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接受電腦斷層掃瞄的病人DNA基因受損 / DNA damage see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T scanning (07/22/2015 Stanford Medicine News Center)
隨著過去十年以來,使用先進的醫療影像檢驗非常普遍,低劑量輻射可能導致罹患癌症的因果關係,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民眾的關注。
現在,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科學家們使用新的實驗室科技,已經可以觀察到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的細胞所受到的傷害。
「我們現在知道,即使受到電腦斷層掃瞄如此小量的輻射劑量,都會造成細胞傷害」,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內科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Patricia Nguyen醫生表示。「這是否會導致癌症或對病人造成負面影響,目前仍是未知數,但是,這個結果應該要鼓勵醫生們堅持使用低劑量輻射的策略。」
此研究報告發表於(2015年)7月22日美國心臟學會:心臟血管成像(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maging)的線上版,作者是Won Hee Lee, PhD, and Yong Fuga Li, PhD,兩位都是博士後研究學者,與其他幾位作者。
「過去十年以來,心臟疾病使用醫療影像科技爆增」,Joseph Wu, MD醫生,同時也是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表示。Wu 醫生是醫學與放射學教授,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主任。
「這些檢驗讓病人受到不少的低劑量輻射曝照。但是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低劑量輻射到底對病人造成什麼影響。我們現在有足以讓我們看到細胞層次的非常細微變化的科技。」
隨著過去十年以來的大量使用先進的醫療影像檢驗,也引起大家對於可能的低劑量輻射與癌症之間關係的公共衛生問題顧慮。
擔心來自於像電腦斷層掃描這樣的診斷程序而增加的輻射曝照,使身體曝照在低劑量X光射線,會傷害DNA,並且使細胞突變而導致腫瘤生長。
正當關切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的研究顯示,低劑量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的科學證據非常有限。目前,美國國會有ㄧ草案要在低劑量輻射這方面的研究投注經費,Wu醫生表示。他說,而這份研究報告也指出必須在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我認為有關低劑量輻射曝照的擔心是正當的關切,但是問題是很難證明低劑量輻射與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Nguyen表示。「即使我們能顯示細胞層面所受的傷害,這傷害也正在被修復。而是那些沒有被修復,或是那些沒有被消滅而產生突變的細胞,就會產生癌症。以我們現有的科技,仍然無法追蹤這些細胞。」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廣泛的觀察心臟和血管電腦斷層掃描中,探討低劑量輻射對細胞的影響。這些成像手續的使用有多種原因,包括可能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的管理,以及準備為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做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該研究表示,電腦斷層掃描被用來做全身的成像和診斷過程,使病人受到超過相當於一次X 光曝照至少高達150倍的輻射劑量。
200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估計未來將有29,000癌症病例是歸因於美國那(2007)年所做的7千200萬次的電腦斷層掃描。
增加DNA傷害與細胞死亡
但是,這樣的預測取決於科學家們如何評估輻射與癌症之間的關係,Nguyen醫生表示。
「因為我們對於低劑量輻射的影響暸解不多 - 我們只從原子彈爆炸的生還者了解高劑量輻射的影響 - 我們就假設與劑量多寡成正比。」Nguyen表示。「我們想知道在細胞層面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研究人員檢查了67位做過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造影的病人的血液。用全基因組測序和流式細胞術這樣的技術來測量DNA受損的生物標記物,研究人員檢查病人進行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造影檢驗程序之前與之後的血液,以了解細胞的變化。
結果發現DNA受損與細胞死亡的比例都上升,同時參與細胞修復與死亡的基因都有增加的趨勢。研究也顯示,雖然大多數受到掃瞄的受損細胞都被修復了,小部份的細胞死亡了。
研究顯示,「這些研究發現提出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造影可能導致DNA受損,進而引發細胞突變的可能性,如果受損的細胞沒有修復或是被排除掉的話」。「經過重複的輻射曝照而導致的累積性細胞死亡更是問題重重。」
「我們必須要做更進一步的了解,因為這不是良性效應,即使輻射的劑量很低。」Nguyen醫生表示。「我們的研究計劃支持醫生們也許不須要每個病例都使用最高畫質的影像的觀點。雖然我們不該完全不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因為很清楚的它是一個重要的技術,但是我們可以藉由降低輻射劑量、使用更好的機器與科技或是給予病人一些防輻射措施以保護病人,來增加此技術的安全性。」
Nguyen 醫生又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觀察到體重在平均值內,心跳正常的病人中,並沒有接受低劑量輻射曝照的病人的DNA有受損的情況。」
其他史丹佛大學的作者包括博士後研究學者:
Shijun Hu, PhD, Charles Chan, PhD, Jared Churko, PhD, and Sang-Ging Ong, PhD;
醫學院學生Wan Xing Hong;
助理研究員Grace Liang and Ivy Nguyen; Jia Wang, PhD, 電腦斷層掃描醫生; Russ Altman, MD, PhD, 生物工程教授,基因與醫學教授; and Dominik Fleischmann, MD, 放射學教授。
此研究計劃受到美國心臟協會、國家健康研究院與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的研究經費補助。
中文翻譯:ADA CHOU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官網:
http://medicine.stanford.edu.
文章內容原始資料來源:史丹福大學新聞
http://med.stanford.edu/…/dna-damage-seen-in-patients-under…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md phd中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研究發現:接受電腦斷層掃瞄的病人DNA基因受損 / DNA damage see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T scanning (07/22/2015 Stanford Medicine News Center)
隨著過去十年以來,使用先進的醫療影像檢驗非常普遍,低劑量輻射可能導致罹患癌症的因果關係,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民眾的關注。
現在,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科學家們使用新的實驗室科技,已經可以觀察到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的細胞所受到的傷害。
「我們現在知道,即使受到電腦斷層掃瞄如此小量的輻射劑量,都會造成細胞傷害」,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內科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Patricia Nguyen醫生表示。「這是否會導致癌症或對病人造成負面影響,目前仍是未知數,但是,這個結果應該要鼓勵醫生們堅持使用低劑量輻射的策略。」
此研究報告發表於(2015年)7月22日美國心臟學會:心臟血管成像(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maging)的線上版,作者是Won Hee Lee, PhD, and Yong Fuga Li, PhD,兩位都是博士後研究學者,與其他幾位作者。
「過去十年以來,心臟疾病使用醫療影像科技爆增」,Joseph Wu, MD醫生,同時也是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表示。Wu 醫生是醫學與放射學教授,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主任。
「這些檢驗讓病人受到不少的低劑量輻射曝照。但是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低劑量輻射到底對病人造成什麼影響。我們現在有足以讓我們看到細胞層次的非常細微變化的科技。」
隨著過去十年以來的大量使用先進的醫療影像檢驗,也引起大家對於可能的低劑量輻射與癌症之間關係的公共衛生問題顧慮。
擔心來自於像電腦斷層掃描這樣的診斷程序而增加的輻射曝照,使身體曝照在低劑量X光射線,會傷害DNA,並且使細胞突變而導致腫瘤生長。
正當關切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的研究顯示,低劑量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的科學證據非常有限。目前,美國國會有ㄧ草案要在低劑量輻射這方面的研究投注經費,Wu醫生表示。他說,而這份研究報告也指出必須在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我認為有關低劑量輻射曝照的擔心是正當的關切,但是問題是很難證明低劑量輻射與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Nguyen表示。「即使我們能顯示細胞層面所受的傷害,這傷害也正在被修復。而是那些沒有被修復,或是那些沒有被消滅而產生突變的細胞,就會產生癌症。以我們現有的科技,仍然無法追蹤這些細胞。」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廣泛的觀察心臟和血管電腦斷層掃描中,探討低劑量輻射對細胞的影響。這些成像手續的使用有多種原因,包括可能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的管理,以及準備為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做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該研究表示,電腦斷層掃描被用來做全身的成像和診斷過程,使病人受到超過相當於一次X 光曝照至少高達150倍的輻射劑量。
200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估計未來將有29,000癌症病例是歸因於美國那(2007)年所做的7千200萬次的電腦斷層掃描。
增加DNA傷害與細胞死亡
但是,這樣的預測取決於科學家們如何評估輻射與癌症之間的關係,Nguyen醫生表示。
「因為我們對於低劑量輻射的影響暸解不多 - 我們只從原子彈爆炸的生還者了解高劑量輻射的影響 - 我們就假設與劑量多寡成正比。」Nguyen表示。「我們想知道在細胞層面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研究人員檢查了67位做過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造影的病人的血液。用全基因組測序和流式細胞術這樣的技術來測量DNA受損的生物標記物,研究人員檢查病人進行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造影檢驗程序之前與之後的血液,以了解細胞的變化。
結果發現DNA受損與細胞死亡的比例都上升,同時參與細胞修復與死亡的基因都有增加的趨勢。研究也顯示,雖然大多數受到掃瞄的受損細胞都被修復了,小部份的細胞死亡了。
研究顯示,「這些研究發現提出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造影可能導致DNA受損,進而引發細胞突變的可能性,如果受損的細胞沒有修復或是被排除掉的話」。「經過重複的輻射曝照而導致的累積性細胞死亡更是問題重重。」
「我們必須要做更進一步的了解,因為這不是良性效應,即使輻射的劑量很低。」Nguyen醫生表示。「我們的研究計劃支持醫生們也許不須要每個病例都使用最高畫質的影像的觀點。雖然我們不該完全不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因為很清楚的它是一個重要的技術,但是我們可以藉由降低輻射劑量、使用更好的機器與科技或是給予病人一些防輻射措施以保護病人,來增加此技術的安全性。」
Nguyen 醫生又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觀察到體重在平均值內,心跳正常的病人中,並沒有接受低劑量輻射曝照的病人的DNA有受損的情況。」
其他史丹佛大學的作者包括博士後研究學者:
Shijun Hu, PhD, Charles Chan, PhD, Jared Churko, PhD, and Sang-Ging Ong, PhD;
醫學院學生Wan Xing Hong;
助理研究員Grace Liang and Ivy Nguyen; Jia Wang, PhD, 電腦斷層掃描醫生; Russ Altman, MD, PhD, 生物工程教授,基因與醫學教授; and Dominik Fleischmann, MD, 放射學教授。
此研究計劃受到美國心臟協會、國家健康研究院與史丹佛大學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的研究經費補助。
中文翻譯:ADA CHOU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官網:
http://medicine.stanford.edu.
文章內容原始資料來源:史丹福大學新聞
http://med.stanford.edu/…/dna-damage-seen-in-patients-under…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md phd中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重點摘要】
《臨床精神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一篇義大利托斯卡尼精神醫療在疫情下的現況,作者所在的西恩那醫學院附設醫院是一座相對大型的綜合醫院,以下整理本文「門診」、「病房」、「學術活動」、「醫療人員心理健康」的各層面的因應。
➨門診
▍疫情爆發後立即取消了90%的門診,改用電話遠距醫療。雖然他們對於用電話或遠距醫療幾乎沒有任何經驗,但是這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對精神科病患用電話溝通幾乎都是可行的,而有些還可以使用WhatsApp或FaceTime視訊。
▍重新安排會談時的座位,讓兩人的距離至少相距2公尺
➨病房
▍只收治絕對需要住院的病患,而病房分艙分流為COVID與非COVID的兩區。收治在COVID區精神科病房的患者,通常他們的精神症狀都是比COVID相關身體症狀還要嚴重的。
▍該院在2019年10月為預防院內感染,就開始禁止握手
▍鼓勵戴口罩,在口罩短缺的情況下,告訴患者如何自製口罩的資訊
▍所有醫院的員工在拿到護目鏡之前,都要戴眼鏡,平常沒帶眼鏡的戴太陽眼鏡也可以
➨學術活動:會議、臨床報告都全部取消,改用視訊。
➨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醫護人員長期身著防護裝備,也目睹同事與患者被感染、死亡;因此許多醫護人員都有失眠、焦慮以及心理健康需求,因此醫院也安排各種支持性的團體與方案
這篇第一手報導許多細節的文章,也詳述了這些措施的背景(例如口罩、護目鏡短缺)以及根據(門診座位保持2公尺是因為談話時藉由呼吸飛沫可能傳播達到1.5公尺;若個案打噴嚏則要考量調整為3公尺),值得精神醫療院所參考。全文開放免費由以下連結下載: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煜軒醫師整理)
📋 COVID-19 Diary From a Psychiatry Department in Italy(2020/03/23)+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Andrea Fagiolini, MD,*; Alessandro Cuomo, MD; and Ellen Frank, PhD
➥Link: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https://bit.ly/39LZs8S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md phd中文 在 博士的英文稱呼究竟是Doctor還是PhD呢?為什麼 ... - YouTube 的八卦

PhD 的全稱是Doctor of Philosophy,翻譯過來就是“哲學博士”的意思。 ...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有兩個學科有獨特的說法: 一個是醫學博士” MD “、也 ... ... <看更多>
md phd中文 在 md phd意思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八卦
https://www.chrismoore.me/md-phd-中文/... 在中國, MD 是醫學博士( Doctor of Medicine )學位; PhD 是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者( Doctor of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