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厝內筷籠邀稿 】
拿起筷子的時刻,
就是開飯時刻吧。
小時候,是十幾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
我們分成三層樓住,
平常大家各自忙,
只有吃飯的時候會全員集合在五樓,
五樓是爺爺奶奶住的地方,
五樓有唯一的廚房,和唯一的大飯廳。
飯廳有一個很大的橢圓厚木桌,
很大,大到需要兩隻胖木樁腳才能支撐,
其實這樣說不知是否真的這麼大,
但對於當時家族最小的我來說,
我坐在長桌的這一端,
看著另一端坐著的奶奶,覺得超級遠的。
我最瘦最小,吃最慢,
但總是很期待開飯的時候,
因為瘦小如我,等下在飯桌上一定表現不佳,
但開飯前我可以幫忙,
我們習慣一人一付碗、盤、筷,
開飯前要認真算算今天有多少人吃飯,
然後走到碗盤櫥櫃前清點,再來回搬個幾趟。
先擺盤子,等距離的,一個個排好,
而筷子會架在盤上,
碗則會先集中到飯鍋旁邊,
我最喜歡負責筷子,
因為那可以讓我秀一段小時候最會說的台語,
每次筷子不夠,
就可以衝去廚房抓一個大人衣角說:
「齁挖幾香滴。」
等大家都到齊了,會有人開始盛飯,
盛完飯的碗會一一傳到正確的人手裡
然後就是開飯,
十幾人的餐桌每一天,會有十幾道菜,
橢圓桌中間有一個圓形的木轉盤,
通常那個轉盤,是用光速在旋轉的,
在大家族裡吃飯,就是圖一個求生存,
我通常都搶不到菜,
但我喜歡從桌面的視角(人太矮)
看大家霹啪啦轟隆隆的吃,什麼都很好吃的吃。
這種有規矩的、儀式性的、然後澎湃的開飯,
在長大自己生活後,就不再存在了,
在台北一人活的時候,
吃飯啊,常常就是一顆御飯糰吧,
什麼餐具都不用,
或是夾一碗加熱滷味,
就著紙碗拆一雙免洗筷就吃了,
就算能回到,好像還稱不上家的住處吃飯,
碗筷刀叉也沒有家,是從瀝水水架上抓起的,
並且能只用碗就絕不用盤,少洗一個是一個。
大概是這樣倉惶的每一餐中,
生活淡了,
規矩忘了,
傳統流失了,
這大概也是厝內在想的,
想找回台式生活美的初衷吧,
厝內從台灣文化出發,
提供各種實用而美的生活用品,
於是他們帶回了一些窗花,找回了磨石子,
還有這次的筷籠。
這次的筷籠保留了傳統的經典設計,
再加入各種更符合現代生活的小機關,
據說因此還得到2017德國IF設計獎,
最新上市的還有叉匙籠,讓大家都有家可歸。
好好煮一鍋飯炒幾道菜,
排好餐桌碗盤,
抽開筷籠和叉匙籠,揀選想要的筷子和湯匙,
坐下來開動,
有些動作有些物品的存在,
不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方便快速,
是讓你慢下一拍,拾回一點沉著,
拾回一點,生活該有的樣子。
- 筷籠、叉匙籠新品上市組合優惠中: https://www.tzulai.com/
- 厝內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ZULAii/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omefoodandsthelse」的推薦目錄: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Somefood & Something Else Facebook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Somefood & Something Else Facebook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Somefood & Something Else Facebook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somefoodandsthelse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somefoodandsthelse 在 Somefood & Something Else Facebook 八卦
【 食物造型工作_幕後 】
是去年12月的事了。
從一通偽英文面試電話開始,
電話裡問了工作經驗,跟朝鮮薊的英文怎麼講,
講對了就被錄取了。
一開始其實不敢接手,
是國際案子但工作細節遲遲不明朗怕搞砸,
後來大概是朝鮮薊這問題太可愛就還是接了(?)
整案拍攝內容分成動態廣告和平面攝影,
業主在亞洲區選定兩地拍攝,
一檔東京一檔台灣,
動態發由在地團隊拍攝,
平面由同一組澳洲團隊飛來飛去統拍,
澳洲團隊包含製片、攝影師和食物造型師各一位,
食物共有六道需出場,只出現在平面影像裡,
但平面組只能從一整天的動態拍攝中,
抽取藝人錄影空擋搶拍,
平均一道菜只能拍至多10分鐘。
所以這工作,與其說料理食物,
更要料理的其實是時間。
澳洲造型師能抵台的時間是開拍前一天,
台灣方製片覺得不妙,
所以緊急號召一群食物造型協力團隊,做事前在地佈局,
我因為吃過朝鮮薊吧,
就代表上陣從第一場製作行前會開始介入了。
小籠包、雞排、漢堡、滷肉飯、波霸奶茶、壽司,
要出場的食物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要用什麼吃?幾點要吃?要吃幾份?可以吃嗎?
外帶食物太精緻完美的話,怕不夠親切,
所以食物樣貌訴求真實,
所以通通得用外帶餐具承裝,
但要碗盤還是盒子?要用叉還是筷?白色系還是牛皮色系?
有質感的餐具都得提前訂製,一買就數千個起跳,
時間來不及訂了怎麼辦?
一早通告全員到齊,
在沒有廚房的片場,搭建起臨時的中島廚台,
有菜色一開拍就要吃,
有菜色是常備著,隨時被通知要吃就得上菜,
有菜色是壓到深夜了店家都關門了才要吃,
藝人是真要吃的,所以務必新鮮,該熱要熱該脆要脆,
所以這些食物,要當天買還是前一天買?還是現場從原料做起?
片場離市區遙遠,外送可達嗎?
啊劇情如果是咬一口雞排,
被咬了一口的雞排就是NG了,
頂多頭上腳下翻過來再咬一次,
但現場這麼多人,願意等待翻雞排的時間嗎?
到底要準備幾塊雞排才夠呢?
除了時間和劇情的限制,還有不可控的人事,
澳洲造型師要求的漢堡麵包,
灑芝麻與否,有刷蛋與否,臨時在台灣市場很難取得,
所以一口氣找了三組要現場測試,
而捲葉生菜,是圓葉捲或尖葉捲的?
而融出的起司,要偏黃或偏白?
而漢堡肉,大小厚度的標準如何?必須現場拍打調整,
薯條要粗的細的還是波浪的?
因為都無法提前決定,所以只好全預備三種扛到現場,
全員出動做足了準備,
直到開拍前五分鐘,可能突然會有相關人士走過來說,
藝人不能吃漢堡,能改吃披薩嗎?
這是什麼?這就是人生喔。
總之,這次工作也是一個轟轟烈烈,
看來露出非常少的劇情和版面,
背後卻是一群人不斷拆解探討研商,
被打臉再忍痛轉回來的過程。
食物能吃能看已是基本要求,
怎麼在對的時間遞上對的食物才是這次的魔王,
非常敬佩這次台灣團隊中的食物造型前輩和夥伴們,
第一次見面的彼此,
各自都是獨當一面的工作者,
因為各自都充滿專業,
短時間內不用溝通太多就能迅速培養出默契節奏,
讓海外業主嘖嘖嘖到不行的稱奇,
以台灣工作者為榮。
---
Client: Uber Eats
---
somefoodandsthelse 在 Somefood & Something Else Facebook 八卦
【 食物造型工作_幕後 】
是年初的事了,
第二檔的支援澳洲造型師工作。
那是疫情的初始階段,
所有外國人來都有點緊張,
一見面一入席就是一陣酒精煙霧瀰漫噗嘶噗嘶,
很像龍兄虎弟登場的氣勢乾冰噗嘶嘶,
只是大家出場都戴著一個比一個巨的口罩。
老樣子的預跑了一些餐具店,
做了許多迷幻的選擇,
這次被指定的料理是,
三明治仙草凍月亮蝦餅義大利麵火龍果優格漢堡甜甜圈和天婦羅。
這次多了一天試做料理的彩排日,
要提前給客戶確認成品,
老樣子的,
大家用了厚操煩的老媽之心準備了諸多造型備案,
然後再老樣子的在正式上工那天臨時被取消,
人生,就是要接受它然後放下它。
這次的片場是在離台北市區更遠的林口,
是回台北太遠去桃園也不近的食物荒漠,
所以團隊用了更大了力氣在對抗時間,
對抗食物的新鮮衰老與運送的時間,
本來安排好下午才讓食物上鏡的流程,
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用早上進城採買,
但工作從來不仁慈,
突然一開工就要連續上四道菜的決定,
讓大家手刀衝刺到臉皮都要鬆了。
好險還是平安下荘了
一樣都是全體齊心努力的成果,
一起學習到,工作的順利與否,
取決於細心耐心,高容錯率與臨場應變能力,
感恩有一群腎上腺素都很高的夥伴。
---
Client: Uber Ea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