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人對著我說,「乜原來 banker 係咁㗎」 ,內心都很不好受。
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在一個衣香鬢影的婚禮上,坐在一位靚女主播隔離,開頭互相介紹自己做什麼工作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的。
但憑著一位新聞工作者熟練的訪問技巧,那碟蟹蓋還未上,她成功向葉某套取很多私人資料,包括開什麼車住什麼樓做了什麼私人投資之後,主播開始變得冷淡了。為什麼?原因不明,但她說了一句話,我到今天依然記得那口輕蔑的語氣:「我以前男朋友都係 banker,不過同你好唔同。」
「你說不愛就不愛,我一個人欣賞悲哀,」呢下真係 hurt 到心臟。
後來才知道,主播以前的男朋友雖然也在銀行工作,但他是一個 trader,不是 banker。
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已經萌起好一段時間了,因為識啲唔識啲嘅人實在太多。
其實 Banker 又好,trader 又好,不就是一個稱呼而已,但為了不讓其他人對 banker 有個不合理期望,而導致有些人選錯職業或嫁錯老公,實在有必要說清楚何謂一個 banker。
銀行是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行業,其規模之大、分工之細,在外行人眼中未必看得出來。
無論在歐美最著名的投資銀行或私人銀行工作,崗位大致上可分為前中後三線。
後防的人工最低,負責的例如是 documentation 及 operations 等。
中場就比較海鮮價,而這種 middle office 泛指產品部門 (product solutions) 或者是風險部門 (market/ credit risk) 。
前線,當然就是賺錢最多的,但前線也不一定是 banker。
一家投資銀行裏,賺錢最最最多的,通常都是操自己公司盤的交易員 (好像 proprietary trader) 或者是像 private equity 那類坐盤做 deal 的 (例如 special situation group) merchant banker。
曾經認識一位 commodities trader,在新加波工作,年薪大約一百萬美金左右,而當時他只有二十八歲;也見過一位做 special situation 的鬼仔,僅僅三十二歲已經成為 Partner MD (這通常是四五十歲老鬼,又能幫公司賺很多很多錢才有機會做到的),搵好鬼多球美金。
但要 find out 一個 banker 通常搵幾多錢,我們必須撇除以上這些在三個 standard deviations 以外 的 superstars,因為,雖然他們的 package 屬於幾何級別,但他們對著的是「盤」,而不是「客」。
一家投資銀行裏,直接對客的,才能稱之為 banker 吧。
一說到 banker,通常只有 investment banker 和 private banker 兩種。
先講 investment bankers。
那些世界頂尖大學學府的尖子,被上天欽點後,一入行就會加入 IBD 的 analyst program。
我那個不是太過久遠的年代,analyst 的年薪 (basic +bonus) 大約可以是十五至二十萬美金。有幸晉升到 associate 的話,年薪可以去到三十多萬美金。
別忘記,那個年代還是有 housing allowance 的,但大部份銀行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把這種福利取消,或把那些津貼納入 salary 了。
大部分美資大銀行是做三年 analyst,之後再做三年 associate,而最快六至七年後便可以去到 vice president 等級。
絕大部份人在職業生涯中,只要願意努力及忍耐,我認為都大可去到 VP level。
不過這個 band 的範圍很大,一個做了一年的 VP 和一個做了二十年的 VP,人工可以差很遠。
很多銀行在 VP 後會加上 executive director 或 director ,從而製造更多職位上升的空間。Goldman 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們只有一個 VP grade,但他們在美國以外的 VP 全部叫做ED,所以在香港或倫敦如果見到 Goldman 的 ED 時,很多人奇怪他們為什麼那麼年輕便這麼高級,實情他們可能只有六至七年的經驗。
絕大部份人的職業旅途上,做到 VP 已經是一個備受尊敬的終點。只有少部份人,憑驚人毅力及在長期過勞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到 managing director。
今時今日還爬得上 MD 職位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和黃金時代不同,已經未必每人都有一球美元的年薪。
那麼 private banker 又如何?
可能是自己走過的路,感覺是格外凄楚。
私人銀行家的工作是沒有初階的,意思是,除了一兩所美資大行會願意像投行辦這種 analyst 班之外,絕大部份的私人銀行只會請有經驗及,most importantly,有客戶的精兵。
畢竟,作為 revenue center ,請人就是要為公司找生意。
叫得做私人銀行家,基本上已經有一班固定客戶。最年輕的 private banker 通常都已經廿多三十歲,職位普遍都叫 associate director 或 director。
跟投資銀行不同,不管你年紀多大,經驗如何,私人銀行家的年薪是根據你幫公司找的revenue 而去計算的。
通常一個 AD 可為公司帶來大概二百萬美元的 revenue,而 D 大概是三百多萬美元。
至於 total compensation,大約會是 revenue 的10-15%。
人工的距離,取決於兩個原因。
第一,當然是看看客戶是否你自己找回來的。
什麼意思?
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見到不同的 private banker 在不同的銀行跳槽。雖然他們會用盡 200%的力度把舊客戶帶到新銀行開戶,但經驗之談是,有三至四成的戶口還是會留下來的。當有這個情況出現的時候,有些較幸運或被賞識的同事便有機會接收到這些戶口了。
不過公司不是傻的。
接收這種舊客,你用的 effort 不用太多,所以公司也不用 pay 得特別好。相反地,如果客戶是你自己由零開始 (我們叫揼石仔) 爭取回來的戶口,那麼公司便會 pay 得更 generous 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一位八球 revenue 的 ED 可以搵得多過一個十球 revenue 的 MD。
原因是,那個 ED 的所有客戶是他當年由滙豐分行一個一個戶口搬過來的。
相反,那個 MD 則是老臣子,只是看顧著公司多年的舊客。
私人銀行跟街邊的零售銀行最不同的,是食水不能太深。
做一個 accumulator,私人銀行在各同業激烈競爭下,每個 trade 都可能只收你十個八個 bps,跟恒生滙豐收取客戶的,相距甚遠。
如是者,一個 private banker 要有坐擁好幾十億美元的客戶資產,才有機會突圍而出。
錢,好很多的錢。
講咗咁耐,private bank 還是 investment bank,份工應該點揀?
一個二三十歲的私人銀行家,收入通常遠不如同齡的投資銀行家。
但當真的努力找到 top clients,三四十歲時可能會更快追回所有失去的。
說真的,跟任何職業都一樣,banker 不就是每天營營役役去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
但也跟任何職業一樣,總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努力,因為就算是一個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終有一天也希望可以 make a differenc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4集:你可以靠股票翻身嗎?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0.02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0:29 節目片頭 00:47 你可以靠股票翻身嗎? 05:21 如何找到下一個特斯拉,蘋果,亞瑪遜 15:35 Q&A:回答...
private equity工作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八卦
Eric's English Lounge 到底在做什麼啊?是補習班嗎?
Recently, I have gotten quite a few emails asking if I do private tutoring. Some have asked if I have a bushiban or run the page with a team. While our readers know we publish English learning posts, what exactly is it that we do?
最近,我收到一些信件,詢問我是否有提供私人家教,也有人問我是否為補教業者或有一個團隊在經營這個頁面。我們的讀者都知道,我們在粉專上發布英語學習的貼文,但我們究竟是做什麼的?
★★★★★★★★★★★★
To be completely honest, I am not sure if there is a category suitable for our page. My current positions are a doctoral student and an educational consultant for e-learning companies and policy makers. In addition to hosting my classes, I use the page mainly to provide free resource and perform charitable activities.
坦白說,我不確定是否有相關的類別適合我們的粉絲專頁。目前我是一位博士生,也是網路公司的教育顧問。除了我開設的課程之外,我主要透過本專頁來提供免費的英語學習資源,並執行慈善計畫。
★★★★★★★★★★★★
I started the page in 2012 as a lecturer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of an overseas study company, and the aim was to share learning materials with my students. I would occasionally compile information online, edit them, and publish them for free. I started investing more time around 2014 and 2015, and we had about 20K fans at this point. I did not commercialize the page, so people did not know what I was doing (they literally wrote and asked me). I left my position as the general manager, and I was unsure of my next move.
起初,我以海外留學公司總經理兼講師的身份,於2012年設立了這個粉專,以便與學生們分享資訊。我偶爾會整理網路上的資訊並加以編輯,免費與大家分享。在2014年與2015年期間,我開始投入更多時間,當時我們約有2萬名粉絲。我並沒有將粉專商業化,所以很多人確實不清楚我在做什麼。之後,我辭去了海外留學公司的所有職務,但不確定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
★★★★★★★★★★★★
I did not want to open a test prep center like many suggested. I did not want to sacrifice my ideals to meet business goals, and I felt I could do more to make use of my experience and strengths as a curriculum writer and teacher. I started consulting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worked on my own online classes. It was a difficult path because there was simply very little demand for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in Taiwan. I had to carve my own path, and worked with numerous organizations such as ETS-Taiwan and the British Council to do so. Meanwhile, I kept writing and compiling information on our page, and it became arguably one of the largest databanks of free bilingual learning resources in Taiwan.
我知道自己並不想如許多人建議那樣,開設一間補習班。我不想犧牲自己的理想來實現商業目標,而我也覺得可以發揮身為課程編寫者及老師的經驗與力量,做更多的事。因此,我開始為教育機構提供諮詢,並開設自己的線上課程。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因為臺灣對「教育顧問」的需求非常少。我必須開闢自己的道路,並與許多機構合作,像是「ETS-臺灣」以及「英國文化協會」。同時,我持續在粉專上撰寫與整理資訊,而這似乎也讓粉專成為臺灣最大的免費雙語學習資料庫之一。
★★★★★★★★★★★★
It was around late 2016 when I started regularly posting news in English (https://bit.ly/36o3Z1e). I felt that students need to be aware of current events and think critically rather than focusing only on basic linguistic features. Whil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re undoubtedly important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re are already ample resources in these domains. Given my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news and years of experience living and working in both Taiwan and the US, I aim to offer language learn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in learning. My posts began to cover the news, social issues, and educational editorials. We reached about 30K subscribers around 2018 with this approach.
大約在2016年,我開始定期用英語發布新聞 (https://bit.ly/36o3Z1e)。我覺得學生需要關注時事,並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而非只是專注在語言本身。儘管詞彙與文法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無疑是重要的,但在這一方面已經有相當多的資源。鑒於我對國際新聞的興趣,以及在臺美兩地生活與工作多年的經驗,我想為語言學習者提供獨特的觀點。我的貼文開始涵蓋了新聞、社會議題與教育觀點。藉由此一方式,我們的粉專約於2018年突破了3萬名的追蹤人數。
★★★★★★★★★★★★
Early 2020, we broke 50K fans on FB, and I knew it was time for me to post more regularly. I added two people to my team of one, and we started regularly posting bilingual news, education editorials, posts on empathy, and of course, free English learning resources. We also have periodic giveaways of books and educational materials. Our subscribers now include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primarily from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S.
2020年初,我們的追蹤人數突破5萬,我便知道是時候定期發布貼文了。我邀請了兩位成員加入這個原本只有我一人的團隊,我們開始發布雙語新聞、教育評論、翻轉視界的系列貼文,當然還有免費的英語學習資源。我們也定期贈送書籍與教育資料。現在,我們的訂閱者包含了學生、家長與教師,主要是來自臺灣、香港與美國。
★★★★★★★★★★★★
Some have advised me to just completely turn the page into a business since we have significant following. However, I have held back from doing so because I view myself more as a teacher and not a business owner or a social media influencer. It is not all about traffic flow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fact, I place many restrictions on commercial cooperation, turning down opportunities to advertise and work with many large language edu companies.
有些人建議我將這個粉專完全轉為商業用途,畢竟我們擁有可觀的追蹤人數。然而,我之所以不這麼做是因為,我認為自己是一位老師,而非公司的老闆或網紅。並非所有的事物都關乎流量與商業化。事實上,我為自己以及商業合作設下許多限制,婉拒了諸多廣告宣傳以及與許多大型語言教育公司合作的機會。
★★★★★★★★★★★★
Currently, Eric’s English Lounge is not a company. I do have online classes through VoiceTube and other platforms, and I do have a team of two editors. However, all other sources of income from collaboration with businesses and influencers on my page are donated to charities in a transparent manner: https://bit.ly/3fKytik. I started this project (http://bit.ly/3990snT) this past year and plan to move the page in a sustainable, non-profit direction.
目前,Eric’s English Lounge 並不是公司。雖然我在 VoiceTube 確實有線上課程,也有一個團隊(我與兩位小編),但其餘與企業或具有影響力的人(influencers)合作所帶來的收益,均以透明的方式捐贈給慈善機構:https://bit.ly/3fKytik。
去年,我開啟了公益講座計畫(http://bit.ly/3990snT),並計劃讓粉專朝著可持續且非盈利的方向發展。
★★★★★★★★★★★★
I hope to provide as much free resource as I can. You might have noticed that I am in my 40s, a tad older than most online influencers. I come from a low-income, divorced family, and I started working when I was in junior high. I became independent when I turned 18, and took numerous jobs just to make ends meet. I am already fortunate compared to many, as I had some remarkable teachers and received aid and scholarships from the government. Nevertheless, it has been a long climb, and this has allowed me to empathize and connect with som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我希望竭盡所能地提供免費資源。也許你已經注意到我40幾了,比多數在網路上有影響力的人(online influencers)要稍年長一些。我來自一個低收入的單親家庭,國中時便開始打工。18歲那年我開始獨立自主,從事許多工作以維持生計。與多數人相比,我已非常幸運,因為我遇到許多非常傑出的老師,也獲得政府的補助與獎學金。這無疑是段漫長的過程,但也正因如此,讓我得以更加瞭解那些缺乏資源與引導的人,並與他們有所連結與擁有同理心。
★★★★★★★★★★★★
Thus, this is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page. In all honesty, our page is still growing and evolving. It is used to provide free resources, to spread ideals of empathy, to do charity, and to sustain myself. I aim to continue using the page to provide educational resources, raise awareness of social issues, and offer students diverse perspectives. These are my current goals for this page. After eight years, Eric’s English Lounge is still going strong. May we all continue to learn, think, and grow together.
以上便是粉專的基本背景。老實說,我們的粉專仍在持續成長。粉專旨在提供免費的資源、提倡同理心、做慈善,並維持我個人的生活。我的目標是繼續藉由粉專為各位提供教育資源,提升社會議題的關注度,並為學生帶來不同的觀點。這些都是我當前對粉專的期許。歷經八年的風風雨雨,Eric’s English Lounge 仍屹立不搖。願我們繼續學習、持續思考,並且共同成長。
★★★★★★★★★★★★
P.S. You know that ERIC stands for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right?
It is an online digital library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ponsor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ttps://bit.ly/2TzYF5L
Vision & Mission 宗旨與目標: https://bit.ly/2Uo9sAK
Equity in Education 教育公平: https://bit.ly/36qYor4
Developing Empathy 同理心的發展: http://bit.ly/3990snT
★★★★★★★★★★★★
公益講座計畫:http://bit.ly/3990snT
慈善機構捐贈:https://bit.ly/3fKytik
英文學習資源大全: http://bit.ly/2klC66h
private equity工作 在 黃耀文 Wayne Facebook 八卦
天下專欄:台灣培養獨角獸的六大筆記
很多創業家總說台灣公司估值不高。我覺得,重點不是一家公司是否在台灣,而是一家公司的市場在哪裡?能長多大?能在大市場獲得初步成功,譬如北美、中國、日本、印尼或印度,當然估值就容易高。
參與經營矽谷獨角獸 Proofpoint 五年, XREX 是我的第二次創業, 即將滿2年,想記下這次創業,我與團隊所做的戰略決定,也許對創業圈會有些價值,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新創出海,成為獨角獸的可能性。
1️⃣ 鎖定國際大市場中未被滿足的剛需
經驗告訴我們,市場規模就如一個人的先天遺傳基因一般;父母不高,再努力也沒法長太高。創業鎖定的市場規模不夠大,即使找到剛需,後續也長不大。許多新創計劃「從台灣出發」,問題是台灣是一個封閉市場,非常有其特殊性,在台灣打磨好的產品,通常無法直接複製、拓展到國際大市場。
台灣新創團隊可盡量正在世界各地工作、或帶著豐富海外經驗歸國的台灣人才,期待以更廣的視角、更全球化的思維,鎖定國際大市場中,尚未被滿足的剛需。
2️⃣ 尋找高經常性且高毛利的商業模式
這一次創業,我們的營收原則依然是:
1) 不做客製化
2) 力求毛利達 85% 以上
3) 高持續性營收(recurring revenue, RR)
4) 高用戶終生價值(lifetime value, LV)的營收
5) 利用品牌鞏固用戶黏著度
謹守以上原則,這次創業,我們的商業模式是靠區塊鏈技術,幫新興市場跨境商人處理商業金流,並抽取手續費;同時,致力於建立品牌與黏著度。
3️⃣ 設身處地幫投資人想,但思考持股與決策權的拆分
參與經營 Proofpointt 我學到的是:持股比例並不完全決定對公司的控制權,經營表現要比持股比例來得更重要。Proofpoint是上市公司,沒有老闆,每個大主管,都以專業經理人自居。所以這次創業,在募資與估值的過程中,我們不怕稀釋。
當然,在公司治理架構面,我們也充分運用很普遍的「持股比例、決策權力拆分」的架構,譬如許多重大決定,是需要技術股與優先股雙方個別投票通過的。
這讓執行團隊雖然會持續被稀釋,卻仍能保有重要的決策權。所以在募資方面,我們不怕被稀釋,我們只想讓公司成功。怎麼做對公司好,我們就怎麼做。
4️⃣ 善用股票網羅人才、顧問與董事會
我們XREX創辦人股數的總和,小於團隊股數(ESOP)總和。除了吸引強大的團隊外,豐沛的技術股,也讓我們可以不花現金,純用股票聘得國際級的超強顧問團,包括:反洗錢專家且曾任VISA、美國銀行與FirstData要職的Stephen Ryan、區塊鏈業界著名的顧問Michael Terpin和連續創業家Robert Neivert 等。
董事會上,我們則邀到兩位現任CEO( Vpon Victor Wu、BitoPro 幣託交易所 Titan Cheng)加入,一方面豐富經營層面的討論,另一方面,這些CEO經過每次董事會,充分了解我們後,也將增加後續很多合作的可能。
5️⃣ 靈活思考出場可能性
XREX 是一家「雲端 SaaS 公司」,從圖表可以看出,SaaS 公司的美股出場門檻,年持續性營收須達一億美金以上才有機會,達兩億才較穩定。XREX要達到這個門檻,可能尚需十年。但這不表示我們早期投資人,一定要再等十年。
美股上市門檻提升的同時,也造成前期次級市場(賣老股)交易量大增。譬如那斯達克掛牌前的次級市場(Nasdaq Private Market ),交易量屢創新高,2020 年中(前半年)報告指出,第一季交易次數創新高,且近半為較早期(D輪前)公司創造的。
在能上Nasdaq Private Market 前,更有如 Scenic Advisement、Founders Equity Partners 等多元投資銀行,專於次級市場買賣或搓和銷售老股。美股外,東京與多倫多股市,也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既「多類型股(技術、優先、每輪)」法律架構,讓公司得彈性分配不同關係人之間的利益,區塊鏈產業的「代幣」,又是一個新工具,試圖更細緻地分配關係人利益,除團隊與投資人外,並可包含使用者與合作夥伴。
而 XREX 身處區塊鏈產業,更不可忽略,許多同業都是代幣出場。區塊鏈產業瞬息萬變,十年很長,最終 XREX 利用代幣讓投資人出場,也不無可能。
併購雖非首選,但身為專業經理人,必須對所有關係投資人負責,任何併購機會,我們都將審慎考慮。交易所、加密貨幣銀行、跨境金流機構,包括 PayPal、TransferWise、西聯、傳統銀行等,都是 XREX 潛在買家。
台灣新創若鎖定國際大市場,應具備吸引海外投資人的能力。期待本地資金能一路支持公司到海外上市,並不合理。赴海外上市雖耗時,卻有許多機制能讓早期投資人提早出場。新創可充分研究出場機制與時機點,不應讓「出場時間太長」成為募資的障礙。
6️⃣ 在新興領域,訂出使命與願景
XREX認為,區塊鏈正帶來各種金融革命,區塊鏈正讓價值可如資料一樣快速地被轉移。其最佳應用場景,就是那些目前被隔絕於全球金融系統之外,遠輸在起跑點的新興國家,像是印度、南美、非洲和中東。
區塊鏈產業才剛開始,它會為新興國家,帶來公平參與全球金融的權利,但產業仍屬初期,有太多問題需要業界一起解決、克服。XREX 何其有幸,能參與其中!
清晰且遠大的願景,會讓一家新創變得獨特,尤其是在台灣,而獨特的機會,絕對是吸引優秀人才與資金最好的武器之一。
🦄 期待獨角獸帶動下一波台灣經濟成長🦄
台積電目前市值約5000億美金,也就是500隻獨角獸。
我們這些創業家們,若自詡為台灣創造下一個經濟成長動能,不談500隻獨角獸,也必須至少以「1隻獨角獸」為目標。如果目標市值從獨角獸的10億美元,降至1億美元,那我們要創造5000家,才能抵1家台積電。
這雖是可行策略,但這屬於「中小企業策略」的範圍。
以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與能力,在很多產業,都有機會在國際大市場競爭並攻下一席之地。估值不夠高、股權稀釋、出場時間久等等,雖是挑戰但不該是阻礙,況且也都有解決工具。
在本文中提出6點,以我們自己的創業經驗出發,希望能刺激更多想法與討論!大家一起出海,創造台灣下一波成長動能!
private equity工作 在 豐富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4集:你可以靠股票翻身嗎?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0.02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0:29 節目片頭
00:47 你可以靠股票翻身嗎?
05:21 如何找到下一個特斯拉,蘋果,亞瑪遜
15:35 Q&A:回答上期債券的問題
24:23 Q&A:新手如何學習投資知識
30:15 請繼續提問: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希望大家早日達到財務自由
32:29 節目片尾
📝 名詞補充:
1. Leverage:桿杆,以小博大
2. Option:選擇權
3. Call Option and Put Option:看漲期權; 看跌期權
4. Future:期貨
5. Private Equity:私幕基金
6. 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
7. Pre-IPO:上市前股票
8. Accredited Investor:合格的投資人
9. Angel Investor:天使投資者
10. 10 bagger:可以漲10倍的股票 https://pse.is/wdrke
11. Motley Fool:https://www.fool.com/
12. Investment Newsletter:投資信函
13. Time Deposit; Certificate of Deposit:銀行定存
14. NAV:Net Asset Value,每股淨值
15. Investment Grade Bond:投資評等債券
16. YTM (Yield to Maturity):到期收益率
17. Bond Coupon:債券票息
18. Structured Note:衍生性產品
📽 建議電影:
1.Big Short 《大賣空》
2.Wall Street 《華爾街》
3.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
4.The Wolf of Wall Street 《華爾街之狼》
5.Margin Call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 參考書訊:《財務自由的人生:跟著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學華爾街的投資技巧和工作效率,40歲就過FIRE的優質生活》 https://eslite.me/w24ad
#楊應超 #財務自由 #FIRE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private equity工作 在 豐富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11集:分析師是如何挑股票的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1.20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1:09 節目片頭
01:27 分析師是如何挑股票的
12:43 Q&A:投資的稅務規劃和手續費很重要
26:48 請繼續提問: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祝大家早日達到FIRE財務自由
29:14 節目片尾
29:41 頻道片尾
📝 名詞補充:
1. Active Investment:主動投資
2. Passive Investment:被動投資
3. Income Statement (P&L):公司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4. Revenue:公司營收或收入
5. Gross Profit Margin:毛利率
6. OPEX (Operating Expense):營運費用
7. Operating Income/Profits:營運利潤
8. EPS:每股獲利
9. Non-Operating Income:非營運,業外收入
10. Cash Flow Statements:現金流量表
11. Cash from Operating:營運收到的現金
12.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金
13. Cash from Investing:投資來的現金流
14. Cash from Financing:財務操作來的現金流
15. 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
16. ROE:Return on Equity
17. ROA:Return on Asset
18.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19. Inventory Days:存貨天數
20. Account Receivable:應收帳款
21. Capital Group Study:20年股市投資的回報研究
22. Market Timing:挑進出股市的時機
23. Accenture:美國有名的管理顧問公司
24. Gift Tax:贈與稅
25. Estate Tax:遺產稅
26. ROTH IRA:美國不用上稅的退休投資
27. Capital Gain Tax:資本利得稅
28. Front End Load:買基金時先交的手續費
29. Back End Load:賣基金時後交的手續費
30. No-Load Mutual Fund:不需要付交易收續費的基金
31. Management Expense:每年基金管理的費用
32. 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
33. Water Mark:也叫Hurdle Rate,每年收益的最低標準,過了後管理公司才能分到20%的利潤
34. 2/20:每年2%管理費,錢賺過Water Mark後收20%利益
35. Skin in the Game:切膚之痛
36. Exposure:風險
37. Incentive:激勵
38. News Flow:每天的新聞變動
📚 參考書訊:《財務自由的人生:跟著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學華爾街的投資技巧和工作效率,40歲就過FIRE的優質生活》 https://eslite.me/w24ad
#楊應超 #財務自由 #股票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