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上課跟同學分享~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
投資不識陳進財,便稱達人也枉然。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15306
#聯茂(6213)增資股出來後股價果然噴出,
印證隊長「產業研究在前,股票飆漲在後!」
⚠️盤勢為盤整格局,聯茂不建議追高。
單純跟同學分享之前提到過的訊息,
以及籌碼面、基本面、技術面的交叉運用而已喔!
產業與基本面的掌握、買賣點與操作的節奏,
兩者一樣重要不可偏廢!!
聯茂~
1.國內第2大、全球第5大CCL(銅箔基板)廠。為國內銅箔基板專業供應商:聯茂為國內銅箔基板供應商,2Q21 下游主要應用為Consumer(27%)、Networking(52%)、Smartphone(10%)及Auto(11%)。公司過去受制於新料號研發速度落後同業台光電(2383,smartphone)及台燿(6274,server),多為低階產品造成毛利率不佳,惟自2017年開始積極打入Purley新平台認證,滲透率由上一代Grantley的2%~3%提升至50%以上,隨著5G環境帶動高速產品比重攀升,產品組合持續轉佳。主要競爭對手為台燿、台光電、生益以及建滔化工等。
2.生產:CCL(銅箔基板)、FCCL(軟性銅箔基板)、玻纖膠片、多層壓合基板、LED散熱鋁基板、光學膜、軟性基材。
3.用於:5G基地台、網通、消費電子、汽車、手機。
4.客戶:金像電(2368)、博智(8155)、Google、Panasonic、華為、中興、聯想、Oppo、Vivo、AMD、Intel。
5.環保基材產品通過SONY、Toyota、Samsung認證。
6.5G基地台射頻板材料獲中國第2大電信設備商、歐洲電信設備商訂單。
7.去年EPS為8.19元,今年上半年EPS為4.51元。
8.今年8月營收31億6,600萬元,連續3個月創新高,月增7.28%、年增60.57%。
因應客戶需求,公司亦於江西龍南擴建新廠,2期產能規畫CCL月產能60萬張及黏合膠片350萬米,於今年Q3及Q4分批開出,屆時產能增加15%。下游客戶包含金像電、健鼎(3044)、欣興(3037)、瀚宇博(5469)、博智(8155)及敬鵬(2355)等。
另外,節錄部分法人報告給同學參考~
但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宜謹慎!
務必確認盤勢,不要追高!
跨足BT載板材料加入中國半導體國產化行列,惟2023年前難有貢獻:聯茂與三菱瓦斯(MGC)於去年Q4簽暑合資協議,將分別出資49%及51%發展中國BT載板材料事業,主要配合新一輪中國半導體國產化載板廠商包含深南電路、臻鼎-KY(4958)及東山精密擴廠需求,初期鎖定Memory為主的Wire Bond CSP產品,研究處認為BT載板材料毛利率達35%以上,聯茂跨足供應長線將有助於產品組合轉佳,惟實際產出尚需等待江西廠第3期產能支應,最快貢獻營運時點落於2023年。
法人預估》
Eagle Stream面臨同業挑戰,惟Whitley仍具支撐力道,預估2022年EPS為11.08元。展望2022年,Intel Server大改款Eagle Stream將於2022年Q2拉貨並於2022年下半年放量,研究處認為除了板層數持續提升2 層外,為了達到高速傳輸目的材料規格亦由現行的Mid loss跳升至Ultra low loss,可望帶動CCL價格提升50%以上,惟同業台光電及台燿亦積極搶進,聯茂Server市占領先地位將倍受挑戰,所幸Whitley滲透率持續攀升亦有助於產品組合持續轉佳。
中國5G基站在新一輪標案開出後規格明顯下降,另外,根據中國PCB廠接單來看,目前尚未進入大量拉貨程序,整體2022年中國5G 基站需求衰退風險攀升,成長力道來自海外市場,手機及NB等消費性產品市場在歷經2021年庫存回補下,2022年需求回歸常態,研究處預估2022年營收374億7,900萬元(年增9.5%),毛利率由2021年的20.2%提升至21.0%,稅後淨利42億4,300萬元(年增17.6%),EPS為11.08 元。
以上僅供參考~~~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
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冬季現場班(10~12月)→ https://reurl.cc/Ag3GpY
✔️冬季直播班(10~12月)→ https://reurl.cc/qmYMo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小翔 X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我整理過 Xperia 1 系列三代間的規格變化,現在要再進一步向大家實際分享,升級 Xperia 1 III 的心得,趕緊跟著我體驗看看吧! 【產品資訊】 https://bit.ly/3BuaaQq ►Xperia 1 III:12GB+256GB (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NT$ 3...
sony手機2022價格 在 Facebook 八卦
【益友,洋週報:2021,0118】
.
※Sony發表新鏡頭FE 35 F1.4 GM※
.
FE 35 F1.4 GM是款體積、重量跟FE 24mm F1.4 GM相仿,同時採用新型能快速對焦的鏡頭。增強近拍能力與對焦速度的它,預期能有更全能的表現。
.
本日(20210118)台灣售價已經發佈,建議售價為44980元。
.
關於這顆鏡頭,請見:https://euyoung.pros.is/3banj8
.
※Fujifilm宣布Pro 400H停產※
.
Fujifilm宣布專業負片Pro 400H停產。Pro 400H是款色彩雅緻,顆粒適中的底片,原廠指出,由於Pro 400H具備的四層感光層中,有一層的需要特殊的原料,目前越來越難取得,因此做出停產的決定。
.
目前135格式的Pro 400H會在2021年3月停止生產;120格式的慢一些,會生產到2022年3月。
.
在Pro 400H停產後,Fujifilm的負片只剩下SUPERIA X-TRA400與C200消費型負片,已經沒有專業負片的產品了。
.
如果你懷念Pro 400H的話,The Classic Presets提供了400H的Lightroom Preset免費下載,由此去:https://euyoung.pros.is/3b6zgl
.
※Samsung S21 5G系列發表※
.
2021開年後,我們迎來了第一場旗艦智慧手機的發表,Samsung發表了最新的S21系列手機。
.
S21 Ultra 5G此次強化了望遠鏡頭的能力,首次在望遠端搭載了兩顆鏡頭:包含3X與10X。透過AI與演算,能帶來更巧妙的焦段切換與變焦畫質。
.
同時,S21 Ultra更呼應了當今社群分享的需求,在全鏡頭都能以4K 60fps錄製影片。也能透過「導演運鏡」的功能,即時切換鏡頭。
.
※Fujifilm GFX 100s最新汝摸規格※
.
看起來Fujifilm GFX 100s發表在即,規格部分越來越明確。
.
GFX 100s除將會是擁有1億畫素的無反中判機身以外,也將內建機身防手震,並大幅縮小GF100的體積。
.
汝摸消息指出,價格將會落在6000美金左右,比起GFX100少了將近3000鎂。
.
※Sony發表Airpeak※
.
在CES 2021上,Sony發表了能搭載全套Sony 全片幅系統的空拍機Airpeak
.
Airpeak預計為專業空拍機裡最小的機型,能夠無縫的直上整套Sony FE全片幅組合會是讓人很期待的特點。
.
※Nisi發表15mm F4※
.
知名濾鏡廠商Nisi也推出鏡頭,初次的產品就是針對全片幅設計的15mm F4。
.
整體範例照片與MTF圖看起來是顆相當銳利的廣角風景用鏡,是收斂的星芒,熱愛刺刺星芒的風景控可納入考慮。
.
售價是579美金,大約16500新台幣上下,會有Sony E接環、Canon RF接環、Nikon Z接環,與Fujifilm X接環。
.
※新的Contax G自動轉接環Shoten GTE正式上市※
.
日本廠商Shoten正式發表GTE轉接環,這是一款全新設計的自動轉接環,由於在轉接環上設計馬達(與天工LM-EA7類似),因此對焦聲響大幅降低,對焦距離也能縮減。
.
透過設定光圈的不同,也能在EXIF寫入使用的鏡頭資訊。
.
我期待這款產品很久,近期預計也會入手搭配我個人的A7C,期待已久的Contax G自動對焦又輕便數位化即將達成。
.
Shoten GTE定價是45000円日幣,折合新台幣大約12000元。
.
本期洋週報到此,下一次再見囉!
.
●Instagram @euyoung
http://bit.ly/2Npe33Z
sony手機2022價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八卦
為取代 iPhone 的 AR 眼鏡舖路,蘋果將於 2022 年推出首款 VR 頭戴式裝置
作者 Eva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2 日 12:08 |
根據彭博一篇報導指出,蘋果自 Apple Watch 以來推出的首款主力新產品將是一款昂貴的頭戴式裝置,該裝置旨在為擴增實境眼鏡(AR Glasses)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款頭戴式裝置預計最快會在 2022 年發布,並將與 Facebook Oculus 和 SONY PlayStation VR 等其他裝置並駕齊驅、一爭高下。
近年來,蘋果一直在探索與研究虛擬實境(VR)和 AR 裝置及軟體。2020 年,該公司將光達感測器添增到 iPhone 12 Pro 之中,這使得智慧型手機更擅長執行 AR 任務。 據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去年報導,這款 VR 頭戴式裝置將為更輕薄、更時尚的一副智慧型眼鏡奠定基礎,該眼鏡預計會在大約 10 年內取代 iPhone。
彭博的報導並指出,蘋果首次發布的頭戴式裝置主要以 VR 形式操作,並向使用者展示可進行從遊戲到影片觀賞或聊天等任何任務的「全方位 3D 數位環境」。該報導並強調,隨著該公司持續開發相關技術,首款的頭戴式裝置的 AR 功能可能會「非常有限」。
據報導,這款頭戴式裝置將採用電池供電,就像 Facebook Oculus Quest 一樣,而且不像 PlayStation PSVR 頭戴式裝置那樣需要搭配遊戲主機,預計蘋果的產品將比價格普遍低於 1000 美元的競爭對手產品貴得多。
蘋果以 VR 頭戴式裝置作為未來 AR 眼鏡的原型機
據一些消息人士指出,該公司每天只會在每個零售據點賣出一台頭戴式裝置。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該產品穩居蘋果系列產品線的利基端,更接近 Mac Pro 等高階裝置(起價 6,000 美元)的單位銷售量。
對蘋果來說,這款 VR 頭戴式裝置將是一場豪賭,它賭的是擁抱一項相當新穎、不甚成熟,且對主流消費者尚無實質吸引力的技術。該公司在開發這款頭戴式裝置的主要重點似乎是作為最終生產一副 AR 眼鏡之前的原型產品,AR 眼鏡勢將成為市場主流。
和傳統眼鏡一樣輕薄、內容與體驗將是消費者青睞的成敗關鍵
VR/AR 領域的硬體公司經常談論他們想要做的終極版產品,會和傳統眼鏡沒什兩樣,但是這種具備引人注目 AR 和 VR 功能的裝置涉及運用尖端科技的複雜工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司辦得到。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是否有足夠的人會真的購買這種裝置。Google Glass 產品於 2013 年推出,僅僅兩年後就以失敗告終。儘管戴在臉上的穿戴式技術可能很難銷售,但 Facebook 似乎已開始看到 Oculus Quest 2 充滿前景的跡象。另一個說服人們購買此類裝置的關鍵,莫過於運行在其中的內容。像 Facebook 和 Valve 等公司已經耗費數百萬美元來開發 VR 體驗。
眾所周知的,蘋果也曾推出類似的雄心勃勃產品,但這些產品不是失敗了,就是從未上市,其中包括嘗試將 iTunes 轉變成為社交網路的 Ping、AirPower 充電墊,以及 Apple Pippin 遊戲主機。然而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卻十分看好 AR,並且成為蘋果近年來積極推展的新類別。
除了全新 Apple Watch 機型、涉足服務業領域,以及推出高端 Apple 耳機之外,蘋果自 2015 年以來就一直在研發自駕電動汽車。然而代號「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的專案卻面臨延期的窘況,並且預計至少還要 5 年後才會推出。儘管如此,蘋果 AR 眼鏡仍將是人們拭目以待的期待品。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1/22/apples-first-ever-headset-iphone-replacement/
sony手機2022價格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評價
之前我整理過 Xperia 1 系列三代間的規格變化,現在要再進一步向大家實際分享,升級 Xperia 1 III 的心得,趕緊跟著我體驗看看吧!
【產品資訊】
https://bit.ly/3BuaaQq
►Xperia 1 III:12GB+256GB (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NT$ 36,990。
►Xperia 1 III:12GB+512GB (消光黑/消光紫)、NT$ 39,990。
【影片指引】
00:00 前言
00:50 主要規格
00:59 開箱
01:24 外觀 (機身配置、顏色、手感)
03:40 主相機 (三鏡頭四焦段、即時物件追焦、AI超高解析度縮放)
06:02 主相機 (日夜景實拍、三代成像比較、景深效果)
10:16 主相機 (FlawlessEye防震技術)
10:59 前相機 (日夜景實拍)
11:40 螢幕 (6.5吋螢幕 4K HDR OLED 120Hz)
13:00 音訊 (劇院級前置雙喇叭、360空間模擬音效)
14:29 介面 (Android 11、遊戲增強器)
15:53 效能 (高通S888、配置、遊戲表現)
16:41 電池 (電池續航、充電時間、電量共享)
17:42 總結與價格
【影片類型】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本影片經 Sony Mobile Taiwan 有償委託而創作。
感謝:Sony Mobile 以及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Sony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xianglin0222@gmail.com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Sony:http://www.sony.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Music by MBB
https://www.youtube.com/c/mbbmusic
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https://spoti.fi/2wqzjwK
-------------------------------------------------------------------------
【索引】
#SonyXperia1III #Xperia1III #大師級5G旗艦機 #索尼Xperia1III #Sony2021 #Xperia2021 #Sony手機 #Sony新機 #小翔評測 #小翔XIANG
【關鍵字】
Sony Xperia 1 III 開箱、Sony Xperia 1 III 深入評測。透過「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以及讓你了解究竟該不該購買 Sony Xperia 1 III。外型:Sony Xperia 1 III 採用對稱式上下邊框、並搭載 21:9 比例的螢幕、而前面採用康寧玻璃 Victus,背面則是康寧玻璃第六代、鋁合金邊框、側邊指紋辨識、IP65/IP68 防塵防水,顏色包含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螢幕:Sony Xperia 1 III 採用 4K HDR OLED 120Hz面板、21:9 比例、標準模式(X1 影像處理引擎)、導演模式 (BT.2020 / D65 / 8+2 bit 色深技術)、夜間模式、深色主題、240Hz降低動態影像模糊、120Hz 螢幕刷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主相機:Sony Xperia 1 III 採用三鏡頭加上一顆輔助鏡頭(1200萬畫素廣角/1200萬畫素超廣角/1200萬畫素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 3D iToF)、三鏡頭四焦段、即時物件追焦、眼睛追焦、AI超高解析度縮放、蔡司鏡頭、T* 鍍膜、1.8 µm 大單像素面積、基本模式、智慧場景辨識、景深效果、柔膚、Photo Pro 模式、α 相機、高速連拍(20fps AF/AE)、低速連拍、DRO、HDR、Cinema Pro、4K HDR 120fps、風切聲過濾技術、FlawlessEye 防震技術。前相機:Sony Xperia 1 III 採用 800 萬畫素、肖像自拍模式、美顏、景深。音訊:劇院級前置雙喇叭、3.5 mm 耳機孔、杜比全景聲、Hi-Res、DSEE Ultimate、360 空間模擬音效、360 Reality Audio。系統:Android 11、手勢操作、輕觸喚醒、通知喚醒、Always On Display、遊戲增強器 (對比度調整、音頻調整、效能調整、螢幕截圖、螢幕錄影)。硬體:Sony Xperia 1 III 搭載 Qualcomm Snapdragon 888、12GB RAM/256GB ROM、12GB RAM/512GB ROM,記憶卡擴充。電池:Sony Xperia 1 III 內建 4500 mAh、內附 30W PD 快充頭、手機續航時間。連結:Wi-Fi 6、NFC、藍牙 5.2。通訊:5G NSA 通訊能力、5G+4G 雙卡雙待、3選2卡槽。Sony Xperia 1 III 價位 NT$ 36,990、39,990。小翔評測透過「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TYUak2IrG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