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才做選擇,什麼功能都要,這東西 CP 值就太高!!
專for直播、混音人聲效果器、XLR麥克風,又有觸控螢幕、6 軌音軌快速調整鈕
O口O 就哪裡去找這種酷東西??!!!
新玩具 新玩具 Nexus AX310!!!
從原本不抱期待到覺得CP值實在太高!
圓剛 一直以來,都是以擷取卡聞名的品牌,最近也開始跨足聲音領域了
怎麼說呢?就是新的設備方向吧!!!
大家比較悉知的是擷取卡,在那之後其實也有一些視訊、 麥克風等等的設備問世,因為3C宅大魚本人有很多選擇,所以沒有特別關注過~
但這次!!這台【直播控制器】真的讓我對它眼睛一亮!
(我也喜歡稱呼它為混音器)
主要是它的定位,現在沒人能取代!
有很多東西能做到它的功能~但因為都沒有人像它一樣【整合】在一起 !
加上價錢的部分,其實買過那麼多設備的我,
覺得定價是合理的,而且CP值很高!
想省麻煩、想要一次搞好,就直接買這個套組就行啦!(混音器+動圈XLR麥克風)
好來認真介紹一下吧
當你真的想花錢提升【直播聲音】的時候,其實你有很多選擇
主要看你是講講話玩遊戲,還是唱歌
但這個選擇,它完全為了一般民眾直播設計的!
(畢竟想做專業級的直播有專業級的設備$$就不是一個等級)
●最直觀也是最特別的地方 這台混音器有【觸控螢幕】
可以讓你看直播聊天室(Twitch,Youtube)
沒有雙螢幕的時候簡直方便到不行!!
●再來就是我個人,一直很想要擁有混音器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想要有效果器!!!
Nexus AX310搭配專用軟體的,讓你很容易的實現調整EQ compressor echo reverb等
阿~簡單的說,就是唱歌有混響、有點回音、讓你有k歌的那種效果~
●然後最重要的是,別人4軌聲音調整,它直接給你6軌聲音【快速調整旋鈕】!!!
這麼多年的直播裡,最煩的就是觀眾說遊戲太大聲、我人聲音太小、音樂蓋過我講話、我DC語音的人太大聲巴拉巴拉...就非常煩惱各種聲音大小聲的問題!
現在只要透過這六個旋鈕就可以"立刻"調整聲音大小!!也能切換靜音,真的是直覺的不行!
(6軌簡易說明: 麥克風,系統聲音,語音軟體,遊戲聲音...etc.)
●延續上一個話題,它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功能,混音輸出的音軌可以有兩種!!!常見的混音器,是把聲音整合起來 一起輸出"一條音軌",
但它可以把你六軌的聲音 組成A混音"組合" 或B混音"組合",
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能讓你跟觀眾聽得不一樣!
你可以6軌聲音裡,給觀眾只聽見4軌=A混音組合,6軌讓自己聽見6軌=B混音組合
●快速按鍵!! 讓你一秒播放音效、開關MIC、切換直播畫面、OBS錄製等!超高自由度的【觸控螢幕】,【實體按鍵】4鍵 任你隨意組合,這真的可以太多組合跟運用了,我自己就很喜歡拿來設定成播放音效、開啟網頁、開啟特定軟體等,哈哈哈 就很好玩!!!也能是spotify音樂下一首,總而言之 有很多可以讓你任意運用!!!
所以說到這邊,你能了解我說為何他現在無人能取代了吧!!!
這些功能就沒有人把他們全放在一起阿
而這全部都是為了直播而設計的,它就是什麼都有,小朋友才做選擇!! 圓剛 Nexus AX310全都要!
哦對了忘記說,這套組的朋友是【圓剛的心型指向動圈式XLR麥克風 AM330】
這個麥克風的部分,因為我對麥克風不是專業的玩家
頂多就是有三個麥克風的使用者,分別萬元、五六千、三千的
然後我在跟朋友語音的時候分別測試了這四個他們說聽不出來XDDDDD(還是取決聽的人的耳機喇叭好壞程度XD)
所以以【日常場景】來說的直播 已經是AM330非常夠用了!!!(如果要唱歌或更專業的就要往更高級的產品去找了)
最後,偷偷說我在某賣場有看到一個組合,
那個價錢我覺得你們心動的話趕快手刀去買,就太滑CP爆炸!!
(下面跟你們說是什麼)
以上 3C宅魚ㄉ分享
#圓剛 #AVerMedia #NEXUS #AX310 #AM330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50的網紅Ryan吉他指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綜合效果器」基本調整原理及技巧【Feat. Boss GT-1】 嗨大家好 今天要告訴大家該如何調整綜合效果器! 綜合效果器是很多吉他手一開始買效果器的第一顆效果器,以便宜的價格, 就可以同時擁有許多音色,但也因為這個原因,在還未了解單顆效果器的運作原理下,往往無法調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音色,門...
reverb效果器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2
前一回我們提到用『巨大音量』所收錄的電吉他,不論用幾隻麥克風來收音,我們在實際用途上,是將這些麥克風『們』合成為『一個 Mono (單聲道)』的吉他音色 (我們先忽略兩隻 Room Mic 所應該呈現的『立體聲畫面』),而這樣的音色,我們通常在執行錄音的時候,不論是 Clean Tone 或是 Drive Tone,都是不把『時間系』、『空間系』的效果器收錄進去的,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乾』的訊號 (Dry Signal)。
如果你想要用這種 Mono『乾』的訊號做出『立體聲 (Stereo)』的聽覺畫面,你可以有兩種處理選擇:其一,把這個 Mono Dry Signal 的內容,一模一樣地再彈、再錄一次,然後分別擺放在耳朵聽覺的左邊、右邊 --- 由於人所彈奏的音樂內容是不可能百分之百一模一樣的,而那些微小的誤差,譬如細如一隻螞蟻腿的時間差,或是兩次按弦力度不同所造成的音準差距,反而會讓我們的大腦因為感覺到『兩個些微差別』的內容,而產生了聽覺畫面的立體感。另外一種方式,則是將這個 Mono Dry Signal 經過一個有立體聲效果的時間系 (Delay)、空間系 (Reverb) 效果器,來讓你的『乾』訊號渲染成『溼』的立體聲訊號,這種處理方式,就非常趨近於這一週想要討論的『訊號乾、溼分離』的基礎模型。
但這第二種方式會有一個細節需要進一步討論:你送進效果器處理過的『溼訊號』,其實裡面會有『乾訊號』的存在,也就是說,你的乾訊號在這個處理過程中,音量會被『加總』放大;如果你希望原始的乾訊號音量不要被改變,那麼,你的效果器調整參數中,一定要有一個『Mix』選項,而且這個選項開到 100% 時,你應該只聽得到純的、溼的效果訊號 (也就是 Kill Dry Signal 的感覺),那麼,你的訊號線路應該會是:乾訊號一路、溼訊號視你所選擇的 Mono 或 Stereo 效果,而有另外的一路或二路來做各別的輸出,這時候,才是真正的『訊號乾、溼分離』。
什麼時候你會希望用到這樣的訊號乾、溼分離的處理手法呢?其實,就認真的音樂製作來說,你應該每一次都要用這種觀念來處理你的樂器、人聲訊號,來得到比較細緻的混音調校結果 --- 相對於這種分離的觀念,另外一種手法就是將這些時間系、空間系的效果直接收錄在你所彈奏的訊號軌道,但一旦之後你希望去調整各個不同的樂器『定位深度』時,你會發現你幾乎沒辦法去做更精確的調整;而如果多項樂器或多把吉他都已經錄成了『溼』的訊號,整個音樂呈現的畫面感,非常容易給人一種『糊掉』的感覺,而且在頻率的修整上也會困難許多。
[一. 電吉他相關器材實務]_電吉他收音實例_02
早在八〇年代的吉他搖滾英雄們就發現,他們希望自己的音色要兼具『堅實的核心』與『華麗的效果』,所以不論在錄音製作過程或現場演出,他們應該都至少有兩顆以上的音箱頭與音箱箱體組合 --- 一組用來做主要核心音色,一組 (或一組以上) 用來處理效果的音色。這裡有幾個說明連結,可以讓你更具體地理解整個工作邏輯:
01. https://en.audiofanzine.com/sound-technique/editorial/articles/the-wet-dry-wet-technique.html
02. https://riffcityguitar.com/dan-micks-pro-tips-for-a-budget-friendly-wet-dry-wet-rig/
03.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wet+dry+wet+setup&tbm=isch&tbo=u&source=univ&sa=X&ved=2ahUKEwitoPbrxvHeAhUDa7wKHX89CY8QsAR6BAgBEAE&biw=1280&bih=952
特別在 03 的眾多圖例中,你可以很快地看出線路的連接方式。而這整個的線路連接中,你最需要注意的是用來做出『訊號分流』的 『ABY Box』(譬如這裡列舉說明的:https://reverb.com/news/5-awesome-abys-for-your-routing-pleasure ),因為這個小小的週邊設備,才能讓你堆疊出後面華麗的效果畫面。
這次我們在錄音室所採用的基本組合,是用 Bogner Shiva 212 音箱做為核心音色平台,吉他手的吉他連接到他效果器盤上『動態系』(Compressor, EQ, Filter 類型的效果器)、『破音系』之後,進到 Bogner Shiva,然後由 Shiva 的前級端 Send 在此之前的訊號到 ABY Box --- 我們用了很簡單的 Zoom MS-70CDR (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multistomp/zoom-ms-70cdr-multistomp-chorus-delay-reverb-pedal ) 但 By Pass 它所有的效果。因為它的 Stereo Output 可以讓我從一個輸出就直接接回 Shiva 的後級輸入 (Return)、另一個輸出可以接到吉他手效果器盤的 Delay、Reverb 效果器,做 Stereo 的輸出,進入到另外一組的 Stereo Power Amp (Mesa Boogie 20/20),然後連接到一個可以切換成 Stereo Input 的 412 箱體,來做出一個很完整的乾、溼訊號分離的錄音設置。
看起來似乎很複雜的接線,但只要你理解基本的『音箱頭 Send/Return』工作順序,其實就很容易理解這種後續推衍出來的線路邏輯。這樣的好處是:如果我現在想要做出一個很迷幻、很虛無的音色,我可以單純只收錄完全沒有『乾訊號』的『濕效果音牆』;反過來說,我可以在非常迷幻的效果色彩中,仍然讓我的主體『核心音色』維持著非常清楚的顆粒感 --- 不論它是 Clean Tone 或 Drive Tone。
如果你真的實地試著連接這些器材,你很可能也要去注意一下各個器材之間的訊號阻抗是否配對正確;同時,你會很意外的發現,用做『溼訊號』的後級放大,其實音量根本不必開得很大,效果就非常清楚了。在接連錄了幾天之後,我也很意外地注意到,如果你希望『溼訊號』可以更『乾淨華麗』,其實,用『晶體後級』可能比用『真空管後級』還更能達成需求。
再一次,請不要問我這樣去收錄電吉他的音色,有沒有實際的意義;我覺得它真的有『超過心理層面』的意義,雖然消費者不見得覺得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如果你聽過這些器材真實發出的音色,至少你在音色的審美觀上會有一種基準的養成;即便日後你可能不見得都能用最理想的方式來錄音,你在調整你手邊現有的數位模擬器材時,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調整方向。
因為,你知道什麼是什麼了。
在之後的相關討論,我們就要『重回人間』,看看我們在自己的家裡或工作室,究竟有哪些『應變策略』,來讓夜深人靜卻又很想練琴的慾望可以在不打擾任何人的情況下有效地達成;或是~讓我們沒什麼預算的音樂製作,可以有機會再美好一些!
reverb效果器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8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6
上一週我以主觀的經驗認知,將『破音類』效果器做了五種分類,以及擺放順序的說明;但那終究只是一種非常粗淺的示意,如果試著要認真分析各種實務操作經驗上應該注意的細節 … 單靠文章、文字的解釋,恐怕只會落個掛一漏萬的境況。不過,還是有幾個主要的大原則,可以在這個專頁裡野人獻曝一下:
1. 各區段破音的頻率 (EQ) 值設定:在這種『破音堆疊』(Drive Stacking) 的運用方式上,除了先前提到過『越厚重的破音擺放位置越後面』的基本概念之外,通常放在越前面、破音程度越低的效果器,我會習慣將它的 EQ (Tone) 調得比後面的器材『稍微』亮一點,這樣的設定,可以讓前面一顆破音啓動去『推擠』後面區段破音時,得到音色上明顯的變化。而且能夠有一種『Open』的色彩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最一開始你在調整你的『音色搭載平台』(Amp Clean Channel) 時,應該盡量讓整體基本音色在比較適中而可能缺乏一點個性的原因:如果你主要的破音都來自效果器,而你用了好幾顆效果器來『合成』你最後的音色形狀,你就會需要在『平台』這個最後端,留下足夠的『可 EQ 空間』(也許可以視為另外一種【Headroom】吧?),來讓最後整體的頻率不會太過刺耳。
事實上,許多的破音效果器,在增加 Gain 值時,整體的頻率也會跟著改變 (而且不乏變化得非常戲劇化的),因此,我會習慣將最後一顆破音 (通常是 Distortion ) 的 EQ 設定得非常中性,來用前面一個或兩個區段的破音推擠出最後這顆破音的亮度;而如果在音樂需求上我只要用到這顆相對來說沒那麼明亮、但 Drive 濃度夠,可是又需要比踏板原始設定上再明亮一點的音色,我就會用串接在後端的 EQ 效果器來修飾它。你很可能常常看到各類型吉他手在彈奏過程中,不斷彎下身去調整腳下的效果器盤,但因為我很不希望自己分心去做這種即時性的調整,所以我選擇用後端的 EQ 來協助我需要的頻率補正 --- 這也是我習慣用數位式效果器的另一個理由:因為,我可以在同一個 Preset 裡設定好幾種不同的 EQ 效果器,來因應不同情況的頻率需求。
2. 各區段破音的音量設定:我猜想每一位上台演出的吉他手,在初期階段,當進行 Sound Check 的工作時,一定都聽過外場的 PA 工程人員對你叫嚷過:『你的破音比 Clean Tone 大太多了』!當你很委屈地試著減小效果器的音量時,你會很驚恐地發現,要達到外場 PA 工程人員滿意的音量比,你會覺得破音的音量幾乎是小到無法適應的!
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家裡調整你的破音音色時,幾乎不可能是用演出的工作方式來調整 --- 也就是架起麥克風,將你的訊號收進麥克風,再經過訊號放大工程,放到一個夠巨的外場喇叭來監聽,也因此,你很難理解『麥克風收音』對於破音放大的敏感程度到底有多敏感 --- 我只能很認真地說:它真的非常敏感!
整個關鍵在於,當你在 On/Off 你的破音效果器,你在家裡練習時就必須讓這兩者的音量差別遠遠小於你的習慣 --- 當你踩下破音時,應該讓你的音量像是沒有被改變、而只有音色上的差異而已。如果你是用 Drive Stacking 的方式,你所疊加的破音,應該只有『濃度』的差別,而不致於有太誇張的音量差距,這也是我會把『EQ』值放在第一點來討論的原因,因為在實務操作上,『頻率』會比『音量』,在改變破音色彩上,來得更有效率。
另外一個重點,其實是因為你大多數的時間都不是用 Clean Tone 來練習你的基本功,因此,當使用到 Clean Tone 時,你會下意識地彈奏得比較輕,或迫不及待地趕快切換到破音,來獲取一種安全感;久而久之,你對於 Clean Tone 與 Drive Tone 的音量感知,就無法建立起一種相對客觀的正確習慣。我只能再一次強調:『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進步,你就必須面對自己的弱點、正面去挑戰它』!而我覺得最有效率的基本練習方式,應該是用更多的時間、用更偏向 Clean Tone 的微破音色去彈奏 (當然要聽著 Click),才是正解。
而我們在整個破音串接的最後一顆、用來推動 Solo 音量的 Clean Booster,當你在進行外場 Sound Check 時,只需要告知 PA 工程人員:『現在是 Solo 時的音量』,然後再啓動它;你的 PA 工程人員會知道這是他在控台上關於你的這一軌樂器所可能會呈現的最大音量,他就能相對合理地給予你整體音量的伸縮範圍,你們就可以共同完成一種『專業』的工作表現。
3. 單線圈/雙線圈 Pick-up 對於破音的差異:如果你習慣用這兩種不同款式 Pick-up 的琴來練習或工作,你應該已經發現,如果我用了雙線圈所調整出來的各區段破音,在頻率與音量都很理想的狀態下,立刻換一把單線圈的琴來彈奏,在 Clean Tone 的狀態下音量會顯得比較小、而 Drive Tone 的音量會爆增許多。在我的經驗裡,單線圈對於破音的反應敏感度其實是大過雙線圈,也因此,你幾乎無法以同一種音色的調整參數,期望兩款不同拾音器種類的琴都能表現得同樣『順暢』。如果你並不是一位調整參數非常快速的吉他手,我會建議針對兩款不同拾音器種類的琴,你可能要有兩組不同的『破音群』;或者說,如果你只能準備一組破音群,那麼你針對演出工作所準備的第二把『備用琴』,請盡量選擇與主要工作琴相同款式拾音器的配置,以免當你必須更換第二把琴時,你的整組破音與 Clean Tone,又會發生讓 PA 工程人員措手不及的慘劇。
4. C/P 值:我覺得大多數吉他手的共同悲劇,就是沒有足夠的錢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包括隨時隨地會冒出來的各種破音全部都買回來玩耍 --- 反過來說,你如果夠幸運,可以不斷添購新玩具來嘗鮮,你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才能讓這些玩具有存在的意義。
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應該購買、而且價格/性能的比值是最好的選擇策略呢?我的確有幾顆還算是夢幻逸品的破音,而且也都價格不菲;但在我整個音樂工作歷程裡,它們實際的功能貢獻,是遠遠小於其他可能不到這些夢幻逸品價格十分之一的同類產品,所以,到底誰比較『有用』、而表現了更好的 C/P 值呢?
對於整體電吉他器材組合的購買順序考量,我想再次建議:你需要先選擇好你的琴,然後以『箱體優先』的概念去選擇音箱頭/箱體的組合,然後在大量資訊研究後去選擇幾款『基本必備』的破音效果器,然後~開始去講究你的真空管後級、講究你的線材,然後可以開始認真思考你需要的前級種類 --- 因為真正優秀的破音,還是來自好的前級 (到這個階段,你的音樂屬性也應該已經成形、定型了!),然後才是你可以放縱自己去挑選那些奢侈而很少實際用到的玩具的時候 --- 前提是你的確已經在這個階段之前,靠自己與你的吉他成功地養活了自己與家人,而且生活無虞。
而我大膽預言:到了最後,你只會需要一把好的琴、一組非常優秀的音箱頭/箱體,以及一顆棒透了的 Fuzz pedal,用超好的訊號線把它們連接起來,接上充沛而乾淨的電源,你的音色就 --- 肯定宇宙無敵!
而會讓這一切打折扣的,只剩下你彈奏的用音了。
------------------------------------------------------------------
後記. 關於『堆疊破音』,這一篇來自網路商店『Reverb』的重點介紹,我覺得非常值得一讀:https://reverb.com/news/a-beginners-guide-to-stacking-drive-pedals 。
而各類型破音擺放順序所造成的『音色形狀』的差異,這個由效果器品牌『Wampler』老闆所做的示範,可以給你一點實際的體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DC065i2Cs 。
至於我覺得真的很優秀的音箱頭/箱體組合,這個品牌算是『還在人間』的作品:http://kingsleyamplifiers.com/ 。我會建議可以點進他們的產品看一下實際示範,感受一下這位吉他手身份的老闆,是如何因為追求『表現自己的彈奏手感』而研製出的聲音平台。
那才是『相得益彰』的平衡感啊!
* 刊頭相片取材自 Simon Gotthelf 2017 pedalboa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DxShDoWmk )
reverb效果器 在 Ryan吉他指南 Youtube 的評價
「綜合效果器」基本調整原理及技巧【Feat. Boss GT-1】
嗨大家好 今天要告訴大家該如何調整綜合效果器!
綜合效果器是很多吉他手一開始買效果器的第一顆效果器,以便宜的價格,
就可以同時擁有許多音色,但也因為這個原因,在還未了解單顆效果器的運作原理下,往往無法調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音色,門外總是有七個黑人在外面等。
(老師音樂請下)
在這集內容中,我將告訴大家該如何將Ryan吉他指南所提及的所有調整技巧應用到綜合效果器上! 保證讓你不再調錯Tone!!!
趕快手刀來看吧!!
前情提要:
音箱調整技巧:https://youtu.be/aLsX5qoWLa4
音箱模擬:https://youtu.be/UMzs7Mu6FQI
3種Delay調整技巧:https://youtu.be/xGKZrk6yBg4
3種Reverb調整技巧:https://youtu.be/F9Q0aVkZ-QQ
Compressor的6種用法:https://youtu.be/CB660gdn_RU
EQ的5種Boost方法:https://youtu.be/3qB8UvkkN1o

reverb效果器 在 邵羽Sawyer Youtube 的評價
更新: 現在已可在各大數位平台上搜尋並播放《光流 (Demo)》啦!!!!
詞曲編錄混: 邵羽
背景圖片來自綠色圖庫
這是我在離開舞台之後寫的第一首歌。
人的一生說穿就是不斷渴望得到什麼、害怕失去什麼,
患得患失,也就成了悲傷的源頭。
但其實得失的過程就像雨滴、像砂礫,
沒有一次的選擇是真正的錯誤,
也沒有一次的相遇即代表永恆,
時光流成河,匯聚成生命,
一點一滴造就了你我的當下,
這就是光流。
(聽得懂請舉手
然後因為節目長度關係,
這首歌在比賽時只能唱一半的時間,
所以很多鋪成的地方剪掉,
會聽起來有點急促,
以後請聽這個版本XD
作曲及編曲方面:
首先我沒有喜歡用什麼很屌的和弦,
只是我覺得好聽的和弦剛好有些人聽起來以為很屌,(但它們真的沒有
就變成了炫技及刻意,
但說真的干我屁事我覺得很好聽。
(這段是給酸民的
演唱部分,
前半段是現代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狹縫生存,
"沉浸"兩字往下沉到低音,
很多句尾一個字都用了很長的尾音,
是為了讓聽者感受到如河流般蜿蜒曲折的意境。
預副歌時都是往上攀爬的感覺,
最後終於找到點空檔可以深呼吸釋放,
又再次回到人海當中的溺斃感。
到bridge之後的一聲吶喊,
沒錯它就是我竭盡全力對這個世界的宣洩。
到了我最愛的部分,接下來的主歌,
我跌到了谷底,一邊攀爬一邊伸手想要抓住光,
我使用微小但渴求的氣音來演繹,
最後發現其實自己追求的不是那道光,
而是此時此刻活著的感覺。
這次編曲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非洲鼓的使用,
因為這首歌給我的感覺就像是MV中,
躺在廣闊的草原上看著星空,
所以同時也用了一些reverb比較重的效果器製造空間感。
ps. 發現MV中有個字糊掉了金拍謝QQ
🎼StreetVoice高音質動態歌詞版本邊聽邊唱!
https://streetvoice.com/FeatherMac/songs/597632/
若戴上耳機更能聽出許多細節唷!
希望不管是優點或缺點,
都能請大家在我的粉絲團或下方留言給予鼓勵與指教^-^
🎼把生活和廢話一起混進去的Instagram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feathermac42
🎼馬上加入Facebook粉絲團並設為搶先看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feathermac
🎼追蹤我的StreetVoice收聽原創作品
https://streetvoice.com/FeatherMac
#光流 #茉莉花 #聲林之王2

reverb效果器 在 Ryan吉他指南 Youtube 的評價
兩分鐘調出Slash、John Mayer的音色![Ryan開箱]
嗨大家好,歡迎收看Ryan吉他指南。
今天開箱的是MOOER GE250綜合效果器,是一顆MOOER最新產品,
今天測試看看能不能只靠著MOOER GE250,完全不靠音箱,就調出Slash與John Mayer的經典音色!
綜效除了拼破音、Delay、Reverb,還要拼的是音箱頭、箱體以及收音麥克風的模擬,在數位效果器中,模擬錄音室中所挑選的音箱頭、箱體、麥克風種類、甚至一路到麥克風的收音方式。
趕快手刀去看看吧!
謝謝大家 感謝收看!
/
Ryan吉他指南
教學/廠商合作/商業演出/合作樂手 歡迎洽談臉書粉專。

reverb效果器 在 [閒聊] 漫談Reverb - 精華區Peda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終於要來交作業了 打這篇文章前我真是戰戰兢兢阿
先看了一些reverb效果器的參數 然後又多看了幾篇文章
其實我要說的東西網路上都有阿 Google真是神!
不過要先聲明 小弟我是念文的 對機械電子一竅不通
所以這篇文章就只講效果器跟效果聽起來是怎樣
原理什麼的恕我不敢多談orz
==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Reverb效果器上常見的參數
看看Boss RV-5 他有E.Level, Tone, Time, mode
看看EHX Cathedral 他有Blend, Rev.time, Damping/tone, feedback, pre-delay,
mode
看看TC G sharp 他有mode, pre-delay, decay time, color filter
好 那我們就來把他們統合一下可知
一個Reverb效果器常見的參數有:
1. Damping/tone/color filter
2. (Decay/reverb) time
3. Pre-delay
4. mode
首先第一個就是音色 這裡的音色指的當然就是Reverb效果的音色
大家都知道Reverb是模擬聲音打到四周牆壁上彈回來後的音場效果
對於音色來說 一開始的reverb思維就是"這個聲音打到的是怎樣的牆壁?"
那Damping就是在調這個牆壁的材質 Damping越少的牆壁越硬
反彈過來的迴音就比較硬 Damping越多迴音越柔
那後來就有人用filter概念來作tone的調整
可以選擇把什麼頻段以外的聲音filter out 藉此修自己想要的tone
再來就是decay/reverb time, 以Reverb來說
科學家發現聲音反彈時會漸漸減少60db 那這個decay time就是調整你聲音打到牆壁後
減少60db要花多少時間 decay time調大一點那他就會響比較久的意思
Pre-delay這個是聲音發出來後 要過多久才會打到牆壁
也就是reverb要多久才會發生 如果只是要小小的空間感那可以把Pre delay跟decay
都調小小的 這樣就會有單純聲音變厚的感覺 主唱效果器或KTV上尤其常用
最後就是模式了 我把模式這裡分為常見跟特殊的兩個分類
那請各位打開這個網頁一邊看一邊聽
https://www.tcelectronic.com/Files/Products/G-Sharp/g-sharp_reverb.html
常見:Hall, room, spring, plate
這幾個大概就是reverb的常客 首先Hall跟room很簡單 就是體育場跟房間的感覺
spring這是我最喜歡的種類 他是古早時候在音箱裡裝個彈簧
訊號傳導的時後經過彈簧然後混進原始音來達到空間效果
所以聽起來就彈彈的 如果把高頻filter out的話就會聽起來濕濕的 我超愛!
plate是spring的改版 因為有人覺得spring太硬了 就把彈簧改成一片金屬板
TC的G sharp上面有Gold跟Silver兩種plate 就是金屬板的材質
可以聽出音色有明顯的不同
特殊:Gate, ambience, reverse, flerb
這邊特殊區的就看各家效果器想要放什麼了 並不是每一顆都有這些效果
不過Reverb效果器通常都是這樣的 除了常見的以外一定放一兩個特殊的當作特色
Gate這個東西顧名思義就是門檻 有時候你不要這麼長的reverb那你就設一個門檻
比如說你設短短的 那你的reverb就不會響完60db的長度 可能只減少10或是20就沒了
這可以有效的把聲音加厚 跟doubler的感覺很像了
ambience就是環境感 聲音其實一定帶有環境感的 這個效果就是加入一點環境感
他聽起來不會很轟 就是讓你的聲音不那麼乾而已
reverse則是倒轉 本來reverb是由原本音量減小60db
而reverse則是把原本音量減小以後再慢慢放大
flerb這個我也滿喜歡的 應該是EHX的獨家效果 Holy Grail系列的招牌
EHX喜歡他喜歡到新的Cathedral也有放這個效果
他很簡單 就是flanger+reverb 也就是一個會降60db的flanger
有聲音飛遠了的感覺 還滿有趣的
==
打到這裡reverb的粗淺介紹也差不多到一段落了 以推薦來說
我目前聽過最不錯的reverb有以下幾顆:
1. Boss RV-3 有reverb有delay的入門基本款 簡單好用
有多達11種模式 包含只有delay(3種), rev+delay(4種), 只有reverb(4種)
2. EHX Cathedral 被Future Music評為09年度最佳吉他單顆的reverb神兵
取代了這個價位原本RV-5的地位 內含echo可以稍微充當delay
stereo輸出 可以存設定還可以Tap的作弊機種
3. TC Electronic G-Sharp 便宜大碗的空間系Rack
一條在台灣買加上midi踏板才萬五 一萬五可以擁有Rack級的reverb跟delay
想一想光Cathedral+DD-20就要多少了
而且他還不只有delay 還有flanger, vibrato等各種空間系效果
缺點就是自由度不是很高 不過很值得了
每次推薦對方都因為他是rack而卻步真是讓我心灰意冷
不過G-major早就出2代了 G-Sharp也快出一出吧!
簡單來說 新手入門運氣好的話就找二手RV-3
後搖等大空間掛的就挑EHX Rock或演奏派的就選G-sharp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64.2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