,也交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朋友。
#失去了最溫暖的依靠 #開始學習獨立
一路走來,威宇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勇敢。
從小因為妥瑞症,媽媽花了很多的心力照顧他,當威宇因病受到歧視或嘲笑時,都是媽媽作為他的精神支柱聽他訴苦。
母親卻在去年三月離開人世了,
就在確診胰臟癌後的短短五個月內。
威宇說,目前他正在學習獨立,
練習一個人搭公車、一個人到外縣市、一個人搭捷運。
從前搭乘大眾交通時,會因為害怕發作遭人側目,所以非常依賴母親,導致他各方面都比較晚熟。
他說他很想念媽媽,但也知道他必須開始學習自己保護自己。
#不只為了自己發聲 #更要為妥瑞症病友們發聲
不友善,其實是來自於不理解。
威宇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妥瑞症。
他認爲,多一個人理解,就有機會少一位妥瑞症患者因為被嘲笑而心碎——就像他這次在台北搭捷運的遭遇一樣。
他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在他最嚮往的國家:美國,
舉辦一場超過一千人的大型演講,
讓更多人關注到妥瑞症的議題。
就讓我們一起祝福威宇,
#五年內成功解鎖一個人搭飛機去美國演講 吧!
但......如果那時候已經有伴侶的話,
兩個人一起去美國也是hen可以的啦!
#也祝威宇早日脫單
#已經準備好墨鏡等著被閃了
#超級歪樓XDDDDD
/
出處:我們都有病
文字: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專案企劃:蔡孟儒 / 米娜哈哈記事本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想先跟大家玩個小測驗,以下是過去總統就職演說的關鍵字: A 民主、國家、發展、文化 B 大陸、自由、國家、民主 C 台灣、國家、政府、發展 D 國家、國民、自由、同胞 E 台灣、人民、民主、國家 F 台灣、兩岸、民主、國際 大家看得出各代碼分別是哪位總統嗎?(答案就在影片中,資料來自「中央社媒體...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八卦
他是威宇,台中人。今年高三剛考完學測,便隻身前來台北找朋友。搭乘捷運時,他的病,卻忽然無預警發作——開始在車廂裡止不住地發出怪聲。
一旁的乘客當著他的面說:『你這人有病啊!幹嘛一直出怪聲?』他強忍著眼淚,回覆對方:『對不起...我無法控制自己,因為...我有妥瑞症。』
講完後,威宇便馬上下車,逃離這一切。
#在嘲笑中度過的陰鬱童年
威宇從三歲時,便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發出怪聲、或是做出別人眼中「怪異的舉止」。
就學期間,來自同學與師長的模仿與嘲笑,從未停過。
親姐姐則是覺得他的怪聲怪鬧,是故意的——因此姊弟關係小時候也不太和睦。
他當年還小,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只是隱約知道,自己似乎和別人「不太一樣」。
直到小學五、六年級,一次偶然滑臉書時,看到妥瑞症的介紹影片,發現自己和內容描述的症狀幾乎一樣,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得了「妥瑞症」。
#妥瑞症 #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疾病
妥瑞症,在症狀發作時,通常分為兩種表現形態。
一種是聲音型: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嚴重者會一直罵髒話;另一種,是動作型:會無法控制肢體或臉部動作,像是眨眼、走到一半跳起來——甚至會合併強迫症,用身體部位去摩擦牆壁。
威宇曾在一次國三自然科考試中發作,無意識地頻頻轉頭,向左向右張望,讓監考老師誤以為他是在作弊。
儘管他也嘗試克制自己,
不要發出聲音或做出容易讓人誤會的動作,
但面對妥瑞症,意志力終究也只是徒勞。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勇敢為了自己站出來發聲
既然都控制不了,那不如勇敢面對吧。
在受到了一部妥瑞症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的鼓舞後,威宇決定正面迎擊他的病,不再躲藏。
有一天,威宇和班導在課堂上借了幾分鐘的時間。
他鼓起勇氣站上講台,和同學「出櫃」自己是一名妥瑞症病患,並簡單介紹這個疾病會有哪些症狀,是無法控制的。
漸漸地,理解的同學們,不會再用模仿的行爲來嘲笑他;有時候在課堂上,威宇病情發作,新來的老師不知情時,同學也會幫忙解圍或是解釋。
威宇開始走入人群裡,也交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朋友。
#失去了最溫暖的依靠 #開始學習獨立
一路走來,威宇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勇敢。
從小因為妥瑞症,媽媽花了很多的心力照顧他,當威宇因病受到歧視或嘲笑時,都是媽媽作為他的精神支柱聽他訴苦。
母親卻在去年三月離開人世了,
就在確診胰臟癌後的短短五個月內。
威宇說,目前他正在學習獨立,
練習一個人搭公車、一個人到外縣市、一個人搭捷運。
從前搭乘大眾交通時,會因為害怕發作遭人側目,所以非常依賴母親,導致他各方面都比較晚熟。
他說他很想念媽媽,但也知道他必須開始學習自己保護自己。
#不只為了自己發聲 #更要為妥瑞症病友們發聲
不友善,其實是來自於不理解。
威宇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妥瑞症。
他認爲,多一個人理解,就有機會少一位妥瑞症患者因為被嘲笑而心碎——就像他這次在台北搭捷運的遭遇一樣。
他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在他最嚮往的國家:美國,
舉辦一場超過一千人的大型演講,
讓更多人關注到妥瑞症的議題。
就讓我們一起祝福威宇,
#五年內成功解鎖一個人搭飛機去美國演講 吧!
但......如果那時候已經有伴侶的話,
兩個人一起去美國也是hen可以的啦!
#也祝威宇早日脫單
#已經準備好墨鏡等著被閃了
#超級歪樓XDDDDD
/
出處:我們都有病
文字: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專案企劃:蔡孟儒 / 米娜哈哈記事本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在 米娜哈哈記事本 Facebook 八卦
文章連結https://ppt.cc/fQQaFx
/
他是威宇,台中人。今年高三剛考完學測,便隻身前來台北找朋友。搭乘捷運時,他的病,卻忽然無預警發作——開始在車廂裡止不住地發出怪聲。
一旁的乘客當著他的面說:『你這人有病啊!幹嘛一直出怪聲?』他強忍著眼淚,回覆對方:『對不起...我無法控制自己,因為...我有妥瑞症。』
講完後,威宇便馬上下車,逃離這一切。
#在嘲笑中度過的陰鬱童年
威宇從三歲時,便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發出怪聲、或是做出別人眼中「怪異的舉止」。
就學期間,來自同學與師長的模仿與嘲笑,從未停過。
親姐姐則是覺得他的怪聲怪鬧,是故意的——因此姊弟關係小時候也不太和睦。
他當年還小,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只是隱約知道,自己似乎和別人「不太一樣」。
直到小學五、六年級,一次偶然滑臉書時,看到妥瑞症的介紹影片,發現自己和內容描述的症狀幾乎一樣,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得了「妥瑞症」。
#妥瑞症 #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疾病
妥瑞症,在症狀發作時,通常分為兩種表現形態。
一種是聲音型: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嚴重者會一直罵髒話;另一種,是動作型:會無法控制肢體或臉部動作,像是眨眼、走到一半跳起來——甚至會合併強迫症,用身體部位去摩擦牆壁。
威宇曾在一次國三自然科考試中發作,無意識地頻頻轉頭,向左向右張望,讓監考老師誤以為他是在作弊。
儘管他也嘗試克制自己,
不要發出聲音或做出容易讓人誤會的動作,
但面對妥瑞症,意志力終究也只是徒勞。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勇敢為了自己站出來發聲
既然都控制不了,那不如勇敢面對吧。
在受到了一部妥瑞症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的鼓舞後,威宇決定正面迎擊他的病,不再躲藏。
有一天,威宇和班導在課堂上借了幾分鐘的時間。
他鼓起勇氣站上講台,和同學「出櫃」自己是一名妥瑞症病患,並簡單介紹這個疾病會有哪些症狀,是無法控制的。
漸漸地,理解的同學們,不會再用模仿的行爲來嘲笑他;有時候在課堂上,威宇病情發作,新來的老師不知情時,同學也會幫忙解圍或是解釋。
威宇開始走入人群裡,也交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朋友。
#失去了最溫暖的依靠 #開始學習獨立
一路走來,威宇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勇敢。
從小因為妥瑞症,媽媽花了很多的心力照顧他,當威宇因病受到歧視或嘲笑時,都是媽媽作為他的精神支柱聽他訴苦。
母親卻在去年三月離開人世了,
就在確診胰臟癌後的短短五個月內。
威宇說,目前他正在學習獨立,
練習一個人搭公車、一個人到外縣市、一個人搭捷運。
從前搭乘大眾交通時,會因為害怕發作遭人側目,所以非常依賴母親,導致他各方面都比較晚熟。
他說他很想念媽媽,但也知道他必須開始學習自己保護自己。
#不只為了自己發聲 #更要為妥瑞症病友們發聲
不友善,其實是來自於不理解。
威宇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妥瑞症。
他認爲,多一個人理解,就有機會少一位妥瑞症患者因為被嘲笑而心碎——就像他這次在台北搭捷運的遭遇一樣。
他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在他最嚮往的國家:美國,
舉辦一場超過一千人的大型演講,
讓更多人關注到妥瑞症的議題。
就讓我們一起祝福威宇,
#五年內成功解鎖一個人搭飛機去美國演講 吧!
但......如果那時候已經有伴侶的話,
兩個人一起去美國也是hen可以的啦!
#也祝威宇早日脫單
#已經準備好墨鏡等著被閃了
#超級歪樓XDDDDD
/
文字: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專案企劃:蔡孟儒 / 米娜哈哈記事本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想先跟大家玩個小測驗,以下是過去總統就職演說的關鍵字:
A 民主、國家、發展、文化
B 大陸、自由、國家、民主
C 台灣、國家、政府、發展
D 國家、國民、自由、同胞
E 台灣、人民、民主、國家
F 台灣、兩岸、民主、國際
大家看得出各代碼分別是哪位總統嗎?(答案就在影片中,資料來自「中央社媒體實驗室」)
今日我也拿同樣問題詢問外交部。
台灣歷屆總統的就職演說,代表的是那個時代著眼的議題。
後武漢疫情時代,在美中競逐的架構下,台灣在國際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未來外交的責任,也一定會越來越重。
這次台灣是否能參加WHA的議題,受到前所未有的國際關注,也體現了這一點。
台灣本次在疫情中亮眼的防疫表現,是近期外交部向世界宣傳的重點,也呼籲民眾一起幫推。這其實是一個透由「大內宣」來幫忙「大外宣」的重要方式,除了對外宣傳,也是讓民眾趁此時認識台灣參與國際會議困境的重要時刻。
以WHA這次的狀況來說,有14個國家幫我們提案,是哪些國家幫我們提案?提案內容與目的是什麼?到哪裡可以看到WHA的會議資訊?我認為這些資訊,應該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民眾知道。
簡單說,做了,就要讓大家知道,特別是過去許多精彩的外交攻防時刻,都應該透過宣傳,讓民眾看到,才會有感,不要讓宣傳404,造成”leave no one behind”變成”leave nothing here”
此外,最近網路社群常常熱議的話題之一,是隨著中國排拒國外媒體,許多知名國際媒體紛紛轉向撤出,尋求新據點。針對這一點,期望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在爭取外媒來台上,扮演更積極地角色。
如有新進外媒進駐台灣,我們的處理窗口、流程、資訊,應更友善、透明化,盡量簡易便捷。此外權責處理單位要清楚。武漢肺炎疫情後,不僅是全球供應鏈將進行重整,國際媒體網路也在重新布局,希望我們能對應時局機動調整,把握時機。
最後,想提一下「外館服務的品質維護」這件事。上任以來,我們接到很多與外館相關的陳情,特別是疫情特殊狀況下,許多國人在海外遇到各式各樣的事件,常常需要駐外單位的協助。我們理解外館在處理不同案件,原則上會使用不同的方式、或因地制宜來判斷如何協助,但實際上服務品質十分不一。
我想對海外國人來說, 如果遇到必須求助的狀況,心情通常非常無助、緊張、焦慮。我們並不是期望駐外單位當小叮噹有求必應,但希望能秉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態度,協助海外國人感覺安心,先讓民眾知道我們外館會幫他,再進一步來檢視、考量怎麼樣解決問題。並盡量讓外出旅遊或工作的國人知道,在遇到緊急狀況或有困難的時候,外館可以提供協助。
如果我們能以「同理」出發,共感國人遭受困難時的無助感,相信在處理求助訊息時,雙方的溝通和合作都能更順暢。我們肯定並感謝外館人員對國人的協助,也希望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外館的協助和服務都可以被認為是「可靠的」,並能成為旅外台人最堅強的後盾。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不友善來自不理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