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晚間新聞,中間抽射
(又係黑記John Sudworth)
英國電視新聞報導嘅嘢,當然要(扮)客觀中立嘅,不過留意中間評論:
//"For Beijing, a rising, wealthly superpower, this is all meant as a show of confidence. But it could also be seen as the opposite. For a system built on denying people a voice the resistance and dissent in that unruly city to the south presents a real threat."//
(對於咁富裕嘅新興超級勢力黎講,咁做係展示自信嘅表現。不過反轉黎睇呢,意思可以係相反嘅...一個建立响否定人民反對聲音同反抗嘅制度,竟然覺得南方一個管唔掂嘅地方係威脅喎。)
講嘢有骨㗎喂...加埋最後一個鏡頭...唔知觀眾睇呢個報導之後,有咩感覺?
//With just few hours before the law took effect,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made their opposition known. A brave gesture in a city at risk of losing its voice."//
#RiskOfLosingVoice
#報導手法
Video Source:BBC News at 10pm 30/06/2020
*********************************
支持Patreon係本Page嘅支柱:
https://www.patreon.com/goodbyehkhellouk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介紹 訪問作者:陳奕齊 內容簡介: 大港的風華與滄桑,你所不知道的高雄事…… 一本騎著單車,從「打狗」穿越「高雄」的另類旅遊書; 一本透視地景,從「高雄」看見「台灣」的知性歷史書。 「高雄港區」如今是高雄市民與觀光客...
resistance意思 在 PEETA 營養健身葛格 Facebook 八卦
蛋白質知識大全(附上研究)
蛋白質到底要吃多少?什麼時候吃?運動完要喝高蛋白粉?什麼是高蛋白粉?
斷食與高蛋白粉|生酮飲食與蛋白質
時間點:
很多人會說重訓完是肌肉合成窗口,所以運動後喝高蛋白對增肌有利,但其實這不是完全對的。
對大部分的人來講,一整天吃了足夠的蛋白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吃的時間點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蠻多研究都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沒有什麼運動後沒喝高蛋白就少長肌肉。只要一整天吃夠蛋白質,肌肉就不會少長。(1)
但是對正在減脂的重訓老手來講,吃蛋白質的時間點會稍有影響。
有研究顯示出減脂過程中在運動前後總共吃體重x0.4-0.5g的蛋白質,對保護肌肉量有一定的幫助。(2)
有些人會問,假如在斷食期間內運動,不吃蛋白粉會不會流掉肌肉?
假如是正在減脂的新手來講的話是不會影響,進食期間內吃夠蛋白質就好。
假如是重訓老手可能會稍微影響到,要是真的很怕可以補充bcaa。
還有就是斷食期間內喝高蛋白粉是會影響斷食的。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增肌與減脂的時候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是不一樣的。
增肌期間熱量攝取足夠時,每日蛋白質攝取=體重(kg) x 1.8g其實就算很夠用了。100公斤的人一天就是吃180克蛋白質。吃不夠1.8對長肌肉的效果無法最大化,脂肪增加也會較多(3)
減脂期間熱量攝取較低,若不是吃生酮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取最好提升到體重x2.2g以上,100公斤的人就是吃220克蛋白質以上。
提升蛋白質攝取是為了來保護著肌肉量。(4)
假如你怕你是吸收較差的人,可以把一整天的蛋白質量分開來吃。
生酮飲食與蛋白質:
以上講的都不是生酮飲食需要的蛋白質量。
若是用生酮飲食減脂,蛋白質就是照著生酮的比例下去吃(約25%的每日攝取熱量)。在減肥過程中,若熱量攝取(通常約TDEE80%)與以上敘述飲食相同,保留肌肉量的功能是一樣的。
生酮中運動前後喝高蛋白,通常是不會影響生酮狀態太大,所以是可以喝的。
但就像上面講的,一整天的蛋白質攝取夠了,其實不喝也沒差,尤其生酮飲食需要的蛋白質不是太多。
高蛋白粉是什麼?
高蛋白粉有分很多種,但不管種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一個便宜方便的蛋白質來源。
因為好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肉蛋奶類,通常都會比較貴比較難準備。對大男生來講一天要吃到200克蛋白質都從真的食物來獲得,真的是會吃到破產。
所以蛋白粉就是來補足一天所需的蛋白質量,不是什麼增肌魔法粉末。
另一個好處就是有些牌子口味不錯,蠻好喝的。
總而言之:
運動後喝高蛋白或其他特殊時間點吃蛋白質,不會像你想像的幫助特別大,一整天攝取量比較重要。
假如不方便就不用特地準備去喝,喝完忘記洗杯子會很臭。
但假如運動後喝已經是你的習慣,也繼續下去沒關係的。
另外就是上面研究講的,並沒有一定的時間點才能吃高蛋白粉。
只要今天蛋白質攝取不夠,隨時要喝高蛋白都可以。
寫些打家
研究:
1. Schoenfeld, B.J., A.A. Aragon, and J.W. Krieger, The effect of protein tim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2013. 10
2. Study Reviewed: Effect of Whey Protein in Conjunction with a Caloric-Restricted Diet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Dudgeon et al. (2017)
3. de Moraes, W.M.A.M., et al., Protein Overfeeding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ipid and Anthropometric Profile thus Lower Malondialdehyde Levels in Resistance-Trained Athl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17
4. Mettler, S., N. Mitchell, and K.D. Tipton, Increased protein intake reduces lean body mass loss during weight loss in athlet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0.
--------------------------------------------------
這是我的IG,沒什麼有用的知識,只有好看的照片:
https://www.instagram.com/peetatata/
有問題可以先去看置頂文:https://goo.gl/D4Xd2F
如何有效率的問問題
如果你有特別想知道的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或是來跟我說。
最近有特別多新來的人問我問題,但我一直都很忙,一天大概只有一下子可以回,很不好意思。
有些人很有禮貌,都會先打一句,PEETA你好,可以問你一些問題嗎?
然後我就只能回,可以。
這樣一天就只能回答到你一個問題,我感覺很對不起你,效率也很不好。
所以以後要問問題就直接問,新來的最好是把身高體重、飲食運動方式等等都寫出來,這樣我可以很快、很直接的回答問題。
比如說:
帥葛格你好,我目前185公分90公斤、體脂率30%、30歲女生,剛開始重訓、一周三次。
目前都是普通的吃,想要瘦到25%體脂,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
1. ....
2. ...
3. ...
寫些
之類的,這樣你很快就會得到你的答案
resistance意思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冰冷飲食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9)
好久沒有寫這個系列的文章了,一方面事情忙,另一方面一直有其它想先討論的題材蹦出來,雖然那些題材也多多少少和養兒育女有些關係,但總好像把這個系列給忘掉了似的,實在不好意思。
每隔一陣子,網路上就會掀起筆戰,西醫為主的一派會説冰冷飲食對身體沒有壞處,中醫為主的另一派會説冰冷飲食對身體有深遠的影響。主張冰冷飲食沒有壞處的一方,會強調「沒有科學證據」,主張冰冷飲食有壞處的一方,會強調「中醫所謂的寒」。我本來不想參與這樣的討論,畢竟我自己是中醫,而會來看我文章的讀者,也大多偏向中醫,那我的結論是什麼,不用想都猜得到。不過,既然這個問題對養兒育女有很大的影響,也有不少讀者來問我,我們就來討論吧。
首先,我們先探討一下所謂的「沒有科學證據」。這樣的說詞常常被拿來做為辯論的邏輯,把「沒有科學證據」當成「就是錯的」一樣,真的嗎?所謂科學證據,那得先要有人想到這個問題,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花錢去研究,如果在西方醫學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強調「寒熱」的觀念,那麼又怎麼會有大量相關的臨床研究?然而,真的沒有西醫方面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嗎?其實,早在1970年代就已經有些粗淺的研究,譬如1978年有一篇「Effects of drinking hot water, cold water, and chicken soup on nasal mucus velocity and nasal airflow resistance(飲用熱水、冷水、和雞湯對鼻粘液速度及鼻氣流阻力的影響)」的論文,在美國國家醫學中心資料庫中可以找到: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59266。這個研究指出,飲用冷水會使鼻粘膜變厚,讓空氣更難通過呼吸道,而相比之下,喝熱水或雞湯可以讓鼻粘膜變薄,幫助人們輕鬆地呼吸,因此建議在感冒期間不要喝冷水,免得讓鼻塞更嚴重。很有意思吧,竟然有人做這樣的研究,而這其實和中醫所謂的「寒濕」不約而同,濕在鼻腔,當然就鼻塞嚴重了,而還有其它許多可以引用的醫學研究,我們就不一一討論。所以,不是「沒有科學證據」,而是這方面的研究和其它如基因工程等熱門題材相比,確實少了很多,但是,真的認真去找,還是可以找到許多「科學證據」。當然,這並不是説我們可以用有沒有科學證據來完全斷定一件事情的正確與否,很多時候那只能代表研究的熱門方向,以及贊助方是不是有利可圖。
那「冰冷飲食」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冰冷飲食」分為兩類,一類是「溫度冷」,另一類是「性質冷」。「溫度冷」比較容易了解,譬如冰水,水對人體很重要,也沒什麼特別的偏性,所以水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冰水的溫度太低的問題。這樣冰冷的東西進入了腸胃道,需要損耗掉人體許多的能量來把腸胃道溫度調整回來,以中醫的說法是短暫地損耗胃氣、損耗心臟移轉到小腸的熱。如果你身體強健、胃氣十足,這樣的損耗或許沒什麼大不了,休息休息就可以恢復,但是,如果你不是那麼的身強體壯,或者如果你長時期如此損耗你的身體,那麼你的胃氣就會大幅下降,小腸的溫度不足,由小腸負責加溫的中下焦器官也就開始功能下降,導致許多可能的健康問題,譬如子宮寒冷而有肌瘤,或者攝護腺寒冷而肥大等等。
有人會問,這樣對冰水負面評價的說法,似乎只在華人的文化裡,許多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特別喜歡喝冰水,為什麼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健康問題?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一般的美國人,確實每天喝許多冷飲,三餐還配上加滿冰塊的水,然而,一般的美國人普遍嚴重肥胖,同時衰老的很快,許多美國人你以為七老八十了,其實可能還比你年輕。另一方面,真正重視體能的美國人,是很小心飲食的。我是國際潛水協會PADI認證的Divemaster,熱衷於攀岩,也有許多奧林匹克運動員等級的朋友及病人,在這些積極運動的圈子裡,很少人吃垃圾食物,很少人沒事在外面吹冷風,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避免喝冰水,因為他們自己的身體可以體會到,少損耗一分體能,就多一分體能表現在運動上。如果這樣解釋你還是不能理解,那麼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你去泡一個很熱很熱的熱水澡,在泡澡的同時,喝很冰很冰的冰水,看看你有什麼感受。不管你多麼身強體壯,我保證你馬上能感受到胃不舒服、整個人不對勁。這不是很奇怪嗎?明明身體泡得熱呼呼的,喝冰水來降溫,應該很舒服才對,為什麼反而會不舒服呢?因為不管你多麼身強體壯、胃氣多麼強,當身體泡在很熱很熱的熱水澡裡,大量的陽氣會往體表走,發散出去,這個時候護守胃及其它內臟的陽氣會大幅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喝下很冰很冰的冰水,你自然就很能體會到寒涼傷胃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的人會説「夏天吃薑」,因為夏天熱,陽氣發散在外,護守中下焦的陽氣少,適當吃一些薑,可以避免夏天冷飲冷食對胃的影響。
另一類的「冰冷飲食」是「性質冷」,西方醫學在這方面的研究偏向特定化學成分對身體的影響,對食物或草藥的「寒熱」研究就更少了,因為除非是如附子、石膏等大熱大寒的中藥材,一般食物的寒熱對身體的影響,不是短時間能反應出來的。而也因為「性質冷」對身體的影響,不像「溫度冷」那麼快能表現出來,一般而言,如果吃不多,加上平時注意其它飲食的配合,問題可能不大。然而,如果長時間吃「性質冷」的食物,並不能像「溫度冷」那樣,單單依靠身強體壯、胃氣強來化解,它的影響反而是比較長久深遠的,特別是寒濕的長年累積,非常不容易改善。譬如感冒了,許多人買感冒糖漿來服用,或者中國大陸流行喝板藍根沖劑,説板藍根可以清熱、解毒、消炎,結果咽喉不適好像好了一些,身體卻變得更寒了,下一次感冒季節,這些人一定不缺席。
回到養兒育女中醫知識的主題,現在的生活裡,有太多太多「冰冷飲食」的誘惑,冰水、珍珠奶茶、冰淇淋、汽水等等,再加上許多連大人都誤以為對人體好處多多的生鮮蔬果汁、生菜沙拉等等,小孩子很容易被誤導到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做父母的得趁早多花時間及精力來灌輸他們正確的觀念,在他們飲食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前,把他們導入正確的方向。當然,即使是垃圾食物等級的冰冷飲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畢竟連大人都會嘴饞,何況小孩子?所以,適當的「放水」,偶爾放寬、享受一下嘴饞的快感,並無傷大雅,只要小孩子知道「冰冷飲食」的壞處,知道適可而止,那麼做父母的也不需要每次都和小孩子吵到不行,破壞了親子關係。
(http://andylee.pro/wp/?p=5063)
resistance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介紹
訪問作者:陳奕齊
內容簡介:
大港的風華與滄桑,你所不知道的高雄事……
一本騎著單車,從「打狗」穿越「高雄」的另類旅遊書;
一本透視地景,從「高雄」看見「台灣」的知性歷史書。
「高雄港區」如今是高雄市民與觀光客休閒親水、旅遊踏青的好去處,但當前港區的空間,卻曾受到長達五十年之久的軍事管制!究竟「打狗港」為什麼成為閒人勿近的「軍事禁地」?又怎麼逐步隨著台灣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重新屬於高雄市民實在的生活空間?而在港區開放、城市觀光發展的過程中,熙來攘往的遊客、呼嘯而過的單車,如何能與高雄港區的人文精神與歷史脈動有所共鳴,而不只是過目即忘的走馬看花?
來到愛河,這裡曾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溝」,也曾是展演情慾的紅燈區,它不但是政治的舞台,更是台灣草根民主的搖籃。而在黨國統治之下,「軍港」與「商港」合一的高雄港,不僅孕育出獨特的碼頭勞動制度與文化,見證拆船業、機械五金街的興起,更寫下了台灣香蕉由盛而衰的出口傳奇,以及加工區經濟的工傷紀實。來到旗后山,想像海賊王林道乾飛往泰國北大年的神話,尋找黃飛鴻在砲台練兵的身影,再一路抵達旗津大陳聚落,翻開政治移民的滄桑生命史,對照台籍老兵流轉的悲劇身世,高雄港的記憶與高雄人的故事,無疑就是台灣歷史的一頁縮影。
本書精選十條高雄港區單車路線,帶領讀者走進老高雄的時光隧道。讓我們騎著單車,在海風中傾聽大港歷史的呼吸,以及老高雄人的生命點滴。在不斷蛻變的風景之中,透過在地的踏查與歷史的挖掘與想像,真正地認識高雄,也重新走進你我所居所處的每一個地方。
*本書榮獲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書寫高雄出版獎助
作者簡介:陳奕齊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畢業。
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
基進側翼政團發起人,筆名「新一」。
著有《New Bondage and Old Resistance: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Labor Movement in Taiwan》(與Monina Wong同著)、《想像越界:國際與在地政經批判》、《移民、苦力、落腳處:從布袋人到高雄人》(與魏聰洲和廖沛怡同著)、《國民黨治台片斷考》、《黨國治下的台灣「草民」史》、《看!中國熱?!》及本書《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
作者粉絲頁: 陳奕齊 - 新一
出版社粉絲頁: 前衛出版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WWr2Z9pJ8/hqdefault.jpg)
resistance意思 在 Voice of No Return (Official Instrumental w/o Adlibs) | NieR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