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同時也有4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烙野孩imyeahh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二十九部影片,新竹縣尖石鄉小錦屏溫泉全攻略 拍攝於2020.04.10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
三輪汽車台灣 在 Andy老爹 Facebook 八卦
我是個喜愛使用UBER 服務的消費者,因為方便,好用,又可以預先知道價格,整體的使用感受是好的,所以這兩年關於UBER的新聞我也都有在關心!而最近因為第103之一的修正草案關係,也剛好前兩天搭UBER時,看到UBER車上有連署活動,有實體連署,也有線上連署!所以今天我也有幾句話要說!
對我來說,少了UBER 服務,損失最大的不是使用者,我跟其他人出門還是有別種選擇,影響不大,只是覺得UBER還是比較好用!而我個人認為損失最大的是,
一:需要倚賴UBER維生的司機大哥們,目前我知道有超過一萬個UBER司機大哥在提供服務,跟小黃運將一樣,大家都是想要多賺點錢來養家活口!
二:損失最大的我覺得會是台灣的國際形象,如果UBER真的提供違法的服務,那沒有話說,不用輪到政府,消費者也自然會抵制與拒用,UBER也無法生存。但如果政府相關單位,不顧民意,為了某些考量而替UBER 設立不公平條款,除了傷害台灣消費者對政府的信賴,對台灣的失望,也會造成其他國際企業對台灣有不利於投資,對外資企業打壓的壞形象!試問,誰還敢來台灣投資呢?到最後,損失的還是台灣的消費者!
三:消費者權益,因為市場少了競爭,就不會有進步,這是很普遍的邏輯,之前小弟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在超過22000個投票裡,有超過90%的網友支持UBER,而下面的留言也都是喜歡UBER服務的居多,當然我知道很多運將大哥也都很認真在經營這個行業,但這個調查也顯示出本地的服務還有改善的空間!
有人問:UBER有合法繳稅嗎?我沒在UBER上班,所以我不知道,但是台灣媒體均有報導,UBER自2017年台灣財政部公佈境外電商相關稅法後,UBER即有依法繳交營業稅和營所稅,各位可以自己去查查!財政部的官員如果不認同,或是UBER有逃漏稅,可以直接跳出來舉證,我相信大家都會支持!因為來台灣做生意,本來就要按照台灣的法律!合情合理!而之前UBER也在交通部的輔導下,用資訊平台的角色與租賃業合作,以符合台灣的法規!各位可以去查證看看!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今年4/26 號,如果沒有改變,政府有可能選擇執行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103-1草案,讓UBER可能退出台灣市場,我想請大家拿出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到http://www.wintogether.tw/ 線上連署網站,支持與連署一下,希望台灣政府可以用公開,公平且歡迎大家來台灣做生意的角度,幫台灣創造更多機會,當然也更要幫消費者的安全嚴格把關,這樣才能贏得台灣消費者的支持!
三輪汽車台灣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官民合作,突破「港澳模式」陷阱】
今天台積電、鴻海發出聯合聲明,行政院也正式宣佈捐贈程序完成,國人期待已久的BNT疫苗採購案,終於有了好消息。
最要感謝的,是台積電、鴻海公司、永齡基金會,以及台積電、鴻海的大小股東們。
願意以民間企業身份出面採購,用最大的熱情和努力,協助政府以「政府背書、民間採購、捐贈政府」的模式,繞過中共圖謀的「港澳模式」陷阱。
真的深深感謝願意為國家付出的企業家,以及在幕後默默斡旋的人們。
其次要感謝美國、日本政府,從六月份開始創設「採購+政府背書+捐贈」的模式。
在國際政治層面讓壓力反彈給中共,在法律層面,開創一條「採購+捐贈+受贈」的道路。
世界上其他國家取得BNT疫苗,皆是以「政府直接對藥廠採購簽約」的方式辦理。
唯獨臺灣,必須透過四方談判(政府、民間企業、BNT、上海復星)的複雜方式,歷經百般波折才能完成採購。
顯見所謂「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的說法實在過於天真。
正如同郭台銘董事長日前所說「任何媒體報導都有可能妨礙台灣取得疫苗」,更顯示買BNT疫苗並非有些人所想像的單純,絕非有錢就能買得到、絕非想買就能買得到。
台灣無法向原廠直購BNT疫苗,原先最大的障礙,在於中共以「上海復星有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權」為由嚴禁台灣向原廠洽購。
中共真正的意圖,是強加「港澳模式」於臺灣。
港澳模式的陷阱,即是在疫苗採購契約中,將臺灣放在比照港澳的「地方特區政府」地位。
若臺灣早前為了取得疫苗,而接受港澳模式,問題不僅在於胯下之辱,更恐導致骨牌效應。
只要「大中華區代理」讓中共企業拿到,港澳模式就會逐漸成為台灣對外採購的常態,侵蝕台灣事實上獨立的地位。
簡言之,買疫苗是國安問題,但拒絕踏入港澳模式的陷阱,同樣也是國安問題。
採購BNT疫苗,不是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在兩種不同的國安利益之間,如何做最均衡的折衝取捨。
這次能成功突破港澳模式障礙,完成BNT疫苗採購,我認為最關鍵點有二:
1⃣️ 自六月份起,盟友美國、日本陸續捐贈國際品牌疫苗,創造「藥廠—捐贈人—受贈人」的模式,更讓中共感受壓力:
在日本捐贈台灣時,為了解決EUA豁免原廠責任的問題,由日本向AZ原廠斡旋,台灣政府以受贈方的身份免除AZ藥廠責任。
由日本和AZ簽約採購的疫苗,加上日本與台灣的贈與契約,解決了台灣政府與AZ之間的法律問題。
「藥廠—捐贈人(美日政府)—受贈人(台灣政府)」成為一條可行的道路。
捐贈人向藥廠採購,但由台灣政府背書同意免除藥廠責任,就是捐贈模式的運作關鍵。
這次台積電與鴻海公司採購BNT的模式,就是將中間的捐贈人,從美日政府換成民間企業。
按照慣例,藥廠不會和民間企業談判EUA藥品的採購(因民間無法免除藥廠的法律責任)。
但台灣政府用事先授權的方式,為民間企業背書,同時透過外交管道協調,是讓藥廠在特例下開啟和民間企業採購的關鍵。
這次BNT的「政府背書、民間採購、捐贈政府」模式,就是美日捐贈模式的變體。
有美日捐贈在前,解決台灣燃眉之急,讓中共感受到「再擋也沒好處」的壓力,又開創「受贈方政府背書,免除藥廠責任」的先例,民間捐贈的美意方能水到渠成。
2⃣️ 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願意出面,承擔「民間單位」的中介角色,讓中共的「港澳模式」陷阱無用武之地:
對中共而言,將台灣政府採購BNT的唯一管道鎖死在上海復星,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採購合約中,設下港澳模式的陷阱。
但這個盤算,在採購方為「民間企業」時,就失去著力點。
雖然上海復星仍在官方聲明中以「台灣地區」等用語吃豆腐,又搞小動作把BNT執行長公開聲明中「很高興供應台灣由歐洲製造的疫苗」等聲明刪除。
但這些枝節,並不影響「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產地直送」的三大要求,也無法讓台灣政府被套上港澳特區的大帽子。
而台積電、鴻海的國際聲譽,尤其是以台積電手握德國汽車工業關鍵的晶片製造命脈,也讓這次的BNT採購案成為德國政府「難以拒絕的邀約」。
在這場「國安」對「國安」的難題裡,或許台灣政府一開始的反應真的不夠快。
但事後的亡羊補牢,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以「民間採購、政府背書、捐贈政府」的模式,繞過「港澳模式」的陷阱,有如九局下半的逆轉勝安打,值得國人為所有付出貢獻的人們給予掌聲。
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難題,在於疫苗施打速度。
成功採購BNT的消息一出,基層又再次傳出「緩打潮」的聲浪。我很擔心,緩打的現象,會影響到我們解封降級的進度。
按照目前公佈的進度,民間捐贈的BNT,最快要等到「九月底」才會第一批到貨。
到貨又不是一次全部來,到貨量仍在未定之天。若九月底才到貨,10月中開打,要到10月底才會產生第一劑保護力。
現在台灣還有許多尚未打完的AZ、莫德納現貨,九月底BNT陸續到貨,加上後續國產疫苗可能通過緊急授權,可以說台灣已經走出「缺疫苗」的窘境。
反而是「緩打潮」若發生,對於解封是很不利的負面影響。
我要跟所有國人呼籲:
AZ、莫德納、BNT都是世界頂尖的好疫苗。
若有疑慮,請諮詢平常在看的醫生。若醫生沒有特別說哪個牌子不能打,請不要挑品牌,輪到你就去打。
按照目前科學研究資料,第一劑打了AZ,第二劑若能混打BNT,效果更好。
與其挑來挑去,不如現在先打AZ,等BNT到貨,說不定政府開放混打,剛好打第二劑,反而獲得意外的驚喜。
我也要強烈建議中央指揮中心:
為了避免緩打潮影響集體免疫的進度,若前面順位放棄施打、不願施打、挑品牌,就直接加速向後開放、向年輕人開放。
如果能打的要挑,就讓不挑的來打。
期待指揮中心展現魄力,讓台灣社會早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讓台灣庶民經濟恢復正常運作。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三輪汽車台灣 在 烙野孩imyeahhi Youtube 的評價
第二十九部影片,新竹縣尖石鄉小錦屏溫泉全攻略
拍攝於2020.04.10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知道這個地方至少4年了,連一次都沒有進去過,對後半段的路不熟,又沒有底盤夠高的車,平常住高雄的我們總是略過這個地方。
實際到達才知道,原來這裡這麼美!太美了!尤其是從高處往下看的時候,那是一種自然的讚嘆,原始影片連續講了6次"好美哦~",怕大家聽到煩才減掉一點XD
好在,這次台灣瑋信汽車借了我們一台車,對簡單的Off Road完全游刃有餘,順利平安來回小錦屏溫泉。從竹北展示間出發,約1個小時到達岔路口,再行駛15分鐘左右(高底盤)就能到達吊橋,離溫泉就不遠了,前往溫泉不用涉水過溪。
附近有溫泉,瀑布也多,需涉水,建議有裝備再探訪瀑布。
小錦屏溫泉距離新竹市區大約1個小時車程,算是很近的戶外景點,1個小時就可以親近乾淨溪水、瀑布及天然溫泉,像是一個大自然水上樂園。
有四輪驅動的車子,或高底盤的車子,可以開到離溫泉近一點的地方,沒有的話,在影片岔路處行走約1個小時到達。
溫泉每年都不一樣,山裡的狀況也每年都不一樣,出發前記得做好功課。
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最好可以帶袋子幫忙撿垃圾。
對影片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有幫助的話🙇懇請按讚訂閱分享。
Jaguar Land Rover授權經銷商-台灣瑋信汽車
預約賞車:https://www.wearnesauto.com.tw/booking
Jaguar Land Rover 台灣瑋信汽車-竹北展示中心:https://goo.gl/maps/n8HXCMpednESqVod7
🅿通往小錦屏溫泉的岔路:https://goo.gl/maps/8poUHeUU3yVjJ3sg9
#Taiwan#imyeahhi#Hotspring#野溪溫泉#新竹#小錦屏溫泉#Xiaojinping#
Hsinch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VdwfU6QbHs/hqdefault.jpg)
三輪汽車台灣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Toyota C-HR要來台灣了!雖然時程上似乎稍微遲到了幾個月,但還是不減大家對它即將到來的期待。這是一部很有跑格風味的Crossover跨界休旅,相當適合個性化的買家,或是一般來說、乘員不多的家庭。
我這次針對這部車做了比較完整詳盡的介紹,所以時間上又變成是一支「落落長」的影片,這點非常抱歉,可能會花費大家許多時間。(不過如果睡前看看,應該有助於改善失眠朋友的睡眠品質^^)
我有考慮過將影片切成好幾個Part來分別上傳,但在錄製時、其實還真沒想到這點,所以真要幾刀切開,就得重新拍幾個片頭片尾來裝潢一下每支影片...想想,還是下次再說吧。先跟各位說聲抱歉啊!
這支影片我後製處理了一個多星期,除了本身的剪輯技術力不強、花了許多時間外(好想念以前行車紀錄趣的編導跟後製同仁們啊),另外就是電腦的效能老是不給力,三不五時給我來個「卡卡的」...哈,無論如何,終究是完工了,開心。
影片裡面,我有漏掉一個部分忘記說了,就是它引擎的渦輪增壓器是低慣性、單渦流的設計;前者的意思就是說,它的啟動壓力可以比較低、有利於低轉強制進氣的扭力發揮,所以油門應該是比較輕快的反應。至於單渦流的後者來說,大家可以去我頻道裡看一下我曾介紹過的「雙渦流渦輪增壓器原理」這篇,就能理解雙渦流、單渦流的差異之處。
還有,這邊勘誤一下:
車重的部分我說錯了,不是1200多公斤,是1380~1460公斤(Hybrid車型)。而我提到它比Colt Plus的迴轉半徑小、是我記錯了,其實Colt Plus的迴轉半徑是4.7M,C-HR卻是5.2M。
好了,再次抱歉影片太長,不過幸好影片平台有記憶功能,看累了就停停下次再看,系統會幫你接著繼續播出。^^
影片目錄:
由來:https://youtu.be/jJs17fOkGvs?t=1m14s
平台:https://youtu.be/jJs17fOkGvs?t=6m3s
安全:https://youtu.be/jJs17fOkGvs?t=18m19s
外觀:https://youtu.be/jJs17fOkGvs?t=11m4s
內裝:https://youtu.be/jJs17fOkGvs?t=35m23s
Hybrid動力:https://youtu.be/jJs17fOkGvs?t=21m47s
1.2T動力:https://youtu.be/jJs17fOkGvs?t=28m7s
懸吊:https://youtu.be/jJs17fOkGvs?t=39m34s
競品比較:https://youtu.be/jJs17fOkGvs?t=43m37s
相關話題影片:
Toyota及Subaru的雙噴射D-4S引擎科技
https://youtu.be/-64OUQAGcOc
歧管噴射、缸內直噴原理
https://youtu.be/ngfYCbhPGXw
雙渦流渦輪增壓器原理
https://youtu.be/44u98uxQFP0
Mazda Skyactiv汽油/柴油引擎、底盤科技詳解
https://youtu.be/6kyV7I61mEs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Js17fOkGvs/hqdefault.jpg)
三輪汽車台灣 在 buycartv Youtube 的評價
BMW全新旗艦型大型休旅,X7七人座休旅,初登場為2018年洛杉磯車展,台灣則於2019年5月導入國內。本次試駕車型為xDrive40i,售價為488萬元。
身為品牌大型旗艦休旅,誇張的車身尺碼來到了5151x2000x1805mm,軸距為3105mm。與BMW X5相比完全是大了一號的尺寸(4922x2004x1745)。車頭部分延續了家族設計,採用了相連的腎形水箱護罩,水箱護罩內葉片可依照所需進氣量調節閥門開啟與關閉。車尾部分取消了流線設計,則是為了追求更好、更豪華的車室空間。
動力部分在xDrive40i上,搭載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340hp/5500rpm,最大扭力為450Nm/1500rpm。搭載變速系統8速手自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僅需6.1秒。
內裝部分更是完全展現出旗艦型休旅車應該有的質感,從水晶雕刻排檔頭、12.3吋全數位儀表、全景天窗、5區恆溫空調,在BMW X7上一樣都沒少。
空間機能上,未倒平椅背情況下空間為326L,二、三排椅背倒平後,空間可達2120L,且座椅倒平均使用電動按鈕一鍵收折完成。
更多影片在Go車誌官網: http://www.buycartv.com/
0:00 開頭
0:25 車輛介紹
1:37 外觀介紹
5:55 動力規格
7:20 空間機能(二、三排&行李箱)
16:08 內裝配備
22:08 試駕心得
28:30 特別感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H2zBHOhag/hqdefault.jpg)
三輪汽車台灣 在 蓋亞三輪貨運車 - Mobile01 的八卦
蓋亞的三輪物流車價格約在一萬歐元左右,價格跟載貨量都是商用貨車的一半。 ... 我正要造的彎道小三有夠讚三輪車,銷歐盟售價約3千歐元,原型車經同場比對,性能優於歐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