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曾經跟我們這麼說過,
要相信他而不是相信我們自己
「如果我兒時沒能得到某樣重要的東西,像是愛或安全感,不表示以前的我不配得到,也不表示現在的我也不配得到。我不會把失落感想成是自己的錯。」~梅樂蒂‧碧緹
這段話有觸動到我,我們如果有類似的失落或自責,可以把這段話多跟自己講幾遍。我們大腦有時候喜歡找原因,就算事件的發生沒有原因,或者原因複雜到難有具體說法,也常硬要歸納出一個簡單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的失落—像是,我們不配得到,我們這種人不值得被好好對待。
以前大人在教養孩子的時候,喜歡亂歸因,嚇小孩、騙小孩,常用「因為你不乖,所以…」這樣的句型。譬如,「因為你不乖,所以雷公就打雷了」、「像你這麼不乖的小朋友,誰想要跟你做朋友」,想藉此約制孩子的行為。或者找不到原因,就乾脆牽強附會,用「命」、「上輩子做壞事」、「掃把星」…等可能無法證實的說法,還是硬找了一些原因。
以前教育不普及,所以大腦就會依著情緒,在當時文化的脈絡下,自己想像出很多光怪陸離的說法,來解釋人的行為。好像我們的失落,都找得到解釋,錯可能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心理控制的厲害,就是不管有道理的、沒道理的,重複講了很多遍之後,我們就慢慢放棄了自己的自主。有可能我們當時年紀小,人生經驗不足,或者自信心不夠,耳根子軟,反正莫名其妙也就相信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跟我們這麼說過,要相信他而不是相信我們自己?
像是我們多講一點話,就可能被訓斥「小孩子懂什麼」。如果我們據理力爭,可能被扣上「頂嘴」的道德帽子。或許我們因此也慢慢地接受了,某些我們內在的事物,是不值得相信的,「聽大人的話」就對了!
也許是這樣,即使我們被傷害了,我們在表面上也不一定會表現出來。只是會在心裡隱隱然哼著不被允許出聲的,某種悲傷的曲調,暗暗地責怪著自己。
我想整理梅樂蒂‧碧緹對於悲傷的某些文字,讓我們學著釋放悲傷,不再把失落都毫無理由地怪到自己身上,然後漸漸地學著相信自己,並看見自己隨著長大,所長出來的力量。
*********************
我會努力體會悲傷的感覺
不會逃避,也不會否認自己的感受
我知道無論自己受到多大傷害
也不可以因此傷害別人或自己
如果我們一直想著失去的人事物
一直很想控制什麼事
因為我們很怕經歷失去的痛苦
這時我會好好疼愛自己
如果有人傷了我的心
我會讓傷口癒合
不會否認自己受了傷
或者不願再對他人付出愛
我懂得怎麼悲傷
知道自己目前處在什麼階段
我不喜歡失去的感覺
但我也不害怕悲傷
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
走出悲傷需要多久時間
只要不會傷害別人
要怎麼悲傷那是我的事
陷入悲傷這段期間
我不會評斷悲傷過程的是與非
我會把生命帶來的改變
視為人生的一部分
梅樂蒂‧碧緹
.
ps. 「我不喜歡失去的感覺,但我也不害怕悲傷」我喜歡這一句,感覺可以為自己堅強,但又不把自己封閉。
pps. 「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走出悲傷需要多久時間。只要不會傷害別人,要怎麼悲傷那是我的事」這句想要送給,因為悲傷,反而被旁人要求振作,好像悲傷是不被允許的,好像把旁人的心情弄糟了,好像感受到某種道德壓力,只好強顏歡笑的朋友。這個社會喜歡假裝樂觀開朗,根本就不健康,我們有權擁有自己的悲傷。
.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
練習設立界線:在愛裡保持距離,將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全部放手
博客來► https://goo.gl/MNWZf9
金石堂► https://goo.gl/BzR5oh
誠品► https://goo.gl/kTwnAA
讀冊► https://goo.gl/PksaL7
.
--------------------------------------------
遠流暢銷書展
《療癒誌》11/27~12/7博客獨家66折
https://goo.gl/3qiViB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新文章連載中)
https://goo.gl/yjssfM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
https://goo.gl/fNwH8W
金石堂(79折)
https://goo.gl/P9g26T
誠品(79折)
https://goo.gl/Snaj8b
讀冊(79折)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goo.gl/C6ZSLB
pps蒂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你敞開心胸歡迎他人的時候,要小心你口中講出的「心底話」。會真心在意你的感受,常是少數,很多人,只是想要找到八卦的題材。
在大一點的辦公室,或者親戚如果比較多,常會找得到,那種喜歡探人隱私,然後轉頭消費他人隱私的人物。如果個人資料經過隱匿,作為通則性的討論,那是還好。
偏偏,都在互有交集的圈子講。常常大家都知道在談的是誰,甚至指名道姓地談,可能私底下把人罵到一文不值,但表面上又以親密的兄弟姊妹相稱。
八卦,或者道聽塗說,傷害性最大的部分,常常是講者自己的拼拼湊湊,不見得是事實,又損害他人名譽。滿足了自己的偷窺慾,卻又種下人與人之間的疙瘩,相處可能因此產生芥蒂。
我以前看八卦雜誌或報紙的報導,剛開始還真以為記者神通廣大,好像真的有能力在人家的客廳、電話裡面進行監控的動作,才寫得出鉅細靡遺的報導。後來才知道,根本就是捕風捉影,當成寫小說那樣,還要加點腥羶色,才能吸引閱聽眾的注意。現在幾乎不看了,因為沒看也不會怎麼樣,對人生的助益不大。
所以,我沒那麼喜歡被八卦,我也不喜歡八卦他人。除非是到外面吃飯,隔壁桌的討論聲音大到你不想聽也不行,或者是半夜隔壁的夫妻吵架,只好當成進行心理學研究的活動。
但是,進入職場之後,尤其是辦公室的人多了一些,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譬如,會有比較年長的同事,先跟你用無關緊要的話題套交情,像是養生議題,然後,話鋒一轉,就會探詢你的隱私。感情類的話題,常是八卦議題的焦點之一。
只要我有聊到一些,沒多久,辦公室就會傳遍。其他同事互動的時候,就會以「聽說」開頭,要繼續「關心」還有沒有他不知道的事。
我遇過一位同事,他也真是執著。他每次都問同一類的問題,在茶水間、在走道上、在座位旁,我每次都輕輕帶過,結果,他竟然一問可以問個好幾年,毅力驚人。在我心目中,他是八卦耐力賽的冠軍,八卦已經融入他的血液,可能是他人生的核心價值。
當我真正陷入困境,那些口頭上喊說「關心」我的人,常常沒幾個願意來幫助我,或者根本沒有,還會有落井下石的。所以我慢慢分得清,八卦跟關心的不同,人際關係的運作,尤其在喜歡進行辦公室政治的團體裡,表面工夫常常大於實質。
我確定我在工作場合,曾經交過朋友,但是真心的朋友,能有一個就很不錯。大部分當利益衝突,或者立場不同之後,關係就會開始改變。我也常看到姊妹相稱的同事,公開場合真是感情好到不像話,私底下卻爭功諉過,中間的反差令人害怕。
同樣地,我也慢慢體會到,當有人不斷向你倒垃圾的時候,不見得是信任你。而是他可能每個人都這樣倒,這次剛好輪到你,或者只有你願意讓他倒。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困擾,辦公室的前輩,老是要跟他抱怨。一抱怨就很久,他壓力很大,事情也做不完。
實在好巧,我也有這種經驗。尤其我的工作,實在很容易變成被同事「信任」的對象。有時候,我明示、暗示要脫身,對方還會裝作不理,或表現出更強烈的情緒,希望談話繼續,我不繼續聽,就是不識好歹。
曾經有個同事,很喜歡跟我分享他家裡的事。他分享他的配偶與孩子,有時候還會牽涉到原生家庭,我盡可能提供我的知識,以及禮貌性的關心。可是,常常他分享完了,就準時下班回家,我卻因此要留下來加班,我就慢慢知道,彼此間該有界限。所以我最後很正式地跟同事講,我要工作,請他有些太私人的話題不需要跟我說,並且慢慢跟這位同事疏遠。
沒想到,這位同事還是常常要打斷我的工作,要「分享」他的情緒與經驗。我印象很深刻,他有一次跟我分享看電影的心得,我從頭到尾沒有看他幾眼,我正在忙我的事,他卻能一直講個大半個鐘頭。講的話題常重複,常侷限在他想聊的範圍,又常流於情緒,為了罵而罵,沒有重點,也沒多少事實依據。
又有一次,他接到一通電話,我聽到他大概是跟一位親戚聊天,我尊重個人隱私,沒想要特別聽內容。結果他電話一結束,又要跟我「分享」他親戚的事情,一方面我正在工作,二方面是除了工作,我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興趣聽人隱私。我以「太過隱私」為由拒絕,我相信,他的親戚應該也不希望自己的事,跟太多無關的人「分享」吧!
沒想到,或許他真的很想找人講,或許一時之間他拉不下臉,就開始發脾氣。開始指責我不願意分享,沒有感情,他只是想問我問題,我沒有說我正在工作(我正在電腦前打字,實在很難看不出來),我的態度不對,拒人於千里之外…
做人真難!
不想聽過於隱私的內容,特別是他的親戚也可能不想自己的家醜隨意被散佈,竟然成為我被怨恨的理由。唉…,人際關係常讓我疲憊,我還蠻能聊,我也很願意聽,前提是,如果我不用工作,有很多空閒時間,而且我也有機會多聊一些我想聊的事的話。
我喜歡跟孩子們聊天,至少,我可以確定他們的認知、語言、心智理論能力…可以因此提升。但是對某些大人,坦白說,可能聊了好幾年,話題都重複不變,不去行動,成長都有限。
我看過一個案例,一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跟當事人談,花了三年的時間。結果,當事人還是停留在抱怨他人的階段,只要一講到自己要努力的部分,就會當作沒這回事,或者有一搭沒一搭。三年,光是心理治療的費用,都可以拿來生活幾個月了。
在我印象裡面,好像沒有什麼宗教或者道德文化,會鼓勵講八卦。討論八卦好像暫時滿足了些什麼,但是對我來說,平靜的價值更高。所以,讓八卦在我們身上止步,多說說好話,讓家庭、人際及社會都和諧一些。
祝福大家!
.
ps. 曾經有位朋友,覺得我把八卦想得太嚴重了。我反問,她喜歡被人在背後八卦嗎?她沒回應!
pps. 其實八卦還算相對中性的說法,八卦、造謠、抹黑,這之間的距離,沒有很遠喔!
ppps. 八卦別人的時候,其實也常講人壞話,情緒上雖然刺激,有助宣洩,但長期來說,無助心情平靜。八卦是一種社交活動,有時會因講小祕密,雙方有拉近距離的假象。這種拉近距離,並不是建立在對彼此的了解之下,這種關係虛幻得多,也易欺瞞、背叛。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pps蒂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你敞開心胸歡迎他人的時候,要小心你口中講出的「心底話」。會真心在意你的感受,常是少數,很多人,只是想要找到八卦的題材。
在大一點的辦公室,或者親戚如果比較多,常會找得到,那種喜歡探人隱私,然後轉頭消費他人隱私的人物。如果個人資料經過隱匿,作為通則性的討論,那是還好。
偏偏,都在互有交集的圈子講。常常大家都知道在談的是誰,甚至指名道姓地談,可能私底下把人罵到一文不值,但表面上又以親密的兄弟姊妹相稱。
八卦,或者道聽塗說,傷害性最大的部分,常常是講者自己的拼拼湊湊,不見得是事實,又損害他人名譽。滿足了自己的偷窺慾,卻又種下人與人之間的疙瘩,相處可能因此產生芥蒂。
我以前看八卦雜誌或報紙的報導,剛開始還真以為記者神通廣大,好像真的有能力在人家的客廳、電話裡面進行監控的動作,才寫得出鉅細靡遺的報導。後來才知道,根本就是捕風捉影,當成寫小說那樣,還要加點腥羶色,才能吸引閱聽眾的注意。現在幾乎不看了,因為沒看也不會怎麼樣,對人生的助益不大。
所以,我沒那麼喜歡被八卦,我也不喜歡八卦他人。除非是到外面吃飯,隔壁桌的討論聲音大到你不想聽也不行,或者是半夜隔壁的夫妻吵架,只好當成進行心理學研究的活動。
但是,進入職場之後,尤其是辦公室的人多了一些,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譬如,會有比較年長的同事,先跟你用無關緊要的話題套交情,像是養生議題,然後,話鋒一轉,就會探詢你的隱私。感情類的話題,常是八卦議題的焦點之一。
只要我有聊到一些,沒多久,辦公室就會傳遍。其他同事互動的時候,就會以「聽說」開頭,要繼續「關心」還有沒有他不知道的事。
我遇過一位同事,他也真是執著。他每次都問同一類的問題,在茶水間、在走道上、在座位旁,我每次都輕輕帶過,結果,他竟然一問可以問個好幾年,毅力驚人。在我心目中,他是八卦耐力賽的冠軍,八卦已經融入他的血液,可能是他人生的核心價值。
當我真正陷入困境,那些口頭上喊說「關心」我的人,常常沒幾個願意來幫助我,或者根本沒有,還會有落井下石的。所以我慢慢分得清,八卦跟關心的不同,人際關係的運作,尤其在喜歡進行辦公室政治的團體裡,表面工夫常常大於實質。
我確定我在工作場合,曾經交過朋友,但是真心的朋友,能有一個就很不錯。大部分當利益衝突,或者立場不同之後,關係就會開始改變。我也常看到姊妹相稱的同事,公開場合真是感情好到不像話,私底下卻爭功諉過,中間的反差令人害怕。
同樣地,我也慢慢體會到,當有人不斷向你倒垃圾的時候,不見得是信任你。而是他可能每個人都這樣倒,這次剛好輪到你,或者只有你願意讓他倒。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困擾,辦公室的前輩,老是要跟他抱怨。一抱怨就很久,他壓力很大,事情也做不完。
實在好巧,我也有這種經驗。尤其我的工作,實在很容易變成被同事「信任」的對象。有時候,我明示、暗示要脫身,對方還會裝作不理,或表現出更強烈的情緒,希望談話繼續,我不繼續聽,就是不識好歹。
曾經有個同事,很喜歡跟我分享他家裡的事。他分享他的配偶與孩子,有時候還會牽涉到原生家庭,我盡可能提供我的知識,以及禮貌性的關心。可是,常常他分享完了,就準時下班回家,我卻因此要留下來加班,我就慢慢知道,彼此間該有界限。所以我最後很正式地跟同事講,我要工作,請他有些太私人的話題不需要跟我說,並且慢慢跟這位同事疏遠。
沒想到,這位同事還是常常要打斷我的工作,要「分享」他的情緒與經驗。我印象很深刻,他有一次跟我分享看電影的心得,我從頭到尾沒有看他幾眼,我正在忙我的事,他卻能一直講個大半個鐘頭。講的話題常重複,常侷限在他想聊的範圍,又常流於情緒,為了罵而罵,沒有重點,也沒多少事實依據。
又有一次,他接到一通電話,我聽到他大概是跟一位親戚聊天,我尊重個人隱私,沒想要特別聽內容。結果他電話一結束,又要跟我「分享」他親戚的事情,一方面我正在工作,二方面是除了工作,我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興趣聽人隱私。我以「太過隱私」為由拒絕,我相信,他的親戚應該也不希望自己的事,跟太多無關的人「分享」吧!
沒想到,或許他真的很想找人講,或許一時之間他拉不下臉,就開始發脾氣。開始指責我不願意分享,沒有感情,他只是想問我問題,我沒有說我正在工作(我正在電腦前打字,實在很難看不出來),我的態度不對,拒人於千里之外…
做人真難!
不想聽過於隱私的內容,特別是他的親戚也可能不想自己的家醜隨意被散佈,竟然成為我被怨恨的理由。唉…,人際關係常讓我疲憊,我還蠻能聊,我也很願意聽,前提是,如果我不用工作,有很多空閒時間,而且我也有機會多聊一些我想聊的事的話。
我喜歡跟孩子們聊天,至少,我可以確定他們的認知、語言、心智理論能力…可以因此提升。但是對某些大人,坦白說,可能聊了好幾年,話題都重複不變,不去行動,成長都有限。
我看過一個案例,一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跟當事人談,花了三年的時間。結果,當事人還是停留在抱怨他人的階段,只要一講到自己要努力的部分,就會當作沒這回事,或者有一搭沒一搭。三年,光是心理治療的費用,都可以拿來生活幾個月了。
在我印象裡面,好像沒有什麼宗教或者道德文化,會鼓勵講八卦。討論八卦好像暫時滿足了些什麼,但是對我來說,平靜的價值更高。所以,讓八卦在我們身上止步,多說說好話,讓家庭、人際及社會都和諧一些。
祝福大家!
.
ps. 曾經有位朋友,覺得我把八卦想得太嚴重了。我反問,她喜歡被人在背後八卦嗎?她沒回應!
pps. 其實八卦還算相對中性的說法,八卦、造謠、抹黑,這之間的距離,沒有很遠喔!
ppps. 八卦別人的時候,其實也常講人壞話,情緒上雖然刺激,有助宣洩,但長期來說,無助心情平靜。八卦是一種社交活動,有時會因講小祕密,雙方有拉近距離的假象。這種拉近距離,並不是建立在對彼此的了解之下,這種關係虛幻得多,也易欺瞞、背叛。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pps蒂法 在 PPS Tifa Lockhart Final Product!!! Is it good? Or Bad? - YouTube 的八卦
Tifa Lockhart JACK-O Cast off 3D Print File/STL available here ... ... <看更多>
pps蒂法 在 Tifa Lockhart Statue Review-A Pretty Disaster-蒂法评价(PPS) 的八卦
Final Fantasy VII Tifa Lockhart FF7This is a Tifa statue that receive both high praise and harsh criticism. Plus Point: Good paint coa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