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暫停一下,和大家純聊天。
1
寫著昨天那段小琪和顧醫師的追逐之前,當然想過很多事。不過真正寫這段時,最麻煩的卻是一直改字句。或許擔心多餘的、或者磕磕絆絆的字句讓某種追逐的速度感停了下來吧。從頭到尾改了幾十次。
最麻煩的是這個。心情的部分倒是跟之前寫心彤不一樣。因為心彤是一個很慫(或說很偽類型)的開場,自己邊寫邊猶豫:這樣真的可以嗎?寫到小琪時,這樣的猶豫就少了很多。從某個程度來說,我還似乎對怎麼寫小琪比較胸有成竹,因此關心的也多半是如何把她寫得淋漓盡致這類作者分內應該要會處理的的問題。
這幾天大家讀我寫的小說,我也讀大家的反應。我讀得很開心。倒不是因為聽到有人叫好所以開心(當然,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每次讀到意想不到的反應時,心裡會猛然發覺——啊,原來大家是這樣想的噢。那種發現的驚喜,真的很過癮。
(包括負評、或者說抱歉看不下去了的留言,也是。讀到時心中愣一下,啊,原來這樣會違背某些讀者的期待。或者,這樣原來是有人受不了的……當然,接著會認真考慮過,有沒有可能盡量滿足所有的讀者,可是想來想去,既然本來就是mission impossible的事,也只能讓它 impossible了,畢竟我不是電影中的湯姆克魯斯。這就像人生一樣,既然決心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還貪戀那些已經放棄的可能,似乎就有點太過貪心了…)
當然,隨著小說連載,從留言中讀到大家的動心起念、對小說人物的期待、推測,甚至隱隱約約對作者的期待、對故事進展的預期……許許多多很細膩的心情、回饋,全都是過去寫了二十多年的過程中,不曾經歷的。這個部分真的很開心,一定要跟大家說謝謝。
(依照讀者反應論的理論的話,文學的意義並不存在小說文本,更非作者單方面能夠決定的,決定小說的意義的,應該是讀者主動參與閱讀時,讀者的心靈和故事互相交感的結果……這我很同意,也很享受。不過嚇人的文學理論先到這裡就好。)
因此,請大家多多留言。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都一樣會讓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是一個全世界最幸福的作者。
2
出版社的宣傳上說,這是我的第一本「長篇愛情小說」。從表面上來看,這當然無可否認。不管從「長篇」、「愛情」或者是「小說」的角度來看,都無法否認。儘管如此,每次聽到「長篇愛情小說」,自己還是覺得怪怪。至於哪裡怪怪,我自己也不完全說的上來。
十幾年前接受訪問時,我說過我寫不來「愛情小說」(或者說,愛情小說對我的吸引力,可能無法支撐我把書寫完)。
等到這本小說寫完了,聽到了這個類型,才開始想——怎麼就不自量力地寫完了一本呢?
認真想了想,給了自己一個勉強可以接受的說法:問題可能出在我自己對「愛情小說」的定義有問題——換句話,我所謂的寫不來的那種「愛情小說」,指的可能是我過去刻板印象中那種浪漫、純愛之類的愛情故事。
(我讀大學的年代,正是東京愛情故事、長假、美麗人生……這些日劇最興盛的潮年代。也許對「愛情小說」的定義,受了這些電視劇的影響吧。老實說,如果要說像是北川悅吏子這種高手寫出來的愛情故事,不管是閱歷或者功力,我還真的寫不來。)
碰到這樣浪漫的愛情故事啊……像我這樣的雙子座有點麻煩了。
好比說,每次參加婚禮時,看見在婚禮公司包裝下,浪漫的MV,刻意安排的什麼新郎對新娘的告白,誓言,非得弄得天長地久、永志不渝……我雙子的那個理性的一半就無法不想到,在離婚率高達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這個時代,我可是每參加三到四次婚禮,就會有一對離婚啊。
焚琴煮鶴也就算了,聽到舞台上新郎信誓旦旦地對所有賓客宣誓著:老婆永遠是對的。如果老婆錯了,一定是我的錯……之類的誓言,看見所有賓客似乎全都笑嘻嘻地對待,沒有人認真把它當一回事……
心中又忍不住會開始嘀咕:這可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說到做到的誓言啊。
嗯……光是幾個小時浪漫的婚宴都總是忍不住xxoo地想到許多這樣的事。其他的,要花更長時間的讓自己真心相信、沉浸浪漫的愛情小說,就更不用多說了。
(因此第一章,模仿愛情故事的格式寫著心彤的故事時,每天都戰戰兢兢地在想,這樣真的可以嗎?……)
寫到小琪時,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好多了。
但對我覺得好多了的事,對大家未必。一定又有人會問:這樣也算是愛情小說嗎?嗯,看起來不像,但也不能說不是。但如果說是,好像又覺得怪怪的……
又有人問:算是情慾小說嗎(如果是情慾小說我就不讀了,先聲明噢。類似這樣的回應。)?心理驚悚?都會寫實?……嗯,這種非得弄清楚類型,才能安心把小說讀下去的精神,還真是強大啊……
怎麼跟大家交代這個問題呢?這樣說好了,剛剛所謂的「問題對我來說好多了」,實在是因為寫到這裡時,在我的內心深處,從某個角度而言——得到了相對的一點點平衡,因此有足夠的勇氣把所謂「類型」丟到一邊去,放開手來寫了。
想像真實的生命中,如果出現了一個新朋友(或者就來了一個勾引你的美女),你應該也不會先想清楚到底接下來會是愛情、犯罪、驚悚、還是鬼片才活得下去吧?
嗯,大抵這是我寫這一段時的心情。提供給大家做閱讀的參考。
或許大家閱讀時也跟我一樣試著先「丟開類型」,有更大的樂趣也說不定。
3
寫著小琪追逐勾引顧醫師的部分時,呈現在我腦海中的,倒不是什麼情慾的問題。(老實說,我自己的夢境簡單得很,根本沒出現過什麼春夢)。
真正在腦海中徘徊不去的倒是兩種說起來完全不相干的動物。
一種是孔雀。
我常常在想,為了求偶,孔雀擁有全世界最艷麗、最炫耀、也是最沒有用、最讓身處險境的尾巴。
另一種是青蛙。
夏夜時,在池塘邊、溪水邊常常聽到它們呱呱呱地交個不停。後來讀到一篇文章時學到,原來這也是在求偶。青蛙的叫聲,對異性固然有吸引力。但是通常也會曝露它們的位置,把蛇也吸引來了。
所以,如果我是青蛙,我到底叫還是不叫呢?活下去比較重要呢?還是吸引(勾引)異性比較重要?或者是,之所以叫的那麼大聲,就是因為風險越大,越覺得刺激呢?
一個生命中最淺顯,但也是最困難的選擇。最不合理,卻又是迷人的,吸引我的一個課題。
至於小琪勾引顧醫師的招數。是這幾年在河濱練習馬拉松時,浮現我腦海的。緣起是一位朋友跟我說了他的馬拉松完賽心得。他說:
「幸好有美麗的蜜桃臀跑在前方。全靠這個動力支持我跑完全程。」
嗯,把記憶倒帶一下的話,除了帶著視障朋友跑步的義工這種高尚情操,一路上,的確也有許多身材姣好的女生跑過去,給了我們很大的動力。
明明不會交往、不會交配、更不會繁殖的一面之緣(有些還是一背,一臀之緣呢),為什麼會有所謂的「動力」呢?這個所謂的動力,到底又是什麼呢?
我寫過的作品,好像夢想、希望這類高貴情操很多。但明明像這樣的「動力」,一樣是影響生命最深、最重的力量,為什麼卻著墨不多呢?
寫作將近三十年,為什麼這麼大小眼呢?
大抵上,這是我寫稿子時,背後的心情。分享給大家。
大家閱讀時,背後的心情是什麼呢?
勾引這類的事情,大家經歷過嗎?所謂的「談戀愛」,到底是一種合作、還是競爭?(或者問,合作或者競爭式的談戀愛比較有趣?)
真的是越危險、越刺激,越有趣嗎?
在愛情中,想像與真實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呢?
更多更多的問題……都很樂於想聽到大家七嘴八舌的意見與指教。
4
基本上,故事主要的角色都出場了。
明天我們接續往下讀。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非常高興翁p已經拿到公文升官變成副教授,而且拿到終身聘啦!讓我們為他高興一下之後來討論一下我們不是很熟的好朋友立陶宛吧,雖然有網友跟我說那裏很多金髮美女,但我們關切的不是這個!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T...
mission 2比較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昨天實在看不下去有人抹黑學者(https://goo.gl/aAOhlt),但後來有先進留言指教我「不夠用功」。剛好中午心情不佳,用了午休半小時,敬答之:
to Hong-Wei Chiang:
你提出的文件,在35頁第7行確實有人引用姜皇池教授的段落,只要會用ctrl+F就能找到。但除了會用ctrl+F之外,我想你一定比我用功,稍微看完整段發言然後和仲裁文加以比對,應該也不難吧。
該段發言不用往前太多,只要到32頁第5行就好。這裡開始論述太平島無法供人居住。32頁第6行開始"The most authoritative evidence is the 1994 report by the official Taiwanese scientific mission to Itu Aba, and it is entirely to the contrary: "The underground water is salty and unusable for drinking." 這裡是引述"T-C Huang"的科學研究,稱之為最權威的證據,用以證明「太平島的地下水非淡水,無法供人飲用」。
菲律賓的論述基礎是基於上述的科學研究,在講完一大段之後,於35頁第5行表示"Mr President, no further corroboration is needed, but there is more if you would like to see it. "接著提到姜老師的投書內容。
以上是菲律賓的陳述與太平島有沒有淡水相關的部分。
菲律賓丟出這些論據,被仲裁庭接受、認為可信、實際影響仲裁庭心證的有那些呢?
姜老師的投書內容在仲裁文並未出現,反而是T-C Huang的研究扮演了一個角色。
仲裁文把T-C Huang的研究簡稱為1994 Study(仲裁文第xiii頁),然後在428點(188頁)提到"The Philippines points particularly to the lack of drinkable water and the fact that the Taiwan Authority of China has had to compensate for this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desalination plants. The Philippines relies on a 1994 scientific study on “The Flora of Taipingtao (Aba Itu Island)” (the “1994 Study”), prepared based on a field inspection by Taiwanese botanists whose work was financed by the Taiwan Authority of China, and submits that its conclusions on water, soil, and vegetation demonstrate the impossibility of sustaining human habitation."
仲裁文認定太平島欠缺用水,並未依據姜老師的投書內容,反而是援引另一位台灣科學家的著作。姜老師的文章曾經被提出作為論據最後在裁決中卻被忽略,正好證明了該證據的「不重要」或欠缺影響力,並沒有被仲裁庭採為判斷的基礎。
不知道是什麼因素讓部分國民竟然有「一篇投書就能影響國際法庭的裁判」的幻覺。但總之,
如果真的要說是誰讓仲裁庭作成「太平島無淡水」的心證,T-C Huang的科學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應該是唯一顯著的吧。再者,這次仲裁庭將可劃定經濟海域的島嶼的認定標準限縮,設定許多公約未明文的要件,達到「維持人類社群安定住居」的嚴格標準,也並非事前所可預料。在仲裁結果出爐前,無淡水和礁的定義並非劃上等號。
這個粉專指稱姜老師說「太平島是礁」進而指出「罪人」在這裡,我認為這是極度欠缺證據支持的惡意攻擊。我從頭到尾就不是在討論太平島到底是島還是礁,而是看不下去對國內優秀國際法學者的抹黑。
我從來沒認為自己是一桶水,你說我是2/3桶水我還很高興咧,至少比半桶水多。世界上不會有人什麼都懂什麼都很強。但至少我批評人都是有憑有據,不會沒證據就幫別人扣國家罪人的帽子,把別人沒說過的話塞到別人嘴裡。
我幫各位整理如上,這樣,可以算是有點用心了嗎?
to 李明翰:
我猜你可能很少來這個專頁,或者平常比較習慣去會刪除封鎖不同意見者的頁面。我這裡是不刪文也不封鎖人的。
to 沈奕成:
我知道,你會覺得我在硬拗。沒關係,你可以繼續認為姜皇池老師的投書有說太平島是礁,姜皇池教授的投書是讓仲裁庭認為太平島是礁的關鍵因素,都是姜皇池老師就是讓太平島變成礁的罪人。反正存活在自己的幻想裡也是人權。
to Sean Yao:
我不知道這白紙黑字就事論事的討論哪裡有藍綠了?哦,難道你是說點不亮台灣是藍的,所以我批評他是見藍就咬。嗯,理解你的邏輯了。
mission 2比較 在 Facebook 八卦
新書上市兩天
竟然已經收到三千多字的讀後感
還結合了我最近很愛的 #鬼滅之刃
是祝福沒錯!
謝謝寶證心儀的拿鐵(還是舊名字比較熟悉)
20多年來不離不棄的支持
除了真愛也沒別的理由了
~~~~~~~~~~~~~~~~~
2021/01/15
寶之呼吸
望著書的封面,心想:一本由作者親筆題寫書名的著作,寫書的人自己一定是用非常慎重的心,看
待這本書的吧。手寫字如同印鑑簽名般意義的新書書名,作者一定是對這一字一句異常珍視、滿藏
心意與感情的。
在動盪與充滿不安的 2020,重設人與人之間地理的距離,考驗人與人心理間的距離: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作為 2020 的「倖存者」,心底充滿無限感激。
再微小的片刻都值得感恩:感謝萬里無雲的晴日裡,見到這本期待的新書被疼愛地擺放在書店醒目
的位置,感謝它是一本能負擔得起的成長知識;手捧著書回家,感謝有健康的身體和餘裕去閱讀去
感受。讀著的此刻,也許在某城市某角落同樣正值徬徨無助的另一人,尚未有緣份讀到;而我,有
幸遇見。
天意安排《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為你自己》出現在 2021 這個全新的開始:宣示 Being Myself is a mission.
【人生•上半場】 才讀到第二章,已然發覺這根本是一本曾寶儀「人生上半場修心大全」。
如果每個人平均壽命能活到 85 歲,問問四十歲以前的自己,人生上半場,戰績如何呢?縱然稱不上 「風風火火、轟轟烈烈」,也還算落得不過不失、勉強及格?還是,是一場連球評在直播時都昏昏欲 睡的上半場?作為寶儀姐超過二十年的粉絲,見證過她人生前半場在演藝圈打滾經歷過的風雨與風 光:主持人/唱片歌手/電台 DJ/連續劇演員/電影明星/金獎典禮司儀/電影監製/暢銷書作者... 斜槓/跨 界/跨領域各種角色,二十多年來,換上不同球衣就上場,鎂光燈下收穫掌聲。
然而,一本四大章節、厚達 295 頁的四十年領悟,找不到任何一行字,是回顧這些絢爛的三分球戰 果。這本書卻是來告訴讀者:無論上場負責什麼位置攻守,即便在板凳區看他人奔馳,都要相信自 己是獨一無二的。《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為你自己》裡的每一篇故事和叮嚀語,寶儀姐彷彿換下她 光彩奪目的名牌球衣,穿上最合身舒適的居家便服,與讀者促膝長談,向我們坦承心底最私密的時 刻,娓娓道來過往那些她如何克服恐懼與寬恕自己的歷程。
【壹之型 Awakening】
每段人生都會有個分界點:婚姻、移居、孩子出生、至親離世... 分界點前後,也許是兩段截然不同 命運。《成為你自己》有著一個大悲痛的開始,要解釋寶儀姐與爺爺之間的祖孫情,也只能用 "想像 如果有一天,當小丸子失去了她的爺爺..." 這樣來形容她的巨大哀傷。生命軌跡裡 (書中用詞是"人 生路徑") 的任務和功課,各人不同:生存溫飽、人際溝通、心靈寂寞、身體病痛...,每個階段又會 遇見不同課題,面對不同的恐懼。難題—解題—闖關—打怪..... 遭受打擊巨變,免不了會想問天
「為什麼偏偏是我?」
簡單一句"為什麼",對他人而言,未必是什麼驚天動地的生命大哉問,但是對於當下陷入困局的自 己來說,絕對是內心呼天搶地的掙扎與不甘心,是切身跨不過的那道坎;需要被開解、需要指引或 是陪伴。而這樣的指引,有時只是道開關,ON 與 OFF 之間。
"覺醒"通常是由事件引導出的覺悟,而寶儀姐的"覺醒"過程,她在書裡將之剪輯濃縮成三次眼淚的洗 禮。至(淚)情(淚)至(流)性(轉)的她描述了三場痛哭的經歷,這三次情緒傾洩的瞬間,是內在的釋放, 是天地能量的療癒,更是天與地(人)的恩寵。於是她與我們分享生命裡的"覺察":打開心眼 (OPEN the EYE of heart),領略神的巧思與安排。我想,生命的"覺察",縱使尚未有慧根參透"天機",無論它 何時到來,從來不晚。只要懷著這份體悟與心思,當這些神諭式的回應出現時,我們便不會白白錯 失。
《成為你自己》提醒我們:心存天堂,處處是天堂;心念地獄,時時是地獄。一本具備誠意的著
作,是作者向讀者的剖心對話,讀者通過文字與著書人產生共感共振,作者所經歷過的,我們也能
在當中找到相近的自己。
【貳之型 Introspection】
第二章節裡,寶儀姐記述了一段自我探問的旅程:生命中,對你重要的為何/不重要的為何/可以犧 牲的為何。在上帝眼中,「曾寶儀」一定是一位非常上進的學生,因為她對於答案的渴求是如此熱 切,不停追索與探知。甚至自我剖析童年成長與家庭背景下,對於愛和金錢所欠缺的安全感;走過 大半人生,究竟他人的認同與讚美、金錢的積累,與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否必然相關?
她提到幼年到成長階段,在親情的愛裡學習、在愛情裡摸索,經由不斷親身實踐中獲取養份,或者 從挫敗中得到啟發。喜歡這一句:「體悟是親自走過,長出一種明白。」長!"長"這個字是長成,長 成,需要灌溉:用時間灌溉,用經歷灌溉。寶儀姐提及的幾道自我審視,正正令我想到,在學校制 式教育裡,不會教導我們的三件事:時間管理、財富智商、感情智慧。於是,在離開被用成績數字 評價的校園,我們繼續進入被用薪水衡量價值的社會;然後在為生活奔忙的歲月裡,用殘餘氣力理 解生命中最重要的時間、財富、愛。
(1) 從"不是"什麼到學會"是"什麼:
寶儀姐列舉自身經驗當中,那些在關係裡、成長過程中,那些阻撓我們"成為自己"無意識慣性/舊模 式。許多心理成長書裡提及的擔憂未知、委屈求全、完美主義、過度依賴、情緒勒索... 也都是關係 中熟悉的傷人自傷的致命點。「試過"我們不是什麼",才會逐漸接近"我們是什麼"」:《成為你自己》 告訴我們"成為自己"的過程裡,將"不是我"的東西逐漸在生命中剔除。
(2) 愛是一切事物"為之所是": 當讀到"為之所是"四個字時,眼淚撲簌流個不停...
因為曾經聽過最椎心的話語便是:"你是個很奇怪的小孩"、"別人家裡都沒有像你這樣"。脫口而出無 心傷人之話,最令人心傷。於是書裡的「為之所是」一詞,像是煉金熔爐裡量身燒製而出的四個大 字,滾燙熱辣著我的眼我的心。「愛是一切事物為之所是」:真正的愛,疼惜當中飽含包容,愛的就 是當下的全部。愛,會愛你此時的樣子、此刻的你、此刻的自己。
【叁之型 Choice】 電影《北非碟影》中的名句:「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
選擇形成命運。生命永恆擁有自主權。每一天,我們都在選擇自己要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選擇和 什麼樣的人交往、選擇生活的目標、選擇閱讀的言論... 我們的觀點和態度,不會因為讀了一本書就 能馬上轉變,作者的生命分享是提供了方法、選項與提醒。而選擇,會令人趨近於想成為的人,也 就是書裡所使用的"頻率"一詞。或許離那個「想成為的自己」理想狀態仍然遙遠,還是要為自己調 頻,一個刻度一個刻度,慢慢趨近理想中的頻率。
然而,人生唯一無法選擇的是:父母。與父母間的情感關係,是為人子女與生俱來的第一道考題。 寶儀姐分享了她與母親和解的重生日,當她寫到「我謝謝她當年勇敢地把我生下來,讓我有機會體 驗這個美好的世界」時... 天啊,又賺走了我一缸眼淚... 想起寶媽當年隻身帶著女兒走過的那段路, 對一位年輕女性而言,多麼不易。
而如今,兩母女的「將關係格式化,恢復原廠設定」,寶儀姐描述起來不過是在第 221 頁短短一頁 紙,也不知道在那一個小時多裡,兩人有多少眼淚;但是我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的,必須雙方 都擁有相通的心意與誠意,加上更難/難得的是智慧,才能完成「關係格式化」。「格式化」背後,需 要多少的諒解和體貼,多麼不容易啊。
【肆之型 Mindfulness】
缺乏覺察力的生活如同設定成「自動導航」的人生,被日常的千篇一律控制靈魂,就像電影《SOUL 靈魂急轉彎》裡那些黯淡無光虛無遊蕩的黑化靈魂;也是電影《CLICK 命運好好玩》當中,被按下快 轉、飛逝而過的無意義時光。如果我們不將心思放在眼下、放在當下,日子會蒼白無比。覺察的練 習,打造靜心的力量,透過自我內在的對話,有意識地為自己做出選擇與決定。
一部作品能否與生命結緣,端看能否照見自己。閱讀者會被觸動的點各不相同,書中若然出現填補 心靈最需要的一句話,與作品之間的緣分也就圓滿了。讀完《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為你自己》之 後,我會把它定位為一本陪伴之書,一本陪伴人生下半場的「備忘錄」。哨音響起,下半場展開時, 遇上茫然失落、沮喪挫敗、又或者疲憊不知為何而戰的時刻,有著這本「備忘錄」相伴,也就多了 份安撫的力量,因為當中有著溫暖、有著溫柔與包容的聲音。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這個書名,沒有標點符號。當中,該為它填入什麼標點符號?中 間會需要逗號嗎?最後是問號?句號?或是驚嘆號?還是,可以是句 ing 進行式?或者,唯有到了 生命最終點,我們才會明白自己最後完成的是什麼句子。這一切,也都寫在老天爺的腳本裡了吧。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陪伴在路上的你
mission 2比較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非常高興翁p已經拿到公文升官變成副教授,而且拿到終身聘啦!讓我們為他高興一下之後來討論一下我們不是很熟的好朋友立陶宛吧,雖然有網友跟我說那裏很多金髮美女,但我們關切的不是這個!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The vaccines were donated after a June 15 request for help from Taipei's mission in neighbouring Latvia, the Lithuanian health ministry said in a submission to the government. They will be transferred by the end of September.】非常感謝我國在拉脫維亞的外館人員請求立陶宛幫忙,不然人家衛生部也不會告知他們政府說台灣很缺疫苗,九月趕快送台灣。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任何免費的東西我都超級感謝,但是正當我想要做圖感謝跟買爆立陶宛產品的時候,發現我根本不熟這個遙遠的好朋友啊!以前甚至我們都很失禮的叫人家波羅的海三小國!(掩面)根據翁p對國際政治的分析,立陶宛的改變要從今年的17+1峰會開始談起。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中國方面有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會,據德國媒體報道,多個中東歐國家不會派出高層代表出席這一視訊會議。也鑑於此,各方甚至尚未正式宣布峰會日程。這一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經濟和政治合作的形式始於2012年在華沙成立的“16+1”,2019年因希臘的加入擴展為“17+1”。此外,奧地利、瑞士、白俄羅斯是該論壇的觀察員。】立陶宛接著宣布退出了17+1,為什麼他們會選擇了友台遠中的態度呢?難道沒有足夠的經濟利益嗎?
另外,拜登這次要重回國際領袖地位一開始似乎很順利,雖然歐洲領袖好像有點怕怕的,但至少他不是川普。可是沒想到問題會出在中東,大家都以為拜登的老經驗團隊對中東應該比較有把握,結果好像不是啊!根據半島電視台的專欄表示:【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伊在與媒體舉行的每週會晤中,警告西方國家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影響外交進程的措施,並堅持要求美國通過解除對伊制裁來證明其誠意並建立信心。他還補充稱,美國並未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而且直到此刻,它仍拒絕採取必要的措施。】而且最近剛當選的伊朗新總統竟然宣布不會與拜登見面或會談,看起來好像很強悍的樣子!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新總理也毫不退讓,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以色列總理貝內特(Naftali Bennett)今日召開上任以來首次內閣會議,他透過視訊對伊朗強硬派法官易卜拉欣·賴西(Ebrahim Raisi)當選伊朗總統予以強烈譴責,並稱呼他將會是個「殘暴的劊子手」政權,世界大國不應該與其談判新的核協議。】再加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也毫不留情地攻擊,看起來中東問題沒這麼容易解決啊!
根據聯合早報的報導:【緬甸軍方2月發動政變接管政權後,備受歐美國家制裁,但日本卻選擇不配合。這凸顯了美國總統拜登在說服美國盟友全力捍衛民主所面臨的困難。日本與緬甸民選政府及軍方均有良好關係,日本外長茂木敏充去年訪緬就分別與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及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奇怪,最近日本國會剛通過譴責緬甸,但為什麼身為緬甸最大捐助國的日本卻不願意聽美國的建議給予制裁呢?
正當我們以為沒有北韓的戲時,我們最喜愛的妹妹金與正再度出現了,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北韓領袖金正恩上周提及「對話」,被認為對美國立場可能軟化;不過,金正恩胞妹金與正今天出面稱這是「錯誤的期待」,並表示這種期待可能造成「更大的失望」。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北韓勞動黨副部長金與正今天透過官媒中央通信社(KCNA)表示:「我看到報導說,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將我們這次黨中央委員會全員會議闡明的對美立場視為『有意思的信號』。」】不是,北韓這樣到底是要美國跟他們談判還是不要談啊!這麼傲嬌的說法讓人猜不透啊!
另外,最近新疆問題又在聯合國造成新一波的角力,根據聯合報的報導:【40多個國家22日發表聯合聲明,敦促中國大陸立刻允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訪問新疆,調查100多萬維吾爾人遭非法拘禁、其中一些人遭受虐待和強迫勞動的報導。路透報導,這份聯合聲明是由加拿大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諾頓,代表包括澳洲、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及美國在內的40多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宣讀。】但翁p說等等!外交角力要看兩邊的互相成果如何,這一波的角力看這個報導好像美國佔了上風,但實際上反對這個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國家有九十一國!他們是挺中國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喔喔這集節目最後我們還要跟經常往來台灣和德國的網友連線,問問她德國的疫苗注射政策和台德之間的隔離經驗!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sZe76NDk_k/hqdefault.jpg)
mission 2比較 在 feverSound.com影音產品評測 Youtube 的評價
***因應疫情轉趨嚴峻,本次活動將會延期舉行,詳情請留意feversound FB最新公佈,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簽名版確不同 B&W 702/705 Signature 試聽會
日期: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及 7月30日 (星期四)
時間:7:00 PM-8:30 PM(活動將舉辦兩晚,每晚只設一場)
地點:香港中環都爹利街 1 號 8 樓 - B&W 中環陳列室
每場名額:15人(活動如超出名額預定,將以隨機方式決定參加者)
成功報名人士會收到電郵及電話確認
(因應疫情關係,參加者必需配戴口罩,並在進場前接受體溫測量﹐情況會因應特殊情況作出應變,敬請體諒)
主辦:B&W
協辦:feverSound.com
主持:國仁 & 艾域
B&W 702 Signature 座地揚聲器:HK$51,800/對
B&W 705 Signature 書架揚聲器:HK$28,800/對
查詢:Bowers & Wilkins Hong Kong
https://www.facebook.com/BowersWilkinsHK/
產品詳情:https://www.bowerswilkins.com/sites/default/files/2020-06/700%20Series%20Signature%20Sell%20Sheet.pdf
Chapters
0:00 介紹
1:21 極速開箱
1:59 700系列簡介
2:32 Signature版本介紹
3:12 700系列強項重溫
3:54 測試準則
6:12 錄音比較:陳奕迅
6:52 錄音比較:2L
7:31 錄音比較:Mission Impossible
8:09 錄音比較:Get the motor runin'
8:49 錄音比較:Woong San
9:21 聲音主觀評論
11:06 試聽活動介紹
11:53 結語
---
feverSound 全新 Gadgets 生活科技頻道 http://bit.ly/2kuVVrO
國仁個人頻道 http://bit.ly/2lyMecj
like 埋 feverSound FB 專頁未呀?未就請賜個 like 啦
https://www.facebook.com/feversound1/
https://www.instagram.com/feversound/
http://www.feversound.com/
入來「限制區」一齊吹下水啦(記得答問題喎)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eversoundgroup/
免責聲明:片內產品規格包裝樣式功能,可因時間及貨品批次不同而相異,並以官方及代理最終發佈作準,feverSound.com並不承擔任何責任,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嘉賓專訪內容純屬所屬公司/ 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粵語YouTuber #HiFi #BowersandWilkin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GvGE-F_ZdI/hqdefault.jpg)
mission 2比較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評價
スズキ・GSX-R(ジーエスエックス-アール)とは、スズキが製造しているオートバイのシリーズ車種である。
GSX-R250・GSX-R250R・GSX250Sコブラ
GSX-R250は、400(1984年)、750(1985年)、1100(1986年)と1年ごとに展開して来たGSX-Rシリーズの末弟として1987年3 月に発売された。新たに開発された水冷4気筒DOHC4バルブエンジンは、SPECと呼ばれるヨシムラデュープレックスサイクロンのOEMエグゾーストパイプを採用し、当時の馬力自主規制値である最高出力45psを14500rpmで発生し、丸目二灯というGSX-R伝統のカウリング(ハーフカウル仕様も存在した)を纏い、スチール製のツインスパーフレームを採用していた。当時盛んであったSP-Fレースを念頭にクロスミッションを採用したGSX- R250SPも1988年に登場した。
1989年2 月には、大径フロントディスク、アルミツインスパーフレーム、4連スリングショットキャブ(GSX-R250は2バレルキャブレター)、補強入りスイングアーム、前後ラジアルタイヤ(リアは18インチ)を採用したGSX-R250Rと呼ばれるモデルが登場し、GSX-R250と併売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のGSX-R250RにもSP-Fレースを念頭に置いたGSX-R250RSP(シングルシートカウル、クロスミッション、調整式前後サスペンションを搭載)と呼ばれるモデルが存在した。
250ccクラスのレーサーレプリカモデルでは2ストローク車の人気が高かった事に加え、シリーズ中では比較的発売時期が遅く、いわゆるバイクブームの終焉とも重なり、GSX-R250、GSX-R250Rとも一度もフルモデルチェンジを受ける事無く販売が終了したが、GSX-R250のエンジンは後に発売となったアクロスの、GSX-R250Rのエンジンは後に発売となったバンディット250やカタナ250のベースエンジンとして、それぞれ利用された。
なお、GSX-R250Rの一部外装を取り外したコブラ(COBRA)というネイキッド車も廉価版の位置付けで1989年9月より販売されていた
GSX-R250 / GSX-R250R / a GSX250S cobra
GSX-R250 was released as a pupil at the lowest rank of the GSX-R series that unfolded every 400 (1984), 750 (1985), 1,100 (1986) and one year in March, 1987. I adopted an OEM exhaust pipe of the Yoshimura dupe Rex cyclone to be called SPEC, and four water-cooled cylinder DOHC4 valve engines developed newly occurred in 14500rpm in best output 45ps which was then horsepower self-imposed restraint value and wore a cowling (there were the half cowl specifications) of the GSX-R tradition called two circle eyes lights and adopted a steel twin spar frame. GSX- R250SP which adopted a cross mission appeared in the mind in a prosperous SP-F race in those days in 1988.
In February, 1989, a model called GSX-R250R which adopted large diameter front desk disk, Mitsu Al in spar frame, four consecutive slingshot cabs (GSX-R250, 2 barrel carburetor), entering reinforcement swing arm, front and back radial (the rear, 18 inches) appeared, and it came to be done GSX-R250 and 併売. There was a model called GSX-R250RSP (equipped with single seat cowl, cross mission, adjustment-style front and back suspension) which took a SP-F race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is GSX-R250R.
The release time was comparatively late and was piled up with the end of so-called motorcycle boom of the series, and sale was finished without GSX-R250, never receiving full model changeover with GSX-R250R, but, as well as the popularity of two stroke cars having been high in the racer replica model of the 250cc class, as for the engine of GSX-R250, the release and the engine of GSX-R250R of the across that it was it were used as release and bandit 250 that it was it and a base engine of sword 250 each later later.
In addition, the Ney kid car called the cobra (COBRA) which removed decoration partly of GSX-R250R was sold by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heap edition from September, 198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GJ7-SJP8j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