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晶覺得👍
⠀
蘇慧倫 Tarcy Su [ 真面目 True Colors ] Official Music Video(三立/台視偶像劇《跟鯊魚接吻》插曲)
⠀
◐首波抒情主打〈真面目〉真實袒露 解構自我◑
葛大為細膩察覺 你所認識的蘇慧倫 只是一部份的她
⠀
每個人都有一部分的自己,藏在表面之下,堅強、脆弱、無助、惶恐,各種顏色的情緒也許因為旁人眼光壓力,而讓我們選擇壓抑心底。有沒有一個時候,你不再介意別人的想像幻滅,你願意無畏展示自己的真面目,你明白了,樂於欣賞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快樂。葛大為透過〈真面目〉細膩側寫蘇慧倫這些日子以來的心路歷程,從現階段的生活切面到身分轉換的心境,一句句歌詞都深刻貼合蘇慧倫的內心世界;為充分體現〈真面目〉所描繪的細緻情緒,編曲歷經推翻修正,最終選擇以富有濃厚情感的鋼琴伴奏與悠揚弦樂為定案版本。
⠀
〈真面目〉不僅是一首貼近蘇慧倫現階段心境的歌曲,不同身份的女性也都能在這首歌裡找到描繪自己的樣貌。MV影像找來過往曾成功打造〈Lemon Tree〉、〈鴨子〉、〈傻瓜〉三部曲的陳宏一導演再創經典風格。以獨特美學見長的陳宏一,在此支MV安排了代表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如家庭主婦、上班族、學生等,並巧妙為每個身份特製面具,隱喻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是戴著別人期待的模樣在生活,而藏著面具底下的真面目或許只有自己才懂。蘇慧倫初收到腳本提案時,看見導演為各種身分女性設計的不同面具,便靈機一動從歌詞中的「當我和歲月短兵相接/回顧還是該往前」,聯想到自己不妨也嘗試穿劍道服、戴上帥氣的盔甲帽,拍攝當天導演完成了蘇慧倫的小心願,讓她化身帥氣女劍士,即使完全沒有劍道底子,蘇慧倫仍在MV中展現十足氣勢。而為展現每個女性心底都藏有一個真實自我的私密小世界,導演特別陳設了一個由彩色布幔所圍起的空間,象徵唯有躲在這裡獲得片刻寧靜,才能好好跟自己深度對話。導演也沿用了專輯主視覺的投影概念,將各種蘇慧倫臉部表情投射於布幔上,迷離的色彩映著柔美影像,讓人看見面面唯美的蘇慧倫。
⠀
-「Music Credit」-
製作人 Producer:陳君豪 Howe@成績好Studio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馬毓芬 Paula Ma
編曲 Music Arranger:袁偉翔 Fanda Yuan / Martin Tang
鋼琴&弦樂編寫 Piano & Strings Arranger:袁偉翔 Fanda Yuan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Martin Tang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Martin Tang / 陳君豪 Howe
貝斯 Bass:程杰 Jay Cheng
鼓 Drum:江尚謙 Shang-Chien Chiang
合音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r:馬毓芬 Paula Ma
合音 Background Vocal:蘇慧倫 Tarcy Su
弦樂監製 String Producer:蔡曜宇 Shuon Tsai
弦樂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朱奕寧 Yi-Ning Ju / 駱思云 Ssu-Yun Lo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盧思蒨 Szu-Chien Lu / 黃雨柔 Nala Huang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 / 牟啟東 Wayne Mau
大提琴 Cello:劉涵 Hang Liu(隱分子)/ 葉欲新 Shin Yeh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Hsuan Yeh
人聲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弦樂錄音師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楊敏奇 Micky Yang
弦樂錄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玉成戲院錄音室 YuChen Cinema Studio
鼓錄音師 Drum Recording Engineer:蔡周翰 Chou-Han Tsay
鼓錄音室 Drum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弦樂錄音助理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徐振程 Jason Hsu
製作助理 Producer’s Assistant:沈冠霖 SHENB
⠀
OP:好感度音樂有限公司Good Sense Music Service Co., Ltd.
SP: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TWK232012404
⠀
-「Video Credit」-
導演:陳宏一
導演助理:高萱
製片:陳奕政、Snow
製片助理:李沛恩、施語柔
攝影師:胡世山
攝大助:喻龍飛
攝影組:阿修、Josh、紫嫣
美術指導:羅文璟
美術助理:陳婉蓉、王佳儒
美術場務:陳茂榮、任奕嘉
造型師:李若男、Eddie
燈光師:杜詩仁
燈大助:李家弦
燈光組:李培偉、陳達鋒
燈車司機:李哲宇、楊又縉、林瑋
器材場務:黃新銘
攝影器材: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利達亞太創意中心
場地協力:臺灣戲曲中心、七號盒子攝影棚
剪接:陳宏一、利佩柔
演員:羅文琳、林苡棠、簡子涵
⠀
#真面目 #面面
高畫質影片 ➠ https://youtu.be/t2LdnHAKaqc
訂閱相信音樂 ➠ http://bit.ly/YTBinMusic
-
☞ 蘇慧倫 Tarcy Su 最新專輯《面面Every Side Of Me》
▪︎ 數位收聽:
https://lnk.to/Every_Side_Of_Me
▪︎ 實體專輯購買通路:
|限定版|
隨附【Tarcy Su珍藏手繪肖像面面摺疊鏡】
博客來 https://bit.ly/38eeBQr
五大唱片 https://bit.ly/2StFDN6
佳佳唱片 https://bit.ly/2H7kAuv
光南 http://bit.ly/2OHqDtH
誠品音樂 https://bit.ly/3bovPwp
相信音樂線上購物 https://bit.ly/31GLUc9
滾石購物網 http://bit.ly/2tPfQqk
⠀
|平裝版|
博客來 https://bit.ly/2SbxopJ
五大唱片 https://bit.ly/2ScVjFB
佳佳唱片 https://bit.ly/31CNX1b
光南 http://bit.ly/38evuKO
誠品音樂 https://bit.ly/38efAjo
相信音樂線上購物 https://bit.ly/2SwxWFS
滾石購物網 http://bit.ly/2tPfQqk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Julia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我的私人通訊群組 Join my private message group: http://bit.ly/2skoNaf 數位聽歌:https://www.soundscape.net/a/9674 〈#七十億分之一〉是Julia 吳卓源第三張專輯《#5am》中一首完全由她創作譜曲的歌曲,...
martin電吉他 在 Facebook 八卦
《我,和吉他的淵源》之一
從八,九歲開始(之所以會講得這麼模糊,是因為這個印象在那麼小的年紀,真的是模糊的)接觸到 家裡那把哥哥彈的綠色的「麗聲」牌空心吉他 (是的,空心。以前我們就是這樣叫的)講起來,我和吉他的緣分應該是差不多有五十五年了。
這把綠色的「麗聲」吉他(我高度懷疑是西門町中華路上那家楊上忠老友開的「新麗聲樂器行」早期的試驗產品),不久就彎掉了。
彎掉,就是說 那把吉他的琴頸因為長期禁不起六根弦的張力,琴頸向前彎曲,從很難彈、到不可彈,到了它竟彎成了幾乎像一把弓的地步。
就變成了一把不能彈奏而被丟棄的樂器。
後來隨著父親醫院開業,在 1968年的十四歲,轉學到了高雄唸中學。
這時候,電吉他的彈奏風氣已經開始盛行(長大後,我估計這應該和 披頭四音樂的全球風靡有關),我和哥哥向父親申請購買了日本製的 Teisco 電吉他,一把紅色實心的,另一把是日炙色的半空心電吉他。
這兩把 Teisco 的琴,在日後不知為何的,被一把英國製的 Vox 廠牌的 櫻桃紅色的Super Lynx Deluxe 半空心琴 搶盡了我們對電吉他的初戀熱情。
天哪!我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那把 Super Lynx 的紅色琴身,還有圍繞著琴頂面、背面的整圈的淡黃色箍圈。這是一個多麼誘人而且讓人記憶深刻的烤漆,它在黑夜裡甚至還散發出迷人的木頭與亮漆的氣味,有時會讓我在彈完吉他後,抱著它睡著了覺。
高中畢業後,我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一邊準備重考大學,一邊和Joe、楊繼武、A-Lip 等幾個團員組了「洛克斯」合唱團。我自六歲開始就學鋼琴,顯然鍵盤樂器彈得比吉他好,因此擔任合唱團的鍵盤樂器手。
那是1972年的台北。
我私下,自己彈的是一把購自於「新麗聲樂器行」的台灣製的 十二弦木吉他。這把木吉他的琴頸很粗,因為要抵抗十二條弦那更可怕的張力(不要彎掉呀,不要彎掉!):是的,這把琴雖然是本地製的,但是在音色與可彈性方面,已經是一把極有水準的琴了。
這把十二弦琴甚至沒有一個廠牌名字刻印在琴頭或是琴身,所以我無法知道是在台灣哪裡製造的;但是,由於它沒有廠牌標示,也表示它並非一把量產琴。
一把負責任的,深褐木色的好琴。
這把琴一直跟了我到台中讀大學,到了大學二年級。
大二時,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探聽到,台中有一家樂器工廠,仿製馬丁牌的吉他仿製的非常的接近。 由於無法接觸到原廠的馬丁吉他,無法比較真的馬丁⋯⋯但是熱情到:真的竟也自己儲夠了錢,用當時的四千元台幣,把那一把仿製的馬丁吉他買到了手。
這是一把在琴頭上就 豎列著印有大大的 「MARTIN」六個大字母的,Dreadnought 旗艦型木吉他。
這把吉他是原木色,雖然是仿製的琴,但是漆色透亮光滑,琴頸和琴身彈起來、撫摸起來都堅定紮實;低音沈穩的震盪會與彈琴者的胸腹一起共鳴,中高音平衡散出,跟著人的歌聲在伴唱時,音量適中恰當,會隨著彈奏者的下手輕重低吟或高亢鏗鏘,絲毫沒有在混的感覺。
(待續)2020.10.28 by 羅大佑
——
而圖片中的這把琴,即將在11月28、29日LegacyTaipei跟著大佑哥登場。這是一場有故事的聚會,大佑哥和幾位多年好友,將他們那些年的收藏,逐一陳列在現場,想跟每一個人分享歌曲背後的重要角色「琴」與其動人的故事
#You編
#因為愛琴
#LegacyTaipei
#11月28日29日
#更多詳細資訊請洽:
GUITAR MANIAC 因為愛琴 吉他音樂節
http://bit.ly/guitarmaniac2020
martin電吉他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7
關於『破音』類效果器,應該是電吉他手在解決了吉他、音箱這些基本必要器材配備之後,下一個一定會要關心、但一輩子都始終缺一顆的無間地獄課題了!最困難的是:在入手之前,你永遠都不知道現在入手的這一顆破音效果器是不是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那一顆 --- 而且有很高的機率,在入手不用太久的時間之後,你就會覺得好像另外一顆才是真正接近自己想要的那個音色 …… 然後重複這個掙扎的迴圈,難脫苦海。
『為什麼別人的破音總是比我自己調出來的好聽?』
施主~那是有原因的。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5
想要調校出適合自己、聽者也會喜歡的破音音色,可能首先就要先理解『破音』的生成原理與歷史沿革;『維基百科』的這一篇,雖然只是點到為止、包羅萬象型的概略說明,但對於『Overdrive』與『Distortion』這兩種不容易界定的音色,在構成原理上,有著淺顯易懂的解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5%88%E6%9E%9C%E5%99%A8 (當然,如果你願意更深入去理解,以我自己 Google 過的資訊經驗來說,現存的中外網頁內容,應該是相當足夠的)。
然後,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好聽的破音』被建構起來的器材組合方式。以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我覺得最好聽的破音,是單純由音箱頭 Drive Channel 前級『塑型』、夠大聲的真空管後級加添的自然泛音所形成的 --- 不論是 Low Gain 或 High Gain;但這麼美好的條件往往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一些對於破音『效果器』的認知,似乎是非常必要的。
我個人認為要能組合、調校出好聽破音的三大關鍵因素,第一,你得先調好『用來搭載破音』的『基礎聲音平台』--- 你正在使用的音箱。在工作的場合中,如果我需要用到場地所提供的音箱 (事實上,這應該是非常常見的狀態),在接上我的效果器之前,我習慣先把吉他直接接進音箱,將 Clean Channel 調整到各區段的頻率都很適中的狀態 --- 我需要一個平整的聲音平台 (雖然這個平台可能比較沒有個性),才能讓我的破音類效果器做出比較客觀的反應。
而我在破音的音色取向上,非常喜歡用『推疊』的方式 ( Stacking,這裡有看不完的資訊:https://www.google.com/search?q=overdrive+stacking+order&oq=Overdrive+stack&aqs=chrome.2.69i57j0l5.16781j0j8&sourceid=chrome&ie=UTF-8 ) --- 也就是用『較稀薄』的破音去『推擠』『較厚重』的破音,因此,我習慣將破音分為幾種類型:
A. Gain Booster: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研究的破音類型!一般說來,因為它會去『推擠』後面的其他破音,所以,在這一段的破音程度,幾乎只會用到一點微破的狀態,而這個『微破』的音色,剛好可以為原本很平整而缺乏聲音個性的『平台』,帶來一個清楚的音色、頻率色彩。另外一個重點,是這個器材的 Drive,要能夠非常有『透明感』--- 我在判斷一顆破音是否適合用做 Gain Booster 時,都是將效果器上的破音程度關到接近零、而只用音量、音色旋鈕去作動,來看看它與不啟動時,吉他與音箱原音的差距。許多討論會談到用 Ibanez TS 系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banez_Tube_Screamer ) 來執行這樣的工作,但我覺得 Ibanez TS 比較適合去推動原本就已經是 Mid Gain 以上的 Drive Channel、而不是那麼適合用在 Clean Channel 的染色,因為從我的主觀來說,它並不是那麼『透明』的質地。
B. Overdrive:這是我用來處理 Low gain、Mid Gain 的區段,同樣的,我會很希望這一段的 Drive 要能夠有足夠的『透明感』--- 我會將各廠牌不同型號的效果器 Drive 鈕置中,用分解和絃的彈奏方式,來相互比較每一個音符彼此之間的『黏度』,以及是否還能聽到琴弦本身的聲音來判斷是否適合現在的琴與音箱的搭配,同時也會將放在前面的 Gain Booster 啓動,來看看在較為增益的破音程度下,琴音是否還能維持『顆粒感』。對我來說,『Overdrive』是比較八〇、九〇年代的色彩,而我也是聽著那些年代的音樂同步成長的,所以,這個區段的破音色彩,很自然成為我主要的音色骨幹。
C. Distortion:由於這些年各家廠牌在市場上的競爭,造就了許多新穎的 Drive 音色產出,對我來說,『Distortion』就比較偏向九〇年代之後的聲音,而我也習慣用這個類型的破音來處理 High Gain 範圍的音色。在這個區段,我就會比較著眼在『音色的個性』而不是『透明度』--- 但因為我放在前面的破音族群都是相當『透明』的色系,所以,即便我把這三種破音都一起啓動,整體的音色只會個性更濃烈,而不會『糊』成一團。
這其實就牽涉到調整好聽破音的第二個關鍵因素:不要把效果器上的破音程度開到那麼大!如果你希望你的破音要聽起來很有『迫力』,很有趣的是,不是將破音程度催大,而是要鍛鍊你右手 Picking 的力道,而且還要能保留些許琴弦的『原音』,以及!你應該要注意的細節,其實是 Picking 的那隻手手掌所控制的『悶音』(Muting) --- 通常,那才是音色能夠表現『迫力』的重要技巧。
D. Fuzz:這是我用來處理 Solo 時的主要音色,而且,多年前在接受我的同窗好友林正如先生的指導之下,我已經非常習慣將 Fuzz 放在 Overdrive 的前面,來讓 Solo 的音色,能從 Overdrive 的顆粒感做到 Solo 旋律時所需要的『黏合感』。這樣的置放順序其實其來有自,如果你的確研究了一下破音效果器的發展沿革,就會知道 Fuzz 這個非常早期就開發出來的『怪異音色』,其核心驅動所使用的『鍺晶體』,對於溫度以及訊號的『阻抗』非常敏感,因此,將 Fuzz 放在最接近吉他訊號輸出的位置,比較能表現 Fuzz 濃濁厚重的音色特性;而另外一個優點是:當 Fuzz 放在 Overdrive 的前面、兩者都啓動時,將吉他上的音量鈕略為收小 (Clean up),你會得到一種非常清脆透亮的微破音色 --- 那是任何一種單獨的 Gain Booster 或 Overdrive 都無法做到的美妙音色!
而這裡,又牽涉到調整好聽破音的第三個關鍵因素:善用你吉他上的音量鈕!如果你看過真正的吉他高手彈奏吉他,幾乎每一位都會在彈奏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吉他的音量鈕與音色鈕,這除了因為音樂的動態所做的音色調整之外,你可能很難想像為什麼這些高手好像只用了一、兩顆破音,卻能讓整體吉他的破音有著那麼豐富的層次表現 --- 這一直要到你自己去實際試過吉他音量變化對於 Fuzz 類,或是也用了鍺晶體的 Overdrive 類可以造成的音色變化,你才能領略箇中奧妙。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這幾年我所聽到國內、外很酷的樂團吉他手所設計的吉他音色,非常高的比例,他們的核心 Drive 音色,是用 Fuzz 來思考、而不是以 Overdrive 或 Distortion 來出發 --- 也許,這也可以看做是另外一種歷史循環吧?因為,Fuzz 其實應該是很讓人回想起六〇末、七〇年代的那種氛圍的。
E. Clean Booster:這通常被用做音量的放大,在 Solo 時,你應該會很需要用這個器材來讓聽眾聽到你來自靈魂的吶喊吧!
以上的分類,我在訊號串接的順序會是:Guitar → Fuzz → Gain Booster → Overdrive → Distortion → Clean Booster → Amp Head Clean Channel。這樣的接法,當然只是我個人的習慣;而如果我需要去處理到更為現代、更為極限的破音時,我會在整個 Drive 系列的後面加掛一顆略為削去中頻、加強了低頻與高頻的 EQ 效果器 --- 也就是說,在一般的狀態下,我其實不會把我的破音系調成太過極限的樣貌,而用 EQ 效果器視情況來選擇性改變原本的破音調性。
以我的主要商演器材為例,我的 Fuzz 是使用了 Valeton Red Haze 與 J. Rockett WTF fuzz;前者是比較接近 Fuzz Face 線路設計的傳統 Vintage 風格,後者就是比較現代音色、修正了阻抗反應的近代 Fuzz 產品。在 Overdrive 方面,我選用的是 Carl Martin PlexiTone,這是我覺得非常接近 Marshall 音箱 Drive Channel 的傑出產品;但我請『麥歐西音頻』的鍾孟宏先生,將原本的線路順序做了修改,因此,我可以將它原本放置在最後一個位置的 Booster 改成我的 Gain Booster,而在同一個機體上,我還可以有兩組 Drive 來做為我的 Low Gain 與 Mid Gain。後面接的是 Wampler Pinnacle Deluxe Distortion,它不但有 Vintage、Modern 兩種風格的選擇,還可以有 High Gain、More High Gain 的選項,來處理多種組合的 Distortion 音色。整個線路的最後,是用 Carl Martin Hydra Boost 做為 Clean Booster,讓我的 Solo 音量能夠有足夠的提升。而我所需要的 EQ 效果器,是使用 Zoom G3X 裡的數位式 EQ,以節省整個效果器盤中最珍貴的『擺放空間』。
這些器材都只是符合我個人音色喜好,同時,能處理大多數的業務需求,以及~~~能順利收進一個效果器攜行箱的選擇。其實,在經過了許多年、許多器材來來去去以及不斷調校的實務經驗後,我必須很誠實的說:到了最後,不論你用了什麼器材組合,你會發現,你的耳朵會定義你自己的音色,因此,再怎麼不同的器材,你還是會調成同一種、你自己喜歡的那個音色。
一種『Tone 在手上』的結論。
martin電吉他 在 Julia Wu Youtube 的評價
加入我的私人通訊群組
Join my private message group: http://bit.ly/2skoNaf
數位聽歌:https://www.soundscape.net/a/9674
〈#七十億分之一〉是Julia 吳卓源第三張專輯《#5am》中一首完全由她創作譜曲的歌曲,傳達在茫茫人海之中,對相愛的兩人來說,能在一起都是萬中選一的緣分。〈七十億分之一加一〉則是前作的延伸,力邀次世代饒舌新銳婁峻碩參與創作,增添男方柔情觀點,共譜冬盡春回浪漫戀曲!
總監製| 陶逸群 Tower da Funkmasta
營運| 高琮期 Gregor Kao
統籌| 邱瑞敏
行銷| 朱 凱
企宣| Benny Yang
企宣| Yuhan Cho
執行| 劉宗霖 Zero Liu
藝人經紀 | Austin Chen
製作人:terrytyelee 梁永泰
作詞:Julia 吳卓源、婁峻碩SHOU
作曲:Julia 吳卓源、婁峻碩SHOU
演唱:Julia 吳卓源、婁峻碩SHOU
配唱/錄音:terrytyelee 梁永泰、婁峻碩SHOU
編曲: terrytyelee 梁永泰、Tower Da Funkmasta 陶逸群 、Julia 吳卓源
電鋼琴 / 鋼琴 :Elin Lee
弦樂 / 貝斯 / 電吉他 : Tower Da Funkmasta 陶逸群
合音:Julia 吳卓源
錄音:terrytyelee 梁永泰
錄音室:Safehouse at Strawberry Park
混音:Brian Paturalski、terrytyelee 梁永泰
影像製作公司 Video Production Company: 輾轉影像 Reverse Studio
導演 Director: 黃毅展 EthanYIJAN
副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李閔哲 Andrew Lee
導演助理 Assistant to Director: 范振寗 Jerry Fan / 林鈺瑄 Emily Lin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 馬瑞廷 Martin Ma
製片 Producer: 許雅淳 Joy Hsu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蔡孟潔 Jessie Tsai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游士弘 You Shih Hong / 黃柏凱 Kai Huang
攝影師 DoP: 河馬 Hippo Sung
二機 B Camera: 瞬時真 Jamie MacGregor
跟焦師 Focus Puller: 簡禎 Havericyou
攝影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蕭世豪 Shih hao shiao
二機助理 Assistant to B Camera: 吳宗叡 Ray Wu
燈光師 Gaffer: 曾鈺展 Yu Chan Zeng
燈光助理 Best Boy: 楊鈺銘 Yu Ming Yang / 林余璠 Yu Fayme Lin
美術 Art Designer: 劉育綸 Dylan Liu
美術助理 Art Assistant: 陳俞君 Yu Jiun Chen / 李亮辰 Liang Chen Lee
剪接 Editor: 黃毅展 EthanYIJAN / 林鈺瑄 Emily Lin
調光 Colorist: 黃毅展 EthanYIJAN
Julia&婁峻碩 妝髮造型 Julia&SHOU’s Look
造型 Stylist: 王禎旎 Aura Wang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 楊淳安 Alaina Yang
妝髮 Make up & Hair: 平平 Naomi
妝髮助理 Make up & Hair Assistant: Jojo Jojo
服裝協力 Necessity Sense: Bisou Bisou Store
演員妝髮造型 Actors’ Look
造型 Stylist: 魚花 Yu Hua Liu
造型助理 Actor Stylist Assistant: 沁沁 Chin Fu
妝髮 Make up & Hair: 魚花 Yu Hua Liu
妝髮助理 Make up & Hair Assistant: 王麗琪 Liqi wang
男主角Main Actor: 迪恩
演員 Starring: 蕭忠文 Sterling Hsiao / 鍾岳純 Marian Chung / 段震宇 James Duann / 林凱諒 Leon Lin
群眾演員 Extras: 鄭楷臻 Catherine Cheng / 廖怡茹 Alison Liao / 馮聖棋 Ayogg / 許睿喆 Roger Hsu / 范均威 / Willy Fan / 張淨嵐 Vicky Chang / 黃瀞霆 Huang Jing Ting / 許容華 Jung Hua Hsu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高于茜 / 林威君
---------------
Julia 吳卓源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uliaWuMusic/
Julia 吳卓源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uliawu94/
ChynaHous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ynaHouseDigital/
ChynaHous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ynahousedigital/
#吳卓源 #婁峻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dQRH4xO-k/hqdefault.jpg)
martin電吉他 在 LAI's Records 賴暐哲 Youtube 的評價
新作品來了!這次改編的是The Chainsmokers(老煙槍雙人組) & Coldplay(酷玩樂隊)的新單曲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如此而已),這次很開心能邀請到音樂上的好夥伴劉忻怡來演唱,另外感謝臺大交響樂團的好朋友們幫忙,幫助編曲上的弦樂部分演奏,協助這次的歌曲改編!
I hope you enjoy this cover of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by The Chainsmokers & Coldplay, which I've been listening to on repeat for the past few months.
In addition, it is my first time to rearrange english song.
Thanks for Iris Liu and NTU Symphony Orchestra’s string players who help me accomplish this co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曲下載 (Download on Soundcloud ):https://goo.gl/0ZTB3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LAI’s Records 賴暐哲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aisrecords/
Follow Iris Liu 劉忻怡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risliu0310/
Instagram:@hsinyiliu0310
Weibo微博:http://www.weibo.com/u/56482358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edits:
原唱 Original Singer:The Chainsmokers & Coldplay
音樂製作人 Music Producer:賴暐哲 Steven Lai
翻唱者 Cover Singer:劉忻怡 Iris Liu
編曲 Arrangement:賴暐哲 Steven Lai
電吉他 Electronic Guitar:賴暐哲 Steven Lai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賴暐哲 Steven Lai
鋼琴、合成器 Piano & Syn:賴暐哲 Steven Lai
小提琴 Violin:高胤恬、葉佳姍
中提琴 Viola:沈俊廷、林渟恩
大提琴 Cello:方瑜、王智顥
錄音 Recording:賴暐哲 Steven Lai
混音 Mixing:賴暐哲 Steven Lai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賴暐哲 Steven Lai
影像拍攝 Photographer:王辭斐 Benny Wang
剪輯 Video Editor:王辭斐 Benny Wang
歌詞中文翻譯 translation:blog 艾莉的小太陽(http://aerirabbit.pixnet.net/blog)
特別感謝音樂島Musicland贊助,提供場地拍攝(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isla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siness Inquiries 合作邀約:steven961302@gmail.com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 originally by The Chainsmokers & Coldplay
Written by: Andrew Taggart, Chris Martin, Guy Berryman, Jonny Buckland & Will Champion
Published by: Sony ATV &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Xh6C5bNQw/hqdefault.jpg)
martin電吉他 在 Matzka Youtube 的評價
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好玩開始der - MATZKA
◎索尼音樂2016重量級 開春音樂獻禮!!
◎來自台東的「原生雷鬼音樂」 渾然天成的創作鬼才MATZKA
◎集結3年創作能量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
◎再冷的天氣也抵擋不住火熱的曖昧~
《原來feat.家家 IT’S YOU》
↓↓↓↓↓↓↓↓↓↓↓↓↓↓↓↓❤不怕被閃瞎der,來看看這裡❤↓↓↓↓↓↓↓↓↓↓↓↓↓↓↓↓↓↓↓↓
MATZKA與家家的甜蜜曖昧對唱曲,描述害羞的男生與女生各自胡思亂想的曖昧,
繞了一圈才發現原來彼此都有感覺,彼此都喜歡Reggae,帶點台東的氣味。
輕鬆的節奏讓人忍不住跟著點頭,家家與MATZKA默契十足,唱出甜蜜的戀愛氛圍。
MV以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概念為主軸,搭配趣味的分割互動,讓MV的曖昧情有更多想像空間,
最後還有神秘超展開,不要以為沒事了就提早關掉喔~
詞: Matzka、美妞
曲: Matzka
製作人:荒井十一、Matzka
和聲編寫:美妞
編曲: Matzka、荒井十一、Jun Kung, Rayvaughn, Fabio Ari Calangi, Martin “Musa” Musaubach
和聲:美妞、Brandy(田曉梅)、查瑪克‧巴阿立佑司
和聲錄音:魏伯翰 @楊大緯錄音工作室
鼓:Jun Kung 恭碩良
貝斯:Rayvaughn
電吉他:Matzka
木吉他:Fabio Ari Calangi
鍵盤: Martin “Musa” Musaubach
打擊樂:荒井十一
器樂錄音:雷長航 @TweakToneLabsStudio,Beijing
混音師: 周天澈 @TweakToneLabsStudio,Beijing
Mastering by:Chris Gehringer @Sterling Sound
-------------------------------關於《東南美》-------------------------------------
以融合雷鬼、原住民歌謠、搖滾、嘻哈…等元素的台東原生雷鬼曲風,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MATZKA樂團的詞曲創作靈魂人物主唱MATZKA單飛出輯,帶著豐沛的創作力與廣受好評的現場實力,2015加盟索尼音樂,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
MATZKA在華語樂壇獨樹一格,新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中結合funky、soul、bossa nova等音樂元素,融合成渾然天成的新種音樂。專輯名稱《東南美Vu Vu Reggae》代表MATZKA的成長背景,來自台灣東南部--台東的他,要將屬於台東的美透過音樂傳達給全世界。
「關於Vu Vu Reggae」:「Vu Vu」是排灣族語中「祖母」的意思。MATZKA說,創作靈感有很多來自於從小Vu Vu(祖母)告訴他的故事與觀念,以及Vu Vu 獨特的人生觀是MATZKA真正理解“Reggae” 精神之所在的起源,在MATZKA心中Vu Vu 才是最有“Reggae”精神的人。因此他將這張專輯取名「Vu Vu Reggae」。
「關於東南美」:生於臺灣東南部的他,成長的過程深受那片土地和他的原住民的文化帶來的影響,與生俱來的幽默與快樂,豁達與樂觀融入在生活的點滴裡變成了他現在所唱的節奏與音樂。
專輯中音樂的輪廓能讓人自然聯想那一片遼闊神奇的高山大海之美以外,《Someday》則是表達了Vu Vu豁達坦然的人生觀,這是一種從老人家身上找到的人生的張力與感動之美。《嗚哇嗚》則是展現當這種文化踏進鋼筋混泥土的城市後受到的衝擊後展現的韌性之美。每一首歌曲都是源自那塊土地的故事與人物,都用音樂描述了當中最本質的美,彙集成了整張的《東南美》。
數位平台下載連結:
iTunes:https://goo.gl/Vkrvhk
Spotify:https://goo.gl/gDuJ86
KKBOX:https://goo.gl/7Zz79x
myMusic:http://goo.gl/YNDe3s
Omusic:http://goo.gl/LTeIRC
FET遠傳電信:http://goo.gl/0Eb9SV
CHT中華電信:https://goo.gl/5k3wbK
●Matzka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tzka.official/
●Matzka 官方微博●
http://tw.weibo.com/matzka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KJqniDLTb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Wpr9bPIwvnD_pGjizrSjRwPos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