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核電廠」 !
回應人民的聲音 江院長別再治標不治本、逃避責任
309全國廢核遊行,由上百國內民間社團所發起,自主公民參與,展現民間力量。全國共有超過22萬人上街表達廢核決心。北部遊行、中部遊行持續到夜晚,民眾熱情不減。北部凱道上的誓師晚會,擠滿凱道的人潮超過萬人,一起與貢寮、金山、蘭嶼居民高喊廢核,與所有樂團、舞台代表齊唱「我們不要核電廠」!堅持反核,才可能實現夢想!
不過行政院的回應卻「了無新意」。人民的安危不容打折,但無論是核四、或應依原有時程除役的核一、二、三廠,皆是生存環境的最大威脅。至今也仍無解決核廢問題的具體方案。至於追求低碳節能的回應,更是荒謬,一個應執行整體前瞻政策的政府,卻提出道德性的訴求,鼓勵人民養成節能減碳的生活習慣,毫無具體實踐的策略。 我們的訴求一貫,直接停建核四,停止危險核電、核一二三儘速除役,全面檢討核廢政策,落實用電需求零成長政策。我們認為鳥籠公投法、一個具重大瑕疵的制度,絕對不可能解決核四爭議。無視公民集結的力量、日益高漲的廢核民意,將核四爭議淪為政治算計的犧牲品,等同與公民社會為敵。下一次,我們會有更多人上街。
夜宿凱道的上千名群眾,在激烈的討論、快樂的歌聲,一筆一筆彩繪巨幅反核旗的作業中,繼續展現反核的熱切。3/10早上七點開始,凱道又開始湧入人潮,無論是凱道夜宿、一夜未宿或再從各地趕來的反核朋友,超過三千人在凱道聚集,還能精神抖擻的一起國民反核操。在反核旗宣誓後,荒野志工、小朋友帶著巨幅反核旗緩緩進場,配著交工樂隊的非核家園進行曲,在場或批、或舉著反核旗的民眾,自發性的排成兩列隊伍迎旗。最後,由許多電影人指揮下,眾人在凱道排成大大的「人」---我是人,我反核!導演們並相約「反核四五六」行動:接下來每周五的晚上6點將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辦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表達廢核決心。
發起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鹽寮反核自救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蘭嶼青年行動聯盟、反核部隊、社團法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立法委員田秋堇辦公室、環境法律人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新北市愛鄉協會/林口社區大學、民主進步黨、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非核家園大聯盟、社團法人綠色21台灣聯盟、OURs都市改革組織、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母語聯盟、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捍衛農鄉聯盟、青少年發聲網、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媒體改造學社、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瘋綠電行動聯盟、台灣東社(花蓮)、立法委員蘇震清辦公室、立法委員尤美女國會辦公室、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台灣巡禮2、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圓神出版事業機構、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立法委員林世嘉辦公室、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凱達格蘭學校、宜蘭人文基金會、台灣維新基金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宜蘭友善生活小舖、台灣團結聯盟、台灣永續聯盟、中華民國景觀學會、98.5寶島新聲、99.1大千電台、立法委員鄭麗君國會辦公室、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持續增加中)
協力團體: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新視/新世紀/港都網路電視台聯盟、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輔大黑水溝社、台大大新社、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耕聲人、P.L.U.R.S.電音反核陣線、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RCA員工關懷協會、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洪雅文化協會&台灣圖書室、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光合教育工作室、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女人連線、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新竹荒野鄉土關懷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臺灣守護民主平台、東吳大學人權學程、AI兒童小組、白刷刷黑戶人權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動物園復興運動家族、台灣外星人研究所、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南洋台灣姊妹會、永和社區大學、社團法人台灣社區關懷協會、黃教真宗地藏教會、桃園在地聯盟、248農學市集、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台灣勞工陣線協會、激進陣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Hydra樂團、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台北市家長協會、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青年團、政大野火陣線、菲律賓歸僑關懷連線 CAFC、台師大人文學社、東華吉他、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真光福音教會、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學生會、東吳大學大學思潮研究社、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屏東縣愛鄉協會、宜蘭縣環保聯盟、桃園市反核辦公室、三鶯部落、台灣國二林分會、洪雅書房、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蘆荻社區大學鬥陣公學社、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化社、土拉客農場、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持續增加中)
反核旗宣誓
宣誓誓詞:
我們不是政客,不是黨派,不是財團, 我們是親人.朋友.愛人及小孩,我們也是尚未出世的孩子,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盡一己之力,努力生活、耕耘、創作, 我們是守護自己心愛之人的普通公民,
面對核災或核廢料可能毀壞我熱愛的一切,
我們願意挺身而出,捍衛自己和他人的家園, 我們願意盡一切所能,阻止核四追加預算,以及燃料棒裝填,我們願意挽起袖子,動手打造一個不用犧牲他人就能美好的未來,
請和我們一起宣示—
No More Fukushima,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我們將會戰鬥到勝利的那一天。我們將會戰鬥到勝利的那一天。
屏東大學教育學程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八卦
總統出席「屏東科技大學103學年度畢業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19)日上午前往屏東縣出席「屏東科技大學103學年度畢業典禮」,勉勵畢業生「有原則不亂、有計畫不忙、有預算不窮」,並期許大家都能夠終身學習、立大志並多多與不同文化交流。
總統抵達屏東科技大學後,首先參觀拼創實驗室及學生創意作品,並搭乘該校所研發的電動車前往畢業典禮會場,親自體驗產學合作的優異成果。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他第四度到訪屏科大,他首次前來係20多年前擔任法務部長任內,還曾入住校園的小木屋;5年前,他訪問我國友邦索羅門群島,當時該國的農牧部長魯曼那(Selwyu Riumana)即畢業自屏科大,更令他留下深刻印象。
總統說,屏科大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屏東農業學校,創立於民國13年,至今已90餘年,是臺灣最早的5所高等學府之一。該校辦學成績相當亮麗,已經連續11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去年更榮獲全球綠色大學第31名,在亞洲高居第3、全國第1。
總統強調,他上任後高度重視技職教育,盼能為產業培育更多人才,民國98年,政府投入技職教育的預算大約是新臺幣220億元,到了今(104)年已經成長到近300億。為積極推動產學合作,教育部目前已經與91個公協會建立交流機制,政府也鼓勵技專校院建置「產業學院」,以就業銜接為導向培育優質人才,僅在103年度,教育部就補助了402個專班學程。
在學生即將離開校園的此刻,總統特別向大家提出三點期許。總統首先鼓勵學生們應「終身學習」,畢業典禮的英文「Commencement」是「開始」之意,意謂著一個階段的結束與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因此希望大家都能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持續學習、充實自己。
總統也希望大家能夠「立大志」,所謂的「大志」,不一定是要賺大錢、做大官,而是要做有意義的事。例如知名科普網站泛科學的主編陸子鈞,今年28歲,渠致力於科普教育,擅長用簡短有趣的話題推廣科學知識,短短3年的時間,就使泛科學的臉書粉絲人數由3千人成長到超過20萬人,其夥伴也多是20多歲、30多歲的年輕人。總統也談到他兩年前參訪臺中崴立機電公司,因此認識了勤益科技大學的張家維同學,渠當時才念大四,卻已經工作了大約5年,是公司裡面第一條標準生產線的組長,月薪有35K。渠念高三的時候,就參加了勞委會的「產學訓計畫」,「又是學生、又是職員」、「一邊上課、一邊學習」,使「學、經歷一次完成」;渠等都是值得畢業同學們學習的對象。
總統的第三點期許則是鼓勵大家多與不同的文化交流,屏科大從民國97年至今,已經有246人參與教育部舉辦的「學海系列」計畫,在這些計畫的協助下,有的人選擇出國研修,也有人選擇到國外的企業、機構實習。總統也談及我國已與十多個國家簽署了青年度假打工計畫,鼓勵同學們能多多利用,藉此增長視野。
總統並與同學們分享他的人生經驗,他認為,人生規劃應做到「有原則不亂、有計畫不忙、有預算不窮」,同學們初入社會,難免感到不知何去何從;此時,如果你有原則,心情就不會混亂,如果有計畫、按部就班,就不會太忙,如果有預算,錢就不會不夠使用。在為人處事的態度上,總統則勉勵同學「做人誠懇、做事認真」、「勤能補拙、儉以養廉」;最後,總統希望大家選擇至少一種能夠陪伴一生的樂器及運動作為嗜好。
隨後,總統頒發學位證書予26位畢業生代表,祝福大家都能「鵬程萬里、一飛沖天」。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副祕書長熊光華、國安會諮詢委員蘇蘅、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饒邦安、立法委員王進士及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等均出席是項典禮。
中華民國104年06月19日
屏東大學教育學程 在 Facebook 八卦
當學生從線上課堂消失了,我們該怎麼找回他們?
因為疫情的緣故,自從5月19日起教育部宣布「停課不停學」,全國各級學校開始實施遠距教學,至今已超過一個月。
然而,我接到來自教育現場的正式教師反映,自從改成線上授課之後,有些學生不上線也不做作業,形成所謂「線上中輟」的現象,嚴重的甚至六位學生中就有一位不上線。
這些學生從線上課堂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生本身缺乏學習動機、家庭經濟條件不佳,或是家庭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導致學生不用到校上課後,就容易在線上課程中落隊。
事實上,從英、美等國過去一年經驗來看,實施遠距教學會放大學習障礙與數位落差,依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在今年1月28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相較2017年的同齡學生,受疫情影響的學生閱讀和數學程度平均落後2個月,而弱勢學童更是較非弱勢學童落後高達7個月。
身為屏東立委,我很擔心我們的孩子因為疫情的緣故,而無法好好學習。
我理解,教師光是將實體課程轉為線上教學,就已經耗盡心力,若身兼導師去追蹤學生上線學習狀況時,迫於疫情也僅能電話聯繫,但只要聯絡不上家長或家長無約束力,學生回來課堂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低。
因此,我今天與 堅持.張廖萬堅、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賴品妤等委員一起召開記者會,呼籲 教育部重視「線上中輟」的議題。
在記者會的最後,我請教育部必須回答我三個問題:
第一,過去一個多月遠距教學期間,因家庭因素、設備不足等問題而產生學習落差的孩子,教育部如何運用暑假期間幫忙做補救學習?
第二,目前正在輔導中的中輟生,過往都需要實體操作(如烘焙、擊鼓等課程),若僅觀看線上影片並無法引起中輟學生興趣,也無法將其引回正途,教育部該如何因應?
第三,教育部表示疫情期間若有需求,可將學童送至學校照顧,但學期中是否有落實、暑假期間是否仍能比照辦理,教育部能不能提出具體指引,讓第一線學校據以執行?
我希望,教育部能積極主動地協助學校、關心家庭和孩子,避免這些「線上中輟生」,未來無法融入校園生活,成為真的中輟生。
屏東大學教育學程 在 #問#關於教育學程 - 屏東大學板 | Dcard 的八卦
問#關於教育學程. 屏東大學. 2018年1月27日18:16. 想問問大家關於教育學程的問題~ 我研究了學校的師資培育中心,也扒過文了但是還是不確定我理解的是不是正確所以想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