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歷已不是必備入場券!未來人才最重要的特質是?】
500 Startups在「最活躍全球創投」排名第一,去年就投資了285家企業,包含已發展成獨角獸的Grab、Udemy。在台灣,500 Startups也投資育成12家公司。
創辦人蔡李成美曾任Google、Youtube產品行銷經理,出來創業後,她的經歷很適合分享,在這個時代,人才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最吃香?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最新出刊《創意思考 迎戰108課綱》>> https://bit.ly/32401cX
🔥【線上免費論壇報名】迎戰108課綱,誰是素養新人才?>>https://bit.ly/3oOuF40
startups意思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八卦
【新常態與互聯網+ 中國網創的大時代】
---Dreamcatchers論壇特約
Dreamcatchers的第二節分享會「Startups in China」由多位在內地創投與工作的嘉賓分享,談及現時中國內地的改變,當中尤以「新常態」以及「互聯網+」兩個關鍵詞最為重要。
分享會一開始,就由德勤中國華北區主管合伙人施能自點出「新常態」的意思,前者講述中國GDP增長放緩下的新經濟發展路向,由以基建等為主的方向變為支持互聯網創新與工業4.0 等方向。
為適應「新常態」的出現,Designer Time行政總裁就談及了「互聯網+」的出現,他代理的手錶的網上訂單急升近八成,生意以億計,他留意到互聯網+ 的開放,能讓基本與傳統生意可以再生,正如淘寶就正是以前的小販,「當網路可以移動,供求就會大增」,「只要你的概念能解決大多數人的煩惱,那就行了。」他又點名舉例指快的正是這樣的產物,又例如有一個幫忙餐廳訂位的網站,「如你在時代廣場排隊等位是很傻,你用那網站,它幫你訂好,你在商場可逛街,有位時間它在手機提示你。」
羅保投資公司總經理董鳳濤補充,現時在中國內地做科網創業是最好的時代,成本便宜,而且有很多年輕人有「瘋狂的想法」,在政府幫助下,部份地方做網創公司,租金還只需要一毫子一呎。智威湯遜-東北亞區執行創意總監勞雙恩也認同現時內地適合網創,「錢很多,法規問專业人士就可。」他們又即場提出一些概念給大家參考,「像在一小區的婆婆,她一醒來打開APP,就可以知道今天當區有沒有下雨,樓下的道路工程完成了沒有,附近STARBUCKS 是否有優惠,然後更不用帶錢,用微信一按就行,就像一個網上的社區中心。」
嘉賓討論時,更指「互聯網+」已不再是單純資訊性的平台,它改變了人類日常生活行為,即使如「快的」,推出時一直在燒錢,但它在燒錢背後改變了二億人的行為,探出了他們行為的意識形態與習慣,此等數據正是後繼的商機所在,燒掉了的數千萬根本無法相比。
現場觀眾亦好奇嘉賓是否有失敗的經歷,莊煥華就分享自己曾經單打獨鬥,下錯決定,藉此勉勵在座要找拍檔一起努力互想扶持。
講到最後創業,嘉賓都指即使環境多好,也要緊記自己目標,要有持之以恒不怕失敗的嘗試精神,方可成事。
#HKUDreamcatchers #內地創投 #新常態 #互聯網 #Entrepreneurship #Startups #Business #Technology #Creative #Media #Social #DesignerTime #快的 #彭博商業周刊 #TheUniversityofHongKong #香港大學 #新媒體 #新科技
startups意思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八卦
不要辦創業比賽
因為教一門創業的課,所以和本地的新創企業圈子有些連結。最近有一個本地育成加速器出來的企業,點子非常棒,是防止豬仔出生後被母豬壓死的產品。剛聽到這個產品的時候,我覺得匪疑所思,但學生告訴我這是農家很實際的問題,他們有錢的話一定會投資這公司。我們愛荷華畢竟是全美豬隻生產的第一大州,隨便問學生,都可以學到養豬的新知識。
重點來了,這公司有著絕佳的產品點子,但他們卻不停地參加創業比賽,獎是贏了很多,但產品一直沒有推出去,也沒拿到創投資金,我也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會如何。但我很確定的是,創業比賽對新創企業的創業青年沒用,對想要提振創業動能的主辦單位,多半也是失敗的。
先講創業青年的部份。你可以想出那一個知名新創企業是比賽出身的嗎?我想不出來,就算有,這些startups大概本身就強大到可以不用靠比賽就出頭。問題在那裡?公司草創階段,資源有限,錢也是,人力也是,創業家第一個要配置資源的地方就是找到product market fit,先確定產品是有市場的再說。所以startup要一直花時間在「開發產品-尋求客戶回饋-修改產品」的迴圈,除非有必要,連找錢的時間都得省下來。參加創業比賽,除了短暫的知名度、一點點的獎金,和自信心的增長外,什麼好處都沒有,還花去了創業家最寶貴的資源,也就是時間。
而且因為創業比賽所重視的就是wow factor,產品點子夠炫,投影片做得動人,就可以得獎,反而讓創業人本末倒置。因為可以做得很大的創業點子,通常是一點都不炫的。也就是說,當創辦人忙著想怎麼得獎的時候,反而把點子做得離product market fit越來越遠,裁判不是客戶呀!而且這些裁判,很多人連創業家都算不上,判什麼判呀。
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創業比賽?因為全世界除了歐洲以外,都知道鼓勵創業,是讓經濟能夠長期成長的主要原因。要鼓勵創業,當然要拿出「實際行動」,所以各地政府、學校都拿出具體作為來辦創業比賽,多辦活動,人家就知道政府有在做事。但政府有沒有好好像創業家一樣,時時問問「客戶」,做得對不對,好不好?很少。
我常覺得會辦活動的,經常不是理想的創業家,創業的過程漫長,沒有立即的回報,創業家只能一直盯著產品在市場的評價、銷售,一步一腳印地變得更好。而另一方面,辦活動的,只要活動辦得漂亮,大咖來得多,參加的群眾夠多、夠熱絡,就算成功了。創業家所重視的比如說實際投資人的媒合,在這種活動裡,通常都只是邊邊角角的功能而已。兩者目標、手段都不同,怎麼能混為一談。
所以年輕人不要參加創業比賽,好好想點子、做產品、問客戶就好。政府、學校不要辦創業比賽,好好地盡好本份就好。但本份是什麼?
矽谷青年導師Paul Graham最近在匹茲堡作了個演講,講如何讓匹茲堡變成下一個矽谷,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政府要想辦法讓年輕人想要住在匹茲堡,只要年輕人願意聚集,城市就有動能。所以政府在執照發放,土地區劃上,都要大幅簡便,鼓勵餐廳開業等等。政府也要促成都市的變更,在交通上發展,讓年輕人行動更方便。
而另一方面,匹茲堡已經有很好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已經有矽谷需要的條件,甚至還更好,因為矽谷的史丹佛和柏克萊都在郊區,而卡內基就在市中心。至於卡內基美隆要怎麼樣更鼓勵創新、創業?Graham說,不用做什麼一窩蜂流行的創新中心,只要繼續想辦法怎麼樣做好一流大學就可以,有一流的學者,一流的學生,就自然會有一流的創業機會。
一個年輕人願意居住的城市,有著能吸引一流人材的大學,就是Paul Graham如何鼓勵創業的藥方。我非常同意。
startups意思 在 錢賺咗如果不能take home 唔可以自由攞出嚟使亦即是紙上富貴 ... 的八卦
Startups · 錢賺咗如果不能take home 唔可以自由攞出嚟使亦即是紙上富貴其實都係冇咩意思喎 btw 香港⋯ 仲有排名?! · More like this. ... <看更多>
startups意思 在 startups中文意思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startups中文意思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startups中文意思,startup公司,startups中文意思,startups意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