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A貨】
我曾經是個會計人。大學一路努力完成會計學位後,拿到了進入當時前五大事務所工作的門票。同學與家人讚賞之餘,我也對自己感到肯定。可惜這感覺就只維持了那麼一下下,因為我的心裡總有種「幫助我來到這裡的能力可能只是短暫、只是時機剛剛好、甚至我就是幸運」的重複想法。這樣的感覺持續得跟著我,導致我一直無法好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甚至對表現如果不如自己與別人對我的期待有極大的恐懼,大到我後來決定必須離開事務所的工作。
最近我才發現,原來這種感覺也有個心理學名!這就是 imposter syndrome,中文翻譯為冒名頂替綜合症。
用白話解釋呢,就是不管自己多傑出,在內心都覺得「我是個幌子」。就算是在事業、家庭、關係等各個層面都看似狀態很好的人生成功組,並不會沈溺在滿足與幸福中,反而是覺得自己像個A級的仿冒品 — 就算再怎麼像,終究還是個假貨!是不是一個很諷刺的狀況?越是成功反而會覺得自己越假!
在 1970 年代透過研究發現,後而命名 imposter syndrome 的心理學家 Pauline Rose Clance 與 Suzanne Imes 說:有70%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段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她們的研究也顯示,有 imposter syndrome 的人會呈現兩種行為模式:要不是個事情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的拖延者,不然就是做事非常努力的過頭努力者。
過頭努力者如果成功或是做的好,就會歸功於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與奉獻。拖延者呢?如果表現不如想像,就有理所當然的理由為自己解套。拖延者如果也表現的不錯,就會把結果歸功於自己的運氣好。
天啊!這根本比算命還神準!
探討 imposter syndrome 的重點不是他會不會發生(因為研究顯示大部份的人都會體驗),也不是會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一直活在被穿插的恐懼與焦慮中,人的狀態總之不會太好)。重點是到底它為什麼會發生,所以我們才有機會預防它。尤其在嚴重體驗者上,特別容易有下面這三種特質:
榜上第一名的是懷疑自己能力。再來是適應度不良的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會設定反常高的要求。儘管如此,自己就算能達到要求也不會有成就感。最後,就是有高度焦慮、擔憂與不安的神經質。
但最難以預料的是,研究發現高智商的人反而也更容易有 imposter syndrome,因為越是聰明的人,越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加上聰明人身邊通常都是聰明人,這樣的社群因素也會讓人覺得自己不夠好,鼓勵 imposter syndrome 的發生。治療許多高成就但有 imposter syndrome 的 Marilyn Puder-York 醫生發現,這些人通常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父母都高度注重學業證書。於是,他們非常擔憂會因為不夠好而被期待有成功小孩的家人拋棄。
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還有學術界,也都是滋養 imposter syndrome 的溫室。要免除 imposter syndrome 不可能,但要降低它或許有機會。其實從塑造一個安全,讓大家能公開承認與討論犯錯的環境就行了。說起來容易,但當 imposter syndrome 已經根生蒂固地在我們的思維,甚至靈魂當中,好像有蛋生雞、雞生蛋的執行困難。我們只能仰賴更有意識的去覺察我們的想法,注意損害力強大的內在聲音開始燃起。
再來,就是接納我們是有多種面向的人類,imposter syndrome 也是其一。要好好的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各種面向,別把imposter syndrome 帶給我們的想法當作對自己所有的定義。
或許自我洗腦也有幫助:我不是A貨,我可是貨真價實、超正的正品!!(每天記得照三餐看著鏡子對自己說 🤣)
.
.
.
.
#生活中的修行
#身心靈補給站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心靈心理學 #spiritualpsychology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教育 #educationforpeace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Source: Psychology Today https://bit.ly/3zjaH5w
Photo by Ahmed Zayan on Unsplash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 #拉拉手聊教養 #女兒怎麼養 #媽很想聊 #育兒 前陣子跟朋友在聊天時, 有提到我想要讓自己當女兒的 👑role model, 朋友覺得很有趣, 因為常聽到身邊家長想給小孩基礎的知識或是觀念, 但是Lara是希望讓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得更強大, 不迎合、不討好。於是提出了也許...
「mind4parenting」的推薦目錄: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Facebook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蒙特梭利評價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mind4parenting 在 E7 LARA拉拉手聊教養| 俗話說男養窮女養富, 究竟女孩兒該 ... 的評價
mind4parenting 在 Facebook 八卦
【蒙特梭利女士生日快樂】
瑪麗亞蒙特梭利女士出生於1870年8月31日,我們平常談到蒙特梭利,都在討論她的教具、教學方法與哲學精神,很少去談論到她是怎麼樣一個人,今天不談她的教育精神,只談談她這個「人」。
其實我很喜歡聽關於她個人的人生故事,在那個女性不能進醫學院的傳統年代,她用傑出的表現,得到進入醫學院就讀的機會,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在那個性別極度不平等的保守年代,她未婚生子,且依然在教育領域上努力不懈,為全世界的教育帶來不可撼動的影響。
有一次我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的Pocast節目「媽很想聊」聽到蒙特梭利女士的愛情故事(渣男版),拍案叫絕、欲罷不能,還重復聽了第二次,我先不劇透,留給大家自己聽😆。平常除了在書籍上能找到一些蒙特梭利的生平,在網路上她的個人故事並不多,有些甚至是口耳相傳的,不管真實性為何,都沒有關係,看看這些故事,總是感到很親切。
照片裡是用不同顏色便利貼,在牆面上拼出來的瑪麗亞蒙特梭利像,是我還在上培訓課程的時期,參加由培訓中心主辦的蒙特梭利餐會時拍下來的,由衷敬佩這位創作者,這幅蒙特梭利畫像我一直好喜歡,覺得它很特別,跟大家分享。
\
你也想聽蒙特梭利的愛情故事嗎,連結在留言處喔!⬇️⬇️⬇️
mind4parenting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八卦
【人生的下一個旅程】
自己親身經歷成為媽媽對我這個本來很怕小孩的人轉變是有多大。這是一個常常很有收穫的旅程。收穫在於,如果能練習比較有意識的去體驗育兒,去從過程中觀察自己,它提供了自我理解與心靈療癒。但是要練習有意識的生活,要一直去了解自己的過程,常常確是幸苦又痛苦。
我們都帶著某種兒時的創傷在過成人的生活。因為在找尋如何能更有勇氣去面對,我開始上課,也尋求了不同心理師與心靈老師的協助。
當時開始 #意在育兒 ,開始 #媽很想聊,就是希望能支持,跟我一樣想要過有更有意識生活,但是在過程裡也感到幸苦的人。
.
.
同時,因為小孩讀的幼兒園,我認識了蒙特梭利這個教育方式。蒙特梭利醫生透過自己的研究、觀察、資料綜合,提供了一套很完整的教育方法。
不過再探究才知道,蒙特梭利醫生說:要執行這套理論,其實最重要的是執行者對自己的觀察,要如何預備好我們自己。就因為我們帶著太多過往的傷、對愛與想被認可的渴望,所以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將我們自己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很矛盾的,我們會帶著很多愛,但又注定成為育兒與教育最大的阻礙。
我喜歡蒙特梭利,因為她其實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於是,明知自己不會去當老師,卻對蒙特梭利理論的全貌好奇到決定去上蒙特梭利的師資培訓課程。只是在上課過程中,我一直質疑。蒙特梭利明明在強調成人自己轉變的過程,我們才能運用這套理論好好的支持孩子長大。可是在如此傳統授課方式的課程中,成人的轉變會(能)發生嗎?🤔
我自己覺得,能夠完成這個極為挑戰培訓的人,通常有兩種:
1)非常擅長寫筆記與背誦的專業學生,但這樣的人透過課程能被轉換的機會並不大
2)自己正開始轉換而發現理論跟自己的心靈追求契合,一般來說,幸苦但是因為有更強的心靈追求,這樣的人比較能咬牙撐過去,收穫也越大
但是有一種正在轉換或已經轉換好的成人,對上課方式會感到無比的痛苦,中途放棄的可能很大。可是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有一群持證但沒有轉換的成人,而又有明明很適合執行的成人卻已經放棄。
.
.
基於自己成為媽媽與成為蒙特梭利學生的體驗,讓我一直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方式能啟動與支持成人更有意識的生活,去經歷心靈的轉換?也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父母。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做個有意識的導師。因為心靈轉換,我們才能更有意識的去體驗人生。
宇宙是不是會呼應我們的尋求?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個 Ted Talk 的推薦,是一個有關 matrescence ,這個我從來都沒聽過的字的影片。20分鐘後,我明白,原來這個字代表女生轉換成母親的巨大轉變過程。因為實在太貼近自己的經驗,我完全能呼應影片中提到,這個階段的女性需要更多支持、理解與陪伴的倡議。於是我又繼續上網研究。
結果帶我找到了近年主要做 matrescence 研究與推廣的Aurilie Athan醫師,然後帶我找到了她就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的Spirituality Mind Body Institute 。這是常春藤學校中,第一個以科學結合身心靈的中心。
不過常春藤不是重點,而是有越來越多重視身心靈的科系與學校,因為我們的世界真的很需要!
於是不愛唸書,從大學畢業超過 20年的我,在一週後要回研究所去當學生了!如果這個期間比較少 post 小文,希望是因為我正在經歷轉換中。😂
去年一波的疫情讓我延後課程一年。今年突然襲擊的疫情帶來了更多未知與恐懼,但或許要相信這是這個階段的我需要去的地方。
帶著怕怕與期待,準備迎接下一個人生旅程的開始!💪🏻
.
.
.
.
#身心靈補給站
#生活中的修行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mind4parenting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評價
#podcast #拉拉手聊教養 #女兒怎麼養 #媽很想聊 #育兒
前陣子跟朋友在聊天時, 有提到我想要讓自己當女兒的 👑role model, 朋友覺得很有趣, 因為常聽到身邊家長想給小孩基礎的知識或是觀念, 但是Lara是希望讓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得更強大, 不迎合、不討好。於是提出了也許可以做一集podcast 分享給有女兒的媽咪們~ 😇
於是就有今天這一集 #Lara跟妳拉拉手聊教養 #女兒怎麼養
謝謝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的Cynthia 在我一邀約就欣然答應!😘我們兩個都育有一雙兒女, 相信是很適合來跟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其實這一集不只適合有女孩的家長聽, Cynthia跟我對於男孩、女孩的教養方式其實都很一致, 所以如果妳的家中是小男孩, 也歡迎跟我們一起聽聽看, 也許能獲得一些啟發喔~ ☺️
💝💝💝💝💝💝💝💝💝💝
#愛自己是需要最大的勇氣
#媽媽要當女孩兒的模範
#但是女兒不需要完美的媽咪
#孩子需要的是接受自己真實面貌的媽咪
#當妳愛你自己孩子也會尊重自己
#身教大於言教
📺Lara幫你做功課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想從哪一個平台聽podcast? 自己選:
https://yeslara.com/podcast_平台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在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兒童國際觀課程招生中
https://www.facebook.com/LaraGlobalpedia
🔥#海盜夏令營營7到10歲還有三個名額(7/12~16)
🔥#5月23日台中講座暨北歐神話故事工作坊
🔥#6月26日台南俄羅斯文化體驗工作坊
mind4parenting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評價
#爸媽做什麼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蒙特梭利 #非營利組織 #基金會
”你的志願是什麼?“
‘賺大錢!!’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要賺大錢的夢, 就算沒有要賺大錢也人人都想要財富自由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工作, 甚至創業的原因。
但是...居然有人想要做“不賺錢”的工作??
這次Lara來到了位在內湖的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 Y2 Foundation for Future Education 一探究竟, 到底這個 #不以賺錢為目的 的組織到底是在做什麼呢?
Lara剛開始拍攝影片到現在, 最忠實的小觀眾除了我們家的戰鬥民族小兄妹外, 就是基金會執行長Cynthia的一對兒女。在足球場上看到我戴太陽眼睛還會學著說“Hello~歡迎來到5~5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頻道, 我是Lara” XDDD 孩子們的口味是家長調出來的!對教育如此的上心, 讓Cynthia 夫婦從接收 #蒙特梭利 教育的家長, 因為真心喜愛進一步成立 #非營利組織 的教育基金會來推廣未來教育, 這樣的使命感, 真的是讓Lara望塵莫及!
執行長媽咪Cynthia也在一年多前開始寫文章, 把自己的想法、蒙式教育理念與實踐的過程都透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https://www.facebook.com/mind4parenting
或是也可以用聽的搜尋podcast #媽很想聊
這一集內容比較長, 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Lara希望藉此讓孩子們認識到原來世界上是有很多人懷抱著理想、把自己顧好之外, 還會行有餘力的為世界做更多的付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非營利組織 是如何運作的呢?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
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在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兒童國際觀課程 👇👇
https://www.facebook.com/LaraGlobalpedia
📺Lara幫你做功課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想從哪一個平台聽podcast? 自己選:
https://yeslara.com/podcast_平台
mind4parenting 在 E7 LARA拉拉手聊教養| 俗話說男養窮女養富, 究竟女孩兒該 ... 的八卦
... 給有女兒的媽咪們~ 於是就有今天這一集#Lara跟妳拉拉手聊教養 #女兒怎麼養 謝謝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的Cynthia 在我一邀約就欣然答應! ... <看更多>
mind4parenting 在 蒙特梭利評價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八卦
意在育兒mind4parenting 在Facebook上關於蒙特梭利評價的文章與內容. 意在育兒mind4parenting. By 意在育兒mind4parenting. at 2021-10-01 13:14: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