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我參加一場法會時,剛好站在這尊
《散脂大將天尊》旁邊,所以就跟這位護法神結緣,沒想到今天誦金光明最勝王經時,也念誦到有關祂的儀式與咒語。
--
(兩年前我寫了這篇文)
今天是法會最後一天,我竟然站在這尊天神旁~
因為今天早上齋天,下午焰口,散脂大將一定有來,我就擲筊問祂:
「請問,可以跟您祈求瘦身減脂的願望嗎?」
聖筊!!!
「啊啊啊!那是唸誦您的散脂大將的咒語嗎?」
聖筊!!!
我上網一查,才找到祂的厲害~
不是在開玩笑的!
散脂大將(Pancika)
又譯作“散臘修摩”、“散支”、“半支迦”“僧慎爾耶藥叉大將”、“正了知藥叉大將”等,意思是密神,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將之一。
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塑像多為金剛武將忿怒相,實為大菩薩之化身。一些寺廟將他與密跡金剛塑在一起,密跡白麵善相,散脂金面怒相,他們都是佛門中的大護法,護持佛法,利益眾生。
本尊功德
1、增長智慧,增長精氣,增益身體。“我能令彼說法之師,言詞辯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神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屈,增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
2、遣除違緣障礙。“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
3、滿諸願,得富貴、眷屬、子女、神通。“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
4、解脫輪回,證悟菩提。“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散脂大將神咒:
南無佛陀耶 南無達麻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跋囉蚶麻耶 南無因達囉耶 南無折咄喃 麻喝囉闍喃 怛姪他 呬哩呬哩 弭哩弭哩 瞿哩 麻訶瞿哩 健陀哩 麻訶健陀哩 達羅弭雉 麻訶達羅弭雉 單荼曲勸第 訶訶訶訶訶 呬呬呬呬呬 呼呼呼呼呼 漢魯曇謎 瞿曇謎 者者者者 只只只只 主主主主 栴荼攝鉢攞 尸揭囉尸揭囉 嗢底瑟咤呬 薄伽梵 僧慎爾耶 莎訶
咒語梵音:
namo buddhaya namo dharmaya namah samghaya
namo brahmaya nama indraya namas caturnam
maha rajanam tadyatha hili hili mili mili
gauri maha gauri gandhari maha-gandhari
dramidi maha-dramidi danda khukhunte hahahahaha
hihihihihi huhuhuhuhu halo-dhame gu-dhame cacacaca
cicicici cucucucu candesvara sikhara sikhara ut-tistha he bhagavan
sam-jneya svaha
成就儀軌
若復有人於此明咒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
若持此咒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鑹。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粖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燒。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咒人曰:‘爾何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隨言:‘於所求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
我再祈求能否用此咒製作魔法油!!!
每天來唸此咒~
--
於是今天我就誦咒冥想,在腦海內就看到祂這形象,所以依照經典內說的,畫下祂的聖像。
再找時間來好好做一場祂的儀式♡
依照祂教的方法持咒燒芥子和香粉,期待祂親自來我面前。
散脂大將♡♡♡
請帶走我的脂肪吧!
namo意思 在 尼泊爾達人Ruby Facebook 八卦
加德滿都谷地最著名的賞山景處,就屬Nagarkot了。
.
然而,最近加德滿都谷地的空氣品質並不是很好,尤其是春季的天氣不穩定,通常除了剛下過雨的那一天,否則天空的都灰濛濛的,什麼都看不到。
.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我通常不會建議去Nagarkot,因為Nagarkot除了看山景之外,沒有別的了,如果專程前往還看不到山景,多少會覺得可惜。
.
我建議去Dhulikhel,它也是著名的賞景處,然而,除了山景之外,它本身是個尼瓦小鎮,走在山城石板街道上,兩旁是擁有精細木窗的紅磚屋房,其實也很有意思!
.
我推薦Dhulikhel的另一原因是「交通考量」。如果從加德滿都出發,巴士可直達Dhulikhel,走的是Arniko Highway,路況也好,十分方便。但如果要去Nagarkot,必須先在巴克塔布下車,到另一巴士站再換車(而且車班不多,很容易客滿),加上往Nagarkot的道路正在施工要拓寬,路況很差。
.
此外,Dhulikhel還可以與Namo Buddha、Panauti、Bhaktapur順遊,行程安排可以更豐富。
(【加德滿都谷地】 杜利克爾周邊一日旅行→http://rubychien.com/2017/03/05/around-dhulikhel/ )
.
以上是個人意見,提供各位參考。
namo意思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八卦
尼泊爾初探
在尼泊爾境內有三大舍利塔,第一大舍利塔是波達那特舍利塔,俗稱「許願滿願塔」;第二大就是特別能消除障礙的「自然顯現塔」;第三大是「捨身餵虎塔」,是特別能累積福慧資糧的舍利塔。
滿願塔(Boudhanath)為著名的佛教聖地,距加德滿都市區約六公里,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滿願塔之名出自蓮花生大士說:「這大塔為如意寶珠,令一切祈求及願望得以實現」。
蘇瓦揚不拿佛塔(Swayambhunath Temple),俗稱為自然顯現塔,由於此地有許多猴子,所以又有猴廟、猴山之稱。寺廟位於加德滿都市郊西北的山崗上,已有2500年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捨身餵虎塔的英文為Namo Buddha,在藏語裡稱為「大莫慮津」(Tagmo Lujin),大莫是指母虎,慮津是供身或捨身的意思,就是捨身飼虎之意,離加德滿都約兩小時的車程。據說,如果能在一天中去了這三大舍利塔,將不墮惡趣。
仁波切為了我的第一次尼泊爾行程,仔細安排,考慮週到。除了參訪當地的「創客空間」,討論如何安排尼泊爾創客老師,飛去北印度佛學院內的「創客空間」,培訓小喇嘛們的主要任務之外,都是朝聖、旅遊的輕鬆行程。
在加德滿都的這幾天,就住在距離滿願塔步行15分鐘的 Hotel Mukhum。到達的第一天,我們就去繞了滿願塔,第二天上午去了自然顯現塔,下午又去滿願塔繞塔。
由於時間有限,距離比較遠的捨身餵虎塔,此行就不去了。
第三天早上,透過深圳柴火空間創辦人潘昊和尼泊爾知名創客 Kishor 的安排,我們拜訪了 Karkhana 創客空間,由創辦人 Sakar Pudasaini 和 Kishor 接待。
Karkhana 所在的這棟獨立花園洋房,是 Sakar 的外公買的,有85年的歷史,而且幸運撐過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爾大地震。
我特別挑選了一些滿願塔、自然塔和 Karkhana 創客空間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namo意思 在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 加長版) Namo Amitabha - YouTube 的八卦
「南無」是「歸命」、「信受」的 意思 ,亦即疑心消除,完全歸順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3.「阿彌陀」是「無量」的 意思 ;此佛有無限量的功德能力, ... ... <看更多>
namo意思 在 Re: [請益] 南無一詞用法有何禁忌- 看板Buddh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worldrr ()》之銘言:
: 南無好像可以搭很多詞彙使用
: 我上網搜尋 南無 的解釋 也很多 但是不知道是否都是佛法上面的解釋
: 像是 國語辭典(教育部)解釋 南無
: 佛教用語。梵語 Namas的音譯。為敬禮的意思。但在中國常被誤解為歸依的意思。《妙法
: 蓮華經.卷一》:「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喜稱南無佛。」宋.蘇軾〈阿彌陀佛贊〉
: :「口誦南無阿彌陀,如日出地萬國曉。」
: 請問 南無 一詞 用法有何禁忌
: 可以南無 + 凡夫的名字嗎?
這詞是相當重的用語,但其實也就是一句話,應該沒啥禁忌?
當然你沒事不會隨便對莫名其妙的傢伙說「我好崇敬你」吧?
其實真要這麼說我覺得也沒差,只是很無聊。
就像印度人會拿這詞接他們的神明: namah. shivāya 皈依濕婆,
但你不信濕婆你就不必說這句。
當然,由於常用,這詞與第二人稱單數結合,確實弱化了變成較普通的打招呼:
namas + tvam 的單數 dativus te → namaste (口語有 namaskar)
不過,
教育部詞典的解說雖說有理據,但會造成誤解。主要是音譯上不是這個。
碰上的是梵語麻煩的連音規則。
namas (名詞,中性) < √nam (動詞) 彎曲、鞠躬、行禮、服從
這個名詞 namas 成了個慣用語,後方常連接神明等,
namas 本身不變化,但有連音規則,這就是教育部詞典引起誤解之處,
而後方接續的名詞則常用為囀聲(dativus,與格,I give him a gift 的 him)。
以下說明連音規則:
namas 後方所接的名詞
1.若是清輔音(k、t、p、s、sh等)開頭,則以 namah. 呈現;
例: namah. sam.ghāya 皈依僧
2.若是長 a (ā) 開頭,以 nama 呈現:
例: nama āryāvalokiteshvarāya 皈依聖觀自在
3.若是短a 開頭或濁輔音開頭,以 namo 呈現(短a開頭會接前)
例: namo'valokiteshvarāya 皈依觀自在(差別在少了一個「聖ārya」)
namo buddhāya 皈依佛
namo dharmāya 皈依法
好,現在問題來了。
「南無」到底對應的是哪個音?
答案是,這是「莫胡切」對應上述3.的namo,並非原形namas:
https://ytenx.org/zim?dzih=%E7%84%A1&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這是相當早期的漢語的音譯,實際上在《切韻》之前。
(不過早期來源或許是某些印度俗語的 namo,未必是梵語,
像是巴利語似乎就是固定 namo 這形而不變化,
nam-mo 對應南北朝漢語「南無」是恰好的。)
那麼上述1.以及2.的情況可有其他音譯?
答案是,後來確實有的。
其實你會發現也有「南莫」(或作曩莫)以及「那摩」,
例: 南莫 三滿多 口縛日囉赧 憾
namah. samanta-vajrān.ām. hām.
這裡「金剛 vajra」用的是複數屬格,姑且不論,
但由於開頭 s 的緣故,他用的是 namah.。
由於這是咒音,所以用字會較講究,
不像一般講話會意即可:
通常我們說「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沒在管連音規則的。
甚至包括「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也就這樣子不變。
(照規則是 namo 'mitābhāya
namah ks.itigarbhāya
當然加尊稱等會再變化)
畢竟持佛號主要是恭敬,也還好。
但對於密教來說,咒音音譯就得較講究了,用字就會換了。
另外也有「那摩」是對應 nama 的。
有聲韻學者說,寫成「南莫」的情況,
「莫」通「模/謨」表達的仍然是 mo,
這個說詞我是很懷疑的。
確實梵語連音變化太麻煩討厭,漢土抄寫也常造成錯亂,
但其實很多地方還是看得出來是故意作出區別的。
莫 mak 表達 mah. 這個音,以別於 無 mo。
更不用說原形 namas 不是對應「南無」這個音了。
只說「南無」是 namas 是有點小問題,至少該說是 namas 的變體 namo。
--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r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5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30938289.A.13D.html
※ 編輯: khara (61.228.146.160 臺灣), 09/06/2021 23:11:47
但我還是覺得教育部那個解釋實在不佳。
這好比只說「Go」是「碁ㄑㄧˊ」的音譯,
卻沒說清楚其實不是源自「ㄑㄧˊ」而是源自日語慣用音讀「ご」一般。
或者假設有人音譯 got 作 嘎特,結果解釋卻說是 get 的音譯般。
這畢竟是不太精確的。
※ 編輯: khara (114.37.230.71 臺灣), 09/08/2021 12:45:49
所以有些音用臺語讀起來較合當時的音譯。
像是「莫」這字,臺語 bok8,
雖說有元音高化以及去鼻音的問題,但入聲尾 -k 還在,
也就可以推測「南莫/曩莫」很有可能是有意對應 namah. 的這個 :h. 尾,
與另外那個常見的 namo 南無 有點區別。
(語系的問題是另一回事了,這個岔題太遠,就不多提了。)
※ 編輯: khara (114.37.223.59 臺灣), 09/14/2021 12:59:53
臺語中保留的諸如入聲、-m尾等等,在看古德之音譯時皆可留意。
這些訊息在對應音譯還原上都很重要。
另外有一些則可能與讀咒時的口語有關(應該不是印度俗語而是梵語的俗讀)。
舉例來說,
「namo」本來是拆開來成兩個音節的「na-mo」
可是由於前方是個短音a,後一音節有黏上去的傾向,
因此有選擇 -m 尾的「南」來音譯。
(如果後一音節開頭不是鼻音而是其他輔音,
有時候會選入聲字來表達這種非結尾的短音節。)
但針對鼻音,也有將之視作鼻化音而用 -ng 音譯的,
所以「namah.」的對應就有「南莫」或「曩莫」,
「曩」其實只是想表達 na~ 一個鼻化的音節而已。
順帶提,
「曩莫」在日本當初用 ナウマク 表達,
那個 ウ 其實是個鼻化標記,常用以表 -ng,可是後來當成真 -u 來讀。
然後日本口語又產生了 au > o- 的變化,
結果當代人讀就讀成了 ノーマク 了。
au > o 是個各語言中皆常有的演變。
(試著感受一下發 a 與發 u 兩個音的舌頭擺法,置於中間就是 o)
所以 om. 這個咒語常用開頭,也是由 a + u + m(阿 + 烏 + 摩) 變來的。
就是麻原彰晃搞的「奧姆」。
(其實看麻原這傢伙的前鑑,有點令我感慨。
這傢伙似乎認真學了不少東西,有神祕學的,
也有關於原始佛教修行(阿含宗)的。
他的學問比起一堆不三不四的傢伙應該是好得多。
可是到頭來卻走偏了路子亂來,自墮魔道。)
不過 om. 在文獻上應該已經很確定就用 o 了,似不必非還原成 aum。
但 namah. 變 ナウマク 又變成 ノーマク 這變化似乎就多了些。
也只能說,只要是系統的變化,就接受吧。
就像藏人會把 padma (缽頭摩,pad簡化些用入聲可作「叭」)
讀成 päma (貝瑪,pad變成類似貝的音)
既成習慣,且成體系,也就這樣吧。
(臺語「八」除了文讀 pat 外,恰巧也有白讀 peh
https://pse.is/3mn5m3
https://pse.is/3lsj4k
這也算巧合吧。)
※ 編輯: khara (61.228.153.13 臺灣), 09/15/2021 17:23:12
林光明有些推廣教學,「用注音表達梵語」,
雖說有點不得已但作推廣還不錯,省去一些語音學的麻煩。
有些我不同意他的(ra、ri該用 ㄖㄚ、ㄖㄧ 不該作 ㄖㄨㄚ、ㄖㄨㄧ),
但大致上都不錯。
且平易近人,不會太學術氣。
可以搜集一些林光明的書讀讀。
但如果沒有梵語版的可資參考,
我覺得,只要是「成體系的對應」,
那麼臺語版的或華語注音版的也都可以。
雖說語音已有所變化,但至少是成系統地變,大致上算是個函數關係。
也就不必太糾結原音了,先照注音版的念就好了。
藏語據說康區方言較存古,
可是現代藏人照著現代拉薩腔來讀咒,也是就這樣了。
※ 編輯: khara (114.37.229.70 臺灣), 09/18/2021 23:15: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