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基百科 最近在新聞上常常聽到所謂的「Ct 值」,像是 Ct 值 27、Ct 值 35......
究竟 Ct 值是什麼東西,跟陰性陽性又有何關係呢?
_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回到最源頭開始了解:我們究竟是如何篩檢新冠肺炎病毒的?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非常小,我們需要用 qRT-PCR 技術來複製病毒,PCR 就像個聚寶盆一樣,透過短時間升溫、降溫的循環,大量複製、放大基因以便觀察。
而在這個過程中,循環的次數便是「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像是上面提到的 Ct 值 35 就表示:檢體的病毒基因經過了 35 次循環才被識別出來。
_
聽起來還是有點兒難?沒問題,讓我們再舉個例子。
假設你今天要成為億萬富翁,但戶頭裡只有一百塊,那得翻倍好幾次才能達成目標,但如果戶頭裡有一百萬塊,需要翻倍的次數就少多啦!(但是我沒有嗚嗚
回到病毒檢測,如果樣本中的病毒含量很高,那需要複製的次數就少、Ct 值較低;病毒含量低,需要複製的次數就高、Ct 值也高。
_
好了我懂了,但這跟陰性陽性又有何關係?
Ct 值究竟要是多少才算「陽性」,其實是人為決定的。
假設我們設定在 35,那如果循環到第 38 次(Ct 值38)才有訊號,我們便會將他視為陰性。
_
那我就將 Ct 值設得超高,是不是就會很安全?
恩......不全是。如果把 Ct 值設得高,那漏網之魚就會變少,但偽陽性也會增加;相反,如果Ct 值設得低,偽陰性就會變多。
像是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通常將 Ct 值標準設定在 40,也就是循環 40 次而後能偵測到訊號,便視為陽性。
在這種標準下,病毒量極低仍會被辨識為陽性,甚至根本沒有病毒的檢測者,被誤判偽陽性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台灣目前的標準則是設在 35,並配合多次檢驗喔。
_
文末小測驗時間:依照上文的敘述,請問 Ct 值 27 跟 Ct 值 35,誰擁有的病毒量比較多呢?
_
正確用法:將 Ct 值當作參考指標,多次檢驗。
錯誤用法:用 Ct 值決勝負,一測定生死!
_
延伸閱讀:
COVID-19篩檢:陽性、陰性,還有CT值高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7883
篩檢結果「弱陽性」是什麼意思?核酸檢測中的 Ct 值又是什麼?——《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0189
──────
📣想聊天問問題?📑喜歡特定科學內容?✨還想直接和作者說你好棒?
從看文章練功、升等到蒐集角色,這些新功能這裡通.通.有!
快加入泛科學免費會員,留言評論、自訂追蹤、點擊光點、獲得知識成就:https://lihi1.com/wgM3P
Search
threshold用法 在 如何使用Compressor | 學懂Threshold, Ratio, Attack, Release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