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佔地最大燒肉店明天開幕 🎉 🎉🎉 #聽說有重量級來賓剪綵
.
.
高雄輕軌好行+ #輕軌C3前鎮之星站 #捷運R6凱旋站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散財小説ドリキ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朝の連続散財小説「どりきん」はサンフランシスコ在住ソフトウェアエンジニアが、日々の生活の中でガジェットやカメラ、ドローンなどを散財しながら生活する様子を綴ったVLOGです。 カズチャンネルのカズさんをゲストに散財対談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
r6重量 在 euyoung's soliloquy Facebook 八卦
【2020 攝影器材展 快速導覽】
---
這次的攝影器材展首次移師南港展覽館二館,也跟往年一樣與戶外用品展合辦,提醒大家,南港展覽館一館也有旅展,建議搭乘捷運逛展會比較免於找車位之苦。
---
【Sony】
Sony今年推出了不少新機,不意外的包含A7S3、A7c、ZV-1與新款白色ZV-1都是展區的重點。體驗區裡A7c的人潮比想像中多,我自己的解讀是市場上有這樣的體積、重量需求,也確實反應到有意願採購的體驗人潮上。
---
Sony是整個展區裡面擁有最完整展覽區塊的廠商,包含了大型體驗拍攝區、經銷區、鏡頭展示區,還有講座論壇區。在講座區裡面也有我近期使用A7c拍攝的照片,大家有空檔也可以前往觀看,再過一下子,我也會來好好跟大家聊聊這款相機,敬請期待。😉
---
【STC】
STC今年依舊展示了全系列濾鏡產品,今年比較特殊的產品線是ForGrip。從去年的兩款ForGrip開始(Olympus E-M1 II、Sony A73/A7R3),今年又開發了不少無反光鏡機身的版本。
---
噢對了,保護鏡有一款灰藍色,很接近iPhone 12 Pro太平洋藍的質感,我個人非常喜歡。另外,也有一台花車上販售以五折販售福利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前往挑選。
---
【Canon】
今年是Canon切入全幅無反光鏡市場以來,在機身與鏡頭陣容最龐大的一年。除了規格強悍的EOS R5、R6以外,近期推出的平價大光圈RF 85mm F2 Macro STM也在會場出現了,稍微詢問一下這顆鏡頭目前需要預定,有興趣的朋友體驗過後也可以留意一下。
---
【Nikon】
Nikon這次的展覽組成除了講座區塊以外,體驗的區域變的稍小一些,但還是能見到最新的Z6 II還有Nikon Z 14-24mm F2.8 S。
---
【正成】
關注攝影配件、影視相關應用的話,自然是不能錯過正成。正成代理的產品實在很多,一般我們在攝影路上大概都蠻有機會用到他們的產品。
---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成正式代理了Zeiss的鏡頭,在A7系統上頗受用戶喜愛的Batis,Loxia系列,都能購買正成代理的版本。
---
另外Samyang鏡頭群也是亮點,不過最新的Samyang 75mm F1.8還沒有展出。這次展場讓我比較意外的是正成代理了動圈之王beyerdynamic,在會場看到有種在耳機展的感覺🤣
---
【開年】
神牛全系列的燈具、配件都很完整,對神牛燈具有興趣的話,覺得攝影器材展是很適合一起完整看到所有燈具的場合。
---
【湧蓮】
湧蓮代理的配件一樣很多,不過我的重點會比較放在Laowa老蛙鏡頭上,也是絕大部分產品都有,只有9mm F5.6沒見到。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前往。
---
【我們,都是數位影像時代的守護者】
攝影器材展從世貿一館轉移到南港展覽館一館,又從南港展覽館一館到二館。這幾年之前,其實也見到了數位影像時代的買氣起伏。
---
你說,有了手機那麼方便,拍出來顏色看起來也頗好看,為什麼還要相機、還要攝影器材,那些那麼大那麼重的東西,拍起來還常常有挫折感,為什麼我們要?
---
那是一種琢磨的樂趣,那是一種對品質的要求,那是一種對感受的堅持,而那是因為。
---
我們不想將就。
---
也許今年的攝影器材展少了一些廠商,像是Panasonic、Fujifilm、DJI,對於影像與攝影器材,也會慢慢地朝向天平的最兩端偏移。
---
但我們還願意拿起相機,願意談論器材,還願意出門試試。在這數位時代,都是不願意將就的影像守護者。
r6重量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八卦
蠍子 2017 YAMAHA YZF-R6 全梳 - 亞林
AKRAPOVIC YAMAHA 2017 YZF-R6 RACING LINE TITAN FULL SYSTEM
+10.5HP (馬力) +6.9NM (扭力) -5.1KG (重量)
相關內容:Akrapovic YZF-R6 (17'-) 4款不同形態的尾段及全段排氣管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5223
r6重量 在 散財小説ドリキン Youtube 的評價
朝の連続散財小説「どりきん」はサンフランシスコ在住ソフトウェアエンジニアが、日々の生活の中でガジェットやカメラ、ドローンなどを散財しながら生活する様子を綴ったVLOGです。
カズチャンネルのカズさんをゲストに散財対談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Pz_nauEJpqPxxvYiOpCHQ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利用しているガジェット、カメラ装備、周辺機器についてはこちらにまとめてあります。 https://note.com/drikin/n/n213d57184c72
基本、毎朝6時に更新していますので、チャンネル登録していただけると幸いです。
単発のレビューというより、日々の動画の中でガジェットやテクノロジーのすばらしさを伝えていければと思っているので、朝の連ドラのような感覚で連続的に見ていただけると嬉しいです。
【祝1000回 もくじ】by Hiroさん
0:00 オープニング
1:37 カズさん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3:39 散財
5:16 カズさんの散財品
7:25 付属のケーブル
8:55 大荷物
11:15 fp買わない
13:05 散財してない
13:51 GH5S
14:25 EOS R5/R6
15:47 重量級のCanonカメラ
17:40 優秀すぎた
18:36 弱点探し
20:54 レンズ
22:06 Sony 20mm F1.8
22:42 Panasonic 10-25mm F1.7
24:43 α7S3
26:11 α7R4
27:12 散財やめたい
28:40 自作PC
30:50 散財ロードマップ
31:35 三種の神器
Sony α7R4
Sony 20mm F1.8
Sony ECM-B1M
32:50 ピンマイク
33:43 α7R4のワークフロー
34:56 ZV-1
35:16 HIKAKINさんレビュー
36:35 HIKAKINさんα7S3購入!?
38:17 ZV-1 マイク
41:35 2台目ZV-1
43:31 Sony一択
43:50 完全お揃い
44:38 モニター
45:15 平面か湾曲か
46:16 終着点
47:14 手振れ補正
48:00 一脚沼
50:56 同じことやってる
51:40 あとなんだ
51:56 カズさん自作PC
52:33 カズさん宅訪問
52:54 トレーニングマシン
53:42 ジムやめた
54:27 カズチャンネル業務体制
56:29 オンライン飲み会
57:24 コラボ
57:50 遅延
59:10 相談 登録者10万人
1:05:10 こんなに買う人いない
1:05:50 fp
1:07:10 Fortnite
1:08:13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1:08:23 VLOG
-----------------------------
ドリキンステッカー販売中
https://backspace.thebase.in/
backspace.fmグッズも販売中
https://www.zazzle.co.jp/s/backspace.fm+%E3%82%AE%E3%83%95%E3%83%88
-----------------------------
Music By: https://andrewapplepie.com/
#連続散財小説 #ドリキン #ガジェット
#散財 #drikin #vlog

r6重量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r6重量 在 ZX10R Youtube 的評價
#全新小萊姆商品蝦皮購物
https://shopee.tw/wendy379/6026361278/
https://shopee.tw/wendy379/3226534503
#搶先訂閱 #小萊姆Life日常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i8vrZ5S8ibF_CNHviPyFw
#以下連結可以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mDO7Hprtxp7egQIIgqvMw/join
#更多究極2號勁戰: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uhEkpkcoBL0JF9trsTJDT4MVCmGe6GS
#更多勁戰自拍: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uhEkpkcoBLMRrrjgsbR3oInth96m4wm
小萊姆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venChungZx10R/?ref=bookmarks
IG:https://www.instagram.com/small.lyme/
#這是一個關於機車的頻道
淺談教學!新車抱抱!改裝資訊!騎車觀念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訂閱+鈴鐺
小萊姆FB粉絲專頁按讚+搶先看
趕快分享我的頻道出去吧

r6重量 在 YAMAHA YZF-R7 能否繼承R6 真的只是MT07套上殼嗎 ... 的八卦

(自己講YAMAHA YZF-R7基本規格:水冷4行程並列雙缸引擎排氣量:689c.c.最大馬力:73.4ps/8750rpm最大紐力:6.8kg-m/6500rpm座高:835mm整備 重量 :188kg ... ... <看更多>
r6重量 在 Canon EOS R6 vs SONY A73抉擇 - Mobile01 的八卦
R6 比較新規格比較完整,防手震、觸控、降噪、對焦、夜晚拍照效果都比較好 ... 有錢不在乎重量不在乎畫質,在乎操控和螢幕畫質選R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