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也有追蹤您,對您深感敬佩。因為我爸媽堅持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醫生,但是我想發文呼籲大家,可以請您代我發文嗎? 謝謝您」
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訊息,有心情抒發的、有防疫建議的,大部分是焦慮的詢問,我實在無法一一回覆。當我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我本來也想「已讀不回」的。
我跟大部分的大人一樣,陷入了這樣的思維:「你小孩子有什麼要呼籲的?」但是,突然我又覺得,不能讓這麼一位勇敢寫出這訊息的孩子失望....
所以,我還是禮貌性的回了:「發什麼文呢?」
結果,我看到這位高中生寫的文章,非常的感動!我答應代他發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請大家不要再追殺超商店員了。
沒口罩不等於你就要死了,出入公共場所、醫院再戴就好。這時候的我們應該團結一點。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做事了,沒有方法是十全十美的。
與其跟著同一群人批判「口罩不捐給中國」「口罩太貴」「政府在發國難財」「花兩億多設置口罩生產線浪費錢」,不如多花點時間好好閱讀一下醫療專家的建議,做好防疫工作。
身為一個醫生世家的小孩,我的爸爸、媽媽、阿姨、叔叔、嬸嬸、舅舅都在醫療院所工作,甚至有的是第一線人員,真正迫切需要口罩的是醫生、護士,一群每天8小時以上都在充滿病毒、細菌底下工作的人們。
七天發兩片,每片售價新台幣五元,按照證件配給,錯開發放時間。有人抱怨口罩根本不夠,但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已經相對許多國家幸運了。
當年SARS爆發,和平醫院封院,我爸就是困在裡面的醫生之一。看著一起工作的同事、前輩死去,冒著死亡的風險照顧患者,被要求如果不去第一線工作就不準出來。家屬的焦急、至親壯烈犧牲的悲痛、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到活著出來的恐懼與絕望。那時候我們全家也被隔離,每天依賴著特定送便當的人過活,祈禱死亡名單上不要出現我爸的名字。幾個月後,我爸平安回家,全家才鬆了一口氣。
謝謝第一線醫護人員;謝謝過年仍在趕工製造口罩的人;謝謝這幾天辛苦的超商、藥局店員;謝謝那些為疫情付出的所有人。
願天佑臺灣。
#勤洗手戴口罩 #臺灣加油」
這些內容應該是這位高中生聽家人說的,因為他那時候如果出生了,可能只有一兩歲 😊
#我感動的是,一位高中生,都能把問題看得這麼清楚了,那些搶不到口罩而在大罵的大人們,你們難道不會覺得慚愧嗎?
#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教育,能讓一位高中生,有這麼清楚的思維,而且勇於發聲!
#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教育,能讓一位高中生,學會感恩!(所以,18歲可以投票,我覺得很OK)
#但是_我也難過了,他和他的父母還是會擔心的,擔心某些不理性民眾的撻伐!就像我這篇文章貼出後,底下一定也不乏一些酸言酸語的,但是,我不需要擔心這些留言~
所以,我決定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來寫這篇「健康人不要去搶口罩」的文章!
#要不要戴口罩_取決於你曝露的風險高低!目前建議:「慢性病患、有呼吸道症狀者、有可能親密接觸感染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在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情況之下,你走在路上被傳染的風險,不會比被鳥糞砸到頭來得高!所以,真的不需要時時刻刻天天戴口罩!學校也不需要!(說這話,真的就有很多家長會來撻伐了!)我真心覺得,發燒、有呼吸道症狀的學生,不要去上課,勤洗手,比讓每一位學生都戴口罩來得重要!(而且,戴又戴不好、脫也脫不正確、又去用手去揉眼睛、挖鼻孔,這樣戴口罩,不是戴心酸的嗎?)
就像騎機車的人要戴安全帽一樣!因為騎的速度較快,又與汽車共同使用道路,所以,車禍撞到頭的風險高,強制要戴!是合理的。
騎腳踏車的人,因為騎的速度較慢,風險低一些,要戴可以!也算合理。
但是,如果連走路的行人,都跟人家搶戴安全帽,你覺得合理嗎?
#你如果真的是有高曝露風險,有了口罩,拜託就要好好正確的戴,戴好戴滿!也要知道怎麼脫口罩、丟棄口罩!然後,洗手很重要!洗手很重要!洗手很重要!
我寫文章教大家如何正確戴口罩、如何正確脫口罩,並不是在鼓吹大家「無時無刻要戴口罩」!
而是,當你真正需要戴口罩來防護「真正風險」的時候,你要如何把它做正確!
就像我這張在公車上的照片,貼出時,就有網友說「吼!抓到了!陳醫師沒有戴口罩!」
問題是,我沒有呼吸道症狀、公車上也只有我一個人,我幹嘛要戴口罩?
如果此時公車上滿滿是人,我或許可以考慮戴口罩。
但是,下車後,進入醫院,我就會戴口罩。
隨著我暴露的風險高低,來決定我要不要戴口罩,而不是盲目的一定要戴。
大部分健康的人,戴口罩,真的只是戴心安的,治療的其實只是自己內心的焦慮與恐懼!
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本集與太生利液態皂合作播出 ✨蒼藍...
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幾天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你好,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也有追蹤您,對您深感敬佩。因為我爸媽堅持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醫生,但是我想發文呼籲大家,可以請您代我發文嗎? 謝謝您」
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訊息,有心情抒發的、有防疫建議的,大部分是焦慮的詢問,我實在無法一一回覆。當我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我本來也想「已讀不回」的。
我跟大部分的大人一樣,陷入了這樣的思維:「你小孩子有什麼要呼籲的?」但是,突然我又覺得,不能讓這麼一位勇敢寫出這訊息的孩子失望....
所以,我還是禮貌性的回了:「發什麼文呢?」
結果,我看到這位高中生寫的文章,非常的感動!我答應代他發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請大家不要再追殺超商店員了。
沒口罩不等於你就要死了,出入公共場所、醫院再戴就好。這時候的我們應該團結一點。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做事了,沒有方法是十全十美的。
與其跟著同一群人批判「口罩不捐給中國」「口罩太貴」「政府在發國難財」「花兩億多設置口罩生產線浪費錢」,不如多花點時間好好閱讀一下醫療專家的建議,做好防疫工作。
身為一個醫生世家的小孩,我的爸爸、媽媽、阿姨、叔叔、嬸嬸、舅舅都在醫療院所工作,甚至有的是第一線人員,真正迫切需要口罩的是醫生、護士,一群每天8小時以上都在充滿病毒、細菌底下工作的人們。
七天發兩片,每片售價新台幣五元,按照證件配給,錯開發放時間。有人抱怨口罩根本不夠,但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已經相對許多國家幸運了。
當年SARS爆發,和平醫院封院,我爸就是困在裡面的醫生之一。看著一起工作的同事、前輩死去,冒著死亡的風險照顧患者,被要求如果不去第一線工作就不準出來。家屬的焦急、至親壯烈犧牲的悲痛、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到活著出來的恐懼與絕望。那時候我們全家也被隔離,每天依賴著特定送便當的人過活,祈禱死亡名單上不要出現我爸的名字。幾個月後,我爸平安回家,全家才鬆了一口氣。
謝謝第一線醫護人員;謝謝過年仍在趕工製造口罩的人;謝謝這幾天辛苦的超商、藥局店員;謝謝那些為疫情付出的所有人。
願天佑臺灣。
#勤洗手戴口罩 #臺灣加油」
這些內容應該是這位高中生聽家人說的,因為他那時候如果出生了,可能只有一兩歲 😊
#我感動的是,一位高中生,都能把問題看得這麼清楚了,那些搶不到口罩而在大罵的大人們,你們難道不會覺得慚愧嗎?
#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教育,能讓一位高中生,有這麼清楚的思維,而且勇於發聲!
#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教育,能讓一位高中生,學會感恩!(所以,18歲可以投票,我覺得很OK)
#但是_我也難過了,他和他的父母還是會擔心的,擔心某些不理性民眾的撻伐!就像我這篇文章貼出後,底下一定也不乏一些酸言酸語的,但是,我不需要擔心這些留言~
所以,我決定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來寫這篇「健康人不要去搶口罩」的文章!
#要不要戴口罩_取決於你曝露的風險高低!目前建議:「慢性病患、有呼吸道症狀者、有可能親密接觸感染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在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情況之下,你走在路上被傳染的風險,不會比被鳥糞砸到頭來得高!所以,真的不需要時時刻刻天天戴口罩!學校也不需要!(說這話,真的就有很多家長會來撻伐了!)我真心覺得,發燒、有呼吸道症狀的學生,不要去上課,勤洗手,比讓每一位學生都戴口罩來得重要!(而且,戴又戴不好、脫也脫不正確、又去用手去揉眼睛、挖鼻孔,這樣戴口罩,不是戴心酸的嗎?)
就像騎機車的人要戴安全帽一樣!因為騎的速度較快,又與汽車共同使用道路,所以,車禍撞到頭的風險高,強制要戴!是合理的。
騎腳踏車的人,因為騎的速度較慢,風險低一些,要戴可以!也算合理。
但是,如果連走路的行人,都跟人家搶戴安全帽,你覺得合理嗎?
#你如果真的是有高曝露風險,有了口罩,拜託就要好好正確的戴,戴好戴滿!也要知道怎麼脫口罩、丟棄口罩!然後,洗手很重要!洗手很重要!洗手很重要!
我寫文章教大家如何正確戴口罩、如何正確脫口罩,並不是在鼓吹大家「無時無刻要戴口罩」!
而是,當你真正需要戴口罩來防護「真正風險」的時候,你要如何把它做正確!
就像我這張在公車上的照片,貼出時,就有網友說「吼!抓到了!陳醫師沒有戴口罩!」
問題是,我沒有呼吸道症狀、公車上也只有我一個人,我幹嘛要戴口罩?
如果此時公車上滿滿是人,我或許可以考慮戴口罩。
但是,下車後,進入醫院,我就會戴口罩。
隨著我暴露的風險高低,來決定我要不要戴口罩,而不是盲目的一定要戴。
大部分健康的人,戴口罩,真的只是戴心安的,治療的其實只是自己內心的焦慮與恐懼!
歡迎分享~
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幾天 在 CS莉亞 x 空姐心事 Facebook 八卦
「 空姐心事,還有多少本錢。」
本來這張照片想加點濾鏡,因為這個角度鼻導管看起來有點時尚。
我還在發燒,還被關在一般隔離病房裡。前天撤掉了抗生素和克流感,原因是「 我現在不能使用太強烈的藥物」,現在就是每6小時吃一顆退燒藥,這樣。
護理師和醫生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一樣為我端水送飯,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在房門口放把椅子,請他們把便當、茶水放椅子上我再自己走到門口拿。
我不好意思按呼叫鈴,打開房門站著等等,看看有沒有經過的護理師可以為我裝水( 茶水間離我的房間只有3步遠), 遠方護理站傳來值班醫生有耐心講電話的聲音,正在對其他負壓隔離病房的病人解釋病情,「 目前你的抽血指數看起來都正常,但肺部有浸潤的狀況,但您也不要太緊張,這種症狀有時也會發生在社區型肺炎上,希望我們採檢結果是陰性…。」 心頭酸酸的,醫生,其實也害怕多一個確診病人吧。
護理師看到我了,小跑步過來為我裝水,然後順便量血壓、心跳、血氧。
「 這幾天進到醫院的人很多嗎 ? 看妳們似乎變忙了。 」 護理師迅速將帶子綁在我手臂上,「 嗯,這幾天有不少人湧入, 病房全都是滿的。 」 我們都靜默了一下。 「 辛苦妳們了。 連假還上班。 」 血壓計長長的嗶了一聲, 「 108、74,血壓正常。 不會啦,就是工作嘛。 」 這句常常回答乘客的話從護理師口中聽到, 我格外同理。 在表達職份外同時也在說服自己, 「 馬上就下班了。 」
我的窗外,可以看見林口交流道、五楊高架、和國道一號,這二天連假,車流比上星期平日多很多, 甚至在接近中午、或是那些尖峰時段還會小塞一下。 網上出現很多出遊的洗版照,所以大家還是趁著連假出門了。
或許,大家會想,「 我有做好防護措施、我有酒精,我應該不會這麼幸運中獎。」 的確,我們自己是小心的, 但你不能保證別人是小心的…大家都知道,一個帶著病毒的噴嚏加速度打出後,通常會在8米處完全靜止,然後飄浮在空氣中漸漸的下沉,假設你為了拍照而短暫拿下口罩,裂開你的嘴巴微笑, 病毒就剛好隨著你的呼吸,吸進你的呼吸道中了。 或許,你很幸運,在你拿下口罩拍照時並沒有吸進病毒,但漸漸下沉的病毒,可能附著在妳的衣服、皮包、鞋子、手機,經過觸碰,病毒間接的進到你的身體,或是進到你親愛的朋友、家人身體裡。
又或許大家會想, 「 要趁現在可以出門的時候快點出門, 等到真的鎖街時就來不及了。 」 是的, 要活在當下,不是嗎?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搞不好你是在預支你「 出門的自由」? 為什麼歐美後來會擴展的這麼快這麼可怕, 就是他們預支了「 出門的自由」 、 「 不戴口罩大口呼吸的自由」 , 接著短短不到二個月,換來了驚人的感染速度,還有節節上升的死亡人數。 假設,在第一時間他們也開始防疫,犧牲一點點的自由,會不會現在結果就不一樣了?
我們台灣在疫情剛發生時,用了這些不自由換來現在相對較穩定的疫情狀況,我們還能維持日常生活,我們能得到國際的讚聲, 這些都是用犧牲自由、犧牲龐大的社會資源、醫療資源換來的。但隨著境外移入、本土感染例子增加, 到時我們的口罩還能不能如預期捐贈給國外? 我們還有多少本錢繼續預支自由下去?
今天是我燒燒退退第十二天,入院第八天, 醫生擔心我的狀態,所以繼續把我關著, 我一個人佔了一間大大的雙人房,我一個人用掉的醫療資源,我不敢計算。 而沒有停過的救護車鳴笛聲, 很多像我這樣的人正需要醫療協助,也正獲得他們應得的醫療資源。
我們真的要以生在台灣為福,因為我們求助有門,我們有最珍貴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健保系統,也因為這場疫情跟每個人都有關係,所以我們有責任防堵每一個破口:
「 讓我們沒事好好的待在家裡,減少接觸,不要預支任何的自由,願我們都能在可樂娜疫情中全身而退。 」
(為什麼發燒這麼多天,我也不知道、醫生也在找原因。給我的身體一點時間打仗,我相信我不會輸。 )
謝謝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所有的醫療人員,謝謝你們。
#莉亞的空姐心事 #我相信我不會輸 #待在家吧 #防疫人人有責 #出門的自由 #享受生活的自由 #大口呼吸的自由
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幾天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本集與太生利液態皂合作播出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韓劇 #醫療劇 #DoctorJohn #深頸部感染 #頸深部感染 #氣切 #緊急氣切 #插管 #急救 #呼吸道阻塞的急救 #甦醒球 #呼吸困難 #脖子腫脹 #脖子僵硬 #環甲膜切開術 #醫生約翰 #天才醫生耀漢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幾天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素食健身—素食健身教練靠植物性飲食法增肌 營養師指識配搭一樣可攝取足夠蛋白質
植物性飲食(Plant based diet)在外國相當流行,意思是只吃植物,不吃蛋、奶、牛油、蜜糖、燕窩等非植物類的食物。
植物性飲食能否攝取足夠蛋白質以防肌肉流失?素食健身教練陳家杰和家人一起進行植物性飲食,練就一身健美線條。家杰在吃肉健身時,大隻了卻變得肥腫難分,還不停生病。後來轉為茹素,初時卻不懂如何吸收蛋白質。「我只懂得吃豆,肌肉量和力量都不太理想,差點放棄。後來看外國資料了解到要搭配堅果、種子、穀物來吃,才能吸收完整的蛋白質。」
註冊營養師梁穎恩(Bonnie)指,即使植物蛋白質通常只提供部份的必須氨基酸,但只要飲食搭配得宜同樣能有效「增肌」,而且有助減低運動後的炎症從而提升表現。
食肉增肌 反而肥腫難分
現年43歲的家杰,練習健身已約20年,年輕時他跟隨教練的餐單,餐餐大啖肉來增肌,大隻了卻吃出病來。「教練跟我說,要增肌一定要吃很多肉,例如雞胸肉、一日吃幾十隻蛋。我問他這樣吃法,增肌之餘會否變肥。教練卻說不用擔心,肌肉、脂肪會一同增長,到肌肉增加多某程度時,就會給我另一款減油減澱粉餐單,以及每天做帶氧運動例如跑步一小時,燃燒脂肪以令肌肉線條變得好看。」
於是家杰每日都吃炸雞、雙層漢堡,大隻得來卻肥腫難分,而且不時患傷風感冒、發燒、濕疹、風癩等。「有很久沒見的親戚見面,問我為何肥了那麼多。我想辯駁我是大隻了,但那時吃得太多,變成有胃腩,腹部也沒有線條。」
只食豆肌肉縮細兼無力
家杰發現他的教練也同樣不時感冒發燒,令家杰懷疑是飲食出了問題。「於是我轉為蛋奶素食,偶然會吃海鮮,維持了約6年時間。那時每天吃大量牛奶和雞蛋來吸收蛋白質,脂肪比例由16%降至12至13%。後來了解到蛋奶生產背後會對動物造成傷害,不想當幫兇,於是決心轉為植物性飲食。」
8年前香港仍未流行植物性飲食,有關運動與素食營養的資料十分少,那時家杰只靠黃豆來吸收蛋白質。「植物性飲食的頭一年,我完全靠吃豆類製品來補充蛋白質,但肌肉和力量也不理想,差點想放棄。後來在網上找到外國的資料,不少外國純素健美者指植物飲食能提升力量和改善線條,我發現他們會搭配不同食物,主要是豆、穀物、堅果、種子,以吸收完整氨基酸。」
毋須戒口 植物蛋白越食越有力
轉為植物性飲食後家杰每天吃四至五餐,澱粉質食物全不用戒口,每餐最少吃兩碗飯。「我每天都吃紅米、糙米、三色藜麥、堅果,提高纖維和蛋白質,另外再飲用植物蛋白粉,每日飲兩至三杯,每杯約有15至20克蛋白質份量。」
飲食毋須減油減澱粉,家杰的脂肪比例仍長期保持着9%至10%。「我吃多少也不影響脂肪比例,平日沒有做帶氧運動,但力量一直也有增長,而且心肺功能和越力越來愈強,需要休息的時間越來越短。」
正確配搭可增完整植物蛋白質氨基酸
註冊營養師Bonnie指家杰的植物性飲食配搭正確,「植物蛋白質並非較肉食蛋白質難吸收,而是植物蛋白質中氨基酸並不完整, 因此要藉食物配搭才能吸收完整的氨基酸。」Bonnie說。
Bonnie進一步解釋,人體中有九種必須氨基酸是不能自行合成,須從食物中吸收。「動物性蛋白質含有所有必須氨基酸,因此有完整蛋白質的說法;而植物性蛋白質,通常只提供部份的必須氨基酸,例如豆類缺乏的是甲硫氨酸(Methionine),但其餘八種的氨基酸例如離氨酸(Lysine)則較高,而穀物、堅果、種子就相反,因此將高植物蛋白質的豆類、穀物、堅果、種子配搭一起吃,氨基酸組合就能變得完整。」
植物性飲食助運動後抗炎修補肌肉
雖然動物性蛋白質較完整和方便,但越來越多國際級運動員轉為植物性飲食,並表示有助提升表現。Bonnie指這跟植物性食物含抗氧化物能助抗炎有關。「長時期進行高強度運動,身體會產生自由基,然後引致炎症。進食植物性食物例如堅果或種子,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可以幫助身體抗炎,亦可減少因炎症而影響運動表現。肉類含有較少的抗氧化物,而且所含的飽和脂肪和一般脂肪亦較高,容易致肥。」
Bonnie指家杰以往「食肉操肌」的方法非常傷身。「高脂肉類及炸物中的飽和脂肪較高,長期進食會令血液增加壞膽固醇,增加心臟病及脂肪肝等風險,亦會增加炎症,有部份人的炎症更影響皮膚。吃多了肥膩食物變相減少吃有營養食物,吸收的抗氧化物亦較少,即使勤做運動,這種飲食方法亦不可取。」Bonnie又特別提到,進行高強度運動後,身體會有72小時的「免疫空窗期」,意即身體在這72小時內較容易染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植物性食物能為身體帶來更多抗氧化物以減低炎症。
糙米、粟米、薯仔蛋白助增肌
操肌健美人士運動量大,不少人認為要吃由牛奶提取的乳清蛋白才能增,Bonnie解釋,乳清蛋白中的其中一種氨基酸白氨酸(Leucine)較高,白氨酸有助建立肌肉。「有研究指出,進食2.7克的白氨酸,身體能重組肌肉,選擇適合的植物蛋白粉亦能有效建立肌肉。糙米蛋白、粟米蛋白、薯仔蛋白和豌豆蛋白所含的白氨酸較多,可選擇含有這些成份的植物蛋白粉來增肌。」
Bonnie提醒,做完運動後一小時內應吸收約15至25克的蛋白質,有助防止身體肌肉流失及修補肌肉。茹素的長者如本身偏瘦或食慾不佳、有傷口,也需要多一點的蛋白質,亦可進食蛋白粉。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素食 #健身 #植物性飲食法 #營養師 #蛋白質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幾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Multistreaming with https://restream.io/?ref=OooLG
網友分享:是漏洞還是疏忽?
同場還會加映冠狀病毒他爸爸之賴明詔院士開示。
學恆大哥您好~
半夜有感而發突然想跟您分享一下有關於武漢肺炎的大漏洞,我本人從1/29開始每天晚上都會發燒38-38.9度左右,已經就醫多次,到今天連續發燒將近一個月還沒有原因。
第一次就醫在耳鼻喉科,當時帶有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一進診所有戴口罩只問了兩週內有沒有去過大陸,沒有,就進去診間了,當下沒有發燒醫生認為沒關係,開了感冒藥跟退燒藥就離開。
第二次五天後在另一家婦幼小兒科,詢問醫生發燒連續五天了怎麼處理?也是詢問有去大陸嗎?沒有,那沒關係。反而我自己提出需要流感篩檢嗎?才做採檢,還好是陰性,也是開感冒藥跟退燒藥就離開了。
第三次又回到了第一次就診的耳鼻喉科,這次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只有發燒,也是只問有沒有大陸旅遊史,檢查說我喉嚨病毒感染很嚴重疑似流感,我說幾天前有做流感快篩,醫生卻說流感快篩準確率只有50%參考就好,又是開感冒藥跟退燒藥就。
第四次就醫已經連續發燒20天了,主要是小孩要回醫院複診,自己順便掛家醫科問一下到底為什麼發燒,這次比較好有找胸部X光看起來沒事。
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究竟為何連續發燒這麼多天,因為沒有出國所以沒有任何進一步的檢查,但新聞上沒有旅遊接觸史的確診病例卻越來越多,甚至有查不到傳染源的案例。
為何要執著在旅遊史或接觸案例史才能受到重視?我們在路上、在商店、在交通工具上、在餐廳、在任何公共場合根本不知道身邊那個人是誰去過哪裡,只知道我發燒了一個月沒有被醫生當一回事,因為我兩週內沒去過大陸不需要緊張。這不是一個很大的防疫漏洞嗎?若是不知道在哪裡染病的一個受感染者這一個月都不知道趴趴走多少地方接觸多少人了,也完全不受防疫措施限制,因為我沒有旅遊及接觸史,而政府又提倡沒有特殊場合及健康者不需要戴口罩,不就是漏洞中的漏洞,況且本人只買到一次口罩過哪來的口罩呀(路過一間本來只賣晚上,當天改白天賣還沒改公告的藥局)。
純分享個人經歷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