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錯誤的3R原則
「犯錯的重要性,遠不如我們如何處理犯錯。」
我對於「錯」這個字,特別小心,因為這可能牽涉到主觀評價。尤其我常提醒家長,孩子犯「錯」,很可能是一種發展的正常現象。所以,當家長也跌跌撞撞地嘗試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時,我很難輕易地下一個「錯」的評斷。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愛迪生
不管是面對父母自己,或者面對孩子,我都提醒,我們還有另一種看待失敗或錯誤的角度。失敗或錯誤,也可能有其價值。
家長減少自責,情緒就比較不容易轉嫁到孩子身上。我們願意面對自己就好,其中坦承自己還沒有想清楚,表達善意,是跟孩子再次連結的好方法。
1. 承認(recognize)─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
2. 和解(reconcile)─真誠道歉,尋求和解
3. 解決(resolve)─一同找出合適且可行的解決方法
這就是一種身教,父母藉此讓自己更好,讓孩子學習。有些父母還會請孩子提醒,這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而且有能力。
真誠道歉,就不是口頭說說,然後下次再犯,那種敷衍式的道歉常讓人更生氣。道歉時,包括道歉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未來可能可以有什麼不同的做法,防止再發生,或者再發生時如何防範,先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也可以排入家庭會議的議程,每位家庭成員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想法。想要完美是人性,讓孩子知道,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不見得好。
避免完美主義,是連正確執行正向教養這件事,都可以想進來。正向教養的教養工具,需要時間熟悉,需要反覆練習。然後,父母又要具有相當的情緒處理能力,這根本是修行(這是某位朋友的說法)。
這時候也是展現幽默感的好時機,例如說自己像是憤怒鳥,「怎麼又生氣了啊!」孩子也可以從中明白,情緒難免會來,我們可以寬容以待。
通常是父母比較容易記恨,大部分孩子其實是很寬容的(也有少數記恨非常久的孩子,而且父母不一定真的有什麼大錯)。
有些親子會發展出一種模式,相互提醒,追求共好和諧。我聽到這樣的互動模式在親子關係中出現,常感覺被鼓舞。
待人處事圓融的人,不是不會犯錯,通常是更懂得修復。3R原則,就是修復關係的好方法之一。祝福您!
.
圖片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與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一書一套卡組):【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提升教養技巧52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315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7折630元】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情緒不超載,生活更自在
時間:2018年11月17日(六)下午2:30~4:0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938889499421/
reconcile字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修復錯誤的3R原則
「犯錯的重要性,遠不如我們如何處理犯錯。」
我對於「錯」這個字,特別小心,因為這可能牽涉到主觀評價。尤其我常提醒家長,孩子犯「錯」,很可能是一種發展的正常現象。所以,當家長也跌跌撞撞地嘗試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時,我很難輕易地下一個「錯」的評斷。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愛迪生
不管是面對父母自己,或者面對孩子,我都提醒,我們還有另一種看待失敗或錯誤的角度。失敗或錯誤,也可能有其價值。
家長減少自責,情緒就比較不容易轉嫁到孩子身上。我們願意面對自己就好,其中坦承自己還沒有想清楚,表達善意,是跟孩子再次連結的好方法。
1. 承認(recognize)─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
2. 和解(reconcile)─真誠道歉,尋求和解
3. 解決(resolve)─一同找出合適且可行的解決方法
這就是一種身教,父母藉此讓自己更好,讓孩子學習。有些父母還會請孩子提醒,這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而且有能力。
真誠道歉,就不是口頭說說,然後下次再犯,那種敷衍式的道歉常讓人更生氣。道歉時,包括道歉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未來可能可以有什麼不同的做法,防止再發生,或者再發生時如何防範,先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也可以排入家庭會議的議程,每位家庭成員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想法。想要完美是人性,讓孩子知道,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不見得好。
避免完美主義,是連正確執行正向教養這件事,都可以想進來。正向教養的教養工具,需要時間熟悉,需要反覆練習。然後,父母又要具有相當的情緒處理能力,這根本是修行(這是某位朋友的說法)。
這時候也是展現幽默感的好時機,例如說自己像是憤怒鳥,「怎麼又生氣了啊!」孩子也可以從中明白,情緒難免會來,我們可以寬容以待。
通常是父母比較容易記恨,大部分孩子其實是很寬容的(也有少數記恨非常久的孩子,而且父母不一定真的有什麼大錯)。
有些親子會發展出一種模式,相互提醒,追求共好和諧。我聽到這樣的互動模式在親子關係中出現,常感覺被鼓舞。
待人處事圓融的人,不是不會犯錯,通常是更懂得修復。3R原則,就是修復關係的好方法之一。祝福您!
.
圖片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與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一書一套卡組):【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提升教養技巧52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315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7折630元】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情緒不超載,生活更自在
時間:2018年11月17日(六)下午2:30~4:0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938889499421/
reconcile字根 在 冯以量 Facebook 八卦
修读辅导的朋友,我鼓励你去找出这一部电影来看。Lars and The Real Girl。
这是我在十年前 2007年2月11日写的观后感。
你或许可以考虑找一群修读辅导的朋友一同观赏这一部电影。然后来讨论有关 prolonged grief 的问题(延长的失落)、attachement 的问题、还有 community support 的重要性。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值得探讨的课题都可以一同讨论。
为何找回这部电影的记录?
是因为前几天在戏院看了 Lala Land。
男主角 Ryan Gosling 以 lala land 勇夺2017金球奖最佳男主角。他真是一名优秀的演员。十年前,就已经很优秀了。这一奖项,我觉得来得有点迟了。
***
2007 年 2 月 11 日
昨晚独自去看了一部电影。
黑色幽默的另类电影。
Lars and The Real Girl。
一个从小父母就离世的孩子。
长大后,会如何?
有一个人,他叫Lars。
自父母离世以后,一个人,独来独往。
虽然和哥哥Gus和嫂嫂Karen住的这么靠近。(对面而已)。
可是,却不共进晚餐。不交往。不对谈。
一天,UPH送了一个像棺材的包裹去到Lars的家。
这个包裹改变了Lars的命运。
Lars爱上的是一个性趣娃娃。
名字叫做Bianca。
他敲门。
哥哥和嫂嫂开门。
他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I got visitor。”
哥哥、嫂嫂都替他开心。
他说:“她无法走动。需要坐在轮椅上。可以住在你们的家吗?”
两个人开心地期待这位女孩的来临。
晚餐时分。坐在饭厅里的除了哥哥、嫂嫂、Lars之外,
还有一个长发娃娃。Bianca。
哥哥、嫂嫂傻眼了!
我看到这里,差一点晕了。
这是什么电影?!
***
1。Transference。
当初我们得不到的事物,无法完成的事物,生命会安排我们重新经历。
Lars从Bianca身上从新学习如何与一个人建立关系、探索、了解。
他的情绪随着Bianca的反应而改变。过去和妈妈、和爸爸那些无法建立的关系,从新透过Bianca得到了解。得到经验。Lars把许多自己的心情投射在Bianca身上。然后,重新了解自己。
***
2。Attached and dettached。
一件事物,因为了解深了而产生感觉,所以,要离开的时候,必然也会动容。当初反对把Bianca正常化的哥哥,Bianca死的时候,哥哥也不禁掉泪。
Attached and Dettached是我们今生不断上映的一部戏码。不断轮回中。直到我们完全接受这是地球不变的轮回真理。
***
3。正常化
辅导里头常说如何把个案的遭遇正常化(normalization)。那些走在社会边缘的个案,如何把他们正常化并非易事。那需要把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放下,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渴望。这谈何容易?
同性恋、双性恋、恋足狂、自恋狂、恋物狂等等。这么多?如何正常化?更何况是一个爱上性趣娃娃的成年男人。一个男人,爱上的竟然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事物。如何正常化?
结果,我们看到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一位神父说:“same question. What would Jesus do?”
看似是一套幽默笑片,隐藏着许多做人的哲理。
是的。What Would Jesus do when He sees an adult not only fancy, but also love thy sex toy?
结果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不是Normalization,而是Acceptance。Normalization依然停留在技巧阶段。Acceptance 需要发自内心。打从心底去尝试了解对方、接受对方、允许对方此时此刻的需要。不判断、不批判。更重要的是,不试图改变对方。
Lars的家人、教会朋友、同事、哥哥姐姐的朋友们。所有人都串通好。都接受他和他的Bianca的关系。更妙的是,有一个医生也是心理医生一面帮Bianca看病。一面辅导Lars。心理医生每一次都说Bianca现在需要休息。我们到隔壁房等一等她。
然后,每一次的等待,(医生要求他每一个礼拜都带Bianca来复诊。)心理医生都有办法让他慢慢说出他心底里的话。作为观众的我,看着他一步又一步地突破。心里着实替他很心酸。
当初的他,这么年轻就失去父母,害怕被触摸。害怕有人潮的地方。选择黑暗。选择独处。选择在黑暗的地方自己独处。让自己的生命没有彩虹、没有白色,只有黑色。
说到害怕被触摸。心理医生测试他。用手去摸他。直到摸到他的颈项,他大幅度的反应。心理医生知道这已经是他的极限。所以,每一次都向他的极限挑战。而他又不知觉。这位心理医生还用心良苦。故意不要让他觉得她在辅导他。有时候还假假地在用午餐、或者晚餐。让他完全没有防备之心之下,间接成长。
第一次的session,哥哥嫂嫂问心理医生:“该怎么办?”
心理医生,她说:“go along with him。”
是的。这一句话,就是整部戏的精华。
What would Jesus do, when seeing people in pain?
Go along with him......
这完全是task-orientated的人无法理解的概念。
我们帮助别人,似乎有一个目标取向。
突然我想到昨天Anthony Yeo不断提醒我说:
“if you tend to help people, you are not helping them. ”
是的。如果一个人不需要被帮助,我们凭什么这么笃定他有问题、他有心理障碍?
我们有没有问一下:这些人需要的是什么?
Normalization。Acceptance。and Love……
这部电影里头,我看到这些答案。
****
4。Love。
是的。从这部电影里头,除了Normalization, acceptance;我还看到的是Love。
不华丽的love。淡淡的。朴素的。Love。
整个社区里头的人,没有一个人当他是怪人。
那些当他是怪人的人,选择不要出声。
那些接受他的人,和Bianca握手。说话。洗澡。剪头发。抹嘴。
就像Lars对待Bianca的方式。
大部分身边的人都对待Bianca是一个real girl。
Lars心里开始移动。
开始懂得表达生气。
开始懂得表达感谢。
开始懂得和人接触。(他带Bianca参加同事派对,站在门口前门,深深地叹了一口。我仿佛也能感受到他为了Bianca要去面对不得不改变的沉重以及挣扎。)
开始明白什么是boundaries。
开始好奇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观众的我,看到Lars从一个小孩状态慢慢地透过和Bianca的关系变成大人状态。
心里真的很感动。
不是知识、也不是辅导概念改变了他的生命。
而是Love。他们社区给他满满的Love。
***
5。Grief and Loss
这个部分,最赚我热泪。
随着Lars的本身投射,Bianca渐渐衰落。
一个凌晨,Lars发现Bianca已经unconcious。
哥哥嫂嫂call 911 用救护车送Bianca进医院。
这个部分,害我一面笑、一面哭。
连医院里头的医生都继续把这一则谎言演下去。
让Lars在家里照顾病重的Bianca。
家门前摆满了花朵。还有好多邻居和Bianca拍的照片。
那三位女人弄晚餐给Lars吃。一面缝制毛衣,一面说:“你现在什么也不要做,吃饭去。”
这些小小的动作,好令人动容。
最后,Bianca去世了。
在湖边,Lars亲吻了Bianca。
把Bianca抱住,站在湖内放声哭泣。
是的。不要再像当初父母去世的时候,
掩饰自己的哀伤。
压抑自己的悲恸。
透过Bianca的亲密关系,
Lars重新体验失落的感受。
这一次的哭泣,他完全得到了治疗。
我后座的那位女子,也放声哭泣。
而我,安静地不断抹去流到颈项的眼泪。
观众们完全把那些一开场的笑声消音。
每一个人都被Lars带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那里头,只有孤单、只有无意义。
Bianca的出现,让他不只连接了家人、朋友、同事,
最重要的是,他连接了他自己。
Re-connection with himself。
这个才是重点。
Go along with him, he can be finding his own ability to reconnect himself and reconcile himself.
一旦和自己连接、重逢;
生命不再孤单。不再无意义。
***
6. In the wake of Bianca.....
整个社区的人们一同和他哀悼已经去世的Bianca。
他们举办了一个葬礼给Bianca。
所有的人都前来教堂一同哀悼。
看似荒谬,可是对Lars,意义深远。
这一场葬礼,他除了和Bianca说告别。
他和自己的哀痛说告别。
他和自己的父母以大人的状态说告别。
他更和过去的自己说告别。
就像神父站在麦克风面前说:
“Bianca is a teacher, a lesson in courage.”
是的。要Lars踏出改变的第一步,需要勇气。
当他决定告诉大家他喜欢Bianca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他和Bianca一同去参加同事的舞会,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他和Bianca吵架,也是需要勇气。
当他和哥哥说谢谢的时候,也是需要勇气。
当他和心理医生谈起过去的伤痛的时候,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每一次的鼓起勇气,带来每一次的突破。
所以,Bianca的出现,后面的意义重大。
Bianca is a teacher。
又有谁敢反驳?
观赏这一部电影,带来的学习真的太大了。
$9.50 获取这么多insights。
太值得了。
***
电影最后一幕。
Lars站在Bianca的坟前,不语。
然后,他的女同事也走前去。站在他的旁边。同样的,不语。
Lars最后一句的对白:“可以陪我走一走吗?”
两人相望,微笑。
音乐奏起。电影结束。
而我离开电影院的那一刻,依然还是很想继续哭。
因为,淡淡的爱很温馨。
不做作。不炫耀。不要求。
整个社区的人,给他的爱,就是如此。
我们的社区呢?有没有这样的爱?
有没有这样的成熟度给于那些走在边缘社会的人们这样的爱?
I wonder……
reconcile字根 在 Re: [字彙] ~ry系列 的八卦
... 大家參考看看囉先說在前,這些是”字形相近”有些是字根,有些不是只是長的很 ... 嘲笑conciliate=reconcile 和解reconsiliate 調解(a2.78) console ... ... <看更多>
reconcile字根 在 用字根輕鬆背單字/ 多益/托福/學測/ 英文單字三十六記-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