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啊!就是因為頭髮長長又愛穿黑色,
小孩才會這樣一直哭不停!」
以前我帶幼嬰的時候,真是焦頭爛額,
坐月子的時候,有婆婆幫忙帶,
半夜小孩一哭,如果不是餵奶時間,
我會想要觀察看看她能"該"多久,
婆婆非常疼愛孫女,通常不會超過30秒,
就會引來心疼的阿嬤衝進房間,
後來我變成觀察阿嬤,
也複製了那一套把孩子抱起來拍拍哄哄哼哼,
然後緩一下去神明廳拜拜有時還點上一炷香...
當我們婆媳半夜討論著治孩攻略的時候:
我的長髮、我的穿著、我的沒有奶水...
一再反覆被檢討了一遍又一遍,
所有鐵齒,所有自尊,所有堅信不移的常理,
當了母親之後,感覺腦袋,
也被移置到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的異次元...
本來就沒有甚麼堅持的人,
現在就更沒有甚麼好堅持的了..(笑)
頭髮可以剪,衣著可以換,奶可以擠破..
油我喝、豬皮我吞、黑麥汁當水一天好幾罐..
還有甚麼有可能的都做吧!我都做...
但是這種義無反顧,
終將會走到懷疑自己的那一天...
我們對自己說:再忍忍再等等小孩會大,
我們含著眼淚逗弄小孩還冀望她會快樂..
那也是一個這樣的天氣吧!在沒有冷氣的飯廳,
我又熱又累又黏又濕心中充滿焦慮,
孩子玩著她打翻在桌上的食物,我已經無力阻止,
突然她轉過來,盯著我的臉一會兒說馬麻哭哭惹..
明明上一秒還笑嘻嘻地哼歌,
突然就嚎啕大哭的孩子,
哭到臉色鐵青我真是嚇得不輕..
原來是這樣啊!我們的臉,對孩子來說就是鏡子啊!
我的生命,不因為她,而有了暫停的特權,
我希望她未來要長成甚麼樣的成年人,
至少自己得要先努力成為那個樣子,
她借我而生,並非從我而來,
總有一天也會展開沒有我的新生活呀!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那之後我就開始了減重,還有強化身體,
無論方法對錯就是堅持,然後一路修正,
我試著快樂,即使黃體素的分泌趕不上我的速度,
但我們不是活在偶像劇裡,
沒有那種一覺醒,就能排除萬難的激勵配樂,
我還是經常爛掉,生活中也是難免鳥事...
我也幾度喪志,失去動能,之後也會,難免頹廢..
那沒關係,我們的目標在遠方,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管風雨兼程..
🤱孩子是導師
🤰噴出孩子那一瞬間肚子就是reset鍵
💆♀️重灌系統當機難免
🤷♀️但不重灌很多軟體都更新不了啊
攝影 周琨瑾 非黑即白的你老婆沒有中間
一炷香時間多久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一炷香時間多久 在 Niniko Style Facebook 八卦
Hi消失很多天
#印度網路不好所以消失
#一回台灣掛急診所以無法發文
消失太多天
但許多新娘超聰明都知道要看我IG
IG→hihi_niniko
原本情人節那天想發文的
但實在無法只能多安養身體幾天
先來回答至少超過一百人以上在ig問我的問題就是拜月老的故事
因為登記前後跟辦文訂婚宴前後真的沒有空檔來還願
所以這天我去了買了我的中式喜餅
舊振南餅店 JZN Taiwan Pastry
(報上niniko名字牌告喜餅優惠降3%,滿3萬贈六色喜糖兩盒❤️)
去謝謝月老公公(但這天老公沒有空檔但我還是自己先來拜了)
#覺得要立刻來還願才有誠意
大家記得n年前我有背一把劍去工作的故事嗎
就是在墾丁遇到我需要幫忙化妝的XX(不知道的翻翻粉絲團或問問老網友喔)
因為所以就認識了一個仙姑
當時我還有男朋友
#迷信少女
很認真的在武廟拜拜問現在男朋友是不是我老公(我是不是很煩)
(我就是一個很執著會很煩的人)
(後來得知武廟的月老強在很會斬不好的姻緣)
#感情故事會打太長先消音
#後面要認真打才會知道迷信少女的威力
後來兩年多前就突然單身了
畢竟我媽很擔心我嫁不出去
我生活全是工作
男生全是已婚人士
(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這樣)
(但感情是需要緣分跟運氣啊~❤️)
(仙姑建議我去天后宮問問求求看會比較好)
(這中間我問了我幾個婚姻生活很美滿的新娘有沒有拜月老
畢竟我很多功課我都很愛問我的客人
當時努力做的功課都是月老
只印象深刻台南肉粽公主也是來天后宮的月老拜完之後三個月後就遇到老公了)
(天后宮的月老是從明朝就開始)歷史悠久~
(月老公公愛吃大餅所以我每次去拜拜都會買大餅給他)✏️✏️
(所以還願我還是買我的中式喜餅去還願喔~)
算命的說:求事情要記得去廟裡插第一炷香這樣才有誠意
所以那天我大概清晨五點就去天后宮拜月老了(等廟門開的那一刻)(頭香的概念)
#拜月老要記得把條件寫清楚但也不要寫得太誇張
#可能有幾條我寫的太誇張所以沒有符合
#但有幾條也是符合的很神奇
然後我也忘記拜完多久才出現吐司男
總之我只記得
認識到尾段(畢竟個人有點忙碌怕浪費時間談戀)(畢竟感情不是你付出就會有相對回報)
(雖然我是迷信少女但也因為算命的跟我說不太恰當可能不好😭😭😭
……我還是相信我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時就很理性)
所以交往前系我就跑來天后宮
去了月老跟媽祖問可以交往嗎
我是擲了三個聖杯總共六杯聖杯
#才想說好吧那可以
#拜拜的時候可以說如果有順利結婚在買囍餅謝謝月老公公
#記得拜拜可以跟月老公公說因為看到NINIKO發文才來的
#希望月老公公更認識我一點
#然後情人節那天過後我就突然掛急診了
#以上故事追中我IG應該是可以銜接
❤️❤️❤️❤️
一炷香時間多久 在 [討教] 到底一炷香多長? - 看板JinYong 的八卦
https://hanyu.iciba.com/exam-1230.shtml
https://wunaizideqileweng.blog.hexun.com.tw/68493190_d.html
https://zh.wiktionary.org/zh-hant/%E4%B8%80%E7%82%B7%E9%A6%99
大陸方面好像都偏向一柱香約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
則有一小搓說法是指15分鐘(但大多是從知識家的回答)
也有不少人是指30分鐘
請問到底有無一個真正的答案呢?
當初張無忌受寒毒侵襲
眾人輪流幫他吸寒毒,張三豐可以吸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小時
宋遠橋可以吸兩炷香
莫聲谷則一盞茶
如果依照大陸普遍對一炷香見解都是至少30~60分鐘
那宋遠橋內力不就跟張三豐甚至更超過了
剛剛去爬一下關於一炷香 大陸似乎都是講一小時 這樣不就出現奇怪的現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140.2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