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JZnCj21OqXlcginStk3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
tod是什麼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交通均衡發展,首都功能分流,讓台灣永續強健!】
要讓體質健全,血路必得暢通。
我的選區,一直以來困於交通不便,我常常看到阿公載著小孩跟大車砂石車,一起奔馳在山頂路上,看得膽戰心驚。如果有一個好的鐵路、方便的公車、再加上bike轉運站,可以免去許多性命危險,對區域的發展、高齡化社會,或者是年輕人落地生根,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特別關心台中山海環線鐵路的進度,也提出了四個要求:
一、 山手線並不需要強求全線立體化,在降低財政負擔下,提升服務機能,儘速消除地方與中央的歧見,造福市民的前題下,我覺得應先讓硬體落實「雙軌電化雙向環狀運行」。山海環線和東京等大都會的環狀線不同,許多位於「非建成區」,本質上更像法國 RER 或德國 S-bahn 的近郊通勤,串連衛星市鎮功能。部分區域其實可在維持雙線雙向電氣化運行下,進行「土建減量」,以部分用路堤代替高架橋等方式,在運輸容量不減,道路立體交會前提下,降低造價。
二、 與地方密切合作,設計車站周邊交通計畫時,檢討海線如大肚、龍井、烏日、清水等車站目前偏弱的轉運機能,以車站為核心規劃公車接駁。
三、 請交通部督促台中市府,在提交計畫裡,必須檢討周邊土地開發,引進商業服務、微型運動中心、社會住宅、公托與長照設施聚集,並設置在車站旁,鼓勵居民移入,創造出緊緻而便利的新型態都市。
四、 有關設站,建議交通部不一定只依當今人口來做考量,應該是將考慮 TOD 開發下,誘導人口分佈改變與重大建設投資,讓人口、產業與交通路網形成正向循環的誘導關係,讓民眾來使用,改變交通習慣。
除了民眾關心的交通,再來就是疫情了。
面對這樣的疫情未爆彈,以及未來任何災害或戰爭發生時(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南來北往的國會與行政部門也該超前部署。
我知道目前行政院已經有進行相關的視訊會議,以及處理文件數位簽章的工作。但相關二級行政單位則是各自規劃,目前似乎並沒有所謂全國性相關中央行政機關的空間配置。
然而,針對戰爭時期(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天然災害發生等狀況發生,相關行政單位已無法在台北持續辦公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必須重申,選前我提出「國會中遷、首都減壓」的政見,正是因為目前多數的行政機關集中於台北,就像人體的心臟大腦都集中在頭部,若北部疫情大爆發,整個國家可能會陷入停擺的危機。我希望行政單位也能開始著手研究 「行政分流、功能分散」的超前部署,相關經驗也可以作為未來首都機能重新分配的參考!利用這個時機,來思考一下備援首都的方向。
目前為止,行政政治經濟訊息等等的中心,都在台北。重新思考,台澎金馬的地理中心,其實是我們大肚溪附近,包括烏日、霧峰、南投。思量交通、區域平衡、分散風險等各層面,我們該考慮首都減壓立院先行這個計畫!
2010年開始,其實跨越黨派,各方都有提出過這個議題,但從2010年到現今,行政部門的回覆都是「再討論看看、再研究看看」,到現在也八年了。我認為,至少明白列出遷都遷國會的可行性評估。研究過去的討論結果,多是民意還沒有凝聚,但問題在於民眾根本不知道,遷移的好處跟壞處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民眾根本無從選擇。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這件事?
因為國土均衡很重要!台灣很小,國土面積排名世界 140 左右;但台灣很強,經濟是世界前 25 強。你可能感覺不到,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長年的國土規劃與發展失衡。
這樣頭重腳輕的發展,就造成了房價高漲、對年輕人的雙重剝削。
在馬英九政府錯誤的金融與房地產政策下,熱錢集中於北部,讓台北房價一飛沖天。年輕人離鄉背景去台北,工作機會多但房價很貴。而中南部老家,雖然相對負擔得起,但缺乏發展機會。
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只有稅負調整,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熱錢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建設永續而均富的國家,就從國土均衡發展做起!
讓我們好好就「首都分流」、「災難應變」、「備援首都」,提出規劃,盤點北中南行政、立法等中央機關可使用空間,指揮系統(如遠端會議、公文系統與聯繫保密通訊管道)的緊急建立,人員的調度和任務分配模式。這不僅僅是因應疫情,更是為了永續經營!
tod是什麼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軌道路網雙核心 台中發展雙引擎
#車站即是微型城市
「火車已經到車站,阮的心頭漸漸重,看人歡喜來接親人,阮是傷心來相送」
過去,我們對車站的想像,好像就是迎來送往的地方,是到達抵達的玄關。除了上下車,能做的事可能就是買票,最多有個美食街或便利商店。
但在現今的城市裡面,車站的重要性已經不同了,隨著城市內運輸網路的建立,大型車站如今成為了結合食衣住行育樂的人潮、錢潮匯聚點。能夠疏運大量旅客的軌道運輸,也代表高強度的開發利用成為必然。
日本在國鐵民營化之後,近20~30年來,車站複合開發的規模也日益增加,在大阪、東京等主要城市,更是讓車站變成了一座微型城市,讓民眾的生活,旅客的需求可以一站滿足。
這樣的計畫,大多就直接命名為Station City,最具代表的,就是2011年完成的Osaka Station City,結合車站大樓、空中廣場、辦公室、三座百貨、一座飯店,2013年更串連 四棟建築構成的 Grand Front Osaka,成為梅田區域的核心。
而在2017年才全部完成的Tokyo Station City中,規模更加巨大,包含11座大小商業設施、2間飯店、美術館,重新整修復舊的東京車站,並透過地下街串連丸之內與八重洲口的多處再開發計畫,鞏固東京最高級的商辦區域地位。
這類車站城,除了依據,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為導向,以公共運輸交通引領城市開發計畫,將人潮引入外。更透過良好的轉乘介面,步行設施,加上整合的行銷與識別設計,重構以行人為本,熱鬧的立體城市。
這樣的發展,捨棄了以車輛道路為都市計畫重心的思維,而以民眾的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為前提,反而創造更大的商業動能,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也都成功帶動都心繁榮的提升,讓老舊的市中心能加速更新。
#台中大車站計畫
這週三,我和交通部、台鐵相關單位,了解台中大車站計畫。
過去,我們團隊曾經自費考察日本、歐洲、美國等許多車站再開發計畫,自然很好奇,大台中車站計畫是什麼?大體上,此計畫也是以TOD為依歸。以民眾公共交通為主題,有許多好處,特別是高齡化社會後,大眾運輸系統的設計,除了減少碳排放之外,更兼顧了民眾的交通安全。
台中過去是公路導向發展的城市,大眾運輸客運類型,一直強於軌道發展,透過這計劃,台中可建立軸輻式(hub and spoke)路網,重點資源分配規劃,能帶給公共運輸使用者立即的好處,比如:改善候車環境、簡化搭乘路線、搭乘資訊易懂、減少市區繞行等等正向體驗,改善公眾運輸整體的品質。
大台中車站計畫,從鐵路高架化,並結合車站、客運轉運站、市區公車,到周邊的商場、旅館、生態城等等,看得出來也有車站城的企圖野心。
想想,上下學、上下班搭個車,可以在車站周邊順路完成買菜、購物、繳費、借書還書、寄件收件、甚至公務機關辦公、托嬰育嬰、接送小孩、運動、醫療等等行為,多麼省時,多麼便利,多麼省下大家開車停車的精神耗費。
一個規劃良好的車站城,就像是把城市功能良好地收納在站體裡,取用方便、快速便捷。然而,現在車站蓋好後,周邊的開發計畫,以及行人動線的串連,都沒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中央雖然有規劃,但台中市政府感覺意興闌珊,對比周邊國家與城市的積極,其實很可惜。
#軌道路網雙核心 #不要浪費烏日高鐵站
我的選區烏日,是台中高鐵站的座落之地,雖然是台中的門戶,但長久以來,烏日高鐵站的能量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我們應讓位於烏日的台中高鐵站,和市區的台中火車站,成為大台中軌道路網的雙核心。台中火車站承接台中市民、而台中高鐵站可承接全台各地民眾、外國旅客,搭配延展的軌道、客運,深入台中市區、舊縣區,並預留聯開空間,可以提供旅客、市民更多生活機能,能為大台中地區、甚至泛中部地區,注入嶄新活血。
然而,連結這兩座城市主要車站的台鐵,雖然已經高架化,然而班次密度仍然有限,這和缺乏緩急分離、缺乏代避功能、號誌機電系統限制、列車調度問題、以及台鐵的排點都有關連,我們還是希望能有通盤的檢討改善。
目前,烏日高鐵站周邊土地已有多家廠商準備進場開發,但未來在人行動線串連上,仍須加強,否則車站仍然是高架道路包圍的孤島,無法有效達到外溢效應。
另外,我們也希望市府能重視台鐵台中山海環線的計畫,並與中央合作,盤點各站點台鐵土地開發,做通盤規劃,讓重視長期被忽略的舊縣區,也能在軌道路網升級下,起到機能分散,互相串連的功用,地方政府也可清點舊縣區的人口、道路車流量等承載,再與中央協調,計算出最合適的站點。
我也在此呼籲,台中市政府千萬不要放棄海線和舊台中縣區的市民,無視公共運輸資源的落差,讓城市交通網難以齊備,這也是台中選區民眾殷殷期盼的願望!
tod是什麼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JZnCj21OqXlcginStk3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互聯網上不能搜尋的一個字是什麼?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是很多Digital Marketing公司研究關鍵字與搜尋結果的關係. 像Google或Youtube這些公司會重金禮聘一些叫Crawlers的軟件爬到互聯網確認一些推薦的網站.
作為1個二三線的Youtuber我也常常爬到search engine看看什麼關鍵字最受歡迎
找到美國Youtuber Blameitorjorge最近出了一條十分Viral的影片. 有關網上一個不可以打的一個字
[都巿傳說]
2015年11月討論區出現了一份由匿名網友分享一個神秘女子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生會常常在不同的公司做臨時工作. 其中一次她於一間快倒閉的電腦程式設計公司幫手清潔和收拾. 她在收拾紙箱時發現其中一個箱子上寫了 ‘E,R,A,T,A,S’ Eratas一個字. 公司剩下只有一名老員工, 他叫這位女子不淮跟任何人提起Eratas. 因爲公司電腦?面原來有種代碼專門追查有搜尋這個字的員工然後將他們解僱.
同年12月討論區出現了另一個匿名信息問有關Erratas, 但寫法拼發多了一個R. 話說2000年至2010年期間, 多名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Human resources會用一個名Erratas的電腦程式去做出對員工一些侵權的行為. 是將每位員工的所有資料全交給一個神秘部門.
涉及的企業有: 美國輸送公司UPS和美國能源公司Ecolab. 這個指控出來之後也只是被當成其中一個網上陰謀論.
直至16’年1月網路世界另一邊, 一個音樂討論區出現了一個名’暗網’ 的奇怪曲風. 是把極少人觀看次數的Youtube片剪接成為背景音樂. 當中提供了9個Youtube影片link. 9個影片裡面最不可思議是Youtuber Chronosforlife的影片: Youtube is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my life. 當中這位無名Youtuber提出的個案到現在也是對ERRATAS最恐怖的真實解釋.
該名Youtuber死去的母親最愛的電影就是 ‘侏羅記公園’ 她上載的 ‘侏羅記’ 影片該Youtuber指被Youtube的程式針對. 詳情是: 母親多條深愛的侏羅記影片被Youtube刪除. 相信和本身強大的版權系統是有關係. 該Youtuber另一條有關 ‘侏羅記’ 第三集的影片尾段有一段莫斯密碼, 被翻譯後是: Hollywood astral projection clinic. 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
同時Chronosforlife上載第三條名Here goes nothing影片, description寫著不能說的那個禁字, 試著會不會被Youtube刪除. 結果沒有. 雖然該影片今時今日還是存在, 但成功帶動了一陣想破解這個案件的熱潮. 主因是Here goes nothing影片中的字幕有一段地址: 200 Corbin KY 40219. 被揭出該地址屬於一隊叫KFC Murder Chicks的女子獨立樂隊.
[ARG]
說到這裡, 本人認為跟1年前調查的Ashvlogs事件相似. 一大堆神秘後女主只是一位演員. 事件亦只是為娛樂的ARG遊戲. 由其是這個故事開頭第一個找到Erratas那位女生自我介紹時也說自己是樂隊成員, 和一個毛君島強姦犯Tod Ellsworth的素描有關後,
多位網民表示整件事只為了宣傳KFC Murder chicks樂隊或只是ARG遊戲.
但如果我跟你講KFC Murder Chicks整個網頁之後完全消失, 一個名Exer Erb的Youtube頻道因提及Erratas無辜被Youtube刪除, 多個提及Erratas這個字的討論區被禁止出現, 那Erratas是否真的只是KFC murder chucks一個巨大的宣傳計劃啊? 還是真的是現在陰謀論所講的解釋啊?
[陰謀論]
到2019年9月Youtuber Blameitonjorge講關於此事件的影片到現在有超過一百萬觀看次數. 重新燃起大家對此事件的看法.
普遍對於Erratas這個字的解釋是他是大企業背後用來監視員工行爲的東西. 但從細節可以看到這幕後黑手可能更深入.
如果他們真的對政府和郵局這樣不相任, 那我可以回想到初時第一間被指跟Erratas事件有關的UPS公司. 美國政府真的是用這種不同方式控制一些大企業監視所有人嗎? 而Erratas是不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唯一線索呢?
...有想過把Erratas倒轉寫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LedkSHc7Os/hqdefault.jpg)
tod是什麼 在 Tod Toy Vlog Youtube 的評價
上次有 Sharp 的空氣清淨機廣告,請沛莉媽咪跟 2Y4M 的小陶德一起演! 又一次母子共同演出了! 當然小陶德只要在影片中玩玩具就可以了! 妳們可以看看一般拍廣告時現場是什麼樣的狀況喔~
🎀 歡迎按讚👍+訂閱頻道:https://bit.ly/TodToyVlog
🎀 歡迎追蹤 小陶德 Tod FB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odtoyvlog/
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這不是商業合作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rqDTCfKZds/hqdefault.jpg)
tod是什麼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要讓體質健全,血路必得暢通。
我的選區,一直以來困於交通不便,我常常看到阿公載著小孩跟大車砂石車,一起奔馳在山頂路上,看得膽戰心驚。如果有一個好的鐵路、方便的公車、再加上bike轉運站,可以免去許多性命危險,對區域的發展、高齡化社會,或者是年輕人落地生根,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特別關心台中山海環線鐵路的進度,也提出了四個要求:
一、 山手線並不需要強求全線立體化,在降低財政負擔下,提升服務機能,儘速消除地方與中央的歧見,造福市民的前題下,我覺得應先讓硬體落實「雙軌電化雙向環狀運行」。山海環線和東京等大都會的環狀線不同,許多位於「非建成區」,本質上更像法國 RER 或德國 S-bahn 的近郊通勤,串連衛星市鎮功能。部分區域其實可在維持雙線雙向電氣化運行下,進行「土建減量」,以部分用路堤代替高架橋等方式,在運輸容量不減,道路立體交會前提下,降低造價。
二、 與地方密切合作,設計車站周邊交通計畫時,檢討海線如大肚、龍井、烏日、清水等車站目前偏弱的轉運機能,以車站為核心規劃公車接駁。
三、 請交通部督促台中市府,在提交計畫裡,必須檢討周邊土地開發,引進商業服務、微型運動中心、社會住宅、公托與長照設施聚集,並設置在車站旁,鼓勵居民移入,創造出緊緻而便利的新型態都市。
四、 有關設站,建議交通部不一定只依當今人口來做考量,應該是將考慮 TOD 開發下,誘導人口分佈改變與重大建設投資,讓人口、產業與交通路網形成正向循環的誘導關係,讓民眾來使用,改變交通習慣。
除了民眾關心的交通,再來就是疫情了。
面對這樣的疫情未爆彈,以及未來任何災害或戰爭發生時(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南來北往的國會與行政部門也該超前部署。
我知道目前行政院已經有進行相關的視訊會議,以及處理文件數位簽章的工作。但相關二級行政單位則是各自規劃,目前似乎並沒有所謂全國性相關中央行政機關的空間配置。
然而,針對戰爭時期(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天然災害發生等狀況發生,相關行政單位已無法在台北持續辦公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必須重申,選前我提出「國會中遷、首都減壓」的政見,正是因為目前多數的行政機關集中於台北,就像人體的心臟大腦都集中在頭部,若北部疫情大爆發,整個國家可能會陷入停擺的危機。我希望行政單位也能開始著手研究 「行政分流、功能分散」的超前部署,相關經驗也可以作為未來首都機能重新分配的參考!利用這個時機,來思考一下備援首都的方向。
目前為止,行政政治經濟訊息等等的中心,都在台北。重新思考,台澎金馬的地理中心,其實是我們大肚溪附近,包括烏日、霧峰、南投。思量交通、區域平衡、分散風險等各層面,我們該考慮首都減壓立院先行這個計畫!
2010年開始,其實跨越黨派,各方都有提出過這個議題,但從2010年到現今,行政部門的回覆都是「再討論看看、再研究看看」,到現在也八年了。我認為,至少明白列出遷都遷國會的可行性評估。研究過去的討論結果,多是民意還沒有凝聚,但問題在於民眾根本不知道,遷移的好處跟壞處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民眾根本無從選擇。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這件事?
因為國土均衡很重要!台灣很小,國土面積排名世界 140 左右;但台灣很強,經濟是世界前 25 強。你可能感覺不到,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長年的國土規劃與發展失衡。
這樣頭重腳輕的發展,就造成了房價高漲、對年輕人的雙重剝削。
在馬英九政府錯誤的金融與房地產政策下,熱錢集中於北部,讓台北房價一飛沖天。年輕人離鄉背景去台北,工作機會多但房價很貴。而中南部老家,雖然相對負擔得起,但缺乏發展機會。
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只有稅負調整,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熱錢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建設永續而均富的國家,就從國土均衡發展做起!
讓我們好好就「首都分流」、「災難應變」、「備援首都」,提出規劃,盤點北中南行政、立法等中央機關可使用空間,指揮系統(如遠端會議、公文系統與聯繫保密通訊管道)的緊急建立,人員的調度和任務分配模式。這不僅僅是因應疫情,更是為了永續經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_hA2Qv2Emo/hqdefault.jpg)
tod是什麼 在 【大悦】城市开发中的TOD是什么模式,还有SOD和AOD 的八卦
本期来聊一聊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TOD 模式的含义,还有SOD和AOD等相关模式的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