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
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十強短名單稍早公布。最多台灣觀眾熟悉的入選作品應是在《靈魂急轉彎 Soul》(2020)前放映的短片《挖道兔》。其它亮點還包括迪士尼首部同志議題短片《Out》,故事描寫一個不敢出櫃的男子在父母拜訪時,意外與家犬交換靈魂;唯一的Netflix作品《無論如何我愛你》則講述一個家庭因為校園槍擊案而分崩離析。
.
由BBC製作的《The Snail and the Whale》描述一隻海螺與鯨魚的航行旅程,畫面精緻絕美;《Kapaemahu》則述說了一段遠古的夏威夷傳說,畫風獨具風格,頗具詩意;來自法國的《Traces》則以遠古人類為主人翁,畫面藝術性極高;夢工廠出品的《To: Gerard》則以一個可愛的忘年之交為主題,或許是這批作品中最催淚的一部。
.
以下列出10部作品名單以及相關重點備註。本文採用之片名以片商命名、台灣官方線上平台命名及影展命名為主,若未引進則使用原文。提供之部分連結並非官方觀賞連結,僅供參考試看,請支持正版。最終五部入圍名單將在台灣時間2021年3月15日晚間揭曉。
●
●
《挖道兔 Burrow》(2020)
導演:瑪德琳.夏拉菲安(Madeline Sharafian)
產地:美國
語言:無語言
▅▅▅▅▅▅▅▅▅▅▅▅▅▅▅▅▅▅▅
全片觀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54y1x7uR
●
●
《她的異想世界 Genius Loci》(2020)
導演:阿德央.莫西葛
產地:法國
語言:法語
▅▅▅▅▅▅▅▅▅▅▅▅▅▅▅▅▅▅▅
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Eh9zsbaj0&ab_channel=UniFrance
●
●
《無論如何我愛你 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2020)
導演:麥可.高維耶(Michael Govier)&威爾.麥柯馬克(Will McCormack)
產地:美國
語言:無語言
▅▅▅▅▅▅▅▅▅▅▅▅▅▅▅▅▅▅▅
全片觀賞: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349306
(Netflix付費線上看)
●
●
《Kapaemahu》(2020)
導演:迪恩.哈默(Dean Hamer)&喬.威爾森(Joe Wilson)&希娜勒姆安納.王-卡盧(Hinaleimoana Wong-Kalu)
產地:美國
語言:夏威夷語
▅▅▅▅▅▅▅▅▅▅▅▅▅▅▅▅▅▅▅
全片觀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sTAZFMuok&ab_channel=Omeleto
(夏威夷語發音,英文字幕)
●
●
《Opera》(2021)
導演:艾瑞克.吳(Erick Oh)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預告片:
暫無
●
●
《Out》(2020)
導演:史蒂芬.克萊.杭特(Steven Clay Hunter)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T4y1g7NN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
●
《The Snail and the Whale》(2019)
導演:馬克思.朗(Max Lang)&丹尼爾.史拿頓(Daniel Snaddon)
產地:英國、德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k4y1m7Km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
●
《To: Gerard》(2020)
導演:泰勒.密羡(Taylor Meacham)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U4y1s7DR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
●
《Traces》(2018)
導演:雨果.福哈瑟托(Hugo Frassetto)
產地:法國
語言:無語言
▅▅▅▅▅▅▅▅▅▅▅▅▅▅▅▅▅▅▅
全片觀賞: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96054831243991
●
●
《Yes-People》(2020)
導演:吉斯利.達里.霍多森(Gísli Darri Halldórsson)
產地:冰島
語言:冰島語
▅▅▅▅▅▅▅▅▅▅▅▅▅▅▅▅▅▅▅
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O9s-mpUHU&ab_channel=StuttgartInternationalFestivalofAnimatedFilm
.
.
延伸閱讀: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159318097504245&id=598582783577802
【202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5205943962322
【2021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視效分解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5879403894976
【2021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配樂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7049897111260
【2021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7689517047298
【202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9264093556507
【2021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配樂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9547640194819
【2021年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十強名單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0084513474465
.
.
(附圖為《挖道兔》劇照。)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海恩奶油 HeinCr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年過去又放榜,感謝自己終於儲夠能力,可以把我由中一開始,就想要吶喊的內容拍成影片。送給每一個在學制裡爭扎的你🍀加油 道歉: 〉 理真氣壯的壯字寫錯了呢 〉影片無法給各位一個完備的答案,學制最後要走的方向,但是有一天我們會找到的,嗯 🌸香港學制背景解釋】 香港學生讀完六年小學(國小),就會入讀...
whale英文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八卦
💕「愛台灣,我的選擇」系列第14發:環境科學家馬耐德發現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與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我來自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畢業於美國創價大學,主修環境科學,當時主要從事淡水魚和基礎漁業的研究。隨後我到加州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攻讀碩士,研究海洋及沿海資源管理。當時其中一位教授就是來自台灣,她告訴我:『你應該去台灣看一看。』很多旅居海外的台灣人都會這樣鼓勵外國人拜訪台灣。
而我後來也的確到台灣進行了一個海峽兩岸的研究,作為唯一一位環境科學學人,我必須要想一個能在台北和上海演講的主題,垃圾就是一個最明顯的題材。因為當你來到台灣,你會發現台灣街道上都沒有垃圾,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新奇,為什麼會沒有垃圾呢?當時我也發現並沒有什麼關於台灣廢棄物管理轉型的英文資訊,所以我就決定住在台灣,研究這個讓我很著迷的題目。那是2013年的事,後來我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金在墾丁海生館擔任訪問學者一年,至此之後我就待了下來。大約六個月前,我開始在銳思碳管理顧問公司上班,我們負責協助大型品牌和他們的供應鏈設定並達成碳供應鏈目標。這是我們剛在台灣成立的新辦公室,公司的總部在香港,但我們想要把重心移到台灣,因為台灣是關鍵的供應鏈環節。我們認為台灣將在永續報告和減碳目標上持續成長,而且台灣真的是個好地方。
台灣有很多我很喜歡的優點,我覺得最棒但很少被注意到的一點是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台灣是亞熱帶島嶼,擁有非常豐富多樣的原生種和特有種,美麗的蝴蝶、螢火蟲、珊瑚、鯨鯊、鮪魚、熊……物種多到我三天三夜都講不完。而且就算不開車,也很容易親近大自然。我也喜歡騎單車,台灣的單車道做的非常好,還有優質的單車品牌和產品。我在台灣大多時候過的很不錯,沒什麼好抱怨的,食物也好吃。而且台灣人基本上對科學有充分的信任和熱忱,許多民選官員都曾經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等等,連總統都曾發表過博士論文。台灣的前副總統大概是地球上最有資格帶領對抗新冠疫情的領袖。感覺上,台灣有很多科學家,當個理工宅男好像也很OK。」
✨馬耐德(Nate Maynard)連續兩年(2014及2015 年)榮獲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現為「鬼島之音Waste Not Why Not」節目製作及主持人,及銳思碳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Why I chose Taiwan #14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holar Nate Maynard discover Taiwan’s and its key role in supply chains
"I’m from San Diego California originally. My undergrad was from Soka University of America; liberal arts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I work on fresh-water fishes mostly and basic fisheries. And then my Master’s program was at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ocean and coastal resource management. One of my professors was Taiwanese, and she said: ‘you gotta go to Taiwan,’ as most Taiwanese people living abroad will tell foreigners.
And I did go visit Taiwan for a cross-Strait research trip, and as the only environment person, I had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I could talk about in Taipei and Shanghai, and garbage was the most obvious thing. Because when you come to Taiwan, there’s no garbage, and I became fascinated: Why is there no garbage? I realized there really wasn’t much information in English about Taiwan’s waste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that’s sort of how I got hooked and decided I wanted to live in Taiwan. That was 2013. And then I got the Fulbright Fellowship and spent a year at the National Aquarium in Kenting....and they haven’t been able to get me to leave. About six months ago, I started working for a private consulting firm called Reset Carbon. We help major brands and their supply chains set and achieve carbon supply chain targets. This is a new office that we just set up in Taiwan.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 is in Hong Kong, but we wanted to pivot to Taiwan because Taiwan’s the key supply chain link. We expect to see Taiwan growing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carbon reduction goals, and Taiwan’s just a nice place.
There’s a couple things that I really enjoy about Taiwan. I think the best thing that doesn’t get enough coverage is biodiversity. Taiwan is a sub-tropical island. It’s full of native and endemic species, beautiful butterflies, fireflies, coral, whale sharks, tuna, bears...I can list the animals for hours. It’s easy for me to go and get access to nature, even without a car. I also enjoy biking and Taiwan has excellent biking infrastructure, and great bike companies that make fine products. Most aspects of my life in Taiwan are pretty good. I can’t complain. Food is great too. I think there’s also a general trust and enthusiasm for science in Taiwan. I mean there’s a lot of elected officials that are doctors,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the president has published papers as a PhD. And you know, the vice president was probably the most qualified person on Earth to lead the COVID response. In Taiwan, it feels like the scientists are pretty well-represented, and like being a nerd is kinda okay." -- Nate Maynard
✨Nate Maynard won Fulbright Fellowship two times in a row (2014-15, 2015-16), now serving as a program host and producer of “Waste Not Why Not” with Ghost Island Media and a senior consultant at Reset Carbon.
whale英文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八卦
【八月繪本書單:Grandad's Island】
■ 笑著說再見的力量:Grandad's Island 爺爺的天堂島
爺爺奶奶相繼離世時,我正在遙遠的紐約留學,沒能回台親自向他們道別。
老人家住了幾十年的舊宿舍,被原本服務的學校改成校舍辦公室。每次回台經過那間外觀幾乎沒有變化的老屋,我都有衝動想上前按門鈴。想像那扇門後,小小庭院仍花木扶疏,鳥鳴狗吠,奶奶笑著喚我的小名,問我今天想吃哪種口味的冰棒,爺爺坐在綠色扶手椅上,碎碎唸永無止盡的小故事大道理.......
但我從沒真的去按過門鈴。因為一旦按下,就得正式面對那裡再也不是「爺爺家」的現實了。
每晚的睡前故事時間,我都會讓寶包自己挑幾本他的愛書,再偷渡一本媽媽私心想讀的繪本。《Grandad’s Island》是今夏偷渡頻率最高的一本,也是我選給孩子的第一本關於死亡和離別的書。作者班傑‧戴維斯(Benji Davies)以瑰麗歡愉的色調,探討最艱難的生死課題。書中的大海、藍天與雨林美得讓人屏息,想必天堂也不過如此。
寶包入睡後,我總捨不得把這本書放回架上,揪著心翻過一遍又一遍,品嘗插圖中每一個小細節。又哭又笑後,心中彷彿有扇緊閉多年的窗被打開,迎進久違的陽光和涼風。
爺爺啊爺爺,雖然有點晚,請接受我遲來的再見。
知道你在那裡過得一定很好,還是很想你。
※
我家的兩歲小男孩對生死還沒有概念,不知爺爺的夢想之島等於另一個世界。但他看到繪本中禿頭的Grandad會叫「阿公」,每次讀到祖孫倆道別的那一幕,還會忘情揮手,親吻書中的爺爺。
故事尾聲,席德在空蕩蕩的閣樓裡找不到爺爺,問他「爺爺去哪兒了呢?」他總會心急地往前翻,指著閣樓、甲板、叢林一角,提醒我:「Grandad!ここ!阿公!這裡!」
這孩子還沒有失去過任何至親,我家也沒有宗教信仰,共讀這本繪本時,我選擇不多做解釋,讓他隨著年齡增長自行領會故事溫暖而感傷的餘味。在那之前,就當成一個神奇的航海冒險故事享受吧。
未來若有那麼一天,願這本書也能給他笑著說再見的力量。
=
● 更深入的劇情簡介、共讀筆記與作者其他作品,請見部落格全文:http://goo.gl/ZLI3Zs
● 八月英文童書團(延至8/17開團)會加入班傑 ‧ 戴維斯(Benji Davies)所有英文原版繪本代表作,包括Grandad's Island、The Storm Whale那天來的鯨魚、Bizzy Bear操作書系列、Goodnight Already!、續集I Love You Already!等,已出版作品將有現貨供應。
whale英文 在 海恩奶油 HeinCream Youtube 的評價
一年過去又放榜,感謝自己終於儲夠能力,可以把我由中一開始,就想要吶喊的內容拍成影片。送給每一個在學制裡爭扎的你🍀加油
道歉:
〉 理真氣壯的壯字寫錯了呢
〉影片無法給各位一個完備的答案,學制最後要走的方向,但是有一天我們會找到的,嗯
🌸香港學制背景解釋】
香港學生讀完六年小學(國小),就會入讀六年制的中學。
中一到中三叫做初中,中四到中六叫做高中;
高中最後一年參加的公開考試,由考評局舉辦,叫做
中學文憑試:簡稱DS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相等台灣學測指考、大陸高考。
文憑試必考的科目有:
中文(國文)、英文、數學、通識(像綜合人文的科目)四科。
選修科目則包括各個文理科目。通常學生會考2-3科。
考試成績以7個等級分,
由低至高排:1、2、3、4、5、5*、5**
所以考生在計算總成績時,會以1-7分加總和。
按不同的大學收生標準,有些只看最好成績的五科,有些看六科。
Best 5:最好的五科,滿分35分;
Best 6:最好的六科,滿分42分。
30+分的成績是建築系、法律系、醫科的基本門檻,算是相當不錯。
〈其他香港用語翻譯〉
上樓:買房子
小兒科:沒難度的小事
Band A:大學派位頭三志願總稱
Maths:Mathematics 數學科
MC:Multiple Choices 多項選擇題
formula:方程式
VA:Visual Arts 視覺藝術
諗咁多做咩姐/即:想哪麼多幹嘛
做完份paper先講啦:先做完卷再說 好嗎
夠鐘上堂喇:已經是時候上課了 可以嗎
唔好放棄:不要放棄
興趣當飯食:興趣當飯吃,用興趣作為掙錢的工具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soundtrack)
🌸鳴謝參考:我的故事(下)——伯賴
【真。伏game評】藍鯨遊戲|Blue Whale——平民遊戲工作室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 Sir Ken Robinson------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挖看更多影片
海恩奶油是誰/ https://bit.ly/2Tl87XK
閃光情侶系列/ http://bit.ly/2JuQ7KO
學霸海恩傳功/ http://bit.ly/2umiArP
人生事件Vlog/ http://bit.ly/2upSwfb
你要懂的香港/ http://bit.ly/2JtrU7B
我眼中的台灣/ http://bit.ly/2ujjq8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海恩奶油
海恩的Instagram(有很多偷拍)
https://www.instagram.com/heincream/
海恩的Facebook粉專(常常有抽奬)
https://www.facebook.com/heincream
訂閱海恩奶油(YouTube主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iH...
訂閱heincream[HK](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u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司應援收集中
CHITS 是我稱呼粉絲的名字,開放收件信箱: http://bit.ly/2HMuV0s
🧀翻譯長期招募中
幫忙上英日韓各語言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
音樂音效源:
YouTube Audio,DOVA-SYNDROME,Nicolai Heidlas, Bensound, HookSounds
✿講稿
【放榜】DSE 35分想對你說的事
我的名字叫龍海恩
2016文憑試考35分
我現正就讀港大環球商管
人生一帆風順
從此不憂吃喝愛情
上樓都是小兒科
到退休到死為止 也可以優哉游哉
我人生的改變
一切都是由上年放榜那天開始
抱歉 我騙你的
其實我是best6 35分
現正在台灣就讀媒體傳達設計
英文叫communications design
分組有3D動畫 和 新媒體(遊戲、裝置)
報考大學時
台灣的設計學院只看過我的作品集
完全不知道我文憑試的分數
莫說上了大學以後
真的沒有人有興趣問我 公開試考得怎樣
我的例子可能有點極端
但事實是在大學
無論考得好還是不好
根本就不會有人想知道你考幾分
我老師說最多在求職的時候
個人履歷要加一欄「公開試成績」
但也就僅止如此
至少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
用分數來做自我介紹
-
我知道在看影片的你現在可能想反駁
「說甚麼DSE的分數沒用?」
「我現在不夠分入Band A」
「拿不到入場券了」
「你這些成績好的人
有經歷過我的感受嗎?」
對不起
可能我真的沒有
我可能也說不出 比較像安慰的內容
但是在上年放榜的班房裡面
我收到分紙 開心了一會之後
我就跟其他同學一起哭
我也很難過
我不是讀名校
我不喜歡看到我所愛的同學
承受前路茫茫的痛苦
我不喜歡自己在一場不公平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我不喜歡每一個香港學生
花光自己最珍貴的青春在一個考試裡面
最後考評局只給出了幾個數字 去總結 評價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你備試的時候
真的覺得一切也合理嗎?
難道你不覺得 DSE就是一個
比拼「浪費時間」的遊戲嗎?
我不否認
我在不同的科目裡 的確獲益良多 例如中英文 通識
我不否認
要銜接大學各個科系
中學有不同的選修科有其需要的
然而我也無法不承認
我們浪費在 操卷 補習 死背書 備試
或者是一些
根本沒有用的考試範圍上
所用的時間,青春
的確不計其數 價值不斐
阿Sir 對不起
我要用數學去舉例
我算是數學好 做題快
我看著我那些文科同學
被迫好痛苦地做MC?
我不明白
明明大學肯定不會讀這類科目
明明一世人也不會用到那條長得誇張的formula
中文卷一閱讀卷
我不明白
為甚麼我要操那麼多份一個半鐘又一個半鐘的歷屆試題
為的就是去看懂考卷上面那些
正常讀者不會問
作者自己也不懂得答的問題
視覺藝術
我用Hein Cream的名字在YouTube拍了
13個【VA DSE】一共140+分鐘的影片
說真的
這些所謂教學片
裡面沒有一個是教真正意義上的藝術
全部都是教你如何在考評局手上拿高分 如何做好考評局的卷
諷刺吧?
可惜更加諷刺的是
DSE這個似乎是 「定生死前途」的遊戲
扔越多青春 分數就越高
看誰甘願扔罷 他就贏了
看誰資質好 扔時間的成本效益越高罷如果這樣是叫”勤奮”
那我只能說我這種是
“求學是為求分數的勤奮”
說出來也不知道有甚麼好光彩
同樣地
失手 考不好 成績不及別人
根本不需要感到慚愧
不是嗎?
個game本來就錯了
我們被迫玩罷
-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 愛因斯坦
中學畢業一年
我終於有時間去學
營養 健康 跳舞 心理 語言 文化 社會 歷史 藝術 哲學 設計
這些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學問
19年來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在用
100%的智商活著
而不是每朝醒來
騙自己說
諗咁多做咩即
做完份paper先講啦
夠鐘上堂啦
因為拍YouTube我遇上許多
背景不一樣 可以稱作「奇葩」
的人
有人是自學生 有人出生於外國其他學制
有人年紀比我小
但是他們全都比我更早開始自己的人生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 自信、成熟的光芒
真的非常閃亮、耀眼
原來 求學真的可以”不是求分數”
原來教育 是真的可以改革
然而在改變發生之前
我很擔心這段影片會不會被未讀完文憑試的學生看到?
會不會大家看完之後就沒動力讀書了
我想分享我當年備試的其中一個動力
是我班主任教的
我當時問她:
「我都去台灣讀設計了」
「考完了 分數也沒人看」
「刻苦耐勞 為了甚麼?」
她說:
「只有考好文憑試
我才能變得有說服力
理直氣狀地跟所有人說
我讀設計 是我自己的選擇」
做足了所有DSE的要求
我才能在這裡大聲地說
我覺得成件事真係好錯。
(圖)
我信佛 但我想引用
耶穌說: 「 有人打你的右臉, 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這句說話不是指任何一個不公義的時候
而是面對巨人
巨大的惡人之時
出生於香港
逃避不了的教育制度之時
你要我考好DSE 我考
你要我扔時間 我扔
作為學生 順應這個學制 是種公民抗命
香港的學生是不會輕易被這個學制的荒謬考起 打敗
我們可以去證明 這個學制是有多荒謬
當然如果你已去到考完DSE 放榜的階段
你要做的就是
唔好放棄
無論結果如何 以後要走的路如何
唔好放棄
活好過好
不要接受考評局評價你的分數
不要被這個制度打敗
入大學的優點
是你會更方便地接觸到資源
遇上許多 你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的人
有很多活動 讓你去經歷 從中改變自己
但是 如果我在大學裡不去讀書不去請教不自己找東西學不爭取新的經驗
跟沒讀大學是一樣的
相反 無論身處甚麼環境
自己去讀書 請教 找感興趣的事物去學 爭取新經驗
你的成長
隨時比一個大學生來得更多
尤其是我們身處在資訊發達的時代
有甚麼想學 去YouTube search就有了
今日的社會型態
我相信它在向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不再一昧追求 學歷高 讀書好
而是更重視 每個人獨特的優點、特長
職業出現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
喜歡哪個範疇就去學吧
喜歡甚麼興趣 衝
喜歡咩運動 語言 遊戲 商品的就去研究吧
DSE完了就隨它吧
想笑的 笑
想哭的 哭
沒事的
♥️
我個名叫龍海恩
我文憑試考幾分不重要
我而家讀緊興趣當飯食的設計系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
我會為吃喝愛情而煩惱
上樓可能仍是夢
但到退休到死為止
我也會
拼命「生活」
我人生嘅改變
一切都係由現在這刻開始
中意可以點like
分享給你的父母 同學 朋友 身邊的人看
留言告訴我 你對學制的感受
以上所有動作也令影片有更高的曝光率
最後你可以訂閱
我係Hein Cream 奶油
下條新片再見
whale英文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暗網仔出街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藍鯨”(俄語:Синий кит, Siniy kit,英語:Blue Whale),又稱“藍鯨死亡遊戲”、“'藍鯨'挑戰”、“4:20叫醒我”,是一個源自俄羅斯的社交網絡遊戲,現已流傳到多個國家。遊戲通過洗腦方式,鼓勵參與者在50天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並在第50天要求參與者自殺,引起多方警惕。
誰是真正的殺手? VK社交媒體app, F57主腦 philipp budeikin. Ilya Sidorov, 或 Nikita Nearonov?
比Momo恐怖的網絡遊戲.
whale英文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DoubleMay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暗網仔出街: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誰是網絡最危險的人物?
誰是社交媒體最危險的人物?
誰是社交媒體最恐怖的人物?
這位才是真真真正的網絡垃圾
網上最新一代恐怖人物
(Jonathan Galindo)
(Show Galindo video)
外國流傳的網上都市傳聞分為兩類. 用來嚇小孩的 ‘鬼故’ 型式和導致青少年傷害自己的 ‘真人真事.’
之前有拍過片的藍鯨遊戲和Momo都好像已經告一段落. 直到最近mo出藍鯨遊戲2背後出現的狗形人頭Jonathan Galindo. 這個稱為 ‘詛咒高飛’ 的人物: 我覺得比藍鯨更可怕.
[藍鯨遊戲是什麼?]
藍鯨遊戲2016年成為國際新聞基於各大社交媒體同時出現一些要青少年完成一關又一關危險任務和自殘任務的遊戲. Tiuw luw, gaiy suw,最後第50個任務就是要自殺. 由如一些藍鯨在海tan的現象一樣.
南美州變成熱潮後歐洲有幾個年輕mok後主腦被bo. 他們是否有一個更大的jap tuen cho hung?
[藍鯨遊戲2020年版本]
因為2020年源頭來自douyin的 ‘Jonathangalindo54’ 用戶, 跟之前被bo的人沒有關係. 這戶口自2019年秋天出了之後開始有Johnathan Galindo帳號出現在social media: discord, IG和Douyin.
今年7月頭事件放上Twitter, Youtube談論.
開場白也是問你: “Do you wanna play a game?” 然後49日要完成的49個任務. 第50日自殺.
家長用來判斷自己孩子有否參與 ‘藍鯨遊戲’ 的跡象:
-有用 #f57 #f40 或 #ImaWhale
-身上有鯨魚的素描
-早上起來看奇怪或恐怖影片
有一些香港年輕人message我有收到狗頭訊息.
(Interview)
防yu有4點:
-不要理會, -block他們的帳戶. -只是回fook他們不會讓你的資料被偷.
-千萬不要按任何他們send給你的網ji link. 這個是唯一他們能Hack到你的方法.
他們中心思想是想你覺得對方神通gwong大而可以chuey時傷害到你. 只要你知道they can’t do anything to you physically就不用怕.
[Jonathan Galindo是誰?]
那為什麼特別要用 ‘Jonathan Galindo’ 這個名字呢? 其實在Facebook search ‘Jonathan Galindo’ 這個名字的確找到這一個人. 其實早於2017年這個Facebook頁已經聞名於當時網絡界. 但Jonathan Galindo這個人當時出名的原因不是因為任何有關 ‘藍鯨遊戲’ 的東西. 而是因為Jonathan Galindo這Facebook頁會不停到一些無辜女士的Facebook page去性騷擾她們. 即使他的cover photo也是顯示一位jah住Jonathan Galindo名字一張紙tiw的少女.
但最後這個Facebook頁事件也是不了了之的. 要過了3年之後Johnathan Galindo才大量出現在‘藍鯨遊戲’ 中. Mok非這位Jonathan galindo一直以來才是整個藍鯨遊戲的mok後黑手?
其實這個人不是Johnathan Galindo. 他到底是誰?
[色情網站的黑暗秘密]
這位狗型人的網名為SammyCatNipNik而他的資料能全部在一個色情網站可以找到.
“Mrow! Good day to you, my kittens” “just a weird cat messing about.” 網頁指出他是一位住在美國的同性戀亦指出他有多行怪pik. 包括: 面具, sok膠, 角色扮演, 人獸交, 與罕有動物性交等等..當中最恐怖是他在扮演撒但的一段影片.
但我仍然有最後一個問題: 那他又是誰?
[第二個狗人]
近日這個様子fung傳網lok後有一個名Dusky Sam的人出來Ching ching照片中的ging yeen是他自己. 他解釋該批照片是在2012-13年拍下的. 用來moon jook他自己的 “weird amusement.”
之前sammycatnipnik色情網頁上也有 “dusky Sam” 的名字. 這導致很多人chai chak他們是同一個人.
但我有一個更大擔的假chit: 所有Jonathan Galindo影片中我們常常看兩個人. 他們會否是同性戀人, 然後各自cho hung ‘sammycatnipnik’ 和 ‘dusky sam’ 這兩個網ji. 所以是兩個人兩個戶口運用同一批相來做出各種事情. 而現在他們要用其中一個帳號出來表明ching白的原因 “they were for my own amusement then, not for some modern day thrillseeker looking to scare and bully people” 是因為由Facebook上的Jonathan Galindo到藍鯨遊戲1到今天的藍鯨遊戲二都是他們一手cho jung呢?
我不是想這樣講, 但Jam時wuy ji這是對藍鯨遊戲唯一的seen sok.
The end
最近douyin開始在好多地方都是用不到. 某程度上這可能也是好事吧! 因為除這個Jonathan Galindo事件外有一個新的行街app randonautica跟douyin一起用時帶一些用戶發現一些不可si yi和恐怖的東西.
Even a dead body.
所以我想試一試我能找到什麼. 如果大家末訂yuet我出街頻道 “暗網仔出街’ 的話我下一條片會拍:Randonautica.
whale英文 在 鲸鱼的英文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