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珍貴紀錄片:人類如何走上核子武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啟首輪核武競賽 美蘇競相研發製造一次能消滅對方25%到50%人口的核武 “確保相互摧毀”(MAD)的瘋狂競逐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中止】
人類統治地球已幾百萬年,但有自我毀滅的能力,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
1938年,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核裂變,並用愛因斯坦E = mc平方的公式,計算出每個裂變原子核,可以釋放出兩億電子伏特的驚人能量,「在光榮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必將勝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核裂變威力,製造殺傷性更強的武器研究,在各個大國間,展開競爭,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海森博格,主持德國的研究,英國制定「合金管」計劃,研發核武,美國則在1941年,制定了「曼哈頓」計劃,由人稱「原子彈之父」的,物理學家奧本海默負責,他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阿拉莫斯,主持一個研究室,找來一大批諾貝爾獎得主。
義大利人費米,是其中一員,他在1938年,拿到諾貝爾物理獎,因為娶了猶太妻子,為了逃避墨索里尼迫害,逃往美國,加入「曼哈頓」計劃,人稱「核反應堆之父」的費米,成了美國原子彈研發的關鍵人物。
自然界的鈾,主要有鈾235,和鈾238,鈾235可以直接拿來做核彈,但非常稀少,必須提純叫鈾濃縮,而常見的鈾238,必須在石墨或重水反應堆中,先轉化成鈽239,用鈽做的核彈,更輕便,1942年,費米以天然鈾為原料,通過可控列式核反應,為美國「曼哈頓」計劃,提供了武器級鈽239,與此同時,美國的對手,德國和日本的核武研究,卻不怎麼順利。
伊恩弗萊明,是英國007系列小說的作者,在成為暢銷作家前,是二戰時期的英國特工,他領導的30AU特工隊,專門尋找納粹德國的秘密武器,1943年,和挪威地下反抗組織,成功破壞德軍在當地的原子工廠,讓德國重水反應堆無法運行,而日本核武研發,也在秘密進行中,當時日相東條英機,批准日本物理學家仁科芳雄的方案,建立一百多人的原子實驗室,但這項計劃所在地,東京物理化學研究所,被美國B-29轟炸機炸毀,等於宣告退出這場原子競賽,而此時的日本並不知道,正籠罩在一場原子彈的陰影中。
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同年7月16號,波茨坦會議的前一天,與會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收到國內密電,「小孩子誕生了」,當天凌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首枚以鈽為材料的原子彈引爆,一些在掩體裡的科學家,因為忘了戴護目鏡,在目睹爆炸兩到三秒後,從此失明,爆炸巨大的威力,讓「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難以承受,「有人笑了,有人哭了,但大多數人都沉默了。」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1945年8月6號,美國飛行員蒂貝斯上校,架駛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當量20000噸,造成118661人死亡,「不久前,美軍飛機剛剛在廣島,投下一枚炸彈,摧毀了敵人的力量,這枚炸彈的威力相當於兩萬噸TNT,它是一枚原子彈,是宇宙中的終極力量,」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
8月9號 美軍又在長崎,投下代號「胖子」的第二顆原子彈,導致74000人死亡,當時,在杜魯門看來,原子彈是擺在常規武器架上,隨取隨用的武器,但美國的核壟斷 沒有維持太久,奧本海默曾預言,核子擴散 已無可避免,「我常被問到是否希望,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將一些知識保密,例如核彈的製作方法,但我恐怕已經沒有這樣的希望了,」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前蘇聯間諜科瓦爾,是打破美國核壟斷的關鍵人物,他進入美國原子實驗室,竊取機密,讓蘇聯在1949年8月29號,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而新一輪的核競賽,隨著冷戰,拉開序幕,「如果再發生全球性的戰爭,人類文明可能葬送,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盡我們所能,避免厄運,」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的擔憂,還是發生了。
「5 4 3 2 1 引爆」,1952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試爆第一枚氫彈,當量1000萬噸級,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500倍,而蘇聯在1957年,試射8000公里射程,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的,世界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取得火箭運載的領先地位,但美國在這方面,接連失敗。
「僅僅升空幾英呎後,三級,72英呎的火箭失去推力,回看錄像就能知道真相,」紀錄片片段。
美國在這場核賭局中落後,但氣勢上沒有示弱,核競賽白熱化的經典場景,是1959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和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在廚房展台,就有一場唇槍舌劍的「廚房辯論」。
「你們可能跑在我們前面,例如你們研發的火箭,和在外太空的衛星,但就在美國發明的,彩色電視機裡呈現出來,那麼我們都在,都在進步,(不是這樣),你不能視而不見,你們不比我們領先,你大錯特錯了,」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vs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被激到了,1961年,他下令製造一億噸級核彈,在22屆蘇共黨代會前引爆,以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於是,蘇聯科學家投入氫鈾彈研發,這是在氫彈外,再包一層鈾238,在氫彈爆炸後,再引爆外殼,相當於兩次核爆,當年10月,圖-95轟炸機,搭載這枚被稱為「沙皇」的氫鈾彈,進行空前絕後的空中試爆,爆炸讓4000公里內的通訊失靈,美軍在阿拉斯加的雷達無法操作,美國估計,如果這枚「沙皇炸彈」,投到華盛頓,將造成350萬人死亡。
「17年前,人類釋放了原子彈的能量,它脫離了人類道德的約束,成為一種自我毀滅的力量,」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
冷戰進入全盛時期,更大規模核競賽展開,1962年10月22號,由於赫魯雪夫,持續向古巴運送核導彈,引爆古巴導彈危機。
「戰爭似乎迫在眉睫,第一次打擊可能隨時發生,我對我自己說,如果古巴不幸遭到這樣的戰爭,我們將從地圖上消失,」古巴總統卡斯楚。
1962年10月26號,一架美國U2偵查機,在古巴遭蘇聯防空導彈擊落,卡斯楚立刻給赫魯雪夫發電報,要求蘇聯對美國,進行毀滅性的核打擊,古巴導彈危機,從當天深夜,到隔天上午,最後,蘇聯宣佈撤出核導彈,美國保證不進攻古巴而落幕,但危機過後,核競賽變本加厲,美國認為,維持和平的途徑,不在於擁有比蘇聯更多的核武,而是確保雙方都有能力,一次消滅對方25%到50%的人口,也就是「確保相互摧毀」,英文的縮寫,就是MAD,瘋狂。
「這不是瘋狂,確保相互摧毀是威懾政策的基石,如果你想要一個穩定的核世界,這個詞其實很諷刺,核世界那來的安全呢,安全的核世界需要雙方都有能力,確保對對方的威懾,」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進入1970年代,蘇聯洲際導彈有1398枚,超出美國344枚,美蘇核威懾達到飽和,但隨著全球反對核武的聲浪高漲,國際核戰略格局發生變化,1970年,國際核不擴散條約生效,奠定了核國家基本格局,美蘇英法中,成為僅有的五個,被核不擴散條約承認的擁核國家。
1972年5月,美蘇簽署第一階段裁減核彈頭條約,但這看來像個晃子,美國為了在核威懾戰略佔上風,1985年,批准反彈道防禦系統的計劃,這項計劃在外太空的雷射武器,就像是電影星際大戰的場景,因此被媒體稱為「星戰計劃」,但因耗資巨大,8年後終止,而蘇聯,在1991年解體,就這樣,在美蘇核武競賽的高潮中,冷戰,戛然而止,「S冷戰結束後 世界太平許多了,小國的領導人再也不用,對他們的內閣說,那兩個瘋狂的超級國家,想把我們捲入核戰,」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
核武器在二戰期間,以締造和平的角色出場,但和平到來後,卻露出猙獰的面目,成為美蘇兩國稱霸世界的工具,維持幾十年的恐怖平衡,而冷戰過後,核武器依然存在,且在擴散,恐懼仍在持續。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TXO Creat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兄弟同心 共創奇蹟》 TXO是取自中文「同心」的英文TONGXIN縮寫。不論是遊戲內或遊戲外,只有團隊的大家都能團結一心,才能創造更大的力量。 《官方資訊》 ►TXO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XOCreative/ ►TXO 官方 IG:https://ww...
「mad縮寫」的推薦目錄:
- 關於mad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mad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mad縮寫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 關於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 關於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 關於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 關於mad縮寫 在 Re: [問題] 請問MAD是什麼意思- 精華區C_Chat 的評價
- 關於mad縮寫 在 mad team窩窩是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mad縮寫 在 mad team窩窩是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mad縮寫 在 [閒聊] 歷史上有過兩隊名子一樣的在打國際賽嗎- 英雄聯盟 的評價
mad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冷戰核戰紀錄片
【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夢想 但人類卻以宗教.膚色.國家.民族.認同切割彼此 進行殺戮與戰爭 美蘇自1950年開始核對峙直到1991年蘇聯瓦解 期間長達40年的談判與溝通削減核武 瞭解歷史的人會認為 川普對於解決朝核問題太急躁也缺乏戰略】
1960年代,冷戰中最瘋狂的年代,各自擁有核武的美蘇,改變了戰爭思維,以MAD"相互保證毀滅"的新策略,把全球安全建立於嚇阻對手之上。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嚇阻之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1960年7月1號,美軍一架RB47偵察機,自英國基地起飛,執行常規任務,刺探蘇聯邊境的飛彈防禦系統,遭到蘇聯米格機擊落,兩名美軍飛官跳傘逃生的,躲不過入監命運 ,關入莫斯科大牢,美蘇開打,氛圍正濃,一但動武,核戰似乎難以避免。
美製的泰坦飛彈,每顆彈頭都能輕易摧毀莫斯科,全已準備發射。
「如果我從自動處理系統,看到了(蘇聯飛彈)發射的訊號,我的生命可能只剩不到半小時了,剩下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在敵人擊中我們之前發射出泰坦飛彈,」美國導彈部隊雷赫爾西。
美國不想再被偷襲,畢竟珍珠港事件是椎心之痛,阿拉斯加,格陵蘭,英格蘭,三地導彈預警雷達,開始24小時日夜運轉。
1961年,一觸即發的核戰氛圍中,甘迺迪就任新任美國總統,蕭規曹隨,他繼承艾森豪任內的"大規模報復"策略,美國所謂的報復,是建立於核武軍備的相對優越之上,但蘇聯正在急起直追。
「為了趕上美國,蘇聯得了狂暴症,我們見到誰都表示沒有落後美國多少,我們也有核武,還有人說,如果我們擁有核武,就能反抗帝國主義,以備核戰,」蘇聯軍事戰略家拉里昂諾夫。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採用激進手段,打破暫停核試驗協議,在1961年10月30號,引爆了史上最大規模核彈。
一次爆炸量,相當於5千萬噸TNT炸藥,超越二戰使用的炸彈總量,50公里外的人都被炸斷了腿。
「蘇聯的行動,只會激起美國繼續研發更多核武,我們要確保核優勢,防止侵略者入侵世界,」美國總統甘迺迪。
「突然間,巨大的衝擊波擊中飛機,所有的控制設備都失控了,你必須緊抓控制桿盡快穩住飛機,飛機在衝擊下左右亂擺,我們這才領教了核爆的威力,」蘇聯轟炸機飛行員莫克林斯基。
但蘇聯的超級炸彈,只是後續一系列核試驗的序曲。
美國以牙還牙,在內華達州引爆核彈以為回敬,行徑堪稱瘋狂的美蘇,隨著歐洲掀起反核浪潮,發生了一場讓人類最接近相互毀滅時刻的古巴危機,終於開始檢討核武軍備競賽。
美蘇頭一次有了共識,雙方都想避免核戰。
「雖然很諷刺,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和蘇聯正壟罩在最危險的毀滅之中,我們為之建設和工作的,都將在24小時內毀滅,」美國總統甘迺迪。
但是,一種可怕的邏輯卻浮出檯面,裁減核武做不到,核戰也不可能發生,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提出全新概念,避免戰爭的唯一辦法,就是"相互保證毀滅"。
「麥克納馬拉完全確信,避免戰爭的唯一策略,就是相互保證毀滅,縮寫就是MAD,這意味著,要保持穩固的震懾地位,雙方都得具備,消滅對方25%~50%人口的能力,」美國國防分析家威廉李。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如今,它是個貶義詞,有人要抹黑它,他們根本不懂震懾政策,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全的核世界,這個詞其實很諷刺,核世界哪會安全呢,安全的核世界,需要雙方都有能力,確保對對方的震懾,那就需要雙方,理解上的平衡,也就是哪一方敢率先使用核武,那麼另一方都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報復,實施不可接受的毀滅,」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美國逕自提出的MAD,蘇聯並未買帳,繼續視保衛本土安全為第一要務,致力研發反彈道飛彈,以攔截戰爭中的美國飛彈。
「一開始,雙方手裡握的是劍和盾,然後是坦克和反坦克砲,現在連導彈都不管用了,科學和技術都發展得太快了,因此製造出最危險,最致命的武器,」蘇聯反彈道飛彈部隊上將沃丁采夫。
但對美國來說,蘇聯藉由建構防禦系統,製造反彈道飛彈,是打破了兩國間脆弱的核平衡。
「我們把反彈道飛彈比作一把傘,一把傘會對誰造成傷害呢,下雨我們才打開它,」蘇聯國防部德提諾夫中將。
「反彈道飛彈的出現,破壞了MAD下的恐怖平衡,我們都害怕核武競賽,雙方都知道,敵不動我不動,但現在,突然有一方,有能力抵禦對方的報復,那他們無疑占了先機,」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
1967年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力挺以色列,蘇聯背後支持阿拉伯盟軍,緊張氛圍之下,美蘇領袖會晤,但雙方對削減反彈道飛彈生產,未達共識無疾而終,此時,美國科學家已著手研發分導式多彈頭,簡稱MIRV,一枚彈頭可搭載十顆導彈,至1969年為止,美蘇核武軍備花費,每天高達5千萬美金,彼此難以承受的軍備之重,促成了於赫爾辛基召開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一拖三年終達協議,反彈道飛彈失寵,雙方同意限制開發,對峙氣焰高漲的美蘇冷戰,終於以談判代替對抗,以緩和對抗冷戰的時代。
卡特力圖把東歐和蘇聯間的人權問題,包含捷克發起七七憲章,呼籲保障集團成員國的基本人權,以及蘇聯打壓境內的猶太異議人士等爭議,作為國際談判的內容並從蘇聯帝國內部外圍國家一步步進逼蘇聯,這個策略直到1979年蘇聯又入侵阿富汗,卡特知道,美國奉行的不管是緩和政策,或核武裁減政策該壽終正寢了。
他放棄與蘇聯進行第二輪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並開始制裁蘇聯,除了抵制莫斯科奧運,還實施糧食禁運,迫使東歐國家陷入通貨膨漲糧食短缺內部動亂,總之卡特四年任內,啟動了緩和,但是在他下台前,美國對蘇聯的不信任和憤怒反而到了高點,並延續到下任雷根總統,互相毀滅的MAD冷戰又回來了,危機再度進入全新階段。
mad縮寫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2016年8月6日這一天,台灣人終於盼到寶可夢進來了!
日前才看到寶可夢阿伯已經進化到42支手機一起抓寶了!
這是三年前寫的文章:
http://snore123.blogspot.tw/2016/08/pokemon-\-\syndrome.html
.
歡迎分享~
====
醫療人員擔心的是遊戲者的安全,在討論「因為抓寶而受傷/車禍」,不知道有沒有相對感的ICD10碼(疾病分類碼)? 有人熱心的提供這個:
Y93.C2 使用手機遊戲產生的傷害
.
為了因應可能的「大量傷患」,我來整理一下這個新興疾病,就叫它「寶可夢症候群Pokemon Syndrome」吧!讓醫療人員/民眾儘快熟悉這些症狀。
.
寶可夢症候群Pokemon Syndrome
口訣縮寫就是【POKEMON】,很好記!
Park-seeking/Park anywhere 喜歡聚集在公園,或者突然在路邊停車
Outdoor activities 戶外活動量增加(連宅宅都出動了)
Knock on door/somebody 經常去敲別人的門/也經常撞到人
Engaged 著迷/整天粘著手機;Eye視力減退
Mass zombie 集體殭屍行動/Mad經常會對著手機儍笑
Overlook danger 經常忽略危險
Neck pain 因低頭而脖子痠痛/Nocturnal 突然喜歡夜間出來活動
.
提醒您,若你身邊有出現這些症狀的人,他/她可能患了「寶可夢症候群Pokemon Syndrome」請注意他/她的安全,並協助他/她!^_^
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的評價
《兄弟同心 共創奇蹟》
TXO是取自中文「同心」的英文TONGXIN縮寫。不論是遊戲內或遊戲外,只有團隊的大家都能團結一心,才能創造更大的力量。
《官方資訊》
►TXO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XOCreative/
►TXO 官方 IG:https://www.instagram.com/txocreative/
►合作邀請:txoservice@txo.na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rgL38kUM6U/hqdefault.jpg)
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的評價
《兄弟同心 共創奇蹟》
TXO是取自中文「同心」的英文TONGXIN縮寫。不論是遊戲內或遊戲外,只有團隊的大家都能團結一心,才能創造更大的力量。
《官方資訊》
►TXO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XOCreative/
►TXO 官方 IG:https://www.instagram.com/txocreative/
►合作邀請:txoservice@txo.na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veo-Xxprg8/hqdefault.jpg)
mad縮寫 在 TXO Creative Youtube 的評價
雖然冠軍賽已經結束一陣子了,但總有需要讓「春季賽」畫下句點的感覺,所以趁著夏季賽還沒開始前快快發布這影片。希望提醒自己在哪裡跌倒的,不但要記取教訓,更要有爬起來再戰的勇氣。
BELIEVE IN TXO
《兄弟同心 共創奇蹟》
TXO是取自中文「同心」的英文TONGXIN縮寫。不論是遊戲內或遊戲外,只有團隊的大家都能團結一心,才能創造更大的力量。
《官方資訊》
►TXO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XOCreative/
►TXO 官方 IG:https://www.instagram.com/txocreative/
►合作邀請:txoservice@txo.name
影片製作 Ci8 Studio
#2019冠軍戰 #TXO #傳說對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TpHLlK6P8/hqdefault.jpg)
mad縮寫 在 mad team窩窩是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官方網站: http://www.madteam.com. tw/ Facebook: https://goo.gl/amhHpZ Youtube ...mad窩窩-2021-07-04 | 星娛樂頭條mad縮寫、mad是什麼相關資訊,MAD ... ... <看更多>
mad縮寫 在 mad team窩窩是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官方網站: http://www.madteam.com. tw/ Facebook: https://goo.gl/amhHpZ Youtube ...mad窩窩-2021-07-04 | 星娛樂頭條mad縮寫、mad是什麼相關資訊,MAD ... ... <看更多>
mad縮寫 在 Re: [問題] 請問MAD是什麼意思- 精華區C_Chat 的八卦
本文轉錄自MD上的藍色天空,作者darklore.及流鳴聯合本居MAD版
聲明
有關於這篇文章得特別先聲明的是,本文所討論的定義有許多並沒有廣泛的認知與認同.也
就是說,很有可能會有別人對此有些微不同的看法,完全反對也是可能的.是故,在看這篇文
之前,請先確定自身對於不同的異端觀點,雖然說不一定是接納,但是可以容忍,我想這樣會
是比較好的.畢竟在下的Blog很小,筆戰實在玩不來….
另外也歡迎利用回應提出不同的觀點…..如果有空我會儘量把它整合到舊文章裡面.
另,本文內若未特別提及時,AMV是指"動畫系MAD";MAD是指"靜畫系MAD".
第一章 MAD的起源
1-1 有關於MAD
1978年(昭和 53年) ?月?日 『MAD』之名誕生
『大阪藝術大學動漫畫研究部 CAS』
當年住在大阪的 今井氏 由於苦等不到動畫『宇宙戰艦ヤマト』發行原聲帶(錄音帶),乾
脆直接從電視上錄音並且設法將角色對話消除,最後完成這捲『MADヤマト』自製錄音
帶。 接著,今井氏 進入大阪藝術大學就讀,加入CAS,進而結識兩位社團長老。三人因為
抱持同樣的熱情、有著同樣的執著,所以持續製作『きちがいテープ』系列。但是之後因
為某些原因,致使他們廢棄掉原本的作品名稱,改以英文『MAD』代替,從此正式建立『
MAD』的名稱-之後也有人稱呼『MAD』為『M@D』或是『二次創作ムービー』(註1)
MAD一詞的使用在日本,中國,台灣等東亞各國中的Fans中非常普遍,許多人基本上認定二次
創作影片=MAD.(註0)
上面這段歷史在前篇中已經有所提及,這是比較可信的歷史考證結果.
之所以需要特別這樣說,是因為有關於MAD的起源說法尚有數種,然而時至今日已經難以考
察真偽.所以上面這個說法是最有力,但並非唯一的.
1-2 有關於AMV
AMV即Anime Music Video的縮寫,乃是由一個或多個動畫混合編輯並配上音樂製作而成.
AMV一詞的語源已不可考,現有可查閱到的資料顯示,在1980年代初期AMV一詞已經開始使用
,是比較可靠的說法.
相對於MAD一詞普遍在東亞各國使用,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則以”
AMV(Anime Music Video)”稱呼其製作的二次創作影片.(註2)
AMV和MAD的不同
眼尖的人或許已經注意到了,AMV的”A”代表了”Anime”.
對的,其實這就是主要的爭議點之一:AMV的定義基本上就是使用動畫(或者了不起再加上個
”遊戲的動畫”)來製作影片,而這也是事實.(註3)
至於MAD則大多數以靜止的素材製作影片,然而其作品很明顯的較為多樣化,相形之下創作
者的創作素材範圍就大多了,基本上只要和ACG(Anime,Comic,Game)沾得上邊的幾乎都可以
被拿出來用 (註4).最好的例子就是2006年初舉辦的SM@DXSM@D競賽中,就很明顯的有數部
以動畫為素材的作品參加了比賽(註5)
另外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是,日本每次舉辦MAD創作比賽時,如果要求要創作者以靜畫素
材製作,都會特別打上”靜止系MAD”的字樣在大會Logo上(註6).
講到這裡,或許已經可以做一定程度的歸納了:
對於日本人來說,MAD大概可以分成是這樣的東西:
以漫畫為主要素材
靜畫系MAD[
以遊戲為主要素材
MAD-----[
動畫系MAD[ 以動畫為主要素材(這部分西方稱為AMV)
混合系MAD[混合了各種ACG素材同時使用,沒有特別多用哪類
因此如果照這種推演法,很容易就會注意到AMV應該算是廣義MAD的其中一個分支而已,也就
是說基本上動畫系MAD就是AMV,而MAD則不能和AMV一概而論.當然啦,一開始就說過,這只不
過是個人的基本看法而已,所以摟,也歡迎有人能提出更完善的分類法以及理論基礎~
1-3 MAD創作的興起,衰落,與復甦
*在這部分主要提及的均是日系MAD,歐美方面由於缺乏資料,暫不列入其中.
1978-1995
如同前面提到的,MAD其實可以說誕生得相當早.
但在70.80年代還在使用錄影帶且個人電腦幾乎不存在的情況下,MAD的創作不但難度超高(
試想用手拿著剪刀剪膠捲的慘狀.......)
不但設備不足,而且既缺乏流通管道也缺乏閱聽者.......MAD雖然已經誕生,但卻沒有甚麼
發展,就這樣到了90年代初...........
1996-1999年3月
從96年到99年初,隨著多部H-Game的發售以及個人電腦的普及化,MAD創作開始有增加的趨
勢.
被視為MAD界革命預兆的便是99年3月乃怒亞女氏所創作的"「メビウスONE」β版",這同時
也是第一部大小超過100MB的MAD.
這時期的創作仍以160X120為主,320X240雖有,但未成為主流,創作的主題幾乎全部是
H-game,例如"One"等......
1999年6月
MAD創作的速度便這樣逐漸增加,推定在99年6月時總數已突破100部.
夏季左右時,320X240終於成為主流.
1999年11月
日本國會通過"兒童福利法","智慧財產權保護法"
大多數創作者苦於應對法律問題,造成部分作家轉入地下及引退.
2000年3月
乃怒亞女就職,自MAD界引退.
2000年9月
MAD界開始有組織的舉辦MAD大賞等活動,9月時公開了"新人賞'的參加作品.
2000年10月-12月
由”神藝工房”代表"神月社"領頭,開摧了第一屆"華音賞",得到熱烈的迴響,最後共有52
名作家參與.
12/12日,第二屆”新人賞”亦開始籌備活動.
2001年1月20日
Key社注意到MAD大量使用其發售作品作為素材創作MAD的情形,並公開去信警告其已觸犯著
作權法,造成MAD界大地震,
次日,除華音賞及新人賞外,數個相關活動亦相繼遭到中止.
不止於此,其他相關的創作領域亦人人自危,壁紙創作大會"灯火賞"因此中止,2ch壁紙版亦
因此關閉.
1-4 其它更細部的分類
1-4-1 FMV
FMV的F代表Fighting(戰鬥),FMV就是戰鬥紀錄影片(Fighting Movie Clip)的縮寫.
由於許多格鬥遊戲的玩家為了研究對戰方法或練功,常需要觀摩其他強者的對戰影片,這類
影片因此數量逐漸增多,卓然成家.
直到Melty Blood ReAct(MBR,月姬格鬥)這塊遊戲以後,將這類影片加上音樂加以剪接成更
有節奏及藝術感的風氣更盛,這就形成
了今日所稱的FMV.
但無論如何,FMV的重心仍然在供遊戲玩家練功觀摩之用,基本上仍然欠缺較複雜的MAD製作
技巧
1-4-2 劇情系AMV/MAD
這類型的AMV基本上都是歐美國家所製作.
內容上都屬於包含有大量劇情的成分,和純音樂系AMV(較接近MTV)差異相當大,
這類作品不容易做得好 但是做得好的作品往往有驚人的出色效果.
對於台灣的閱聽者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語言....英語能力不足對於欣賞這類作品會造成相
當的障礙,
這也是無庸置疑的. 雖然有少數作品並不包含英語對話,但這類作品相當少.
至於在靜畫系的MAD方面,大致上是採用音樂配上字幕不斷切進又淡出的方法敘述劇情,最
佳的代表作就是
已引退的Koba-U氏所製作的"If"(Edited from Tsukihme).
因此,基本上在MAD系作品中不存在純粹的劇情系作品,為免混淆起見,不以此為主進行分類
.
1-4-3 音樂系MAD/AMV
以音樂為主題的作品稱之.
相當一大部分的MAD/AMV作品均屬於此類,做成的作品如果是AMV,就跟MTV相當接近了.
台灣這方面的創作以國立中興大學為大本營,並有代表作者蕭劍龍氏.
第二章 MAD的特色
2-1 MAD的非官方性
由MAD產生的歷史可以發現,MAD的源起與官方並無關聯.基於這一點,個人認為MAD必需具備
的一大條件便是是必需由由非官方團體或個人來製作.
2-2 二次創作物
由於MAD是由喜好作品的非官方個人或團體自行製作而成,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大量使用到原
作的畫面以及音樂等加以修改後成為作品(這種拿原創物再次進行加工的創作過程一般稱
為二次創作).無論是對畫面被使用的企業或是音樂被使用的歌手來說,這都是令人喜憂參
半的現象,當然也不是每間公司企業都能有雅量來包容MAD創作的團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54.115
... <看更多>