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第四年,終於開始像一個台灣人那樣生活〉
#教我處理財務事項的網友們
「你需要有人教你過真正的台灣人的生活。」
這是前段時間一個網友跟我說的話,彷彿是預言,這一次回台灣,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許多的轉變。
這次疫情解禁回台灣,對很多陸生來說,遠程支付隔離旅館費用是一樁麻煩事。這位好心人用自己的Visa幫我刷接近四萬的隔離費用,讓我出關後再還。
後來我的學妹遇到相同的問題,也請他幫忙代付,這小半個月,他已經無償幫好幾個陸生處理這些事了。
台灣沒有我們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寶,訂葛馬蘭車票、高鐵票、網路購物等等,幾乎都需要用到信用卡。
大家建議我辦理中華郵局賬戶綁定的金融卡,這樣以後即使不在台灣,繳大筆的錢也不用那麼麻煩了。
熱心網友留言告訴我,在台灣期間可以順便辦好富邦銀行與華南銀行的卡,「在你求學期間這兩家銀行會有小用,但回到大陸或到香港求職,或是未來進行金融理財,經商首款,將有大用。」
這位網友告訴我,將來收付西方的款項,這一張卡會很好用,在台灣就讀時期具備正當申請開戶資格,一定要把握機會。
#從買書開始
#學著用台灣的網購平台
從前我購買上課用教材,一般會先找學長姐借用,借不到再跟班上同學一起買,每個學期的書本費用真的不少,繁體字的書普遍比簡體字貴(與印刷質量和體量有關),更別提某些課程要用到的原文書了。
某天我突發奇想在繁體中文網域搜索了一下所需要的書籍,結果出現了露天拍賣、蝦皮、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博客來、露天寶書等網路購物平台,
讓我眼花繚亂,正想著怎樣才能找到最實惠的價格,就看到了一個比價網站非常貼心地出現了,「飛比價格」網,直接將各平台價格統整比對,很快,我就找到了幾乎是原價五分之一價格的二手書。
#八點前到家
#阿公阿嬤教我等垃圾車
我現在借住在老師工作室的其中一間房子里,這裡有廚房、衛生間、洗衣機、陽台…對我來說簡直是總統套房!
某天傍晚,老師問我:「垃圾捆好放在門口了,八點前能到家嗎?」
從前住在陸生宿舍,不需要垃圾分類,後來搬出去,也是住在方便打工族和學生族的有承包垃圾處理服務的住所,因此,四年了,我都還沒有自己追過垃圾車。
我回復老師,可以八點前到家,老師叮囑了我幾句,說:「問附近的叔叔阿姨,他們會教你的。」
在我住進來以後,老師就帶我到住家對面和鄰居的幾戶人家中去打照面,給長輩們介紹我是廣東來的學生,會住在這裡一段時間。
當天晚上七點多,我提著垃圾袋跑到對面的洗衣店內,兩位白頭髮阿北看看我,說:「八點十五再出來啦,它會響的啦(垃圾車會放音樂)!」
果然,分秒不差,垃圾車的聲音在十五分準時響起,我趕緊跑出來看,這時巷子里已經排滿了拎粉色袋子的阿公阿嬤了,垃圾車以每分鐘五米的速度前進,經過自己的時候,大家便以優美輕盈的弧度朝裡頭一扔。
我正要上前,結果隔壁家阿嬤看到我的垃圾袋,攔下我說:「啊你這個不行啦,你要用新北市專用的那個袋子啦!」
啊,丟垃圾還有專用的袋子?左鄰右舍都丟完了,剩我手足無措,我腦子嗡嗡的,今天扔不了的話廚余會發臭啊,而且老師有交代...
這時,阿嬤大步流星,一把抓過我手中的袋子,趁大伙不注意(沒有這回事,大伙目光灼灼都看著)直接丟了進去!
哇咧,阿嬤你不是說...只見阿嬤拍拍手上的灰,淡定地朝我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沒事,阿嬤罩你!」
接著,阿嬤就拉著我走進她家,給我看具體的政府規定的垃圾袋長什麼樣子,給我看不同的型號,還給我指路,要去哪裡買。
後來老師跟我說,其實我的袋子也是新北市的垃圾袋,只不過是個頭比較小,顏色比較淺,阿嬤當時可能以為不是...
#成為郵局常客
#叔叔阿姨教我填表
陸生要寄東西回大陸可供選擇的方式很多,除了常用的順豐,在學校郵局還有EMS大陸快捷、中華郵政公司兩岸速遞和大陸包裹等多種方式。
當時我打算寄三到五公斤的包裹回家,不曉得價位,便詢問櫃台的阿姨,阿姨知道我是大陸來的孩子,長輩都非常照顧年輕人啊,阿姨就幫我在不同家郵政公司分別查詢,還幫我比價,
最後怕我自己找單子,稀裡糊塗拿錯,就自己繞到外面來,拿了兩張單子給我說,這一家是八百五十多,這一家是八百八十,算是這麼多裡面最優惠的了,你就可以按照自己心儀的時速,來自行挑選哦!
剛開學,又是大早上,郵局沒什麼人,旁邊的阿叔聽到剛才我和阿姨的對話,就跟我嘮嗑,說現在寄兩岸比以前貴了啦!因為吼,兩邊都要給你課掉一些稅,所以比較貴啦。
這位叔叔從我就讀世新開始,一直都在這,阿姨負責包裹,而這位叔叔的工作主要是資金存儲流動。
我在世新的這幾年,所有取錢、存錢、轉賬、繳費幾乎是他一手包辦的,等待機器作業的時間,他還會跟我嘮嗑,說自己家孩子讀書遇到什麼狀況,最近話題變成現在年紀大了肌肉流失,你們年輕人吼一定不要熬夜不要貪吃甜食,要多運動才可以!
有一次去郵局,寄兩本筆記本給朋友,詢問櫃台,阿姨問我「你裝好了沒?」我說我裝好了!結果我拿出來,她就說:「啊你不是說你裝好了?」
我說是啊,用紙袋裝好了啊,阿姨才說,「吼不是啦,是要用專門寄紙質品的信封裝啦!」然後很耐心地教我買哪一種大小才合適。
我習慣了一個字都不用寫,app下單,快遞員就在我所規定的時間上門取件的便利;無論是轉賬、付款還是提現,手指動一動幾秒鐘就搞定,但和我在大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不一樣,
台灣大大小小郵局,光是資金流動去向不同,就分了好幾種來填寫,有郵政存部儲金、郵政划撥儲金存款單、儲金憑金融卡窗口提款單等等共七張。每一張都要填寫日期、姓名、賬戶號、對方賬戶號等等,而且還要區分大小寫...
當我走出郵局,想起上一次進郵局還是十年前在廣東,看了公益廣告,一腔熱血地寄衣物到偏遠山區希望小學,十公斤衣服收39元人民幣。先詢問如何寄件,填寫地址,排隊,包裝,稱重,收錢,找錢,寄出。而我什麼都不會,是身邊的大人甚至老人手把手地教我。
如今在台灣的我,從進入郵局開始,也是這樣,被這個空間里所有的人有意無意地照顧著,包括告訴我在牆上的電子錶盤可以看今日日期,告訴我封裝的膠水在哪裡,告訴我填寫哪一張表才合適...
便捷的生活方式固然幫了大忙,但是這樣重新學習如何充滿儀式感地寄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寄出一份思念,也未嘗不可啊,何況在這個過程中,還有那麼多人與人之間親切的笑容和真誠的問候呢!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嫌棄這種「老派」的郵遞方式了,我也甚至有點懷念在廣東的老郵局寄東西的樣子,
貨櫃上展現的典藏紀念郵票、斜跨軍綠色郵差包的小郵差擺件、桌子上溫馨放置的各度數玳瑁老花鏡、紅色印章、計算機...
還有用卷卷彈力線牽住的書寫筆,這不是我小時候跟大人去郵局時最喜歡玩的嗎!
還有五彩繽紛的金融銀行宣傳的卡片,小時候因為裡面印著很多卡通,總是每一家銀行都要帶走一張回去玩剪紙遊戲裝飾手賬簿呢...
#台灣媽媽教我實用購物技巧
我搬進來後,老師帶我去量販店採購。老師幾乎是徑直走到需要的東西面前,拿了就走,「我們以前來,都是瞎逛,結果不需要的東西買了一堆,後來就知道了,要買什麼提前想好,這樣又快又避免買錯。」
我們買了一大桶廚房用油,二十四包的抽紙套裝,溫泉蛋,豆腐,黃油,起司奶酪,羅勒蒜香豬里脊肉等,買大份量的食材回家,老師教我如何分裝保存。
我問老師為什麼不買瓜果蔬菜,老師說在這裡買太貴,去附近的菜市場買就好。
我又問老師,堅果在哪裡買比較好?
老師說堅果要在早市買,價格差很多哦!
回家放好東西後,老師又帶我去家附近的全聯買促銷的雞蛋、優格、4.5公斤裝的洗衣粉。在冷凍櫃前,老師告訴我平時可以留意促銷活動,例如這一盒雞蛋,就比平時少了12元。
「在市場買這個十根大概40,但這裡才這樣就要50。」走到洗碗精區,老師也有主婦妙招,「家裡有瓶子,我們就買補充包,這樣比較划算。」
有一天我經過捷運站附近的一個夜市,買了一盒蔬菜,第二天跟老師去福和市場,發現一模一樣的,這邊二十塊呢。
跟著老師買了一個禮拜後,我才知道大學生日常開銷其實可以更少的,這些都是父母的辛苦錢,我們只需要稍微注意就能節省下來,何樂不為。
#教我調配萬能醬料的大廚叔叔
我搬進來的住所同一棟樓里,
住著一位大叔叔,他是老師的弟弟,
一位職業廚師。
中秋連假老師全家在這聚餐,由叔叔掌廚,我們喜提飽腹美餐一頓!大家對叔叔調配的牛排醬料最贊不絕口。
當天剩下的醬料冰凍保存,接下來幾天我自己下廚時發現,無論是披薩、荷包蛋、起司焗飯、炒時蔬,只要有叔叔的醬料加持,通通變得超級美味。
老師便和叔叔商量,請他教我們做這一款萬能醬料,叔叔毫不吝嗇,傳授「秘法」。
我們把熬好的橙紅色、粘稠醇香的醬料分裝好放在保鮮盒里,接下來的大半個月啊,我做飯不用愁了,橫著炒竪著炒,都一樣好吃!
以後還可以自己動手做醬料,用高湯、鹽、醬油、醋等,按照喜歡的口味和比例,調懶人必備的「萬能醬料」。
#從外食族
#到自己搞定每一餐!
本來我開始下廚,是為了處理上次家庭聚餐大家剩下來的食材,卻沒想到,因此,我喜歡上自己做飯了,怕是姑娘們天生就得灶神爺厚愛,
哪怕從前如我一般雞手鴨腳、對家務一竅不通的人,只要開始下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靈感。
從廚房開始,我學會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愛上用美好的早午餐喚醒一天好精神的感覺。
自從開始下廚後,路過菜市場都會停下來比比價格,在柴米油鹽中多留一些心眼。今晚經過夜市,看到了像鑲了花邊的小黃瓜一樣的東西,我問說這是啥?
賣菜的小哥太忙了答不上來,旁邊同來買菜的阿姨很耐心地向我解釋,「這是翼豆,就是翼啊,龍的那個翼!」啊?見我疑惑,阿姨還用手比飛翔的姿勢。
「你看嘛,它這個飛起來像翅膀一樣!」「那這個怎麼吃啊?」「用來切塊炒肉絲很贊喔!」
正好是要做晚餐的時間,我立馬心動,趕緊買了一盒,要走時,阿姨還不忘提醒我「記得去掉絲喔!」
這裡是五根豆的量,拿來炒豬油渣,超香的。今晚我的這四道配菜,用不到台幣20元:
雞蛋3.7元,全聯特價買的冠軍雞蛋;泡菜大概5元的量,翼豆5根大概4元;高麗菜大概2元,25一大顆,這裡是1/16;
早午餐的便當是早上做好的,下課了直接拿出來吃就好了,不再在趕教室和買飯之間糾結。
當了三年大學生,三年外食族,突然發現自己做便當好健康好省錢好安定,自己做飯的過程真的感覺「踏踏實實的活著」。
來自遠方的留學生,如果開始自己買菜做飯,而不是匆匆外食,就會開始對這片土地產生諸多的眷戀⋯至少我的內心,這份情感正在悄悄地破芽。
#提醒我生活細節的老教授
學校的老教授常邀請幾位陸生到家中小聚,那天洗碗後,我隨手把瓜皮一丟,這位教授爺爺看到了,輕輕地告訴我:「台灣人在這些地方比較注意。」彎腰把瓜皮撿起來。
我當時很難為情,沒想到他拍拍我:「就慢慢學吧!」語氣平和慈悲,只怕傷了我的自尊:這麼大的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才想起來,三年來,沒人說過我垃圾分類做得不好,而我在珠海也完全沒有這個習慣。
這不是文明不文明的問題,教授爺爺沒有把這個視為我的錯誤,也沒有認為這關乎道德高低或人品優劣,而是希望我意識到,到了哪裡,就要配合當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順著自己的習慣來。
一件小事,教授爺爺像家人一樣叮嚀,是春風化雨良苦用心,在自己人這倒是不要緊,是怕我到時候出門在外,這些習慣惹人不悅,會對我不好。
#教我為人處世態度的室友
這一次搬家,離開同住近一年的室友若莓,我們都很不捨得彼此,視訊談到這一決定的時候,兩人都自動避開鏡頭的窗口,因為都閃到一邊抹眼淚去了。
中秋節,我跟著若莓回到了她的老家宜蘭,她知道我想體驗一次中秋家庭式烤肉,可是她們家今年太忙沒有要烤,她就找到了自己國中的好朋友,說對方同意了,願意帶上我一起!
烤肉當天下午飄著小雨,若莓騎著機車來載我,我問待會會不會經過伴手禮店,我想要給阿公買一盒酥餅,若莓載著我先停在一家刨冰店,買了七盒雪花牛奶冰,她說這是她媽媽的最愛。買完給阿公的餅乾,我們就前往若莓好朋友家。
快到的時候,我才發現,哎呀我忘記給這位朋友家帶東西了,可是去吃烤肉,我又沒有買食材、也沒有帶器具,完全吃別人的誒,真的很不好意思。
結果我們一到朋友家,若莓就把牛奶冰遞給朋友,說:「這是廖小花買的,要給你們吃。」
當下我非常震撼,又非常感動,我想就若莓對我的瞭解,她早就猜到我可能會忘記吧。
這些綱常倫理、為人處世的細節,我和她同住的日子里,真的默默地學了很多。
時刻替人著想、時刻想著他人的需要,為人做下一步的打算,讓人如沐春風、賓至如歸,這是我切實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在很多台灣人身上看到過的特質,也是最溫情的地方。
#腳踏實地在這裡生活著
我開始用當地金融卡,垃圾車到來的時間會催促我回家的腳步;我開始留意菜價和米價,超商的促銷會讓我提著購物袋不自覺地在路上雀躍哼歌;
我開始使用慢節奏的郵局來處理金融和收寄物資,親手做的便當讓我感念糧食的珍貴,體悟粒粒皆辛苦;
我開始學習台灣人的為人處世方式,
不留痕跡地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我的簽證上,賦予我來台資格的表格中寫著幾個字,「赴台就學」,就學,這是我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我總提醒自己,台灣不是最終目的地。從前的我步履匆匆,心境飄忽不定,總是患得患失。
而如今的我,學著過和當地人一樣的生活,把自己沈入這片島嶼,深深地浸泡於其中,我去聽她水面以下的呼吸,去感受她土壤之下的震動...
我依賴她、喜愛她、受她的饋贈與包容、感念她的恩情。
台灣不曾改變,改變了的是我自己,要和這片土地發生什麼樣的連接,也取決於自己。
四年了,我才終於覺得,自己腳踏實地地踩在這座島上。
我也知道,唯有這樣,未來我離開這裡,待我的皺紋開始爬滿眼角,在某間餐廳聽到有人說起太平洋左岸的一座島,我才有資格回頭,緩緩地插一句:
「哦?你們在說台灣嗎,我知道,我在那兒生活過。」
那時的我,會滿臉笑意,
有些驕傲,又忍不住熱淚盈眶。
2020.1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霓虹昏光熄滅;紅妝女郎沉睡;酒熏醉漢浮去;髒言穢語消散;最後的煙草氣味也殆盡。最幽暗沉寂的盡頭,迎來了曦光,點點鶯燕之語,還有鐵閘升起的聲音。猛地擰頭一看,只見一個身影瞬間竄入了一家小店。門外一個棕紅金邊的大招牌置頂,「深仔記」三個字用金墨刻着;旁邊又有數個白底紅字的圓牌,寫着「小菜」﹑「粥」﹑「麵...
悅刻五代蝦皮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Sinasera24
從台北開車到長濱,五個小時的路途,為的是去 Sinasera 24 吃一餐。
為的是隔日午前,降雨稍歇的空擋,輕步至旅社後方看海。竟然有海可看哪!那個濕漉漉的週末,鋒面路過,無處不雨,沒有「泡湯」就不錯了,竟還能有那片刻乾爽,讓人可以無遮無蔽,坦蕩蕩站在比海平面高一些的坡地上,俯瞰與眺望。不敢奢求碧海藍天了,天髒就髒,海灰就灰,可是有綠,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綠,捱著東海岸鋪展開來,青草軟厚如毯,灌叢圓蓬如髮,椰樹的羽狀複葉如彩球,往天空一顆顆炸開。這裡終究是熱帶呢,北回歸線以南。
心曠神怡的風景,緊緊牽動著用餐體驗。
美好的感受,從餐廳外延伸進餐廳內。位於 畫日風尚休閒會館 Dawn Resort 內的Sinasera 24,就座落在那可以看海的斜坡上,大片玻璃把天光與美景引入室內,持續療癒身心。療癒身心的,當然還有美食,主廚楊柏偉(Nick Yang)烹出呼應地景與風土的一餐,輕盈剔透,靈動秀逸,花東之美盡現於此。
台北的餐廳不是沒有強調物產風土者,食材從哪裡來、概念怎麼發想,往往解釋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城市裡,總是隔靴搔癢。在Sinasera 24,我感受到強烈的連結,菜色與風土,工藝與物產,人與土地,一切串連得順極了。是因為絕景嗎?是因為悠閒的氣氛嗎?還是因為雨後冒現的蝸牛們?前一刻我還在後院看見他們背著螺旋的殼,下一刻我就嚐到了白玉蝸牛,與花椰菜泥、花椰菜泡泡、橄欖油構成的清爽開胃菜。
開車上路,專程去一間餐廳吃飯,享受愉悅的在地風情,不就是「米其林三星」的原始意義?
#花東的山與海
「Sinasera」是阿美族語「大地」之意,「24」直白表達二十四節氣。
Nick主廚是台南子弟,年方三十,曾在法國馬賽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e Petit Nice - Gérald Passedat」擔任部門領班廚師(chef de partie),原想繼續在法國打拼,卻被畫日風尚的老闆打動,回到台灣,而且是台東長濱,打造一間旅社內的看板法國餐廳。相當大膽的決定,卻也非無脈絡,Nick主廚曾在台東長濱服替代役,國中起就投入餐飲的他,訓練當地國中生參加廚藝比賽,說服校長打造專業廚房;台東豐饒的山產與海產也讓他傾心不已。
一走進餐廳,門口的食材桌就展現了花東的山與海。值此初夏時節,瓜果當道,綠竹筍進入盛產,鄰近漁港的海產新鮮好用,穿插著鵝肉、乳豬、鵪鶉,沒有牛排,但有南溪部落的苦茶油、永福部落的迷迭香、太魯閣的馬告、舞鶴的蜜香紅茶、鹿野的紅烏龍。多麽理所當然。
台東特產的旗魚與鬼頭刀魚,當然要嚐。旗魚料理好漂亮!宛如一幅畫,整塊拍打成薄片再切割的旗魚是畫布,彩色番茄是顏料,繪上黃綠紅點點;狠心切開,魚肉仍保留絲絲纖維,滋味清淺,連著下方的紅蔥頭與粉紅胡椒醃漬的番茄,蘸一蘸旁邊的番茄澄清高湯凍,才多風姿。其實如果再多下點鹽與酸,並且強調海鹽顆粒的口感,整體味覺會更鮮明。
鬼頭刀魚已成招牌,也像一幅畫,熟成四十八小時的生魚片蜷曲成鮮花,棲息在大黃瓜與過山香的膠凍上,嫩綠對比膚粉十分好看。卻還有一團雪白,原來是飛魚鮮奶油,滑順油脂凝結了鮮味,經過熟成已然香腴脂肪帶甜的鬼頭刀,沾上飛魚鮮奶油更加醇厚,但不怕太膩,底下的大黃瓜凍捎來清涼;多一絲絲海味,則是Nick主廚親自桌邊刨上的自製柴魚。「這是台東大海的食物鏈」,Nick主廚解釋道,「鬼頭刀魚會吃飛魚!」
一道金蘭魚也很好。金蘭魚是台東俗名,上網一查,別名還有紅雞仔、紅魚(澎湖)、肉檨(澎湖),確切魚種眾說紛紜,但總是笛鯛科之一員,肉質細嫩,口感上乘。小小一尾,Nick主廚片成帶尾菲力,以魚高湯、甜茴香蒸得熟而不老,襯上大量的橄欖油與剁碎的番茄、香菜、九層塔、青龍辣椒。金蘭魚真美味!秀嫩幼滑,熟度恰好,清淺的風味又與橄欖油相得益彰,那形同變奏的莎莎醬,番茄提供酸度(有另用檸檬調味),香菜、九層塔、青龍辣椒提供芬芳,整體十分清爽宜人。剩下的醬汁拿來蘸麵包,也非常好吃。
加碼的長濱小龍蝦,當天剛好抓到,蝦身炭烤,撒上杏仁、柳橙皮、香菜籽與漬檸檬皮的香料粉,蝦殼與紅蘿蔔熬成鮮甜醬汁,蝦腦鋪底,另疊上東港櫻花蝦脆餅。火烤的熟度精準,蝦肉彈脆鮮活,柑橘氣息很討喜,醬汁裡的胡蘿蔔也把味道調得甜美。
#肉類料理也好
海鮮精彩,肉類料理也不遜色。
一道鵝肉我很喜歡,台東地產,與屏東來的綠竹筍一起包進餡餅裡,上頭刨削大量榛果屑,底下墊著鳳梨、洋蔥與荖葉的佐料,還附上一碗鵝肉與綠竹筍湯,浮游湯面的班蘭葉油飄散清甜。餡餅好味,煎得薄脆香口,熱氣竄出一度以為是台菜了,鳳梨的酸甜與荖葉的異香又提醒東岸的熱帶風情,焦糖化洋蔥串連起鵝肉餡,不會衝突。喝口湯,清鮮味美,幾乎以為是家常筍湯了,斑蘭葉的甜香又挑逗感官。風味組合耳目一新的一道。
台東金崙的乳豬,炭烤並薰香,上桌秀時迷迭香撲鼻而來。小小一塊,皮薄肉嫩,真是很小的乳豬,嬰兒般的肉質,想想有點罪過,卻是表皮脆纖維細,難以拒絕。搭配迷迭香鹽、酸白菜與玉米筍泥,玉米筍連殼炭烤,打成泥顏色不變,味道像經過濃縮般極甜,令人驚艷。
鵪鶉就稍遠一點,來自嘉義,腿與胸分開,腿以迷迭香、咖哩、紅椒、馬告等等香料醃製並炭烤,繁複馨香吮指回味,用山胡椒葉包著吃更增清香;胸則乾煎,搭配鵪鶉骨醬汁、甜菜根醬、黑蒜醬、燈籠果醬,一小塊佛手瓜,以及佛手瓜上頭的鵪鶉胇!鵪鶉胇耶!其實像鵪鶉蛋,只不過更加綿滑,更有禽味,小小一粒相當有趣。
甜點也令人滿意。巴西蘑菇冰淇淋,鮮味滿盈,腐乳脆片鮮鹹呼應,豆乳奶酪香草芬芳,焦糖爆米花甜脆可口,所有元素平衡和諧。
真正的重頭戲,則是最後的petit four,玲琅滿目陣仗驚人!台東水蜜桃與龍艾草冰沙、野生愛玉蜜香紅茶凍,花粉與迷迭香蛋蜜汁的白巧克力,台東芭蕉蛋糕與檸檬龍艾草糖霜,蜜桃與薰衣草法式軟糖,月桃焦糖布蕾,蒸花蓮地瓜與起司醬,檸檬馬告焦糖泡芙,眼花撩亂心猿意馬,最後一一入肚。
#專程前往的儀式感?
米其林三星「專程前往」的意義,Sinasera 24在台東長濱實現,再貼切不過。畢竟,它是一間如假包換的法國餐廳。
不禁要想,推動人們跋山涉水享用一餐的驅力是什麼?如果沒有儀式感,沒有慎重完整的體驗,一間餐廳作為旅行目的地的重要性是否就會降低了呢?
跨國旅遊困難的後疫情時代,台灣島內的美食旅行,或許也會長出新風貌。
悅刻五代蝦皮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八卦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
這是我在敦南誠品買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本感傷的書。對這本書好奇,因為我本身特別喜歡看心理學的書,一方面在看遍了所有憂鬱症的書之後,想要了解還有什麼對憂鬱症的特別觀點,讓它成為暢銷書。
.
#書名
首先,他的名字很特別《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有些詼諧、帶點趣味,比起大多心理學正經八百的書名,讓人親近許多,也多了一份共鳴,對!就是這樣,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點個鼎泰豐的蝦仁炒飯,頓時就開心不少。
.
#名人加持
37萬本是銷售量非常驚人的,看到有「BTS防彈少年團」的推薦,立刻就連想它是不是有名人加持的緣故,讓這本書大賣呢?僅是這麼膚淺的理由嗎?名人那麼多,也不是每個名人的書就會賣,其中的KnowHow讓我決定把這本書帶回家。
.
#非專家的理論與研究
大多數心理學的書,都是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諮商師所寫,充滿了個案跟研究資料,
「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好。沒錯,告訴你、教導你、改變你,這種你應該要怎樣改變的書,說真的,只會讓病人更充滿挫折。電視劇《想見你》當中,陳韻如說:「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甚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為甚麼?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望中的樣子???」
.
而《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她是由一位「輕鬱症」女孩訴說自己的憂鬱症的感受,而這樣的不安、煩惱被如實的寫下來,閱讀者會好像看到自己被寫下來一樣,一種原來你也是這樣,其實我也是的認同感。
.
憂鬱症最需要的就是 #同理 與 #傾聽,過度加油打氣都是莫名負擔。這本書看到最後,我覺得後勁很強,那些在中心說不出的思緒,被有條理的整理擺放,多了可以喘口氣的心靈空間。(最後有點想哭,不知道為什麼)
.
以下是我做的5000字書摘,因為是這本書是對話形式,大多又是作者描述自己的症狀,跳來跳去,結構鬆散,所以書摘非常難寫(但我還是整理好了),趕快來讀吧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1. 展現內心的陰暗面,也是使自己自由的方式之一。衷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我也是我。
2.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3. 醫生:妳需要的是突破,如果想要從憂鬱和挫折的倉鼠輪中逃脫,建議妳不妨挑戰看看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情。
4. 醫生:因為妳的心中有一個理想的自己,所以才會對外表如此執著,妳把那個標準設定得太高,太狹隘了,例一如:「超過五十公斤就是失敗的人生!」像這樣。最重要的是要多方嘗試,發覺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觀察自己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是最舒滴的。一旦了解自己的喜好,也找到降低內心焦慮的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對自我的滿意度,就算有人指責妳,批評妳,也會變得可以欣然接受或者坦然拒絕。
5. 日常滿意度下滑的話,就會退回到最原始的欲望,也就是從最容易獲得滿足感的吃喝拉撒睡下手。但是靠吃獲得的滿足感不會維持太久,運動或計畫反而比較有助於提升自我滿意度,建議透過長期目標去克服。
6. 醫生:其實現在這樣也很好,小酌幾杯自然會失言,吃藥自然會有副作用,要是發現有副作用,都怪我們醫院就好。我:(聽到「現在這樣也很好」,不知為何突然好想哭,真是受不了自己。)
7. 妳現在與藝術家見面時,只會看自己欠缺的那一面,和其他人見面時也一是,總是把焦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不是嗎?如果試著改變這樣的觀一點,與藝術家見面時,不妨試想「這些藝術家應該心思很細膩,敏感,生活上可能會遇到諸多不便吧」,透過這樣改變觀點的方式去面對同樣情形自然會產生不同結果。我覺得現在的妳一直在亂套標準折磨無辜的自己。
8. 醫生:「平凡」也許是保護自己的一種說詞。
9. 我認為妳須要停止這種二分法思維,例如:自己特別或不特別,凡事並非只有好與壞的分別。
10. 我總覺得自己和那些人格格不入,因為我實在太一般,太普通,甚至就連一和一般人(與藝術無關的人)見面,也會有一種獨自站在孤島上的感覺,有點像是不屬於任何地方的浮游物。
11. 明明可以想成是其他原因,妳卻總是往最極端的方向去想,甚至用同樣「的標準套用在對方身上,等於是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論和誰做朋友,都沒有絕對的一條線,偶爾也可能會心有不滿。我希望妳可以分清楚對方的部分與全部,不能因為喜歡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接納,討厭對方的某部分就全盤否定。盡量多去嘗試看看往不一樣的方向思考。
12. 醫生: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非黑即白。妳又把自己逼入了死角,然後逼自己只能選擇黑或白,要做朋友或不做朋友,非常要好或分道揚鑣,選擇爆炸或選擇隱忍。妳總是只給自己Yes或No這兩個選項,沒有任何中間值。
13. 醫生:現在的妳,彷彿把灰色定調成只有一種顏色,但其實灰色還可以細分成很多種灰色,光譜也可能是立體的,妳卻將她視為是一條線而已。我每次都會告訴自己「人是立體的」,你卻總是把人看成平面,我「所以才會光看某個人的特質就認定「他一定是這種人」,然後斷定,評價對方,最後再離開對方。
14. 醫生:這是增強認可慾的行為,當妳愈想要受人影響時,就會愈努力讓自己發揮影響力,當對方無動於衷時,妳就會加倍努力,最後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這同樣也是非常極端的行為,規範著自己的極限,「我一定要對那個人產生影響力,才表示對方真的愛我」,這種信念非常極端。
15. 每個人都有各種面向,幸福與不幸可以共存,凡事也都是一體兩面。其實從來都沒有人瞧不起我,是我最瞧不起自己。
16. 我希望和我一樣極端,老是抱怨自己被人瞧不起,總是讓關係破局的人可以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不幸就像一層油,漂浮在最上層,幸福則沉澱在最底層,值得慶幸的是,人生就像裝著這些幸福與不幸的桶子,這是最大的安慰與喜悅。
17. 「邊緣性人格障礙」:不論走到哪裡,都希望自己是全場的焦點。這種情況通常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更凸顯自己的魅力而故意穿裸露衣物或勤練肌肉,另一種則是認為自己如果無法成為全場焦點就會被其他人討厭,所以一直自責。
18. 其實恐懼感是只有妳自己知道某件事情時才會加劇。與其自己一個人承受痛苦,不如像現在這樣對某個人傾訴,說不定會更舒服。
19. 我好討厭被困在這種框架裡的自己,也好討厭遇見比我優秀的人就膽怯,比我自卑的人就充滿自信的自己。
20. 醫生:為了克服低自尊感,有些人會下意識地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把自己討厭的一面隱藏起來,只顯現出正好相反的一面。看似自尊心很強,但其實很容易心裡受傷。當這種症狀演變成誇大妄想時,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躁症,這是為了克服極度憂鬱的狀態而產生。
21. 我每天都只會反省自己,不會認可自己。每次看書閱讀的時候,只要發現自己欠缺,無知的部分,就會感到自責,難過。
22. 醫生:偽惡的概念,如果以工作為例,像妳就會覺得「公司根本不需要我」,但其實妳是公司裡不可或缺的人也不一定,諸一如此類的思考模式才屬於偽惡。假如你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緒裡,最後一妳的精神也會被情緒所支配
23. 醫生:妳也有一點藉由貶低自我來抬高他人的傾向,比方說拿自己和公司同事作比較,然後只看自己欠缺的部分,等於是稱讚別人的同時又責怪自己。
24. 於是我開始自責:「妳根本就沒那麼痛苦,少在那裡無病呻吟。」但是我又對此感到有冤難伸,所以會想要證明自己的狀態其實很糟。
25. 醫生:其實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裡感受一下孤獨也不錯。或許妳只是還沒有跌到谷底,就好比我們不慎落水,只要腳能踩到水裡的地面,就會感到比較安心一樣,至少能跺著地板浮出水面,但是如果不曉得水有多深,腳也一直踩不到地,恐懼感就一定可想而知。所以不如讓自己乾脆跌落谷底。也就是去感受比現在更大的挫折感和孤單感。
26. 果然問題還是出在自尊感,醫生說是因為我太貶低自己,所以才會一直想一要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獲得滿足,但那終究不是我對自己的滿足,自然會遇見瓶頸,而且很容易感到厭倦,然後又繼續尋找其他人的認同,最後,「某人喜歡我」這件事情本身就變得無法再滿足我。我喜歡的人要是不喜歡我,我會感到絕望,假如有個人深愛著我,我也同樣會感到絕望,因為不論如何我都在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最終,其實一直都是我在折磨自己。
27. 醫生說我對待伴侶太苛刻,也是出自於我的低自尊感,正因為我不夠愛自己,所以才會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那麼愛我,進而安排許多強度很高的實驗來測試對方的愛。就算我這樣你也愛我?這樣你也愛?儘管對方都願意接納,我也還是難以理解。假如對方真的選擇離我而去,我又會覺得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人會愛我的一切,然後獨自悲傷,痛苦,自我安慰。
28. 陽光和陰影其實是一體的事情,就如同幸福與不幸是共同體一樣,人生曲線是充滿流動性的,而且只要我不放棄,就能繼續維持生命,微笑和哭泣。
29. 我只想要毋庸置疑,輕鬆舒服地去愛與被愛。僅此而一已。正因為不知道方法,所以才會感到痛苦萬分。
30. 在我寫完最後一次的治療紀錄以後,遲遲寫不出尾聲的內容,思考了好久。也許是因為我一直想要證明自己已經好很多,或者想要寫出一些了不起的結語,甚至認為一本書的結尾本就該收得漂亮精采。但是寫到這裡,我依舊討厭反覆無常的自己,不停徘徊在憂鬱與幸福之間,也很難從中找到意義。
31. 最終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問題或解答,而是以期許收場。我希望自己可以愛人,也可以被愛;想找到不再讓自己受傷的方法;想過著「喜歡」多過於「討厭」的人生;想累積失敗的教訓,把目光轉往更好的方向;想將情感的波瀾視為人生的節奏,享受其中;想成為即使行走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仍能長時間駐足在偶遇的一束光前的那種人。總有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那種人。
32. 宛如毒藥的一句話—「加油!」
33. 不知從何時起,我發現自己會對「加油」「找回自信」,「不要畏縮」等這些勵志話語感到頭皮發麻。拜我這內向,容易沒自信的性格所賜,每次在學校,職場上都會遇見障礙,不論是分組討論還是上臺報告,開會等,都讓我厭惡至極。我以為這些經驗都會累積出心得,使我愈來愈能夠駕輕就熟,沒想到每一次都會讓我遇見一連串全新挑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主題,新的場所,不論怎麼突破,都像一場沒完沒了的遊戲,永遠沒有終點。
34. 有趣的是,這些話反而比較能對我起到安慰作用:「為什麼要強迫自己故作鎮定?」「幹麼要裝得一副很有自信」「緊張就緊張,沒有關係」,「不需要什麼加油。」用一個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來偽裝自己,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而且我很討厭裝得四不像、裝沒事的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比明明不勇敢卻要裝作一副很勇敢的樣子更顯笨拙的呢?
35. 每個人的第一次都不可能完美無瑕,也不需要這麼做,最終,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撫慰不完美的自己,不斷對自己信心喊話:「沒有關係,不需要特別加油也無所謂。」
36. 「加油」,「沒什麼好害怕的」,「多一點自信」,對於做不到的人來說,有時候這些話簡直就像毒藥,甚至是在傷口上撒鹽,就如同過去十年間所有自我成長類與散文類書籍都改用「安慰」取代「鞭策」一樣,我們不夠完美也沒關係,有點笨批也無所謂,不用加油也無妨。我今天可能會表現好,也可能表「現不好,這些都是人生中的經驗,沒有關係。
37. 每當過度的偏執朝我直撲而來,不滿,悲傷,厭煩,害怕壓抑著我的行為一時,我都會告訴自己:「妳須要轉移觀點。」我似乎已經看清一項事實:單方面勸自己得過且過,或者不斷找自己麻煩,都沒有辦法使自己感到心裡舒適;也領悟到當世上所有動機和嘗試都集中在我身上時,會帶來多大的麻煩和疲憊感。所以試著轉移觀點吧,把觀點從自己轉移至別人身上,從絕望轉移至希望,從舒適轉移至不便,從多數轉移至少數,從有用卻會使我憔悴的事物轉移至無用卻會使我變美麗的事物。-旦觀點轉移,就能窺見人生角落。觀點會影響你的行為,行為會改變妳一的人生。我領悟到一件事:能使我改變的,只有我看出去的無數件事物。另外,我也學習到一件事:人生的空缺,是由無數次的領悟填滿。
38. 也許人生就是一連串學習接納的過程,無論是接納還是放下,都不是人生某個特定時期拿出來的態度,而是一輩子都須要練習的課題。我必須先接納生性膽小的自己,才能接納同樣生性膽小卻在努力改進的對方。我對自己施加過度的自我檢視,而這也同樣會套用在對方身上,不停評價對方,用我的標準來束縛對方。
39. 我想要當個靠愛的力量使自己做出行動的人,和心動的人來往,感覺對的時候提筆寫作,然後聽著合適的音樂或看一部電影,如果在人生中無數次的空白裡全部塞入理性的力量,那麼,我應該也會失去我所擁有的力量和餘裕。因此,我想當個儘管缺乏理性,依舊充滿感性的人。我想要和志同道合,與我同類的朋友一起攜手向前。雖然我們無從判斷理性與感性的優劣之分,但是兩者的質感絕對是不一樣的。我更喜歡,也更能夠仔細去感受充滿愛與感性的質感。
40. 今天,我把臉書上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都刪掉了,因為我想要擦去一直貼在我前面的修飾語,雖然顯示不錯的學歷和工作背景有為我帶來短暫的優越感,但也帶來了不少自卑感,諸如:明明是文藝創作系畢業,寫作能力卻沒有很好;明明在出版社工作,卻不大太懂書等,一些對自我的批判與厭惡。但我也心知肚明,這些修飾語只會影響一個人的部分,不能代表其全部。
41. 在公司裡認識的人當中,有一名女同事最令我感到嫉妒(她很會畫圖,寫作,感性充沛,長得也漂亮討喜)她就是私立大學出身,慚愧的是,我竟然會想要靠那名職員的學歷來彌補我的自卑感。我內心想著:「原來她的學歷不怎麼樣嘛」用這種糟糕的思維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優越。
42. 雖然這些事情我用腦袋想都很清楚,但不免還是會感受到那些光憑修飾語就對我妄下評論的多數人眼光,而我自己同樣也難逃那樣的視線。當我發現令我嫉妒的人原來學歷比我差時的那份自我安慰感,當我聽聞原本不感興趣的人竟然是好學校畢業而突然對他刮目相看,以及在那些疏離感裡面不停自責的日子,我真心想要改變。
43. 與其只去在意自己未能改變的部分,不如把焦點放在已經有所改變的部分,對自己抱有希望。期待某天,多數人可以不用再靠那些修飾語也能對自己充滿自信,抬頭挺胸。
44. 瑞貝卡,索爾尼特(Rebecca Solnit)在其著作《塑遠的近旁》(The Faraway Nearby)中寫道:「同理心須要靠學習,再來還須要靠一些想像。」
45. 我們可以靠想像和學習創造出內在沒有的東西,同理心便是其中之一。想像並學習自己難以理解,難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是一種對他人的愛的表現,也是唯一可以不讓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種子乾枯衰竭的方法。然我可能無法百分之百體會對方的立場與處境,但至少要有一顆努力嘗試理解的心。
46. 不論是在觀賞韓劇或電影時,聽音樂或看照片時,聽著某人的故事或傾聽自己的故事時,我都很容易深有同感,宛如「刺點」(Punctum,意指反映出極度個人的經驗,以致引起情緒波動)一樣,沒頭沒腦地衝向我,那是一種既熟悉又厭倦的自覺。
47. 最終,好好過日子的方法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與人一起是一種利他之心,而這樣的心態也會救贖你的利己之心,因為是從自己開始,我們結束。因你願意與我一起而感動,因不能沒有最懂我的你和妳,所以選擇一起;一起誤會、一起分享、一起深有同感、一起疏遠、一起活在當下。我想,這也許是在充斥著黑暗的世界裡,唯一可以放心喘息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書摘也不一樣。希望有憂鬱症的朋友,可以看到作者的案例而感到安心。
(歡迎分享)
同場加映:《別再叫我加油,好嗎》: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1843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https://youtu.be/-g3WZnFaBoY
IG: mengchih
悅刻五代蝦皮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霓虹昏光熄滅;紅妝女郎沉睡;酒熏醉漢浮去;髒言穢語消散;最後的煙草氣味也殆盡。最幽暗沉寂的盡頭,迎來了曦光,點點鶯燕之語,還有鐵閘升起的聲音。猛地擰頭一看,只見一個身影瞬間竄入了一家小店。門外一個棕紅金邊的大招牌置頂,「深仔記」三個字用金墨刻着;旁邊又有數個白底紅字的圓牌,寫着「小菜」﹑「粥」﹑「麵」等字眼。裏頭飄來一陣大地魚香,是雲吞麵的味道。隨味而步進店內,經過前方兩張圓桌,右手邊便是麵檔,隔着被蒸氣騰得發白模糊的玻璃,一個闊厚的背影擺動着。驀地,他從出餐的小窗口探出頭來,是一名相貌平凡的老年男人,清爽短髮略略見灰,架着一副銀絲眼鏡,但最搶眼的,就是他那憨厚的笑容。
他是「深哥」,聞其名就知道他是這家老字號的掌門人。鐵閘轟地響了兩下,嚇得人心離,深哥卻施然走到門外查看,原來是貨送到。他說,做食肆跟做人一樣,不昧良心,夜寂敲門何須畏?
堅持不變
收音機的女聲正在報時,現在是早上七時正,大湯鍋內的開水已經沸騰着。雲吞麵鋪的開門第一件事,就是要煲湯,但如此一大鍋的湯,晚上關店離開前,就已經要開火燒水,待早上回來開店時再放材料。深哥忙於準備食材之時,嘴裏喃喃唸着,老店一九八二年開辦,直到今日,麵湯都是沿用當年師傅教落的秘方,半點不改,因為不想違背傳統。他跑到店外,把剛才的幾箱貨物搬到後倉,又打開其中一箱,取出一包食材來,細心一看,是一包大地魚乾。他把魚乾從包裝裏抽出來:「雲吞麵湯落大地魚係必然嘅,唔用大地魚嘅話,湯不成湯。」把魚乾放進鍋中,他嘆說坊間很多人都省了大地魚這個錢,煲湯後就只用醬油調色,味道差得遠了。接着,他把大堆豬骨倒進鍋內。不說不知,湯骨用甚麼骨也有講究,老店堅持要用豬筒骨,而且有一個宗旨,如果要做良心生意的話,千萬不要落豬頭骨。深哥當日年輕時也不懂,是一位老雲吞麵師傅告訴他,婦女生小孩後,誤吃豬頭骨會上風,女人因為喝了自己的湯而上風,那麼就間接做了壞事。他銘記在心,並下令凡違規者一概革職。放入剩餘的材料後,就要靜候數小時,打開蓋子讓湯熬煮出味,要清澈見底,才稱得上一碗靚的雲吞麵湯。
做飲食行業的,哪有坐下來等待的時候?走出廚房,他又拿出了一些大地魚,做雲吞的話,要先把肉剝出來,再放到熱油裏炸至微焦及香味散發,然後用攪拌機攪碎,用來撈雲吞餡,落大地魚講求比例,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少無味;太多會苦。準備好大地魚粉,他就把脫水後的蝦及豬肉混合起來。這又令他想起以前跟師傅做的時候,不會用完整的一隻蝦,如今年代不同,生活富足起來,他就選用完整的蝦。每隻雲吞都要有少許豬肉,但不能放太多,要做到香而不膩。加入調味料後,就灑上大地魚粉,然後撈勻,撈餡要順時針,不然蝦及肉會散開,散了就起不了膠。餡料做得好,還需要外皮及包功配合,他打哈哈:「皮一定要薄,面皮咁厚邊度好食架?」耍着嘴皮時,他的雙手沒有停過下來,一邊純熟地包起了一顆又一顆雲吞。對雲吞的大小眾說紛紜,他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兩口雲吞。他解釋,以前流行一口雲吞,但他認為太小的話只吃到麵皮,不夠過癮;現時很多人喜歡吃大雲吞,但根本不好吃,雲吞大顆如鯪魚球般,外面煮熟了,裏面未熟;到裏面熟了,外面就因過熟而變得粗糙了。看他包得輕鬆,卻不知道內裏功夫技巧如此講究,他笑謂:「表面上雲吞麵好好做,但都係功夫錢,樣樣都要功夫!」
的確,就連淥麵也講功架。深哥甚至覺得,做一碗好的雲吞麵,最難就是淥靚麵。麵的生熟程度要剛剛好,準確度要很高,差了半分鐘,一個麵就可以由活生生變成死沉沉。他記起以前做街邊檔,客人坐在遠處的話,麵淥九成熟,待樓面送到客人面前時,麵就最好吃;如果客人就坐在面前吃的話,麵淥九成九熟,立即吃。說時遲,他抓起幾顆新鮮包好的雲吞,跑入麵檔,將雲吞丟到筲箕裏,放到滾湯內,隔一陣子再放入一個生麵,淥了淥再撈起反手放到湯碗內,加入一勺湯,灑上葱花,一碗雲吞麵就成了。他捧着熱騰騰的麵放到桌上,二話不說就吃起麵來,沒花幾口就吃光了碗中物,剛剛好的雲吞麵,會令人不停地吃下去,一口氣就吃光。他說雲吞麵真正的吃法,先吃麵,再吃雲吞,最後飲一口湯,不得了。做了三十年的麵,他還是每日都要吃一碗,吃的是味道,也是一種緬懷。
大恩不忘
聽深哥的口音,就知道他並不是香港出生。他記得那時候剛來香港,有人帶他到新填地街吃了一碗麵。雖然當時沒有錢吃雲吞麵,只叫了一碗淨麵,但在大陸沒有吃過雲吞麵的他,驚嘆這碗麵的美味,因為太喜歡那味道,令他冒起了學煮雲吞麵的念頭,於是便入行了。猶記起學師時,生活十分辛苦,又要被師傅罵,又要挨打,但磨練總算有價值,一年後,他就自立門戶,於街邊自個擺起檔來。在油麻地這一區打滖久了,被人收保護費﹑有人醉酒鬧事,甚麼事情都有發生過,這些刀光劍影都沒有令他退縮,反倒是「走鬼」這回事令他最苦惱:「開一檔佢就拉一檔,俾人捉到怕啦,嬲嬲地就搬入地鋪。」這倒好,穩定下來,一直到如今。當然了,有了地鋪後,賣的東西自然要增多,鵝腸﹑黑牛柏葉﹑炆羊腩等小菜,又有了生滾粥等,以配合不同客人的口味。雖然產品多了,但深哥沒有因此而變得馬虎,因為嘗過美味的感動後,對食物有了執着。他還是十分謙遜的,認為自己做的食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是,他們的食物對得起這個價格,在這個行頭內,老店的麵算便宜了,一碗雲吞麵才二十多元而已,在砵蘭街不會找到這麼便宜的雲吞麵了:「做麵好低利潤,我但求做良心生意就算。」這一份心意,又有一個故事。
想當年最苦的日子,就是他偷渡來香港時。當時游水到了大嶼山,就在虛脫的時候,遇到了他的恩人。對方好心讓他休息,又給了他一碗白飯及十元車馬費,他才得以活到今日,日子如此安樂。雖然直到現在,深哥都找不到恩人,還不了恩,但他從那時開始,立志不會做違背良心的事,並要回饋社會。這些話可不是說說而已,除了免費請一些幾十年的熟客吃麵之外,他更揚言,如果有人來到油麻地肚子餓了,只要進店內說聲不方便,吃完就可隨便離開,更吩咐員工不能阻止人家離開。他忽而記起,有一次有記者來「放蛇」,有一名醫生來吃麵時,表示自己錢包不見了,深哥不但沒有發怒,更給了他五十元,記者當場愣住了,說香港竟然還有這種人,深哥卻失笑:「點會冇啊?香港人好有人情味㗎。」又有一次,店外對面的唐樓有個女生跳樓,數十人在看,就在女生跳的一刻,他跟另一個途人竟衝上前,兩個人把女生接住了。救了人令他傷到現在,但也令他不忘做了好事的喜悅:「我做人就係咁簡單,幫到人就開心,唔違背良心,做人唯利是圖係唔得架。」他指一指近門口處的男人,表示這是他的兒子,個性跟他很相似,也許是遺傳。說起兒子,他臉上也是喜悅。兒子中三開始跟着他做麵,到現在十多年了,已經可以獨立打理老店。深哥對他十分放心,更着他有機會就會把生意擴大,為了賺大錢倒不是,他坦言只是很單純地喜歡雲吞麵,認為有好東西為何不分享:「我六十幾歲啦,賺乜大錢?賺大錢就唔止賣二十幾蚊啦,大家認識我深仔記就夠啦。」所以他叮囑兒子做好本分,不能為賺錢只做遊客生意,要看重舊客,因為老店全靠熟客光顧才有今日。
回過神來,深哥已經站在企檔位置,應付着午市。其實他大可不做這些功夫,只是,他喜歡。跟街坊聊天好﹑做樓面好﹑包雲吞好,淥麵也好,反正沒有一件事,是違心而行。放下一碗麵,又是那一抹憨直的笑臉。
深仔記
地址:油麻地砵蘭街65號地下
電話:2780 3768
營業時間:9am-4:30am
詳情: http://bit.ly/2EcU3v8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悅刻五代蝦皮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獨家爆料 #愈記 #娛樂爆料 #XX事件 #大解構 #娛樂大混醬 #愈記超市 #全港最平最齊 #大埔 #黃大仙 #沙田 #青衣
00:00 開始
00:24 愈記超市大埔分店
00:38 愈記超市名稱由來
01:04 南亞裔街坊訪問
02:13 香港街坊訪問
03:08 凍肉部
03:48 各類醬料選擇
04:04 娛樂八卦
04:40 大孖| 羊牛鴨醬
04:55 日丁九州拉麵
05:21 大孖| 羊牛鴨醬
05:41 大孖記沙嗲醬
06:15 霸王花河源米粉
06:54 蓬盛橄欖菜
08:15 文記麻辣混醬
09:50 自家品牌川野家博多烏冬
10:26 義記香辣油咖哩
11:35 文記秘製魷魚醬
13:20 文記秘製鹹魚醬
14:10 聯泰義記蠔油
14:23 大孖秘撈魚蛋醬
15:22 自家品牌的拉麵烏冬米粉米線
16:09 愈記超市送出禮品
【獨家爆料】安彬事件大解構│娛樂混醬│愈記超市│全港最平最齊│
大家喜歡看我的娛樂爆料,我當然不會令大家失望啦
這條影片我將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9年發生 一單轟動魚圈的新聞
當中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秘聞, 大家一邊剝花生我就一面介紹
一間好便宜的生活百貨超市 “愈記超市”,
它在大埔、 黃大仙 、沙田和青衣都有分店
我會將它的分店地址放在留言置頂, 好讓大家比較那一間方便,
在你家或公司附近, 愈記的老闆娘是姓俞的,
老闆送了一個心給太太,並且希望她記住自己,
所以就叫做愈記超市,估不到這個愈記超市的名字
蘊含着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抵買和多選擇就是這間“愈記超市”的特色,
就連非常懂知慳識儉的南亞裔人士,都懂來這裏購物,
你們便知道有幾便宜了,不信你看看街坊的意見 。
你來自哪裏?印度,你怎樣發現這個店舖?
這間店很好,全部都好平,有幾平?
是否比起其他店都平?全部都平過其他店
有其他什麼可以介紹我們香港的觀眾嗎?
告訴我吧,還有什麼?這個這個這個我都很喜歡
做甜品用嗎?對啊,這個經常煮的,印度人經常煮這些
21 他住在香港5年我住了8年,很高興認識你們
多謝你們推薦食品給我們香港觀眾,
祝你新春快樂,恭喜發財,謝謝你(印度文)
是的我懂印度文的,你喜歡在這裏購物?
這裏在大埔街市附近已經很旺區,亦有很多商店商舖
但是這一間愈記超市開了之後,我見到什麼也有得賣
有傳統雜貨店和街市雜貨店,還有小型超市地道雜貨店那種吸引點
不用經常去大型超市,好值得幫襯,還有這裏實在太抵買,超平
而且種類繁多,你不喜歡出鏡那我就不拍攝你的臉
平過別處一大截,雖然舖位細細,
由基本柴米油鹽到少量中日韓泰國人氣食品、少量廚房用品都有,
大部分價錢和質素比大型超市、網上商店更加便宜又多選擇
尤其大埔這一間分店更設有凍肉區及以「大醬園」著稱。
靚太,為什麼你說這裏很平呢?平呀,因為我經常有購買這些煮醉鴨舌醉雞翼
這個牌子是最頂級的,很多大師級都用,16元外面一般平均價錢都要18甚至20
這個並非四周可以買到,大的雜貨鋪才找到,用來煮什麼
鴨舌醉鴨舌,醉雞,正嘢,我要這個
他們更加有齊全港膾炙人口的本地生產老子號醬料,
例如余均益、綿香、悅和、勝利大澳蝦醬、大孖醬園、
40 文記、義記、泰興、順發孖記等等,
當食材遇上醬料, 就好像一場美麗的邂逅 ,所產生的變化 ,簡直令人回味無窮 。
就好像我今日要跟大家分享的魚圈八卦新聞 ,當中有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
令人聽落去津津樂道, 讓我一邊介紹醬料, 一邊跟你道出娛樂大混醬。
這件事我給一個化名男主角叫
........按入去睇片
平時在書房剪片太耐,突然之間在家想食小吃
就可以放入氣炸鍋串起些牛肉粒,出來就用這個大孖 沙嗲醬
自製串燒,無添加防腐劑、味精,用來撈麵好好食,食得安心
大孖記羊牛鴨醬, 以後炆嘢唔使咁大陣仗
兩羹醃肉隔離都聞到飯香, 請埋街坊返屋企共享
大孖沙嗲醬, 輕而易舉燒肉腸
沙嗲味濃郁齊齊拍掌 , 唔使搭飛機都好似去咗南洋
為何説彬彬其實對樹熊騎牛搵馬呢 ,
樹熊除了孝順之外 ,還好知慳識儉 ,在他拍‘吹脹雲霄’時
當時........按入去睇片
這一隻蓬盛的香港橄欖菜又幫到你幫到你,超級易煮,
霸王花河源米粉, 易熟好味介紹埋阿嬸
半夜肚餓唔使諗, 自己煮唔使麻煩你賓賓
彬彬跟樹熊拍拖時, 騎牛搵馬, 幾乎有錢仔都不會放過
有一次彬彬跟一位朋友去到一班有錢人的私人派對
那班人個個都揸林寶堅尼 ,派對完了離開的時候
彬彬問都冇問 ,就坐上了其中一人的林寶堅尼入面
車主就覺得好莫名其妙 ,完全不認識她 ,
彬彬竟然未問過車主同意就跳了入別人的車,
車主禮貌地說:不順路,
彬彬好老尷的下車,之後這位車主就跟朋友講,
車主的朋友圈就這樣唱彬彬, 傳到來我這裹
他們成班人都覺得彬彬份人真很混帳 ,那麼厚面皮,不止這樣 ...
混醬都要找隻優質的醬料,介紹返, 我就用這一個文記麻辣混醬,
它是頂級醃料,用來製作雞煲、打邊爐湯底、
撈炒粉麵、蒸排骨、蒸魚、炆各種肉類、炒蜆蟹海鮮等,任君配搭。
雲吞麻辣醬撈烏冬, 簡便好味適合大懶蟲
食物配搭創意無窮 , 撈炒煮炸龍飛鳳
不知是否每個姐仔都是這樣, 她有另一位同事, 叫江門米線
剛剛........按入去睇片
覺得當晚布爹利其實當時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流曬口水
介紹返,提起車仔麵又真的會令人垂涎欲滴
義記香辣油咖哩, 水魷、豬皮、豬紅、韭菜、魚蛋,買回去飛水
兩湯羹加落去,撈起撈起,撈到風山水起,
一打開個蓋就聞到好香的咖哩味,多層次的香辣感一試難忘。
用途廣泛,適用於咖哩雞、牛腩、魚蛋,
中菜的咖喱魚頭煲及星洲炒米等等。
義記香辣油咖哩本身不太辣, 不像魚圈生存那麼啃
要被迫品嚐人生的甜酸苦辣,事件經過網民推敲大家的instagram,
........按入去睇片, 怕傷了爆汗的心
自從布爹利向大眾道歉之後,自己炒自己魷魚,
停止所有工作,介紹返, 文記秘製魷魚醬,
它得到「醬料百搭醬、海鮮醬」的美譽,
街坊介紹它可以炒脆肉瓜、炒粉麵、炒蜆蟹、蒸魚雲、
蒸排骨更加一流,文記秘製魷魚醬, 撈落魚蛋蘿蔔豬大腸
個個聞到香味爭住搶,百搭選擇佢至強
其實布爹利和彬彬 ,好難再在這個圈裏面鹹魚翻生
介紹返,鹹魚都可以好好味的, 就好像這個文記秘製鹹魚醬
烹調真正的「魚香」茄子,蒸豬肉、蒸魚、炒椰菜、
通菜都十分惹味,撈飯食最開胃!
文記秘製鹹魚醬,辟腥味道夠鹹香
文記歷史好悠長,老字號未聽過真係烏啄啄,
........按入去睇片
620大姐都話看看大眾對她有什反應先
介紹返,這裏有個大孖秘撈魚蛋醬,
醬味帶咖哩的香、指天椒的辣、蒜頭的惹味,
用途廣泛,撈魚蛋、燒賣、腸粉米粉河粉、撈麵撈飯、撈蔬菜
大孖秘撈魚蛋醬, 指天椒咖哩沙爹惹味共享
輕鬆煮美食廚房歌唱, 咁易整都唔識就撼頭埋牆
........按入去睇片 但她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
介紹返 , 其實愈記有自家廠房,生產自家品牌的拉麵烏冬米粉
當中呢度有啲粉麵、烏冬更加平絕港九新界,
........按入去睇片
醬料的甜酸苦辣 ,我們任意可以品嚐 ,亦可隨便配搭
但做人就不可以隨便混醬 , 如果你一時自私貪戀短暫的甜蜜
換來的後果,可能是一世的苦楚
這條影片, 又可跟你們提供買平嘢,食平嘢的選擇
又可以八卦下魚樂無窮,引伸到待人處世
如果覺得我這條影片有趣的話
記得幫我用whatsapp facebook分享給朋友,
留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這條影片十五分鐘之後 ,
就有有獎問答遊戲 , 愈記超市將會送出他們自家廠房的
米線烏冬拉麵米粉各一包,這裏十一種醬料,
隨機送出兩樽, 價值每位接近三百蚊,送出給10位幸運兒
希望大家記得踴躍參加 , 轉頭見 .
1 文記麻辣混醬 (即食撈辣麵醬)
文記醬料有四十多年歷史。全人手香港製造。
文記嘅醬料簡直係家傳滬曉,叻煮餸嘅人一定會聽過呢一個品牌
將芝麻、花生及小蝦米烘香,才磨碎與辣椒同炒,香味豐盈,自成一家。
此醬是頂級醃料,用來製作雞煲、打邊爐湯底、
撈炒粉麵、蒸排骨、蒸魚、炆各種肉類、炒蜆蟹海鮮等,任君配搭。
工作忙起上來偶爾都是煮個方便麵又一餐,現在學懂了撈烏冬,5分鐘搞掂,
可以取代方便麵了。有時間的話煎個豬扒、雞扒,或者好像我一樣煮個溫泉蛋,
仲好食過出面呀 ,但係成本慳好多,如果而家唔係咁方便出街食飯
最好就一次過買曬呢啲醬返屋企,一路食住烏冬,一邊同你哋八卦下娛樂混帳
撈烏冬醬汁:
醬油 2小匙
蠔油 1小匙
麻油 1.5小匙
白醋 1小匙
糖 1.5小匙
蒜蓉 少少
麻辣混醬
2 大孖沙嗲醬
3. 文記秘製魷魚醬
文記招牌秘製魷魚醬 (不含魷魚)
配水魷魚、豬皮、蘿蔔、魚蛋、牛柏葉、各類冰鮮海鮮等。用水滾熟食物再晾乾水分後,用魷魚醬撈一撈隨即可吃! 為何叫做魷魚醬?因為這醬料的最原始配搭就是水魷魚,後來也用來撈螺肉。之後又有了「醬料百搭醬、海鮮醬」的美名,因為不少街坊鄰里向我們分享了各式各樣的烹調妙法——炒脆肉瓜、炒粉麵、炒蜆蟹、蒸魚雲、蒸排骨——是可用來炆煮各項肉類的辣醬。小故事分享:這醬汁是文記醬料的靈魂!從前我們是做車仔麵小販檔的,很多客人都喜歡以這辣汁配搭各類粉麵米!現在不少麵店、小食店都掛名為「文記車仔麵」/「文記小食」,因為文記就是好味的招牌。文記老闆文健佳為人勇敢,當年為保家庭、飯碗,與同行的小販競爭,最終成功立足於觀塘,所以文記在當年是廣為人知的!
4. 義記香辣油咖哩
今晚9pm?直播 ,娛樂大混醬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悅刻五代蝦皮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每到這個時節,很多人就會開始盤點自己過去一年,到底做了什麼?又或者是什麼事情該做,你卻沒有去做?
最明顯的就是,你可能在今年的年初,為自己設下一些好習慣的目標。比如說,我要每天讀英文啊等等之類的。可是呢,過了一年這一切好像又煙消雲散了!
又到了一年的結束、又到了新的一年即將要開始,你是不是彷彿都在這樣的一個輪回裡循環?
你知道呢,你應該為自己設定目標,可是每一次哦都設定的很無力,因為幾乎沒有一次能夠有效的達成。
那麼我今天喔,要跟你分享的這個內容哦;就是呢,怎麼樣幫自己建立一些好習慣。然而關於「習慣」的建立這件事哦,我們多數人為什麼會失敗?
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內在都會直覺的告訴自己,我應該要做某件事、我應該要讀英文、我應該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你聽出來了沒有?關鍵字不是「英文」跟「閱讀習慣」,關鍵字是「應該」啊!
其實呢,我們之所以能夠養成一個好習慣,或者是去除一個壞習慣,我們就必需要先瞭解,我們的大腦是怎麼運作的?
如果呢,你給自己的方法,儘管你很努力,甚至於你很用力,但是違反我們大腦運作的規則;它很有可能就會為你帶來,一個所謂的越努力、越挫折的結果啊!
所以呢,我們來談談大腦喔,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有一個部位很特別,叫做「杏仁核」。「杏仁核」呢,它是我們的情緒中心。
它除了讓我們去判斷外界的刺激,給自己什麼樣的主觀感受之外呢;其實「杏仁核」還有一個部分,叫做判斷舒不舒服、愉不愉快?
然而呢,如果我們要能夠持續一個好習慣,或者是要戒除一個壞習慣;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是不是能夠符合「杏仁核」的運作機制?
簡單來說,你想要養成的事情,你要把它跟「愉快」連結在一起;你想要去除的事情,你要把它跟「不愉快」連結在一起。
比如說吧,學英文你可能不會覺得很愉快!可是呢,把時間用在玩手遊,你就會覺得很愉快。
你要減肥、控制體重,你就會覺得蠻不愉快的;可是呢,吃甜點、吃甜食你就會很愉快。
然而回頭你想想,為什麼在年初你為自己設下要養成那些習慣的部分,總是到最後半途而廢呢?
很簡單啊,因為你的思維出發點,並不是幫自己設計出一個讓自己愉快的環境跟流程;你只會不斷的告訴自己「應該、不應該」啊!我應該做什麼?我不應該做什麼?
你要知道一件事哦,「應不應該」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型,這是你的杏仁核最容易反彈、最容易反抗、最容易不爽、不做的主要原因。
所以呢,如果你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你是不是能夠幫自己設計一些方式,或者是流程;把這個習慣跟你在感受上的愉快,要能夠連結在一起。
講一個我自己過去在求學時代的例子哦,回想我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的愛玩、非常的不愛念書。
我每一科的成績都非常的爛,唯獨有一科的成績還蠻不錯的,那就是國文。為什麼我國文會好呢?
很簡單,因為老師上課的方式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呢,這一個老師長得非常有喜感、講課又好笑。於是呢,引發了我對國文的興趣。
你看!一個老師讓我感覺到愉快,是不是愉快跟這個老師,跟這個老師教的科目~國文,連在了一起?
於是呢,高中時期的我,其他的科目都讓我痛苦萬分;但是國文我從來沒有被要求,或者是我從來沒有被規定,但是我國文卻讀得很好。
然而你聽到這裡,你可能又想對呀!你這樣講是沒錯啊!可是我要學英文這件事情,我找不到一個讓我賞心悅目的老師;如果是林志玲或金城武來教我,我當然學的好啊!
那找不到林志玲,或金城武當老師也就罷了,偏偏呢我也找不到一個妙語如珠,能夠讓我覺得聽他上課,是很享受的一個老師,那這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喔,這一點也幫你想到了,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老師,那還有另外一個更簡單、卻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改變你的語言」。
什麼是「改變語言」呢?比如說,從小到大求學的經驗,你一聯想到「學習」這兩個字,你是不是通常都會感覺到壓力呀、考試啊、不愉快啊?
所以呢,「學習」這個詞彙在你感受上的連結,就是不愉快的!
可是如果我換一個詞彙呢,「學習」的同義詞當中,有沒有哪些詞彙,是讓我會感覺到愉快的呢?比如說「自我提升」!
你看哦,在過去的經驗學習有可能是被逼的;但「自我提升」是發自內心,自主自覺的一個行動啊!
所以呢,如果你每次要學英文,你都告訴自己,我現在開始學英文,你可能就會有一種下意識的厭惡、下意識的反感。
但是呢,如果你現在告訴自己,我從現在開始「自我提升」英文能力。
當你的語言有做這樣的改變的時候,其實你的大腦就會從一種厭惡、逃避的反應,變成是一種開心,而且願意趨近的反應。
那如果這樣子延伸來看的話,假設你想要在新的一年控制自己的飲食,你覺得自己總是不忌口,特別喜歡吃蛋糕。
那這個時候,我幾乎可以確定,蛋糕在你心中的主觀情緒連結,一定是開心的、一定是快樂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底下,你要怎麼樣捨得下這個蛋糕呢?
很簡單哦,如果一樣用「換個語言」的方式,來形容同樣一件事情,這個時候你把蛋糕變成是「一堆脂肪」。
你看喔,當你告訴自己我現在要吃蛋糕,是不是開心的要命,儘管你很有罪惡感,但是你還是會多吃兩塊。
可是如果你把語言換成,我現在要吃「一堆脂肪」!
當你的語言是這樣的時候,我想啊,你可能對這所謂的「一堆脂肪」沒有什麼食慾吧,甚至有一種做噁的感覺。
所以呢,談到這裡,你有想到什麼樣的一個方式,幫自己置換語言嗎?
其實呢,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告訴我們,改變語言有時候會比改變行為來得更容易。但是當我們開始改變語言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受到引導,而我們的大腦受到引導,我們的行為就會開始改變。
最後喔跟你分享到這裡,我就想到一位我很喜歡的相聲演員,叫做馮翊綱。
有一次我在某個節目裡面看到他的訪談,他就說到自己過去戒煙的經驗;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抽煙,所以已經是個老煙槍。
但隨著年紀漸長喔,他知道抽煙對自己不好;而且相聲很重視自己的發音啊、口條啊,其實抽煙呢,就會影響到自己聲帶的部分。
那他每一次哦,要戒煙都不是很成功,一直到最後一次,他終於戒煙成功了。你知道他怎麼做嗎?
他不是拼命的規定自己不要抽煙、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抽煙;他只是告訴自己,我從現在開始去扮演一個不會抽煙的角色。
你看哦,扮演一個「不會抽煙」的角色,他本身是一個很熱愛表演的人;所以他扮演任何角色,對他來說都是「愉快」的經驗。
在那一段訪談裡面他就說道,他從告訴自己,我從現在開始要演好一個不會抽煙的角色;從那一刻之後,他果真是一根煙都沒有碰。
所以呢,其實有時候改變沒有那麼困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弄懂,我們的心智是怎麼運作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我們的Podcast。
我們近期推出Podcast,我懇請你哦,一定要支持我們、一定要訂閱我們。無論呢是在apple還是Android手機,都有內建的Podcast的應用。
那除了這些地方之外呢,無論你是用Spotify,或者是聲浪Soundon的服務,我都懇請你在這些地方訂閱我們的服務。
你只要搜尋關鍵字「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找到我們的頻道。
Podcast有很多好處,它是純音頻的呈現,所以呢,你可以更輕鬆、更容易的進行學習;期盼我們能夠在Podcast的裡面一起成長,一起前進。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呼應今天所提到的習慣的建立;其實啊,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
這一門課呢,會用有系統的方法,教會你怎麼樣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而且是回到你的心智運作的原則。而這裡面喔,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教你怎樣去建立好自己的習慣。
所以我相信透過今天的分享,如果你再加上【時間駕訓班】的學習,我想新的一年,你真的可以好好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時間駕訓班】期待你的加入,而詳細的課程連結和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成長。
歡迎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悅刻五代蝦皮 在 蝦皮上賣的悅刻糖果到底是什麼啊? - 網路購物板 - Dcard 的八卦
如題,最近在蝦皮上看到有蠻多人在賣這種東西,而且都要求買家評論不要放商品圖片,上網找也沒有實物的圖片,都是一堆網路糖果圖 ,我也不敢問賣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