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富裕年代的年輕人什麼都有,只是沒有機會,看不到未來。 他們反對的「服貿協議」或者「送中條例」都是個案,是因為他們不信任政府。 政府要平息年輕世代的憤怒,贏得他們的信任必須要解決高房價、貧富差距的問題。 年輕人有機會、敢成家立業,社會才會和諧進步。”
很精闢的看法。
國民黨常常覺得,掌握不到年輕人的選票。
其實就是要讓他們的信任,能夠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香港街頭周末衝突持續。 台北超熱呆在家裡看書。 這一本買了幾個星期覺得不是很容易讀所以遲遲沒有開始,英文書名還要查字典… “Precariat” noun /prɪˈkeə.ri.ət/ the class of people who are poor and do not have secure jobs。 中文翻譯為《不穩定無產階級》。
全球化與美國主導的量化寬鬆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造成貧富差距嚴重擴大。 這種社會不公平現象影響最大的當然絕對是年輕族群。 金融危機之後2011年美國就爆發佔領華爾街的街頭運動,抗議財富集中在那1%頂端。 這時候西方國家開始注意到 precariat 階級。
說到《無產階級》大家可能連想到被地主欺負的佃農、被資本家壓榨的工人,佃農工人提供勞力缺乏知識,甚至文盲。 今天的 precariat 雖然無產卻往往是自視甚高的知識份子。 他們年輕、左派、篤信自由主義,雖有專業認證、學歷文憑,卻無法在這個兩極化的社會找到發揮所長的機會。 他們聽信長輩認真讀書,畢業後發現既得利益者不願意釋出機會,自己也不願意下就非專業藍領職位,只能夠接低薪不穩定的工作,淪為社會邊緣人。
香港最近由「反送中」運動衍變成為定期街頭聚集抗爭,示威者挑釁的對象由香港政府擴大到警察與北京政府。 香港動亂傳說有中國反習勢力介入,更有多國反中勢力聚集。但是去除外部因素,造成香港內部對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階級與世代的衝突,precariat階級藉由持續不斷的街頭抗爭發洩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不穩定無產階級》全世界都有,為什麼香港會特別嚴重?
跟台灣比較,香港大學畢業生得起薪雖然遠高於23K,但是香港房價高房租更貴。 《明報》估計2016年有將近八成的30-34歲單身族群依然與父母同住,這個比例年年攀升,也是亞洲最高。 當你辛苦工作一輩子卻買不起房子,甚至租不起一個像樣的公寓,跟父母擠在一起,結婚生子無望,你對政府會不憤怒嗎?
台灣有民主制度。 制度雖然保護既得利益者,還是會讓一般民眾以為他們有能力透過選舉改變政府。 同時選舉提供抗爭改革領導人的晉升機會,一旦成為民意代表就代表加入既得利益行列,體制消滅抗爭的動力。 就算大家知道選舉只是個騙局,老百姓至少每四年有一個發洩情緒的機會。 當你的政府連騙你哄你都不做,你也只能夠自己走上街頭發洩你的不滿。
Last but not the least… 在台灣我們常常聽到某某研究生回到家鄉協助發展有機農業,或者哪個國外留學回來的跑到鄉下養殖大閘蟹等等。 台灣普遍認同年輕人到非都市區協助發展當地的經濟。 香港年輕人沒有選擇,只能在水泥叢林求生。 新界雖然相對郊區但是有獨特的法規,民風保守,非原居民不大可能去發展。 當你困在一個不給你機會的城市,你能夠不焦慮嗎?
生長在富裕年代的年輕人什麼都有,只是沒有機會,看不到未來。 他們反對的「服貿協議」或者「送中條例」都是個案,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信任政府。 政府要平息年輕世代的憤怒,贏得他們的信任必須要解決高房價、貧富差距的問題。 年輕人有機會、敢成家立業,社會才會和諧進步。
precariat中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八卦
「自從經濟轉型成服務型經濟,最底層就是 precariat, 這是新字,結合 precarious (不穩定) 與 proletariat (普羅),通常譯成 "不穩定普羅"。在今天的台灣,超商店員,遊覽車司機,甚至出版社新進編輯,廣告公司新進文案,實驗劇場工作者,有博士學位的私大講師,都是 "不穩定普羅"。」
因為一例一休修法,階級變成熱門議題。今年林立青"做工的人" 出版時,我發現很多人對階級的想像還停留在百年前,以為階級不外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普羅三種。因此還有人指出林立青可能不算很普羅。
我感想是,沒錯啊,林立青的確不普羅啊。建築工人三十年前也許是普羅,這年頭不是了。
自從經濟轉型成服務型經濟,最底層就是 precariat, 這是新字,結合 precarious (不穩定) 與 proletariat (普羅),通常譯成 "不穩定普羅"。在今天的台灣,超商店員,遊覽車司機,甚至出版社新進編輯,廣告公司新進文案,實驗劇場工作者,有博士學位的私大講師,都是 "不穩定普羅"。
在2013年英國階級大調查中,七個階級中的最底層就是 "不穩定普羅"。林立青書中的工人是 "傳統勞動階級" 排第五,已很接近中產,與 "不穩定普羅" 之間還隔了一個 "新興服務業工作者" (台灣例子:櫃姐,護理師),再上一層則是 "新型優裕工作者" (台灣例子:工程師,醫師,會計師)。
英國階級調查英文版: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reat_British_Class_Survey
中文版:http://www.bbc.com/…/t…/uk/2013/04/130403_uk_7_classes.shtml
這次一例一休修法,年輕人如此反對,一大原因就是除了熱門科系可以一畢業就成為第四 ”新型優裕工作者”,有跟資方談判的本錢並有機會往上爬,其他科系一畢業是只能成為 第六”新興服務型工作者” 或 第七”不穩定普羅"。若是前者,勞方是否有談判條件,工作有沒前景,還要看公司營運狀況或經營者心態。但若不幸成為 ”不穩定普羅”,則公司不管如何賺錢,勞方也是沒籌碼的。”不穩定普羅” 必須經歷特別慘烈的競爭,才有機會往上爬。
想通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為何如此反對修法。他們父母也有可能非常上層。但在高度競爭的知識經濟,除非年輕人想一輩子靠爸,不然都得從底層往上爬,差別只是有人從第七”不穩定普羅” 出發,有人開始就是第六或第四而已 (我跳過第五,因為學歷高還沒資格當 ”做工的人", 工頭不可能收你) 。
PS. 英國可能會把出版社編輯,大學講師等工作歸類為六”新興服務型工作者”,我把這些歸為七”不穩定普羅”,是因為台灣年輕人平均學歷比英國高一截,因此高學歷在台灣特別不值錢,只要工作還不穩定,就不算有 ”文化資本”。
precariat中文 在 姐夫的理財心事 Facebook 八卦
好一陣子沒在財經早知道“錢進黃金屋"單元,介紹經濟學相關書籍,明天要談這本,在台灣剛剛結束有史以來航空業最長罷工的此時此刻,讀這本書會更有感覺,明天邀"不確定無產階級"譯者劉維人來為大家導讀。
2019/07/11早上8:00--9:00,正聲台北調頻台FM104.1,財經早知道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不確定無產階級呢?
precariat中文 在 甚麼是飄零族? Guy Standing TEDxPrague - YouTube 的八卦
飄零族: precariat 」來自「precarious」(不穩定的、任憑他人擺布的)與「proletariat」(無產階級)兩個字的結合,台灣社會學者李易駿教授譯為「飄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