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學已是國際趨勢
#台灣準備好前進數位新教學時代了嗎
#教育思維也需數位轉型
感謝鍾佳濱委員邀請我和吳思瑤委員共同主辦今天這場「新教學時代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線上論壇。以下是今天的發言草稿,和大家分享:
遠距教學是我上任以來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前我也特別去了解「停課不停學」期間,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遠距教學實況,希望能更深入了解相關問題。
👉 實況內容整理請看這:https://bit.ly/3jm4UpP
數位教學已是數位時代必定的趨勢,不會因為沒有疫情就不用再面對,就像是本次論壇主題所提到的: #新教學時代已經來臨。
我們需要調整「線上教學只是過渡時期作法」的想法, #教育思維和教學方式都要全面數位轉型,才能加緊趕上國際腳步。
在台灣教育數位轉型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需改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影響學習機會不平等的 #數位落差,其中有三個部分:
1️⃣硬體設備的落差:
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時,不少家庭都遇到設備不足的問題,除了教育部添購速度不如預期外,「可向學校借用」政策並未發揮預期成效也是問題。
因為教育部未簡化學生、家長、教師向學校「借用」設備的方式,再加上教育部未用力督導學校確實宣導借用政策及提供協助,導致多數縣市借出率偏低,除了東部和離島外,其他縣市學校的載具出借率皆不到一成,網路設備的出借率更低。
就我詢問了解,有些家長因為覺得借用程序繁複,所以放棄借用,要小孩用手機上課,這不僅降低學習成效,耗損視力的問題也更加嚴重。有些發生 #數位中輟 的家庭則是,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可向學校借用設備,但學期早已結束。
2️⃣家庭支持的落差:
先前兒少團體的調查和教師的回饋都顯示,家長協助是學生線上學習成效的關鍵之一。
然而,家長勞動環境、數位能力、支持系統等狀況都會影響對孩子的協助程度。教育的數位轉型不是只有在學校就好,教育部應該要帶著學生及家長一起轉型,並「確實」提供家長更多協助。
我會強調「確實」是因為,本次「停課不停學」開始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其實便已指示要開放彈性,請學校協助「家裡無暇照顧或無法在家學習的學生」,但最後末端收到的指示卻變成「以在家學習為原則,盡量別讓學生到校」,導致部分此類學生最後只能留在家裡或被家長帶去工作,缺乏協助而無法跟上遠距教學。
3️⃣教師的數位落差:
這段時間,我在台北市大安區和花蓮,都有聽到家長抱怨老師的數位能力落差太大,造成學生學習進度因課程老師而不一。
有些老師很不熟悉數位科技,對數位平台和工具完全陌生,也不知道怎麼把教材轉型為遠距教學使用,校內又沒有熟悉數位知能的教師或支持社群,導致連非同步課程都難以執行,最後只好放棄,每周只派功課給學生,或請學生自己有空時上因材網自學。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指出,數位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教師也能如實體課程般做到個別化教學,這不只需要足夠好用的工具,更需要提升教師的數位能力。
我自己教了20年書,對於教學需要持續進修相當有感,要彌補教師的數位落差,當然需要完整的培訓計畫,且要 #確實協助到每位老師。
但令人無奈的是,雖然教育部在今天論壇上提出很多培育「人數」、「人次」、「場次」的數字,但卻無法給予實際覆蓋率的數據,例如:全台有多少教師擁有足夠的數位教學能力、各學科中有多少比例的全台教師已受過數位培訓。
數據統計的問題,我已和教育部提過好幾次,我會繼續監督。而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學習機會來適性成長.每個老師自然都需要足夠的數位能力,我也會持續督促教育部落實教師的數位增能。
🏸 實作課程的數位轉型需要完整規劃
教育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種課程特性進行不同的規劃。不只一位老師和我提到,體育、表演藝術、實驗、實習等靠實體互動、接觸操作的課程,轉為遠距教學時會需要更多準備與支援。
因為除了吸引學生興趣,同時還要放入適合的內容,這不僅有賴老師的創造力及準備,也考驗其數位能力。
例如,有些體育老師很認真,找了很多互動性軟體,像是kahoot、slido、閃卡等,來讓學生保持興趣,但玩久了學生仍然會疲乏。也有表演藝術課的老師努力準備,將原本的實體課程轉為教同學畫分鏡圖、練習自拍影片上傳,盡可能讓同學保有操作性學習。但也有老師在發現教育部未提供相關遠距教學校材後,便放棄教學,每周自習或隨便指派作業,既不教學也不回答學生提問。
在12年國教中,多數領域都有規畫需要實作的課程,所以我也提醒教育部,應針對各領域中需要進行實作的課綱及課程,進行數位轉型的完整規劃,包含教材、教學方式及數位能力培育,協助教師進行轉型,而不是讓教師、學生、家長只能自力更生。
在數位學習的路上,每個學生都不該被落下;在遠距教學的路上,學生、老師、家長都要能安心前進,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slido教學 在 王惠美 Facebook 八卦
【國中小學校長科技體驗研習—數位政委唐鳳開講】
迎接5G時代,增進縣內校長對科技領域教學內涵的瞭解,特別邀請臺灣第一位數位政委 唐鳳 開講,以「Digital Social Innovation 數位社會創新」為主題,介紹數位技術如何處理保健、教育與環境等問題,並使用Slido(線上互動系統)全程以問答的互動模式,讓現場200多位本縣國中小校長進行科技教育熱烈問答討論。
以英文及科技帶領孩子迎向未來,是惠美重要的教育政策,謝謝彰師大過去對於AIoT、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做相關的輔導,相信校長透過唐鳳政委專題演講,回到學校後,推動數位的教學一定能更加便利,孩子們越早接觸科技,未來的成就發展會更加不一樣。
slido教學 在 陳凱倫 Facebook 八卦
【讓別人看到你,才有機會為人所用】
可以想像得到「心思細腻,凡事親力親為」的我,忙中有誤遺失了主辦單位為我買好的高鐵票…花了2小時遍尋不著,未雨綢繆的個性,立刻就趕到火車站重新買了來回票,匆匆趕去主持【國際蘭馨募款餐會】…。
隔天搭上第一班的高鐵直奔高雄佛光山 ,這場臨時多出來的活動主持, 由教育部主辦,全省各地717家基金會參與共同學習~【2018教育基金會年會】,選在高雄佛光山2天1夜辦理,這樣再學習進修的課程活動,我喜歡!
讓我想到, 將近 25年前吧 !民生報與 SHISEIDO 資生堂主辦的《圓一個人生的夢》系列講座,我主持了兩三年,就是這樣座談性質,與臺下互動分享的經驗,至今令我難忘…。
因為場地是在佛光山,一個非常莊嚴有氣質的 廳堂, 我把存放在衣櫥已8年多,當年主持慈濟「大愛會客室」而準備的一件;灰色改良式的唐裝 ,它是名服裝師【張國富師兄】特別為我做的 ,久違了這件唐裝穿上了身,有種說不出來的回憶…
我們國家的教育部,為了推動終身學習, 增加國家的競爭力, 今年以【 聯合國永續發展】17個目標,挑選的四個與【教育基金會】相關的方向作主軸。
【終身學習】才能夠 「學到老,活到老」一點都不遺憾,否則到了65歲退休的年紀 ,-旦沒有工作,人就整個沒氣了…。
這次的專題講座,也讓我學到了一個【slido】的教學方式, 隨著進入到AI時代,如果懂得善用手機即時性的軟件,不論在工作與生活上,都會方便很多, 台下學員對於台上講師的各種資訊,有任何疑點或想發問的,都可以透過手機這個軟件,把它寫進去, 結束的時候【主持人再向專家學者提出來】… 這反映了現代人,要多元的技能,教育功能 ,才真的符合,共同學習新的教育,增長新的【知識變成常識 】。
有趣的是佛光山的【慧傳法師 】提出了一個佛光山的思維:
請各位吃素齋的時候別客氣,【放大肚皮,吃素菜,立定腳跟,做好人!】 我們真的很幸運,吃了3餐新鮮美味的素食, 又能夠在這麼優雅的殿堂共同學習,彼此交流 ,謝謝【何嘉仁基金會】想到我,特別是當年一起跟我在廣播節目裡合作的企劃~張碩修找到我,臨危受命接下這場有意義的主持捧!
不少新朋友在會後主動來找我交換名片,希望有機會邀我去為他們的基金會主持活動,對我而言,完全是意外的收穫 !
如果你也是很自閉的A型 ,我們真的【不要關在象牙塔裡】只有參與接近人群,讓別人看到你,才有機會為人所用啊!
後記:
12/20號星期六,從高鐵回台北準備主持另一場,海峽兩岸百位書畫名家,【嘠檔文化節】的開幕展, 在高鐵上突然一個念頭, 打開我的鯊魚小背包,竟然從另一個信封套,驚喜遺失的那兩張高鐵票, 又是-次【喜出望外】的經驗!
【做好事, 的確有好報,時機未到 ,不是不報!】
slido教學 在 用Slido增強你的簡報互動技巧(免費工具+詳細應用介紹) 的相關結果
Slido 是一套「免費線上互動系統」的工具,可以幫助講師與台下進行:. ○ 教學時,即時收集學員的問題,掌握教學的品質。 ○ 演講時,即時投票並統計大家的意見。 ... <看更多>
slido教學 在 Slido 活動、演講、上課免費互動工具教學,製作聽眾QA系統 的相關結果
Slido 活動、演講、上課免費互動工具教學,製作聽眾QA系統 · 上課時,即時收集學員問題,票選熱門問題。 · 演講時,進行即時的投票互動、意見統計活動。 ... <看更多>
slido教學 在 Slido 教學:善用簡報工具,有感提升教學演說互動感! 的相關結果
本篇Slido 教學帶你認識Slido ppt 外掛功能,包含三個安裝步驟與常見問題。用Slido 教學或演說,不論是即時問答或投票都能簡單辦到,順暢與觀眾互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