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第一個通過的重大人事任命案:國防部長、非裔》
* 當地時間23日,美國參議院以93-2票的投票結果確認Lloyd Austin擔任國防部長。
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國防部長。
奧斯汀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擔任末任駐伊拉克美軍司令,2012年1月起任美國陸軍副參謀長,2013年3月就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並推動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
奧斯汀於2016年退役,同年起出任防務企業雷神技術公司董事會成員至今。
* 奧斯汀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對台支持堅若磐石,會確保美方恪守承諾,支持台灣得以自我防衛。
美國聯邦參眾兩院昨天分別投票通過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的豁免案,讓他得以豁免要求退役軍官接掌國防部需退役滿7年的規定。
參議院隨即在今天上午的院會針對奧斯汀的提名案進行表決,提名案最後以93票贊成、2票反對通過,奧斯汀確定執掌五角大廈。
* 拜登今天隆重介紹了自己的國防部長:Lloyd Austin,這是迄今拜登為自己的內閣人選舉行的最為「隆重」的介紹儀式。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四星上將,如何打敗各界普遍看好的Michele Flournoy,成為美國第28任國防部長?
拜登介紹國務卿、白宮國安顧問、國土安全部長等高層的時候,都是「一起介紹」。包括經濟團隊、衛生團隊,都是一次性介紹六至七位。
今天舞台只屬於奧斯汀,拜登光介紹奧斯汀就用了14分鐘。拜登對奧斯汀的贊美簡直是溢於言表,更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原來他倆交情非常深!
拜登還罕見的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闡述自己為什麼要提名奧斯汀擔任國防部長。原因有五個:長期密切合作、軍事與外交綜合能力強、價值觀吻合、與拜登一家有私交、非裔。
拜登與奧斯汀相識於2010年,拜登擔任美國副總統時,當時奧巴馬責成拜登監督結束伊拉克自由行動任務,確保有序撤軍。而在伊拉克接待拜登的,就是奧斯汀,兩人共同參加了大大小小的軍事會議。拜登說,那個時候他就親眼見證了奧斯汀的政治技巧,奧斯汀得到了美軍、盟軍領導人的廣泛尊重。
讓拜登記憶深刻的是伊拉克的某一天,受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的邀請,他們到綠區(green zone)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官邸開會,突然官邸遭到了武裝分子的火箭彈攻擊。雖然拜登故作淡定,但旁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問:What the hell!
而對於奧斯汀來說,這就是非常平常的一天,他的冷靜鼓舞了周圍的人。
拜登說,奧斯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是深得歐巴馬和我的信任,所有交給他的都是最艱巨的任務,比如伊拉克撤軍,這不僅涉及到讓美軍安全回家,還需要重新部署美軍裝備。這是60年以來美軍最大型的後勤行動,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技能,還需要外交技能。
在此期間,奧斯汀與美國盟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領導力也在談判桌上代表了美國的能力。
奧斯汀的非裔身份是他的加分項。他是美國第200位四星上將,第6位非裔四星上將,第1位領導美國陸軍在整個戰區作戰的非裔指揮官。而在現役美軍中,少數族裔佔到了40%。
* 奧斯汀現年67歲,1953年8月出生於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從小在喬治亞州的托馬斯維爾長大。1975年奧斯汀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
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奧斯汀被任命為少尉。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前往德國接受培訓。然後被分配到北卡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師。
1981年,奧斯汀去了印第安納波利斯,擔任陸軍印第安納波利斯地區招募司令部的作戰官。
他還去奧本大學攻讀了教育顧問碩士學位。奧斯汀從韋伯斯大學(Webster University)攻讀了一個MBA。此後,他還不斷在美國軍事院校深造,真的是學無止境。
2010年9月1日,奧斯汀成為美軍駐伊拉克總司令,時任副總統拜登,國防部長蓋茲和參聯會主席穆倫出席了儀式。
2011年12月,奧斯汀被提名成為美國陸軍副參謀長。2012年1月31日上任。他負責美國陸軍總部人員和陸軍預算的日常管理。
* 民主黨內部,對於拜登的任命褒貶不一。雖然大部分人贊同拜登的選擇,認為奧斯汀確實是國防部長這一位置的合適人選。但在反對者看來,任命奧斯汀破壞了規矩:退役未滿7年,不得擔任國防部長。
根據美國1947年國家安全法,國防部長必須至少在7年內未加入任何現役美軍部隊。而美國國會願意再次破例,再度於歷史上打破此規矩。過去只有兩次被批准,其中一次就是2017年川普任命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為國防部長。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震遠今早被法庭判令破產,他的總負債大約是一億二千萬左右。他還住在一間月租十多萬的屋,他話是由他的親戚支付,我相信是他老婆。我相信他老婆也相當多錢,可能儲了幾千萬。他生活無憂,但復出無望。因為破產了,不能再做公職。他回港已廿多年,能否回美國工作,他到美國只能退休。他現在已經五十八歲。我要講的是張震遠...
「mba顧問」的推薦目錄:
- 關於mba顧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mba顧問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 關於mba顧問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 關於mba顧問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 關於mba顧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mba顧問 在 神王TV Youtube
- 關於mba顧問 在 [心得] 申請MBA 時,顧問不一定會告訴你的事-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mba顧問 在 美國留學代辦/顧問幫助大嗎?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mba顧問 在 藍色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考試制度變動如何選校1- 看板GRE 的評價
mba顧問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八卦
格差朋友
碩士班一年級下學期時我認識了位東大畢業的男人(應該從來沒在檯面上寫過)這個人非常奇妙,大概認識三個月後妳都還搞不清楚對他的評價究竟是喜歡還討厭。
以下用K先生代稱。
K先生的工作型態令我非常嚮往,他是一人顧問公司,平常主要在做各種投資,偶爾會接幾個大企業的案件。這個人生活總是很有餘裕、時間也非常自由,讓畢業後打算回到職場當社畜的我非常羨慕。
K很高(差不多快到190)長相也是可以帶出去的類型,但根本不用交往就能感覺出他身邊很多女人,反正認識初期我就設了安全距離,確定這男人不會是戀愛對象。通常無法當戀愛對象的新的異性朋友其實大都沒有繼續聯絡必要,可K是例外,他懂很多我不懂的事,值得觀摩學習。
這傢伙不太像一般日本人,講話總是非常露骨,常常在嫌東京上班族愚蠢⋯⋯有天我試著反問「你為什麼老是上目線(站在一個高度批評別人)?」
問完之後對方默默從手機秀出本月收支明細及銀行入帳款項
「這是我本月收入,而且這個月對我來說算非常少的」
我看了一下
「喔,你本月有70幾萬日幣進帳,的確比一般同齢(三十幾歲)上班族稍強,但真的也還好」我表示
「小姐!妳再看清楚一點」對方微微不悅
我又看了一次,發現自己少算一個零😖
對!月収是七百多萬日幣,而且他的工作又不像網紅還要拋頭露面要面對酸民。
當時K試著說服我MBA唸完後自行創業,他說他負責出資我負責出勞力。這計畫的確也進行了一段時間(比較久的讀者朋友可能知道我之前做過一個網站叫東京ing,那就是當時第一步)
聽到男人要出錢千萬別以為對方有什麼非分之想,完全沒有。自從我初步答應嘗試後,他就以非常嚴厲的態度,每兩週都要我提事業企劃書跟他討論。
從結果論而言,有位格差朋友其實蠻幸運的。以時間來算,「日薪」七八萬台幣的對方常常願意花大半天跟我討論、指責我這個那個,怎麼說賺到的都是我。
「妳怎麼這麼天真?在cash flow上有想過投入這個成本後要如何因應之後的開銷嗎?」
「妳寫企劃書完全不夠有說服力,網站導線設計很差,回去重想」
「面對消費者妳是這個姿態嗎?妳心裡也許沒打算如此輕浮,但文字一出來就是不到位」
經歷了幾個月的兩人會議,我決定舉白旗投降
「謝謝你讓我發現我根本還不夠格獨當一面,我們取消合夥計畫吧,我還是認命先回去當上班族好好磨練自己」
如果不是他,我真的會以為自己那年可以創業,誤以為自己有本事😒
如果當K的朋友,我只會覺得他每天閒閒不用上班好幸福(他甚至閒到可以跟我約平日吃午餐)也只會羨慕他去高級餐廳點餐完全不用看價格、在選物店買一件幾萬日幣的T恤就像我在便利商店買瓶可樂般輕盈。可是經過了一段工作夥伴關係的相處後,我才發現我們之間的經濟格差是有道理的。在工作上我是用正常倍率在看事情,人家用的可是放大鏡,能看出各種我看不出、想不到的細節。
(視野上的)貧窮限制想像不是沒有原因,總覺得在這個年代找到「格差朋友」頗重要,有時候就是需要跟別人借眼界。當然,如果現實生活裡找不到,在非現實生活中找一位欣賞的人也是不錯選擇。
mba顧問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我在美國的時候,認識很多台灣旅外的傑出人士,陳思佳是其中之一。
思佳是台大畢業,哥大的 MBA,後來在美國大公司當主管。一直在紐約的思佳,有一天突然搬去西雅圖,原來跑去比爾蓋茲基金會做策略,隔兩年再聯絡上,居然跑去杜拜當杜拜酋長的資深顧問。
這兩年我搬回台灣,她卻反而搬回老巢紐約,據她的說法,紐約的多元文化還是讓她最舒服的環境,她太想念在紐約時,今天可以跟印度朋友 happy hour,明天跟墨西哥裔的朋友去吃 Taco,周末跟穆斯林女友八卦老公。來自各個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在紐約的生活,是深深交織在一起的。
Yes, I do miss that, too.
我搬回台灣以後,思佳每回台灣,我們會想辦法碰個頭。
每次與思佳聊天必有火花。比如她說她正在思考她只交男朋友這件事,有多少是她自己生來的性別傾向,有多少是社會制約的結果。
結論呢?還沒有結論。
但就在這些來來回回的聊天過程裡,她提及了新黨候選人楊世光那個「蔡英文沒有下一代,所以沒有資格評論下一代」的世紀級評論,yeah,我沒說錯,是中古世紀級的評論。
這個對話迅速長大,從楊世光跳到思佳的前老板杜拜酋長王妃跑掉,到美國女足贏得世界盃冠軍,大家才赫然發現,原來女足隊的薪水竟只有男足的四分之一。
從台灣,到中東,到美國。從總統,到王妃,到足球選手,我們一再一再看到對女性的歧視。
我後來跟思佳講,我們到節目上去講吧,思佳也很爽快的應允,於是有了今天兩個女人的對話。
動眼神經本周選的是鐵路警察遇刺身亡,引發警察用槍的討論,據動眼說法,美國時間談槍談了這麼久,這是我們的守備範圍。
張嘉玲本周選的也是她的守備範圍,Facebook 要出自己的貨幣 Libra。臉書的個資老外洩,這個 Libra 大家敢用嗎?
今晚 10:30 YouTube 首播;11:00 Facebook 首播 📹
mba顧問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張震遠今早被法庭判令破產,他的總負債大約是一億二千萬左右。他還住在一間月租十多萬的屋,他話是由他的親戚支付,我相信是他老婆。我相信他老婆也相當多錢,可能儲了幾千萬。他生活無憂,但復出無望。因為破產了,不能再做公職。他回港已廿多年,能否回美國工作,他到美國只能退休。他現在已經五十八歲。我要講的是張震遠的悲劇。他的爸爸是國民黨的死忠張寒松。「松柏後凋於歲寒」經考驗才能看到他的厲害。張震遠去英國Sussex讀書,是讀數,之後去哈佛讀MBA,回來便在McKinsey做顧問,做到亞太區顧問。他的經歷是相當顯赫。他是受「魔僧」顧汝德引薦他做官職。所以他國民黨餘孽、是港英餘孽,再投靠共產黨。他媽媽是山東人,但爸爸是湖北人,他告訴別人是山東人,跟梁振英是同鄉,因為自己心理上是山東人。
其實他走到今日,是一個決定下錯了。這讓大家知道做生意是有多大的風險。我想他去到泰山石化時,是有一千萬薪金﹐再加上做一些投資,應該都會找到一億多。他在McKinsey時,給泰山石化請了做副主席兼CEO。泰山石化是做運輸儲存石油。當時那個人找他出來,利用他做公職的地位,搞商品交易所。他們想香港金融發達,他們是運油,所以做商品交易,拿了這個牌就發達。大陸的石油也可以來他那裏買賣。泰山石化就可以做儲備和運輸。但一件事發生了之後,張震遠不懂得收手,導致了他今日的悲劇。那就是大陸不准商品交易所在國內設儲和交易設施。因為商品最後都要現貨交收,若是方便大陸人交收,應設在上海,但是大陸不准在境外交易,但在境內交收。這牽涉到重大的利益衝突,因為中石油覺得那是搶他生意,其實是中石油壟斷了所有生意。第二,上海也不准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話,上海將來會發展不到商品交易。他們想到這意念,張震遠拼命地做商品交易所,而不做泰山石化,支持他做商品交易所的人也退出,但張震遠認為自己也做得到,於是繼續做。這就是致命傷。他仍然勉強開商品交易所,但現貨交收不足,生意額不足。現在泰山石化也是停了牌,清盤中。這些生意給國內壟斷,如果影響到他們,會堅決抵抗。張震遠撐到今時今日,獨自做大股東。我相信他大部分的錢已蝕在商品交易所,借貸希望苦撐待變,但以失敗告終,欠人一億二千萬,一世玩完,他生未卜,此生休。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hmG7ITmjYU/hqdefault.jpg)
mba顧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過正和隆。做醬煮醋幾十年,沒有仇,卻賺得一身痛、半點恨;捱到65歲,把心一橫,擬於去年12月31日退休結業「脫苦海」。
怎料日月發酵,恨愛相生;準備離開,竟是徹底的歸來。
上水石湖墟巡撫街,水喉五金、紙紮、文具……生活小店當中有正和隆。店前西斜,老闆陳璧堃掛起紙皮遮光擋熱,裏外互相看不見,街坊是識途老馬,熟練地撥簾進出。小店不夠百呎,鮮有地整齊:樽樽罐罐不見有塵,豆類、雜穀一格格井然有序。所賣醬醋各有三五個品牌,店家出品的生抽老抽、原曬豉磨豉、甜醋和腐乳,售價貴幾元,卻最多人要。
「麵豉嗰日炆豬手炆得好靚,好食。」老街坊陳太一屁股坐在片糖缸改成的櫈子上,又告訴陳老闆:「我起碼一個月之後先行出嚟喇,因為腳痛要入院做手術。」今天她特意來入貨,買麵豉、豉油。
豉油,又恨又愛
陳璧堃,街坊都叫他「豉油佬」,皆因正和隆做豉油起家,他是第二代。上世紀40年代,父親陳根秀由南海來港,投靠開醬園的親戚做豉油;50年代初自設小工場做豉油、麵豉和甜醋,並在石湖墟開鋪。1955、56年間石湖墟被兩次大火吞噬,57年逐步重建,正和隆也在巡撫街現址重新啟業。
陳璧堃有四個姊妹,他是老三、排中間。「細細個住木屋,又是工場又是住家。兩個家姐睇鋪,我就周圍走,好百厭。」他怕父親,從來沒問過店名由來,只記得過年家中總掛一對對聯:「正直好生意 和氣定興隆」。
「老竇無咩讀過書,點作到咁好嘅對聯呢?」他哈哈大笑,轉瞬又皺眉:「做豉油做醬好辛苦,畀我揀我唔會做,但我讀書唔成,無得走!」他是唯一的兒子,二十多歲結婚後即接手店鋪;太太負責鋪面,他負責生產。
「做豉油會有一陣罨味,以前真係要用手去攪,一攪,陣味就出嚟,我都接受唔到;不過,呢啲係錢嚟㗎!」
他的工場在上水搬過幾次,90年代初因為業主收地被迫結束,自此在古洞一間豉油廠掛單租場,只做半加工。譬如豉油,已交給豉油廠師傅做,仍用自家招紙。
「做豉油最緊要用料靚用料足,夏天有熱頭曬就香啲。」他說。當年他試過十幾間豉油廠,找到一間的味和香跟自己做的相似。「我知道佢哋用加拿大非基因改造黃豆,發璜(按:煮好的黃豆混入麴菌、麵粉)撈美國麵粉,比日本麵粉膠質重啲、好啲;我自己一個人做太辛苦喇!雖然利潤無咁高,我寧願用佢嘅豉油。」
現在店中賣兩款自家頭抽和一款老抽,其中一款頭抽名為「鮮味生抽」,用豆比一般的多三分之一,濃稠如漿,鮮而豉味極重,可算鎮店之作。
麵豉甜醋,親手做
豉油外判了,只有麵豉和甜醋,他至今堅持親手做。
麵豉,一般貨色是發酵豉油剩餘的豆渣,鮮味盡去,很多時需加味精增味。但他做的賣的兩款麵豉:原曬豉和磨豉醬(前者仍見豆狀,後者是磨爛幼滑版)都沒抽製過豉油,保持原汁原味。「以前我啲磨豉係出咗豉油嘅,價錢平啲,主要交畀酒樓整叉燒;後來我只做零售,銷量少,乾脆用原曬豉攪磨,一樣係靚。」
市面常見的麵豉都是啡黃色,他的麵豉卻深啡色,驟眼看黑糊糊。他解畫:「麵豉好似人一樣,曬得愈耐會愈黑,愈黑就愈香。生曬啲豆喺豉油缸入面,上面曬到黑,下面嘅較黃,所以要成日翻佢,將底下嘅翻上面,不斷循環。」
他65歲了,依然記得父親當年的話:「醬,做就好易,打理好難。」
「你做,用料十足,曬得夠,一定做得好。不過擺耐咗就會有罨味,你點可以調番正呀?所以,唔係整好之後就冚埋,你要時不時拎出嚟曬,畀啲醬見下陽光會香啲。」
醬沒加防腐劑,放不久,所以他每次只做一小批。現在天時暑熱,醬賣少了,他也做少一些,「過咗中秋慢慢好,麵豉賣得最好,啲人有番胃口,多咗炆嘢;我都做得密啲,每次過千斤豆,一個月多啲就要做一次。」
講到做醬,最辛苦的步驟還數煮醬消毒。「唉!我做一次,就痛一次。」 他摸摸腰部,肌肉已成硬塊,隱隱作痛。
「啲醬容易黐底容易燶,要不斷剷,隻鑊又大,你要伸手彎住腰剷。室溫又高,得把牛角扇吹吹下,我一個人連續煮幾個鐘頭,不停流汗,煮一次起碼要飲4公升水。」最後洗鑊更辛苦,因為腰彎得更低。幸好十多年前起,煮醬有機器輔助,輕鬆了,但幾十年積下的舊患,纏身不去。
煮甜醋,相對沒那麼費勁,但一樣要忍。他採用本地酒房出產的白醋,加薑、桂皮、陳皮、丁香等等藥材做成甜醋。「煮呢個醋,一大鑊,嗰種藥材味好犀利,十足催淚彈,醃眼!咳!」
甜醋,他賣自家的,也賣其他品牌,「各有各鍾意啦,人哋要八珍,你無,佢會走咗去;我哋自家牌子就賣貴五六蚊。」
這日街坊王太帶了手拉車來買醋,「我孫仔啱啱出世,買去觀塘畀個新抱。」她嫌其他牌子太甜,「呢間鋪頭出嘅特別香,舊年冬天隔籬個事頭婆用佢煲薑,成條街都香晒。」
有人記住,陳璧堃笑瞇瞇,說:「到天時冷,啲人鍾意煲薑醋食下;事實上年尾多人結婚,到第二年10月、11月就有BB出世,甜醋特別好賣。」
以前煮完甜醋,五六桶藥材他當垃圾倒了,後來有朋友老遠從跑馬地來上水要「下欄」甜醋陳皮,他才識寶,現在煮完醋會挑回陳皮,但為非賣品,「而家?下人,有熟客寒咳唔係好囉!」
老店,差點結業
做醬煮甜醋,入缸,搬貨,幾十年陳璧堃獨力做,「我哋小型生產,唔請人。無辦法!為咗……我唔知點講呀!」他瞄瞄跟前在幫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苦笑:「賺到痛,之外都係痛!近十幾年,我個個禮拜日就好似返學咁,要去做推拿。」
去年他和太太邁向65歲,本擬12月31日退休結束正和隆;就在12月中煮甜醋時,從不在工場拍攝的他,忍不住拿手機拍下那鑊滾滾冒煙的甜醋,題記:「人生最後一次」。
「唔捨得㗎!」說着,他眼圈紅起來,思緒飛回去年底:「瞓唔着囉!直情神經衰弱。」有個星期天,他試不去推拿留在家,「電視睇完又睇睇完又睇,無地方去。」以前他想像退休「呢度去嗰度去」,事實上英國朋友早邀他去歐洲玩,他又買了「200蚊深圳通」,偏偏成行在即已失去興趣,一副心神無處安放。
決心分手,原來放不下。他三個女兒,十多年前已表明不想接手家業,臨別秋波,也發現情難捨。
店一直由他和太太合力支撑,沒請人。二女兒陳敏怡(Agnes)說,每逢過年店就最忙,三姊妹必定預留整個星期的假回來幫手,想不到自己成為了第三代傳人。陳璧堃笑言,由1月1日起店轉了她名下,自己變做顧問兼打雜。
70後的Agnes在銀行做了十多年,連MBA也讀了,兩年前工作太辛苦辭了職,「嗰時爸爸媽媽正計劃退休,我哋三姊妹都好開心,因為新年終於唔使返鋪頭喇!」
去年年底,他們通知熟客和包租婆不做,「啲客人同爸爸講:『你退休,咁我哋去邊呀?我由做女食到而家喇!』我聽到,突然之間好唔捨得。呢個招牌六十幾年喇!」
她問爸爸取帳簿算了一番,「都ok嘅!我想留住個招牌。」又游說從事文職的大家姐陳敏慧回來幫手看鋪,自己負責市場推廣。姊妹同心,盼可斷金,帶着正和隆走進2017年。
十年如一日
陳璧堃搖搖頭說:「我準備退休,以為可以脫苦海啦!結果有啲抑鬱,百無聊賴,個女話做番,我又好似開心啲。」
不過,他認為做醬這行式微了,尤其新界東北發展如箭在弦,古洞的豉油廠分分鐘無得做。「一收地,你一係返大陸做,但水準、原料難控制,而且豆都係外國嘅靚啲。」女兒正在搶時間,找新貨源、拓客路,像早前便去了樂富街市擺車仔檔,臚列自家品牌豉油、醬醋和腐乳。
幾十年來,陳璧堃和朋友合作生產腐乳。十多年前朋友搬廠上深圳,招紙也「均真」地印着「Made in China」,同屬正和隆招牌貨,輕柔鬆化而不死鹹。
醬料之外,40多年前陳璧堃接手時已兼賣雜貨。今天雜貨不多也不雜,而每種乾貨他只賣一款,都是精挑細選,譬如蝦子麵,找到第四五個供應商才敲定。
「搭下貨囉,要維持到租金嘛,而家都要1000蚊一日㗎!」陳璧堃說。
除了鋪租,過去半世紀上水翻天覆地,但對正和隆和陳璧堃而言,只是微細的漣漪,就像醬醋味道,始終如一。
「雖然間中都有自由行嚟幫襯,我哋主要做街坊熟客。有人搬咗出九龍、港島、大嶼山都返嚟買醬,甚至移民去外國,都會帶啲醬過去。附近有圍村,新年依舊會煮盆菜,用好多醬。」
七八十年代,他的豉油、麵豉曾交給酒樓,但經常被人拖數、走數,「好多次喇!千幾蚊都彈票,嗰個年代唔算少數目。咪搞啦!我寧願淨做門市,收一蚊就係一蚊。」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知足,常樂。
夏日炎炎,酸梅麵豉蒸排骨夠醒胃,有街坊要炆肉,大喊一聲「混醬,唔該!」只見陳老闆從五個醬缸輪流舀出小半勺倒入透明膠袋,用繩一紮,遞與客人,叮囑道:「返去放雪櫃,呢幾日好用喇!唔係會變酸。混醬鹹㗎,加啲冰糖,炆鴨炆腩肉都快啲腍。」這混醬,有自家磨豉、黑赭油(類似星馬的黑豉油)、甜醬、麻醬和南乳,即叫即混,也是父親傳下來的基本味道,就在日月蒸煮當中,摻着陳璧堃幾十年調出來的小變奏。
正和隆
地址: 新界上水石湖墟巡撫街2號A
電話: 2670 348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K4Ym8LWaos/hqdefault.jpg)
mba顧問 在 神王TV Youtube 的評價
99.5%の会社の経営がうまくいかない理由は、ランチェスター戦略で言えば、間違って「強者の戦略」をやってしまっているから!? 商品の種類を増やす、市場規模の大きい商品を手がける、などはやってはいけない!?
かつて、日産やマツダも、強者のトヨタ自動車のマネをして経営がヤバくなった!?
ナポリタン専門店だったのに、カレーを販売するようなお店をどう思いますか? それと同じことを多くの経営者がやっている!?
MBAのような高学歴コンサルタントの問題点とは?
このコーナーは、神王リョウとナナフシさんの顧問税理士である堀先生に、
株・FX・仮想通貨などの投資、そしてビジネス全般、また個人の副業も含めて、税金やら節税やら確定申告やらについて、いろいろと教えてもらおう!というコーナーです
★ 堀先生のWebサイトや連絡先はこちら
https://fx-tax.net/lp/kamio/
【神王TVを見てきた!】とお伝えして頂くと、「確定申告は10%オフ」や「顧問料が初月無料!」などの、オトクな特典を特別につけて頂きました(*^_^*)
★ 神王リョウが、「あなたを、90日で、稼げるように」育てます!!
神王リョウの株とFXの生徒 新期メンバーの募集
【早期特典】は、まもなく終了します
https://goo.gl/cTHr8E
「本物のプロの投資ノウハウ」を、本格的に学びたい方は、こちらがオススメです!!
TVや雑誌で、150回以上取り上げられた「株とFXと仮想通貨で稼げる学校」です
★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Dl3Bur
★ 【総額・30万円相当のセミナー】を、無料でプレゼント中! 締切迫る!? 「神王リョウ・公式メルマガ」にご登録してくださった方・全員もらえます(^^)/
http://blog.ryo-kamio.com/archives/51722065.html
-----------------------------------------------------------------------
神王リョウのSNSなど
-----------------------------------------------------------------------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ryo_kamio
◆ 神王TVさぶちゃんねる
https://goo.gl/tE1pUf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ryo_kamio/
◆ ブログ
http://blog.ryo-kamio.com/
-----------------------------------------------------------------------
理想の収入と、理想の人生を、手に入れる方法
-----------------------------------------------------------------------
★ TVなどで150回以上取り上げられた、株とFXで稼げる学校 【期間限定】
http://www.my-ir.com/iris/
★ 潜在意識・超意識・セルフイメージを、とことん使いこなしたい方へ
http://www.my-ir.com/rkss/
★ 神王流・500個の成功法則 ゴール設定、時間管理、勉強法など
http://www.my-ir.com/irc/
★ YouTubeで稼ぐ方法 超初心者のための、副業&集客&ブランディングの講座
http://www.my-ir.com/youtubranding/
★ あなたのWebサイトで稼ぎ、あなたのファンを作る方法
http://www.my-ir.com/wkl/
-----------------------------------------------------------------------
その他
-----------------------------------------------------------------------
◆ 温かい応援メッセージやファンレター(笑)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https://forms.gle/noprdSM4fnyVAeG36
【神王TV】は『見ているだけで、幸せなお金持ちになれるテレビ』というテーマの元、神王リョウが20代で30億円以上稼ぐことができた、あらゆるノウハウをお伝えしていく番組です!!
#経営者
#ランチェスター戦略
#税理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FehITyoTg4/hqdefault.jpg)
mba顧問 在 美國留學代辦/顧問幫助大嗎? - 留學板 - Dcard 的八卦
請問大家申請"美國"碩士時有找留學代辦嗎?(不含MBA),有找的人是否能分享你們覺得是否值得呢?我有追蹤Sabina的FB,看到她分享她協助學生申請上 ... ... <看更多>
mba顧問 在 藍色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考試制度變動如何選校1- 看板GRE 的八卦
Monday Blue Buster 「藍色週一症候群」MBA生涯公益解惑日:考試制度變動該如何選校?(上) 根據向來堅持不靠補習班、不靠富二代,即成功協助個案群 ... ... <看更多>
mba顧問 在 [心得] 申請MBA 時,顧問不一定會告訴你的事- 看板studyabroad 的八卦
代po,有問題請勿寄信
由於申請 MBA 這條路實在過於坎坷,且許多資訊不透明到令人訝異。
因此,寫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未來想要申請 MBA 這條路的夥伴,能夠少走冤枉路。
注意:
這不是「MBA 申請全攻略」,比較多專注在大家的迷思上,其他很重要的事情,
例如如何評估自己的職涯目標、思考自己的整體背景與資源是否能透過 MBA 來達到目標
等等,就不細談。
另外,這邊指的 MBA 是美國 MBA,其他地區的 MBA 我並不熟悉,
這篇文章喊話的對象,是土生土長台灣人並且在台灣念大學,在美國長大的人又是另一個
世界,並不適用。
迷思一、轉職投行、管顧是很正常的
從開始思考申請 MBA 到現在也差不多三年多,聊過的校友也超過四十位,
研究過的 linkedin 不下五百位,我的心得是:
如果一個人一直鼓催你 MBA 是一個很好的職涯轉換器,
那建議你要好好了解他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MBA 是職涯轉換器的前提,是你過去的職涯累積了許多能轉換的資本。
大家最常見的幾個迷思:
投行、管顧是每個領域都能轉過去的。
首先,如果你的目標是留在美國工作,大部分投行基本已經跟你說再見,
純策略的管顧(MBB)也幾乎會不會對你敞開大門。
在美國留下來的管顧,幾乎都是特定領域的管顧業,例如:醫療、科技...。
如果你的目標是管顧,請去好好和已經在管顧業工作的校友們聊聊,
或許會改變你對於「管顧業」的理解。
現實是,多數 MBA 畢業生畢業還是做和自己原產業高度相關的工作,
(轉管顧的也是!)
當然,普遍會做得更有高度、更策略面、薪水更高。
迷思二、顧問十項全能,所以我可以很仰賴顧問
我身邊大部分申請 MBA 的人都有找顧問,甚至有些人找不只一個顧問!
許多申請的人,都以為自己的需要做的只有考完 GMAT 跟托福,
剩下的申請相關事務,顧問會花很多力氣協助你,跟著顧問走就好,不需要太積極準備,
例如寫 essay、面試準備、了解學校的資源與強項等等。
許多人剛開始申請的時候,由於自己不夠了解 MBA 這個遊戲,
就對顧問能給予的幫助有錯得離譜的認知。
首先,「有些」顧問是很現實的,在這些顧問眼中,會很明顯把學生分級,
未來的榜單,就會給予高品質的協助,無論是調整 essay 、還是面試準備,
而普通的學生,就是「一切按照合約走」,
合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一個信件過去,他跟你約定多久內會回復你,就是那個時間!
接著,先不談顧問不可能對於現階段商學院的每個 program 都熟悉,
就算熟悉,他們也不見得願意花時間陪你了解,甚至有些顧問為了衝學校的榜單,
也不管學校的 program 能不能協助你達成目標,就推薦你 program ,
這些顧問費用也都是六位數的呢!
那麼,對於「顧問」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呢?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是搜集資訊能力超強、執行力超強的人,
那麼,你可以用任何一個「通過你面試」的顧問,
因為你的資訊搜集能力夠強,不需要太仰賴顧問,顧問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檢核工具」,
顧問的存在是讓你確認「你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你對顧問的使用方式,
就是不斷的問他問題,不清楚的地方就釐清。
顧問是你付錢請的,釐清你的問題就是他的工作,
我有聽過有申請者的顧問跟他們說「你很聰明,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
我真的是滿頭問題。
你平常工作的時候,你會跟你老闆說「老闆你很聰明,你一定能解決問題的」嗎?
如果你需要你的顧問指引你,請選擇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的顧問。
無論一個顧問過去擁有多少豐功偉業、多了解 MBA 這套複雜的遊戲、身上擁有多少人脈
一但他不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他對你來說就是一個 CP 值不高的顧問。
這個邏輯也很合理,你將來不會是榜單、你也沒有付比較多錢,
可能還需要花顧問更多時間,為什麼顧問要特別幫你?
就因為你付跟別人一樣多的錢給他?
如果再重來一次,我會....
更早開始重視「釐清職涯目標」這件事情。
這個目標會貫穿你的 essay 、面試準備,更重要的是,陪伴你考 GMAT 跟托福。
且當你工作繁忙,左邊被老闆碎念、右邊被客戶崔件的時候,
是什麼支撐你考試?是什麼逼迫你反思人生?是什麼讓你噴了這麼多錢還是一無反顧?
就是你的職涯目標(或可以說是人生目標)。
如果你的職涯目標不清楚,沒辦法跟你的人格特質、過去背景、學校資源做串接,
再強大的顧問都沒辦法陪你寫出動人的 essay 、整理出個人亮點。
有些流派的顧問在一開始就把職涯目標挖得非常深入,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作法。
但這條路非常模糊且花時間,並不是每個顧問都願意、也不是每個顧問都做得好,
能夠有足夠的引導能力,最好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認真做這件事情,顧問只是輔助。
也有「部分」顧問跟學生討論職涯這塊,花不到兩個小時、邏輯漏洞一堆、前後矛盾,
就跟學生說沒問題,你準備的很充足的:)
適合念美國 MBA 的人
第一種:
理解在三十歲上下投入九百萬(加上工作兩年的機會成本)在三十年後是什麼樣的金額,
並且至少聊過 20 位校友,理解「MBA到底是什麼」的人。
(簡單的說,這筆錢會是你拿去做許多中等風險的投資,三十年後你可以每個月花「現在
十萬的購買力開銷」到你一百歲的資金。)
建議主要去聊正在找正職工作、剛畢業、畢業三年的人,少聊畢業五~十年,
畢業太久的人世代跟你不同,你也不會同意現在進台積電會跟二十年前有一樣的發展吧?
第二種:
家裡經濟無虞,追夢的人
不適合念美國 MBA 的人
第一種:
看了幾篇部落格,就覺得唸了 MBA 人生可以大改變、大耀進,
而沒有審視自己整體的 profile 跟文章主角的差異,就想要投入大筆資源去追求的人。
第二種:
沒有達成「適合念MBA」兩項中至少一項的人。
關於找顧問的建議
如果有想要找的顧問,至少和五個以上該名顧問的客戶請教,
了解推薦的理由、不推薦的理由,並至少考慮三個顧問以上。
其實顧問沒有想像中的少,有在做 MBA 申請顧問的至少超過十個以上,
挑顧問很重要,如果你不想花兩次顧問費的話。
另外,有些好的顧問其實會額滿,他們會顧慮到自己的產能問題而拒絕收學生,
因此,如果你有確定要申請的話,滿建議提早開始聊、早點開始和顧問合作,
避免太緊急去犧牲前期準備的深度,會影響後面面試準備、essay 的撰寫。
結論
申請的路很辛苦,過程很可能會迷路,
但不要排斥迷路,或許你只是對自己比較誠實、願意面對自己的盲點而已,
祝福每個走在這條路上的人,能不斷更看見清晰的自己,以及自己想要的未來。
代po,有問題請勿寄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36.1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19023926.A.704.html
※ 編輯: wlg119 (1.164.236.157 臺灣), 04/22/2021 00:58:24
MBA 的申請非常吃包裝,高三圍不代表一定能上該上的學校,
essay 撰寫、面試準備,幾乎是一樣重要。
非母語人士的一般申請者,要在短時間寫出精準的英文文字與口說,
沒有顧問的幫忙非常非常困難。
如果您想以就業、薪資來吐槽的話,MBA 會滿讓您失望的,
真的不少人透過 MBA 實現薪資大幅提升,我想強調的不是 MBA 不值得,
而是做這個決定之前,必須把許多粉紅泡泡給破除。
看過不少 Top 30 左右也過得很好的,還是看個人造化
為何需要找顧問這件事情,我就不多做更多解釋,以事實來看,
我相信台灣區 MBA 申請者 Top 20 甚至 Top 10 的申請者中,至少 50% 以上有找顧問,
且我認為 50% 是非常非常低估的數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